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5|回复: 0

吴江  毛泽东为何一再赞扬郭嘉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8-21 0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为何一再赞扬郭嘉

来源: 2011年第12期 炎黄春秋杂志作者:吴江
  
郭嘉!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是一个历史人物。1959年毛泽东在中央的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及,并推荐看他的传,号召向他学习。毛泽东经常称赞历史人物,向干部们推荐读古人的传记,往往是同现实情况相联系,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细读史料,还是可探求毛泽东加之于郭嘉身上的更多含意与心境。

郭嘉是自下而上,“多谋”的典型

在1959年2月底3月初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比较早地谈到了郭嘉。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部分政治局委员外,大部分是各省市区的负责人。这次会上讲“多谋善断”,虽然从谋士郭嘉的例子入手,但最后的落脚点是作为决策者的曹操—“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听取他的意见,果断做出决策,说明曹操是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在“多谋”和“善断”两方面强调的也是后者—“形势已经出来了,他还不能判断,得出一个方针来,就处于被动。”“谋是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之所以强调“善断”,与毛泽东所说的“形势已经出来了”有关。进入1959年,“大跃进”问题更加暴露。

不久之后的上海会议上,毛泽东重提郭嘉,提倡“多谋”的用意才凸显出来。1959年春以来,全国农村出现饿饭、浮肿、逃荒等现象,日用品短缺或根本没有,工业计划完成得很不理想。如果不对原计划的高指标进行调整,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种形势下,3月底到4月初,在上海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随后的八届七中全会。

据薄一波回忆:在上海会议上,毛泽东“又着重议论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毛泽东同志介绍大家看郭嘉传,意思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他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

作为下属的“多谋”(谋于上,出好主意)和作为决策者的“多谋”(谋于下,听取意见)是有分别的。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赞扬郭嘉,推荐领导干部读《郭嘉传》,主要的用意是提倡自下而上的多谋、善谋作风,特别是工作遇到大的困难、问题时,下属要多给决策者提供全面信息,反映真实情况,谋划好的办法。

从郭嘉与海瑞的关联看提郭嘉的深层蕴意

郭嘉与海瑞,隔朝跨代,本无瓜葛。但在八届七中全会上,两个历史人物“碰面”了。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关联的。

上海会议期间,毛泽东在看了东道主安排的湘剧《生死牌》后,对戏中人物海瑞发生了兴趣。第二天他专门让人找来《明史》,仔细读了其中的《海瑞传》。针对当时干部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盛赞海瑞,弓一召大家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毛主席说:明朝卑帝对下臣严酷,不少大臣被廷杖致死,但还是堵塞不了言路。对嘉靖卑帝忠心耿耿的海瑞,为了大明江山,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上疏批评卑帝。海瑞对嘉靖卑帝骂得很厉害,骂嘉靖是‘家家皆净’。”(《陈2显回忆录》)

不过从一开始.毛泽东就对海瑞这个极端的典型有着矛盾心理。他希望下级敢于讲真话,但不希望真出海瑞。“八届七中会议时,毛泽东曾对人说,讲海瑞,我很后悔。可能真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矛盾的心理反映在行动上就会有令人费解的事出现。就在提倡海瑞精神的同时,他又批评了历史上反对过他的人,特别是彭德怀:“你彭德怀是一贯反对我的。”“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年纪大了,要办后事了,也是为了挽救你。”“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算是对彭德怀的提醒,也算是对敢于“骂卑帝”的人的一种警告。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毛泽东给海瑞加了一些限定。首先,最重要的是忠心耿耿。也就是说,海瑞“骂卑帝”的初衷是为卑帝好,为大明江山,不能另有私人目的、个人野心。毛泽东在会上特意讲了《海瑞传》中的一个细节:嘉靖把海瑞关起来,准备杀掉。一天,看监人拿酒菜给他吃,他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嘉靖卑帝死了。他大哭,把吃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毛泽东说,尽管海瑞攻击卑帝很厉害,对卑帝还是忠心耿耿的。其次,最好不用“骂卑帝”那么极端的作法。毛泽东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也讲到要敢于讲真话,向上级提意见。他认为有话不说,就很危险,但要选择说话的时机,不讲策略也不行。“例如明朝的三大案,反魏忠贤的(东林党人)那样不讲策略,自己被消灭,犯了圣怒,当朝打屁股。”上海会议期间,在讲到“现在搞成一种形势,不大批评我的缺点”时,他又说:“你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批评也可以嘛。”

胡乔木在庐山会议期间曾对人说起:主席引用海瑞说法的意图有多次,但是目的在不出海瑞。不知这是否真的是毛泽东的本意。不过,和海瑞比起来,毛泽东应该还是更喜欢温顺得体的郭嘉。因为海瑞的优点比如忠心耿耿,郭嘉也有;而海瑞的缺点,比如拗于世情,则在郭嘉身上看不到。

毛泽东和曹操在打败仗后都提郭嘉的联想

1959年毛泽东提郭嘉,在庐山会议上还有一个尾声。据参加会议的李锐回忆:7月11日,毛泽东和周小舟、周惠、李锐谈话时,李锐曾建议,财经工作还是山陈云挂帅为好,二周也当即附议。毛泽东于是向他们讲“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这是《三国志·郭嘉传》上的话。曹操打袁绍,吃了大败仗,于是想念郭嘉。

毛泽东为什么对赤壁之败和曹操大败后念及郭嘉如此关注呢?这恐怕是伟大历史人物在特殊历史关头的共性表现吧。赤壁之战对于曹操和“大跃进”对于毛泽东有相似之处,这样的大败仗是他们挥之难去的心结。曹操败后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应该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委婉地作了自我批评,承认了失败;二是又提出这个责任其他下属也有份,要共担。对于造成严重困难局面的责任,毛泽东承担了自己的一份,同时也强调了责任分明,责任共担。他在6月1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说:“不仅我碰了钉子,在座的也碰了钉子。”在庐山上他说:“如果讲到责任,责任在李富春,责任在工鹤寿,其他部长多多少少有点责任;农业部有责任,谭老板有责任。主要责任应当说在我身上……”。8月1日在批判彭德怀的讲话中,毛泽东说:“船要沉了,老鼠赶快离开船……大跃进你们没有参与,没有责任?北戴河会议没有反对,武昌会议、上海会议时都赞成的。”

从毛泽东历来对曹操的评论来看,他是懂得这位古人的心的。毛泽东在1959年几次提到郭嘉,是否也在借用曹操大败后念及郭嘉的双重含义呢?


(摘自《炎黄春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15:40 , Processed in 0.0419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