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36|回复: 0

中共一大十三个代表的人生轨迹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1-6-2 2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一大十三个代表的人生轨迹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前称为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晚8点30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处。31日,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会议的人数按原计划应该是16个。可是,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却只有13个代表。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汉俊、李达;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包惠僧(陈独秀委派的私人代表);留日学生小组周佛海。加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共有15位参加者。下面简单介绍以上人员的人生轨迹。

一、李汉俊
(1890.04~1927.12)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上,李大钊和李汉俊是公认的两大功臣。北方受李大钊影响,南方受李汉俊的影响。特别是一大代表中,十三人中就有五个湖北佬(董必武、陈谭秋、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说明李汉俊功不可没。李汉俊协同陈独秀创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实际上是后来的共产党支部,由于陈独秀的事务多,后来又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上海的党支部工作一直由李汉俊负责。在中共中央没成立之前,上海党支部在指导和组建中国共产党时起了决定性作用。
    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潜江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
    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2月,代理上海党支书记,并主编《新青年》。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1923年2月7日,林育南、陈谭秋、李汉俊、林祥谦、施洋等领导京汉铁路总工会组织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
    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
    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二、李达
(1890.10~1966.08)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卓越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和法学家,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890年10月,出生于湖南永州一个佃农家庭。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
    1913年到日本留学。
    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同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
    1923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此后,他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
    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朝阳大学教授。
    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党的教育工作。
    1949年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
    1950年至195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
    1953年至1966年任武汉大学校长。他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会长等职。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受到严重的诬陷和迫害。
    1966年7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关于开除混入党内的地主分子李达党籍的决定》。7月19日,看守李达的一个学生悄悄地把毛泽东已到武汉的消息告诉了李达。这个消息让李达颇有些高兴,他认为毛泽东一定会出来给他说话的。于是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全信的内容只有短短不到20个字:“主席,我有难,请救我一命。李达顿首。七月十九日。”李达的信辗转送到毛泽东手里,已经是8月中旬,毛泽东看后,立即在信上作了批示,要求湖北省委解决李达的困难处境问题。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同年8月24日,李达在武汉含冤去世。
    1980年被彻底平反昭雪。

三、张国焘
(1897.11~1979.12)
    189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一个地主乡绅之家。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读书。
    1919年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对象为工人),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同年12月,参加莫斯科远东劳苦人民大会,见到列宁。
    1927年7月陈独秀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训令”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后补入瞿秋白为成员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同年7月,他受临时中共中央委托赴南昌贯彻中央决议,但张国焘不愿意去,仍对张发奎抱有幻想。
    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
    1931年初回国,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会议在米夫的操纵下,1月1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后来到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
    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并通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
    1936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随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主席林伯渠,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集中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
    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
    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
    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
    1949年冬转居香港。
    1953年春,张国焘动了回大陆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封信,托人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请转达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表达自己想回去的想法。黄作梅立即派人把张国焘的信送给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并转中央。3周后,刘少奇以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以致最后背叛党和人民的严重错误,作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听到这个答复,张国焘沉默了,不再提回大陆之事。
    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派人找到张国焘,希望他能写回忆录。张国焘答应了。4年之后,张国焘完成了100万字的《我的回忆》。在这4年期间,堪萨斯大学每月仅付他2000港币作为研究费用,后来香港明报月刊向张国焘取得中文版权,他才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报酬。此后的10余年中,张国焘一家主要靠这本书的版权费为生。
    1968年,“文化大革命”一度波及到了香港。张国焘大为惊慌,作为一个共产党叛徒,他不知自己会遭到怎样的冲击。为躲避灾难,他决定远赴加拿大。投奔留学并工作在加拿大的大儿子张海威。
    1979年因病去世。

四、刘仁静
(1902.03~1987.08)
    在“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年仅19岁。在他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艰辛和曲折。
    1902年3月,出生于湖北应城一个教书先生家里
    1918年7月,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不久,与邓中夏等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潜心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1922年1月,和邓中夏创办并主编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继又出席了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23年7月,在上海任团中央书记,主编《政治生活》。
    1926年9月,受党中央的派遣去莫斯科国际党校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
    1929年8月,回国后组织托派“十月社”。因参加托派活动,被开除出党。
    1935年11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三年。
    1937年刑满释放出狱。曾任国民党三青团宣传处科员,国民党第十战区战干四团上校教官,国民党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国民党国防部镇江教导所教师。此时的刘仁静已完全投靠国民党,走向人民的反面。
    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刘仁静如梦方醒,离开国民党留在了上海。全国解放以后,刘仁静来到北京。刘少奇亲自找刘仁静,对他进行了认真耐心地教育。刘仁静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恨交加,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195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仁静的声明》。承认自己的错误。
    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同时给苏联专家当翻译。
    1951年调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
    1966~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押。
    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
    1987年8月5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夺去了刘仁静的生命。

五、毛泽东
(1893.12~1976.09)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89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湖南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29年12月,主持制定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委。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同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2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训令》中,第一次出现了“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的字句。
    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
    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
    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6月中共七大后称中共中央主席)。
    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3年6月,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4月。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7年7月,发动反右派斗争运动。
    1958年5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年7月,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
    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六、何叔衡
(1876.05~1935.02)
    1876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出生于一户农家。清末秀才。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02年遵父命应试得中秀才。随后在乡间私塾和云山高等小学堂教书。
    1914年,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成为挚友。
    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
    1930年7月,回国后任共产国际救济总会和全国互济会主要负责人。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
    1931年11月,奉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

七、董必武
(1886.03~1975.04)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886年3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清贫的教师家中。
    1903年17岁考取秀才。
    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5月,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八、陈潭秋
(1896.01~1943.09)
    1896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
    1914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
    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英语部。
    1919年5月,五四运动中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
    1921年7月,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 “一大”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
    1927年7月,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翌年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作。
    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
    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
    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7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   
    1942年9月,新疆军阀盛世才勾结蒋介石反共,陈潭秋和毛泽民等共产党员被扣押。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与毛泽民一同遇害。

九、王尽美
(1898.06~1925.08)
    1989年6月,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一个佃农家庭。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1921年春,他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党的一大之后,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
    1922年1月,他和邓恩铭、高君宇等人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他赴上海出席党的二大。会后,按照党的指示,他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身份,积极领导开展工人运动。
    1924年1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5年春节前夕,因疲劳过度吐血晕倒,进院治疗。时值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岛投入战斗。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

十、邓恩铭
(1901.01~1931.04)
    1901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族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在斗争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共同的斗争中,他同省立第一师范学生王尽美结成了亲密战友。
    1920年12月,他同王尽美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在一起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介绍苏维埃俄国的书刊。
    1921年春,邓恩铭和王尽美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基础上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代表山东的济南共产主义小组,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1922年1月,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
    1924年春,中共青岛支部改为中共青岛市地方执行委员会,邓恩铭任书记。
    1925年2月,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
    1925年4~5月,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成为“五卅运动”的先导。
    1925年8月,调任中共山东地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6年6月,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工作。
    1927年4月,赴武汉出席中共五大会议,并到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运、农运情况。8月,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机关遭破坏,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
    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十一、周佛海
(1897.05~1948.02)
    1897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乡一个破落地主家庭。
    1917年在好友和学校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
    1920年参与陈独秀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后仍赴日本继续留学。
    1922年3月,升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科。
    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同年9月脱离中国共产党。
    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总教官。
    1929年出席国民党三大,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兼总司令部训练主任。
    1931年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
    1938年9月,与汪精卫投靠日本。
    1939年8月,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特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0年3月,后又任汪伪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长等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又任蒋介石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司令。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
    1945年9月,周佛海等被押送重庆。次年9月押到南京。
    1946年11月,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
    1947年3月,蒋介石发布特令,以“响应反正”、“戴罪图功”,“以观后效”为由,将周佛海“减为无期徒刑”。
    1948年2月28日,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

十二、陈公博
(1892.10~1946.06)
    1892年10月,出生于广州北门的一个官宦之家。
    1917年,从广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1年春,参与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会议。
    1923年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同年2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1925年回国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广东省农工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长。
    192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并任工人部部长。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1年蒋汪合流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军委会第五部部长、11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
    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在汪伪政府历任立法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委员长。
    1944年汪精卫死后,继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
    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以通谋敌国罪成立,被判处死刑。6月3日,陈公博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下午时被执行死刑。

十三、包惠僧
(1895.01~1979.07)
    1895年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今团风)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家庭。
    1912年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7年受聘担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特派外勤记者。
    1919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旁听生,直接感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回到武汉后,结识了黄冈同乡陈谭秋。
    1920年初,到天津采访天津学生运动领袖周恩来。2月回到武汉后,以记者身份对陈独秀进行了长时间采访,两个人都相见恨晚。后又结识了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的恽代英等人。不久,陈独秀从上海托刘伯垂带信给包惠僧,希望他联系一些人在武汉创建共产党组织。他与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人于同年8月在抚院街97号举行会议,成立武汉共产党支部,选举包惠僧为书记。不久,又吸收恽代英等人加入共产党组织。
    1921年7月,在广州汇报工作期间,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共一大会议。9月回武汉,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和中共武汉区委员会区委书记,发动工人运动。
    1922年调中共北京区委,期间被派到郑州主持召集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议,任委员兼秘书。
    1923年10月,再次返回武汉,当选中共武汉区委会委员长。
    1924年,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5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6年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1团党代表、第22师党代表,战时政治训练班主任,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等职。
    1927年1月,任独立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该师师长即是夏斗寅。5月,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为叶挺独立团击败。为此,包惠僧受到指责,险些被开除党籍,最后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他从此变得悲观消沉起来。8月,南昌起义之后,奉周恩来之命暂时在南昌潜伏下来。周恩来在南下前给包惠僧写了封介绍信,让他去武昌找党组织。包惠僧先后在黄冈、高邮躲了一阵,不久去了上海,从此脱离了中共党组织。
    1930年任国民党武汉行营参议。
    1931年凭借在黄埔军校时与蒋介石的交往,担任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秘书并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
    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防空委员会编审室主任兼第四处副处长。
    1936年至1948年,历任国民党内政部参事、内政部户政司司长、内政部人口局局长等职。
    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包惠僧去了澳门。在澳门,包惠僧一家人靠遣散费生活,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这时,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几位中共朋友,就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又分别给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各发了一份电报,大意是祝贺他们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为自己的过去忏悔。经过一段等待后,包惠僧收到了中共中央的复电。
    1949年11月,包惠僧到了北京,先后受到董必武、周恩来宴请。
    1950年,按周恩来的指示,包惠僧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后任国务院参事。
    “文化大革命”中,包惠僧受到较大冲击,他所在的国务院参事室里有人贴他的大字报,他还被打断了右腿。破“四旧”时,包惠僧让子女把陈独秀写给他的一百多封信付之一炬,他害怕被定为“右倾投降主义”的陈独秀牵连到他。
    1979年7月2日晚上10点40分因病去世。

十四、马林
(1883.05.13~1942.04.13)
    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荷兰共产主义活动家。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一个职员家庭。精通英语、德语,略通俄语。马林曾向孙中山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改组国民党,二是建立军官学校,以形成革命武装核心。三是谋求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他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出了国共合作的路线。为中国无产阶级找到了孙中山这样一个可靠的同盟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历史证明,马林对中国革命的种种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就是对黄埔军校的建立,马林也可列为第一个奠基人。
    1900年,在中学毕业后到荷兰铁路工作。
    1902年,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
    1913年,前往荷属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并参加当地的荷兰社会民主党的活动。
    1914年,与被放逐到印尼的其他荷兰左派社会党人一起,在爪哇创建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
    1918年,被爪哇当局驱逐出境,返回荷兰,加入荷兰共产党。
    1920年,在他的影响下的社会民主工会的部分人创立了印尼共产党。7月,以荷兰共产党代表的资格赴苏联以马林的名字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作为爪哇的代表担任民族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秘书(即列宁的秘书),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1921年初,受列宁推荐、共产国际委托,来到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6月,与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取得联系,马林是其助手;7月,两人一起在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并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不久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
    1923年10月,调回莫斯科,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同年再次回到中国。
    1924年,回到苏联,4月,回到荷兰,任全国工会书记处主席。
    1927年,因参加托派组织脱离荷兰共产党。
     1929年,建立托派组织革命社会党,担任书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荷兰抵抗运动,在德国占领期间,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并编辑秘密报纸《斯巴达克》。
    1942年,被纳粹杀害(一说1940年前后死于集中营)。

十五、尼科尔斯基
(1889~1943)
    原名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化名尼科尔斯基。俄国人。维经斯基回国后,由尼科尔斯基接替他的任务。尼科尔斯基来华的使命,是和马林一道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马林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也到达上海。尼科尔斯基同时还是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他同时肩负着两项使命。马林则是其助手。一大后积极参与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尼科尔斯基向大会宣布了共产国际远东局成立的情况和赤色职工国际即将成立的消息,并介绍了俄国革命后的情况。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和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科尔斯基和马林一起来中国开展革命活动,有力地加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919年,在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中服役。
    1921年,加入俄共(布),曾在远东赤塔商学院读完三年级的大学课程。同年6月到达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2年,在中国东北工作。
    1938年,因莫须有的“间谍罪”和托派嫌疑而被捕入狱。
    1943年,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终年54岁。
    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16:34 , Processed in 0.0608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