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8|回复: 0

刘少奇与116厂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2-11-2 16: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6年,张一川在北京

    上世纪60年度116厂的大门

     上世纪60年代,张一川(前排右二)与苏联专家的合影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 实习生 郭琳婕)1957年2月28日凌晨4时许,时任中央副主席的刘少奇乘专列南下视察,途经新乡做了短暂的停留。在此期间,刘少奇对发生在新乡国营第116厂(新乡平原航空设备有限公司)的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作出了正确而详细的指示。
    新乡国营第116厂原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1957年年初,116厂共有职工1830人。当时因生产任务不足,上级部门给厂里下达的劳动指标为1511人,超编了319人。根据国家对超编人员“设法于当地安置”的精神,市政府将103名工人安置到五金生产合作社工作。
    1957年2月18日,116厂将工人送到五金社。工人们来到五金社后,看到的是破旧的厂房、简陋的设备和一片荒凉景象,心中十分不满。次日,工人们纷纷找领导提意见,又联合向上级、检察及新闻部门写信,要求重回116厂。
    新乡市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办法。上级部门派来两名干部来新与市委共同处理此事,市委还派出由50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五金社,做工人的工作,后又动员工人家属做工作,多数工人表示服从分配,基本上“稳定”了局面。新乡市委当时认为,闹事问题得到解决。正在总结经验时,刘少奇来到了新乡。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刘少奇乘坐的专列停靠在铁路专线,新乡地委书记耿其昌、地委秘书长魏玉高、地委农工部副部长侯树堂登上专列,就新乡地区农业合作社实行“包工包产、固定三年不变、超产奖励”等有关情况,向刘少奇进行汇报。汇报从当日上午8时30分开始,持续到中午时分。刘少奇请河南及新乡的干部在专列上吃过午饭后,接着听取汇报,一直到吃晚饭的时间。他对新乡地区农业社实行责任制的做法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问得详细具体,使新乡的干部受到极大的鼓舞。
    当晚10时左右,刘少奇在专列上接见了新乡市委副书记罗毅、新乡市国营第116厂厂长张一川,听取了关于五金社一事的汇报。
    时隔数十年,今年已96岁高龄的张一川老人对刘少奇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态度”记忆犹新。日前,记者专门到116厂家属院拜访了这位老人。
    张一川老人性情开朗,身体硬朗,思路也十分清晰。他回忆说,这件事发生10天后,刘少奇南下途经新乡。当天夜里,我与市委副书记罗毅等一同上了专列。不仅省、市领导在场,王光美也在专列上。刘少奇听取罗毅副书记的汇报后,又问我:“你们厂现有多少人,多了多少人?”我回答道:“现有职工1830名,今年劳动指标1511名,多了319人。”
    “据张一川老人回忆,刘少奇认为,调动时,厂里没给工人说清楚条件。处理事情不公,人心就会不服。处理事情的原则是启发,不能简单草率从事。开始没给大家讲清楚,要承认这是领导错了,要强调自愿,愿留则留,愿回则回。领导要有错就改,不要对人民耍花样,要一是一,二是二,要吃老实饭,吃花样饭越吃越糟。这次是夹生饭,回炉做好了,就是真正做了思想政治工作。”
    对于刘少奇在专列上处理这件事情的经过,相关史料也有详细记载。当时刘少奇对新乡的干部讲到:“包袱不能叫别人背,送人要把情况讲清楚,说明那里的条件,去要吃点亏。要像动员新兵一样,讲清道理……厂内有1800多人,总会有人去五金社的。青年人吃点亏是可以的,吃亏要吃在明处。要他们稀里糊涂,他们不干。吃了亏但很光荣,革命即是吃苦。”刘少奇指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问题,用对敌人的办法对待自己人是要犯原则性错误的,对人民要讲民主……
    张一川老人说,听了刘少奇的指示,他与市委副书记罗毅表示,回去按照指示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次接见历时两个多小时,当晚12时,刘少奇离开新乡继续南下视察。虽然刘少奇在新乡仅仅停留了一天,但他不知疲倦地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认真负责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给新乡的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史料记载,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市委组织干部认真反省了在处理这一问题中的错误认识和做法,重新动员,去留自愿。结果回116厂的有41人,留到五金社的有62人。之后,又有55名工人在一名副厂长带领下,自愿来到五金社。116厂先后两次共向五金社输送工人117人,超原计划14人。
    1957年7月1日,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五金社正式转为地方国营工厂。至此,116厂外调工人闹事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4月13日,刘少奇返回北京时途经郑州,又接见了新乡市委领导,市委副书记罗毅向他详细汇报了116厂人员到五金社的进展。
    张一川老人回忆说,为善始善终解决好这件事情,116厂将五金社视为姊妹厂,抽调技术员和老工人帮助五金社搞技术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工人的工资、子女入托等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克服了官僚主义,充分发挥了工人师傅的工作积极性。五金社的生产形势也很不错,为7月1日正式转为“地方国营新乡五金厂”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

  本站作品版权属于新乡网,未经新乡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如需转载必须保留本文源地址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新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源地址:http://news.xxrb.com.cn/2012/0713/68327.html
[责任编辑:李云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20 06:31 , Processed in 0.0200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