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0|回复: 0

《东方历史评论》:探寻“文革”的起源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2-31 05: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每个周六,《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众账号将推荐历史相关书籍。也欢迎您向我们推荐您心目中的历史书单。

2.jpg

今天的荐书,选自本刊创刊号的“政见书情”栏目。致力于引介全球学术界在中国研究方面最新智慧成果的“政见CNPolitics”团队(http://cnpolitics.org/),将固定为本刊撰稿,介绍最新出版的历史、思想类著作。


探寻“文革”的起源

撰文:吴瑶

书名: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三卷):浩劫的来临,1961—1966
作者: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
出版社: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ISBN:9789881557001

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讲座教授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中文名马若德)的《文化大革命》三册中文版终于全部面世。早在1989年,《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卷中文版已经由内地的求实出版社出版,不久后第二卷的中文版也面世。然而史料更为丰富、分析视角更为精到的第三卷《浩劫的来临,1961—1966》中文版却迟迟未能在内地出版。直到2012年10月,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才出版了第三卷,同时还修订了前两卷。

马若德从1968年开始研究“文革”,可以说是跟随着事件发展变化而做研究。三卷《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英文原版的面世也跨越了二十多年,涵盖的议题包括剖析人民内部矛盾、聚焦“大跃进”、关注领导层的内部分歧等多个层面。

要分析“文革”的起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花费大量笔墨剖析毛泽东。马若德在三卷著作中都将毛泽东摆在最核心的位置。有意思的是,他对毛的分析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前后变化——在第一卷中毛还被看作一个理想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抱有乌托邦的幻想,而到了第三卷,他的形象已经朝着更为消极的方向发展。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在国际上,中苏关系破裂,中印战争又起,与美国也未建交;在国内,“大跃进”重创了国家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一切正处于缓慢恢复之中。对于毛泽东来说,一方面需要利用外交政策和实际行动支撑自身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即使面对“大跃进”的失败,毛仍然相信仅仅依靠人力和理想奉献,中国的钢铁产量还能进一大步。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党内路线的分歧。从1959年庐山会议在党内开展错误的阶级斗争开始,对于发展方式的意见分歧和阶级斗争的扩大,将毛泽东的领导带上了歧路。马若德在第三卷中详细书写了从延安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如何破裂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如何出现。

马若德还基于史实分析了毛泽东多层面的性格,包括他的政治抱负以及革命乌托邦的哲学,从而揭示发动“文革”的动机。他提到了毛泽东核心信条中“抗争”的因素,由此暗示为何毛泽东会发动“文革”,掀起巨变,也强调了乌托邦性格与发动“文革”的关系。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五七指示》中,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还呼吁投入到批判资产阶级文化中,他希望革新社会,但这个新社会其实还是扎根于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村社会。

虽然马若德强调了毛泽东发起和指挥“文革”的核心作用,但他指出,并不能因此就将“文革”的发生单单归结于一个人或是某种势力之上。认识“文革”起源的若干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对今天的执政者和民众可以提供警醒的作用。虽然此后几十年,中共已经开始逐渐反思“文革”的错误,但也有中共高官严厉指出“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重庆的“唱红”剧落幕之时,或许正适合阅读这本书。

http://chuansong.me/n/1113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4 00:17 , Processed in 0.0554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