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0|回复: 0

“苏式建筑”小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2-10-28 2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地址:http://www.douban.com/note/235281506/
2012-09-06 11:54:40媒体用稿,贴出来求指正。



什么是“苏式建筑”?

提起苏式建筑这个词,让人既熟悉又陌生。许多人都能想起以前住的老房,或工作过的老厂区,关于它们的特点,也能说上一二:“五十年代建造”、“青砖厚墙”、“冬暖夏凉“。但讲起来,也有许多不解:苏式建筑怎样来?为什么这样称呼?和真正的俄国建筑又有何不同?

建筑学专业里,并没有““苏式建筑”一词,我们这样称呼,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从形式上讲,指的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建时期的坡屋顶、厚墙、三四层内,整体呈“周边式”布局的建筑。受国际形势影响,那时中国的建筑在设计和规划上都具有强烈的苏联式意识形态色彩。

据参与过西安苏联援建项目的西北设计院建筑师杨家闻老先生回忆,当时的厂区建设分为两个部分:厂内区和厂外区。厂内区一般都是依照苏联专家的设计图建造,而到了厂外区(即当时的住宅区)则是苏联专家只制定一个标准,其中的图纸及施工都是由中国建筑师完成。所以,在这当中,很多厂外区的建设都融入了许多中国元素,比如小格窗,门楼花纹等。
[table=1px][tr][td][/td][/tr][tr][td]带有中国风格的“苏式建筑”[/td][/tr][/table]



所以,我们所说的五十年代这一批的苏式建筑,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也有国内建筑风潮的参杂,形成了中国五十年代的独特建筑风貌。



从苏联到中国:两个时期,两种风格

五十年代初期起,苏联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时期,由此也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苏式建筑。

一是受1933到1955年之间“斯大林巴洛克”风格影响,国内修建了一批尖顶建筑,例如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馆。(附手绘典型图)
1933年苏联官方成立“苏维埃建筑学会”,标志着斯大林建筑时代的开始。随后,大量“生日蛋糕式”的建筑开始泛滥,代表建筑有全苏维埃展览馆、莫斯科七姐妹、华沙科学文化中心。这些建筑气势磅礴,尖顶高耸,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显示出“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这种被西方戏称为“斯大林巴洛克”的建筑风格,影响及波、捷、东德等一些国家以及解放后中国。在西安这种类型的“苏式建筑”很少,仅西安高压开关厂行政楼,有一个低矮的“尖顶”。(图)

二是1953年,中苏签订援建项目协议以后修建的大量厂区居住建筑。(附手绘典型图)
1955年,斯大林逝世两年后苏维埃建筑学会被废除,斯大林建筑时期结束。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决意用更经济、高效的建造方式,来代替这些充满“多余装饰”的建筑。这类建筑基本按照苏联标准化住宅的样式设计建造。由于苏联专家规定了墙体厚度、层数、屋顶式样等基本建筑框架,所以全国各地的这类“苏式建筑”几乎一样。

前苏联有部电影叫《命运的捉弄》,讲的就是由这样一种建筑引起一个误会的故事:家住莫斯科的外科医生卢卡申,结婚前夜喝得酩酊大醉,出租司机将烂醉的卢卡申送回了居住的大楼,他推开门便倒床大睡。房主嘉娜回来看见屋子有人大吃一惊,闹了一场误会。结果他们各自的伴侣都因此事愤然离去,而这两人却阴差阳错走到了一起。故事美好而有趣,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就是因为当时苏联修建民用建筑使用的都是同样建筑标准规划的图纸、也就建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

而这种标准化住宅样式被苏联专家带到中国,被大量修建,就形成了今天中国各大城市人们称之为“苏式建筑”老楼。



西安的苏式建筑

1953年,苏联在西安的援建项目全面开展。据《陕西省志建设志》记载,在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有24项在陕西兴建,其中西安市17项,成为接受项目最多的城市。在国内受苏联建筑影响的城市,西安仅次于哈尔滨。

据记载,1953年在西安兴建的17项援建的工厂有:西安开关整流器厂(今西安高压开关厂和西安电力整流器厂)、西安高压电瓷厂、西安绝缘器材料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庆安机械厂(今庆安宇航设备公司)、西安机械制造厂(今远东机械制造公司)、东方机械厂、华山机械厂、庆华电器制造厂、西北光学仪器厂、惠安化工厂、秦川机械厂、西安机器制造厂(今昆仑机械厂)、黄河机器制造厂、户县热电厂、灞桥热电厂、东风仪表厂。这些企业大都由苏联设计、提供成套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并派专家援建。

为了完成繁重的建设任务,建工部从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向陕西调集施工力量三万余人。到一五计划末期,建成了“电工城”、“文教区”以及一批军工企业。这些援建项目给西安带来了多大变化呢?从面积看,它们几乎占城市的1/4还多;人口最少也占到当年的1/5。热气腾腾的家属院,井然有序的生产区,加上彬彬有礼的福利区,几乎成了城市生活的某种典范。从城市规划来看,这批五十年代的苏联援建项目和第三次院系调整创设的高校奠定了今日西安的基本城市格局。

建筑上,这些援建项目的厂外区设计还大量运用了非苏联元素。前面提到的西安高压开关厂,行政楼是苏式风格,但建筑的细部却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做法,如主入口卷门隐约露出额枋和雀替,外立面大量采用装饰砖雕等;陕建八公司家属院的“薄壳式”屋顶是欧美风格;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的“纺织城”实际也不是苏式建筑,当时我国的纺织业在亚洲排名前列,所以厂区建设主要依据上海纺织工业的经验建设而成。

半个世纪以前,苏联式建筑几乎改变了西安市四分之一的城市格局。而今日,西安的苏式建筑已经面临大量被拆局面,或许未来的几年随着城市的开发,这些建筑即将消失殆尽,一个时代的建筑遗迹将不复存在。





[table=1px][tr][td][/td][/tr][tr][/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07:45 , Processed in 0.0415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