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53|回复: 0

吴新明:重庆工业大学组建与解体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4-3-16 15: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工大与哈军工西进北归南迁纪实 ——重庆工业大学组建与解体 吴新明
1969年文化大革命进入了两派斗争胶着状态,不死不活、不即不离。哈军工与哈工大校园里随着大批学生的毕业离校,只剩下6465两个年级在校,到处都冷冷清清。平地一声惊雷,是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了,前苏联公然进犯我东北边境,朝野震惊!毛主席下达最高指示:要准备打仗。10月林彪下达了全军进入紧急备战的"1号命令",哈尔滨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立即成了准备对苏作战的前线,原本消停的军工学院和哈工大校园同社会一样,到处充满着火药味。中央和军委办事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想起了被遗弃的哈军工,也想起了哈工大的尖端专业,必须在战前把他们迁走,到后方去办学。遵照军委办事组指示,1970年元月由国防科委向当时哈尔滨工程学院和哈工大下达预先号令:哈尔滨工程学院与哈工大必须打烂原来建制并且准备南迁,重新组建多个学院。从此,哈军工和哈工大开始了历史上的西进、北归和南迁的大搬迁

重庆工业大学成立
1969年12
月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和司令部参谋长梁军曾召见军工学院革委会负责人郑锡伍时说:
东北是前线,哈尔滨是重工业区,交通枢纽,是第一线。为了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军委决定你们内迁,到三线去办学校。
梁军还说:军委已写了信,到长沙、重庆、贵阳看点。偏重军工到长沙,要在战前搬。
1969年
12月20日,国防科委又传达中央军委的批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具体事宜由国防科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空军、海军直接协商。
1970
年军委下达文件,哈尔滨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和哈工大的尖端专业合并,西迁重庆北碚,定名为“重庆工业大学”。校舍选用西南师范学院,把西师赶到了郊县办学。
1969年12月30日
国防科学委员会致信黑龙江省革委会、省军区,对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校的内迁问题发表预先号令。
黑龙江省革委会:
黑龙江省省军区:
遵照军委办事组指示,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要迅速搬迁到内地去,目前正在组织选点。我们建议两校的内迁工作,在省革委会、省军区的领导下进行。
两校内迁后主要培养为尖端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规模拟在3000至4000人。因此,哈尔滨工程学院的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已经中央、军委批准分别拨给空军、海军领导。其他各系及实习工厂保留,组织内迁。哈尔滨工业大学我们考虑到地方的需要和该校的实际情况,拟一分为二,将尖端专业和为尖端专业配套的专业、及实习工厂,组成一个尖端教学单位内迁;民用专业留哈,归省革委会领导。
……
学校的设备、器材、物资、图书资料等,均根据教学需要和生活需要,随校内迁。哈尔滨工程学院的房屋和附属房产的固定设备,拟报军委办事组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一分为二原校舍和民用专业设备、仪器、资料均请你们接受。
……
1970年1月12日,根据军委办事组和总理办公室批示,“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进驻西南师范学院(简称:西师)。西师则搬至梁平、忠县一个中学里建校办学。
两个学校合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首先上级必须给出明确办学方向。但是哈军工二系从搬迁时,上级就对其办学方向就缺乏明确的目标。仓促组建的重庆工业大学两班人马走到北京,时任二机部副部长李觉接见重庆工大的两班人马的领导人。当时哈工大西迁的领队人物是王廉清,李觉指定王廉清任重庆工业大学核心组组长,哈工大的另外一个领队李廉泉为副组长,李觉还指定哈军工二系主任姜国华为副组长。这就配齐了领导班底,仅此而已,别的没有更多的指示。
熟悉哈军工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廉清是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副主任,1965年转业到了哈工大任校务部部长。李廉泉是哈军工四系副政委,1964年转业到哈工大任政治部主任。两班人马到达四川以后,国防科委很快派来了军管小组。黄俊、刘枫和王子键等三人,任命黄俊为组长。重庆工大的领导机构已经健全。学校领导机构健全后,立即成立办事机构。指定哈工大原教务处长张真担任训练组组长,副组长有张守彭、张启亚(哈军工),组内有于树人、李仁甫、蒋立田、罗家骧等同志。学校归属二机部领导,二机部当时的部长是刘伟(老红军),主管教育的副部长是李觉,二机部军代表是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袁学凯。


哈军工一系副主任王廉清

办学方向不明、矛盾重重
仓促成立的重庆工大首先是不遭“婆婆”的待见。二机部对这样的一所学校兴趣不大。原来二机部曾经管辖过一所高等学校——中南矿冶学院,就是因为对学生的需求不急,在文革后期就移交教育部管理。哈军工二系的办学方向问题也是由来已久。据哈军工二系元老、系领导之一欧阳昌宇先生回忆:“1964年举国欢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获得成功,二系却出现了专业危机,因九院早有人满之患。根据我的调查了解,二系分配去九院的毕业学员,任支部书记,子弟学校教师和食堂主任者不乏其人。引爆专业,早从九院专家那里得到信息,认为这个专业与核无关,需要的人也很少,完全可以地方大学选拔,没有必要在二系成立专业。我对此颇为敏感,事已至此,为什么九院还保持沉默?我认为唯一的解释是九院不愿承担二系下马的责任。但系领导却反对我的看法 ,并指责我在拆二系的台,直到政委贺达患肝炎病愈后来二系上班,我才以事实说服了他,同意由我陪同他去九院找朱光亚谈判。果如我所料,对方经过研究后,答复说九院无权停办二系,因二系是由军委命令而设置的。双方同意当前应停止招生,为了维护二系的师资队伍不涣散,九院将预研课题“中子弹”交由二系进行,并同意将第一颗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向二系解密,作为研究中子弹的基础。
  我认为双方达成的协议,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彻底解决二系专业危机问题,因为今后九院需要的只是少数有后劲的尖子人物,完全可以从全国各著名地方大学的物理系与力学系中选拔,不必像二系这样成班地向九院端,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回院后,系决定成立中子弹研究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为加强小组的计算技术能力,学院同意从数学教研室抽调方舵参加小组,当即派出岳宗五、方舵和张若棋三人赴九院学习,带回向二系解密的第一颗原子弹部分研究资料。”
哈军工二系带着办学方向问题西迁到重庆,重庆工大的专业方向是什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成立重庆工大的指示:军工原子工程系各专业下马,按哈工大工程物理系专业方向办学。这是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所有人员坚决不能接受的,这就与哈工大的工程物理系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谁都不愿意自己的专业下马。办学遇到了方向不和的第一道致命的硬伤,双方各执己见。由于方向不明,加之二机部对这个学校不感兴趣,重庆工大在渝期间一直未能招生。在此期间只是做了一些开学的准备工作。因为西师是一个文科院校,在王廉清等核心组同志的领导下,大家在西师的地盘上建设了一个校办实习工厂。其余的干部、教师终日无所事事,勤快的学起了木匠,不勤快的也是一日三餐,打打扑克。许多人木匠干得很精,从家用的桌椅、板凳到大立柜到书架,一个比一个专业。
重庆工大占领了西南师范大学的校址。鸭占雀巢,引起了重庆地方的严重不满。双方一直在大打官司!
据《西南师范大学史稿》,记载:19701月,要西师迁离重庆市,校址让给哈工大的消息传出后,教职工纷纷表示反对。197061,学校向中央和省、市领导写了《关于西师迁校问题的情况报告》,提出西师校舍不适宜办军工大学。1972年,学校把迁校问题和林彪联系起来,指出哈工大和西师的搬迁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的一部分。19725月中旬到6月初,四川省委在成都召开西师迁校座谈会,问题未得解决,西师对座谈会很不满意。197212月,四川省高教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西师教职工向全体代表发出《呼吁书》,要求迁回北碚原址。西师少数没走的人员为了表示愤慨,在厕所里写出标语:“哈儿滚蛋!”
重庆工大搬迁以后矛盾重重,据内迁的领导和老师回忆,从哈尔滨迁到重庆的人员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尤其是对夏天闷热难当特别反感。他们说重庆的最高温度是39度,最低温度也是39度,没有温差的天气是没有的!实际上当时超过了39度就不报了,只报到39,于是就出现了最高39,最低39的怪事。好在没有工作,于是许多人开始学木匠,更多的人逍遥了,天天在一起打扑克。学校面临着无事可做、无家可归的局面。
在重庆的哈工大人的申诉
哈工大迁川的仪器设备由于西师没有合适的校舍不能开封、放在棚子里风吹日晒损坏严重;被迫西迁来的哈工大人员,人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思念回哈尔滨,闹着要回去,人心不稳。更有意思的是学校的直接领导二机部对办这个学校也不感兴趣,于是重庆工大一直被撂荒。存在4年内,从没有招生、领导也没有让他们招生。绝大多数人没有事干。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学校领导王廉清、李廉泉、姜国华希望北京国防科委、二机部能拿出个解决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能这样不死不活的拖下去。据哈工大原教务处长张真回忆:“南迁4年,我实际上有一半多时间在北京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我知道解决这个问题要和二机部教育司谈。他们不好表态,所以我成了李觉副部长家里的常客。当时他夫人在上班,身边无子女,也没有保姆,吃饭常常他一个人,自己炒菜,有时我也在旁边。李觉同志是山东人,对同志诚恳,他谈在北京读书后由东北军骑兵转向参加红军,这些历史的事他都谈,我也把学校情况慢慢介绍给他。他很理解,表示会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困难。为了反映学校情况,我还常找二机部军代表——兰州军区空军司令袁学凯同志。他住在离李觉副部长不远的另一个单元。一次我去他的住处拜访,他边整理衣服边给我开门,不知道为什么警卫员不在。他是老红军,话不多,但对同志朴实诚恳,让你感不到是上级在和你对话。”
机会终于来到了。
  1973年三、四月份接到二机部通知,国防科委刘西尧主任要召开会议讨论重工大问题,重工大参会的是军代表负责人、四川省军区副政委贾桂文同志和张真。为了安排好贾副政委参会,张真在北京认真做好了接待工作,把与会领导安排得周周到到,住宿安排在京西宾馆。那时,京西宾馆刚投入使用,应该说条件是顶级的。张真又租了一辆红旗牌轿车,保证领导在北京出行。会前张真还向贾副政委详细介绍哈工大的历史,说当前把哈工大一分为二,南北两校都十分困难,对国家损失更大,会上请他多帮忙,一定要争取对哈工大建设有利的条件。此时,远在北方的哈工大也在关注着自己的另一半,重庆工大。1973年2月22日,高铁同志被任命为哈工大革委会主任,他也在多方反映哈工大办学条件的困境。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重工大的王玉田、孟新等同志,他们以群众代表的身份反映意见。
张真回忆说:“会议是在国防科委会议室召开的,刘西尧主持会议,参加会议人员除国防科委主管教育的领导外,还有教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称科教领导小组)主管教育的副司长,重工大参会的是贾桂文和我。会议上,刘西尧说:据各方面反映,重工大的问题应该认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接着发言的是教育部一位女司长,她说经过研究,重工大在重庆继续占用西师校区独立办学已不可能,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并入重庆大学。她讲完我当即发言,说哈工大有50多年的建校史,为国防服务也有10多年,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这次南迁教学骨干教师只来了少部分,如果并入重大,对国家教育资源是极大伤害。如要合并,最好的方案是重工大返回哈尔滨并入哈工大。我讲完贾桂文副政委也表示,重工大并入重庆大学的方案不可取。国防科委主管教育的同志没人发言。接着那位司长提出第二个方案,她说:既然不同意并入重庆大学,坚持独立办学,那么在四川就不好办了,只有去贵州办学的一条路。我说把哈工大再迁贵阳不现实,这个方案,哈工大群众不可能接受。贾副政委也不同意去贵阳方案。由于意见不统一,刘西尧宣布散会,并让重工大等待决定。
两个月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工大成员和设备返回哈尔滨,军工二系和设备去长沙并入长沙工学院。
各奔南北 各得其所
仓促的成立的结果,带来了仓促下马的结果!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发出通知,同意国务院科教组、国防科委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与原哈工大留省部分合并,组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军工二系(原子工程系)仍调回长沙工学院建制的报告。请各有关省、军区加强对重工大和原军工原子工程系搬迁工作的领导。消息传来,双方皆大欢喜!各自忙着南北方向搬家。现将文件全文抄录如下:
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名颁布国发(1973)79号文件
  国务院中央军委 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的通知

  四川、黑龙江、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成都、沈阳、广州军区,国务院科教组、国防科委、二、七机部:
为了使哈尔滨工业大学尽快招生开学,培养国防科学技术人员,照顾东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同意国务院科教组、国防科委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与原哈工大留省部分合并,组成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报告。
 哈工大目前暂由黑龙江省、国防科委双重领导,以黑龙江省为主。黑龙江省负责党政、教学、行政管理等项工作;国防科委负责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育经费、基本建设等项工作。
原军工二系仍调回长沙工学院。
原与哈工大合并的哈尔滨电工学院、黑龙江工学院从哈工大分出,另建学校,由黑龙江省领导。
  请各有关省、军区以批林整风为纲,加强对重工大和原军工二系搬迁工作的领导。遵照毛主席"团结起来,以大局为重,焕发精神,努力工作"的指示,做好搬迁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文件下发后,国防科委于197387815在北京召开了有关院校、省、工业部负责同志参加的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重庆工业大学仍迁回哈尔滨的通知》的搬迁工作会议。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结论是,必须肯定院校的搬迁是战备的需要。但哈工大的南迁是黄永胜仓促决定的。原军工二系是王秉璋(原七机部部长)未经中央批准擅自决定合到重庆工业大学的。黄永胜的仓促和王秉璋的擅自,是林彪反党集团破坏哈工大和原军工二系的罪证,打乱了原有教师队伍和教学设备,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革命的进展,挫伤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后果是严重的。南迁后重庆工业大学有设备缺少教师,哈工大有教师缺少设备,致使两校都不能开学……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重庆工业大学同哈工大留省部分合校和搬迁以及原军工二系调回长沙工学院的批示,是毛主席、党中央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的教育和鼓舞,我们衷心拥护,坚决贯彻执行……我们一定要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反动本质,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矛头对准林彪反党集团一伙,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要明确认识,南迁时广大教职员工出于建设三线的革命热情,积极行动,克服困难,进行搬迁,这同林彪反党集团破坏哈工大和原军工二系的建设,是性质上根本不同的两回事,绝对不能混为一谈。建设三线是毛主席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这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当年的观点与语言都是可笑的,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接到命令后1973年12月6日,长沙工学院请示七机部,将原子工程系在重庆期间的番号定为0623部重庆分部,对外行政名称为长沙工学院重庆分部,于1974年1月1日开始使用新图章。
鉴于二系合并到重工大后,各专业全部停办下马。长沙学院又请示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工原子工程系各专业的方向,答复是应继续办好。1973年12月29日,学院向国务院、国防科委呈报专业调整意见,原子工程系暂保留核武器内爆装药设计、核武器炸药装药设计、核装药设计、核武器引爆控制、核爆炸冲击波测试分析5个专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后,另行上报。
从1974年1月到1975年5月,历时一年4个月,原子工程系的全部人员、器材、设备、营具,先后、分批迁到长沙,编制序列为长沙工学院原子工程系,原系党委书记姜国华,调任院临时党委委员、院领导成员,系党委副书记李宝元调院政治部;杨金翠任系临时党委书记,吴旭文为副书记。至此,西去的二系终于回到了哈军工母亲的怀抱。
王廉清、李廉泉则在1974年又把哈工大的南迁人马和仪器、器材在高铁校长的领导下原封不动的带回了哈工大。有意思的,王廉清和李廉泉两位哈军工系级领导在转业以后又回到哈军工二系走了一遭,和原二系的领导姜国华搭档,当了一段重庆工大的领导小组组长与副组长。这是一段奇遇。
2012年12月26日,哈尔滨气温降到了负26—33度。我冒着滴水成冰的严寒沿着大直街往西,从哈工程大学到哈工大,去拜访已经91岁高龄的王廉清副主任。老人对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关键是耳朵背得厉害,信息交流受阻,好在他的夫人魏明月阿姨身体硬朗,不时为我“翻译”。对于学生来造访王廉清还是感到特别高兴。是他拂去了历史的尘埃,让哈工大和哈军工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重新显现!
短命的重庆工业大学仅仅存在了4年的历史。

2013.1.14

http://blog.163.com/txxc_76/blog/static/10633333320132903497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11:31 , Processed in 0.0409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