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0|回复: 0

曾彦修:我所经历的“延安整风”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2-3-31 15: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彦修,1919年6月生于四川宜宾。19岁奔赴延安,从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亲历了40年代延安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等。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3 `. K1 t- m4 G# N% K4 H
  1957年,曾彦修的“答黑板报记者问”编入中宣部的《宣教动态》,被康生点名批判。当时仍然担任反右领导成员的曾彦修,最终将自己划入右派名单,这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自报的“右派”。
( s0 t0 z& L& L) y% a
  1960年至1978年,曾彦修在上海《辞海》编辑所任编辑。1979年再度主管人民出版社,任总编辑、社长。1984年退休。1985年至2008年,潜心研究苏联崩溃的历史,著有《天堂往事略》一书。

; o& L4 k$ O5 Z# Z  在晚年的一首小诗中,他回首往事,“微觉此生未整人” 。他说,“反思一辈子,没害过人,这是一个最大的愉快,很大的幸福。”本文是他对往事的回忆。
  D; H0 F; m8 j  }% v2 F" l6 \2 E/ c
# T- a, V3 b" y
  被杀的不是工农是富家子弟2 n& N$ s! x0 l' x* x
  我是1919年生的,十一二岁时,恐怖就来了。我懂事起就恨蒋介石。说蒋是亲日派,要投降日本,确实不能成立。但他当时杀青年人杀得可怕,却是真的。' C) O8 Y# i8 {  b7 v% ?  U
  蒋介石把持政权以后,1927年到1933年,对共产党左翼人士进行屠杀。其实我们那里(四川宜宾)还不是蒋介石,而是本地的军阀政权。
5 q/ J, s; B' I0 \3 R. j( }# ^  杀掉的什么人呢?如今一天到晚说是工农。我们在城里听到的不是这样,是大少爷、二小姐,今天某家二小姐出事了,明天某家大少爷枪毙了……当然工农会有牺牲,会有杀头,我在城里不知道。
: w3 H( n2 d% K, C  共产党员不等于是工农,我看见的全部都是知识分子。其实多是中学生,还有中学毕业的,这些人反倒不是穷光蛋,家里都相当富裕。被捕后,全家卖房产凑五千到一万,把他赎出来。赎出来的时候,要写悔过书,都是长辈在狱外给准备好的,“年幼无知,误入歧途”等。这算不算“自首”?' ^# S) j! C( n: e
  江青讲1927年到1937年是文化黑线,跟事实完全相反,这个话就是反革命。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唤起了全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就是中学生以上,有那么百分之几的人开始觉悟。. G+ t5 }2 M/ g4 Q# U# V; c7 x1 h
  那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开始了,1932年,我在四川宜宾叙州联合中学35班,李鹏的父亲也是那个中学的。35班五六十人,后来有3个人到了延安,多年彼此毫无联系,都是受左翼文化影响,并不是直接接受过共产党的什么宣传。* {8 y- a8 a; H8 C
  什么是左翼?不是上面哪一个单位组织派人来向我们宣传讲课,而是通过上海的左翼文化的作品,主要是文艺作品、电影、音乐等。社会科学类作品比较难懂,基本是翻译的。30年代上海这些东西的革命影响大得不得了。% b6 C3 {7 x$ M7 S2 d$ x' f6 t$ K
  假设没有上海租界,左翼文化运动还开展得起来吗?在北平、南京就不行。租界的情况,现在电影、电视里面反映的,不完全真实。租界里面实际上是很自由的,党中央的宣传部等都在租界里面搞。在共产党成立前后,印《共产党宣言》没那么困难。你印的书要发行到全国去,国民党禁,租界它禁止不了。' k* R" ~$ m6 G( E" x
  租界里面,国民党文武官员跟普通人平等待遇。国民革命军穿着军服进去是不行的,必须缴械。你乖乖地缴械,租界才准你进去,所以左翼文化运动开展得起来的一个条件,就是有租界。
/ z+ s8 Y7 d( e# L' ^. i  1927年到1937年,左翼文化宣传里面,最好的办法是电影,电影特别伟大,好懂,大家爱看这个东西,只要是通铁路,长江岸边通船的中等城市,都有电影院。放一个《渔光曲》就不得了,青年们就轰动了。所以电影的贡献特别大。
1 q' e2 b/ ?) I! E8 s1 s3 P, O  我本人,还有很多人,都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送到延安去的。后来把30年代党的左翼的、革命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统统打成反革命,实在是对不起中国人。; c/ Y2 W4 F; v; K$ m
  青年去荒凉边塞投什么机?
; O5 P" \" k0 q, |5 X& h  延安最活泼的时期是1938年到1939年秋天。两三万青年去了要吃饭啊,窑洞是新挖的,消费品都是外地运来的。再加上国民党封锁,到延安的人就比较少了,1940年人数大大减少了。
: n6 o5 w" p$ U+ ^  到延安的目的就是到前方去。打仗是长期酝酿在心中的感情,抗战一爆发,我们就想参加战斗了。没人想跑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小城,待个十年八年。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延安之前知道这个边塞小城的荒凉,谈得上投机吗?青春、性命一概不要,只为救亡。
4 r2 M2 D* L" X  国民党不是也打仗吗?你为什么不到国民党那里去呢?国民党也在抗战,各种训练班也在招考。但是进步分子、左翼分子不相信国民党蒋介石真抗日,认为他没有能力抗战。我们当时一半是对蒋介石不信任,一半当然是幼稚。认为日本人来了,我们全民拿着枪、拿着刀,就可以打仗。
6 w7 j: [6 p7 H  当时到延安去的有一些地下党员,他们当然是到延安报到,听党分配干什么。而我们其他人,就是为了能直接上战场,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
2 W' |# i% W: l4 f  但党中央不是这样准备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算是“知识分子”,中学生到延安去就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就不得了。大学生也有,并不多。
' W# P7 T& P( `- x" u9 v( c4 n  党中央觉得这些人有用,按计划把这些人派往山西、山东、河北那些比较落后的、长期没动静的地方。派一个进步学生到50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不到3个月,村里的人都闹开了。
& \; t1 l( f+ Y9 \+ u% U8 H  这么一闹作用很大,青救会、扫旧会这套都搞起来了。我这个人,不会唱歌,不会演戏,什么都不会,但我到一个小村子去搞3个月,基本上群众团体都搞起来了。特别是经过共产党训练以后,都有这个本事。到一些落后的、两三万人的小镇,3个月到半年,就会给你搅翻。
5 R) y+ X2 H* f3 s8 g( M  整风之前,一天到晚唱救亡歌曲,唱《黄河大合唱》。活跃是表面上的,一切均是抗日救亡,其他事情并未涉及。/ Z/ G5 |" A+ q  L) s. i
  整风前完全沉寂! X( x4 R+ U2 N* l8 @% j) I6 d
  到了整风运动,1940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整风前延安就已完全沉寂下来了。
2 I8 Q- h+ J8 z# D  什么演戏、歌咏、贴标语、贴墙报,1938年后这些事儿已经没有了,大家都是进步青年贴它干什么?有些青年开始苦恼,这样下去,好像与原来的意气风发,1937年、1938年初到延安的想法不太一样。
4 J$ l# K7 H  [6 e% b& V  1939年秋天以后,人口就大大减少了。没有饭吃了,这么多人,只消费不生产,人口必须疏散,就比较沉寂了。9 E: S- G! Y& `' |; z
  1941年整风报告以前,延安所有报刊统统停了,第一个中央机关杂志《解放杂志》,1941年春天停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停刊,《中国青年》停刊,《中国妇女》、《中国工人》等等,全停刊了。好像丁玲他们也出过一个刊物,到1941年全部停了。
  e6 A" L6 y$ |  整风跟我们小青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全部停,说这些东西都不符合毛泽东思想。1941年7月间,开了一个什么会,把张闻天的职务也免了,这个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张闻天1942年1月就下乡,带着个农村调查团,我是跟着去的一个。3 j! L# g8 a  ^  L* K
  1942年开始整风,2月8号毛泽东作报告反对党八股。我们看见这个报告,兴奋得不得了。反对党八股开始时候也不是整我们,我们没有什么好整的。
8 \  f3 |2 Z1 }$ e( y# w( |+ v; j  开始是针对王明、博古、张闻天,他们是受苏联的影响,他们是错误的。7 i% g6 e  H2 X: [8 l# i# O- [
  现在来看,即使是他们里面最有学问最文雅的张闻天,有的文章写得确实不好,打倒一切,什么都要打倒。张闻天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要不是共产党,统统打倒。斯大林最有名的一个谬论就是:中间派是危险的敌人!现在还印在书上。
4 B- Y* I9 m( s4 T  整风开始后,1942年头三四个月,一些知识分子老党员,包括丁玲、王实味这些人在内,完全理解错了,以为这是真实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要说什么,都来了。当时掌握《解放日报》的人也不太懂,所以就刊发了王实味的那些东西,也刊发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其实《三八节有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 \: k' C3 f" b2 {& u
  《三八节有感》说女同志受的照顾不够,重劳动也要参加,每个月例假也要去劳动,这种东西你说有什么反党呢?她只是作为老的女革命家,讲讲这些话罢了。# y/ u* @; E, M" H

- d1 a: g" g, l: x. Y% l7 b' K+ d  王实味用的是另外一种笔调,讽刺得很厉害。讽刺、挖苦,甚至带一点对敌斗争的语气,脾气大。是不是王实味的用心很坏?恐怕也不是。
4 i& y2 _& e8 _5 E, N1 `1 b, `8 @/ F  整风一下子从反对王实味、丁玲开始了。上边的整风,是整教条主义,我们丝毫不知道。
8 y0 X/ o" i# f1 I  下面的普通党员整什么呢?就整小资产阶级作风,开始人人检讨。整风开始是整这些小知识分子的“半条心”。半条心是指带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来参加革命。
) }8 k% E% l" \4 H1 d5 d. _  查“小广播”整“半条心”
' z: H( Q3 V) k, {5 H3 r  下层整风从查“小广播”开始,“小广播”是指延安的青年人之间互相传递意见和看法,有些看法是对上层领导有意见,对领导不满意。这些意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王实味《野百合花》里面的东西,不过没有王实味讲的那么尖锐。上面的听到了,“不得了,虽然这些小青年在延安,但他们不是来革命的,他们是反革命的”。
1 T/ y8 i1 @, o3 T  P# S; O9 Z  于是开始要求填小广播表,人人要填,填了再填,搞了大半年。后来发展为“抢救运动”,就是从这个事情干起来的,青年统统都变成了特务。填“小广播表”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康生一个人发明?他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0 J/ O- y& }: w1 _
  小广播表填了之后就互相批判、揭发、告密,开始叫半条心。后来一揭发,就说你们是两条心。
% U- s. Y4 Y" j( X% W1 \' x0 m  整风到了后来就是每个人写检讨。检讨教条主义、个人主义,这是过不了关的,后来从小广播到半条心,开始有点升级了。怀疑这些青年:是不是像他们讲的那样,出于抗战热情到延安来的呢?究竟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成千成万地往延安涌,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是不是国民党送来的?有那么多人真会牺牲一切到延安来找共产党吗?8 |/ s8 W* w1 V0 ?
  一遍一遍逼得没有办法了,个别人就编造自己是甘肃兰州来的,说他加入的地下党是红旗党,是国民党特务成立的。不久我听康生报告,完全肯定了这是个“事实”。红旗党这个说法大概1942年夏天以后就普遍讲了。; ], b; L1 v, ?  q2 L: f
  他说地下党是特务组织。1937-1939年到延安来的,是国民党派进来的。这个说法怎么能相信呢?但是轻易就相信了。现在还有人坚持说延安当时是有国民党特务的,无非是想为延安和各根据地的“抢救运动”辩护。
1 X7 K+ }* J: l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
% Z2 V( m* r% y  b, a% j5 H  到了1942年,从半条心到两条心,再加上红旗党的胡说被听信以后,就开始对所有抗战以后进延安的人进行审查,不管你是党员也好,非党员也好,统统审查。有些人也不在此内,比较老的党员,陈伯达、周扬等不在内,怀疑的对象还是“一二·九”以后,1936年以后,参加救国会、民先队的,抗战以后到延安的。" k5 `" P3 W( C/ E& n/ j6 |( p
  一连几个月,日日夜夜都斗,你就变成国民党特务了。你必须交代,就编嘛,然后又联合起来斗我,我也变成国民党特务了,我只好承认了。
! b! I" m# y& |7 B  然后是交代,要写你在延安还有什么同伙。有些人经不住斗,就“招”出来一大批,于是就搞成了一个特务网。1943年7月,康生出来做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延安大概闹到1943年底,其他地方闹到1944年,叫“抢救运动”。' F# o7 ^1 E1 m" Z( G
  抢救你,挽救你,把你从国民党特务里抢救出来。这一来就乱了,是对当时到延安的青年一个根本上的认识错误,也是对1935年到1938年国民党区的大形势根本性的错误认识。这样做,共产党把自己的威信推翻了。至少,这些青年是因为蒋介石打日本不行、共产党打日本行才来的嘛。
( z* ?; M+ k% Q  所以,运动之后,人们完全停止互相交往。延安所有的单位都修土墙,这个土墙是自己修的,我也修过,把自己包围起来。整个延安分成了几十块,包起来了,互相之间有几年没有来往,1942年到1945年都不来往了。- |% v* y- F( {% s8 V% i
  1942年1月27日黎明之前,从杨家岭出发,张闻天带着一个农村调查团到晋西北去,我跟着去了。到1943年4月,一个电报调我回延安,一个人回来的。回来之后,我就参加了一两个月筑围墙的劳动,才发现到食堂去吃饭要互相看着,两个人看一个人,不允许自由行走了。
0 Q+ C9 _6 @6 d% h7 g: j  过了不久,7月份康生那个“抢救运动”报告会在杨家岭举行,我还去听了。康生讲特务很多,要接受中央提出的教训,弄来弄去都是AB团。他说中央里特务多得很啊,都是特务了。
( \9 |! c' N: `. S, N0 Z& r1 w) N  哪晓得,回到单位后我就失去了自由,由几个人看着,斗了一两个月。“你在什么地方加入国民党的,谁派你来延安的,来延安干什么……”人人都编,我也“承认”了自己是国民党特务,但我绝不牵扯到别人。一个字也没有。
- R2 |4 F$ \3 c& {5 G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每个人在整风、抢救运动写的东西加起来都有好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都有。我也写了几十万字,干什么呢?骂自己。我有一条红线不能跨过,没有一个字涉及别人。! y4 y: n6 {3 Z  P1 R- w. L
  我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有个性、有胆量、有担当,不要害人。要人人检举,搞得人人不讲道德,还叫共产党?大家都成了软体动物,那叫思想改造好了?很滑稽。+ k" D7 {5 W! G: U
    谈陈伯达、胡乔木+ M: `0 u" B' Y# K( x+ w& c1 Y; u  ~
    1942年下半年起,延安的整风一面是读一些文章,这些叫整风文件,真正从头至尾读的也不见得有几个,很多都不起作用。% Z7 Y% h) |6 s4 d2 {5 }0 @9 J
  真正起很大作用的,是文件以外的陈伯达的几篇东西,那是真正起了作用。而且毛泽东威望的建立,跟陈伯达那几篇文章完全分不开。陈伯达有名的,《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的文章叫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伯达读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

. W- v7 Z# L3 M) m    这好像是一篇普通文章,实际上是一篇重塑党史的文章。这个文章简单一句话,就是说党成立以来,唯一正确的是毛泽东。毛看到了农民独立革命的重要性,这样子一来,而不是在城市里面搞个罢工、罢课包括这些,我们这些年轻人别的不懂,这一点是懂得的。第二篇也是讲革命内部毛的军事斗争路线,方法均是对的。
. M" n* h" }2 d6 @0 D" ~
  中国的军阀都是一二十万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二三十万,都有枪有炮的。城市里面知识分子开个会,贴个标语,工人罢个工。你要把他打倒是打不倒的。这点一说就通。完全靠有大量的革命武装,只有武装才能把他打倒。3 B% _# N9 T5 L4 d+ v
  斯大林1927年讲过,中国的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看出来了,东方这么专制、落后,各种各样军事独裁的国家。你靠什么罢工,靠一个报纸,一个刊物,打不倒。要打倒,只有超过他的军事力量才能打倒他。这一点,一比较,二十年代末,瞿秋白也好,李立三也好,一直到后来的王明、博古、张闻天也好,依靠什么?重点依靠示威,依靠罢工,一点用处都没有。& T2 Z; g2 R4 D  _2 L! |4 s- h: R
  我们拼了命组织工人罢工,你真要罢起工来,损失很大,罢了两三天了,工人不一定愿意,还受损失。回来说陈伯达这篇文章,一下子把我们提醒了,毛泽东是比人家高明得多,这句话对不对呢?应该说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毛是比人高明。+ l: y' T7 X! S
  他对中国的情况,比人家了解的深刻。北洋军阀、帝国主义、蒋介石不是一写文章、游行示威、贴标语打得倒的。没有这个(军事力量)打不倒。所以我们整风的时候,真正起大作用的不是那些东西,而是陈伯达那几篇文章。' \* {* C: t0 G6 @; a- ~' _8 v
  这些文章不止两三篇。陈伯达相对的文字比人家写得好。解放以后就没有强调这几篇文章,什么原因呢?强调几篇文章不就会把陈伯达抬得太高了。所以不提了。, j; a* g. {7 |+ M0 d
  谁都不强调,但是谁心里都明白,从延安出来的,心里都明白,我们对毛泽东威望的坚固树立,是经过陈伯达这几篇文章。我们读了这些文章以后,才明白土地革命与打仗,还是毛泽东行。因此,毛泽东经过整风,在知识分子里面所建立的威信,是真实的。
7 I0 `. s6 K+ }+ f( m
    这里面建功最大的,公开建功最大的,我以为是陈伯达。在背后建功最大的是胡乔木。
6 Z. z; \' a) w  因为胡乔木的资历,他的声望在卢沟桥七七事变以前,解放区进延安的,没人知道他。他就是协助毛主席收集出两条路线,把1927年以后,党内的各种文件,尽量收集,尽可能收集。开始是毛主席自己在编,后来主要是他在编。编成这么厚的《六大以来》。然后就有上下两本的《两条路线》。
& C: i# d$ |$ S; E% O; ~+ d  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在延安建立毛泽东的威信,在宣传上他们两个的功劳是一人一半。陈伯达就是根据几篇文章,把毛泽东一下子放在了神的地位,我们从此就真的把他当神了。基本上个人崇拜的心理已经在心里树立起来了。谁帮助树立的?是陈伯达。所以陈伯达对建立毛泽东的威望应该是功高无比。后来怎么回事?我也闹不懂了,陈伯达一下子被打倒,闹不懂。
" t' d$ b" F) X% R
    整风期间,延安的各个机关,各个单位基本上都停工了,上层几个人,主要是一个人,即毛主席还指挥一切。(1943年,胡乔木把曾彦修从中央政治研究室调入中宣部)
  Z+ i/ ^# r. {* u0 O  我们在延安,实际上我们吊在空中。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不愁衣食。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是真实的。但是1942年到1943年,搞抢救运动搞得太紧张,死了些人,抓了很多人,动不动就抓。. U9 Y( I+ f( u0 c0 q9 \3 T
  我的初中、高中同学有三个人都抓起来了,都进了监狱。日本投降以后两三个月,在杨家岭延河对岸,公路上,忽然看见一个是初中的同班同学,我说好久不见了,你在哪里?他说在保安大学。我说什么叫做保安大学?保安处,就是公安处。监狱就在那里,我说什么时候?他说1943年被弄来的。我说,那你早我一个月嘛,我四月份我也是从绥德急调回延安的,回去实际就没有自由了。
" B; n% v% J4 u1 b  我说你们干什么?他说我们在监狱里,捉了这么多人,闹来闹去,一个特务也没有。我说,监狱死了多少人?他说,好像只死了两个,其余正式枪毙的好像没有。
  G4 \/ F& ^, P3 E" ?. R  我说这好啊,很好,没有人被枪毙,阿弥陀佛。他说我还跟蔡子伟他们在一起。我说,蔡子伟不是枪毙几年了吗?他说,是啊,公开说是的,实际上没有。滑稽的事情多了。- l# _8 D2 f2 j/ X, \' p- ^, d
  这个蔡子伟跟另外一个人,说了一个罪状,反革命,枪决,公开发表了罪状,实际上都没有处决。蔡子伟解放以后是农业部副部长。我说阿弥陀佛,宣布了枪毙,结果并没有枪毙,留下来了。
$ V2 P, u: t  P, D' S( Q( X  整风抢救以后,各个机关也停下来了,其中包括中宣部,中宣部已名存实亡。各个科室的名字都没有了,最初的宣传科长叫吴亮平,当过宣传部副部长,吴亮平1942年六七月间,就到晋西北去了,干什么我搞不清楚。那么其他的,就是散兵游勇,人也不多。有几个人调到《解放日报》去了,剩下的人已无业务。) A+ U( z5 P( F. x+ ^
  但是反而调了几个人进中宣部,我们说叫“四大家族”。范文澜范老一家,范老两夫妇,一个儿子,后来划了右派。王学文两夫妇,一子一女,四个人,张仲实两夫妇,一个孩子,还有曹宝华两夫妇,曹宝华根本没有任务。他就是埋头翻译俄文书,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但是他去了宣传部。! G6 j" B6 k  f9 t' G$ j; t+ \) f# _% D
  这个“四大家族”,最年轻的曹宝华,比我还要大十多岁,因此我们剩下这些人,还得照顾这“四大家族”。我们都是很尊敬他们的,特别是对范文澜、王学文,张仲实这些前辈。
8 s6 ], B2 l0 D' g2 m  但是偏偏胡乔木坐在这个地方,他干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他坐在这个地方指挥一切,主要是宣传机构,《解放日报》,跟新华社。那么,宣传部他就附带管管,没有什么这个科那个科的,名字都没有了,科长也没有了。) a+ t& K" m0 x! d: s. Q
  他本人组建宣传部,从没有宣布部的什么事情。但是,既然这样子,为什么1943年以后,1944年3月,1943年11月反而调我去,去干什么?叫我去协助他编中学教科书。
/ Z/ B: ?1 d7 j) L! y  胡乔木他有很多事情,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他还是想,找几个人。中宣部胡乔木1943年3月把我调去了。田家英比我先过去几个月,他叫我整理一些材料,在国民党区印的宣传材料,上面搞一个假封面,无非是揭露国民党怎么黑暗、专制,蒋介石应该打倒之类的。
6 T/ u# M. G7 m! o4 ^  那么第一次我把这个材料的文字给他看,我也不认识他,规规矩矩的,他讲的很简单,但是讲得很中肯,就是非常之正确。一个青年,你自己不要骄傲,虚心一点,这样的老师是不好找,经过胡乔木点拔以后,确实是有大的进步。胡乔木别的事情不是说样样都高明的不得了,但是写文章的规矩、技巧、无病化,那是很高明,轻描淡写,说几个字,什么都说清楚了。1 r. y" V) k# Q; e2 N
  他觉得把这些人调来了,没有事儿干,那怎么办,所以他会想许多事情的。他觉得既然没事情干,他就叫田家英和我二人协助他编语文教科书。他编的语文教科书就是在根据地使用的,高中初中加起来,五年制语文教科书,他有他的想法。这个东西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我们的看法:我们在根据地,艰苦奋斗大概还有很多年。6 c/ C1 T: S  Z; u
  当时中央正在讨论历史问题,就在杨家岭开七大。我看很多同志,延安出来的,似乎什么两条路线斗争,什么中央开会,批判哪个,好像他们都知道。但是我们两个住在胡乔木办公室,所有这些事,一个字都不知道。中央在干什么,在批判彭德怀,在批判王明、博古、张闻天,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儿。中宣部内,胡乔木保密到我们不知道,一个字也不知道。一直到《解放日报》有一天黄昏的时候,送来一个张去,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时候,我们这些基层人员才知道此事。
& N9 s4 F  K" W8 h8 K# L  胡乔木没有告诉我们半个字。什么样的斗争,什么历史问题、决议、开七大,全不晓得。有些人的回忆,好像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l! ~0 N  ^  x) O0 ?. Y3 b6 a
  知识分子占中央比较重要地位的,我想了一下,就没有谁知识面达到胡这个水平的。康生的知识面比较宽,陈伯达有一些方面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戏曲史、版本史等,他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音乐、美术、篆刻这些方面他更比不上康生。但古今中外,包括自然科学知识,我以为,胡乔木可能是共产党成立以来,最突出的一个。
% j; ^% A# C# E2 O  有人会说你这也太夸张了吧?恐怕不夸张,当然知识分子著名的人物,一二十个,瞿秋白等人最大了,但是知识面还是不及胡。胡乔木是扬州中学毕业的,高中毕业。所以他的中文、历史,这些修养基础是在扬州中学就奠定了,再加上自己特别用功,记忆力特别好。+ C- F) k* k, p3 E* p3 O* {( \' G/ k; [
  1942年开始整风以前,张闻天走了,我是一个小随员,六七个人跟着他走了。去参加晋西北的农村调查。那么剩下的这个宣传部的任务也就停止了。实际上,延安只有一两个宣传机器在开动,这个就是《解放日报》跟新华社。毛通过这两个东西控制全国的一切工作。当然内部还有一些指示。公开的知道的工具就是这两个。还有一个就是创办延安广播,是日本投降以后创办的,是温济泽他们办的。
7 b; Q8 n/ b) V8 A0 Q  E  胡乔木1949年后秘书的名字,有多少谁也不清楚,反正就是毛的秘书。这个秘书就决定了一切。一会儿又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一会儿又是中央整风学习委员会的秘书,不晓得有多少秘书,说秘书专政又谈不上,但是通过秘书来干。所以当时最忙的人是胡。他是全心全意。3 I) O, s4 [& Z, \0 @# X% N
  新华社跟《解放日报》,延安唯一的两个机构,不准完全停工。这两个机构不能停工,其他的机构统统关门。一点事都没有,就是“运动”。我太知道这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解放后在一个我所能控制的小单位,就不真搞什么“运动”。
, d3 [8 X# Z1 {" `9 G' R0 O* P( N1 d$ c  在中央宣传部慢慢形成以后,新闻出版这块阵地就是胡乔木管,别人就不好管了。胡乔木自己担任新闻总署的署长,另外出版署长是胡愈之。胡乔木另从新华社调一很左的负责人,(陈某某,名字记不得了)去控制它,任副署长。
7 W- x+ j/ |1 D' [4 C  传统上呢,中宣部有个出版科还是出版处,但是中宣部部长、副部长这一层,一涉及到新闻出版统统推给胡乔木,他也不客气。因此人民出版社的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归他偶然管管。6 ^- f" {% c6 M0 w( a
  人民出版社是奇奇怪怪的机构,吊在半空中,上不上下不下,谁也不真管。你说什么级的单位,什么级啊?一会儿归出版总署管,那么你是科处级单位。一会儿又是归文化部出版局管,仍是科局级单位。但是多年来,出版总署尤其是文化部,它们似乎离开你越远越好。人民出版社的书都是政治性的问题,犯错误是你人民出版社,我给谁担这个担子啊?
3 D4 G: n" y' w% u+ \+ M) m2 Q4 Q  周扬这些人不会去侵犯胡乔木在这方面的权力,胡跟毛的关系大大超过其他人跟毛的关系。我个人在延安这段时期跟他是面对面的关系,所以请示就方便一些。我请示的是些什么问题呢?1954、1955、1956反右以前,这个两三年,当时不是百花齐放吗?人民出版社的工作重点95%是三联书店,我们来不及搞一些新书,所以把一些老书重印,当时在土地革命,我估计别人不一定知道。
4 }8 \) x+ Z2 M  i6 k1 f    在出版这一方面,人民出版社同胡乔木的关系,就是只有请示他才行。这个工作中央从延安一直到进城都是他来抓,没变过。就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历史形成的关系,没看见过文件规定。
( ^& |  d+ |: V" _% P: D+ O  新华社主要的消息、重要的评论通通要给他看,才能发。弄来弄去,新闻出版归他抓,99%是新闻,一个新华社,一个《人民日报》,1%才是出版。出版也不是我们一家,两家,人民出版社跟人民文学。这两家他管,其他的他不大管了。只有这两家,大事都请示他,多少年都是这样的传统。
! _  w" o9 ?9 h$ Q2 C/ Z% e  对于胡乔木这个人,现在、今后在共产党内,官方来讲对他肯定是100%或90%是赞美的,特别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部分。但是这个前辈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问题就是给他加了几顶帽子,当了一支笔,就是什么时候要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这样子当然他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没有办法谈。像原来,他写的很多东西,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任何事情只要是从最高权力发出的命令,他心里不赞成都会把它说得似乎头头是道。3 A; N3 {: B' ]& {# L5 @- @
  我举两个最大的例子。一个就是1956年3月苏共开二十次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上批评和揭露了斯大林专制的时代,干的一些异乎寻常的内部屠杀的事情,总算是门缝打开了。跟着大概是在7月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论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是陈伯达起草的。
, F, `) g2 f3 h  这篇文章是对赫鲁晓夫这个报告采取一种原则上没有反驳,也不是原则上支持,是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代的毛病,原则上承认一点。这样一来,七八九几个月,全国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期批评就比较多一些。这一下不得了,失火了,所以立刻就收回来,当然是老人家(毛泽东)的意思。
5 Q$ ?9 A5 G/ W  大概是11月前后,又由胡乔木写了一篇《再论无产阶级专制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把前面那篇陈伯达的文章批判的全部收回。这都是很巧妙的,变成斯大林缺点是有,肯定斯大林是根本基调。原来那篇也不是否定,是批评的语气偏重一点,胡乔木这一篇就变成了歌颂继承为主。那么这个意见是不是胡乔木本人的意见呢,是不是他本人赞成呢,不一定。但是毛主席要这样做,他就这样做。
( m- G2 c& p. L2 ]  后来打倒四人帮以后,他还在《人民日报》写了篇长文,两三版的大专论,《论三个世界的划分》,三个世界跟过去的“第三世界”说法不一样,毛在文革期间在地图上画,世界上分三块,苏联美国,这是第一世界,其实他们两个是斗得要命的。欧洲的英国、法国,那个时候的西德,或者还有日本,这个算第二世界。于是乎其他全世界加起来都算第三世界。毛泽东在文革时期奇思怪想多得很,他是只出结论而从不解释的。
9 ]/ \( X9 g3 ~" |) f  这个东西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需要一篇很长的文章,继承毛主席的这个思想,胡乔木又写了一篇三万字的文章,登了几版《人民日报》,那么这个东西他赞成不赞成呢?李慎之散步时问他,三个世界是什么好像不大好理解,乔木讲“哎,胡说八道。”就这么四个字回了他,我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胡乔木头脑清楚的很,但要他写什么他就能写。哪怕这东西他内心是不赞成的。
3 z+ n  B6 }/ ]  任何东西只要你是上面的最高权力分配这个任务,他就得努力去完成。你可以学他的才能,学他的技巧,学他的学问都可以,但是有一点不能学,就是不能够学那种说不通的硬要把它说通,只允许1+1=2,甚至1+1=3都可以,不能说1+1=一个茶杯,那就是离题万里了。
& J0 X+ D! K9 K2 ^  经过他的努力,从延安1941年开始,50年,《中共党史》这一套,就是胡乔木的一套。后来,何方的《党史笔记》一样一样考证下来,结果现在何方《党史笔记》的威信似乎反而要超过胡乔木的《中共党史》,原因很简单,何方比较注重根据事实。
1 m! {5 m- @) e. y9 C& k  当一个权力成为一个真理的唯一代言人的时候,随便怎么说,大家都只能拥护。但是到了这个权力的作用没有这么大的时候,那你有一些离题万里的东西人家就不会接受了。所以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胡乔木就全力用在建立他自己的绝对权威上,意识形态部门,必须要统一在他的思想控制下,离开一步都不行。而且往往他自己也发生矛盾。

0 j* v/ s# d6 L8 V# Q2 K) `, [    我的任务是绝对听从他,如果稍微不听从一点都不行。
* j9 n* M& z& Z) v
  有没有绝对听从他的?有,典型的就是吴冷西。我跟吴是很熟悉的。吴冷西至死还是坚持那些60年代、70年代反修全是对的。他是广东新会人,后来地位高了,打倒四人帮以后他重新出来,他的身份已经不得了,毛在的时候,他参加政治常委会,甚至比常委会还要小的会,两三个人、三四个人的会,他都能够去。他有时候回到老家新会去,那个新会城到了80年代、90年代新会也是电视、广播(就是“修正主义”这一套东西)这些东西也有了。新会城知道吴冷西要回来,把电视节目、广播都改了,怕他看见又是修正主义,告到中央去,所以这样的情况变成一个广东的新会连吴冷西都怕,他去的时候整个广播电视都得改变面貌。这是几个广东人告诉我的。
% [* ~; P* l9 N# z2 a1 S
  决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
% ~4 [2 J$ B' K% w- e  后来,一个运动比一个运动厉害。为什么延安“抢救运动”的教训还不接受呢?我完全不懂!为什么要自己搞自己,越搞越厉害呢?搞到除了自己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1 q  V# Y9 U! J  搞倒刘少奇,搞倒陶铸,周总理死前还要反复申辩。国民党刊登周恩来脱离共产党启事时,周已经到了中央苏区了,这是都知道的嘛。还要整他,这干什么啊?而且至死不放!; M" [8 i- O4 S( s: B+ `4 e, ~
  国民党都还讲精诚团结。没有“精诚”,就没有“团结”。互相猜忌到这个程度,周恩来也不信,刘少奇也不信,只有我(毛)一个人了。只有江青可靠。中国没有了,共产党也没有了,正气道德全部败坏,彻底败坏,把我们的后代也败坏了。败坏了什么呢?就是迫害别人以求上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w* Q6 }$ Y  H1 E* R  把自己的人民变成互相监视,你报告我,我报告你。这个国家表面上看起来天天放炮,红旗招展,但道德哪里去了?人民的道德水平一堕落,这个国家就不可挽救了。苏联就是这个样子。
; p" @, r1 g/ h  Z  我们再怎么样加强政治教育,都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这不叫思想工作、革命工作,也不是党务工作,这叫作特务工作。
8 m6 x+ M) @9 I2 K& E8 g" {! }  特务工作绝对要在党内、在青年人内取消。这是毒害青年的心!不能干,绝对不能干。0 B) P2 T! y( m$ v( n, C0 Q  p( O' S8 G
    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地来,以为去监视别人、去报告别人就是对党忠心。这把我们的民族道德降低了,把我们广大青年的精神思想迫害了,人于是变得卑鄙起来。一个人一天到晚监视别人,书读得再好有什么意思呢?人格没有了嘛。# s7 _4 k' `# M& Z! B
  共产党要解放全人类,要解放劳苦大众,就要特别注意别伤害人类的道德良心。没有道德良心的提高怎么算共产主义?假的!吃得好一点,穿的好一点就是共产主义?监视人、报告人得到提升,这是最可怕的。
曾彦修,1919年6月生于四川宜宾。19岁奔赴延安,从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亲历了40年代延安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等。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0 n" m' P  D/ r; H9 E/ D( r
  1957年,曾彦修的“答黑板报记者问”编入中宣部的《宣教动态》,被康生点名批判。当时仍然担任反右领导成员的曾彦修,最终将自己划入右派名单,这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自报的“右派”。
  i2 f, L1 }$ _6 j# _2 T
  1960年至1978年,曾彦修在上海《辞海》编辑所任编辑。1979年再度主管人民出版社,任总编辑、社长。1984年退休。1985年至2008年,潜心研究苏联崩溃的历史,著有《天堂往事略》一书。
6 J, i: D/ o$ a. t2 |" K: M
  在晚年的一首小诗中,他回首往事,“微觉此生未整人” 。他说,“反思一辈子,没害过人,这是一个最大的愉快,很大的幸福。”本文是他对往事的回忆。

7 }4 E# X0 x5 o0 z# v8 ?: ^# l
/ t  A& ]  C! @( k  被杀的不是工农是富家子弟- P$ y4 b! w! [4 w
  我是1919年生的,十一二岁时,恐怖就来了。我懂事起就恨蒋介石。说蒋是亲日派,要投降日本,确实不能成立。但他当时杀青年人杀得可怕,却是真的。: [( K, P) Q2 `& S7 H
  蒋介石把持政权以后,1927年到1933年,对共产党左翼人士进行屠杀。其实我们那里(四川宜宾)还不是蒋介石,而是本地的军阀政权。  E( m5 w; f# Z3 d, V' @- j
  杀掉的什么人呢?如今一天到晚说是工农。我们在城里听到的不是这样,是大少爷、二小姐,今天某家二小姐出事了,明天某家大少爷枪毙了……当然工农会有牺牲,会有杀头,我在城里不知道。9 c# C9 X# i1 E& F
  共产党员不等于是工农,我看见的全部都是知识分子。其实多是中学生,还有中学毕业的,这些人反倒不是穷光蛋,家里都相当富裕。被捕后,全家卖房产凑五千到一万,把他赎出来。赎出来的时候,要写悔过书,都是长辈在狱外给准备好的,“年幼无知,误入歧途”等。这算不算“自首”?
8 i- }+ f9 I  w4 u0 X) v( N* e2 k  江青讲1927年到1937年是文化黑线,跟事实完全相反,这个话就是反革命。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唤起了全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就是中学生以上,有那么百分之几的人开始觉悟。  |, S/ y+ p# K/ \
  那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开始了,1932年,我在四川宜宾叙州联合中学35班,李鹏的父亲也是那个中学的。35班五六十人,后来有3个人到了延安,多年彼此毫无联系,都是受左翼文化影响,并不是直接接受过共产党的什么宣传。$ e1 I  Z2 o/ \4 r
  什么是左翼?不是上面哪一个单位组织派人来向我们宣传讲课,而是通过上海的左翼文化的作品,主要是文艺作品、电影、音乐等。社会科学类作品比较难懂,基本是翻译的。30年代上海这些东西的革命影响大得不得了。! l& Z! X# H* E  e9 N  r' M/ N# R( j
  假设没有上海租界,左翼文化运动还开展得起来吗?在北平、南京就不行。租界的情况,现在电影、电视里面反映的,不完全真实。租界里面实际上是很自由的,党中央的宣传部等都在租界里面搞。在共产党成立前后,印《共产党宣言》没那么困难。你印的书要发行到全国去,国民党禁,租界它禁止不了。
- ^0 }3 H/ ^/ K5 b/ m" X# x  租界里面,国民党文武官员跟普通人平等待遇。国民革命军穿着军服进去是不行的,必须缴械。你乖乖地缴械,租界才准你进去,所以左翼文化运动开展得起来的一个条件,就是有租界。
3 s8 b, N8 M2 C# K2 i( D- ^  1927年到1937年,左翼文化宣传里面,最好的办法是电影,电影特别伟大,好懂,大家爱看这个东西,只要是通铁路,长江岸边通船的中等城市,都有电影院。放一个《渔光曲》就不得了,青年们就轰动了。所以电影的贡献特别大。; z" m4 t2 V$ R, r% ]
  我本人,还有很多人,都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送到延安去的。后来把30年代党的左翼的、革命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统统打成反革命,实在是对不起中国人。
; K" H% S/ U$ _  T' x  青年去荒凉边塞投什么机?3 |, l8 t0 @% O- s
  延安最活泼的时期是1938年到1939年秋天。两三万青年去了要吃饭啊,窑洞是新挖的,消费品都是外地运来的。再加上国民党封锁,到延安的人就比较少了,1940年人数大大减少了。
, u3 E4 N. M, o: U  到延安的目的就是到前方去。打仗是长期酝酿在心中的感情,抗战一爆发,我们就想参加战斗了。没人想跑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小城,待个十年八年。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延安之前知道这个边塞小城的荒凉,谈得上投机吗?青春、性命一概不要,只为救亡。! O. L) L8 B( L$ f$ p* E( R
  国民党不是也打仗吗?你为什么不到国民党那里去呢?国民党也在抗战,各种训练班也在招考。但是进步分子、左翼分子不相信国民党蒋介石真抗日,认为他没有能力抗战。我们当时一半是对蒋介石不信任,一半当然是幼稚。认为日本人来了,我们全民拿着枪、拿着刀,就可以打仗。4 [# U4 A1 F3 m4 B0 P& I
  当时到延安去的有一些地下党员,他们当然是到延安报到,听党分配干什么。而我们其他人,就是为了能直接上战场,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0 r3 Q" K( @, t$ t9 Y4 L& T
  但党中央不是这样准备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算是“知识分子”,中学生到延安去就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就不得了。大学生也有,并不多。
* T+ e: k& A9 H$ @( _  党中央觉得这些人有用,按计划把这些人派往山西、山东、河北那些比较落后的、长期没动静的地方。派一个进步学生到50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不到3个月,村里的人都闹开了。& \1 q- b' C, e0 b' g/ m
  这么一闹作用很大,青救会、扫旧会这套都搞起来了。我这个人,不会唱歌,不会演戏,什么都不会,但我到一个小村子去搞3个月,基本上群众团体都搞起来了。特别是经过共产党训练以后,都有这个本事。到一些落后的、两三万人的小镇,3个月到半年,就会给你搅翻。
7 o" L' d1 o( t8 j6 W" u  整风之前,一天到晚唱救亡歌曲,唱《黄河大合唱》。活跃是表面上的,一切均是抗日救亡,其他事情并未涉及。
1 ~% ?# z  N  |8 [& c) |7 Z  整风前完全沉寂% }+ [6 c1 v  m2 }9 n+ F. v1 t
  到了整风运动,1940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整风前延安就已完全沉寂下来了。/ H- t6 I$ O! j4 ]; V& S/ _
  什么演戏、歌咏、贴标语、贴墙报,1938年后这些事儿已经没有了,大家都是进步青年贴它干什么?有些青年开始苦恼,这样下去,好像与原来的意气风发,1937年、1938年初到延安的想法不太一样。
" e& U1 n8 i0 t  1939年秋天以后,人口就大大减少了。没有饭吃了,这么多人,只消费不生产,人口必须疏散,就比较沉寂了。  O# |3 Q& N# v1 e' G1 O) D5 P
  1941年整风报告以前,延安所有报刊统统停了,第一个中央机关杂志《解放杂志》,1941年春天停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停刊,《中国青年》停刊,《中国妇女》、《中国工人》等等,全停刊了。好像丁玲他们也出过一个刊物,到1941年全部停了。
0 `& f6 f0 M" h& t7 {3 Y0 ~  整风跟我们小青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全部停,说这些东西都不符合毛泽东思想。1941年7月间,开了一个什么会,把张闻天的职务也免了,这个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张闻天1942年1月就下乡,带着个农村调查团,我是跟着去的一个。4 W: I% |- ?5 ]8 b8 L, h
  1942年开始整风,2月8号毛泽东作报告反对党八股。我们看见这个报告,兴奋得不得了。反对党八股开始时候也不是整我们,我们没有什么好整的。9 S8 ~4 `* ~5 I! }. I$ `3 U) x  P# a
  开始是针对王明、博古、张闻天,他们是受苏联的影响,他们是错误的。( b& Z, r4 j. O4 \6 W
  现在来看,即使是他们里面最有学问最文雅的张闻天,有的文章写得确实不好,打倒一切,什么都要打倒。张闻天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要不是共产党,统统打倒。斯大林最有名的一个谬论就是:中间派是危险的敌人!现在还印在书上。
' M, r+ @# A- I7 i  整风开始后,1942年头三四个月,一些知识分子老党员,包括丁玲、王实味这些人在内,完全理解错了,以为这是真实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要说什么,都来了。当时掌握《解放日报》的人也不太懂,所以就刊发了王实味的那些东西,也刊发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其实《三八节有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 q" N$ }7 C3 t  A. B) S0 m. O
  《三八节有感》说女同志受的照顾不够,重劳动也要参加,每个月例假也要去劳动,这种东西你说有什么反党呢?她只是作为老的女革命家,讲讲这些话罢了。
8 h) }- K( G  R/ c$ @: z- V4 ]( D2 X
  王实味用的是另外一种笔调,讽刺得很厉害。讽刺、挖苦,甚至带一点对敌斗争的语气,脾气大。是不是王实味的用心很坏?恐怕也不是。
/ ?% B( E% S( y) O, G3 v7 A; V  整风一下子从反对王实味、丁玲开始了。上边的整风,是整教条主义,我们丝毫不知道。
# X3 ?& V* d( R' h9 N- z5 N  下面的普通党员整什么呢?就整小资产阶级作风,开始人人检讨。整风开始是整这些小知识分子的“半条心”。半条心是指带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来参加革命。3 n0 L7 a; H4 Z7 T! g
  查“小广播”整“半条心”
8 R: X$ z5 G! q  下层整风从查“小广播”开始,“小广播”是指延安的青年人之间互相传递意见和看法,有些看法是对上层领导有意见,对领导不满意。这些意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王实味《野百合花》里面的东西,不过没有王实味讲的那么尖锐。上面的听到了,“不得了,虽然这些小青年在延安,但他们不是来革命的,他们是反革命的”。
# l" n+ z2 b$ x2 \9 a9 z3 i& ^  于是开始要求填小广播表,人人要填,填了再填,搞了大半年。后来发展为“抢救运动”,就是从这个事情干起来的,青年统统都变成了特务。填“小广播表”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康生一个人发明?他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1 f/ d/ n- B$ K3 I( C
  小广播表填了之后就互相批判、揭发、告密,开始叫半条心。后来一揭发,就说你们是两条心。
! G6 D0 I; f- H8 v0 i  整风到了后来就是每个人写检讨。检讨教条主义、个人主义,这是过不了关的,后来从小广播到半条心,开始有点升级了。怀疑这些青年:是不是像他们讲的那样,出于抗战热情到延安来的呢?究竟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成千成万地往延安涌,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是不是国民党送来的?有那么多人真会牺牲一切到延安来找共产党吗?
0 Z: P/ Q. F6 {) L7 w  一遍一遍逼得没有办法了,个别人就编造自己是甘肃兰州来的,说他加入的地下党是红旗党,是国民党特务成立的。不久我听康生报告,完全肯定了这是个“事实”。红旗党这个说法大概1942年夏天以后就普遍讲了。% K9 r( V, J& V% I. Q; ^
  他说地下党是特务组织。1937-1939年到延安来的,是国民党派进来的。这个说法怎么能相信呢?但是轻易就相信了。现在还有人坚持说延安当时是有国民党特务的,无非是想为延安和各根据地的“抢救运动”辩护。2 G- l3 q$ P2 w& t0 @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9 z! J# N: R3 m1 j: K6 X
  到了1942年,从半条心到两条心,再加上红旗党的胡说被听信以后,就开始对所有抗战以后进延安的人进行审查,不管你是党员也好,非党员也好,统统审查。有些人也不在此内,比较老的党员,陈伯达、周扬等不在内,怀疑的对象还是“一二·九”以后,1936年以后,参加救国会、民先队的,抗战以后到延安的。. E- j: x" x7 X4 Z6 v6 F
  一连几个月,日日夜夜都斗,你就变成国民党特务了。你必须交代,就编嘛,然后又联合起来斗我,我也变成国民党特务了,我只好承认了。
' }) v4 i' J9 h: i5 y9 E  然后是交代,要写你在延安还有什么同伙。有些人经不住斗,就“招”出来一大批,于是就搞成了一个特务网。1943年7月,康生出来做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延安大概闹到1943年底,其他地方闹到1944年,叫“抢救运动”。
5 @3 j  }0 ?1 P+ j$ n6 y8 w  抢救你,挽救你,把你从国民党特务里抢救出来。这一来就乱了,是对当时到延安的青年一个根本上的认识错误,也是对1935年到1938年国民党区的大形势根本性的错误认识。这样做,共产党把自己的威信推翻了。至少,这些青年是因为蒋介石打日本不行、共产党打日本行才来的嘛。
. [& q. L4 J. B* ]/ g4 ^  所以,运动之后,人们完全停止互相交往。延安所有的单位都修土墙,这个土墙是自己修的,我也修过,把自己包围起来。整个延安分成了几十块,包起来了,互相之间有几年没有来往,1942年到1945年都不来往了。
$ l0 g$ i+ T; M8 d8 H5 A! G  1942年1月27日黎明之前,从杨家岭出发,张闻天带着一个农村调查团到晋西北去,我跟着去了。到1943年4月,一个电报调我回延安,一个人回来的。回来之后,我就参加了一两个月筑围墙的劳动,才发现到食堂去吃饭要互相看着,两个人看一个人,不允许自由行走了。, z. N3 U4 Y( ^" L& T5 O* e9 ?
  过了不久,7月份康生那个“抢救运动”报告会在杨家岭举行,我还去听了。康生讲特务很多,要接受中央提出的教训,弄来弄去都是AB团。他说中央里特务多得很啊,都是特务了。
* t) W4 X- X" r) n- }3 q  哪晓得,回到单位后我就失去了自由,由几个人看着,斗了一两个月。“你在什么地方加入国民党的,谁派你来延安的,来延安干什么……”人人都编,我也“承认”了自己是国民党特务,但我绝不牵扯到别人。一个字也没有。( m( ?0 O7 f0 G, {9 J( w7 N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每个人在整风、抢救运动写的东西加起来都有好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都有。我也写了几十万字,干什么呢?骂自己。我有一条红线不能跨过,没有一个字涉及别人。4 |* @/ ?) y4 {: c+ v
  我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有个性、有胆量、有担当,不要害人。要人人检举,搞得人人不讲道德,还叫共产党?大家都成了软体动物,那叫思想改造好了?很滑稽。. k2 j! m  S# D1 l
    谈陈伯达、胡乔木
3 L! t- k  ~& d  O    1942年下半年起,延安的整风一面是读一些文章,这些叫整风文件,真正从头至尾读的也不见得有几个,很多都不起作用。
" k8 g5 l% m5 E& I/ o- X" O9 _" F  真正起很大作用的,是文件以外的陈伯达的几篇东西,那是真正起了作用。而且毛泽东威望的建立,跟陈伯达那几篇文章完全分不开。陈伯达有名的,《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的文章叫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伯达读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

, w  f0 c& `" `8 u$ E2 y) m: s    这好像是一篇普通文章,实际上是一篇重塑党史的文章。这个文章简单一句话,就是说党成立以来,唯一正确的是毛泽东。毛看到了农民独立革命的重要性,这样子一来,而不是在城市里面搞个罢工、罢课包括这些,我们这些年轻人别的不懂,这一点是懂得的。第二篇也是讲革命内部毛的军事斗争路线,方法均是对的。6 g& y( _: R0 v/ ?- S1 d
  中国的军阀都是一二十万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二三十万,都有枪有炮的。城市里面知识分子开个会,贴个标语,工人罢个工。你要把他打倒是打不倒的。这点一说就通。完全靠有大量的革命武装,只有武装才能把他打倒。
5 Q1 j8 ~6 b& e' U* `. L/ A  斯大林1927年讲过,中国的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看出来了,东方这么专制、落后,各种各样军事独裁的国家。你靠什么罢工,靠一个报纸,一个刊物,打不倒。要打倒,只有超过他的军事力量才能打倒他。这一点,一比较,二十年代末,瞿秋白也好,李立三也好,一直到后来的王明、博古、张闻天也好,依靠什么?重点依靠示威,依靠罢工,一点用处都没有。: I& {0 a) c8 g5 \6 k
  我们拼了命组织工人罢工,你真要罢起工来,损失很大,罢了两三天了,工人不一定愿意,还受损失。回来说陈伯达这篇文章,一下子把我们提醒了,毛泽东是比人家高明得多,这句话对不对呢?应该说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毛是比人高明。( M( t; W7 t4 _
  他对中国的情况,比人家了解的深刻。北洋军阀、帝国主义、蒋介石不是一写文章、游行示威、贴标语打得倒的。没有这个(军事力量)打不倒。所以我们整风的时候,真正起大作用的不是那些东西,而是陈伯达那几篇文章。
$ R( D/ T9 ?! a3 E- B, b5 q  这些文章不止两三篇。陈伯达相对的文字比人家写得好。解放以后就没有强调这几篇文章,什么原因呢?强调几篇文章不就会把陈伯达抬得太高了。所以不提了。
! V* L/ p3 e. A( ?9 m  谁都不强调,但是谁心里都明白,从延安出来的,心里都明白,我们对毛泽东威望的坚固树立,是经过陈伯达这几篇文章。我们读了这些文章以后,才明白土地革命与打仗,还是毛泽东行。因此,毛泽东经过整风,在知识分子里面所建立的威信,是真实的。
: Q1 `& m: l, g8 f
    这里面建功最大的,公开建功最大的,我以为是陈伯达。在背后建功最大的是胡乔木。
% h# n- w: P. [: g8 d, h& h  因为胡乔木的资历,他的声望在卢沟桥七七事变以前,解放区进延安的,没人知道他。他就是协助毛主席收集出两条路线,把1927年以后,党内的各种文件,尽量收集,尽可能收集。开始是毛主席自己在编,后来主要是他在编。编成这么厚的《六大以来》。然后就有上下两本的《两条路线》。  q9 x- l! s+ D5 M3 @
  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在延安建立毛泽东的威信,在宣传上他们两个的功劳是一人一半。陈伯达就是根据几篇文章,把毛泽东一下子放在了神的地位,我们从此就真的把他当神了。基本上个人崇拜的心理已经在心里树立起来了。谁帮助树立的?是陈伯达。所以陈伯达对建立毛泽东的威望应该是功高无比。后来怎么回事?我也闹不懂了,陈伯达一下子被打倒,闹不懂。

. ^$ U+ K! t! b9 r    整风期间,延安的各个机关,各个单位基本上都停工了,上层几个人,主要是一个人,即毛主席还指挥一切。(1943年,胡乔木把曾彦修从中央政治研究室调入中宣部)0 n2 M- O7 A- F: H
  我们在延安,实际上我们吊在空中。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不愁衣食。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是真实的。但是1942年到1943年,搞抢救运动搞得太紧张,死了些人,抓了很多人,动不动就抓。
6 L$ s% ~1 z7 p2 E- u  我的初中、高中同学有三个人都抓起来了,都进了监狱。日本投降以后两三个月,在杨家岭延河对岸,公路上,忽然看见一个是初中的同班同学,我说好久不见了,你在哪里?他说在保安大学。我说什么叫做保安大学?保安处,就是公安处。监狱就在那里,我说什么时候?他说1943年被弄来的。我说,那你早我一个月嘛,我四月份我也是从绥德急调回延安的,回去实际就没有自由了。
8 U% }0 y" W; O0 y; ]4 q4 N1 }  我说你们干什么?他说我们在监狱里,捉了这么多人,闹来闹去,一个特务也没有。我说,监狱死了多少人?他说,好像只死了两个,其余正式枪毙的好像没有。# ~7 W. y  _" j$ N
  我说这好啊,很好,没有人被枪毙,阿弥陀佛。他说我还跟蔡子伟他们在一起。我说,蔡子伟不是枪毙几年了吗?他说,是啊,公开说是的,实际上没有。滑稽的事情多了。
0 i- v( v3 h- ?# l, I  这个蔡子伟跟另外一个人,说了一个罪状,反革命,枪决,公开发表了罪状,实际上都没有处决。蔡子伟解放以后是农业部副部长。我说阿弥陀佛,宣布了枪毙,结果并没有枪毙,留下来了。. x) O, n- R+ Y
  整风抢救以后,各个机关也停下来了,其中包括中宣部,中宣部已名存实亡。各个科室的名字都没有了,最初的宣传科长叫吴亮平,当过宣传部副部长,吴亮平1942年六七月间,就到晋西北去了,干什么我搞不清楚。那么其他的,就是散兵游勇,人也不多。有几个人调到《解放日报》去了,剩下的人已无业务。0 f% I! Y  V& R" b/ ]
  但是反而调了几个人进中宣部,我们说叫“四大家族”。范文澜范老一家,范老两夫妇,一个儿子,后来划了右派。王学文两夫妇,一子一女,四个人,张仲实两夫妇,一个孩子,还有曹宝华两夫妇,曹宝华根本没有任务。他就是埋头翻译俄文书,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但是他去了宣传部。* K9 @& K# s1 T6 y8 g
  这个“四大家族”,最年轻的曹宝华,比我还要大十多岁,因此我们剩下这些人,还得照顾这“四大家族”。我们都是很尊敬他们的,特别是对范文澜、王学文,张仲实这些前辈。8 ^0 `% z! S1 F3 x4 C
  但是偏偏胡乔木坐在这个地方,他干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他坐在这个地方指挥一切,主要是宣传机构,《解放日报》,跟新华社。那么,宣传部他就附带管管,没有什么这个科那个科的,名字都没有了,科长也没有了。) m; K5 A" n8 v1 r# |( h, O
  他本人组建宣传部,从没有宣布部的什么事情。但是,既然这样子,为什么1943年以后,1944年3月,1943年11月反而调我去,去干什么?叫我去协助他编中学教科书。
% V2 z) H7 [+ F  胡乔木他有很多事情,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他还是想,找几个人。中宣部胡乔木1943年3月把我调去了。田家英比我先过去几个月,他叫我整理一些材料,在国民党区印的宣传材料,上面搞一个假封面,无非是揭露国民党怎么黑暗、专制,蒋介石应该打倒之类的。" m* Y& C; B$ {8 j* Q. r
  那么第一次我把这个材料的文字给他看,我也不认识他,规规矩矩的,他讲的很简单,但是讲得很中肯,就是非常之正确。一个青年,你自己不要骄傲,虚心一点,这样的老师是不好找,经过胡乔木点拔以后,确实是有大的进步。胡乔木别的事情不是说样样都高明的不得了,但是写文章的规矩、技巧、无病化,那是很高明,轻描淡写,说几个字,什么都说清楚了。
4 q/ Y( \7 }( O9 ~3 i% y  他觉得把这些人调来了,没有事儿干,那怎么办,所以他会想许多事情的。他觉得既然没事情干,他就叫田家英和我二人协助他编语文教科书。他编的语文教科书就是在根据地使用的,高中初中加起来,五年制语文教科书,他有他的想法。这个东西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我们的看法:我们在根据地,艰苦奋斗大概还有很多年。7 g6 i2 U5 s/ s6 T
  当时中央正在讨论历史问题,就在杨家岭开七大。我看很多同志,延安出来的,似乎什么两条路线斗争,什么中央开会,批判哪个,好像他们都知道。但是我们两个住在胡乔木办公室,所有这些事,一个字都不知道。中央在干什么,在批判彭德怀,在批判王明、博古、张闻天,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儿。中宣部内,胡乔木保密到我们不知道,一个字也不知道。一直到《解放日报》有一天黄昏的时候,送来一个张去,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时候,我们这些基层人员才知道此事。
3 ?% s4 B; o' c4 u& \  胡乔木没有告诉我们半个字。什么样的斗争,什么历史问题、决议、开七大,全不晓得。有些人的回忆,好像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 e) ^& {+ Z5 l# N  知识分子占中央比较重要地位的,我想了一下,就没有谁知识面达到胡这个水平的。康生的知识面比较宽,陈伯达有一些方面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戏曲史、版本史等,他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音乐、美术、篆刻这些方面他更比不上康生。但古今中外,包括自然科学知识,我以为,胡乔木可能是共产党成立以来,最突出的一个。
% s! o% k( @' e# ~/ a. T  有人会说你这也太夸张了吧?恐怕不夸张,当然知识分子著名的人物,一二十个,瞿秋白等人最大了,但是知识面还是不及胡。胡乔木是扬州中学毕业的,高中毕业。所以他的中文、历史,这些修养基础是在扬州中学就奠定了,再加上自己特别用功,记忆力特别好。& B( G5 _7 ]% u2 V
  1942年开始整风以前,张闻天走了,我是一个小随员,六七个人跟着他走了。去参加晋西北的农村调查。那么剩下的这个宣传部的任务也就停止了。实际上,延安只有一两个宣传机器在开动,这个就是《解放日报》跟新华社。毛通过这两个东西控制全国的一切工作。当然内部还有一些指示。公开的知道的工具就是这两个。还有一个就是创办延安广播,是日本投降以后创办的,是温济泽他们办的。3 ]7 ]! F* U0 Q3 E( w6 W& L' ~  b
  胡乔木1949年后秘书的名字,有多少谁也不清楚,反正就是毛的秘书。这个秘书就决定了一切。一会儿又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一会儿又是中央整风学习委员会的秘书,不晓得有多少秘书,说秘书专政又谈不上,但是通过秘书来干。所以当时最忙的人是胡。他是全心全意。; H+ K9 u% g8 B, m0 ~8 O# O- x* f2 v
  新华社跟《解放日报》,延安唯一的两个机构,不准完全停工。这两个机构不能停工,其他的机构统统关门。一点事都没有,就是“运动”。我太知道这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解放后在一个我所能控制的小单位,就不真搞什么“运动”。' v- s7 R" p: v$ K. K  f
  在中央宣传部慢慢形成以后,新闻出版这块阵地就是胡乔木管,别人就不好管了。胡乔木自己担任新闻总署的署长,另外出版署长是胡愈之。胡乔木另从新华社调一很左的负责人,(陈某某,名字记不得了)去控制它,任副署长。. Z; r3 Y7 O8 I7 m
  传统上呢,中宣部有个出版科还是出版处,但是中宣部部长、副部长这一层,一涉及到新闻出版统统推给胡乔木,他也不客气。因此人民出版社的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归他偶然管管。3 N1 R) A( i& L# v8 O
  人民出版社是奇奇怪怪的机构,吊在半空中,上不上下不下,谁也不真管。你说什么级的单位,什么级啊?一会儿归出版总署管,那么你是科处级单位。一会儿又是归文化部出版局管,仍是科局级单位。但是多年来,出版总署尤其是文化部,它们似乎离开你越远越好。人民出版社的书都是政治性的问题,犯错误是你人民出版社,我给谁担这个担子啊?$ r1 C2 S2 ~5 r- D8 f
  周扬这些人不会去侵犯胡乔木在这方面的权力,胡跟毛的关系大大超过其他人跟毛的关系。我个人在延安这段时期跟他是面对面的关系,所以请示就方便一些。我请示的是些什么问题呢?1954、1955、1956反右以前,这个两三年,当时不是百花齐放吗?人民出版社的工作重点95%是三联书店,我们来不及搞一些新书,所以把一些老书重印,当时在土地革命,我估计别人不一定知道。, k5 I+ P8 y$ k! h6 r- r( _2 ?
    在出版这一方面,人民出版社同胡乔木的关系,就是只有请示他才行。这个工作中央从延安一直到进城都是他来抓,没变过。就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历史形成的关系,没看见过文件规定。
- R, P; {0 w: i5 B: ]# N  新华社主要的消息、重要的评论通通要给他看,才能发。弄来弄去,新闻出版归他抓,99%是新闻,一个新华社,一个《人民日报》,1%才是出版。出版也不是我们一家,两家,人民出版社跟人民文学。这两家他管,其他的他不大管了。只有这两家,大事都请示他,多少年都是这样的传统。  Z* p0 R& X9 y* `! B( Q+ T
  对于胡乔木这个人,现在、今后在共产党内,官方来讲对他肯定是100%或90%是赞美的,特别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部分。但是这个前辈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问题就是给他加了几顶帽子,当了一支笔,就是什么时候要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这样子当然他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没有办法谈。像原来,他写的很多东西,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任何事情只要是从最高权力发出的命令,他心里不赞成都会把它说得似乎头头是道。9 w) ^8 A) n0 M1 K9 J1 |( G3 {
  我举两个最大的例子。一个就是1956年3月苏共开二十次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上批评和揭露了斯大林专制的时代,干的一些异乎寻常的内部屠杀的事情,总算是门缝打开了。跟着大概是在7月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论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是陈伯达起草的。
2 Y$ T0 H! ~6 f& C  s  这篇文章是对赫鲁晓夫这个报告采取一种原则上没有反驳,也不是原则上支持,是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代的毛病,原则上承认一点。这样一来,七八九几个月,全国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期批评就比较多一些。这一下不得了,失火了,所以立刻就收回来,当然是老人家(毛泽东)的意思。/ W& u( ~+ P( O- V2 y
  大概是11月前后,又由胡乔木写了一篇《再论无产阶级专制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把前面那篇陈伯达的文章批判的全部收回。这都是很巧妙的,变成斯大林缺点是有,肯定斯大林是根本基调。原来那篇也不是否定,是批评的语气偏重一点,胡乔木这一篇就变成了歌颂继承为主。那么这个意见是不是胡乔木本人的意见呢,是不是他本人赞成呢,不一定。但是毛主席要这样做,他就这样做。/ A2 h  M2 v2 \$ ]; C% f: {0 a: C
  后来打倒四人帮以后,他还在《人民日报》写了篇长文,两三版的大专论,《论三个世界的划分》,三个世界跟过去的“第三世界”说法不一样,毛在文革期间在地图上画,世界上分三块,苏联美国,这是第一世界,其实他们两个是斗得要命的。欧洲的英国、法国,那个时候的西德,或者还有日本,这个算第二世界。于是乎其他全世界加起来都算第三世界。毛泽东在文革时期奇思怪想多得很,他是只出结论而从不解释的。' P( h7 v9 L5 a
  这个东西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需要一篇很长的文章,继承毛主席的这个思想,胡乔木又写了一篇三万字的文章,登了几版《人民日报》,那么这个东西他赞成不赞成呢?李慎之散步时问他,三个世界是什么好像不大好理解,乔木讲“哎,胡说八道。”就这么四个字回了他,我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胡乔木头脑清楚的很,但要他写什么他就能写。哪怕这东西他内心是不赞成的。& h8 C1 `" t6 n. |
  任何东西只要你是上面的最高权力分配这个任务,他就得努力去完成。你可以学他的才能,学他的技巧,学他的学问都可以,但是有一点不能学,就是不能够学那种说不通的硬要把它说通,只允许1+1=2,甚至1+1=3都可以,不能说1+1=一个茶杯,那就是离题万里了。
3 Q" N0 b" k9 g' m/ B/ z. n3 E  经过他的努力,从延安1941年开始,50年,《中共党史》这一套,就是胡乔木的一套。后来,何方的《党史笔记》一样一样考证下来,结果现在何方《党史笔记》的威信似乎反而要超过胡乔木的《中共党史》,原因很简单,何方比较注重根据事实。
! J8 Q( @8 ~4 [! F  当一个权力成为一个真理的唯一代言人的时候,随便怎么说,大家都只能拥护。但是到了这个权力的作用没有这么大的时候,那你有一些离题万里的东西人家就不会接受了。所以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胡乔木就全力用在建立他自己的绝对权威上,意识形态部门,必须要统一在他的思想控制下,离开一步都不行。而且往往他自己也发生矛盾。
$ |( `2 o6 ~$ a) ^% t* o( o
    我的任务是绝对听从他,如果稍微不听从一点都不行。
9 b9 F6 I8 U. D1 P( `/ V% g& E* j
  有没有绝对听从他的?有,典型的就是吴冷西。我跟吴是很熟悉的。吴冷西至死还是坚持那些60年代、70年代反修全是对的。他是广东新会人,后来地位高了,打倒四人帮以后他重新出来,他的身份已经不得了,毛在的时候,他参加政治常委会,甚至比常委会还要小的会,两三个人、三四个人的会,他都能够去。他有时候回到老家新会去,那个新会城到了80年代、90年代新会也是电视、广播(就是“修正主义”这一套东西)这些东西也有了。新会城知道吴冷西要回来,把电视节目、广播都改了,怕他看见又是修正主义,告到中央去,所以这样的情况变成一个广东的新会连吴冷西都怕,他去的时候整个广播电视都得改变面貌。这是几个广东人告诉我的。

: a* `- h  u+ F  决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2 v7 Y& i  M6 q& J3 Y: v* A
  后来,一个运动比一个运动厉害。为什么延安“抢救运动”的教训还不接受呢?我完全不懂!为什么要自己搞自己,越搞越厉害呢?搞到除了自己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 u1 |* W1 i! R  搞倒刘少奇,搞倒陶铸,周总理死前还要反复申辩。国民党刊登周恩来脱离共产党启事时,周已经到了中央苏区了,这是都知道的嘛。还要整他,这干什么啊?而且至死不放!
2 o0 G' }" w/ f  国民党都还讲精诚团结。没有“精诚”,就没有“团结”。互相猜忌到这个程度,周恩来也不信,刘少奇也不信,只有我(毛)一个人了。只有江青可靠。中国没有了,共产党也没有了,正气道德全部败坏,彻底败坏,把我们的后代也败坏了。败坏了什么呢?就是迫害别人以求上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5 ?# \* m: J& s4 ?0 C/ R$ I
  把自己的人民变成互相监视,你报告我,我报告你。这个国家表面上看起来天天放炮,红旗招展,但道德哪里去了?人民的道德水平一堕落,这个国家就不可挽救了。苏联就是这个样子。
) h9 R5 z7 ?; G( b8 N4 ]) r3 f6 @' t  我们再怎么样加强政治教育,都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这不叫思想工作、革命工作,也不是党务工作,这叫作特务工作。7 ?" x: d9 C: {; u
  特务工作绝对要在党内、在青年人内取消。这是毒害青年的心!不能干,绝对不能干。
9 _( Q$ D1 n4 a" r6 f  \
    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地来,以为去监视别人、去报告别人就是对党忠心。这把我们的民族道德降低了,把我们广大青年的精神思想迫害了,人于是变得卑鄙起来。一个人一天到晚监视别人,书读得再好有什么意思呢?人格没有了嘛。/ r8 R1 C1 r) h. V* E
  共产党要解放全人类,要解放劳苦大众,就要特别注意别伤害人类的道德良心。没有道德良心的提高怎么算共产主义?假的!吃得好一点,穿的好一点就是共产主义?监视人、报告人得到提升,这是最可怕的。
曾彦修,1919年6月生于四川宜宾。19岁奔赴延安,从陕北公学和延安马列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亲历了40年代延安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日报社社长和总编辑等。1954年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 [. K- Z" Q+ h& {
  1957年,曾彦修的“答黑板报记者问”编入中宣部的《宣教动态》,被康生点名批判。当时仍然担任反右领导成员的曾彦修,最终将自己划入右派名单,这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自报的“右派”。' R# f. C/ `* ~0 \+ F
  1960年至1978年,曾彦修在上海《辞海》编辑所任编辑。1979年再度主管人民出版社,任总编辑、社长。1984年退休。1985年至2008年,潜心研究苏联崩溃的历史,著有《天堂往事略》一书。9 E7 ?, c* Y- m2 Q
  在晚年的一首小诗中,他回首往事,“微觉此生未整人” 。他说,“反思一辈子,没害过人,这是一个最大的愉快,很大的幸福。”本文是他对往事的回忆。
7 l) M( W) K$ E! g

: h2 B8 c" B6 Q* m: L
  被杀的不是工农是富家子弟
8 L/ S7 n9 e  I- x. K; ]" h9 i
  我是1919年生的,十一二岁时,恐怖就来了。我懂事起就恨蒋介石。说蒋是亲日派,要投降日本,确实不能成立。但他当时杀青年人杀得可怕,却是真的。
* s6 I; A4 e' s. w; d0 r8 r$ O
  蒋介石把持政权以后,1927年到1933年,对共产党左翼人士进行屠杀。其实我们那里(四川宜宾)还不是蒋介石,而是本地的军阀政权。% b2 p" r' w9 d% D1 u( _" P8 U+ G$ l
  杀掉的什么人呢?如今一天到晚说是工农。我们在城里听到的不是这样,是大少爷、二小姐,今天某家二小姐出事了,明天某家大少爷枪毙了……当然工农会有牺牲,会有杀头,我在城里不知道。: V' e# M% J9 l+ h, A
  共产党员不等于是工农,我看见的全部都是知识分子。其实多是中学生,还有中学毕业的,这些人反倒不是穷光蛋,家里都相当富裕。被捕后,全家卖房产凑五千到一万,把他赎出来。赎出来的时候,要写悔过书,都是长辈在狱外给准备好的,“年幼无知,误入歧途”等。这算不算“自首”?
6 B. ?; E" M1 H! i7 \. |  K. v+ O
  江青讲1927年到1937年是文化黑线,跟事实完全相反,这个话就是反革命。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左翼文化,唤起了全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就是中学生以上,有那么百分之几的人开始觉悟。
+ M6 o* M3 `- |& z% g' }3 z
  那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开始了,1932年,我在四川宜宾叙州联合中学35班,李鹏的父亲也是那个中学的。35班五六十人,后来有3个人到了延安,多年彼此毫无联系,都是受左翼文化影响,并不是直接接受过共产党的什么宣传。
6 e" S7 f$ B! o* C9 D' c
  什么是左翼?不是上面哪一个单位组织派人来向我们宣传讲课,而是通过上海的左翼文化的作品,主要是文艺作品、电影、音乐等。社会科学类作品比较难懂,基本是翻译的。30年代上海这些东西的革命影响大得不得了。
: P0 B1 x0 s9 w8 g8 F( a
  假设没有上海租界,左翼文化运动还开展得起来吗?在北平、南京就不行。租界的情况,现在电影、电视里面反映的,不完全真实。租界里面实际上是很自由的,党中央的宣传部等都在租界里面搞。在共产党成立前后,印《共产党宣言》没那么困难。你印的书要发行到全国去,国民党禁,租界它禁止不了。
; ~; v; j6 V7 _/ [7 `5 U; Q1 |; O
  租界里面,国民党文武官员跟普通人平等待遇。国民革命军穿着军服进去是不行的,必须缴械。你乖乖地缴械,租界才准你进去,所以左翼文化运动开展得起来的一个条件,就是有租界。6 z" |' H- P' z7 n
  1927年到1937年,左翼文化宣传里面,最好的办法是电影,电影特别伟大,好懂,大家爱看这个东西,只要是通铁路,长江岸边通船的中等城市,都有电影院。放一个《渔光曲》就不得了,青年们就轰动了。所以电影的贡献特别大。
# A# x9 P  `' z. }
  我本人,还有很多人,都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送到延安去的。后来把30年代党的左翼的、革命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统统打成反革命,实在是对不起中国人。
. ?7 h& m' S/ S0 J9 E, C! U9 ]
  青年去荒凉边塞投什么机?
1 S5 U- ~' [' C* }  f. J4 {
  延安最活泼的时期是1938年到1939年秋天。两三万青年去了要吃饭啊,窑洞是新挖的,消费品都是外地运来的。再加上国民党封锁,到延安的人就比较少了,1940年人数大大减少了。' f) l! p. I- L' f0 U8 E4 Y
  到延安的目的就是到前方去。打仗是长期酝酿在心中的感情,抗战一爆发,我们就想参加战斗了。没人想跑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小城,待个十年八年。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延安之前知道这个边塞小城的荒凉,谈得上投机吗?青春、性命一概不要,只为救亡。
& N# e  g9 u5 Y0 F
  国民党不是也打仗吗?你为什么不到国民党那里去呢?国民党也在抗战,各种训练班也在招考。但是进步分子、左翼分子不相信国民党蒋介石真抗日,认为他没有能力抗战。我们当时一半是对蒋介石不信任,一半当然是幼稚。认为日本人来了,我们全民拿着枪、拿着刀,就可以打仗。9 `3 D2 l% g$ b5 B* ]
  当时到延安去的有一些地下党员,他们当然是到延安报到,听党分配干什么。而我们其他人,就是为了能直接上战场,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
( \+ `, n; g3 w8 b
  但党中央不是这样准备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算是“知识分子”,中学生到延安去就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就不得了。大学生也有,并不多。
4 F0 d8 L" P/ d( J  k4 E
  党中央觉得这些人有用,按计划把这些人派往山西、山东、河北那些比较落后的、长期没动静的地方。派一个进步学生到50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不到3个月,村里的人都闹开了。. J" ~& B9 c- [& t8 |" D
  这么一闹作用很大,青救会、扫旧会这套都搞起来了。我这个人,不会唱歌,不会演戏,什么都不会,但我到一个小村子去搞3个月,基本上群众团体都搞起来了。特别是经过共产党训练以后,都有这个本事。到一些落后的、两三万人的小镇,3个月到半年,就会给你搅翻。
5 \( f0 \( z9 C5 m. u# q( ^
  整风之前,一天到晚唱救亡歌曲,唱《黄河大合唱》。活跃是表面上的,一切均是抗日救亡,其他事情并未涉及。+ ~% h# E$ f, m1 ~* R
  整风前完全沉寂
1 \+ N+ J% Q3 O& N! f9 f& ^) \! B
  到了整风运动,1940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整风前延安就已完全沉寂下来了。( [) X2 M$ z5 q3 F6 P. {, r% C2 Z
  什么演戏、歌咏、贴标语、贴墙报,1938年后这些事儿已经没有了,大家都是进步青年贴它干什么?有些青年开始苦恼,这样下去,好像与原来的意气风发,1937年、1938年初到延安的想法不太一样。9 z5 J, ^$ Q' x! B. H$ @2 Z
  1939年秋天以后,人口就大大减少了。没有饭吃了,这么多人,只消费不生产,人口必须疏散,就比较沉寂了。
. F; P7 _4 Q7 r! a; U
  1941年整风报告以前,延安所有报刊统统停了,第一个中央机关杂志《解放杂志》,1941年春天停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停刊,《中国青年》停刊,《中国妇女》、《中国工人》等等,全停刊了。好像丁玲他们也出过一个刊物,到1941年全部停了。6 z6 l- s( C: ]0 \
  整风跟我们小青年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全部停,说这些东西都不符合毛泽东思想。1941年7月间,开了一个什么会,把张闻天的职务也免了,这个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张闻天1942年1月就下乡,带着个农村调查团,我是跟着去的一个。
' d- [5 E- w7 _
  1942年开始整风,2月8号毛泽东作报告反对党八股。我们看见这个报告,兴奋得不得了。反对党八股开始时候也不是整我们,我们没有什么好整的。' N6 J- X9 o: Q1 l' b9 X4 [) T
  开始是针对王明、博古、张闻天,他们是受苏联的影响,他们是错误的。
, t6 p; r4 @5 k- H! q, U1 U& E  x
  现在来看,即使是他们里面最有学问最文雅的张闻天,有的文章写得确实不好,打倒一切,什么都要打倒。张闻天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要不是共产党,统统打倒。斯大林最有名的一个谬论就是:中间派是危险的敌人!现在还印在书上。+ a7 K' ~9 U: W
  整风开始后,1942年头三四个月,一些知识分子老党员,包括丁玲、王实味这些人在内,完全理解错了,以为这是真实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要说什么,都来了。当时掌握《解放日报》的人也不太懂,所以就刊发了王实味的那些东西,也刊发了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其实《三八节有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1 E+ ^% t: _/ Y4 i* {
  《三八节有感》说女同志受的照顾不够,重劳动也要参加,每个月例假也要去劳动,这种东西你说有什么反党呢?她只是作为老的女革命家,讲讲这些话罢了。. M) Y# n% X$ T) X/ J& d

) @" {/ F' {/ U, g2 Q
  王实味用的是另外一种笔调,讽刺得很厉害。讽刺、挖苦,甚至带一点对敌斗争的语气,脾气大。是不是王实味的用心很坏?恐怕也不是。% g+ B, I) N, B# G
  整风一下子从反对王实味、丁玲开始了。上边的整风,是整教条主义,我们丝毫不知道。
; a) g3 O4 r4 P2 x! [
  下面的普通党员整什么呢?就整小资产阶级作风,开始人人检讨。整风开始是整这些小知识分子的“半条心”。半条心是指带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来参加革命。
  l5 s+ f  _  z+ k( |
  查“小广播”整“半条心”
0 p. X9 O: u+ Y: }( g4 C# ?) h4 t
  下层整风从查“小广播”开始,“小广播”是指延安的青年人之间互相传递意见和看法,有些看法是对上层领导有意见,对领导不满意。这些意见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王实味《野百合花》里面的东西,不过没有王实味讲的那么尖锐。上面的听到了,“不得了,虽然这些小青年在延安,但他们不是来革命的,他们是反革命的”。& t" {" k* g4 v
  于是开始要求填小广播表,人人要填,填了再填,搞了大半年。后来发展为“抢救运动”,就是从这个事情干起来的,青年统统都变成了特务。填“小广播表”是哪一个人发明的?康生一个人发明?他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 l- n; Y; Q6 ]0 o
  小广播表填了之后就互相批判、揭发、告密,开始叫半条心。后来一揭发,就说你们是两条心。- V% p3 K4 ]  {! u
  整风到了后来就是每个人写检讨。检讨教条主义、个人主义,这是过不了关的,后来从小广播到半条心,开始有点升级了。怀疑这些青年:是不是像他们讲的那样,出于抗战热情到延安来的呢?究竟他们是来干什么的?成千成万地往延安涌,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是不是国民党送来的?有那么多人真会牺牲一切到延安来找共产党吗?9 T- G* i' Y* h. R/ R" @
  一遍一遍逼得没有办法了,个别人就编造自己是甘肃兰州来的,说他加入的地下党是红旗党,是国民党特务成立的。不久我听康生报告,完全肯定了这是个“事实”。红旗党这个说法大概1942年夏天以后就普遍讲了。, {  R: V  @8 A, O. `% B
  他说地下党是特务组织。1937-1939年到延安来的,是国民党派进来的。这个说法怎么能相信呢?但是轻易就相信了。现在还有人坚持说延安当时是有国民党特务的,无非是想为延安和各根据地的“抢救运动”辩护。2 _# j, m8 Q' \2 R$ K! c: _0 ~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
: p- A8 l& N9 W! E; B& G
  到了1942年,从半条心到两条心,再加上红旗党的胡说被听信以后,就开始对所有抗战以后进延安的人进行审查,不管你是党员也好,非党员也好,统统审查。有些人也不在此内,比较老的党员,陈伯达、周扬等不在内,怀疑的对象还是“一二·九”以后,1936年以后,参加救国会、民先队的,抗战以后到延安的。$ k1 a2 B8 P( O# e: z2 I
  一连几个月,日日夜夜都斗,你就变成国民党特务了。你必须交代,就编嘛,然后又联合起来斗我,我也变成国民党特务了,我只好承认了。5 Y1 V1 i- r/ e& q
  然后是交代,要写你在延安还有什么同伙。有些人经不住斗,就“招”出来一大批,于是就搞成了一个特务网。1943年7月,康生出来做了一个报告,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延安大概闹到1943年底,其他地方闹到1944年,叫“抢救运动”。
  N& @8 e( W0 A( r% i
  抢救你,挽救你,把你从国民党特务里抢救出来。这一来就乱了,是对当时到延安的青年一个根本上的认识错误,也是对1935年到1938年国民党区的大形势根本性的错误认识。这样做,共产党把自己的威信推翻了。至少,这些青年是因为蒋介石打日本不行、共产党打日本行才来的嘛。: T. P8 Y+ }$ `
  所以,运动之后,人们完全停止互相交往。延安所有的单位都修土墙,这个土墙是自己修的,我也修过,把自己包围起来。整个延安分成了几十块,包起来了,互相之间有几年没有来往,1942年到1945年都不来往了。* _; _4 `* v9 I7 B6 P6 W+ i& D* t
  1942年1月27日黎明之前,从杨家岭出发,张闻天带着一个农村调查团到晋西北去,我跟着去了。到1943年4月,一个电报调我回延安,一个人回来的。回来之后,我就参加了一两个月筑围墙的劳动,才发现到食堂去吃饭要互相看着,两个人看一个人,不允许自由行走了。* P% J% ], b, V) E
  过了不久,7月份康生那个“抢救运动”报告会在杨家岭举行,我还去听了。康生讲特务很多,要接受中央提出的教训,弄来弄去都是AB团。他说中央里特务多得很啊,都是特务了。" E$ F# t( o/ U9 R) X# ?( {
  哪晓得,回到单位后我就失去了自由,由几个人看着,斗了一两个月。“你在什么地方加入国民党的,谁派你来延安的,来延安干什么……”人人都编,我也“承认”了自己是国民党特务,但我绝不牵扯到别人。一个字也没有。
( g* b! g' F! \2 [1 x$ }9 G% k5 {
  那时候延安人人都是“大作家”。每个人在整风、抢救运动写的东西加起来都有好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都有。我也写了几十万字,干什么呢?骂自己。我有一条红线不能跨过,没有一个字涉及别人。
+ Y# S* t. E" ~8 O5 R9 d3 J/ b. A4 }
  我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有个性、有胆量、有担当,不要害人。要人人检举,搞得人人不讲道德,还叫共产党?大家都成了软体动物,那叫思想改造好了?很滑稽。
  n: w7 S- U2 }* ~8 [8 h
    谈陈伯达、胡乔木
  O8 c) z4 j9 G+ c, J& g* U
    1942年下半年起,延安的整风一面是读一些文章,这些叫整风文件,真正从头至尾读的也不见得有几个,很多都不起作用。1 |! ^) T. s# D+ Q: T
  真正起很大作用的,是文件以外的陈伯达的几篇东西,那是真正起了作用。而且毛泽东威望的建立,跟陈伯达那几篇文章完全分不开。陈伯达有名的,《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主席的文章叫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陈伯达读这本书写了一篇文章。) l& Q; m  V: A( K( h
    这好像是一篇普通文章,实际上是一篇重塑党史的文章。这个文章简单一句话,就是说党成立以来,唯一正确的是毛泽东。毛看到了农民独立革命的重要性,这样子一来,而不是在城市里面搞个罢工、罢课包括这些,我们这些年轻人别的不懂,这一点是懂得的。第二篇也是讲革命内部毛的军事斗争路线,方法均是对的。
1 {+ W2 t9 \8 P' q- ?0 {( E  中国的军阀都是一二十万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二三十万,都有枪有炮的。城市里面知识分子开个会,贴个标语,工人罢个工。你要把他打倒是打不倒的。这点一说就通。完全靠有大量的革命武装,只有武装才能把他打倒。* v. Q8 |. j# g, F. T) k9 B$ i
  斯大林1927年讲过,中国的革命的特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他看出来了,东方这么专制、落后,各种各样军事独裁的国家。你靠什么罢工,靠一个报纸,一个刊物,打不倒。要打倒,只有超过他的军事力量才能打倒他。这一点,一比较,二十年代末,瞿秋白也好,李立三也好,一直到后来的王明、博古、张闻天也好,依靠什么?重点依靠示威,依靠罢工,一点用处都没有。
! R1 W! ]7 I, M3 q/ X4 {  我们拼了命组织工人罢工,你真要罢起工来,损失很大,罢了两三天了,工人不一定愿意,还受损失。回来说陈伯达这篇文章,一下子把我们提醒了,毛泽东是比人家高明得多,这句话对不对呢?应该说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毛是比人高明。7 U4 _9 \) \7 R4 I
  他对中国的情况,比人家了解的深刻。北洋军阀、帝国主义、蒋介石不是一写文章、游行示威、贴标语打得倒的。没有这个(军事力量)打不倒。所以我们整风的时候,真正起大作用的不是那些东西,而是陈伯达那几篇文章。- E7 E  N+ W9 j! P3 {% ^. F; T
  这些文章不止两三篇。陈伯达相对的文字比人家写得好。解放以后就没有强调这几篇文章,什么原因呢?强调几篇文章不就会把陈伯达抬得太高了。所以不提了。
- `) C' S9 O2 l8 [8 z, a  谁都不强调,但是谁心里都明白,从延安出来的,心里都明白,我们对毛泽东威望的坚固树立,是经过陈伯达这几篇文章。我们读了这些文章以后,才明白土地革命与打仗,还是毛泽东行。因此,毛泽东经过整风,在知识分子里面所建立的威信,是真实的。

( `# G% e' ~6 \8 j
    这里面建功最大的,公开建功最大的,我以为是陈伯达。在背后建功最大的是胡乔木。
2 l( [3 g. M' w: J% g; @& l4 X  o  因为胡乔木的资历,他的声望在卢沟桥七七事变以前,解放区进延安的,没人知道他。他就是协助毛主席收集出两条路线,把1927年以后,党内的各种文件,尽量收集,尽可能收集。开始是毛主席自己在编,后来主要是他在编。编成这么厚的《六大以来》。然后就有上下两本的《两条路线》。
$ Z6 Z. y, l( e- K: y  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在延安建立毛泽东的威信,在宣传上他们两个的功劳是一人一半。陈伯达就是根据几篇文章,把毛泽东一下子放在了神的地位,我们从此就真的把他当神了。基本上个人崇拜的心理已经在心里树立起来了。谁帮助树立的?是陈伯达。所以陈伯达对建立毛泽东的威望应该是功高无比。后来怎么回事?我也闹不懂了,陈伯达一下子被打倒,闹不懂。
+ ^4 m3 Q8 y) y6 B
    整风期间,延安的各个机关,各个单位基本上都停工了,上层几个人,主要是一个人,即毛主席还指挥一切。(1943年,胡乔木把曾彦修从中央政治研究室调入中宣部)
. s. i! |! p- S  y' e8 C3 S
  我们在延安,实际上我们吊在空中。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不愁衣食。虽然水平不高,但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是真实的。但是1942年到1943年,搞抢救运动搞得太紧张,死了些人,抓了很多人,动不动就抓。, y  m( \: n; X0 F2 j
  我的初中、高中同学有三个人都抓起来了,都进了监狱。日本投降以后两三个月,在杨家岭延河对岸,公路上,忽然看见一个是初中的同班同学,我说好久不见了,你在哪里?他说在保安大学。我说什么叫做保安大学?保安处,就是公安处。监狱就在那里,我说什么时候?他说1943年被弄来的。我说,那你早我一个月嘛,我四月份我也是从绥德急调回延安的,回去实际就没有自由了。# U" w5 B3 K! W
  我说你们干什么?他说我们在监狱里,捉了这么多人,闹来闹去,一个特务也没有。我说,监狱死了多少人?他说,好像只死了两个,其余正式枪毙的好像没有。
  ^0 F: ]$ C* G$ @5 H% I( u( N$ S
  我说这好啊,很好,没有人被枪毙,阿弥陀佛。他说我还跟蔡子伟他们在一起。我说,蔡子伟不是枪毙几年了吗?他说,是啊,公开说是的,实际上没有。滑稽的事情多了。! p/ q1 D+ A3 W3 c0 i( t+ q; L3 |
  这个蔡子伟跟另外一个人,说了一个罪状,反革命,枪决,公开发表了罪状,实际上都没有处决。蔡子伟解放以后是农业部副部长。我说阿弥陀佛,宣布了枪毙,结果并没有枪毙,留下来了。- }4 i+ l8 v# _: h  d
  整风抢救以后,各个机关也停下来了,其中包括中宣部,中宣部已名存实亡。各个科室的名字都没有了,最初的宣传科长叫吴亮平,当过宣传部副部长,吴亮平1942年六七月间,就到晋西北去了,干什么我搞不清楚。那么其他的,就是散兵游勇,人也不多。有几个人调到《解放日报》去了,剩下的人已无业务。
2 J' P  T7 G/ y, s# J4 |. K, Q: }9 G' Y
  但是反而调了几个人进中宣部,我们说叫“四大家族”。范文澜范老一家,范老两夫妇,一个儿子,后来划了右派。王学文两夫妇,一子一女,四个人,张仲实两夫妇,一个孩子,还有曹宝华两夫妇,曹宝华根本没有任务。他就是埋头翻译俄文书,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但是他去了宣传部。
) Y- t2 r8 c. b# m$ G' z: Y2 {
  这个“四大家族”,最年轻的曹宝华,比我还要大十多岁,因此我们剩下这些人,还得照顾这“四大家族”。我们都是很尊敬他们的,特别是对范文澜、王学文,张仲实这些前辈。
8 a, A6 m+ T% I% Y0 K# |
  但是偏偏胡乔木坐在这个地方,他干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他坐在这个地方指挥一切,主要是宣传机构,《解放日报》,跟新华社。那么,宣传部他就附带管管,没有什么这个科那个科的,名字都没有了,科长也没有了。- k$ H% p* H0 H# X& n
  他本人组建宣传部,从没有宣布部的什么事情。但是,既然这样子,为什么1943年以后,1944年3月,1943年11月反而调我去,去干什么?叫我去协助他编中学教科书。
  k3 {+ O. C* [; d* B7 s
  胡乔木他有很多事情,但是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他还是想,找几个人。中宣部胡乔木1943年3月把我调去了。田家英比我先过去几个月,他叫我整理一些材料,在国民党区印的宣传材料,上面搞一个假封面,无非是揭露国民党怎么黑暗、专制,蒋介石应该打倒之类的。
5 w! D$ @5 j! t
  那么第一次我把这个材料的文字给他看,我也不认识他,规规矩矩的,他讲的很简单,但是讲得很中肯,就是非常之正确。一个青年,你自己不要骄傲,虚心一点,这样的老师是不好找,经过胡乔木点拔以后,确实是有大的进步。胡乔木别的事情不是说样样都高明的不得了,但是写文章的规矩、技巧、无病化,那是很高明,轻描淡写,说几个字,什么都说清楚了。: D7 v& Z" e+ I0 T5 u
  他觉得把这些人调来了,没有事儿干,那怎么办,所以他会想许多事情的。他觉得既然没事情干,他就叫田家英和我二人协助他编语文教科书。他编的语文教科书就是在根据地使用的,高中初中加起来,五年制语文教科书,他有他的想法。这个东西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我们的看法:我们在根据地,艰苦奋斗大概还有很多年。
$ _) n9 j" R- p% ~) _
  当时中央正在讨论历史问题,就在杨家岭开七大。我看很多同志,延安出来的,似乎什么两条路线斗争,什么中央开会,批判哪个,好像他们都知道。但是我们两个住在胡乔木办公室,所有这些事,一个字都不知道。中央在干什么,在批判彭德怀,在批判王明、博古、张闻天,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儿。中宣部内,胡乔木保密到我们不知道,一个字也不知道。一直到《解放日报》有一天黄昏的时候,送来一个张去,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时候,我们这些基层人员才知道此事。8 q. S; e: d8 T
  胡乔木没有告诉我们半个字。什么样的斗争,什么历史问题、决议、开七大,全不晓得。有些人的回忆,好像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 L0 Z* {0 f0 s3 b" n% |+ S
  知识分子占中央比较重要地位的,我想了一下,就没有谁知识面达到胡这个水平的。康生的知识面比较宽,陈伯达有一些方面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戏曲史、版本史等,他比不上康生,关于中国的音乐、美术、篆刻这些方面他更比不上康生。但古今中外,包括自然科学知识,我以为,胡乔木可能是共产党成立以来,最突出的一个。
  b3 q& s9 G: u
  有人会说你这也太夸张了吧?恐怕不夸张,当然知识分子著名的人物,一二十个,瞿秋白等人最大了,但是知识面还是不及胡。胡乔木是扬州中学毕业的,高中毕业。所以他的中文、历史,这些修养基础是在扬州中学就奠定了,再加上自己特别用功,记忆力特别好。
+ z% \2 N1 V6 p! b
  1942年开始整风以前,张闻天走了,我是一个小随员,六七个人跟着他走了。去参加晋西北的农村调查。那么剩下的这个宣传部的任务也就停止了。实际上,延安只有一两个宣传机器在开动,这个就是《解放日报》跟新华社。毛通过这两个东西控制全国的一切工作。当然内部还有一些指示。公开的知道的工具就是这两个。还有一个就是创办延安广播,是日本投降以后创办的,是温济泽他们办的。/ q, ~$ P; \* R8 `/ W
  胡乔木1949年后秘书的名字,有多少谁也不清楚,反正就是毛的秘书。这个秘书就决定了一切。一会儿又是中央政治局的秘书,一会儿又是中央整风学习委员会的秘书,不晓得有多少秘书,说秘书专政又谈不上,但是通过秘书来干。所以当时最忙的人是胡。他是全心全意。. X+ E- ^1 M1 w8 S6 ?9 @5 n
  新华社跟《解放日报》,延安唯一的两个机构,不准完全停工。这两个机构不能停工,其他的机构统统关门。一点事都没有,就是“运动”。我太知道这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解放后在一个我所能控制的小单位,就不真搞什么“运动”。
2 L% |9 d3 D9 K4 _7 _' M
  在中央宣传部慢慢形成以后,新闻出版这块阵地就是胡乔木管,别人就不好管了。胡乔木自己担任新闻总署的署长,另外出版署长是胡愈之。胡乔木另从新华社调一很左的负责人,(陈某某,名字记不得了)去控制它,任副署长。
* A  U: O, \- z4 S: u: R% T
  传统上呢,中宣部有个出版科还是出版处,但是中宣部部长、副部长这一层,一涉及到新闻出版统统推给胡乔木,他也不客气。因此人民出版社的工作就自然而然地归他偶然管管。
& F. N+ K4 }2 |: v0 B7 ?
  人民出版社是奇奇怪怪的机构,吊在半空中,上不上下不下,谁也不真管。你说什么级的单位,什么级啊?一会儿归出版总署管,那么你是科处级单位。一会儿又是归文化部出版局管,仍是科局级单位。但是多年来,出版总署尤其是文化部,它们似乎离开你越远越好。人民出版社的书都是政治性的问题,犯错误是你人民出版社,我给谁担这个担子啊?
( ?. w1 j" n: u0 H4 e0 E, {
  周扬这些人不会去侵犯胡乔木在这方面的权力,胡跟毛的关系大大超过其他人跟毛的关系。我个人在延安这段时期跟他是面对面的关系,所以请示就方便一些。我请示的是些什么问题呢?1954、1955、1956反右以前,这个两三年,当时不是百花齐放吗?人民出版社的工作重点95%是三联书店,我们来不及搞一些新书,所以把一些老书重印,当时在土地革命,我估计别人不一定知道。7 Z8 d0 R, t; T# M
    在出版这一方面,人民出版社同胡乔木的关系,就是只有请示他才行。这个工作中央从延安一直到进城都是他来抓,没变过。就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历史形成的关系,没看见过文件规定。
; b3 ^1 X& i& b  新华社主要的消息、重要的评论通通要给他看,才能发。弄来弄去,新闻出版归他抓,99%是新闻,一个新华社,一个《人民日报》,1%才是出版。出版也不是我们一家,两家,人民出版社跟人民文学。这两家他管,其他的他不大管了。只有这两家,大事都请示他,多少年都是这样的传统。
6 Y- X; D5 D" d! X) M5 [; Q9 V4 P  对于胡乔木这个人,现在、今后在共产党内,官方来讲对他肯定是100%或90%是赞美的,特别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这部分。但是这个前辈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问题就是给他加了几顶帽子,当了一支笔,就是什么时候要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这样子当然他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没有办法谈。像原来,他写的很多东西,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任何事情只要是从最高权力发出的命令,他心里不赞成都会把它说得似乎头头是道。0 L1 N  ^3 ^; z6 z$ n
  我举两个最大的例子。一个就是1956年3月苏共开二十次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上批评和揭露了斯大林专制的时代,干的一些异乎寻常的内部屠杀的事情,总算是门缝打开了。跟着大概是在7月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论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是陈伯达起草的。
; w7 N8 }& |5 Z+ f! [& s) g& V* o  这篇文章是对赫鲁晓夫这个报告采取一种原则上没有反驳,也不是原则上支持,是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代的毛病,原则上承认一点。这样一来,七八九几个月,全国对于苏联斯大林专制时期批评就比较多一些。这一下不得了,失火了,所以立刻就收回来,当然是老人家(毛泽东)的意思。* m' K# M2 {* e4 k5 T
  大概是11月前后,又由胡乔木写了一篇《再论无产阶级专制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把前面那篇陈伯达的文章批判的全部收回。这都是很巧妙的,变成斯大林缺点是有,肯定斯大林是根本基调。原来那篇也不是否定,是批评的语气偏重一点,胡乔木这一篇就变成了歌颂继承为主。那么这个意见是不是胡乔木本人的意见呢,是不是他本人赞成呢,不一定。但是毛主席要这样做,他就这样做。
' [+ a0 y  ?4 m3 Q; I  后来打倒四人帮以后,他还在《人民日报》写了篇长文,两三版的大专论,《论三个世界的划分》,三个世界跟过去的“第三世界”说法不一样,毛在文革期间在地图上画,世界上分三块,苏联美国,这是第一世界,其实他们两个是斗得要命的。欧洲的英国、法国,那个时候的西德,或者还有日本,这个算第二世界。于是乎其他全世界加起来都算第三世界。毛泽东在文革时期奇思怪想多得很,他是只出结论而从不解释的。
6 f7 H( j6 z8 U* O1 u6 U  这个东西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需要一篇很长的文章,继承毛主席的这个思想,胡乔木又写了一篇三万字的文章,登了几版《人民日报》,那么这个东西他赞成不赞成呢?李慎之散步时问他,三个世界是什么好像不大好理解,乔木讲“哎,胡说八道。”就这么四个字回了他,我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胡乔木头脑清楚的很,但要他写什么他就能写。哪怕这东西他内心是不赞成的。
9 l; P$ R& t( n" X7 d  任何东西只要你是上面的最高权力分配这个任务,他就得努力去完成。你可以学他的才能,学他的技巧,学他的学问都可以,但是有一点不能学,就是不能够学那种说不通的硬要把它说通,只允许1+1=2,甚至1+1=3都可以,不能说1+1=一个茶杯,那就是离题万里了。* `3 k- T+ V4 L2 |/ x1 v3 N! h
  经过他的努力,从延安1941年开始,50年,《中共党史》这一套,就是胡乔木的一套。后来,何方的《党史笔记》一样一样考证下来,结果现在何方《党史笔记》的威信似乎反而要超过胡乔木的《中共党史》,原因很简单,何方比较注重根据事实。" n6 z3 k6 N# w5 U. y) P7 i6 {: c
  当一个权力成为一个真理的唯一代言人的时候,随便怎么说,大家都只能拥护。但是到了这个权力的作用没有这么大的时候,那你有一些离题万里的东西人家就不会接受了。所以到了打倒四人帮以后,胡乔木就全力用在建立他自己的绝对权威上,意识形态部门,必须要统一在他的思想控制下,离开一步都不行。而且往往他自己也发生矛盾。
* D/ p4 }/ z1 u! ?
    我的任务是绝对听从他,如果稍微不听从一点都不行。
+ e* M# p. {* u4 {9 U  有没有绝对听从他的?有,典型的就是吴冷西。我跟吴是很熟悉的。吴冷西至死还是坚持那些60年代、70年代反修全是对的。他是广东新会人,后来地位高了,打倒四人帮以后他重新出来,他的身份已经不得了,毛在的时候,他参加政治常委会,甚至比常委会还要小的会,两三个人、三四个人的会,他都能够去。他有时候回到老家新会去,那个新会城到了80年代、90年代新会也是电视、广播(就是“修正主义”这一套东西)这些东西也有了。新会城知道吴冷西要回来,把电视节目、广播都改了,怕他看见又是修正主义,告到中央去,所以这样的情况变成一个广东的新会连吴冷西都怕,他去的时候整个广播电视都得改变面貌。这是几个广东人告诉我的。

5 ^9 O* H  B% I: B- `1 z3 p% J
  决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
* R9 s$ q' ]* ~: ^
  后来,一个运动比一个运动厉害。为什么延安“抢救运动”的教训还不接受呢?我完全不懂!为什么要自己搞自己,越搞越厉害呢?搞到除了自己之外就没有别人了。
; N3 R( L7 O( W- a$ [; S4 U  N
  搞倒刘少奇,搞倒陶铸,周总理死前还要反复申辩。国民党刊登周恩来脱离共产党启事时,周已经到了中央苏区了,这是都知道的嘛。还要整他,这干什么啊?而且至死不放!' C1 O5 a  ~: ^$ _+ D; p
  国民党都还讲精诚团结。没有“精诚”,就没有“团结”。互相猜忌到这个程度,周恩来也不信,刘少奇也不信,只有我(毛)一个人了。只有江青可靠。中国没有了,共产党也没有了,正气道德全部败坏,彻底败坏,把我们的后代也败坏了。败坏了什么呢?就是迫害别人以求上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9 N. T9 D7 j$ x: K- B$ Q. O! ~
  把自己的人民变成互相监视,你报告我,我报告你。这个国家表面上看起来天天放炮,红旗招展,但道德哪里去了?人民的道德水平一堕落,这个国家就不可挽救了。苏联就是这个样子。
# p+ R( y/ d' X4 d$ P: Z
  我们再怎么样加强政治教育,都不能训练青年去监视人。这不叫思想工作、革命工作,也不是党务工作,这叫作特务工作。
6 |+ p( C9 [! O1 q
  特务工作绝对要在党内、在青年人内取消。这是毒害青年的心!不能干,绝对不能干。
) A& B4 d2 j; E7 H7 \; }  x% z1 V  u
    我们养成了这种习惯,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地来,以为去监视别人、去报告别人就是对党忠心。这把我们的民族道德降低了,把我们广大青年的精神思想迫害了,人于是变得卑鄙起来。一个人一天到晚监视别人,书读得再好有什么意思呢?人格没有了嘛。8 C7 H; w2 v2 U4 [9 n$ f( C
  共产党要解放全人类,要解放劳苦大众,就要特别注意别伤害人类的道德良心。没有道德良心的提高怎么算共产主义?假的!吃得好一点,穿的好一点就是共产主义?监视人、报告人得到提升,这是最可怕的。
/ \! }$ j/ F8 q- H! ?
        ) ~  q: W( w( F" C8 o
' n$ `" @$ q2 v: _
& Y" u# C# W"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0 17:16 , Processed in 0.1865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