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9|回复: 0

陈佐邦 大跃进年代天峻农业掠影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942

帖子

723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31
发表于 2023-12-4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跃进年代天峻农业掠影! r( s" p5 J4 e9 i0 V: z: f0 c
来源:        作者:        ! o) {* a0 d: z
发布时间: 2016-07-14 10:50:49       
$ S& X2 G% j. V2 ?$ [8 H编辑: 海西新闻网2 _- I8 I3 Z! F1 Y7 B) Z' G, b5 K$ [
  大跃进年代天峻农业掠影" L. c' o. ?; M, J9 {

  G) s6 c- j6 n: d1 I5 L. z( j4 F  陈佐邦
  J7 G4 @# K8 x7 I+ i$ t- M* n0 \# Z! e' ]- C" R
  天峻县在“大跃进”年代响应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号召,天峻县于1958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张旭光为主任,县委常委楚江礼为副主任,民政科科长闻保山,财政科长王占山,公安局副局长张煜,粮站站长冯相行为委员的天峻县移民垦荒委员会。决定在全县各公社开荒种地,大搞农业,并在江河公社居尔玛滩、天棚公社等地组建农场。+ J+ B: u8 U2 d5 v7 X. y7 L3 M: s

  E' j- q2 v8 }- t  1958年至1962年,我在天峻县江河公社党委任第一书记。1961年为了更好地支援青年农场(主要解决肉食),县委决定我兼任青年农场党委副书记。现将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简述如下。
' @* B5 q+ f3 g( {9 _4 b, o# y$ l9 H8 x/ x+ Q* T
  青海省下环仓农场
7 q! ]2 X. g6 T4 \/ g; b% C/ j) M. d! p" q! N4 O/ v- I6 A& V
  1958年4月14日至5月23日,青海省劳改局先后派来150名干部和职工,在天峻县江河公社居尔玛滩筹建下环仓农场。1958年9月19日,从山东和江苏调进940名劳教犯人,正式成立了青海下环仓农场(环仓是藏语,意为千户居住的地方),由部队转业团长李柯任场长,魏敬鼎任副场长。1960年元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该农场犯人撤走,农场留给青年农场。& ]" P6 \4 @; i: J2 H- a

7 O8 ]& |7 r, I  居尔玛青年农场# Q2 {, u* K! R: O4 T

$ L4 X$ S) R( C/ f4 d+ p  根据中共中央1958年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1960年3月,河南省信阳专区固始县6个公社组织动员支边青年994名(其中女青年412人,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3月8日从河南出发,于3月16日到达天峻县江河公社居尔玛滩(在原青海省下环仓农场场址),正式成立居尔玛青年农场。党委副书记是固始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姓罗,原劳改农场场长李柯留任副场长,场长是固始县的一个公社主任,姓陈。由于居尔玛滩地处高寒,无绝对无霜期,经过两年的实践,种不出粮食,只能种饲料。料此,1962年3月20日,柴达木农垦局党委决定撤销居尔玛青年农场。
6 T2 r( k& w. z( v% v( J* k
0 F; [% s, E1 D4 Q8 s3 ~$ u  (一)组织领导方面:除场长李柯外,罗副书记和陈副场长是固始县委指派的来居尔玛。不久陈副场长离任,天峻县委派县委生产部副部长王景海任副场长。1960年下半年天峻县委宣传部长张增发当书记,1960年底县委派县委常委、财贸部长任书记兼场长。1961年下半年柴工委决定,由县委第一书记周信仁兼场党委书记,我当时是江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农场副书记。7 u1 n& r: O( c
) m3 t) x7 K/ N7 M
  青年农场的党团及民兵组织(党组织缺资料情况):共青团团委1个,团支部7个,团员185名。1960年7月7日,经天峻县民兵团批准成立青年农场民兵营,书记兼任民兵营教导员,场长兼任民兵营长,下设7个民兵连。天峻县民兵团发布命令,任命杨玉发、李延涛、刘加虎、张玉怀、陈满昌、李应龙、熊文发分别为7个民兵连连长;任命谢少臣、周文学、王信德、赵才发、蔡文舟、李荣发、李传海分别为7个民兵连政治指导员;任命赵应有、姚忠寺、彭作君、张保珍、李国英、丁文英、吴定芳为各民兵连副边长;任命杨玉弟、胡瑞芳、汪自秀、李合福、方兴云、范国良、赵桂英为民兵连副指导员。农场下分8个队,其中7个农业队、1个畜牧队。农业队队长、副队长一般由民兵连连长、副连长兼任,民兵连指导员、副指导员兼任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农场还设有商店、卫生所、邮电、银行等单位。$ t3 ^4 B6 Z; S1 p+ k( f

: t5 m8 u& E2 h- H& U7 S  (二)生产方面:1960年3月16日河南青年到场,3月20日就开始劳动生产。年播种油料作物2117.74亩,燕麦1112.18亩,青稞6107亩,小麦55亩,蔬菜880.19亩。1960年实际收入青稞56斤、燕麦1105斤。1961年播种粮食作物17000亩,其中小麦50亩,青稞15950亩,油料作物6000亩、蔬菜4000亩,饲料10000亩。(61年收获缺)1961年秋冬,开荒地5182亩,翻地1851亩,渠18000米、完成24000立方米土石方。农机具有六行播种机15台,十二行播种机3台,畜力收割机2台,双铧犁11架,7寸步犁44个,元盘耙3台,钉子耙2台,耕亩马39匹,牛127头。畜牧队有各种牲畜约3000头(只)。1962年3月撤场,全部人员迁返原籍。
( p: o, v6 _9 E/ L5 `+ ]/ `* K) N: L' X3 [8 \
  (三)生活安排:当时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青年们均为重体力劳动,安排好生活十分重要。全场设立8个食堂,青年全部入伙。伙食每月每人粮食标准30斤,节约3斤,实际吃27斤,肉食3斤,搭配一定的代食品,如湟鱼、地皮菜等。为大搞代食品,组织捕鱼队1个,21人,捕鱼7759斤,打野牲内2000斤,组织采野菜队1个76人,捡拾地皮菜68627斤,蕨麻、野萝卜2000斤,灰条菜90000斤。
5 {) |; N& J: [6 x2 F, u6 Y% ?- J
; z+ B* [9 `4 n7 ?! J- ?  省、州、县机关农场
( k  ]3 u* @1 p0 Q
: c1 s, g6 }9 Z& o  在“大开荒地、大办农业”的方针指导下,省、州、县各机关在天峻草原上办了许多农场。如青海省地质局农场,1960年8月建立,共1120人,场部下设4科1室,场址在天峻县天棚公社,1960年开荒共8000亩;青海省建筑工程局农场,1960年建立,共448人,场址在天棚公社,1960年开荒5113亩;中共青海省委机关农场,1960年建立,共56人,场址在天棚公社;柴达木公检法机关农场,场址在江河公社;天峻县职工农场,共155人,1959年11月建立,场长张某(名字不详)、刘风章,1960年开荒6300亩;天峻县工交农场共152人,1959年12月建立,场长程光焕,1960年开荒1300亩;天峻县下放干部农场,共34人,1960年建立,负责人陈风栖;还时驻在天峻县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处、青海省湖滨工程局、青海省第十劳改管教支队、青海省治蝗队等单位,都在开荒种地,仅治蝗队一家就开荒30000亩。+ z2 g6 n& L) c$ x" _  f
2 F. H! s- l1 K  I  o! }4 V
  各公社农事队# F1 y0 m3 O5 D6 C/ S! W

& O) l- F! ]: C  天峻县6个公社都办了农事队,江河公社事队1959年春建立,共233人,负责人程三虎,地址在居尔玛滩,土地5000亩。织合玛公社农业队,1959年建立,共134人,负责三人木同,在江河公社居尔玛滩,土地1403亩。木里公社农事队,1959年办起,共150人,负责人张生海,地址在江河公社居尔玛滩,土地353亩。苏里公社农事队,1959年办起,共132人,负责人王天智,地址在苏里公社,土地3566亩。快尔玛公社农事队,1959年办起,共140人,负责人不详,地址在快尔玛公社生格大队阿汉达勒。天棚公社农事队,1959年办起,共293人,负责人鲁国栋,地址天棚公社,土地3000亩。各农事队在3年时间中,都播种过粮食、饲料、蔬菜,都有点收获,特别是饲养收获较多,支援了畜牧业生产。木里公社和织合玛公社农事队,于1962年10月左右先后撤销,其余农事队都缩小规模,减少了人员,继续种植饲草、饲料。各农事队3年共开荒488847亩,共下种约50万斤,收成549608斤,农业投资损失300多万元。
1 h. I; k1 t2 k% v' R% N8 H& c2 Z) {) c6 E8 E7 J- D
  苏里、江河和生格的移民种地
, D  w, _$ Y. Q
7 J( n; w1 s! i  苏里公社的花尔地,是全县最低处,海拔2826.8米,面积78.19平方公里,适宜种植农作物,小麦也能成熟。1971年5月从乐都适入21户农民共123人在花尔地落户,从事农业生产。但终因路途遥远,交通闭塞,管理不便,未能坚持下来,移民先后迁回到原籍。江河公社的居尔玛和生格公社野马滩,1969年各从互助县迁来20多户和10多户农民稿种值业。这两个公社的农业点地处比较低,海拔3200米左右,离公社近,管理也较方便。他们因地制宜,主要种饲料、饲草,支援畜牧业生产。因此,虽有部分农民迁回原籍,但多数人还是坚持了下来。1984年体制改革以后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s. w+ S2 _: q& Z9 N1 z0 [! P1 \6 @) V1 O/ e8 M! Z% E
http://www.haixinews.com/system/2016/07/14/012055534.shtml
& i5 v  P6 b* H) G9 E0 H; R) k; n4 u;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3 19:51 , Processed in 0.0989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