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06|回复: 0

管怀伦: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1959年冬至1960年春饥荒死亡人口调查与统计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10-5-14 0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怀伦  远去的生命与数字 ——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1959年冬至1960年春饥荒死亡人口调查与统计6 e. n- T& f: M7 S0 g( U6 e+ n8 S
. s. a' q  C! A8 X

/ R7 Q; p' g' M. m5 e+ A& ~    1959年冬天至1961年春天,中国发生建国后连续三年经济极度困难时期,在全国范围出现
: j7 p# F: _2 ^' V" E严重饥荒,并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但究竟死亡了多少人口,由于相关档案资料没有开放
2 d3 L, S1 `4 L# k,死亡人口的确切数字人言人殊,说1000万、2000万、3000万、4000万的都有,总之至今没有8 }0 z, Z1 r5 _. Q; h& m4 o
定论,并因此在党史与国史研究中成为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
: ~9 c# h2 H/ e6 O( \; ]0 d0 x; x1 z. J/ ~8 U
安徽省是笔者的故乡,也是当年全国饥荒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笔者童年、少年和进入青年后的
7 C/ F3 I" S( Y* ^: y& d4 v* ]早期阶段均生长在该省的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今属肥东县杨店乡向阳村),而且饥
0 G' D& \) r  e+ J, J. r荒发生时已经10岁左右,并在这场饥荒中沦为孤儿,因此对当年遭遇的灾情具有切身的感受和- @  ^& I. H, w% B9 n/ ~
深刻的记忆。近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时常碰到究竟有多少人因饥荒而/ r$ u+ Q, s8 l- j' H) @3 k$ l- C
殁的问题,面对莫衷一是的数据与观点,常常难以选择。正是这个原因激起了笔者深入实地调
( \; b4 U+ w7 h. F查,选择一个特定的微观的角度搞清基本事实的学术动机。) I5 [2 G/ X& l, ?& x' T% M' n

/ ]7 T9 t2 Q7 O: Y正是本着这样的学术动机,笔者于2007年1、2月份先后两赴安徽原籍,对当年隶属于肥东县黄! O6 T8 B# N. H8 X' M
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的14个生产队因饥荒而死亡的人口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入村进户调查,- t8 u% o7 j4 M2 K2 {8 h4 D2 |
并且获得了可靠的第一手的调查数据。本调查虽然把1959年冬天至1961年春天作为特定的调查
: i4 J+ n( G( C: R时间段,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个别人死于1959年的冬天,其他人均死于1960年春天;当然
8 N2 H7 J' [. n2 j+ Z% },本调查所统计的死亡者唯一的死亡原因必须是饥饿,因其他因素致死者不在统计之列。
+ H2 q& Z+ \! g- i) R% K5 @
4 n! |& ?$ B) J% |: N$ i安徽省肥东县黄栗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当时所管辖的范围,如按自然村落布局划分,有“三管”、“/ ^' K( `1 }4 o) E, F
两白”、“一李”,三管即后管、中管、前管,两白即后白、前白,一李即大李集。如按行政建制
# m* Y) N& T% X$ z2 F7 z  C划分,共有14个生产小队:三管中的后管较大,所以分为管东与管西两个生产队,大李集作为
9 {6 r- }8 p) F! ]8 [自然村落范围更大,所以分为八个生产队,前白户与后白户各为一个生产队。由于近几十年来
  S% ?0 c+ r4 q( y! Q,农村无论村民聚居的自然布局还是其行政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尊重历史起见
! \( ^. J- _- H* v2 i: `,本调查因袭当时的生产队行政建制,以生产小队为基础,把整个大李大队分解成为14个调查1 t; N, W+ ~2 e6 `# N/ g3 c
单元。但大李集第三生产队的资料不全,在前白户生产队也没有获得具体的数据,所以,上述
( B, n$ G6 d0 G& ]& R两个调查单元的数据只供参考,不纳入总统计范围。
, @2 V# y9 }$ F2 I
# \) f5 j- E& Q. e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本调查最终只以12个调查单元为统计基础,但这12 个生产队具有相当高的' p/ K) u, v8 ]
代表性。在大李生产大队的周边地带,既有死人较少的溘荡武生产队,也有死人非常严重的吴
, ^, d( _5 e' T! n+ m6 u& C王——两个生产队只剩3户人家,由于他们跨出了大李大队的行政范围,对于这两个极端典型的数
# w! L' j/ F. h* j  e据,本次调查就没有采集。( o0 x) N. Z. u  j+ U8 q4 k- M

$ n+ p  f" p8 [. e7 E7 k, ]- L在本调查进行过程中,笔者感触良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这项工作如不抓紧进行,7 h1 [& P+ R2 E! y% S/ o
再过几年,随着一些老人离世,将会成为永久的谜案。二是就在笔者如此熟悉的地方进行此类
0 I4 W2 o- S, w调查,也已经不敢保证所有的饥荒死亡者都能被活着的人们记起。毕竟时隔30多年了。当然,8 O2 F$ ]2 f/ o5 l" _; b
这种感触也在鞭策着我:如有可能,笔者将不仅会进一步抓紧时间继续做好这件工作,同时,
0 o5 y+ u( ?5 K" s在基本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将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这里,笔者愿意首先把最近两次调查所
! M7 ]; p& \5 T$ D$ Q$ e" I# a获得的相关数据公诸于世,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l/ m$ @& R7 a8 V
. o5 Z8 I# D& z4 a% P; ]; Q- t7 W
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笔者把整个调查材料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每一个生产队的各
' \5 ]  m" Z" [  V' U  b类项的具体数据;第二个层次是该生产队的各个类项的总计数据;第三个层次是12个生产队的
9 {/ \8 O$ G7 [) ~各类项的总统计数据。在每一个调查单元的表格后面,注明该调查信息提供者和组织者的基本. o4 T' v5 L$ o3 ~1 Z/ `. ^
情况,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相关人员的应有尊重。6 W/ C7 w: [7 x1 E

9 C6 k. o; J2 j) a# E1 T饥荒调查分单元统计数据表
/ \1 J: i+ V- P, @- f(一)后管东队资料7 L2 T4 S& a, R
类    项 总    计
( F# g7 N: {5 L: q+ ?0 s3 B灾前农户数 267 f: U" t1 c1 V# D
灾中绝户数 5# d5 X! _4 c4 m" L! A
灾中残户数 17& B. k! r1 V9 m
灾中全户数 4- l/ F; M0 U' l

2 J1 P2 D& N- y6 z灾前人口数 132人3 t9 ~6 K& z3 K9 Y$ l
灾中死亡数 70人: ~3 C1 u- U: w  z% B
灾中存活数 62人
9 I# x" a( U3 K/ v8 p( A4 D9 l$ A% z( t1 `
死亡率(%) 53.03# y/ X/ x$ R! @
存活率(%) 46.97
. b4 D' V/ x- i5 T; |+ I+ w6 b2 X# f% E
绝户率(%) 19.235 b& e7 A& o. C& l# M" n2 u% n
残户率(%) 65.38( r, ?0 K) {  r: r( Q+ f
全户率(%) 15.38
) y% C6 b8 x* ^9 Q1 W! H
2 J8 t" r4 i. m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4 F" y+ D1 S# S& y. h7 X* z
1、管恒美,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37年,现年70岁,**党员,曾任生产队队长。1960# [7 \) Y* W$ {( V
年时在南京第二工程处工作,后来离职回乡务农至今。* x  W1 E4 u- w' S
2、管恒学,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42年,现年65岁,初中文化, 1960年饥荒发生时! R. q( U/ Z  h; M
曾任吴王大队粮管员,现在居家务农。
. F+ p( X8 m- _* K1 \3、马绍银,男,后管管东自然村人,生于1955年,现年52岁,高中文化,曾经加入共青团,做5 y( v9 v9 S) j
过乡办企业会计,现在居家务农。
1 \0 \' U$ J. r" n+ I( w! l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f; m3 P& N* a. o/ F" @# B
管怀超,男,后管管中自然村人,生于1955年,现年52岁,初中文化,**党员,现0 G8 f8 z! `+ `
任安徽省肥东县杨店乡向阳村会计兼出纳。  z/ I% E( ~& `, ?2 |8 i

: i8 \5 a, z- Z; D(二)后管西队资料" N" W8 b# m+ H8 y
类     项 总    计8 P4 ^: f+ d* v/ b# I+ @5 F: S
灾前农户数 24户' H7 Y9 u  R+ ]7 j3 _1 L; F% @' E
灾中绝户数 6户% f. g. r( Z3 V5 G& |9 I  V1 _7 U3 I
灾中残户数 17户% ], V7 V; R9 k) @
灾中全户数 1户
+ k; f. K" I" I) j$ f3 T$ W4 F( o& W9 i  ~/ P. G. ?
灾前人口数 121人
7 x. h/ r  C- P6 b4 w1 @灾中死亡数 702 [" @; Z* P1 H% a4 S8 E; g
灾中存活数 51
( c) t* V) S1 u+ g
& T5 A3 x) y3 P; R3 p- {) d* p! |死亡率(%) 57.857 I7 C$ X' k; r. s8 |0 x
存活率(%) 42.158 N) o9 ]- q8 A9 l

; }, o% \0 Y+ a绝户率(%) 257 ^6 M* X7 P' P; d! o/ w9 O7 E' M
残户率(%) 70.83
3 x( C6 E2 A; ?: r3 X/ @全户率(%) 4.17$ f! v$ |1 L5 y' G9 k0 X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 D+ d& d/ M+ M1 k6 x
管支山 ,男,后管管西自然村人,生于1935年,现年72岁,高中文化,曾任肥东县黄栗公社大# w3 L* i  \& H* `  c* I
李小学教师,下放回村后任生产队干部,后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现以教师身份退休,居住在1 r* A5 O) @  e0 y- s
管西村。本次调查先后两次访问他,均获得他认真接待与全力支持。2 H1 d' {) v9 h) K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3 Q5 j9 j( `. e" y管怀超,情况同前。1 Z0 X- ]! @1 c% ?
  h9 s& T3 W9 S0 T
(三)中管队资料
2 q* h) h0 P  f5 q类     项 总    计
' M* p' J: @% W, Z灾前农户数 9户' @- j5 }4 y. V" l  T% C! X
灾中绝户数 2户
; a4 }- h4 y' L+ l9 _* q) v9 b灾中残户数 6户+ P/ U9 E0 D4 z3 S9 h
灾中全户数 1户, f; ^) N+ p  w4 m. l7 S3 l' |

8 F- v1 J% V6 _- o+ i; T! s, a灾前人口数 42人1 e3 s5 A3 R  f
灾中死亡数 16人) f: |2 Q* l. P
灾中存活数 26人
8 c+ M; m% Y9 ]6 q1 M9 S; G6 p  ~8 c$ f: M
死亡率(%) 38.09
) s8 r& C6 X, p! ^  d: m" I存活率(%) 61.90' `' m0 v* F# I

: ~* L' X1 g& c9 x; c! H绝户率(%) 22.22) x9 F9 S8 J2 e
残户率(%) 66.673 C5 a% k; A) t# ^, I
全户率(%) 11.11
, P1 q4 c' X( w" h4 y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 Y  l. r" M: h& n, L
管茂全,男,中管自然村人,生于1925年,现年82岁,1956年加入**,此后长期担任基层干部3 Z8 d" H5 m9 ~
,饥荒发生时为中管生产队长。现在思维清晰,身体健康,可以全日从事正常农业生产。
/ O/ O. b% ?2 Y+ C& _4 H) x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8 c; }" h* J8 Y
管怀超,情况同前。2 E, s, W2 G$ V, ?  r% i% N9 b

3 Q: Z5 g2 O# P7 Z4 l  P2 L3 Q(四)前管队资料
! c3 W+ p- Q. P1 ?; T, r) W' _+ V, G类    项 总    计  L+ s) s7 P' T2 B
灾前农户数 13户- v) ]# f' U/ R7 {  i/ }
灾中绝户数 0
  z; G& [5 B& |灾中残户数 12
. _7 k8 n4 a& m0 }' V灾中全户数 13 r" F. w6 S" E- P; @) x

* ~0 u9 ]) |& C/ m7 Z5 l灾前人口数 83人
! D. P1 A& s% ^. b& c灾中死亡数 43人5 C6 P# D4 f. D# A( b9 `" y. E- I
灾中存活数 40人
3 M; z- o0 o) ~" ~1 B- C' v; q& k- T2 B- f
死亡率(%) 51.81
2 W6 C9 G! y) g% l+ ?存活率(%) 48.19) _+ z. J% y& m9 p! P- W7 D$ Q
( Z3 X5 S2 R4 W2 `
绝户率(%) 0& e0 Y/ T* s" i+ }( ]7 w9 I
残户率(%) 92.30/ F  j: M* _/ j2 V; N
全户率(%) 7.695 B" N0 Z: P% h! R$ Z* U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4 v" p7 m, n1 w7 N1 t: x4 {管支恒,男,前管自然村人,生于1931年,现年76岁。高小文化,18岁以后务农兼做石匠,现( |1 s) Z! V6 |9 R3 [7 Q" K
在从事家庭粮食、饲料加工。由于过去从事石匠工作需要走村串户,加之现在身体健康、记忆
- q$ p3 p& B( H1 I. @& v% X- z8 g. o6 q) ^  ^
清楚,所以本次调查除大李集之外,他均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 b3 H  b5 t! ]* j+ I! s5 e
同时,管恒美、管恒学、管怀超也帮助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
. P6 L2 O$ a' @+ ?' `- l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v1 B4 x' b3 a/ H) o4 R( M; e
管怀超,情况同前。
+ q  S' l+ E8 a# H5 v' n3 A5 D+ j, x2 i
(五)后白户资料
. L2 f* r$ s3 @  q: Z2 A; R( ]8 n类     项 总    计
! R! T# t  A& q8 i" l灾前农户数 21户
8 J  v' Q% n! d( ]灾中绝户数 2户5 @4 g0 G* P! n8 \1 @
灾中残户数 12户7 {7 E. l, F5 ^4 x5 e
灾中全户数 7户
" r6 @7 K/ d4 |  Q+ I& n+ k$ F* B% @9 Q. I, M: ~
灾前人口数 872 f' c; Z' L2 {
灾中死亡数 29人  J$ I" F0 `- _  I# Y) s% c
灾中存活数 584 t. H& g3 e5 g

4 i7 J% r( o8 b死亡率(%) 33.33
- A0 w+ \) u7 e3 n: N9 D8 Z存活率(%) 66.673 [) _# h6 j9 V  R5 d. \
, w7 P1 v( M$ X' Q& Q
绝户率(%) 9.52% r; D3 U* P% L# ~, u0 r
残户率(%) 57.14( }; J; c: e. k1 W& D# d
全户率(%) 33.33
( i/ |8 q) s" X7 d9 A( Y; z& |" o( A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y* U* f) h8 m$ T/ T) Y
  吴元桂,男,生于1933年,现年74岁。出生于大李集,1952年后来后白户落户。高小毕业后
( X8 V- ~' H% u+ c# B续读一年私塾。1951年冬,任大李乡办事员,1954年6月入党,1955后,先后任大李乡指导员(
* S/ w2 A: y$ e6 o6 y即党支部书记。据吴元桂与管支恒介绍,当时的乡比现在的村大,比过去的人民公社小),在 ; H: ~- L% D& k" J7 x
1955——1958 年的高级社时期任主办会计、小学校长、肥东县庐剧团会计、黄栗人民公社供销社* I, G" R  r. d' _7 ?) O
会计。现在是退休金领取者,居住在本表调查地后白户附近的王桥。+ t+ o$ ]! i  h! |+ I& q" H" D
吴元桂夫人、管茂庭两位也对本次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夫人对后白户的情况记忆尤其清晰3 W( S- X( `% N! \) p1 \& R5 w0 W
,为本次调查提供了宝贵而难得的支持与便利。
7 y* i1 I# v+ O4 \! t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 ~) T2 s) z3 l1 ~! Y- i& C6 @    管支恒,情况同前。% C! [  A* X% k4 {4 F

# R+ I; Y% ]+ o* D  o( C' U(六)大李一队资料
1 }: v+ |& m$ @类     项 总    计
5 f5 \/ H2 d% x- @灾前农户数 12户
3 p( _2 B! s: c% F8 X4 M  F灾中绝户数 1户
+ u7 U- m: X$ C1 z& N' ]# ~灾中残户数 8户9 T. g0 v- `/ X: _4 E
灾中全户数 3户% g7 h5 ?, {8 j7 P! P; L+ k

% p0 h7 q  L8 C( F灾前人口数 50人% e# v$ A' L" K% r" R' x
灾中死亡数 21人
/ x6 L5 \. e4 q% Q" k2 r. Y6 X灾中存活数 29人
  a! _( y2 V' T# Q' R/ ^" H5 R
0 m* E1 P, R6 [  t% U& a' O) h死亡率(%) 42.00; G4 F: F. _$ x! R6 J6 i
存活率(%) 58
% N  C0 x7 G" R6 M2 r/ q( z
" P7 a7 Y/ t, G0 ?/ q5 E绝户率(%) 8.33
1 U! x- x4 t! J+ c+ D) l+ l残户率(%) 66.67
: Y' `: K6 N6 }全户率(%) 25.00: s" o) g. n+ z5 i1 ^# ~
  ~: l' m! s+ ^! `. K: |' N  W
(七)大李二队资料1 b- h* O" `, a4 ?: Y
类     项 总   计" J0 X5 C2 g! l0 Q4 ]# G
灾前农户数 13户
9 J) s5 C5 {* R: [! M灾中绝户数 0户
, C! l0 @6 }. s4 e; o$ Y灾中残户数 6户8 ^3 W+ A2 B0 K
灾中全户数 7户6 y! x$ F3 i& D: }* K2 S( g7 D

$ ]7 ^( B3 ?+ q6 M* F! J灾前人口数 64
1 L, C- v& y& f( A: ]灾中死亡数 17人
9 P/ ]; }% m  c: A存活人数 47人
; Q/ o) k7 o3 {0 K- d# ^1 \) m% w
死亡率(%) 26.56% z" j9 C7 f+ v" ]
存活率(%) 73.44
4 X( r8 y1 X' V5 O$ l+ _/ O2 k  g; @5 I" k( H" @6 h2 m, C
绝户率(%) 0
  j  d+ Z' b& h7 T+ [/ [* p! s残户率(%) 46.15) a' v0 D) D+ [6 @: z
全户率(%) 53.85
) K6 |+ G6 y5 G: T4 y, B0 S9 f    以上两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8 r+ T5 z5 l$ o( E* j( h    李光柱,男,1944年生,大李集人,初中文化,先后任生产队会计、人民公社拖拉机手、
3 _. \+ N! J% w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现在大李集务农兼商品零售。
# C) p  V# h( t: q, Q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j. Y! w7 U. r. V% Q( ]
    李云龙,男,1957年生,大李集人,高中文化,,**党员,先后担任大李村委会主任、党
4 O7 w5 v! q! \  y支部书记,2006年获“肥东县百强党支部书记”、“优秀** 员”称号。
! Y7 S) T5 i' s- ?# t  v9 B
. S/ H. F! \- n% w(八)大李三队资料5 i- k% N& l" B- E9 u+ t# E+ x
人、户序号 姓  名 性  别 死 亡 年 龄 备     注
& X4 S' |9 Q# S, _5 ~7 b1——1 陆  氏 女 70岁上下 该户共8人,死8人,绝户。
) V% X. T3 {6 q  Q' z3 R2 李应模 男 40多岁 陆氏子。
! K8 G2 _9 g, U3 陆  氏 女 40多岁 李应模妻。, E9 V8 b3 E* D5 V1 o: E$ ?
4 李光文 男 20多岁 李应模子。, s/ ^9 X& l/ j4 A
5 李光斌 男 10多岁 李应模子。: b0 @3 {! I5 ]# n- d' i/ `
6 李光? 男 10多岁 名字不详,李应模子。
: _' a8 z0 W  C0 M7 李光? 女 7、8岁 名字不详,李应模女。1 y9 Z' A' K; B7 ]0 c
8 小四子 男 2、3岁 乳名,李应模幼子。0 Q6 T. i% T1 h6 t' C0 L
说明:第三生产队除了该户之外,其他农户及死亡人数已经无人能够回忆清楚。有鉴于此,本
/ @7 h# H. K: t/ F/ i" S: F0 S. Y2 D$ g/ ~3 d7 O
表统计数字不纳入总统计范围,列此仅供参考。+ s9 v1 a, [+ a2 u  K7 O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2 S3 C2 w$ s0 m  w& o( n0 s     李应丰,男,生于1939年,现年69岁,大李集人,高中文化,**党员。20世纪饥荒后的60, S; a& A% b* Q" r+ I% Z6 _# h. ~
2 _, F8 Z/ ~+ Q* B
——70年代任生产队会计、队长,1984—— 1997年任大李村党支部书记,现在退休在家。
3 X7 s" _: i# W7 c+ o     李光珍,女,60多岁,大李集人,本表所列李应模之女,但自幼离家成为管怀朋家的童养9 c% _$ I/ O4 s" T* C( a
媳,现为向阳村管中自然村村民。李应模一家的饥亡人口具体情况主要由她提供。李光珍为调
: V6 f* K2 {+ Y0 A" C7 E; s( {! k查者的远房堂嫂.      6 @" P2 t1 i. @( M1 ?0 r$ g9 s1 I

. P9 v7 A# J- U7 I% o- I& E- S7 F(九)大李四队资料
4 b! w5 y1 T2 q9 W类     项 总    计
% ^3 E0 Q) A# ?灾前农户数 12户
( Z4 g; O& s3 K, A' H. u灾中绝户数 0户  H: ?0 F$ Y) d# K
灾中残户数 7户9 m! N( k; R+ T
灾中全户数 5户
0 U0 D+ m  P  k% B& R0 P$ E6 B* a) m- }7 g9 P! G  t
灾前人口数 59人
: d7 m- r5 O  e0 X灾中死亡数 18人7 u) J' o# |: v' G: ]$ g
灾中存活数 41人% b! A* ?' F$ b9 c  s
& o- [9 o8 S( |7 U8 i. ]
死亡率 30.50  _, n0 G4 u% Y0 F# l( z
存活率 69.49
# s  @4 l" N* B' _5 W
* g3 v3 U- M' e  r0 Q绝户率 0.00( m+ u1 f# `+ f  y
残户率 58.33
/ W. P$ G$ ?2 n6 O  p4 v; l6 z全户率 41.67
* a$ j( Y6 K: a- x/ X7 I4 C' h8 |本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u4 U" t# N1 W  f4 z4 D! o3 d
李光兴,男,1940年生,现年67岁,大李集人,高小文化,长期务农,现在兼做商品零售。; \, `, }& V7 F0 [# z+ H
本表调查组织者的一般情况:( a- g: U# X7 P" D2 s7 W8 ^* M, H
李云龙,情况同前。
) q# J% g1 j2 b! u2 V, {/ V6 i! ]" i) V; \. q. a
(十)大李五队资料$ h$ ?" U7 O5 l+ O, b4 C/ n
类    项 总   计
+ T$ O. W8 E7 p+ u% v/ q3 F灾前农户数 10户
4 h5 m0 [; R# W+ G灾中绝户数 0户/ Q- f4 s; e) U1 J, O
灾中残户数 8户
+ g, G) P) o3 e" ]灾中全户数 2户) {' B0 V- f& d* m. `% `% F) f

! z5 p) e) [; m灾前人口数 45人
% G# V5 c8 g2 r灾中死亡数 17人3 [  A+ o. Q" H: |  }+ K
灾中存活数 28人' m) j" Y# l1 ^8 s4 I
) I9 k  D. v( x
死亡率 37.78
1 m0 M5 X& L4 P9 S# H存活率 62.22& N& a% {. a0 Y. {* A( |
. e- X0 t1 J: {: D, _# b
绝户率 0.00& e- c4 S2 z! @* N8 B
残户率 80.008 m2 @1 u& O' r+ {
全户率 20.00# k9 Q! g) _6 }" q  W, A, D
, g- Z; t9 q6 p8 P$ ?1 e
(十一)大李六队资料
: C1 Y. f/ [2 p" l9 r- l: V+ Z类    项 总   计6 f+ f9 [7 ~! q4 X# C7 }
灾前农户数 12户9 k$ w6 [0 _2 ^  P/ m" n! i
灾中绝户数 3户2 A9 T' i& L$ t. R/ f* `, _9 h7 `
灾中残户数 6户
  T) ~: f3 F- }0 l$ a9 S灾中全户数 3户3 A8 a  p1 K$ e$ |9 U! g) N) F) x4 j
  G5 X' D' a* X* q; @
灾前人口数 58人. p. c, v& d' ~/ x0 ~
灾中死亡数 26人
, s$ F5 n7 l6 `$ Q灾中存活数 32人1 E5 h3 \5 O3 t3 x' ~* W4 U
- D+ \, ]. j( n" ^0 q
死亡率 44.83
1 g5 `7 \8 o0 t) w4 U存活率 55.17
( S1 E0 |( N5 N0 P, J8 w4 F2 r
7 [2 i8 C" d5 Z0 E' y& d! X- T5 c' G; L绝户率 25* S6 {* v% s+ r# F8 C" e: E* Q: [
残户率 50; t2 x$ E6 g$ K5 C0 U9 ]/ m/ N
全户率 252 g" L  e) L4 C6 s
                
2 j' d- f8 D! d: ]. ?(十二)大李七队资料
4 }' P" b+ l# {0 {" R3 S, o* d% `类    项 总     计) @9 B' y8 m/ Q: t
灾前农户数 13户
/ }+ G# k7 A1 H灾中绝户数 1户/ c% e% d3 g4 i. V6 P% W8 i
灾中残户数 11户& L4 p8 {+ P" ~) @( T% D: {  P
灾中全户数 1户
6 m+ j: S- I$ P$ m1 G8 k
8 u" R3 t0 ?' F5 A4 [灾前人口数 71人% [6 U5 R5 m* b0 n2 g
灾中死亡数 27人
4 Y3 }  P, \" I8 C灾中存活数 44人
' C# |( V( F9 f# v; f# h8 @
5 R1 d" }9 V5 w死亡率 38.03  `5 V" O' M" b9 m$ q
存活率 61.977 [1 T( R  R1 n% G; M
5 h# Q9 m2 ?, @, g' |2 g* \
绝户率 7.692 I  r8 [, L3 Z
残户率 84.62
0 G8 S3 c7 M; A3 g6 V全户率 7.69
" `: G" |$ a* V7 P/ Q+ _9 u
8 q* d3 r+ N/ l/ P$ p8 _$ E' ]3 B(十三)大李八队资料, ^3 z4 \: ~: [) l. d7 l
类    项 总     计5 s( \6 N" q# B; B
灾前农户数 15户
4 w2 h9 [$ P& R灾中绝户数 2户: ?$ K% D% a1 v! o' k! ~
灾中残户数 7户3 M  }/ C9 X' |! j
灾中全户数 6户8 w" W3 Z0 H& t( \1 [; C: S

6 I1 g' |. W1 j2 N1 ?灾前人口数 56人2 ?+ G4 B1 g- n- E1 A0 Y: ~
灾中死亡数 27人
7 v) [9 `& e  i* `, Z- B$ U灾中存活数 29人4 S  y& L6 m* y5 |0 ]1 V

0 `8 q" K, y8 Q! \0 Z6 W* ~7 t% R! Y4 B死亡率 48.21
, U  a4 E  i2 {! l存活率 51.79
6 I  U  l, A" B0 b1 |1 R0 `' f
! e1 s7 k" Q# v1 o' g' i; s绝户率 13.33$ n* _6 a" ?; [- ?8 K
残户率 46.672 S% w2 P& u* }& x0 R
全户率 40.00
* B% k+ {3 j& n: s* c0 {0 F& r6 H以上大李集各表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4 ?, I5 f) g, w$ @; l$ U$ L
1、李葆辉,男,1931年生于大李集,现年76岁,初中文化。曾经加入中国**,但没有转正。从
5 h8 v1 R4 i+ h5 E  r; k( B7 ~/ G土改至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担任生产队长。; O) s3 _  c3 o; J- Y2 j

+ ?" p1 F" k9 c+ v& x3 ]+ r在本调查刚一进入主题的时候,李葆辉即以过来人特有的感慨语气说出了两句概括性的语言:) K& X0 c9 x( {/ _! s, M" n
一是整个大李集饿死了40%的人;另一句就是溘荡武(按:大李集西北方向的自然村名)的胡萝! M, n% P) F+ g) H
卜救了大李集许多人的命,不然还不知要多死多少人。根据调查者对大李集八个生产队中的七* m7 D5 [# Z% M7 X- }) I9 E6 h$ l
个生产队的统计数字,平均死亡率已经达 38?27%。第三生产队虽然没有统计,但从已经统计的3 `) d# ]8 h7 |; J; ]
一户死亡情况来看,该队的死亡总数应该超过七个队的平均值,可见40%应该是当时的统计数字0 _, x$ i) B: f) y$ `
留在了他的记忆里,现在已经固化成一个特有的概念,所以他能以罹患癌症之躯、76岁高龄脱  D/ B5 L7 c1 B
口而出。9 H% U; r# Z; A: ~
2、李其山,男,生于1944年,现年63岁,文盲。由于当时孤身一人,为生产队放牛,生活与人5 i6 f/ ]: Y- k/ R5 Z: g
身比较自由,接触社会成员较多,因此对于较大范围内的村情具有惊人的记忆,也是本次对大
! p% K% k7 v' U/ q李集灾情调查极其重要的信息提供者。该人现在也身患癌症,已经不能进硬食.
- C3 z. k6 J* ^5 e0 }! n3 i' U2 q0 r6 A9 R0 U
(十四)前白户资料# }" w% F- A9 `
据介绍,前白户生产队在1960年饥荒发生前共有30多个农户,120多人,1960年的饥荒后有8——9
9 E& W" _+ i/ d3 G& V2 y( ]个人搬迁离开,剩下60个左右的人,其他均因饥饿而死。+ @: e4 V8 e8 A8 e4 \9 l
由于该村姓氏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较严格的自然谱系,加之当年饥荒的主要经历者* W0 e: d7 [/ E+ S; E+ u
多已过世,确切的农户数目已经无人能够记忆清楚,具体的死亡者姓名也无从细考,但根据一7 r; n  a; m8 Z' g
般概率推算,该村死亡人数应不低于40%。2 L1 ?; p( J% V) K% F1 Z
以上信息提供者的一般情况:
  w+ r0 c! z, q! B7 n1 {% \张文才,男,1949年生,现年58岁,前白户人,高小文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会计、民兵" R$ h0 W' s/ J% f
1 ]+ V6 i6 R4 ]+ o; s6 n# R! h
排长,现在仍居该村务农。0 [# L3 v  ]1 z& m
在对前白户的调查中,蔡善荣、蔡善松二位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8 t! n% h+ ~  h1 W
- x8 Q+ Z3 ]( v( _+ k! _# A十五、十二个生产队的总统计数据表
5 e( l' [. g. s0 Y, R) r类    项 总    计
5 W, x& x. c, ~6 k% D6 c: L3 e灾前农户数 180
* n8 ^- k9 W( Q8 j3 T) c$ d灾中绝户数 22: ]( k* W/ M* S9 {1 v: `9 F0 D: t
灾中残户数  1177 _( U$ Z# f4 `% X
灾中全户数 41
+ _  W6 u' @4 c% P5 E3 F4 b7 u- ~: G0 o& r& {
灾前人口数 868) m  Q9 i# {6 g8 t" y8 B; M* z
灾中死亡数 381
. N( d2 r+ Y& z4 D  r. w2 b灾中存活数 487
/ x$ m6 f3 a* k9 S; a! k( ]5 u5 `
6 a7 `( n7 H& v$ o6 d死亡率(%) 43,89
: g7 l9 d% n7 Z. H5 w存活率(%)    56.118 s% a& j+ P4 W  R. m! ]
' }3 [+ m% S) L% F
绝户率(%)    12.227 ?% |8 N3 R5 G
残户率(%)    65' z/ [6 T/ x% a. J
全户率(%)    27,789 a& h$ B1 g1 g9 {
本文作者的一般情况: s0 c( B& h& ?% J

" K5 n, b+ W- ]' E" M* F, Z# y管中村,男,1950年12月生于安徽省肥东县黄栗公社大李大队后管村.
& z* M$ r! k- h" f% \4 t% R$ t1 G; B  Y- F" b+ J
《炎黄春秋》2011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9 09:42 , Processed in 0.1769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