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我的“南京大学与江苏‘文革’运动研究”选题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利希慎访问学者资助计划”资助,使我有机会前往该校“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做为期一个月的访问研究,并在那里做了专题学术讲演。此后我又凭借“社会史视野下的南大‘文革’运动研究”选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研究中心2008~2009年度高级研究员职位。在美期间,我先后应邀在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做过专题学术演讲。此外,我还开始尝试用英文撰写与发表我的研究成果。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是我在哈佛大学专题演讲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这篇论文的标题翻译成中文是《南京大学的第一波造反浪潮:动力、性质与诠释》,发表在哈佛大学学报《冷战史研究季刊》(The 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上。
我的其他几篇英文论文,则是与斯坦福大学资深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Andrew G. Walder教授合作的成果(发表时均以我为第一作者)。Walder教授研究文革的时间长达30多年,对上海和北京的情况尤为熟。由于所采用的研究路径和对文革的整体理解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两人一见如故,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们的合作论文分别以“造反”、“夺权”、“军管”、“大联合”和“批林批孔”为主题,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群众运动的动力、派性冲突的起源和派性斗争持续存在的多重原因等重大理论问题,后来陆续发表在著名的英文学术期刊《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亚洲研究季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和《中国研究半年刊》(The China Journal)上。这种合作研究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使我对西方的文革研究和西方学界的一般学术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