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05|回复: 2

《胡乔木传》出版邓力群审读意见披露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8-29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陈祥

原标题:大陆官方《胡乔木传》出版:一生即中共理论和文宣史一侧面

胡乔木不是居领导核心地位的决策者,但共产党的许多重要文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中央报刊的重要社论,都出自他手。一段时间里,外界视他为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权威人物。

他在1992年去世时,获得官方盖棺定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去世当天的《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除刊发新华社通稿《胡乔木同志生平》外,统一发四张照片,他与毛泽东合影两张,与邓小平、江泽民的合影各一张,寓意是他一直和三代共产党领导核心在一起。

2015年1月,81.5万字的《胡乔木传》上下册面世,这位共产党要员身后终于有了官方版的传记。对于成立于1994年的《胡乔木传》编写组(以下简称编写组)而言,他们完成了最重要目标,如释重负。2月10日,就在书出版后一个月,担任组长的邓力群去世。胡乔木之子胡石英在邓力群遗体告别仪式现场说:“邓力群叔叔是我父亲最好的朋友。”

二十年前的任务

《胡乔木传》的编写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人民出版社在1990年秋邀请胡乔木将几十年的文章汇编成书,胡乔木欣然同意,他其实早就让秘书邱敦红和徐永军、儿子胡石英一起整理他早先发表的文章。借出版社的外力推动,文集搜集整理工作步入正轨。

李今中于1991年10月从石油部借调到胡乔木身边,负责文集的各项编辑工作,他向《凤凰周刊》记者表示念念不忘在胡乔木身边的330天。胡乔木在家中二楼腾出两间办公室,制定的工作原则很简单:看材料、选材料、编材料,每周五汇报。胡乔木本人亲自翻阅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合订本,许多文章未署名或署笔名,别人无法辨认。胡乔木规定,只有全文是他亲笔写的才算自己的作品。

最终,有232篇文章被胡乔木圈定入选,随后中央档案馆挖出36篇社论补充。《胡乔木文集》的第一卷收《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社论和少量其他政治评论;第二卷收党史、理论、政策方面的论述;第三卷是其他性质的文章和杂文。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直到党的十三大这一历史时期,也就是他从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岗位退下来为止,党中央所发出的重要文件,几乎没有一篇没有倾注他的心血,留下他的笔记;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一员,几乎没有一项重要措施和行动,没有参与决策和贯彻执行的。”李今中回忆道,他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认识到胡乔木在共产党中的历史地位。1992年9月,文集第二卷尚在交付排印中,胡乔木去世了。

1994年5月,上级部门批准编写组成立,明确规定主要任务: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同年8月,编写组正式成立,邓力群担任组长。编写组设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之下,该所是邓力群和胡乔木在1989年9月组织建立,专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编撰工作”。

编写组陆续出版了三卷本《胡乔木文集》、《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及其增订本、乔木文丛(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谈新闻出版、谈语言文学、谈文学艺术、书信集、诗词集)、《胡乔木集》、《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过两次增订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

以此为基础,编写组在2006年完成《胡乔木传》初稿,此后不断修改,定稿时是46章,在2010年9月根据邓力群的审读意见向上送审。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全书是在邓力群的指导下完成。

邓力群在审读意见中总体肯定书符合“乔木同志对党史著作的要求”,“可以作为党史和国史的附传来读”。他还具体赞赏道:“例如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的问题,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等等,传记作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评论,说服力较强,可以明是非、正视听。”

中宣部将书稿给8个单位送审,分别是: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社科院、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邓力群点名要让党史界元老如逄先知和金冲及、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原《求是》总编辑有林参与审稿。最终,从46章压缩至38章。“核对材料、纠正错误、补充遗漏,这是内容方面的修改意见;调整章节、删削篇幅,这是结构方面的意见;改善提法、润色文字。”程中原转述编写组收到的修改意见。

以上说法都很笼统,程中原指出“改善提法”大有文章可做。对编写组而言,最难的修改是摆正胡乔木和毛泽东、邓小平的关系。中央的精神是,胡乔木是领导人的助手,在领导人的指导下协助工作。

“乔木是我们的第一支笔杆”

程中原介绍,写作《胡乔木传》有两个基调,其一是邓力群综述胡乔木一生之语,“从学徒到助手到开始独当一面”;其二是胡绳评价胡乔木语,“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1938年,胡乔木进入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任宣传部长,翌年主编该部名下的《中国青年》杂志。正是胡乔木在《中国青年》上的撰文,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胡乔木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来临,1941年2月他调任毛泽东秘书,从学徒做起。“他不到三十岁,一介书生,清秀文雅;在会上埋头做记录,并不说话。”杨尚昆回忆刚到毛泽东身边的胡乔木。

邓力群说,优秀“学徒”胡乔木的突出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和政论写作,毛泽东出个题目、说个意思,胡乔木迅速完成文章,经毛泽东稍加修改后就送共产党报纸、通讯社发表。毛泽东曾开玩笑说:靠了胡乔木,我们有饭吃。第二,是胡乔木对于党史研究的贡献,他刚当秘书就参加《六大以来》的编辑、校对,此书被称为“党书”,是毛泽东与王明等留苏派进行路线斗争的武器。

中央机关到西柏坡后,胡乔木担任新华社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进北京后,他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9月,他参与起草政协的《共同纲领》。10月1日,他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胡乔木在11月被任命为新闻总署署长和党组书记,整顿建政初期的新闻业,制定了许多沿用至今的方针政策。

期间,胡乔木改进了新华社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把《人民日报》办成名副其实的党中央机关报。他在1951年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1949年后第一本重要的党史教材。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制定第一部宪法、编辑《毛泽东选集》、起草八大文件……胡乔木马不停蹄参与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一项又一项重要工程。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胡乔木同情彭德怀一行人,最终无奈屈从。1961年6月起,胡乔木迫于神经衰弱症严重,离开了中枢,开始长期休养。文革期间,胡乔木受到批评、审查、揪斗、软禁,按他自己话说是被“冷藏”。但比起毛泽东的另外两位秘书田家英、陈伯达,胡乔木尚属幸运。

1975年邓小平复出时,胡乔木受命主持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与“四人帮”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胡乔木再次挨整,受压写下揭批邓小平的材料。毛泽东去世后,胡乔木被禁止参加广场上的追悼大会,也不准去人民大会堂瞻仰遗容。为请求开禁,他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即后人所说的“效忠信”。

1977年5月24日,王震和邓力群去见邓小平,王震带上了胡乔木写给邓小平的道歉信。邓小平表示不介意过去的事,要胡乔木放下包袱,并称“乔木是我们的第一支笔杆。”


胡乔木复出后,协助邓小平在意识形态上做了诸多工作。最大的成就,是他担任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的负责人。至今,大陆在建政后的历史问题上都须遵循该决议的定调。1980年,胡乔木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他在1980年代留给外界的最重要印象,是他极力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87年十三大后,胡乔木退居二线,成为中顾委常委。1989年10月,他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定位自己的角色:“可以说我是邓小平改革政策的忠诚拥护者。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他的亲密助手。”

离开一线后,胡乔木将更多精力花在党的文献编辑和历史研究上,他俨然成为党史界的政治把关人。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这一类重要著作在修订再版或编辑出版前,都要经胡乔木在用字、句法、逻辑等方面把关。胡乔木甚至会过问这类书出版后的宣传报道。

胡乔木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是大陆官方于2012年6月2日纪念胡乔木诞辰一百周年。

http://news.ifeng.com/a/20150507/43711789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6: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乔木传》低调上市:九部委审读,邓力群任编写组长

【编者按】

       由邓力群担任组长编写的《胡乔木传》在2015年1月出版,并在春节后低调上市。该书由1994年成立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所著。胡乔木传记编写组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组长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邓力群(1915年—2015年2月10日);副组长为著名党史、国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著名党史、国史专家、当代中国史研究原副所长程中原。编写组其他成员包括胡乔木之女胡木英、胡乔木秘书朱佳木等。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该书“后记”,其中详细介绍了该书历时20年的出版过程。

       199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胡乔木传》编写组,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并指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所有专题文集和传记文稿完成后,仍请邓力群、胡绳同志和了解乔木同志的有关老同志审阅定稿。”
       1994年8月,由邓力群同志任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正式成立。编写组在完成胡乔木同志生前编定的三卷本《胡乔木文集》出版任务后,陆续编辑出版了专题文集11种,包括:《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及其增订本,“乔木文丛”6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谈新闻出版、谈语言文字、谈文学艺术、书信集、诗词集),《胡乔木集》《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过两次增订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们对胡乔木生平进行研究,就若干重要问题,陆续撰写了一些论文和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程中原、朱元石、王玉祥三人执笔,于2006年写成《胡乔木传》初稿。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胡乔木传》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第一、四单元由程中原执笔,第三、五、六单元由朱元石执笔,第二单元由王玉祥执笔。初稿经传记组内黎虹、卢之超、李今中和执笔者一起通读、讨论、修改;又征求逄先知、龚育之、有林、卫建林、蒋振云等同志的意见并由执笔者进行修改;再由程中原同责任编辑张永(当代中国出版社)、张伟珍(人民出版社)通读、讨论并请执笔者修改。此后,邓力群同志责
       成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对经过上述三轮修改的书稿进行统改。逐章报送邓力群同志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这一轮统改工作自2007年10月起,至2010年7月,历时将近三年。自2010年7月起,程中原按照邓力群同志的意见进行第二轮统改。每改完一个单元,即送张永、张伟珍进行编辑加工,同时把统改情况向邓力群同志汇报,听取指示,不断改进。经过三个月如此往复工作,终于完成。邓力群同志于2010年9月19日写出《〈胡乔木传〉审读意见》。2011年1月,印出清样稿呈报中央审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即将书稿分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等八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听取了逄先知、金冲及、宋木文、有林等了解胡乔木的同志的意见,听取了胡乔木同志子女胡木英、胡石英和亲属胡贻志、张汝谋等同志的意见。
       为保证《胡乔木传》的质量,邓力群同志邀请金冲及同志担任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指导修改工作并定稿。编写组程中原、黎虹、卢之超、朱佳木、胡木英、朱元石同志按照八单位审读意见和修改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再交金冲及同志逐章逐节审改。这样的修改进行了三轮,至2012年11月完成。
       中宣部将《胡乔木传》2012年12月送审本再次分送中央八个单位审读,得到这些单位的肯定。201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编写组几位同志又对这些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研究,认真处理,从内容、结构到文字,又作了不少修改。对全书所有引文、注释的出处,由李今中同志负责,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曹守亮两位副研究员,一一进行了核校。在此基础上,程中原同志对全书的修改进行汇总整合,经朱佳木同志审阅,由金冲及同志定稿。2013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履行出版手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于2014年7月批准出版。
       《胡乔木传》的编写,从准备到完成,历时二十余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中办、中宣部的领导,得到中央档案馆和相关部门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承蒙中央不少部委、很多老同志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照片、手迹、书影是由胡木英主持,黎虹、李今中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李建斌参与选配的。对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14年7月16日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0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6: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乔木传》

     [简介]
  胡乔木传记编写组是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的。组长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邓力群;副组长为著名党史、国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著名党史、国史专家、当代中国史研究原副所长程中原。

  《胡乔木传(套装上下册)》是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

  《胡乔木传(套装上下册)》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家世与童年

  扬州中学六年

  倾心社会主义

  第二章 人党前后

  在清华加入共青团

  创办民众夜校

  主编《工农兵小报》

  再被列入侦缉黑名单

  来自“左”倾领导的打击

  避难盐城加入共产党

  主编《海霞》

  脱险

  第三章 从杭州翻上海

  转入浙江大学外文系

  在浙大的诗文和革命活动

  浙大学潮中的闯将

  逃离杭州到上海

  担任文总党团书记

  江苏省临委的成立及其后的工作

  与鲁迅相呼应

  暂避培明女中

  离开教职后的写作与活动

  第四章 到延安

  从上海到延安

  主持安吴青训班的教学工作

  担任中央青委宣传部长

  主编《中国青年》

  参加延安的文化活动

  第五章 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担任毛泽东秘书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理、宣传毛泽东的讲话

  参加总学委的工作

  主编《中等国文》课本

  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六章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跟随毛泽东赴重庆

  留在重庆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

  返回延安以后

  第七章 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

  转战陕北之前

  奉命回到毛泽东身边

  跟随毛泽东转战

  第八章 在西柏坡

  从杨家沟到西柏坡

  担任新华社总编辑和中宣部副部长

  列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由西柏坡进北平

  第九章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伴随炮声的檄文与捷报

  参与筹备新政协

  参与起草共同纲领

  出席新政协

  参加开国大典

  第十章 领导新闻工作

  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

  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毛泽东以胡乔木名义撰写驳斥艾奇逊的谈话

  把《人民日报》办成名副其实的党中央机关报

  第十一章 紧张繁重的宣传理论工作

  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用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胃切除手术之后

  撰写、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超负荷的工作

  第十二章 关注语言文字工作

  从起草《文电指示》到组织编写、发表《语法修辞讲话》

  倡导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

  指导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第十三章 参与起草宪法和重要文件

  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参与起草总路线宣传提纲等重要文件

  第十四章 指导《人民日报》改版

  改版的缘由与准备

  作改版动员报告

  对改进人民日报编辑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

  修改改版报告和撰写改版社论

  改版取得成功

  第十五章 八大前后

  参与起草八大文件

  出席八大会议并参与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

  作八大基本精神报告

  第十六章 参与国际领域的斗争

  参加中央关于苏共二十大问题的讨论和处理

  参加中共代表团赴苏调解波匈事件

  参加起草《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参加1957年莫斯科会议前后的工作

  撰写和修改揭露美国侵略的社论

  撰写社论《美国赶快悬崖勒马》

  撰写论文《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

  1960年莫斯科会议前后的紧张工作

  第十七章 在曲折的探索中

  按毛泽东意见改进双百方针的宣传贯彻

  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

  在大跃进“热潮”中

  参与纠正“左”的错误

  在庐山会议上

  带队进行湖南调查

  参与调整农村人民公社政策

  第十八章 在长期休养中

  疗养中的工作

  谈《中国文学史》的编写

  杭州感事

  词十六首的创作

  “诗词二十六首”的创作

  指导对白求恩的宣传

  第十九章 在“文革”风暴中

  山雨欲来

  毛泽东的叮嘱和安排

  邪火烧身

  “一月风暴”前后被揪斗

  第二十章 “冷藏”

  毛泽东未能谋面的造访

  背靠背的专案审查

  向毛泽东求助

  在软禁中

  一次没有完成的“探险”

  第二十一章 邓小平领导整顿的得力助手

  出席围庆招待会

  主持国务院政治研究室

  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推动文艺调整

  不一样的评《水浒》

  代管学部

  主持修改《工业二十条》和科学院《汇报提纲》

  组织撰写《论总纲》

  第二十二章 再次挨整与复出

  转信引起大变故

  在巨大的压力下

  粉碎“四人帮”后的委屈

  邓小平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 再次复出之后

  主持新版《鲁迅全集》注释

  再次充当邓小平的助手

  主持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文章的写作

  审改推倒“两个估计”的文章

  第二十四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

  搭建院所两级领导班子

  适时转移工作重点

  让社科院做党和国家的得力助手

  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

  告别社会科学院

  第二十五章 在思想解放运动中

  两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拨乱反正

  协助邓小平起草四篇重要讲话

  一个重要报告:《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

  一篇重要发言:《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一个重要举措:调《于无声处》剧组晋京演出

  阐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

  第二十六章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协助邓小平起草主题报告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三次发言

  修改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草案

  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重新进入中央委员会

  第二十七章 理论工作务虚会前后

  理论务虚会的由来

  对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重新探讨

  错误思潮的泛滥和理论务虚会上出现的一些偏差

  协助邓小平起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奋斗

  第二十八章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

  负责起草国庆三十周年大会讲话

  接受历史决议的起草任务和初步设想

  为写好历史决议呕心沥血

  四千人大讨论和十八条修改设想

  历史决议的起草与几个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

  对历史决议的反复修改

  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

  第二十九章 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

  参加修改宪法

  为中央起草文件

  心忧天下

  第三十章 积极参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从批判《苦恋》到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

  批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批评王若望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行

  对周扬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的批评

  协助邓小平起草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关于异化和精神污染问题的发言

  反对精神污染的经过

  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对反对精神污染的不同评价

  第三十一章 十二大前后

  参与主持党章修改

  负责起草十二大报告

  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对十二大精神的宣传

  指导修改共青团中央的工作报告

  第三十二章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文选》

  用抗日战争史教育干部群众

  推动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改革

  指导职工读书活动和干部理论教育

  重视在大学生和先进青年中吸收党员

  第三十三章 诸多领域的贡献

  为党的文献编辑工作倾注心血

  指导党史研究

  对文字改革和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

  诗歌创作的新丰收

  第三十四章 十二届二中全会后的文件起草工作

  起草《思想工作决定》

  参与起草《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起草邓小平在国庆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

  第三十五章 十二届六中全会前后

  休养期间的调研

  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长篇发言

  在处理1986年冬学生闹事的过程中

  协助进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整顿与建设

  第三十六章 赴美国讲学

  应邀访美的经过

  为赴美讲学作准备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讲演和学术交流

  在密歇根大学的学术讲演和学术交流

  在华盛顿和纽约的活动

  第三十七章 “八九”风波前后

  推进中美学术交流和开展“补充外交”

  为邓小平做的最后一件事

  同美国记者的谈话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研工作提上日程

  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岁月

  撰写《回忆毛泽东》

  总结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修改定稿并写《题记》

  编辑《胡乔木文集》

  病榻上的绝唱

  修订再版《人比月光更美丽》

  与世长辞

  胡乔木生平大事年表(1912-1992)

  后记

http://www.iccs.cn/contents/129/1535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4:52 , Processed in 0.0287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