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56|回复: 0

徐景熙:徐景熙在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追思会上的主持词

[复制链接]

0

主题

21

回帖

6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7
发表于 2010-9-17 13: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景熙教授在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追思会上的主持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景熙教授在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追思会上的主持词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下午14:00-15:30,上海医学院路138号复旦医学院大门口告别厅)

        一、徐景贤先生悼念仪式现在开始。
        二、向徐景贤先生遗体默哀三分钟;默哀毕。
        三、向徐景贤先生遗体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四、由徐景贤先生大女婿谢道安宣读徐景贤先生生平简历:
        各位亲朋好友:
        2007年10月31日下午,徐景贤先生午休起来,坐在沙发上看书。不幸心脏病猝发,仅仅在几分钟内,心脏停止了跳动,就此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消息惊动了各地亲友。今天,大家汇聚在一起,深切哀悼景贤先生。
        我的堂哥景贤先生,籍贯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1933年12月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海解放前,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小学,接触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学生运动。上海解放,给他开拓了积极上进的新天地。1951年高中毕业,他放弃上大学,报名参加上海市政建设干训班,被选送到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1964年被提拔至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班党支部书记的重要岗位,列席市委常委会。
        由于工作的需要,加上自己的爱好、天分、勤奋,他坚持业余写作。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评论、散文、杂文。
        1960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以解放前夕上海学生运动为题材的革命传记文学《党的儿子穆汉祥》。《中国青年》杂志连载,《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作大篇幅的选载。
        景贤先生在《生活以雷霆万钧的脚步向共产主义前进》的《自序》中写道——
        穆汉祥的牺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点燃了更加挚烈的革命火焰,激励我们加倍奋发地去摧毁旧制度残余,去建设新的美好生活……党不仅培养了穆汉祥,党也培养了同时代的千万青年;一个穆汉祥虽然牺牲了,千百万有觉悟的青年依然活着、工作着、战斗着……党为他们开辟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无限广阔天地,革命烈士的光辉榜样给了他们无穷的勇气和力量……生活正以雷霆万钧的脚步向共产主义前进,谁也不能阻挡!
        根据同一题材,他和于伶等老作家合作完成了电影剧本《曙光在前》。
        他和陈耘、章力挥同志合作的话剧《年青的一代》,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创作奖,并拍摄成电影。不为大家所知的是,他当时立即与合作者商量,把稿费全部上缴作为党费。
        1965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报告文学集《生命似火》。
        在该书的《后记》中,他写道——
        只要有利于党的事业,我愿意学习运用这样的文艺形式为工农兵服务。党一再地教导我们:要把笔当作枪刺,毫不容情地对资产阶级腐朽势力和反动思想进行猛烈的射击;要把笔当作号角,永不停歇地为无产阶级的英雄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吹奏嘹亮的壮歌!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还写得太差太少;今后,我要更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更积极地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更努力地进行自我改造,更坚决地紧握手中武器——战斗!
        是时代培养了他,塑造了他。
        也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他卷入了历史的大曲折、大漩涡之中。
        当民族大灾难结束,在他恢复公民权利之后,他精神很快振作起来。他认真学习,深刻地反思,严格地自责,诚恳地忏悔,向由于他的原因而被伤害的同志一再地道歉。
        他热爱生活。在家人、亲属的鼓励下,积极保护、锻炼身体,使病弱之躯逐渐得以慢慢恢复。
        他用了十年时间,写作了努力忠实于事实、对历史负责、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否定过去的回忆录。其中有些章节被《党的文献》、《北京日报》、《报刊文摘》等摘载。
        他热心辅导两个小外孙,大的已从小学低年级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小的也进了中学。对两个女儿的进步也关心备至,她们工作都很出色,徐蕴已光荣入党。
        凡亲友中有婚丧事宜,他都尽可能赶去参加。
        多年来,他社会交往不断。文学艺术界新人名人的作品,他都认真学习,为他们的成就欢欣鼓舞。他的阅读量大,欣赏面很广。文史哲各方面的书籍都看,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今年,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出版后,我及时读了,夏天我与景贤通电话,告诉他书中有好些不应该的笔误。他听了笑着回答:“我也记下了,并发了一篇短文。”隔两天,我就收到了他那篇精彩的《王蒙的“硬伤”》,发表在2007年7月20日《文汇读书周报》上。这可能是他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他与邻居和睦相处。哪怕在电梯里、出租车上,他同服务员、司机亲切交谈。一次我搀扶着他散步,见人行道上有废纸,他当即弯下身来把废纸丢入废物箱内。
        他是那么热爱新时期的新上海,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关心、尊重每一个人,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他的这一切,也赢得了大家的理解、认同、尊敬。
        人们都希望他再健康一点,多看看中华民族与时俱进、日益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新生活。
        可惜,病魔突然击倒了他,他一瞬间离开了我们。
        遵照他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已经捐献,为祖国医学保健事业作出最后的贡献。这种精神境界感人至深。
        此刻,我们在这里同他依依惜别,祝他一路走好!
        五、下面,由徐景贤先生的女儿徐蕴同志致悼词。
        六、现在,由何志明先生宣读徐景达先生从深圳发来的祭文,以及全国各地亲友的唁函。
        七、徐景贤先生的外孙谢忱、姜味辛同他外公告别讲话。
        向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
        徐景贤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结束。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7-27 10:28 , Processed in 0.041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