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黄春光口述 舒云撰写 九一三事件40周年祭奠林彪

发布者: Gowest | 发布时间: 2023-11-15 00:27| 查看数: 13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九一三事件40周年祭奠林彪伯伯8 g9 j/ |/ Z) W. J- s
黄春光口述 舒云2011年10月21日撰写) P* U$ E; S" a8 _5 w
# m% x9 u6 j$ l. H# b3 Y

1 K6 \+ c% D# y' `, H我们到达林伯伯遇难地,最先看到一块黑色墓碑,正面写着“九一三遇难者之墓,2008年9月13日缅怀者敬立”,背面是“历史不会忘记”,没有落款。我想这块墓碑不一定是在蒙古做的,从墓碑上专业的中国字看,或许是国内运来的?! G- g7 V* |9 s, k+ |

; A0 D2 u' {/ X! J2 u
1 V4 C; ^2 @" y. k, G
/ h* S! E5 ]0 ~! @8 v" y' M9 V) Y) c. Q! _; Q/ a/ q3 M% I7 I& y

! W. F& |7 |. N去蒙古坠机现场经过十年酝酿% v; F8 j4 P1 E' a

1 H4 [1 F9 S2 Q9 K/ I2 e   去蒙古温都尔汗祭奠林彪伯伯是十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X先生提起来的。我的这位朋友X先生长年与蒙古做生意,在蒙古有很好的人脉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那时是2000年,吴李邱三个老爷子活着,四个老太太也都健在。我们几个孩子中,大多也在上班。我和(邱)路光虽然下了海,但也在工作,我们认为时机和条件都不很成熟。" H% p# p. H- Z
- l5 d% [3 k' _$ ]
   三年前,我的朋友X先生又旧话重提。(吴)新潮不在北京,我和(邱)路光、(李)冰天商量。这时,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鹏都已经辞世,他们都在忙老爷子的回忆录。我也在筹备父亲一百周年纪念,我们都抽不开身。而且按中国风俗,逢五逢十才隆重纪念。于是初步定下来,争取回忆录和有关工作在2011年上半年完工,然后“9.13”、“9.24”40周年我们要安排一些活动。
/ S( ^, I# J2 V( u1 H
8 C0 o0 ]8 C( R* f$ Y7 U   2011年春节,我的朋友X先生第三次提起去蒙古。这时,我父亲百年已圆满办完,传记《军人永胜》在香港出版,邱、李回忆录上半年也将出版。今年9月去蒙古坠机现场的条件就比较成熟了。5月我们应邀去大别山旅游,和中国滤清器协会会长李建国、李建军兄弟说起去蒙古的事情。李氏兄弟的父亲是抗战时期的离休老干部,曾在空军任职。他们崇敬林彪,表示也要同去,并提供全程赞助。
+ l. j; H& |& [* Q0 L% O% t, r6 u! p; x: |9 F
   2011年8月,我们开始筹备,决定在9月13日这一天到蒙古温都尔汗林彪伯伯遇难地纪念。这期间,我们和蒙方多次沟通。我的那位朋友X先生8月初专门到蒙古落实我们前往的具体事宜。待蒙方住、行、向导、签证等细节落实后,我和X先生商定,9月10日出发。我分别通知了(邱)路光、(李)冰天、(吴)新潮,他们都认为此行的安排很好。
" ?% ~  H7 q5 O: W3 l( M& |2 z$ N+ s% T% z  T
   这期间,我和蒙方多次沟通。我最初的设想是黄吴李邱家各出一人,林豆豆及林的两个外孙,加上X先生,李氏兄弟共十人。蒙方希望此行能有林元帅的子女和后代参加,这样比较好。9 ?/ O4 S! p  i, I7 f! {

% d; |/ Z' T, n4 r0 Z, b   我分别给林豆豆和林晓霖的两个儿子打电话,但他们由于工作安排及其它原因去不了。我为满足蒙方朋友的要求,通知林彪女婿张云林(张清林),他当即表示坚决去,问我怎么和(林)豆豆说。我说那是你的事,你自己定。我只要求你答复我去还是不去。张云林仍表示说去。他只有港澳通行证,没有护照。我让他后天(周一)立即去办护照,办完给我复印件,好办签证。一个星期后,张云林的护照办下来了。3 N6 V4 J% T/ w) O0 E; W5 \
: J3 p2 y+ {$ z5 h6 X  ~
   中国与蒙古没有旅游签证,要去蒙古只能办商务签证,由外交部通知当地中国大使馆。按正规程序,需要蒙古公司出一个邀请函给蒙古外交部和当事人。X先生走了“上层路线”,找到一位蒙古高官,相当于中国的国务委员,他通知蒙古驻中国大使馆给我们办签证。我们顺利拿到了签证,还来不及表达感激,9月1日这位蒙古高官突发脑溢血逝世。% c! A  l1 u, J+ W7 t

! ]- ]; g5 G3 x* {& P# W7 O) Q* N   我们办这个事情非常机密,生怕走漏风声而被叫停,终于顺利到了成行的时候。我们一共八个人,蒙古朋友大概是有所考虑,叫我们分两批去。我说如果分两批,我宁肯不去。我表示退让一步,我们可以分两天走,他们同意了。购买机票时,我们发现,每天到蒙古的国航只出六张机票,也只好分两批。9月9日走了第一批4人,9月10日又走了第二批3人。
  W6 k' e: B  u( D! D/ ?+ d
' f( u" s4 g; Z+ m) f4 U
: o8 R4 G3 m- |# \3 L8 u& _$ z5 O
我们想在林伯伯墓前立个墓碑1 v  e  b& B( S$ b; Q  E

+ ^& Q1 \- p( c" l( ]( L1 u9 k* W+ p   9月11日中午,S女士请我们吃饭,她长期在蒙古做生意,熟悉蒙古情况。本来我们考虑在林伯伯遇难地立个墓碑,S女士带我们到石碑场选料,问能不能刻中国字,回答不行;问能不能我们写好字,照着刻,回答仍是不行。只好算了。
! D8 O, R! ?  `( l
7 ?8 {) V: m3 x7 p   我们到达林伯伯遇难地,最先看到一块黑色墓碑,正面写着“九一三遇难者之墓,2008年9月13日缅怀者敬立”,背面是“历史不会忘记”,没有落款。我想这块墓碑不一定是在蒙古做的,从墓碑上专业的中国字看,或许是国内运来的?
4 Q8 \' y/ ~7 M4 |5 d  Z" u
# B/ t5 L% p! H7 a   跟我们一起来的地主对这块墓碑似乎很吃惊,问谁立的?因为按蒙古政府的规定,在蒙古土地上竖立任何永久的标志都要经蒙古政府批准。8 m! H$ w0 [+ F1 p/ h# R& ?4 c
: ?! F) J/ p& b# j- Y3 X
   9月14日晚,我、(李)冰天、X先生、张云林(张清林)举行告别宴请,再次与蒙古人商谈。蒙古私人电视台、坠机现场的地主也来了。地主送给我们每个人一本他的画册,并给我们八块较大的飞机残骸。地主提出想在坠机现场建一个纪念馆。我说建一个纪念馆投钱有限,但纪念馆的长期维护花费巨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如果要合作,希望他能拿出一个更详细的计划,在中国叫作可行性报告。我提出如家属不迁走遗骸,应该在坠机现场建一个纪念碑,会更好些。地主说:蒙古政府不允许随便在地面上立碑,你们看到的那块黑色墓碑已经被政府清走了。
% U8 c  T8 F! H0 J  ^
2 |( G, |" ]* l# W0 j8 Q5 s" W2 |+ m; {$ U/ P
# I1 H& i# l( b5 ]
蒙古人第一次做绢花的花圈
! v7 @9 T1 D9 C$ D& v: {! ~; n8 Q) b) Y+ W- b3 `3 b
   9月10日,我们忙了一天。
4 ^7 t$ K0 j$ V- e4 C, a- A. F
/ c& r5 k+ H/ l: y   S女士带张云霖(张清林)、李建军去买了两个最好的花圈,上边的绢花非常鲜艳,非常漂亮。蒙古人说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绢花的花圈,还是刚刚做好的。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为林伯伯扫墓,或许这是天意。
8 l& p* S+ Z# a5 {3 V2 w: s( e9 B6 C8 T. q
   我们买了12尺挽幛,一分为二,我们几个人写一条,让张云霖(张清林)写一条。张云霖(张清林)问写什么,我说爱写什么写什么。我想写“永远怀念林伯伯叶妈妈”,大家商量,决定由(邱)路光书写:“永远怀念林彪元帅夫妇”,署名“永远想念您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签了名,我签的是“冬洞”,他们也分别签了“路光、冰天、新潮、建国、建军敬挽,二0一一.九.十三”。
( @* O: Y! a6 v) V9 h  d
2 q! D8 [" C7 x0 h, q4 w2 K   在乌兰巴托我们就开始准备祭品。张云霖(张清林)什么也没有带,我让他买点水果,并告诉他必须他自己出钱买,这是孝心。(李)冰天说他带了四块月饼,还有两袋花生米,我也带了一袋虎皮花生,还有两包饼干,也都贡献出来,凑成四盘。我交代张云霖(张清林)去拿四个盘子,他只拿了三个,我说你怎么拿单数?摆祭品一定要成双。中国朋友说盘子多得是,又拿来一个盘子。) Q( I5 y9 u4 ]; q7 {

3 Z* s( c2 q* @( [  B, ~" N: l" Y" n) W

0 [9 U# j7 n. g0 f( o停电了,温都尔汗找不到一处加油的地方8 l, f2 ?* G8 c) q5 t

* x! V9 b% L0 l( i7 Z2 A+ y   原来安排我们9月12日去温都尔汗,我觉得时间紧,还是早走。9月11日上午我们买了一些面包、香肠、黄瓜、果酱、奶酪片等食物,准备第二天中午野餐。我们决定午饭后出发,提前一天先到温都尔汗。9月12日去坠机现场做扫墓的前期准备。' {# d1 A# X9 ~5 @
5 Y5 Z/ f- }$ S- O% A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X先生和他的四位蒙古朋友,包括坠机现场的地主、翻译、摄像等。X先生准备了20多座的面包车,我看车况非常不好,发动机老牛喘气一般,密封、车座、空调也都不好。我对X先生说,车一定要换,如果没有面包车,就去四台小车。最后换了11座的韩国现代面包车,X先生的蒙古朋友一台车,另外还去了两台凌志吉普。# g! D4 m, y! c  a% z

+ L5 ^. @- Q0 n1 A& T% {   9月11日晚上,我们到达温都尔汗,晚饭吃的汤面。我们住在一个家庭式旅馆,大约有20间房,条件很差。我住的房子大概是最好的一间,有一个4升可以蓄水的热水器。没有人告诉我们这几天正在维修电路,晚上8点以后才有电,而第二天早上7点又停电。停电就停水,张云霖他们早上起晚了,脸也没有办法洗,跑到我的房间里接了一盆热水器里的水。7 _0 x# E; M& Y+ t1 Q& i1 s0 P
" Q" \8 o- j9 X- H* K0 J. h
   本来预计9月12日早上8点多出发,因为停电,整个温都尔汗都找不到能加油的地方,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有发电机的加油站,这才加满了油,这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我们路过萤石矿,同行的蒙古私人电视台一个人的儿子是这个萤石矿的矿主,他和我们见了一面。# Y' K2 A- v  \7 s
/ U$ F& N8 Q9 z+ E9 Z" l7 Y8 C
   S女士的助理叫贾嘎,他曾几次带中国朋友到过坠机现场,所以路上还算顺利。只是面包车爆了胎,耽误了一些时间。
! P, m. i+ e9 u$ p
1 {9 T2 N" `6 i$ C; p) N# D2 Q8 }+ k, w$ W3 `

8 Y* \4 h& |/ \6 Z, ~* G40年后航油焚烧过的土地仍然发黑
  m, e. ]2 N* f3 C- b$ K' Y' \6 @9 K/ _$ \
   到达坠机现场,第一眼的印象是这里空旷极了。我注意到别处的土都是黄色的,草也很密,而坠机处草丛稀少,有两块发黑的土地,一块大,一块小,坠机的北边还有小块的灰烬。40年过去,航油焚烧过的土地仍如炭化一般,可见当时的火势极大。在这片发黑的土地上,散落着一束束干枯的鲜花,还有花瓶、花篮。花篮上有挽幛,写的是四野子弟敬挽。看来有很多人来过这里。1 R+ i2 E5 x$ ?* M. b2 N

! y; K7 H7 k, d+ u6 ]   我们在坠机现场一边吃便餐一边商量,明天在墓地办个悼念仪式,然后把花圈埋在林伯伯遇难处。来前我让X先生找一把铁锹,准备埋花圈腿,司机说面包车上备有铁锹。) z) ]  T: e! J) f

; Q1 p: @0 U( i8 u: i   午饭后,我希望寻找还有坠机遗物的地方。我们沿着飞机前进方向,呈散兵线一字排开,我在最东边,差不多向南走了一公里。西边还有一些碎片,东边几乎没有。在最大、最明显的坠机处,我们捡到许多小的残片,其中有融化的铝块,还有很多白色的磁片,有一块白磁片上有一个“山”字。有的残片已经被埋进土里。我想我们捡碎片应该是服务舱的位置,不应该再往南走。于是我们调头往北,但此时计划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了墓地。+ I6 ?+ t* s$ F" q' [1 X
( B& l) K( f: P
   我们确定墓地在两个山坡的西南方。汽车往对面小山坡开去,一路上没有路,就从草丛上压过去。有一堆小石块,我感觉就是这地方,朝北方9米,用铁锹挖一下,两米宽,都有小石块,分析这就是埋葬遗体的地方。半山坡上,我对张云霖和大家说:拔草就是扫墓,我们一起动手。张云霖用铁锹铲草,我们也开始拔草。最后特意留下一丛篮球般大的灰白色草。然后我们又到坠机处挖了六个埋花圈腿的坑,张云霖挖了两个坑,我们每个人也都挖了几锹。6 p( \* W" \1 E8 k7 j; v
: b% C0 K7 O1 M+ \; j. F
   返回温都尔汗旅馆已经是18点多,既没有电,也没有水。馆里没有汤面,只有鸡蛋炒面,好在还有店方提供的收费热茶。
* P2 ~5 U' ~# ?6 q6 P) M* @! h; I/ O4 ~- X
   我们正吃饭时,马小军(115师子弟)、牛皖平一行六人进来了。在国内我知道他们也要来温都尔汗,而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也来。但他们中间有人在八路军研究会开会时见过李冰天,认出了他,非常惊喜。他们也想去林彪遇难地,但他们的司机只知道萤石矿,想跟着我们走,并提出合影。合影我同意了,我说跟我们走也可以,只是我们举行活动时你们可在另一处。# B- `# Y9 W- ~6 f  ^+ c

6 R( ]5 v& c& G7 y/ c$ _, |   吃完饭,我连夜写悼词,我把我该说的都说了。
2 }9 ?& D8 [& _- O1 D" h6 R2 d
# _/ ^7 M# @! D- ^9 ~& W4 e' `   写完我问张云林(张清林),要不要在林伯伯墓前讲话,要讲你先写个稿。X先生为张云林(张清林)找来几张纸。张云林问说什么,我说那是你的事,你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是你的老人啊!张云林(张清林)要看我的稿子,我让他看了。/ ], T  j; I4 [/ Z# b. l
3 ]/ A. u* Y) ~3 T
( c5 ]- L/ [8 x/ S/ G0 U, r  q% l

) A, ?% [1 _" t2 S1 s当年泼在您身上的脏水正在逐渐洁净; L/ @! W4 E2 x& |* _) }
7 z. l2 w; `- e
   9月13日早饭,店方提供了两大暖瓶开水。我们喝着热茶,吃了面包和香肠。因X先生的蒙古朋友有急事要走,少了一台车,所以我们去坠机现场的13人,挤在两台车上。% p' h6 G! @$ q: r
! ]3 A. k5 [4 R
   7点30分,我们出发了。第二次来到林伯伯遇难地祭拜,我明显感到今天的风比昨天大了。昨天风和日丽,顶多就一两级风,而今天的风呼呼的,像是在为林伯伯鸣不平。祭拜时我的心情极端矛盾。面对现场的凄惨情景,(李)冰天蹲在地上大哭,我却几乎没有掉下眼泪。我满脑子都是父亲的那句大吼“跑什么跑,害死人”!你们跑了,把我们父母和子女及成千上万的人害惨了!; D, c) L! m+ @3 \( S* ^, X+ J

. ^6 q6 W4 n5 Y" m7 {2 C   按照中国祭拜要在太阳升起时的习俗,我们要争取在中午12点以前结束。首先由张云林(张清林)念悼词;全体向敬爱的林彪元帅默哀,鞠躬;然后我念悼词;每个人自己报自己的名字,最后我们一起敬了军礼,再次献上我们对林伯伯的怀念和敬意。6 d; n* q# i* s: O$ B9 U3 T' z3 Q

! i$ t4 A) G& V" F& ~8 N3 J: k9 W& f, Q   我的悼词是:
$ i4 e! |3 Z# B/ B9 X& Z7 u
9 C8 C5 p2 {! o* w5 o8 ]   敬爱的林伯伯,敬爱的叶妈妈:
( V; n( P2 |3 L1 B+ z* r
" I7 D/ Q& p; v  h- V+ f   40年前的今天,你们永远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不远千里来到您们遇难的地方,在您们的墓前,向您们表示我们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纪念!" B( T- O+ H) e+ N$ m0 ?

' z2 Z8 a+ V' @   林伯伯,4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只是一瞬间,但在我们生命中却是很久很长。在这40年中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希望的国家富强和现代化正在到来。
1 G$ }# }( E0 ~; M+ C* t/ i1 E' U  ^0 T. V! N) k% X
   林伯伯,40年过去,更可告慰的是当年泼在您身上的脏水正在逐渐洁净,戴在您头上的诬蔑正在退去,历史的本来面貌正在恢复。人民逐渐认识了历史的真相,知道您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您是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把您的肖像挂在军事博物馆,这正是历史的进步。/ O! p# A, a; J0 a) P

6 t3 J7 d6 t- L  |/ }   在这里,我们同时深切地怀念我们的父母,您曾经的战友黄永胜、项辉方、吴法宪、陈绥圻、李作鹏、董其采、邱会作。在这40年中,他们也相继离我们而去,您在天上可曾看到过他们?他们生前写的回忆录、传记都已出版,这也是对您的纪念。他们生前都表示了对林总的思念和无比的热爱。对在您领导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及在文革中共同抗拒中央文革的错误,稳定军队,支撑着共和国大厦,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都说作您的部下,这一生都值了。& ^* E$ ~* b' A

. B& ~/ i& Y7 d8 H1 W& [; r/ S1 d   林伯伯,40年了,我们一刻都没有忘记您,我们依然无时不在怀念您。您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您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培养,将永远铭记。此人已去,千年有情。
: W+ _3 ~9 z9 x0 p6 W  O
: K1 Q; L; w# v4 m, o   林伯伯、叶妈妈,40年来您们凄凉长眠在这异国他乡,我们甚感痛楚。渴望有一天能把你们的骨骸迎回祖国,下葬安息。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4 B# W% o4 [; c, L; R9 A% u& ?+ v) W5 A+ v0 D- L0 W
   林伯伯、叶妈妈,今天来到你们遇难之地和墓前,一束绢花表达我们对您们永远的敬意和怀念!
1 ]6 \9 o+ U' ?) O0 r2 i6 I! {/ h# M, z; p& ~1 f
   林彪伯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f3 B8 Q' v* Y- m3 }* l$ s: Z9 k5 l9 ]* C: P% |( W/ b, k% i
   再次献上我——(各自报自己的名字)黄春光、邱路光、李冰天、吴新潮、李建国、李建军(共同说)对您的怀念和敬意!公元2011年9月13日" J! W2 r. Z" I

# q) e* Z( T* D9 v/ Y   我念完悼词,我说:我们每个人向林伯伯、叶妈妈说一句自己想说的话。我记得我说的是:“林伯伯、叶妈妈安息吧,愿您们早日回归故里。”+ D6 j2 j6 n7 ]+ ~6 `
3 Y6 E+ ^3 _9 j1 b9 k. }
   邱路光说:林伯伯,我们都非常怀念您!您的沉冤一定会昭雪。愿林伯伯安息!早日回归故里。9 A: r8 ^, A& W# e

5 Y9 x6 t( [5 R8 r   李冰天说:“林伯伯、叶妈妈安息吧!”
! F$ \4 ]% R% l' n3 i" J# m' ^2 k! I# y* F" y
   吴新潮说:“林伯伯、叶妈妈、老虎哥哥安息吧!”4 t- C, Y/ B/ K5 y. ^* M
$ A' [7 b' l1 ~5 M% I: t
   李建军说:“林元帅安息吧,”
' x: l: v4 p+ c5 e. M1 y' b+ x! j/ X! z( D, N) \& y
   李建国说:“刘沛丰,你安息吧,你的家属和孩子,我会照顾好的!”
9 {0 d! o& J1 i% o) I
8 {8 }/ ]2 q( m9 _" V* k: D4 e最后张云霖把茅台酒撒在那堆石头周围。
) b6 W  H; _/ ?; x
, d: K/ C! a0 F/ e8 ]4 _   我们分别在墓地照了相。
0 V7 }! T; K8 t1 }& h* T! E% g3 c' Z* s- [$ e) L( H& t: i( \) F6 Q
   然后我们用车两个花圈运到林伯伯遇难处,把花圈架的六条腿埋在挖好的坑里。然后我把花圈挂在架子上,我想把挽幛钉在架子上,没想到一砸布就裂开了,只好放弃。我们固定好花圈,向花圈默哀,然后分别站在花圈后面照了相,完成了整个祭拜。
+ v) O- Z' R- H3 M% n# `# j6 R: C( ^/ T
   返回时我们没有经过萤石矿,而是抄了近路,比来时少用了近40分钟,下午1点多我们回到温都尔汗。午饭后接着往乌兰巴托赶路。下午6点多,来到S女士安排的她的温州朋友开的旅馆,并在一楼餐厅吃饭,我们吃了五天以来第一顿地道的中国饭。大家都喝了茅台酒,为纪念林伯伯和叶妈妈干杯。
* C5 h/ ~# ^5 v# D* m2 t0 S4 @
( \0 Z3 ^" _, Y' r, r; q6 W   这次活动圆满结束,我们感谢了S女士。! h$ d/ b2 r6 \9 E8 ]
% a' E* y4 U+ [0 G
   9月15日,我们乘飞机返回中国。
. S0 ^3 U: z1 Q* w2 p# v
+ c3 a* \3 ~* W7 ?4 k4 j' ]. M1 o/ S7 M8 i/ ?0 L9 ?. r3 z$ G

, \- ?6 P; P  Q& C/ n; n' g地主说:没有听说林彪遇难地要开采萤矿- _& t2 y! y7 a1 {; j
7 P: m5 O% g5 f( m6 T
   9月11日中午(吴)新潮到达蒙古,给我带来了一份蒙古红城公司给林豆豆的传真,已经译成中文。意思是埋葬林彪的那块地方,发现萤石矿,要进行开发,墓需要迁移。希望配合,可以迁蒙古任何地方。9月12日我们见到S女士,把传真给了她。请她在我们去温都尔汗期间与红城公司联系一下,告诉他们受林豆豆委托,有关人员到蒙古来了,希望与他们会谈。S女士多次按传真上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却没有人接。9月12日终于有人接了,对方对S女士说可以谈,但他的办公室在搬家,另外说他们有翻译,会谈时S女士不能参加。我们的态度是S女士不参加,我们也不去谈。红城公司说,他们要到中国去,让我们到中国接待他们。我马上表态:既然乌兰巴托不谈,到中国也不谈,也不接待。8 k+ J" e4 c; i; u) \1 C) w& h

3 t; J+ F8 @! X9 ~   至于坠机地是否有萤石矿,我们特意问了坠机地的地主。地主说:蒙古规定土地的使用权限是15年,15年后要重新办理土地证。这块地他已经办第二次土地证了。但从来没有听说这块地的地下有萤石矿,所以谈不上迁墓。: M' Y! K& B3 U5 g

6 j& m9 ^+ }( H. O. W   我们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9月14日,S女士建议,你们用亲属名义给蒙古政府写个函,请予保护林彪墓地。万一有人开发,请通知S女士,由她转告你们。9月15日上午,我们走前,打印好了这个文件,一式三份,我和张云霖分别签了字,给张云霖一份,给S女士两份。因为写上了“受林彪女儿林豆豆委托”,回来后我专门约见林豆豆,当面对她说如果你不认可,我们就通知不寄。林豆豆认可了此事
" R  u% k/ I: c+ S  T  i, |& U/ d4 T2 D
https://weibo.com/p/2304184447da480102v2om?sudaref=www.haosou.com
4 c8 H' H/ j) [# e" R" ~" H" B6 s" g4 ~

最新评论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3-12-10 03:29 , Processed in 0.0988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