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陈肖粟 平阳“文革”武斗始末记

[复制链接]

1021

主题

1148

回帖

8179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179
发表于 昨天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阳“文革”武斗始末记

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温州是“文革”的重灾区,两派武斗全国出名。平阳在“文革”武斗中死了130人。温州地区武斗最后在平阳收场。

人武部介入地方支左

进入1967年,上海刮起了“一月夺权风暴”。在“一切权力归造反派”和“打倒一切,全面夺权”口号的影响下,浙江省“文革”火药味也越来越浓。1月14日,省联总所属的浙江大学红色造反联络站等十几个造反组织,组织几千人冲击省军区。温州地区党政大权被造反派夺取。平阳县局级机关造反派全面开始夺权。2月初,在县人民广场召开万人大会,批斗县委副书记以及科局长以上干部33人。领导干部被揪作“走资派”批斗,戴高帽,罚跪、游街。鉴于县委、县政府处于瘫痪状态,县人武部掌控全县领导权。2月10日,平阳县支左联络站成立。是月解放军驻南麂6414部队进驻平阳奉命支左。3月12日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成立,人武部部长王道源任主任。3月15日,中央决定浙江省实行军事管制,省军区政委龙潜任军管会主任。3月31日,温州地区军管会成立,张序昭任主任。

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后,人武部支持群众组织把斗争矛头指向“朱许集团”(“文革”前县委书记朱廉、县长许汝洲)和现任县委书记李宏为首的“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当权派。同时,也企图稳定大局,努力保证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运行。4月14日,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发出《关于今后农村工作的意见》,强调抓好革命大联合、革命三结合,坚决贯彻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狠抓春耕生产,动员跨行业的群众组织解散团体回原单位闹革命。5月10日,县“四大总部”群众组织召开大会揭发批判县委副书记许汝洲,提出“炮轰县委,火烧李宏”,“打到许汝洲”的口号。又在腾蛟召开批判县委书记李宏大会,将其戴上“三反分子”帽子。5月19日,平阳县人武部发表第四号公告,肯定“四大总部”斗争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左派革命群众组织。

“联总司”、“红造”两派形成

5月20日,平中“经风雨”战斗队改名为“血战到底”战斗队,与平中烈火战斗队在县剧院门口贴出“向党政军内一小撮走资派和带枪与不带枪的刘邓路线宣言书”。5月30日,“反修军团”、“捍卫团”、“血战到底”战斗队等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炮打朱廉、许汝洲”集团指挥部(简称炮指),并发表《告全县人民书》。6月1日,平中高三(一)张瑞生等7人成立的“血战到底”战斗队向县人武部提出四点“严正要求”:1.立即批准广播关于成立“炮指”的倡议与通告。2.撤销第四号公告。3.交出黑材料。4.追查并严肃处理庇护朱许集团的罪犯。

6月2日,“血战到底”战斗队发表绝食宣言,12时起在人武部大院举行绝食斗争,宣称“四大总是老保”、“平阳人武部支左大方向大错特错”。3日,平中“新红造”、“星火”等战斗队发表绝食声明,绝食人数增加到30余人。一时,人武部大院成了闹市,人头攒动,广播口号不绝于耳。十字街口塔起台子,两派组织竞相登台辩论,争个你“保”我“革”。争不清楚,便拳脚相向,台下拿起棍棒,打起群架。一直到6月6日23时绝食结束,两派斗争则越演越烈。

6月13日,县机关革命造反联合总部(县机总)等8个群众组织发表《告全县人民书》,批判“6.2绝食”把矛头指向解放军。平中《捍卫团》、《新平中红造团》张贴大字报批驳。双方阵线越趋明朗。7月,“四大总部”统一组合成立平阳县革命造反派联合司令部(简称“联总司”),总部设县粮食局。期间观点相同的平阳县红卫兵造反第三司令部(简称“红三司”)成立。

7月8日,在县城广场举行“联总司”成立大会,来自全县各地五千人参加,会后举行大游行。7月14日以“血战到底”和机关“反修军团”为核心成立平阳县红色造反总指挥部,简称“红造”,总部设县党校。从此正式出现“联总司”、“红造派”两大对立群众组织。7月16日,“联总司”、平中“红三司”、“东方红兵团”等单位在县人民广场召开大会,拥护省军管会和县人武部领导,与“红造派”发生冲突。7月17日,“红造派”绑架县人武部副政委苏松峰。20日揪斗县人武部政委王俊奎。

红造派得势

此前的7月10日,温州已发生大规模武斗。两派群众组织抢夺分区军械库武器、防化连火焰喷射器,直至拉走60、82迫击炮和120榴弹炮。街头设垒,展开巷战。7月25日至8月11日,武斗引发大火,五马街、解放南路一带先后发生火灾11起,烧毁房屋24495平方米,受灾居民295户,一些重要单位、商场被焚,损失惨重。8月1日,解放军6517部队奉命进驻温州;9日,6299部队又进驻温州,公开表示支持“工总司”派,武斗进一步升级。8月11日,6297、6299、6541、6515、6517部队进驻温州,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温州支左部队联合指挥部”,简称“军联指”,成为温州临时最高权力机构。8月13日,经驻浙部队空五军政委陈励耘、20军政委南萍授意,温州军管会主任戚庆连调动三个团兵力镇压“温联总”,打死13人,打伤数百人。支持“温联总”的军分区部队被视为“叛军”。8月15日,温州军管会发布《公告》,把“温州联总”群众组织定性为“温联匪”。在此情况下,20军驻温毛张苗师长对平阳人武部领导施加压力,要求人武部明确态度支持与温州工总司观点相同的平阳红造派。8月22日省军管会、省军区改组,南萍任省军管会主任,20军军长熊应堂任省军区代司令员,南萍任代政委。

在温州武斗升级的背景下,红造派抢先下手抢夺部队武器。8月26日,抢夺县人武部军火仓库和县中队武器短枪5支,自动步枪、冲锋枪各3支。8月28日,又砸开鳌江区人武部弹药库,抢夺机枪6挺、冲锋枪14支、步枪42支、子弹6000多发。从此开了平阳两派抢夺部队武器先例。

8月28日傍晚,联总司、红造两派群众在县城南门县工会门前围观温州军管会“815布告”,因观点不同发生争吵,互相斗殴。红造武装连赶来抓捕联总司方人员。联总司被追捕人员乘乱逃往县工会对面搬运站楼上。搬运站工人都为联总司观点,自发地拦阻红造追捕者,形成对峙。红造一方于是在搬运站外放上竹梯,红造头头张瑞生奋勇当先,带头上楼。结果说是被石头砸伤,摔了,脑震荡。红造一方随即把县人武部副政委苏松峰揪到现场批斗,指责人武部跳动农民进城武斗,要对事件负责。人武部副部长张玉德在温州军管会压力下,思想转弯,赶到现场表态支持红造。并宣读温州军联指电报:支持红造派的革命行动,命令人武部给予解围。次日驻南麂6414部队政委冯明才也发电报支持红造,慰问张瑞生。

9月13日,红造派对人武部参谋陆志高进行“兵管”、“公审”。14日,将人武部部长王道源五花大绑,挂牌游斗。并多次冲击联总司总部,打伤联总司头头。9月28日晚,县联总司和人武部在平阳县中心小学召开“拥军爱民”大会,联总司一方城关、鳌江及各区代表,还有县人武部、县中队、边防大队官兵共五千多人参加,会后游行队伍经通福门向解放街行进时,“红造派”数百人打着火把,绑着人武部政委王俊奎游街,冲散联总司队伍。两派组织又发生冲突。游行结束,8位联总司群众被红造追捕,拉到人民广场批斗。游行遭袭后,联总司被压制,不敢公然活动,城关已成了红造天下。联总司总部被迫从县城粮食局迁往城南阳岙村活动。

11月6日,“省联总”表态吸收平阳“红造”为其下属组织。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正确对待犯过错误的老造反派的通知》,传达毛泽东关于正确对待红暴派的批示:“浙江的红暴,与湖北的百万雄师不同,是个犯过错误的老造反派,有许多群众,拟宜以帮助、批评和联合为原则”。12月4日,由副部长张玉德主持,县人武部发表公告,承认在“支左”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撤销以往“支左”公告和声明,坚决支持“平阳县红色造反总指挥部”,宣布“联总司”是犯了错误的群众组织,必须迅速回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12月15日,撤销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成立平阳县生产办公室,代行县政府职权。12月30日,温州“支左”部队联合指挥部(军联指)发出通知:由平阳县人武部、6414部队、6416部队、海字308部队、驻温43分队22人联合组成平阳县“支左”联络站,潘润万任组长、张玉德任副组长。各部队又派出100多名干部战士参加平阳县“三支两军”工作。在省、市军管会支持下,由6414部队和张玉德主导下的县人武部成立平阳支左联络站,统揽大权,明确支持红造派,红造由此正式成为掌权派。

联总司的抗争

联总司在被赶出县城后,处于半地下活动状况。10月初,联总司在阳岙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上京走访。11月27日,在先遣人员出发后,组成10余人的“呼吁团”绕道福建赴京上访。上访人员有薛美琳、孙剑雄、金国仙、吴继金、许忠乐、唐升景、孔一华、王培勋、王忠秋、陈绍者、金腾、郑剑锋、张雪娥、陈庆勋、陈永贵等人。中央文革接待站予以接待。“呼吁团”汇报平阳“揪军内一小撮”错误做法和联总司受迫害情况,要求“四大自由”。中央文革接待站态度是,平阳两派都是革命群众组织,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实现革命大联合。并开出介绍信:请浙江省军管会予以接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上访团返回杭州,向浙江省军管会汇报上京走访经过,递交中央文革接待站信件,呼吁落实解决平阳两派问题。

1968年1月8日至11日,联总司总部在矾山矾矿矿洞里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京走访情况,分析形势,提出下步斗争任务。会议统一思想,形成《矾山会议纪要》。《纪要》肯定联总司斗争矛头直指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大方向正确。指出省联总是革命造反派,但受南萍形左实右路线影响,在平阳拉一派打一派,留下极坏影响。平阳人武部支左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张玉德和平阳驻军某些人,秉承南萍和温州“军联指”支一派、压一派的旨意,把联总司打成“保守派”,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提出开展反迫害斗争,要人权,要“四大”,要活动场所,要文革经费,努力恢复巩固组织,并加强武卫工作。反对支一派、压一派,坚持革命大联合。会议决定县工联、县红三司正式成为县联总司下属组织,并调整充实常委。会议在矾山召开,得到矾矿联总和驻军6416部队大力支持。会前联总司头头向驻军部队政委卢继祥汇报上京走访情况,并依靠6416部队与省军区沟通信息。

矾山会议以后,联总司总部迁往鳌江粮油转运站。县人武部政工科长马培骥到鳌江传达南京军区、省军区与20军、空五军南萍、陈励耘斗争情况。1月22日,联总司《红色战报》发表致平阳支左联络站公开信,通栏标题为“还我人权,还我四大”。25日,《红色战报》报道开展“反迫害”斗争情况。联总司照会支左联络站要求平反对联总司的错误定性,并要求收缴红造派武器。2月8日,在县城通福门附近的民政局成立城区“反迫害”斗争指挥部。10日,红造派冲击民政局,荣属院54岁的原女游击队员谢春英被打成重伤,送温州抢救亡故。16日,县人武部党委发出公告,撤销上年《12·4公告》,并为联总司组织平反,提出支左不支派,搞革命大联合、三结合。25日,县联总司再次要求支左联络站遵照中央军委“九·五”命令,收缴红造派武器。3月5日至12日,红造派连续冲击县武装部,把主持征兵工作的马培骥抓去批斗,马被殴打致残。17日,红造武装连连长张某带领上百人,会同带枪的瑞联总宣传队,包围正在民政局开会的联总司人员,打伤40余人。联总司头头程文光、孙剑雄被打致残。

2月,省军管会筹建省革委会,曾邀请平阳两派组织派代表到杭州谈判联合。县红造、县联总司两派组织各派5人赴杭州参加会议。前后谈谈停停数月。3月18日,江青在接见浙江省赴京代表团时提出要“反击右倾翻案风”,并诬陷原省公安厅长后任温州地委书记的王芳在毛泽东住所安装窃听器,搞特务活动,王芳被押送北京关押。3月24日,浙江省革委会正式成立,南萍任主任、陈励耘任第一副主任,其对温州地区群众组织定调是:温州联总是温联匪,瑞安联站是保守组织,平阳联总司是群众组织,瑞安联总、平阳红造派是革命群众组织。当时联总司在城关无处立足,认为形势有所好转,要继续努力返回城关。流落在省军区招待所的县人武部领导也传话给联总司,支持联总司回城关就地革命。

武斗升级

1968年4月16日,联总司发表《关于回到城关去,就地闹革命,促进革命大联合》的声明。4月21日凌晨,联总司约500人从鳌江出发,分二路进驻城关南门县工会、搬运站、教育局一线。天亮后,红造派发觉联总司进城,进行阻截,双方动用棍棒进行武斗,死1人。这是平阳“文革”武斗第一次死人事件。22日下午,眼看武斗有升级可能,联总司方面力量不如对方,撤出城关。

4月25日,联总司人员在鳌江袭击红造组织“鳌联指”。26日,红造派组织武装人员包围联总司鳌江驻地粮油转运站,并投掷手榴弹,联总司死1人伤多人。联总司总部被赶出鳌江,迁往灵溪。为了改变赤手空拳状况,联总司事先派人与6416部队联系,4月28日派了20多人在矾山龙沙解放军驻地抢去冲锋枪16支手枪4支,在矾山组织联总司第一支武装小分队。

6月20日,联总司小分队攻打矾山中学红造武装据点,打死5人,伤多人,抓俘80多人。次日,又清除红造马加垟武装据点,确保矾山至灵溪通道畅通。7月,联总司召开常委会,传达得自省军区的消息:南京军区批评二十军、空五军支一派压一派、动用军队镇压群众的错误;并提出鉴于当前形势,要坚持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必须依靠枪杆子,等待军内斗争形势明朗化。并决定继续向驻地军队抢夺武器,通过集训,建立成编制的武装力量,实行武装割据,以岱口为大门,以灵溪为中心,背靠桥墩、矾山、马站,带动江南片和北港片。红造针锋相对采取对应战略,武斗迅速升级。

7月8日,红造派金乡“联指”抢大渔驻军武器,金乡驻军指导员黄锡洪因劝阻遇刺殉职。7月13日,联总司抢夺矾山部队团部仓库,警卫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7月22日,红造“飞虎队”30多人攻打万全步廊,联总司死2人(包括万全区人武部长倪光辉),伤1人。8月上旬,联总司组建3个武装连队。一连为主力,人员来自万全、鳌江等地;二连人员主要来自南港;三连来自北港。并集中萧江小学集训。8月27日,红造40多人砸开县人武部弹药库,抢去短枪5支,子弹6000多发。继而冲击县中队抢去机枪6挺、冲锋枪14支、步枪42支、子弹6000多发。

8月30日,红造派武装力量攻打联总司前沿阵地岱口东江山。东江山位于钱仓镇南岱口桥北岸。此役红造占领占领东江山制高点,双方死5人、伤2人。平二中学生、红三司头头温作清在岱口桥战斗中颈部受重伤,不下火线,后送往福安医院抢救无效亡故。红造武装占领东江山后,居高临下,炮轰岱口桥南联总司阵地。9月2日,联总司在矾山冲击驻军,抢去“八二炮”3门、炮弹200多发、子弹数百发。9月5日凌晨,联总司组成13人敢死队,冒雨夜袭东江山。

时红造哨兵尚在睡觉,偷袭成功。红造方面阵亡12人,其中泰顺“八五”组织2人。被俘21人,其中有省革委会派出的省工宣队成员2人。联总司方面死1人(吴益旺)。9月7日,驻平部队支左联络站向省革委会、省军区呈送报告,提出3点要求:1.给武斗双方发电指示,立即停火,双方被抓人员无条件释放;2.由温州军管会、军分区联合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深入武斗地区宣传省革委会、省军区“七·三”、“七·二四”布告;3.由温州军管会召集两派负责人举办学习班,制定制止武斗协议,收缴武器。9月14日,红造派在宋桥、石塘伏击联总司小分队,联总司死5人、伤3人,作为东江山一役的报复。

东江山一役,联总司士气受到鼓舞。9月23至26日,在人武部的支持下,联总司在萧江粮库召开研究夺取鳌江会议,并形成作战方案。28日凌晨,联总司武装进攻鳌江,偷袭小分队占领搬运大楼。红造利用荆溪山制高点用高射机枪封锁下河至鳌江公路通道。下午,木材公司、石油公司仓库起火,水产公司、供销社生产站等7个单位厂房及民房300多间烧毁,火焰腾空,浓烟滚滚。当夜联总司武装撤出鳌江回到钱仓。红造当天又冲击驻鳌江部队守备营,抢去手榴弹10箱、机枪1挺、自动步枪3支,以及电台,电话机等。此次武斗,联总司方死12人,红造方死14人。后查明,此次大火烧毁木材4100平方米,烧毁建筑物9000平方米,其中民房46间。纵火者是红造派鳌江联指常委、火线指挥部成员徐启元。粉碎“四人帮”后,徐启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30日,红造北港武装支队袭击水头中学,打死红三司学生1人,重伤2人。10月6日,联总司300多人在矾山溪光、华阳等地抢驻军冲锋枪、步枪10多支、炮弹100多发,被打死1人。7日,红造到墨城,抢去驻军子弹8箱、高射机枪子弹13箱。10月,省军区6515部队奉命进驻平阳县城执行支左(直至1972年11月撤离)。

10月15日,温州军联指负责人戚庆连、毕庶朴按照陈励耘、南萍命令,调动18个连队,以收缴武器为名,向温州郊区温联总组织进攻,打死15人,打伤72人,俘获数百名温联总成员。17日,联总司200多人与先期撤退至平阳的“温州联总”、“乐清无总”、“泰顺五一”等组织600多人,抢走矾山岱岭驻军军火库弹药武器18车,其中有冲锋枪4支、机枪9挺。18日,温州军联指调动两个营兵力,包围撤往瑞安湖岭的温联总、瑞联站队伍,又乘8辆军车切断袭击平阳坑、高楼,切断其退路,进行围歼,打死14人,打伤40多人,俘获100多人。经过两次围剿,大量温联总、瑞联站骨干和武装人员逃往平阳南港。是月,“温州联总”、“乐清无总”、“泰顺五一”、“文成总指”和“平阳联总”等受压组织汇集矾山建立“浙南革命造反派联合总指挥部”,简称“浙南联总”。

11月9日,以配合军联指消灭在平阳的温联总、瑞联站武装为前提,温州军管会出面邀请平阳两派代表前往温州谈判。军管会警告联总司不要和“温联匪”搞到一起。联总司提出实行隔离停火,武装队伍撤出钱仓,由部队控制中间地带,以利政治解决,遭拒绝。11月3日,温州、乐清、永嘉、瑞安、泰顺、平阳一市五县造反派武装力量(工总司派)4000多人集中平阳。20军师长毛张苗进行临战动员,歼灭聚集在平阳南港的“温联总”、“瑞联匪”和平阳联总司武装人员。15日,一市五县造反派武装向平阳联总司驻守的钱仓至东江山一带发起全面进攻。午后,联总司于钱仓老虎窝阵地被占领。红造在后林伏击一辆从灵溪开往岱口方向的联总司红色消防车——“红车”,车上13人中12人丧生,其中机关干部高修礼、许乐中受伤被俘后杀死。当晚,联总司从灵溪全线撤退到矾山。联总司武装二连防守张花山,被打死3人,受伤数人。16日,支持红造派的6515部队进驻灵溪设防,驻灵溪中学。23日,平阳红造和温州工总司派武装从灵溪出发,大举围剿矾山,企图武装消灭平阳联总司和温联总。联总司和温联总人员向福鼎撤退。撤退前,联总司金融总部根据联总司总部的要求,从矾山银行带走现金30余万元,灵溪银行近17万元,马站银行近12万元。

武斗尾声

由于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和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一样,反对林彪、江青,对中央文革持对立情绪,以韩先楚为主任的福建省革委会对浙江受压一派抱有同情。平阳人武部和福鼎人武部干部更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因此,由平阳联总司和福鼎县人武部联络,经请示福建省革委会同意,福鼎方面收留平阳联总司及温联总、瑞联站队伍,但不准携带武器。联总司总部设在福鼎县少数民族招待所,所属数千人安排桐山周围村庄。一起撤到福鼎的还有矾矿联总、温联总等浙南各县受打击的群众组织骨干和武装人员。福建方面予以伙食补贴。11月底,平阳人武部副政委苏松峰自杭州前往福鼎看望联总司人员。

12月8日,联总司在福鼎接到筹办平阳县革委会的邀请信。信中讲到“平阳形势一片大好,成立革委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对此,联总司一方决定尽快收复矾山,显示力量。12月13日,攻打鸡笼山,收复矾山。红造派死4人,伤10多人。是月,平阳联总司、矾矿联总、温州联总、瑞安联站、泰顺五一、乐清无总司、丽水联总、金华三司、仙居大联司、天台联总等十余个浙南受压群众组织在福鼎成立浙南联总。12月16日,由浙南联总司令陈桃勋(温联总)、政委叶仁昭指挥,“浙南联总”兵分5路进攻灵溪。双方激战,共死22人,伤数十人。下午4时,灵溪中街因遭炮弹轰击起火,烧毁民房317间,致灾民189户近千人无家可归。

12月21日,省革委会首批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平阳。12月28日,经省革委会批准,平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党、政、财、文一元化领导。革委会设四大组: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取代党政各部门职能。县革委会由51名委员(含常委21名)组成,主任冯明才,副主任钱庆法、张玉德、盖晋杰、张瑞生、王允中、廖锡龙。1969年1月10日,红造派在县剧院举行“县首届红卫兵代表大会”。2月上旬,红造派召开“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县革委会成立后,举行学习班,揭批“二月逆流”翻案风。2至4月,全县开展“斗、批、改”运动。县党政机关干部785人,除137人暂留机关办公外,其余全部进入县革委会举办的“斗、批、改”干校学习。

联总司被排除于县革委会,处于受压地位,继续武装割据。1969年1月中旬,联总司总部进驻桥墩粮管所,其武装连队移驻桥墩诸关口,前沿在观美设卡,控制浙闽交界的桥墩、矾山等区镇。县革委会为此对联总司加紧包围围剿。2月11日,为切断联总司桥墩总部与北港3个区的联系通道,由红造派武装总指挥原景山带领数百武装人员进攻腾蛟,搜捕联总司人员,致7人受重伤,1人被打死。2月13日,浙南联总武装组织向岱口桥、东江山红造阵地发起进攻受阻,当日撤回灵溪。两派组织死7人,伤11人。3月15日,联总司武装力量攻打钱库。是时,联总司、温联总和受压的省红暴派联系密切。2月16-21日,浙江省红暴联合大会在舟山召开,成立“浙江省红暴联合指挥部”。会前,红暴派抢走舟山战备武器仓库枪支3000多支,子弹5万多发,分往各地。浙南联总陈桃勋、平阳联总司王忠秋及矾矿联总头头等参加省红暴会议。省红暴派头头邵素贞、藤铸(浙大学生)主持会议。舟山要寨司令员曹思明对会议给予支持和帮助。与会人员在舟山逗留时间近达一月。针对全省武装割据,2月20日,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会议决定以武力统一浙江,实现全省“一片红”。

4月1日,中共中央“九大”召开,林彪作政治报告,总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被确定为接班人,宣称“文化大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4月6至7日,温州地区革委会召开驻平三军领导人会议,地区革委会副主任、20军师长毛张苗和地区革委会常委胡铁锋出席会议。根据中央关于解决浙江问题“一月会议”精神,要求驻平部队统一思想,落实上年颁发的“七·三”、“七·二四”布告,全部收缴群众组织抢夺的武器弹药,彻底解决浙南问题。4月19日,地区革委会主任戚庆连、副主任毛张苗亲临平阳,督促落实。4月25日,以平阳革委会和支左部队名义发布“联合通告”,认定温联总、联总司一派武装组织是“党内一小撮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叛徒、特务和社会上地富反坏右分子操纵的武装暴徒”、“流窜在东南沿海紧密配合苏修叛徒集团对我国边境武装挑衅”的“反革命”。同时调动大批部队,包围桥墩、灵溪,严密封锁与福鼎交界处。在大兵压境下,20军师长毛张苗到灵溪在6515部队驻地召见联总司头头,进行政策交底。县人武部组织干部奉命到桥墩做“受蒙蔽群众”工作。苏松峰等人被迫“现身说法”,检讨说:以前带错了路,站到“二月逆流”一派,一切责任由人武部负责。现在只给你们6天时间,逾期就要实行军事围剿。月底,联总司上缴全部枪支弹药,接受政治解决。5月11日至10月8日,县革委会举办联总司人员学习班。首批在灵溪举办,1240人参加;第二批在县城,109人参加。10月4日,县群众专政指挥部宣布对叶仁昭、金国仙、薛美琳、吴纪金、袁传礼、翁浩荣、魏启亮等七人实行隔离审查,被关押在群众专政指挥部看守所。10月8日县革委会在县城人民广场召开批斗联总司坏头头大会,27位联总司骨干宣布逮捕。至此,平阳历时三年的文革武斗遂告结束,然而文革仍在继续,两派斗争起起伏伏未有已时。

出处:《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期》 页133-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7-5 13:31 , Processed in 0.0337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