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5|回复: 0

王琢  风云变幻的北戴河会议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1-27 0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2年春节后结束的七千人大会,曾使过热的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有所降温,但是,过了半年召开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以及接着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又突然升温从北戴河会议到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风云变幻,从田间管理突然间冒出个阶级斗争日日讲的问题;再从阶级斗争日日讲问题,突然间冒出个利用小说反党问题。这两次会议,我参加了中南区的会务工作,根据回忆,我印象特深的有以下几件事:

热烈讨论田间管理包工到户问题

1962年8月间,党中央在北戴河举行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后期举行的。参加会议的各省省委书记,心里记挂着仍然是怎样渡过困难时期,怎样把农业搞上去,怎样解决城乡人民的吃饭问题。所以,会议开始的一段时间,讨论的重点是怎样把粮食生产搞上去的问题。
当时,陈云同志提出在北方分“保命田”的主张,作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紧急措施。三年困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让陈云出来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其中头等大事是解决农村一些地方饿死人的问题。陈云临危受命,毅然肩负起治理经济困难的重任。他到全国各地转了一圈回到北京,关于城市问题,他断然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卖高价糖果和高价饭菜,回笼过多的货币:二是进口一批黄豆,消除城市中的浮肿病;三是进口一批尼龙袜,让城市居民有袜子穿。
关于农村,当时陈云同志作出两点估计:第一,饿死人的问题可以解决;第二,不过还要饿死一批人。实行了紧急的断然措施:北方一些地方,分一块“保命田”给农民自己动手解决吃饭问题。会上,主管农村工作的邓子恢同志还提出“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中南组,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讨论农业推广广东省清远县的“洲心经验”,实行田间管理包工到户办法,大田农活仍由集体干,田间管理包工到户。广东的经验引起周恩来总理的重视,他亲自到中南组听了广东田间管理包工到户的经验介绍。
随后是各大组间交流经验。我记得东北组派人到中南组,了解广东实行田间管理包工到户的具体办法。听后,他们讲了两点意见:第一,东北农业生产每户耕地面积大,如果把田间管理包工到户,一户包不了大片田间管理农活。第二,过去的经验,愈是困难,愈要依靠集体力量渡过难关,如果分散了力量,更难克服困难。总之,他们认为广东经验不适合他们那里的情况。其他几个大组基本同意广东的田间管理包工到户办法,没有听到不赞成的意见。

会议突然冒出个“阶级斗争要日日讲”

正在这时,会议上风云突变。
原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当前形势的讲话。他说,我从部队同志那里得到的消息,农村形势已经好转,不是一片漆黑。毛泽东的形势讲话,集中讲了阶级斗争形势问题,号召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与会人员心领神会,这个讲话是针对各组光讲经济问题,不讲阶级斗争问题作出的尖锐批评。也是批评邓子恢的包产到户责任制,而邓子恢的后面是刘少奇。于是,会议立即转向,此时柯庆施点名批评陶铸的田间管理包工到户。周恩来总理说,陶铸的田间管理包工到户与邓子恢的包产到户不同,为陶铸解了围。
说也奇怪,一讲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马上就到眼前。云南省委书记阎红彦反映《中国青年报》连载小说《刘志丹》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于是,就把连载《刘志丹》小说的《中国青年报》拿来分发到各大组讨论。一时大家也没弄明白是什么问题。此时,北戴河秋风吹拂,天气转凉,中央工作会议宣布结束,没有作会议总结就散会了。

“利用小说反党”:阶级斗争再度升温

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大队人马转到北京饭店,举行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会议刚开始,就传下来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毛泽东的批示成为八届十中全会会议的主题。十中全会的任务就是揭发和批判习仲勋“利用小说反党”问题。
谁利用小说反党?应当是小说的作者。这是常情。此次情况特殊,利用小说反党的不是小说的作者,而是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利用小说反党”,怎么弄到习仲勋的头上?原来小说作者与习有亲戚关系,作者到全国各地调查和采访,据说接受了习的资助,因此,习仲勋就成为利用小说反党的“主角”了。毛泽东短短几个字的批示,也就成为铁案如山,各大区组对利用小说《刘志丹》反党的事,也就用不到作什幺分析批判了,当时,我觉得莫明其妙,就把会上发的小说《刘志丹》带一本回广州,细细读一遍,也不知道这本小说哪里反党。当时觉得小说写刘志丹关于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套政策,同毛泽东所在的苏区基本一样。我怀疑问题是不是就出在这个基本一样?这个基本一样是不是暗示中国出了两个毛泽东?我又觉得这样分析问题太离谱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结束了,把习仲勋从国务院副总理位置上拉下马,后来下放到洛阳拖拉机厂。这次会议,没有部署层层追查“利用小说反党”分子,也算是一次太平的会议。但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同志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现在看来,八届十中全会实际上是中国阶级斗争的再度升温,也是中国又将掀起一场急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的预兆!会后不久,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文艺界文艺作品,开始批判《海瑞罢官》,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批判“利用小说反党”殃及池鱼

中南组没有揭发和批判小说《刘志丹》的问题,却把中南组内过去犯“错误”的两位老同志折腾一番。这也许是上边的统一部署,我把它叫做批判“利用小说反党”缺及池鱼。
中南组会议开始,主持会议的陶铸就指着本组的古大存(广东)和黄克诚(原总参),要他们交代对过去犯的“错误”有过什么翻案的思想情绪?
先是古大存检查发言。大家接着就提意见。然后轮到黄克诚检查发言。黄克诚是深度近视眼,他用毛笔写成大字发言稿,逐字逐句在小组会上念了一遍。念的时候表现得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念错一个字。念完之后就把发言稿交给我们简报组。我长期在苏北革命根据地工作,当时黄克诚是新四军三师的师长,苏北区党委书记,是我们的老领导,他不认识我,我可知道他。在小组会上我特别关注他的言谈举止。我心中的黄克诚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从打蒋介石到打日本,再打蒋介石,他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在党内斗争中却变成这么谨小慎微的模样!黄把发言稿交给简报组时,特别叮嘱按原文刊出,不要改动。历来有个不成文的惯例,简报组有权删节发言稿,把发言稿压缩成短小精干的简报。由于黄克诚要求不要改动他的发言稿,简报组基本未加改动,只是删节了其中无关紧要的字句。可是,就这一点删节,黄也提出反对意见。主持小组会的陶铸,当场批评了黄的态度,指出“未改动你的原意嘛”!当时我感到奇怪,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在战场上不曾怕过死;在党内斗争也不曾患得患失,当年毛泽东要他上庐山揭发彭德怀,他不曾怕,没有乱揭发。如今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我想,无非怕毛泽东从他的发言的字里行间抓辫子。老将也被整怕了。人们怕的是那种不讲事实、不讲道理的左倾路线的残酷斗争。


《同舟共进》1999年第7期,作者:王琢,原题:《风云变幻的北戴河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23:49 , Processed in 0.0423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