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永生难忘的1962高考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174

帖子

864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64
发表于 2023-6-23 08: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生难忘的1962高考
  `, o5 {  ^$ t+ r) N8 s" F
3 H; f, P' B5 w作者:九眼石) w/ G. q) d( f& n" ^0 u! q
来源:今日头条
1 @! g0 A+ h/ i: Z( O, V
4 M6 l, r' Z1 @) y3 s8 o8 ~2023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如今的高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头等大事 ,其热度超过了年年炎夏的高温。几天来,涉及高考的各种新闻充斥着各个媒体和网络,霸占了各种热搜榜的前列。这与我们当年经历过的高考真有天壤之别。% n/ W9 A7 d, N( Y" ], u

  Z. ^6 g) s1 a$ M( E% r新中国的统一高考始于1952年。但因为中间经过了1966——1977的十年停顿,被很自然地分成了两个阶段:文革前的1952——1965为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老高考。文革后的1977年起为第二阶段,权且称作新高考。新老高考不仅是时间上的划分,而且有了许多本质上的不同。今天,老高考的参与者大都已是7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正一年年锐减。因此,对当年高考的回忆已经变得迫切而珍贵。我作为1962年高考的参加者,又是文革后高考的密观者,对此深有感触。我把自己当年亲历的高考讲出来,既是讲给今天的年轻人当历史来听,也是和我的同龄人一起找回当年的记忆。
7 z+ l" L% B7 N2 p9 T- q  F" w9 I, u, `9 [  n
1962年的高考在高考史上是很特别很重要的一年。5 k- i: L7 i  L% R% y9 }# d, N2 a5 V

+ f6 E2 g+ c5 H( _! @+ j1962年高考日期是7月20——7月22日,比之前提前了半个月。从这一年开始,到老高考的最后一年,考试时间固定在了这个日子。新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是在冬季的12月10——12日考试,情况比较特殊。后来固定到每年的7月7——9日。从2003年起又提前了一个月,定在每年的6月7日开考,直到现在。这就避开了酷暑的蒸烤, 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 V* t2 A: V+ i1 }9 p- ]. G* r3 D
, @  i/ a5 Y. @3 C
1962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44万,最终录取10.7万人,录取率24.3%,是老高考有史以来最低的一年,也因此被称为最难考的一年。之前的十年,录取率最低的是1957年的42%,最高的是1958年的121%。之后到1966年取消高考,录取率依次为1963年25℅,1964年34%,1965年46.4%。1977年恢复高考,虽然连续数年的高考录取率都低于1962年。但那是因为参加高考的人包括了文革十年积累下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与文革前不具可比性。新高考在还完欠债之后,录取率开始节节攀升。到高校大扩招的1999年,达到了将近50%。今年更预计会超过90%。在总数则达到创纪录的1251万考生中。除了不到200万的落选者,其余都可以有一所大学可上。一年的新生数量就远远超过老高考15年的总和。1 D5 ~  C2 {4 }) u; _# O5 \
  W5 [: @+ _, [
要 说清楚1962年高考难的原因,就必需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反映到教育领域就是大学的盲目大扩张。1957年全国有高等院校229所,1958年一跃增加为791所,几乎翻了两番,1960年更达到创纪录的1289所。普通高校招生数则从1957年的10.6万猛增为1958年的26.5万和1960年的32.3万。分别超过了当年高中毕业生的数量,甚至出现了最后录取数超过参考人数,录取率超过100%的荒谬现象。1961年开始对这种乱象大力整顿,高校数量也从1960年的1289所下降到1962年仅剩610所,招生人数骤降至只有10.7万。生源最多,招生数量最少,1962年的高考录取率遂成为最低。(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 C2 a9 V$ Z$ A3 o" |
* }" c/ y1 ^4 z# K
1962年高考的考试课目有了两大重要变化。一是外语从原来作为参考分,正式计入总分。语文则从只考作文,改为增加基础知识,占40分。一共考试六门课,总分600。当时大学招生专业方向分理工,医农,文史三大类。语数外政为三类共考但分别命题。理工类加物理化学,医农类加生物化学,文史类加历史地理。新高考则把理工和医农合并为理科, 形成至今沿用的文理两制。但六科目的设置在新高考曾延续过一段时间,后来几经演变,成为如今文理共考语数外,理科加理综(包括理化生),文科加文综(包括史地政)的格局。
* C- q  j; V; w, e  ~9 Y
; O& A" F1 g; Z7 S( W1962年高考仍采取先报志愿后考试的模式。这与现在先考试,公布成绩后再填报志愿截然相反,后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填报志愿是在考前二十天。所有招生院校分成一类重点和二类普通,考生可每类分别选填三个自愿。这与后来一本二本三本的情况类似。不过近几年已经不再有这种提法了。+ ^% v6 {) i" u- v/ i+ p5 `* n
$ t; ^! e$ R$ a
1962年高考与过去相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政审放松了,高考分数几乎成了唯一的录取标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所谓根不正苗不红的“问题考生”得以参加了平等竞争,前几年因政治原因落榜的一些优秀考生也得以录取。这推高了竞争的难度和生源的含金量,但也使六二级(还有六三级)犯下轻红重专的原罪,成为后来文革所讨伐的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罪证之一。今天参加高考的学子,对“政审”一词可能已经很陌生了,殊不知老高考中的这个环节把多少优秀学生排斥在大学门外。相对而言,1962年的考生就幸运多了。
& k0 S; ]2 a. I8 e3 O9 N( p( y% ?- M0 V& ~' p
那时的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当然是天大的事。但对于全社会却风清云淡 ,引不起太大注意。很多家长也全然不当一回事,该干嘛还干嘛。反观现在的高考,已成为举国重视的头等大事和新闻媒体的关注焦点。高考四天 ,交通管制,工地限时,各部门都把维护高考当作首要任务。考生的父母家人,更早早地为子女备战,考前各种营养加餐,易地静养,考日车接车送,亲友助威,如迎送国宾般隆重。而我们当年,住校生有校车接送,就算破格优待了,其余大部分都是自己摸到考场,对号入座。如果哪一个人不幸忘记或带错了证件,对不起,可没有今天考生的待遇,警察代劳,警车专送 ,一件嗅事,反成佳话。) t7 @  D. J2 R3 Q

8 d2 E" E5 e# ^; t' b, G6 |当年的考场和监考也非常简单,根本无法与今天相比,当时的学生都非常老实,很少发生作弊事件。其实凡正规一点的学校,平日考试就杜绝了作弊,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监考老师很负责,认真巡察。还有一个任务是今天的考生难以理解的,他们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时钟,定时更新,为考生报时,那时的学生没有几个能戴手表的。而现在的考场如同战场,周围早早严防死守,电子屏蔽,监考老师则如同警察,而个别考生的作弊手段和装备已经进入电子战,网络战,让我们这些经历当年高考的人感到如看谍战大片。
* t) s3 R% T& v8 l7 e* M8 j- W) O, F
三天考试结束,考场门口没有一个接场的家长,更没有任何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考生静静地离去,悄悄地归家,等待最后的宣判。哪里像现在,考场门外早早挤满了迎接的家长,甚至还有急于捕捉热点新闻的各路媒体人。其热烈程度,如同迎接奥运赛后的体育健儿。& S* p+ R: `1 |, s* J
, J& A* B. L* Q  [
当年的高考,考生的成绩是保密的。绝大多数考生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成为憾事。他们只能自己估算各科的分数,哪里像现在,考试刚完,各种考题解答 、试卷分析、模拟作文就铺天盖地而来。
: D" _! d6 D4 X: V$ s
4 L) T3 t6 C+ M9 D5 r) _* J如今考后十几天就可以查询考试成绩。全社会也随之再次进入癫狂状态。各地的状元火热出炉,各种排行榜也层出不穷。一人高中,全家光荣,全校增辉,商家关注,名校争抢,广告追身。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B5 h; i4 X9 ?( H" p
! }$ ~9 }5 c5 J. J$ B
我们当年是在考后一个月才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的。通知书要自己到学校去取,不像现在,有专人投送,而第一个拿到通知书的或是状元们的动向都立刻成为火爆新闻。录取的结果自然也是悲喜两重天。落榜者大多早有思想准备。少数不甘心者打算明年再战,多数人则坦然接受就业。因为毕竟能上大学的只有四分之一。考取者虽然兴高采烈,但也只是自己庆祝,同学羡慕,老师夸赞 而已。哪里能同现在相比。一旦高中,什么庆功宴,谢师宴,媒体关注,商家关注,各种光荣榜,都蜂拥而至。简直要弄成全民的狂欢节。
; B9 g: ]/ q7 s6 y/ C+ u
# ^  ]' q3 B0 n对于六二级的考生,高考至此落幕。新的大学生活从自己拎着铺盖卷到校报到就开始了。全家9 F: c6 w* L+ k; v# H
6 N" d1 a$ `$ J7 s& J' p2 A* C
陪送?全村欢送?那是只有在今天才能看到的景象啊。
7 a5 x$ A- c' i* N8 d$ s$ Y
# |' t! X9 g% `" R+ q+ L六十一年过去,抚今思昔,羡慕?嫉妒?遗憾?感慨?也许都有一点。但更多的还是怀念,再加上一丝自豪。我们虽然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盛世 ,但也有许多难得的历史机遇,成为特别的六二级。我们经历了最难的高考,我们赶上了特别重视教学的短暂年代,我们有幸经历了文革红卫兵三年,又不幸赶上了延迟一年条件最差的毕业分配。我们浪费了大学毕业后的黄金十年,但壮志犹存,奋斗不止,最终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也许不如现在的考生光鲜亮丽,但我们依然为自己朴实无华的年代自豪。+ P* p  `. n$ e7 v- M  P6 g

7 q4 t' L) g5 t! c; p; ^0 n. e" q
5 n4 k9 f9 z& I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p;wid=1687478622943% V% n4 [; C( o, R! d' g/ m! d! j
7 K# n0 k& _0 Q3 [. Q7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3 06:35 , Processed in 0.092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