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回复: 0

陈肖粟 平阳知青支边概况

[复制链接]

1021

主题

1148

回帖

817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179
发表于 前天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阳知青支边概况

1968年底,平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文革”中两派群众组织激烈斗争逐步告一段落。1969年4月20日,县革委会印发《关于迅速落实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掀起支边支农、上山下乡新高潮的通知》(《平革〔69〕091号》)。5月9日,印发《平革〔69〕126号》文件,要求全县“中学三届毕业生立即返回原校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以“九大”为动力,迅速掀起知识青年支边支农、上山下乡的新高潮”。6月3日,印发《平革〔69〕167号》文件,公布首批支边知青名单116人,其中平阳一中62人,鳌江中学及鳌江镇中学90人、城关镇农中6人、金乡中学24人、矾山中学18人、平阳二中6人、灵溪中学3人、宜山中学5人、马站中学2人。自此,正式掀起我县连续数年、影响千家万户的知识青年支边热潮。

《平革〔69〕167号》文件公布的第一批支边知青前往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出发日期是1969年7月13日,最后确定人数为206人,编入兵团一师四团三连、八连、九连,屯垦所在地为内蒙西部的杭锦后旗。

县第二批知青支边前往黑龙江省莲江口农场。该场属合江地区,与地区所在地佳木斯市隔江相望,地理条件优越。该批知青共94人,其中城关50人(男25、女25)、鳌江44人(男27、女17),系平一中及鳌江各中学三届生。于1969年6月13日晚在县城人民大会堂广场出发,次日到金华上专列,6月17日晨抵莲江口,随即分编至五、六、七分场。这批知青支边时间比前往内蒙古兵团实际早一个月。出发前举行誓师大会,欢送场面人山人海,亲友离别,哭声一片。

县第三批知青支边前往黑龙江省梧桐河农场。该场和莲江口农场同属于原劳改农场系统,位于合江地区汤原县,在佳木斯市东北100多公里。该批知青人数159人(女59人),其中城关72名、鳌江25名、水头10名、矾山16名、金乡16名、宜山15名、灵溪3名、马站2名。平阳出发日期是1969年6月29日,7月5日到达,先于支边内蒙。城关等近百名知青分到三分场,其余分到二、四、六分场。

第四批于1969年9月8日前往黑龙江省七台河插队,人数119人(女81人)。其中城关24人、鳌江16人、水头9人、矾山3人、金乡25人、宜山9人、钱库15人、灵溪4人、马站9人、山门3人、腾蛟2人。城关知青安置于龙山林场,距七台河市区18公里。张忠达等金乡知青落户龙湖五队。

第五批于1969年10月11日出发,赴黑龙江桦南、宝清县插队。其中赴桦南插队191人,宝清插队69人。共计260人(女90人),分别为城关23人、鳌江69人、水头37人、矾山45人、金乡36人、宜山4人、钱库3人、灵溪6人、马站1人、桥墩15人、麻步10人、山门2人、腾蛟9人。

1970年,我县再次组织知青及社会青年支边。4月21日152人出发,其中149人再次赴梧桐河农场,2人去宝清,1人去七台河。总计152人中,城关16人、鳌江69人(其中2人赴宝清),矾山30人、金乡12人、钱库6人、腾蛟6人、马站6人(其中1人去七台河)、水头4人、灵溪1人。我县1969、1970年两赴梧桐河农场人数实为308人。加上1969年赴莲江口农场94人,应为402人。相继又组织15人赴黑龙江省桦川县插队,其中鳌江3人、宜山6人、马站1人、麻步1人、水头4人。

1970年10月23日,我县组织349名知青及社会青年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农场,被招收为林场职工。开始编在塔河区樟岭公社(林场)四连,约半年后,大部份转编盘古林场六连,从事伐木工作。349人中,计城关49人、鳌江84人、矾山13人、宜山27人、金乡60人、灵溪7人、桥墩14人、腾蛟36人、水头59人。次年春,我县又组织399人赴大兴安岭,被招为林场工人。两批赴大兴安岭支边总人数达748人。

1972年,我县又组织两批知青和社会青年赴小兴安岭,招为林业工人。第一批于5月5日出发,赴伊春地区五营林业局,共100人(女37人),其中城关49人、鳌江50人、灵溪1人。第二批于5月26日出发,共248人。其中分在东风林业局(汤旺河)124人(女34人),其中鳌江27人、宜山23人、金乡51人、马站23人;分在红星林业局124人(女31人),其中水头28人,腾蛟25人、麻步15人、灵溪35人、矾山21人。

据统计,1969至1972年平阳县支边总人数为2101人。其中1969年838人,1970年516人,1971年399人,1972年348人。期间,1970-1977年支边青年批准回城310人,其中内蒙兵团116人、莲江口农场20人、梧桐河农场102人、大兴安岭林场11人、桦南县插队26人、宝清县插队3人、七台河插队6人,其他地区4人。1978年再批准返城277人,其中内蒙兵团14人、莲江口农场21伤、梧桐河农场100人、桦楠县插队72人、宝清县插队36人、七台河插队30人,其他地区4人。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后下发《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我县知青支边的遗留问题最终得以逐步解决。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七辑》,页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7-6 06:54 , Processed in 0.0294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