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00|回复: 0

卢贻多、王晃等:永中首届高中生“闹事”真相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2-11-1 1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此文的目的并非追究时任领导责任,翻历史旧帐,而是以“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针,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澄清事实,反映当时真面目,吸取教训,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1956年秋天,永中首届高中三个班同学,150多位来自本县、武义各个乡镇同学兴高采烈来到学校报到、注册。这批同学大部分年龄偏大,因为初中毕业后未能及时升学,而在农村、工厂劳动了几年,另外在永康城内待业的也占了好大一部分。从艰苦的环境中一走进校园,回到了学生时代,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和喜悦。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期望自己能在此高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继续升入大学深造,将来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深得老师们的厚爱和称赞,坚信这届同学定会有出息!
随着课程推进,教学的深入,同学们渐渐地感到好像缺少了许多东西。如给我们上课的一些老师是原来担任初中教学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缺乏,使较多的实验无法开设,就连晚上自修的电灯照明也较长时间未能正常,以至完成作业受影响,生活设施也未能跟上,等等问题都暴露出来。同学们想,长此下去是难以完成高中学业的。同学们从关心爱护学校和自身前途着想,自发地向校领导提出许多善意的意见和建议,企盼着学校领导很快的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特别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许多实际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能够有个明确答复也好。可是同学们的合理要求未能引起时任领导的重视和采纳(至少是措施不力),造成更多同学的不满。有部分同学(大约30多名)在绝望情况下采取了过急的行动,自发凑合离开学校,徒步到金华向地区领导反映情况,要求上级领导督促学校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同学们合理要求。虽然当时组织许多老师劝说阻止,但已晚矣!局势已失去了控制,途中饥饿、口渴,有些还是女同学(未带钱、物),走了50公里,疲惫中到达金华。地区领导亲自接待上访同学,热情安排膳宿,听取了同学们意见和要求,表示督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事后,同学们照常上课,为自己的远大理想继续努力学习。不久上级从外地配备充实了物理、化学、体育等多位资深的教师和领导。拨了资金,增添了教学设备,建起简易室内操场。这次上访事件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当时这部分学生绝对不是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也不捣乱社会、不破坏社会秩序,只是学校领导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可是时任领导没有放过这批青年学生。不久,一场风暴降临,以学生“闹事”为罪名,开展了残酷的斗争和无情的批判,什么检讨、划清界线大小会议反反复复的进行。接着将部分同学开除团籍、学籍等处分。在这种气氛下,一批风华正茂,有的还是稚气十足的学生,经受不了这样的沉重打击,感到在此惊恐不安的环境中要完成学业已是举目无望,致使50多位同学离开学校,漂泊在异域他乡谋生,历尽沧桑。5758年初反右斗争中把这次“闹事”事件同一些老师挂起钩来,说是这些老师挑动的结果,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帽子使他们成为整风对象,成了“右派”,有的因此终生受苦。留下继续读书的学生,毕业时政治审查是何等的苛刻啊!可以说剩不了几个政治合格的。难怪,当时59年永康中学高考成绩远超过老牌的缙云中学,可录取高校的学生实在不多。就是这一届同学走出校门后,升学、就业、参军,乃至以后几十年里,入党、使用、提拔等事关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病榻上的一位同学对前来探望的同学回想此事时感叹不已,总觉得一生吃大亏,带着遗憾西去。
57年高中学生群体上访事件至今已时隔40多年,任何方式和方法都不能弥补许多同学实际造成的人生损失。现在追究是没有什么意义了。作为回首往事,总结经验教训,应该是极为深刻的。除了当时“左”的路线这社会和历史原因外,时任领导对自己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没有正视,出现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措施迟缓不力。再则,有的领导眼光短浅、心胸狭窄,对青年学生实在是少了一份宽容之心。尽管如此,这届同学始终怀念培育过自己的母校——永康中学。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进行了拨乱反正,政治生活才得以正常,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以后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为解决历史问题指明了方向。永康中学90周年校庆前夕,现任学校领导及校庆筹备办同志本着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对57年事件进一步地,作出了彻底地正确定论,是高瞻远瞩之举!虽然是珊珊来迟的慰藉,如今我们均已步入花甲之年,其意义却是非常深远的。它包涵着母校对莘莘学子的关爱,摆脱了这150多位同学整整背了40多年沉重的政治包袱,让早逝同学安息,让活着的同学安度晚年,“夕阳”焕发霞光。
我们将高兴地看到一个崭新的永中新城将屹立在故乡大地。
祝母校繁荣昌盛!


原文地址:http://100.ykzx.ykedu.net/html/xysx/8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07:25 , Processed in 0.0605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