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7|回复: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纪事 (1949年10月—2000年)

[复制链接]

855

主题

1942

帖子

72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229
发表于 2023-5-24 23: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纪事
6 e$ Q  `/ ]2 A7 r& S(1949年10月—2000年)
( Y/ B* \6 E. Q- Y1 D* x" r- x% r
资料来源:
0 r# _( n/ i, B& u《中国戏曲志•广东卷》, n5 ]5 R9 ?; L# D' h5 q$ @
《中国戏曲志•广西卷》
1 D1 d" C) i, H/ w- w; r+ x' j《广东省戏剧年鉴》1986-19952 j2 R8 U- _3 l- A' T: s* A9 s( q
《广东省戏剧年鉴》1996-2000* y# e; e6 R. O& j! ]; Z* h4 a
《广州粤剧团团志》
  E+ o* K) `* u! X& h《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特刊》
& _) P9 u# H$ o2 s& [$ H
- h" F9 f; y# W3 v: C1949年" L  K- `% @7 @3 s; z, u
10月14日  广州解放。8 F+ c2 ?  C7 A- k9 u( n6 q4 ?
10月16日  由陶醒非、白云龙、马金娘、骆洁容、梁玉初、罗冠声等组成的环球乐剧团,在广州演出粤剧《夜出虎狼关》。这是广州解放后舞台出现的第一出粤剧。
/ r! l* J! R" h: {4 G9 D5 U6 m4 f11月11日  广州市举行各界人士庆祝广州解放和解放军入城仪式群众大会,会后进行了大游行。粤剧界人士靓少佳、梁荫棠、吕玉郎分别带领“胜寿年”、“胜利”、“永光明”等粤剧团参加了游行。' f7 X. c" }9 b, q
11月12日  广州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制订电影、戏剧审查条例。
6 a  h) w4 ?; b6 y12月10日  华南文艺界座谈会在广州召开,讨论华南文艺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等问题。会上,成立华南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筹委会。4 H# N. i2 O# B3 R. p6 a' l
12月20日  胜利粤剧团梁荫棠、紫兰女等在广州首演《九件衣》,评论界誉为“粤剧革命的第一声号炮”。" n; P& J* q$ L! t, s- H' m

5 T' U$ n4 A, [1950年
8 ^  ]7 X- c! P, b! P4 X5 q1月  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简称华南文联筹委会)设立粤剧研究组,负责创作、改编新粤剧剧本和协助广东省文教厅审查上演剧目。
% h. ~$ d2 X( g4 l2月13日  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戏剧部设立粤剧改革班,招生20名。
6 E& c3 E7 ?+ G2月17日,华南文联筹委会拨款修建海珠戏院,改名人民大戏院。为奖励上演健康的剧目,院方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组成粤剧评奖委员会。
. d4 b( _- b4 ?- m5 d  j7月14日  广西南宁市群力粤剧团成立,演出现代戏《翻身雪恨快人心》。9 N: q2 p5 Z* _+ }" J8 ~- K/ b
7月31日  华南文联筹委会主任委员欧阳山在粤剧界座谈会上提出粤剧改进的意见:“希望做到粤剧又好看又有益”。
+ ^8 K1 z1 Z0 r2 ?8月26日  《南方日报》发表《从〈愁龙苦凤两翻身〉的撰曲想起》一文,对大量使用西洋乐器和把“小曲”作为粤剧音乐主要成份的做法提出批评意见。该报接着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由此引起对粤剧“小曲”问题的长时间的争论。
- I$ F; S/ A& ~+ }. y+ h% s9 F" Z! B9月6日  靓少佳、郎筠玉率胜寿年粤剧团在广州人民大戏院首演粤剧现代戏《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舞台第一个演粤剧现代戏的剧团,评论界认为“是粤剧史上的大革命”。9 h! M8 Y  o- y
9月25日至30日  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首届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成立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欧阳山,副主席王了一、周钢鸣、李铁夫。粤剧演员薛觉先和曾三多、黄君武、郎筠玉等分别当选为常务委员和委员。. }$ a4 Y. D) v, q0 y
10月16日  由马师曾、红线女任主要演员的红星粤剧团在广州演出粤剧现代戏《珠江泪》,该剧改编自陈残云的粤语同名电影。
8 E* `) v, j+ k1 S12月18日  华南文联把流散艺人组成广东文联粤剧团(后改称广东农村粤剧团),深入农村演出《血泪仇》、《白毛女》、《愁龙苦凤两翻身》、《三打节妇碑》、《珠江泪》等新粤剧,配合政治运动开展宣传。
% F+ t, f1 a0 y) q- o5 T
  ^3 V* Y' \# V, u( d0 ^1951年
+ y+ B+ x# V; ]- y. u" t1月5日、6日  有众多著名粤剧、曲艺演员参加的抗美援朝粤剧大集会义演,连续两天在广州的人民、乐善戏院举行,演出《麦魔召见重光葵》、《牛仔裤》等7个剧目。
' b. X& V' @+ Y+ t3 M5 {" T; Z2月3日  一千五百多名粤剧艺人参加广州文艺界抗美援朝、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示威游行。马师曾任大游行副总领队。
8 b8 I! r3 Z* Y. a2 s( g2月11日  永光明粤剧团在广州演出新编粤剧《刘永福》。演出之后,报刊就刘永福是民族英雄还是革命叛徒;《刘永福》一剧是正确反映了越南抗法斗争还是歪曲了这场斗争等问题展开讨论。
4 S8 l+ u8 ]0 I4 S3月  广西省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农康,副主任委员秦似,秘书秦岱。下设组织调研部、学习辅导部、编审出版部。戏曲改进委员会的任务是在省文教厅领导下对全省的戏曲团体进行“改戏、改人、改制”工作。3 H1 g) G: |% N# a9 ]# C+ ]
4月29日至5月1日  永光明、东方红等粤剧团的主要演员,在广州市各区大会串三天,宣传抗美援朝运动。6 |, b1 V$ _9 ]& |
5月21日  广东省、广州市文艺创作评奖揭晓,粤剧《愁龙苦凤两翻身》、《牛仔裤》获一等奖,粤剧《三打节妇碑》获二等奖,粤剧《一门忠奸》获三等奖。
& r) r8 ~0 ]( U- D7 j6月1日  由原粤剧八和协进会改名的广州市粤剧工会,改称广州市粤剧曲艺工人临时代表会。* r8 n9 X$ ]4 c6 n8 N
同日  广西梧州市戏曲改进委员会集中流散艺人组成实践粤剧团。7 j, }5 W$ A) _2 }% n# o3 f
6月14日至12月中旬  广州粤剧界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捐献武器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广州14个剧团与10家剧院联合举行“周二义演”(逢星期二由主要演员演出日场)6个月,全部收入捐献购买“鲁迅号”飞机。% P6 l7 _5 K$ M9 [
6月18日  广州粤剧界2000人在人民戏院再次举行捐款献机支援抗美援朝大会。' [! l. v1 i, H# f* z+ j
7月  广东文联粤剧团更名为广东农村粤剧团,由9个队扩展至15个队,290人。! c" z+ p0 v) P3 t. H6 M2 B
本年  广州市政府在华南物资交流大会会址(后改为广州文化公园)建设文娱剧场。
4 a% L$ ~5 f. w% i本年  由私营同益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在广州第十甫开办平安大戏院。: N6 j" G0 R+ O: m

0 t" ?/ c4 W' K  J$ [1952年! n, c* M0 s9 R
1月  广州曲艺大队创作的新粤剧《重冤得雪太阳红》在佛山演出,失明多年的著名小生白驹荣重登舞台,引起粤剧界和观众的轰动。
' s0 g* o- r2 _& c! R5月  南方、东方红等粤剧团深入广州一些工厂,开展配合“三反”、“五反”运动的文艺宣传。
1 ?; z4 M5 d$ O) ?7月2日  广东省文教厅成立粤剧旧剧目修改审定委员会,开始修改审定保留剧目的工作。
" z# T" A* O4 k5 O# A6 j9月  广东省、广州市代表团前往武汉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粤剧《爱国丰产大歌舞》的选场获奖状;粤剧《三春审父》受到批评,随后改演《表忠》、《凤仪亭》和《别窑》三个粤剧折子戏,《表忠》获优秀节目奖,曾三多、文觉非、郎筠玉、罗品超、李翠芳获个人奖,吕玉郎、尹伯权、黎国荣、梁秋获奖状。) r' K' U1 q. M- M% y' B
10月  广东省代表团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粤剧《表忠》、《凤仪亭》和《别窑》三个折子戏。《表忠》获演出二等奖,罗品超、吕玉郎、文觉非、郎筠玉获演员一等奖,曾三多、李翠芳获奖状。粤剧还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出席观看。文化部副长部长周扬在《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大会总结报告中,批评粤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染上商业化、买办化的恶劣风气”。
# D0 U8 r0 {; L) ^' J12月1日  广东省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代表团在广州举行有二千多人参加的传达大会,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曾彦修到会作《关于粤剧改革问题》的报告。会上宣布成立“参加全国戏曲会演传达学习委员会”(简称会演学委会),负责领导粤剧界的传达学习。
1 d( S  y, Q- i; ?% X1 b" A! N  g12月15日  会演学委会召开座谈会,邀请老艺人、名演员、音乐和舞台美术工作者一百二十多人就粤剧改革问题交换意见。
# N' S9 W1 d- |. C" F0 q: G3 U, S
1953年. a- t7 l: B- o6 M
2月  在广东农村粤剧团实验剧队基础上,成立国营广东粤剧团。林榆任团长。# `/ U* S) o& s5 m7 \
2月14日  以广州曲艺大队为基础,扩编成立国营广州粤剧工作团。白驹荣任团长。首演粤剧《白蛇传》。2 P$ ?" O6 v" K& a( I
2月中旬  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奖的粤剧演员罗品超等六人发出“春节演好戏”的倡议,得到粤剧界热烈响应。
  s- w0 t+ s$ j0 l: @3月19日  张华在《南方日报》发表《走入歧途的粤剧〈山东响马〉》一文,批评珠江粤剧团整理演出的传统剧目《山东响马》“实际是一个主题思想混乱,情节前后矛盾、人物性格模糊的不伦不类的坏戏”;指责粤剧改革工作“走入歧途”。其后,还认为保护“广东先生”(剧中人)就是保护资本主义。不少戏曲界人士不同意这种意见,但因有关领导人支持对这个戏的批评,故未能开展争论。+ ^. b& d) C2 m. S* O7 Q
4月8日  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传达学习总结大会在广州举行,总结报告提出“把帝国主义思想打下去,把优秀民族遗产拿出来”的口号。会上宣布成立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简称戏改会),由丁波担任主任,李门、黄宁婴等任副主任。& P4 V9 a7 {3 H9 Y( K
5月8日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由白驹荣、黄宁婴、李门、罗品超等43名艺人和戏改干部组成的“选订粤剧剧目小组”,该小组发动艺人汇集挑选粤剧旧有剧本,在此基础上选订出“1953年下半年省、市粤剧(古装)上演剧目名单”,共有长短剧目280个。* r$ d+ S$ S$ M/ u& ^
6月20日至22日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召开广州市粤剧剧团代表会议,讨论澄清粤剧上演剧目混乱现象的问题。
2 V: d$ P7 E6 V, y) o10月  国营广东粤剧团成立后,原广东农村粤剧团部分队员,组成“大凤凰”、“海珠”、“团结”3个民营粤剧团。
/ u! i: {  \* u8 x5 Q# O* |% l2 I/ ~' [9 r2 c
1954年: n  ?7 i2 C$ U5 q
春节期间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在广州举办粤剧观摩演出大会。
' {$ C9 d9 C% B0 d* ^7 g$ ]( }4月20日  薛觉先、唐雪卿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参加广州粤剧工作团。薛觉先任该团艺术委员会主任。
/ f* N) V8 M8 l4月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门率工作组,到粤西区调查了解粤剧传统剧目演出情况。随后,该会又派出发掘整理小组,到粤西区搜集记录粤剧传统古老剧本。
' U4 z) E, I- j/ p6 V5月7日至8月初  广东粤剧团到海南岛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口市公演时,与当地文艺、戏曲界的代表相互观摩、交流经验。: Q: L) S, s9 }8 E# w9 t. U
5月8日至7月4日  广州粤剧工作团到上海公演57场。主要演员白驹荣、薛觉先、谭玉真等领衔演出《宝莲灯》、《红楼二尤》、《李闯王》等剧目。: U8 g) s% \9 T! W) o/ x9 T
11月21日至12月2日  广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在广州举办广东省1954年度戏曲汇报演出。粤剧《搜书院》、《秦香莲》、《忠王李秀成》、《翼王石达开》、《陈世美不认妻》的〈琵琶词〉、《七状纸》的〈过山〉等剧目参加演出。其他剧种的剧目也参加了演出。汇演期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统战部召开各剧种的老艺人和主要演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戏改工作的意见。% v# a7 S# e- N& C4 m% d7 P8 G
11月30日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召开纪念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起义一百周年大会,广州市各粤剧团和参加广东省1954年度戏曲汇报演出的代表一千多人出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梅兰芳等发来贺电贺信。, g4 x. B/ V7 Z7 L- z
12月10日  广州市文化事业管理局举行粤剧第一届观摩演出大会。11个粤剧团演出《搜书院》、《秦香莲》、《妇女代表》、《小二黑结婚》、《评雪辨踪》等28个长短剧目,并进行了评奖。老艺人演出传统剧目供代表观摩。
% O, ^) \$ k: H1 s本年  广州市文化局与广州投资公司合作组建光明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河南戏院旧址兴建光明大戏院,在东华路兴建东华大戏院。  e, N8 W: `" q' q4 T* @
本年  广州市文化局把位于教育路的原来只放电影的大华戏院改建为以演话剧为主、亦演粤剧的南方剧院。
2 g; \! g2 [' S) ?0 x
- x' o& l: r4 `$ u8 [9 [1955年
3 F5 E* ~) ^; s, B% R# `2月  广西省文化局颁布《广西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条例》,并于3月1日全面铺开剧团登记工作,历时一个多月,登记工作于4月初完成,允许登记的剧团30个,其中粤剧团14个。
% B' `6 N" ?0 r/ y6 J4月至5月  广东粤剧团完成慰问铁道兵的任务后,在广西南宁市演出《搜书院》、《秦香莲》、《罗汉钱》等剧,并与广西粤剧界互相观摩学习。
" [9 V: ~+ M  W! D) c7 o+ O0 `# b8月  广西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南宁举行,参加演出的剧种有邕剧、桂剧、粤剧等,共演出大小剧目30多台。获奖的粤剧有梧州市粤剧团演出的《罗汉钱》,获优秀演出、导演、舞美、音乐奖;南宁市粤剧团演出的《红楼二尤》获优秀演出奖;玉林粤剧团、贵县西江粤剧团合演的《忠王李秀成》获优秀演出奖;北海市粤剧团演出的《小女婿》获优秀演出奖、音乐奖;其余粤剧《游龟山》、《妇女代表》、《二堂放子》、《千里送京娘》、《典型报告》获演出奖。
6 w, C- Q+ o! f$ b12月14日  马师曾、红线女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参加广东粤剧团工作。19日,广东省、广州市文艺界150多人集会欢迎马、红归来。8 D  E) p& q' c, F; w+ Z$ ]
9 A6 m6 `5 ~3 g3 x# B2 W
1956年$ H7 s; X8 @" k4 p' Q/ p! S: M1 s, y
3月25日  就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发表,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科技、文艺界专家座谈会,征求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意见。粤剧界马师曾、红线女、薛觉先等应邀参加。
) n; K7 h# h2 w; p4 y% G3 t+ U4月26日至5月下旬  广东粤剧团赴北京演出,由马师曾、红线女、新珠、李翠芳等演出《搜书院》、《秦香莲》、《单刀会》、《夜送寒衣》等剧目。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观看了演出。5月4日,到北京出席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的双目失明的演员白驹荣,参加了《二堂放子》的演出,田汉称赞他是戏曲战线上的“保尔•柯察金”。5月17日,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举行昆曲《十五贯》座谈会,广东粤剧团团长马师曾和演员红线女应邀在会上发言。周恩来总理出席座谈会并讲了话,肯定全国汇演后经过革新的粤剧“有很大进步”,“粤剧是南国红豆”,“应受到重视”。5月19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为广东粤剧团在北京的演出召开座谈会,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和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出席。座谈会肯定粤剧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后的改革成绩,认为《搜书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5月24日,周恩来总理邀集广东粤剧团主要演员和北京戏剧界人士座谈,指出几年来粤剧有了许多进步,特别是粤剧音乐有着值得其他剧种借鉴的地方,希望坚持推陈出新,让粤剧这棵“南国红豆”在祖国的大花园里茁壮成长。周恩来总理还为广东粤剧团题词留念。. u4 O$ E% A3 T- Q2 h
5月至12月底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组成粤剧传统剧目整理工作组,该组共记录传统古老剧目123个,从中整理出《焦光普卖酒》等30个剧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以《粤剧传统剧目丛刊》的书名分集出版。% `4 H1 ^: G! j: k" H* w8 \& [
6月2日  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的“广州市春节剧目研究组”评选出《草原之歌》、《春香传》、《马嵬坡》、《董小宛》、《虎符》、《家》为优秀粤剧剧目。( B( ^/ O$ \8 ]
6月8日  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组织广东省、广州市各剧团业务人员、戏改干部以及戏剧理论工作者1000多人,参加《十五贯》问题学习会,历时15天。与会者听取了夏衍的《关于昆苏剧团整理〈十五贯〉的经过和经验教训》等报告。其后,《南方日报》发表了粤剧编剧冯志芬等的《从〈十五贯〉的整理看粤剧编剧工作上的缺点》、粤剧演员曾三多等的《再不能忽视整理传统剧目的工作了》等文章。
2 o% K" }# q# ?# G2 ^  t& H7月20日至31日  粤剧剧目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传达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精神,检查过去粤剧剧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制订剧目工作规划。  \4 M. ^. U# ^3 h, G/ a
7月  广州粤剧工作团到广西南宁公演《宝莲灯》、《红楼二尤》等剧目,并与广西戏曲界交流经验。
& n5 g& h" d1 v8月下旬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筹备委员会讨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人重提关于粤剧《山东响马》的评价问题。8月底,《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开辟专栏,重新发表《走入歧途的粤剧〈山东响马〉》一文,并陆续发表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章数十篇。此后,领导戏改工作的丁波、李门、黄宁婴在《我们对〈山东响马〉讨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一文指出:“这个戏不是坏戏,但也不能说是一个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好戏”;“1953年发表的对这个戏的批评文章,对整理民族遗产起了消极作用”。
! l) |) e' N, K' T8 F8月下旬  广东省民间职业剧团登记工作基本结束。根据文化部下发的《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条件》和广东省文化局下发的《全省民间职业粤剧团统一分配归口的安排》,符合条件登记的粤剧团共有71个。由省统一安排给广州7个,佛山专区19个,高要专区8个,湛江专区14个,惠阳专区8个,韶关专区9个,合浦专区5个,海南行政区1个。; t6 Y9 e! f4 o3 s
9月28日  广州市的珠江、永光明、新世界、东方红、南方、太阳升、冠南华、光华8个民间职业粤剧团,集会庆祝转为地方国营剧团。
- e! p: T# T' W9 c* A10月25日  在广州举行第一届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粤剧演员白驹荣任主席。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撤销。
, z  B, H: U7 B; p10月30日  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当晚在广州海珠戏院演出《花染状元红》时突发脑溢血,于次日逝世,享年53岁。
% t' O; Y( G- I+ S! d11月9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召开座谈会,欢迎完成彩色戏曲艺术片《搜书院》拍摄任务从上海归来的粤剧演员马师曾、红线女等。! [" c5 e3 b, k0 o# V) g
9 Z+ P. N& z7 C# R0 {( o1 D
1957年
) k$ `# J! G. k+ Y/ Y1月26日  广东粤剧团总团成立。
0 n) k/ @/ H: n8 ]5月15日  广州市粤剧老艺人业余剧团首次公演《六国大封相》、《刘金定斩四门》、《王彦章撑渡》等传统剧目。8 T' v$ y' Z, v; ?
5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开会传达文化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宣布取消剧目审查制度。
. S, n. t4 c) r+ f: c& h! P6月7日  《南方日报》举办的“选举最受欢迎的粤剧和演员”投票活动揭晓。观众从1956年6月至1957年3月在广州上演的粤剧中,选出最受欢迎的5个剧目是《搜书院》、鸳鸯玫瑰》、《附荐何文秀》、《牡丹亭》、《花王之女》;最受欢迎的10名演员是红线女、吕玉郎、林小群、罗品超、文觉非、马师曾、郎筠玉、罗家宝、白驹荣和靓少佳。, d8 @/ x* y) l! i
7月8日至8月17日  文化部在广州举办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广东的粤剧、潮剧、琼剧、汉剧等剧种和广西的粤剧、邕剧的主要演员一百七十多人参加学习。提高对加强演员自我修养、整理传统剧目等问题的认识。时间原定三个月,因开展“反右派斗争”,讲习会提前一个多月结业。结业前夕,白驹荣、马师曾、曾三多等一百五十多名参加讲习会的演员,签名响应梅兰芳等向全国戏曲界提出的不演坏戏的倡议。
6 \( x0 T/ d* n# F8月8日  粤剧演员红线女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古典歌曲竞赛中演唱粤曲《昭君出塞》,荣获金质奖章。联欢节上,红线女还加唱了粤曲《荔枝颂》。) `2 t9 m% `" J0 i3 A2 U
9月29日  广州粤剧工作团与珠江粤剧团合并,成立广州粤剧团。* M1 }4 E7 W8 Y, S
10月  粤剧戏曲艺术片《搜书院》在香港二十多家电影院同时放映,半个月内观众达六十万人次,相当于是年上半年在香港最卖座的六部美国影片的观众的总和。
& S( t3 h6 y. |1 \1 [2 L5 A12月4日至13日  广东省文化局先后召开广东省粤剧团团长会议和广东省粤剧地区部分剧场经理会议,两个会议集中批判导致粤剧上演剧目混乱的唯利是图的思想作风。《南方日报》和《广州日报》为此分别发表《一定要把粤剧改好》、《坚决纠正粤剧目前的不良倾向》的社论。会议最后通过广东粤剧团团长会议提出的“坚决不演坏戏”的决议,中国剧协广州分会向会议推荐331个比较健康的粤剧剧目供剧团制订剧目上演计划时参考。《羊城晚报》开辟“怎样改好粤剧”的讨论专栏。4 p) z$ n6 U: H0 F% D
12月  广东省文艺界开始进行整风学习。中共广东省委某负责人在全省文艺界整风学习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粤剧改革工作迷失方向”,“必须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文艺队伍”。
4 H7 z. j3 O5 q- ^) n! j5 F7 H* m本年  许多当年支持过《山东响马》的戏改干部、编剧、演员被迫作“检查交代”,戏改会领导干部丁波、李门、黄宁婴等被处分。受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影响,一些粤剧编剧和戏改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 S$ A0 T3 H4 Q
, Q0 ^( O$ K  N% P* s" T, f1958年
3 [5 }" a: h  X' B4月  广东粤剧团与广州粤剧团合并,成立广东省粤剧团,设三个演出团和一个试验队,由广州市文化局领导。
1 n, ]% ?; ~2 D7 {6 z; C1 P. x4月  广州市文化局创办广州市少年粤剧训练班。/ c5 i) f% v4 b& Z- x) `$ l
    6月13日至7月15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确定“以现代剧目为纲”为戏曲工作方针。4 b; W( U, @9 e' w% V! K- e
7月30日至9月11日  曾三多、马师曾、红线女等主要演员和其他业务人员组成的广东粤剧出省参观学习团,到武汉、北京、沈阳、抚顺、鞍山、旅大、烟台、青岛、济南、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同时观摩楚剧、汉剧、京剧、昆剧、评剧、吕剧、五音戏、柳腔、茂腔、锡剧、沪剧等十多个兄弟剧种的演出,并互相交流经验。在北京期间,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参观学习团,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夏衍、刘芝明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同参观学习团座谈了粤剧改革问题。
/ r  S) p- D# X" N9 D) }+ v3 s# X- y9月22日至10月11日  广东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广州会会在广州举办广东省戏曲现代剧目汇演,11个剧种的29个剧团共演出长短剧目25个。其中粤剧《血染红花岗》被评为优秀剧目。
8 |1 Q. |3 m& D* N11月1日  广东粤剧院成立。由广东省属和广州市属粤剧团合并组成,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
& z9 O0 u; v, _/ X& d: s0 K12月上旬  广东粤剧院马师曾、红线女等专程到武昌为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演出《关汉卿》一剧。
2 M  @" }4 _( f0 y( q, G( |本年  广州市文化局在缺乏娱乐场所的西村、沙河、芳村和东圃,投资兴建演出粤剧兼放电影的彩虹、沙河、芳村、东圃4家影剧场。& K7 I4 q' S; ^" |+ u
本年  广州文化公园建成红星露天剧场,成为经常演出粤剧的场所。
5 |" p1 @; ~7 ]4 e# q, Y- l$ I7 L, s
% v! A3 p- w8 }9 I0 K$ h1959年* v8 x/ b5 N  A; T. q
1月  文化部党组举行扩大会议,检查1958年文艺工作中忽视传统戏曲剧目问题。《戏剧报》1959年第1期为此发表社论:《总结经验,开始新的跃进》。同期发表田汉文章《从首都新年演出看两条腿走路》,针对近期出现的只重视现代剧目而忽视传统剧目的偏向,指出:“我们不能一条腿,或一条半腿走路,必须用两条腿。”
6 @( q* i7 d" [( a& s5月3日  周恩来总理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部分文艺界代表和委员,以及在京的部分文艺工作者,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座谈会。周总理作了《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的讲话,后来又调整为“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的方针,纠正了1958年过份强调现代戏、忽视传统剧的倾向,粤剧舞台重现繁荣。
& T/ t  C' d2 R1 F: f+ E5 ?5月16日至6月20日  广东省文化局在广州举行广东省1959年专业与业余艺术汇演。专业艺术汇演从5月16日至6月6日举行,10个剧种共演出长短剧目30多个。被评为优秀剧目的新编历史剧包括粤剧《寸金桥》,现代戏包括粤剧《崇高的职业》,整理的传统剧目包括粤剧《荆轲》。( m! ^; M: j: j- l2 b* N9 W
7月  广州少年粤剧训练班改名为广州粤剧学校。. b4 o0 ?0 G; h& `5 c( {$ ]
8月7日至9月19日  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粤剧团应邀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演出。在访问平壤、咸兴、兴南、元山、开城、新义州等6个城市的44天中演出32场,演出剧目有《关汉卿》、《搜书院》和《三娘教子》、《抢伞》、《秋江》等。金日成首相观看了演出,并接见马师曾和红线女等主要演员。0 j5 S5 d' {1 B! X( b& k$ z
9月1日  佛山粤剧院成立。4 X0 k2 ?+ z4 `* f1 s
9月下旬  从朝鲜返回北京的中国粤剧团参加首都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演出活动,演出剧目是《关汉卿》和《搜书院》。8 X( x- f5 V5 @/ G

3 D( |7 A% P+ J/ c1960年9 J0 A" B- B3 n5 u- T9 u$ ^$ B* P5 s3 K
2月4日至18日  广东粤剧院一团赴澳门演出,是1949年后第一个从广州到澳门演出的粤剧团。主要演员有白驹荣、罗品超、楚岫云、罗家宝等。演出剧目《林冲》、《荆轲》、《柳毅传书》、《选女婿》、《平贵别窑》、《二堂放子》等。《星岛日报》等报刊赞扬“祖国粤剧经过十年改革,确是不同凡响,面目一新”;“不愧为正宗粤剧”。
( q' v  d. Z6 e3 t/ a, ^4 _: L$ r3月5日  深圳大戏院建成。先后邀请粤剧及潮剧的著名演员前往演出。获邀前往的粤剧演员马师曾、红线女等演出了《搜书院》。大批港澳同胞专程前往观看。
2 P: @0 V7 ]4 z" Q# h& n4月6日至6月15日  广东粤剧院一团到郑州、洛阳、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城市巡回演出,剧目有《荆轲》、《林冲》、《红花岗》等。, w- {9 X. H( n3 ~4 C' g& T
6月至7月  广东粤剧院改由广东省文化局领导,划出二团、三团演出队连同珠江、红棉、越秀、五羊、白云五个挂钩粤剧院的粤剧团成立广州粤剧团,归广州市文化局领导。( s; A5 b- R% L% h% f, O7 H' U
6月底至7月12日  广东粤剧院演出团到上海公演。由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吕玉郎、谭玉真、林小群等演出《关汉卿》、《搜书院》、《红霞》等剧目。上海《文汇报》以《满城争说关汉卿,一曲难忘蝶双飞》为题,报道上海观众和戏剧界盛赞粤剧《关汉卿》的情况。随后,彩色戏曲艺术片《关汉卿》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开拍。
8 X7 M: P7 i3 M2 h# n( Q本年,广州粤剧学校改名广东粤剧学校,归广东省文化局领导。
) B: t! A' i/ [( D* y9 @10月26日  文化部党组发出《关于加强对重点艺术团体的领导的初步意见(草案)》,开列了经中宣部批准的第一批174个单位为重点艺术团体。戏曲团体共有8个,广东粤剧院是其中一个。
9 V' M4 `4 B; {& g3 Z
; `" [9 X, I+ A# q0 u1961年
# f. n2 Z) [& R2月9日至3月28日  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45天。演出《关汉卿》、《搜书院》、《刘胡兰》和《选女婿》等长短剧目21场。胡志明主席观看演出后,接见了主要演员马师曾、红线女、文觉非、吕玉郎等,并授予中国粤剧团一级劳动勋章;他还与剧团全体成员合影,在照片上亲笔签名留念。
8 Y. A( h  p# v3月19日  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曾生邀请粤剧、京剧等方面的人员,座谈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问题。随后,粤剧界就传统剧目《十奏严嵩》的整理展开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继承粤剧传统等问题的争鸣。8 F( c! G9 i* Z
9月19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省文化局联合成立广东省粤剧传统艺术调查研究班。组织力量对粤剧传统剧本、唱腔音乐、表演艺术和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地进行发掘、记录和研究工作。" A+ [5 Y  p7 u4 }7 Q
本年  广东粤剧院折子戏《二堂放子》、《三娘教子》、《平贵别窑》、《凤仪亭》、《单刀会》、《抢伞》、《借靴》、《打面缸》合称《南国红豆发新枝》一、二辑,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戏曲片。
8 B5 X' @% \6 P$ M' M$ n1 e7 X, ?- m7 f+ ^3 {: d' e. g! ?7 i
1962年
3 T. ^, O% H3 Z) u2月  《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卷收入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梁天来》、《寸金桥》、《红花岗》、《二堂放子》、《花云带箭》、《马福龙卖箭》、《三娘教子》、《平贵别窑》及其他剧种共32个剧本。/ }5 F6 X6 M( h  V+ s7 j
4月初  田汉到佛山、湛江、海南等地区访问,回到广州后与广东戏剧界座谈,肯定了广东各剧种几年来的改革成绩,指出要正确评价粤剧三十年代的传统,并对看过的剧目发表了中肯的意见。
, x* h$ j) s6 T# ?9 I0 R& G* N5月  粤剧传统艺术调查研究班经过8个月的努力,共编印了《粤剧传统剧目汇编》25册,收录清代至民国初年的剧本132个,《粤剧传统音乐唱腔选辑》9册,还拍摄编印了南派武功《木人桩》、《大牛炳的二花面工架》和《粤剧传统排场集》等资料集。
1 x; I. {1 G4 I. d& q$ A3 r10月  湛江专区艺术学校改名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
* v) E8 M* O. p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举办广东省粤剧编剧讲习会,学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提高编剧人员和戏曲工作干部的理论水平;结合观摩演出剧目展开学术争鸣。历时57天。
# h' S- Y1 J  {) k; D! ]. c11月  广州粤剧团春风剧团编演的《王大儒供状》引起争论。争论的焦点是男女主人公的行为是不是反封建的问题。批评者还结合“投其(小市民)所好论”对该剧提出批评。; W+ K2 f3 @) w
12月22日  广东省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局、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联合召开广东省戏曲理论工作座谈会,就典型问题、悲剧问题、传统戏曲的推陈出新问题以及在粤剧《阴阳河》、《王大儒供状》等几出戏的争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深入进行探讨。  r. D( p* Q( ?  W0 `. j
12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编印的《粤剧剧目纲要》(一)、(二)册完成,共收录清代至1949年的剧目纲要(包括剧名、作者、主演者和剧情简介)1565个。7 ?2 y3 Y& L$ F0 T
; t3 x3 R2 o0 l
1963年/ I, i4 q' U7 A3 m7 U) X! X- z# |
1月3日  广东粤剧院邀请著名导演阿甲来广州,为红线女、罗品超主演的《李香君》执导。
0 `, Q# V& b; h* G) c8 T1 T4 q1月中旬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向全省粤剧团推荐86个比较优秀的粤剧剧目(72个历史故事剧,14个现代剧),帮助剧团选演好戏,迎接春节。. P% j' q. |; e, J' {! G+ ?7 j
1月19日  广东粤剧院二、三、四团,广州粤剧团所属的春风、朝阳、百花、雄风剧团的主要演员,参加广东省、广州市艺术表演团体春节开赴农村演出的誓师大会。会后,各剧团先后出发,分别到宝安、佛冈、东莞、怀集、广宁、电白、茂名、英德等县的农村演出。
8 _! g4 ], M( W( e' |; b2 w$ |+ X3 O2月8日  粤西粤剧团应越南民主共和国广宁省的邀请,前往广宁省省会芒街访问演出,演出《寸金桥》、《悦城龙母》等剧目。9 m1 {. Y0 T% T' ~" z" l2 V( ]
8月1日  由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首届粤剧毕业班和湛江市粤剧团少年实验队组成的演出团,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邀请,到越南芒街、茶古、河桧等地进行21天访问演出。/ E, P. Z. Y, }  G, j/ Q
11月11日至12月1日  广东省文化局在广州举办1963年支援农业优秀剧目汇报演出。8个剧种的24个剧团参加了演出。其中参演的粤剧有《红花岗》、《今歌昔泪》、《夺印》、《白毛女》、《红珊瑚》、《李双双》、《金鸡岭》、《岭海风流》。' I( S; L8 B7 i# t; p' n
12月9日  周恩来总理在广州观看佛山青年粤剧团编演的现代剧《四只肥鸡》,并观看广州青年粤剧团演出的现代剧《白毛女》选场,称赞饰演喜儿的卢秋萍为“粤剧接班人”。演出后接见演职员并合照留念。
1 M' T/ |9 D8 k3 I0 e" D! {2 p) g2 A0 j
1964年
% f3 w+ z2 H  @% s. {1 [2月9日,《南方日报》发表《广州市粤剧舞台时代声音微弱》一文指出:“大半年来现代戏剧目和上演场次仍然很少,反映本省解放十四年来的生活和斗争的更少。舞台上封建时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仍占压倒优势,而且还不时出现坏戏。”, A8 m  T2 [2 X" ^+ x1 f' G" U6 R
4月21日  广东粤剧院院长、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因患喉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0 e0 U# Z6 t9 \  R2 B
8月2日至16日  广东省文化局举办全省现代戏汇演。其中演出的粤剧有《山里红梅》、《鹰飞鱼跃》、《红色女队长》、《故乡情》、《金沙洲》。
/ H, J) H) I/ i  n
; u, F7 J7 Q4 t4 _* b. w, T4 s1965年
6 w& k( c# l2 i1 I2 v9 I7月1日至8月15日  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在广州举行。参加演出的有中南五省(区)和武汉、广州部队的代表团,共演出19个戏曲剧种的51个现代戏长短剧目。广东省代表团演出的剧目有粤剧《山乡风云》、《阿霞》和一批其他剧种的剧目。广西代表团派桂剧、粤剧等参加,共演出7个剧目。其中梧州市粤剧团的《女民兵》、贵县西江粤剧团的《婆媳之间》参加了演出。陶铸在闭幕式上作题为《革命现代戏要迅速地全部地占领舞台》的总结报告。, `! H+ [. X* G- Z: ^8 z7 @
7月16日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广州观看广东粤剧院演出的现代戏《山乡风云》,演出后接见演员祝贺演出成功。
2 B% a2 C% K4 z  P4 _8 V* l8 C9月上旬  广东粤剧院一团到深圳演出现代戏《山乡风云》十场,观众一万四千多人次,其中有香港观众九千五百多人次。香港戏剧界人士赞扬该剧是“革命的粤剧,粤剧的革命”。
9 W0 B& f4 I9 }6 j% V2 U5 e12月25日  广东粤剧院启程赴北京、上海演出现代戏《山乡风云》。
/ b/ K! O0 h, G* x1 n8 J8 J本年  广州市园林局在原中苏友好大厦的露天电影场用地建成设备比较先进的园林式布局的友谊剧院,成为重要的粤剧演出场所之一。5 `$ R7 d6 ~4 J- d+ v! Y# f, _8 q) b
) L) I' W% {! X6 ^9 P
1966年6 M0 s& w) `! t: ^. W
5月4日至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通过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由此开始。4 M  a$ M# M" c3 Q
6月   “文化大革命工作组”进驻广东省文化局和省直各剧院、剧团。' e7 O1 w7 k6 R4 _8 D9 b6 c0 {& x0 d) L
       广州粤剧团停止演出,全体演职员集中到广州市政法干校、外语学校搞“文化大革命”。1 y+ n% u- s* y7 e, N. u  T
7月  《南方日报》和《海南日报》批判琼剧《海瑞回朝》;《广州日报》批判粤剧《十奏严嵩》;《汕头日报》批判潮剧《风雨三迁》。2 D' o6 A! J/ e+ Z8 f0 U& {
8 H0 z% L5 W5 n, w$ q# c+ }( G
1967年
7 G" I4 w5 V) e& r9 z, N3 ~本年,广东粤剧学校等专业戏曲学校停办。
+ k( a( \, j  j7 b7 Z本年  广州粤剧团全体演职员到市效九佛红卫农场(后改为“五•七”干校七分校)集中劳动。
8 U1 N* J* U2 X+ R+ K7 R" I! e7 N% y  W
1968年- G+ Y3 F6 X" Z
7、8月  广东省属文艺系统各单位集中办学习班,进行“清理阶级队伍”。0 W3 Y* H) e( O& y& z$ `
        广州粤剧团在“五•七”干校“清理阶级队伍”。
& l9 G8 B6 k0 ]10月  广州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先后进驻广东省属和广州市属各文艺单位,搞“斗批改”。1 b3 a, n/ I9 @) M- ]+ P" J
12月  广东省属文艺团体少数人被抽调参加“新队伍”,其余文艺工作者下放到英德县的广东省“五•七”文艺干校。
* m7 b9 N& g/ q4 r( ]' H/ c3 \9 ~' ?% V' I
1969年
5 |2 F+ X  G& R% b3月  广州粤剧团从干校抽调一批艺术人员组成“粤剧一连”,集中在桂花岗住宿,学习排练移植“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6月正式公演。+ n& Y. S& R/ d$ [, a- U
10月  广东省粤剧团移植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月底,广东省粤剧改革小组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3 j- {' H  r4 A" A: Y5 G; R* D

% U5 R* s1 M) n+ P* E* r1 Q, r6 v1970年
3 y/ e, Y2 C8 s5月23日  广东省文艺战线革命委员会召开广东省文艺创作、戏曲改革会议。; d. u  ^& a8 v, |- j- Z
5月  广州粤剧团从干校抽调艺术人员组成“粤剧二连”,排练移植“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其后公演。
1 Y# L# H7 ]3 n$ }2 s: f10月1日  广州粤剧团移植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广州公演。7 ]/ F# I9 M" ^
) w) y2 D( d/ K$ f  P7 P
1971年  I/ g+ a' C3 m
2月26日至3月27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广东省第一次文艺汇演在广州举行,号称“一次学习样板戏的大会”。省、地、县文艺团体的代表队和观摩代表共2226人参加,有13个剧团“学习演出”或“试验移植演出”了“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全剧。广东省粤剧团和广州粤剧团分别移植演出了《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
$ ^; i( r2 y0 n" L$ U3 c
2 P7 M2 t$ E7 Z. F6 `/ x1972年( B2 E4 k+ B) ]7 Z6 {4 y4 W$ B
2月19日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决定成立广东省五•七粤剧训练班、广东省文艺创作室。
5 y3 l8 W$ x# K, `. ~' c2 C4月17日至5月14日  广东省文艺汇演大会在佛山市举行,省直、广州市和各地区10个代表队的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2200多人参加,演出30个晚会共200多个大、中、小型节目。演出的戏剧剧目共58个,参演的粤剧有《南海英姿》、《追踪》、《出航之前》、《小童鞋》、《配角》、《诚婶》、《双丰收》、《激流滚滚》。
8 f) d! L3 u4 ]. Y9 p5月1日  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广州观看广东省粤剧团演出的《沙家浜》。周总理对编导、演员说:我看粤剧还是姓“粤”好,应该发挥粤剧的长处,可以吸收马师曾等前辈的唱腔,不要搞“非驴非马”,这样会脱离群众的。
2 D- b" i1 q7 i9 L4 p6月  广州市撤销广州粤剧一、二连,成立各自独立的广州粤剧一团、广州粤剧二团,分别排练演出移植“革命样板戏”《杜鹃山》和《龙江颂》。
. N; @: \9 V( W1 x& O0 U下半年  红线女调广东粤剧训练班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 Q% A& m% \, i# U. ~; q5 D$ i4 ~( Z% T' A$ J  U
1973年
, ^8 y" N0 R1 @& a2月  广州粤剧团一团移植的“革命样板戏”《杜鹃山》公演。
$ ?& ^: P' z+ }( \9月14日至25日  广东省文化局将参加全省分片戏剧汇演的部分经过加工的剧目调来广州,举行广东省戏剧调演,参演的粤剧有《石榴红》、《诚婶》。# s2 z) \! o" s$ K% N
9月  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复办,改名湛江地区戏剧学校。
" ]4 v1 W' G1 ~9 u: o
3 {8 @; d) f8 m8 m+ _- v$ y1974年
- U5 G! E: H3 \( a7 E2 [2月13日  广东粤剧学校校长白驹荣在广州病逝,享年83岁。
% C+ m5 @8 b- H: o2 k8月20日  广东省粤剧青年实验团成立。7 \6 ]8 {5 F( k( K
8月  广东各地区结合“批林批孔”,批判“宣扬孔孟之道”的粤剧《三娘教子》、《西篷击掌》、《孟姜女》、《六国大封相》、《琵琶上路》、《荆轲》及一批其他剧种的剧目。
4 g- z$ ^3 U1 G% T) H9月  广东省粤剧团移植“革命样板戏”《杜鹃山》剧组23人到井冈山深入生活。8 D( ]( R# ]/ ^
10月20日至11月5日  广东省粤剧团《杜鹃山》剧组到北京参加国务院文化组举办的现代京剧《杜鹃山》学习班。* n3 V3 E& `) R9 @" i  k
  j: F: x( _6 P; W: I
1975年
1 ^: G& o& t' R3 y* G- e1月初  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杜鹃山》学习班在肇庆市举行,粤剧等剧种30多个剧团和戏曲学校的代表共580人参加。由广东省粤剧团介绍学习《杜鹃山》的经验体会,并进行对口辅导。历时18天。) ~% m3 ?! o) c; P. l% {
3月21日  广东省代表队赴北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演出粤剧《杜鹃山》及其他剧种的长短剧目。
; ^: ^1 W, g$ i4 f7月  广州市撤销广州粤剧一、二团的独立建制,合并为广州粤剧团。下设一、二、三剧组,分别排练演出粤剧现代戏《红色娘子军》、《海岛女民兵》和《向阳商店》。/ Q+ n7 [( J1 T3 t8 r; {
/ d+ ^3 z8 z# W! e6 l: m
1976年' D+ \' l5 D2 L  r% Z4 i9 E
4月27日至6月25日  广东省文艺调演在广州举行。演出粤剧《珠江春潮》、《竹乡风暴》、《边防枪声》、《翠竹岗》及其他剧种的剧目。
5 k" i& q' {9 A9 @; T2 d7月  广东省粤剧团的《海角风雷》,参加广东省农业学大寨专题文艺调演的第一轮演出,参加第二轮演出的有广州粤剧团《革命家风》和惠阳地区粤剧团的《放萍时节》等。
6 V% S. g* [" l1 j10月21日至27日  广东戏曲界同全省人民通过游行、集会和演出等各种方式,热烈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 I) s+ ]0 Y3 H6 Q; h
6 d, H' {+ [( v: }1977年6 ]' V2 y0 q4 ]& b0 C
12月6日  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各文艺家协会活动。6 i0 ?, g, G0 O6 C

- v# T3 V. L+ \7 ~2 z9 s1978年' |& Y4 L9 b1 N( A" S
1月4日至4月5日  广东省文化局举行广东省1978年专业文艺汇演,分两轮进行,11个剧种演出29台晚会的103个剧(节)目。其中有粤剧《水勇英烈传》、《粤海忠魂》、《闹海记》、《高山红叶》、《伏虎记》、《智擒十虎》及其他剧种的一批剧目。: |& v, I. p) Z/ z
1月  粤剧界举行揭发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大会,以十七年来文艺工作的成就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和江青全盘否定粤剧改革成果的谬论。, w: N3 T4 T  f7 R
同月  广东省恢复上演粤剧《山乡风云》和《搜书院》。
, |- a, b" p2 f) o" U3月  广东粤剧院恢复建制。
' l& I8 P( z/ ?3 @+ Z& k; J: a6月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批转同意广东省文化局《关于我省逐步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第一批恢复上演的优秀传统剧目71个(长剧22个,折子戏49个)。其中粤剧《醉打蒋门神》等被列入其中。4 A6 q8 n$ G( H5 J! T6 G
8月29日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召开大会,为受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的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徐疾,演员谭玉真、陆云飞,编剧莫志勤,广东汉剧院副院长、演员黄粦传等平反昭雪。
( @3 n) P( z2 k' _0 c9 n11月  广州粤剧团调整机构,下设一团、二团、青年剧团,各团开始恢复排演古装戏。0 A+ g* o) D) i

5 C% {- ~8 B) N# ^, O1979年- r/ T; ?/ z" {  G
2月  广东省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联合举行1976年至1978年创作剧目评选,评选出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剧目13个,其中粤剧剧目占了5个。这些粤剧剧目是《水勇英烈传》、《春华长在》、《粤海忠魂》、《闹海记》、《金凤银凰》。% t+ \6 a9 D  R$ U* p) [+ Q
3月底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穗港演员粤曲欣赏会。香港粤剧演员梁醒波、林家声、李香琴、李宝莹等和广州粤剧演员文觉非、陈笑风,曲艺演员黄少梅、白燕仔等,同台演出五场。穗港演员间中断10年的联系开始恢复。
( X& i) R4 B; w& @5月20日至6月28日  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广东粤剧团一行60人,应香港联艺娱乐公司和澳门新光娱乐公司邀请,赴香港、澳门演出。演员有罗品超、文觉非、林小群、陈笑风等,演出长剧《搜书院》、《蝴蝶杯》和折子戏《五郎救弟》、《拾玉镯》、《抢伞》、《逼上梁山》、《山伯临终》、《选女婿》、《打金枝》。历时39天,演出34场。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广东的粤剧团第一次往香港、澳门演出。
9 ]& M# M7 b" w, b( Y8 r) D' i4月至5月  广东粤剧院为1979年春季中国出口商交易会来宾演出《蝴蝶杯》、《搜书院》、《五郎救弟》、《选女婿》、《拾玉镯》、《拦马》等剧目。2 i# y2 ?2 l; f! N7 b% E
5月  中共广州市委批转同意中共广州市文化局党委《关于为批错了的文艺作品平反、恢复名誉的报告》,为靓少佳、何建青的《十奏严嵩》、《孙成骂殿》、《三帅困崤山》,谭青霜的《西域行》,黄锡龄的《张家玉》、《血染越王台》、《锦岩英烈》等粤剧剧目恢复名誉。
0 N( e1 N4 t! P6月  广州市以转业到财贸系统回调的演职员为基础,组成广州粤剧团三团,在中山纪念堂公演传统戏《劈陵救母》。
: t5 H# o) |* q, e5 |$ H7月5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举行纪念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125周年座谈会。
0 P4 _: e6 E0 ?4 a6 h9月  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从广东粤剧院调到广州粤剧团担任艺术总指导。
2 |) b/ p3 Y2 M" C  u4 o12月1日至20日  广东省文化局举办1979年广东省专业戏剧巡回观摩,观摩了粤剧《兰苑恩仇》、《北郭奇兵》、《春华长在》、《泪血樱花》、《我该怎么办》及其他剧种共15台剧目。
/ r* a: p* E3 c5 i; z' G0 ^本年  中共广东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复示有关部门:省委同意省委宣传部及省文化局的复查意见,即“把帝国主义思想打下去,把优秀民族遗产拿出来”的口号等,都是符合中央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精神的,对《山东响马》的争论和发言都是正常的,有些意见是有益的,应予撤销当时对戏改领导干部的处分。, U8 I, ?% j) N  L: o( F/ D) X
  ?$ ], F' J1 U! _
1980年: {! }6 X: n$ J* K9 a- i0 s
2月28日至5月14日  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室出版的《舞台与银幕》,开辟“八十年代粤剧前途如何”专栏。发表文章和读者来信20篇,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3 y$ Z% m( m6 Q/ _8 W1 X( \* t4 y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广东省文化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联合举办1979年全省专业戏剧创作评奖,获奖的有13个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剧本。其中有粤剧《兰苑恩仇》、《悲喜泪》、《汉宫春秋》、《北郭奇兵》、《风雪访沉冤》。
3 U- w+ K# s9 Q: z" d3月15日至23日  粤剧名伶林家声率香港颂新声粤剧团来广州演出11场,是开放改革后首个来穗演出的香港剧团。剧目有《连城璧》、《周瑜》、《林冲》之〈山神庙〉、《昭君出塞》、《双枪陆文龙》等。
. I& V) w7 |6 `4 e) p" B7 t3月19日至4月20日  由广州粤剧团组成的中国广东粤剧团赴新加坡进行商业性演出32场,演员有红线女、陈笑风、卢秋萍、黄志明等,演出长剧《搜书院》、《宝莲灯》、《绣襦记》和折子戏《昭君出塞》、《打神》、《山伯临终》等。5月12日至7月8日,又赴香港、澳门作商业性演出50场,在香港参加2场“省港红伶大会串”。
# f/ L/ R# U4 ~/ `9月15日  以香港八和会馆主席黄炎为团长的“香港粤剧回穗访问团”一行15人到达广州,作为期4天的观光访问。
  L& j8 v  ~0 V' r- o- i9 o10月上旬  广东省戏剧研究室和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粤剧老艺人录制《粤剧传统手桥部分基本功》、《粤剧传统手桥部分对打》、《独臂拳》和《尼姑铁线拳》等电视片。
& s4 F7 S- A# V0 z0 `3 f; \7 j9 y9 Z$ W" u% u6 [* {
1981年
2 K- |9 ?# j: r" P  B: x/ m1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南国戏剧》、《百花园》编辑部举办评选1976年至1980年底粤剧“百花奖”。揭晓时选出最佳男演员陈笑风、文觉非、罗品超;最佳女演员红线女、卢秋萍、倪惠英;最佳编剧是《昭君公主》(根据话剧《王昭君》改编)的改编者红线女、秦中英(执笔);最佳导演是《昭君公主》的导演李紫贵,副导演郭慧、冯小娟;最佳舞台美术设计是《凌波仙子》的设计者张雪峰(艺术顾问)、陆驰、易建章;最佳音乐设计是《鸳鸯泪洒莫愁湖》的设计者曾文炳、黄建生。
6 I9 x. F8 \6 e1月21日至29日  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应澳门新光娱乐公司邀请,赴澳门作商业性演出,剧目有《凌波仙子》、《穆桂英大战洪州》、《三凤求凰》等。是1949年后广东省地区级剧团首次到澳门进行演出活动。8 n2 i0 N; l+ o, w$ @( [
2月下旬  广东省戏剧研究室、广州市文联和广东粤剧院组织粤剧老艺人拍摄粤剧传统表演艺术的纪录影片,有4个行当的13种功架、18套传统枪法和南拳结集。% l- R* u* r3 e" x: {4 i: h
5月至11月  广东省文化局举办的1981年全省专业戏剧调演,于5月5日至21日、9月11日至11月4日分两轮举行,12个剧种的30个剧团演出了31个剧目。调演结束后进行了评奖,其中粤剧《乱世姻缘》、《昭君公主》、《洛神》获二等奖;粤剧《梦》、《傻强外传》、《杨柳青青》、《生死奇缘》、《魂牵万里月》获三等奖。$ L, s  {5 i/ W8 E
6月  广州粤剧团实行管理体制改革,演职员工自愿重新组合,改一级管理为两级管理,使演出团在人事、财政和艺术生产方面有更多自主权。/ b( f8 F: @4 K+ p* c7 }# a& ~9 p
7月4日  广东粤剧编剧家协进会成立,杨子静任会长。4 Y% o& K6 x8 w8 t" w) X
8月25日  李香琴领衔的香港香江粤剧团来广州、佛山旅行公演,演出《蛮汉刁妻》、《朱弁回朝》的〈舍身歼敌〉、《一把存忠剑》的〈斩经堂〉等剧节目。, f/ c( K! e0 t. s
10月26日至11月16日  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广东粤剧团到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艺术节,演出长剧《荆轲》、《十三妹》、《百花公主》、《梅开二度》和折子戏《平贵别窑》、《戏官》、《断桥》等。其后,又到新加坡和澳门进行商业性演出。5 w* e7 @( a5 L( _& {, j
11月5日  粤剧表演艺术家靓少佳舞台生活62周年庆祝会在广州举行。4 y+ p  [$ E) o% k2 v
11月25日至12月15日  广东省文化局举办全省剧团团长(粤剧)讲习会,帮助团长学习党在新时期的文艺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参加学习的粤剧团正、副团长近六十人。' B/ r; B7 {4 m9 R) i( a# G! Y
7 ^% k! v) _: z  q3 O4 \
1982年6 |' s- }: W; s5 |% N. X
1月  粤剧《三脱状元袍》获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1980年至1981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 C1 i* x5 @/ ~, s; v0 K0 e% W4 b3月29日  粤剧表演艺术家靓少佳病逝,享年75岁。, H5 S; c0 B$ p) x% e! M
4月下旬  湛江地区文化局戏曲工作室召开粤剧南派武功座谈会,探讨南派武功的源流和特色等问题。' b3 T8 J# [) j9 e/ f& m( ~: m
6月15日  由广州粤剧团组成以红线女、陈笑风领衔的中国广东粤剧团赴加拿大、美国的七个城市作为期约两个月的商业性演出,是1949年后第一个到美洲演出的广东的粤剧团。演出剧目有长剧《搜书院》、《焚香记》、《刁蛮公主戆驸马》、《宝莲灯》、《佳偶兵戎》和折子戏《昭君出塞》、《山伯临终》、《西河会妻》等。
8 C2 _/ N. b: j% Q: J9月21日至27日  以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李门为团长的广东粤剧编剧家代表团一行8人,应香港粤剧编剧家协会筹委会的邀请,到香港与当地粤剧界同仁交流经验。5 {' e* m( L; R2 S8 K
9月26日—10月12日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西分会在广西玉林市举办粤剧编剧讲习会,邀请广东专家郭秉箴、杨子静、莫汝城、陈仕元到来讲课。参加的学员有南宁、梧州、柳州、北海、玉林、贵港、钦州、百色等地文化部门领导和专业创作人员62人。郭秉箴主讲粤剧史,杨子静主讲开戏零谈,莫汝城主讲粤剧声腔源流,陈仕元主讲现代剧创作和新编历史剧问题。学习时间18天,讲课19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讲习会使学员对粤剧历史、戏曲语言特点、粤剧声腔的形成、粤剧编剧技巧和现代剧创作和历史剧的整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领会和提高。广西剧协主席李寅主持讲习会并作总结发言。
2 q( A( I- y9 K1 M11月26日  广东省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局、中国剧协广东分会和广东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为广东舞台美术家洪三和、何碧溪从艺50周年,南佗从艺50周年举行纪念会。
2 V' _1 ]1 d/ i12月9日  广东省戏剧研究室和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始粤剧传统排场的电视录像工作。先后录制《武松打店》、《追夫》、《配马》、《徐策回府》、《跳加官》、《上殿》、《吊颈》等七个表演排场。
7 z) B7 P7 n8 e* X12月  文化部专调广州粤剧团由红线女领衔主演的长剧《昭塞公主》、短剧《刘胡兰•大庙》、《昭君出塞》等到北京演出,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红线女首次晋京演出。先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8场。12月29、30日晚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中央领导人杨尚昆、万里、薄一波、习仲勋、乌兰夫、廖承志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周扬、朱穆之、曹禺等出席观看。在京期间,红线女和带队的广州市文化局局长杨奎章还探望了叶剑英委员长。
8 U2 R/ V; X% }4 e$ ^& M12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和广东省戏剧研究室合编的《1949—1979年广东戏曲选》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编进粤剧《山乡风云》、《兰苑恩仇》、《闹海记》、《悲喜泪》、《水勇英烈传》、《金鸡岭》及其他剧种的一批剧目。  F( L) ]  J& Z0 Q
; a$ K4 z) p" Y- R7 ^
1983年
* \8 w5 {9 S% w2 U; b/ s7月5日  广州粤剧团一团在人民戏院举行马师曾流派名剧《苦凤莺怜》重排演出200场纪念演出活动。1 w' q: H2 p) s. a, H
8月2日  广东粤剧团赴香港、澳门演出。剧目有《柳毅传书》、《血溅乌纱》、《花木兰》等。3 p+ p5 T+ l- q/ x
12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粤剧会演在南宁举行,参加会演的有南宁、梧州、柳州、北海市和钦州、玉林、梧州、百色地区共10个粤剧团体,演出9台晚会共11个创作新剧目,其中大戏8个,小戏3个。评出优秀剧目奖3个:梧州市粤剧团演出的《滨海潮》、贵港市粤剧团演出的《春风杨柳》、北海市粤剧团演出的《潮涨潮落》。剧目奖6个:南宁市粤剧团的《双伞迎风雨》、柳州市粤剧团的《将军悔》、玉林地区粤剧团的《复职前后》、钦州地区粤剧团的《铁沙梨》、梧州市粤剧团的《夜袭梧州府》、百色地区粤剧团的《山茶花》。
* v0 Z& V5 E6 [- t$ c7 d
3 r* G: W8 }! b1984年
) c: G$ Y! T; t$ \8 s8 H1月15日  红线女率中国广州粤剧团应邀赴新加坡作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演出剧目有《刁蛮公主》、《李慧娘》、《白蛇传》、《昭君出塞》等。
# f: @- o0 A; U8 D, C& m6月7日  广东省文化厅在广州举办1982—1983年专业创作剧本评奖,粤剧《袁崇焕》等5个剧目获一等奖;粤剧《风雪夜归人》等7个剧目获三等奖。$ @9 T( Q* @7 L- T- `
6月11日  深圳市粤剧团赴北京演出《风雪夜归人》。
; b! c# Y! B/ P% Z! B* \10月  广西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在南宁举行,参展的有桂剧、粤剧、壮剧等共10台节目。北海市粤剧团创作的《潮涨潮落》参加演出,获优秀演出、优秀剧本、最佳导演、优秀主角、配角、青年演员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等7项奖励。
" k: i) S3 \4 x( ~3 [9、10月间  第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举行。参演的粤剧剧目有广东粤剧院二团的《海角情天》、《袁崇焕》;广州粤剧团一团的《三脱状元袍》、广州粤剧团春风剧团的《乞儿世家》,广州粤剧团三团的《杏娟闹宴》。广州粤剧团还组织了《红线女独唱会》参加艺术节演出,选演了红线女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曲26首,独唱会开创了粤剧演员举行“个唱”的先河。1 X" v8 m4 `2 \4 R' p+ m
12月  广东省和广州市粤剧界举办纪念靓少佳诞辰77周年晚会。
. t4 n5 E8 p% q4 e
; y# n7 K& s" u3 C% U1985年3 q  M: M' c' L
3月10日至4月30日  广东粤剧团赴美国、加拿大访问演出,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向红线女颁发“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这是“两会”第一次向中国表演艺术家颁奖。
$ j2 U0 f& W0 @3 |" O4月7日  广州粤剧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是民间粤剧艺术组织,其宗旨是团结海内外有关人士开展粤剧艺术研究和实践性演出活动,致力于振兴和发展粤剧。该中心由197名戏剧家、演员、编导、乐师和美术设计等成员组成。红线女、李门为理事长,王建勋等为副理事长。该组织后改为广东粤剧研究中心。" D) Y6 T: c- y
5月30日至8月13日  广东粤剧团赴美国、加拿大演出。先后在美国的三藩市、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多伦多、温哥华等13个城市共演出49场。中外观众对该团演出的粤剧《胡不归》、《血溅乌纱》、《秦香莲》、《梦断香销四十年》等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该团在温哥华演出时,适值温哥华不久前与广州缔结为友好城市,该市的振华声艺术研究社倡议与广东粤剧团缔结为友好社团,这一倡议得到大家的支持,双方表示要为中国民族戏曲的发展和粤剧的繁荣作出贡献。( `4 O0 j. O) F4 R( ]
6月21日  广州市文化局召开表彰红线女、李丹红大会。表彰她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改革中作出的贡献。
# a9 K4 X0 f; Y8 [9月  广州粤剧团三团与新时代影音公司合作,成立广州粤剧团新时代剧团,卢秋萍任团长。这是粤剧团体与企业合作办团的第一次尝试,是争取社会支持粤剧事业的一个举措。
' Y! e4 z+ ?9 l% q: u: v+ C# l: O3 Q
1986年& @" @1 b; l9 I* N" R0 I
1月1日  由广州市文化局主办、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和广州粤剧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粤剧研究》(季刊)正式出版发行。
. ~, o) E* ~5 F7 @: c' m3 U8 ~3 ^1月27日  由广州市文化局和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文学艺术创作红棉奖”在广州颁奖。粤剧《几番风雨几番晴》、《白蛇传》获二等奖;《乞儿世家》、《恨锁唐宫》等获三等奖。& r. G6 ^0 |( L- K
3月21-27日   “两广粤剧邕剧历史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由《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编辑部、广州粤剧研究中心、南宁市地方戏曲研究会、南宁市粤剧艺术研究会、南宁市邕剧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邀请《中国戏曲志》编辑部和湖南卷、云南卷编辑部、香港电影专家、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广州粤剧团、南宁市粤剧团等有关人士参加,正式代表37人、特邀代表3人、列席代表11人。与会者就粤剧、邕剧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并举行两个专场演出,罗品超、林小群等演出《凤仪亭》、《平贵别窑》。会后,出版了《两广粤剧邕剧历史讨论会论文集》。
) @" L* H. Q4 J' ?7 g1 }, |4月  广东粤剧院进行机构调整,重新组建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和青年粤剧团三个演出团。
8 E8 ^" W* {7 l6 L4月14日  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举行“纪念粤剧表演艺术家楚岫云逝世五周年座谈会”。戏剧界老前辈华嘉、李门、杨嘉、梅重清等和粤剧界人士罗品超、文觉非、郎筠玉等在会上忆述了楚岫云热爱粤剧事业、淡泊名利、刻苦练功、热心扶掖后辈的事迹。; F* A# A9 e2 {. Q% G% L9 w
4月25日  为纪念海瑞诞辰471年暨粤剧演员靓少佳逝世四周年,广州群英粤剧团在人民剧场公演靓少佳生前首本戏《十奏严嵩》。
6 h. f* X1 S7 W: X: ?( i7月1-7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65周年,广州粤剧团所属的群英、春风、新时代和实验剧团举办“优秀剧目演出周”,由红线女、陈笑风、卢秋萍、倪惠英等演出《山乡风云》、《梁天来》、《拾玉镯》等三十多个优秀剧目选场。1 f( N" ^, z& y- j4 ~- k  k* ^
9月  广西第二届戏剧展览会分南北两片进行预选,南片是南宁以南的粤剧、客家山歌剧、话剧等。结果南宁市粤剧团的《乾隆点状元》、百色地区粤剧团的《雷雨》、玉林地区粤剧团的《啊!追求》、北海市粤剧团的《乍雨还晴》获优秀奖。再在优秀奖中选出10个剧目于12月集中南宁角逐桂花奖的决赛。南宁市粤剧团的《乾隆点状元》获优秀演出、优秀创作、导演、主角、配角、音乐、舞美等7项奖励。" k& U: T% I" `0 g! p+ ?
9月27日  深圳市粤剧团在广州文娱剧场上演根据同名川剧改编的粤剧《潘金莲》,引起广大观众的浓烈兴趣。; W; Q8 }8 ~- [* r
10月30日  为纪念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逝世30周年,粤剧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广州举行了系列活动。省、港、澳粤剧界人士红线女、罗品超、李宝莹、林家声等在中山纪念堂举行薛派名曲演唱会;薛派传人林家声率领香港颂新声剧团在海珠戏院演《花染状元红》;主办单位在文化公园举办了薛觉先艺术研讨会和书画展,出版了纪念特刊。薛氏遗孀张德颐、香港名伶白雪仙、任剑辉等一千多人参加了活动。& ^# \! q6 {& M; Z0 N
11月14日  原广州粤剧团新时代剧团与广东运动饮料厂签署合作协议,易名为广州粤剧团健力宝剧团。协议规定:厂方每年提供六万元支持剧团进行艺术改革;剧团有权自行处理有关经营管理、艺术生产、人事财务、业务等事宜,厂方不加干预;剧团对厂方安排的宣传、接待、外事演出等工作,须大力支持配合。1 d* ?+ y( R0 a! H+ g
12月23日  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省艺术节在广州友谊剧院揭幕。本届艺术节为期21天,共有11个艺术品种24台剧(节)目参加演出。广东粤剧院青年剧团的神话剧《猴王借扇》作首场演出。+ l/ v8 B" ~6 ^. B* h, ~5 @/ l
本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空军部队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对面建成黄花岗剧院。( y# A! X7 Q% A

; ]$ V! ^- K. Y  V( j2 ~1987年
( i# e8 B9 `& g# l0 b- m$ Q- O1月11日  历时21天的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圆满结束。这届艺术节共演出24台节目,其中粤剧《猴王借扇》、《梦断香销四十年》、《吴起与公主》获演出一等奖;粤剧《猴王借扇》(导演)获艺术革新一等奖;粤剧演员关国华、吴国华、罗家宝、倪惠英、曹秀琴获演员一等奖。2 q# E5 k) D- m/ n- \/ A( R
2月  广州青年粤剧团成立,孔庆炎任团长。同年7月起由红线女主持剧团工作。该团于1988年10月撤销。( m9 w  h; S- D  B, {) B
5月27日  广州粤剧研究中心举行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议。会议选出红线女为名誉理事长,李门为理事长,王建勋为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0 f% f' H( [" ~( r: C' ]
6月11日  由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和广州粤剧研究中心主办的“新时期粤剧十年回顾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召开;同时还举行了“第二届广州市戏剧理论研究奖”颁奖仪式。
1 q4 ^; \5 R. n9 x; M9 ], k9月28日-10月7日  粤剧《吴起与公主》和“红线女独唱会”参加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首届艺术节(中南片)演出。
( n4 s8 R+ A. n: D  V3 O11月21-26日  广州粤剧团在前进剧场举办“广州粤剧团青年技艺比赛”,共有60多名30岁以下青年演员和20名青年演奏员参加比赛,演出25个传统剧目片断或折子戏、器乐独奏。
1 D2 B; @5 p" d1 Z& e3 X. F6 K! d- V  e# O+ S9 `' _! j% d5 R$ [& x9 \
1988年' r6 R+ d; ^0 {4 x- E# _6 U: }
2月6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办的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员“百花奖”颁奖大会在广东迎宾馆举行。共有41位演员获奖,其中粤剧演员有卢秋萍、林锦屏、倪惠英、冯刚毅、丁凡、郭凤女、罗伟华。当晚,由红线女主持,在前进剧场举行“百花奖”获奖演员演出晚会。/ _9 D6 q  `# E! ~1 r7 b: b0 @2 Z
6月20日  由美籍华人学者陈依范先生提供,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和粤剧研究中心承办的“梨园在西方”图片展览,在广东民间工艺馆开幕,展期4天。
2 d7 e4 \' v" M' E& _6 C8月8日-11日  广东粤剧院在南方剧院举行“文觉非从艺60周年师徒演出晚会”。演出节目有《拉郎配》、《山乡风云》、《打铜锣》、《选女婿》、《山东响马》、《大闹广昌隆》、《凉亭会妻》、《卖油郎》、《救风尘》、《孟丽君》等剧选场。- B0 T7 _; w' _6 V
9月1日  由深圳粤剧团和《羊城晚报》文化组、《文化参考报》联合主办的“冯刚毅表演艺术研讨会”在穗举行。9 d3 W! Y, H9 W- t
9月22日-10月8日  广州粤剧团应文化部邀请,赴京举行“红线女艺术专场”汇报演出,习仲勋、叶选平、荣高棠等领导及陈荒煤、冯牧、周魏峙、曹禺等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观看。5 n+ @7 y/ k5 g6 d  v4 D( N6 y- d
9月23日—10月5日  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在广州举行。本届艺术节共有9个剧(节)目获嘉奖,其中有佛山青年粤剧团的《顺治与董鄂妃》,吴川县粤剧团的《草莽英风》。* x; w. I! I- H$ U6 ]
10月29日-11月2日  广东省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制定了《广东省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方案》。文化部部长王蒙到会,在讲话中肯定了佛山青年粤剧团的管理办法。% k/ `7 W) A' U$ \: j, ]

6 ]6 |; s4 w  _% q5 K% ]; G* J1989年
  o* V& ?0 p' m) k. B: H+ t1月27日  广州粤剧团由原来的4个演出团调整为3个团:实验剧团、健力宝粤剧团、宝乐粤剧团。
4 s" W: U, Z  h; U6 }9 i2月13日  粤剧研究中心、《粤剧研究》编辑部召开“春节谈粤剧”座谈会,广东省各地的戏剧家及中学教师、学生代表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认为,振兴粤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粤剧队伍的自强、自立、自重、自爱;三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粤剧改革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传统与革新、艺术改革与体制改革、编导与演员、专业与业余、城市演出与农村演出、国内演出与出国演出。
  K. }+ h8 u; B- u! V! ^  h4月8日-13日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召开的“粤剧艺术改革研讨会”在肇庆鼎湖举行。来自省属、广州、深圳、佛山、肇庆、茂名、江门等市和香港四十多位粤剧院(团)领导、剧作家、评论家、导演、演员、音乐、舞美设计出席研讨会。与会者对粤剧摆脱困境、艺术改革、加强研究、提高艺术人员素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期间,观摩了《风雪夜归人》、《一代情僧》、《猴王借扇》、《吴起与公主》、《宝砚奇情》、《天之骄女》等一批锐意革新的粤剧录像。
2 `- _* x) s5 J+ j4月13日-18日  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大会在深圳市举行。来自全国的二十三名获奖演员以及二百多名戏剧界代表、四千多名观众出席了颁奖大会。深圳市粤剧团冯刚毅成为广东粤剧演员首次获“梅花奖”者。. }5 D/ ^( k- J+ `5 ~% C3 i* \
8月21—22日  藉《粤剧研究》创办三周年,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和粤剧研究中心在海珠大戏院举办两场粤剧“名伶名曲大会串”晚会,邀请了港澳粤剧粤曲名伶回穗献艺。此次活动带动了一批港澳戏迷曲迷回穗观看。. N* J+ H/ Q5 x" d; Z3 c
10月5日  为期12天的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闭幕。本届艺术节共演出21台、42场剧(节)目。获得广东省文化厅嘉奖的共有9个剧(节)目,其中有佛山青年粤剧团的《顺治与董鄂妃》、吴川县粤剧团的《草莽英风》。/ f( Y) J! |0 O, }( T( E/ C' i
10月9日  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南)在广州开幕。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武汉、广州、深圳等六省(区)三市的18个演出团体献演15台剧(节)目共34场。其中有广东粤剧院一团的《夜捉王魁》、广州粤剧团的《南唐李后主》、深圳粤剧团的《阴阳怨》。$ c0 P; H- }. L  ?
10月20日-11月5日  由广州市群众艺术馆和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广州市首届群众粤剧大联展在文化公园举行。有23个业余粤剧社团2000多人演出15场28个剧(节)目。
/ U, C; z! A' T2 K- m/ @2 ?1 \12月  由《中国戏曲志》编辑部召开的《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复审会,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薛若琳,《中国戏曲志》编辑部副主任刘文峰、包澄洁,文化艺术出版社副编审江达飞,《中国戏曲志•湖南卷》主编文忆萱,《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主编谢彬筹、莫汝城,副主编黄镜明(兼编辑部主任)等,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中秋、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世枫出席了总结大会并讲话。! s4 E* p: X; N- W" E1 u
本年  肇庆市粤剧团由曾慧、伍剑明领衔应邀英国演出。英国内阁大臣雷斯为演出剪彩,曾慧、伍剑明应邀在伦敦戏剧博物馆“印掌”留念。6 ], @, l- a- x6 o9 V

/ v; g3 E; p+ |& g1990年% `# x# k" T. N4 B6 o: L2 u
2月22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红线女,表彰她为发展粤剧事业作出的贡献。3 d% H9 Z/ K2 A, v" C+ J
4月21日  广东省、广州市政协,省、市文联,省、市剧协,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诞辰90周年”活动,在南方剧院举行纪念大会。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浩讲话,会议宣读了广州市市长杨资元的信,会后放映了马师曾生前主演的戏曲艺术片《关汉卿》。晚上进行专场演出,红线女和粤剧界名演员罗家宝、倪惠英等演出了马师曾的名剧中的七个折子戏,林若、叶选平、谢非等省、市领导出席观看。( s3 W0 x8 h4 l3 |
4月23日  广东省、广州市粤剧界有关领导、专家及部分粤剧工作者共六十多人。在广东大厦举行“马师曾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省剧协主席李门主持。: W0 O! B3 {' E: [; k
5月  红线女任团长的小红豆粤剧团挂牌公演古装剧《梁红玉》、《搜书院》和现代剧《家》。
  S0 `# q' B" ?; o10月中旬  广东粤剧学校应香港邀请,赴港参加“第13届亚洲艺术节”,演出《穆桂英挂帅》、《白蛇传》等戏。/ ]) g% W7 w+ t4 L" s8 J
10月15日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揭晓;陈自强、王凡石创作的新编历史粤剧《南唐李后主》,获得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提名奖。7 I% V' r6 {3 o0 p9 ^
10月16日-18日   “倪惠英演唱会”在南方剧院举行,演唱了《白蛇传》、《女儿香》等剧目片断和粤曲小调。4 g, f# d" l& A/ s' X  W
12月2日  广东粤剧院一团应邀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由陈中秋、潘邦榛编剧,傅成兰导演的粤剧《魂牵珠玑巷》。在京期间,该剧还应邀进入中南海演出。《魂牵珠玑巷》在该届戏剧节中获得优秀剧本提名奖。
! n2 |% T4 x) n: g0 n5 G" k! @) ]# R12月2日  在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文化部表彰了体制改革成绩显著,出人出戏走正道的37个文艺团体,广东粤剧院榜上有名。
+ _" M( O' g  B) |) e5月至9月  由红线女、罗家宝主演,香港华雅影业公司摄制的粤剧艺术电影《李香君》,在珠江电影制片厂进行摄制。12月11日在珠影厂首映。
* i0 L# H! [! X: ^& V0 W: y9 V12月12日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粤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发来贺电,美、日、泰等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文化官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出席开幕式。开幕首演《六国大封相》,由海内外粤剧演员108人登台表演,阵容空前鼎盛。粤剧节至20日结束,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共38个社团2100多人演出了41台剧(节)目。观众达8.5万人次;广州粤剧研究中心、粤剧编剧家协进会召开了“海内外粤剧专家、学者研讨会”。粤剧节期间还举办了“古今粤剧博览”、“海内外粤剧家、书画家丹青翰墨展”,观众约15万人次。
, Z& d2 V" b8 g) G
' @+ _+ A# I: y6 f9 w7 ^1991年
* t7 U2 H  n+ c7 U1 f5 t+ T3月  佛山青年粤剧团赴新加坡演出了《顺治与董鄂妃》等18个剧目,共演出28场。7 |) M3 }+ y. T3 ?" M
5月4日  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员丁凡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V/ n4 y. c, l3 v0 ?. P1 a1 n7月9日至20日  第二届羊城艺术博览月活动之一的“第二届群众粤剧大联展”在广州文化公园百花台举行。共演出12台、38个剧(节)目,评选出“优秀剧目新风奖”12个,“演出奖”27个,“群星奖”26个。3 i0 B5 R/ m5 _$ T
8月4日—18日  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在广州举行。来自省直和13个市的30个剧团演出24台剧(节)目,共47场。粤剧剧目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 P% D0 H$ \$ m
9月  佛山青年粤剧团赴美国三藩市、纽约、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城市演出了《胭脂井》等11个剧目。共演出34场。% v9 w! R) U7 K8 b9 M
11月18日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联合召开“广东剧作家陈自强作品研讨会”。省、市文化部门部分领导和戏剧学者、专家共四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高度评价了陈自强在粤剧创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并就他的创作道路、创作方法以及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8 z+ @+ `8 ]5 U
11月18日-19日  广东粤剧八和联谊会为庆祝成立六周年,在广州市平安大戏院举办“省港澳名伶唱家汇演”,参演者有罗家宝、卢启光、陈小汉等3 U2 \! \7 T0 L
12月8日  “芳艳芬艺术欣赏会”在广州友谊剧院隆重举行,阔别广州40多年的香港粤剧名伶芳艳芬重新亮相广州舞台。8日中午,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及红线女在东方宾馆亲切会见芳艳芬。晚上的欣赏会上,芳艳芬与红线女同台话旧。芳艳芬演唱了《六月雪》之“窦娥冤”和《洛神》之“洛水恨”两首“芳腔”名曲。还举行了芳艳芬、李曾超群向广州捐赠《芳腔新唱》录音卡带仪式。参加当晚演出的粤港演员有卢秋萍、曹秀琴、曾慧、梁耀安和盖鸣晖等。
& b  b( ]3 C! e    12月  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览会在南宁举行,参展的有桂剧、彩调剧、粤剧等10个剧种共24台53个剧目。玉林地区的《过关》、柳州市的《盲妹》、梧州市的《闹宴》、百色地区的《龙门滩》四个粤剧小戏获桂花奖。' S6 g; u5 R5 S& y' n
* c( s0 M" Y$ M/ Z: |* N! ^
1992年 3 Y, I3 f% |8 I
4月1日—18日  应新加坡方面的邀请,以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中秋为团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瑞驹为副团长,红线女为艺术指导的“中国广东粤剧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狮城国际粤剧节”。成员有:演员陈小汉、卢伟棠、倪惠英、钟康祺、郭凤女、梁耀安、梁淑卿、丁凡、陈韵红、彭炽权、曾慧等;编剧莫汝城、何建青;导演郭慧;乐师黄继谋、卜灿荣等;舞美设计潘福麟。应邀前往的还有广州市文联主席王建勋。已移居海外的陈笑风作为美国粤剧代表加入该团。粤剧节期间,广东粤剧代表团演出了折子戏《西施系列》、《评雪辨踪》、《活捉张三郎》、《宋江怒杀阎婆惜》等20多个节目。红线女演唱了名曲《香君守楼》,陈笑风演唱了《山伯临终》、《朱弁回朝》。陈小汉、彭炽权、丁凡、陈韵红等分别和新加坡敦煌剧坊的胡桂馨、卢楣华等联合演出了《六国大封相》、长剧《宝莲灯》、短剧《狮吼记》之“跪地”等。红线女、莫汝城等作了关于表演、编剧的讲学。王建勋、何建青、郭慧、潘福麟等参与《粤剧展览》的策划、编审、佈展等工作。  R# l3 L" j/ B
5月13日-6月6日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广州市文化局和广州市演出公司举办“第二届弘扬民族文化演出周”,展演粤剧优秀节目,计有:广州粤剧团的“陈小汉唱腔欣赏会”,小红豆粤剧团的《山乡风云》、《搜书院》、《苦凤莺怜》、《吴起与公主》,广州宝乐粤剧团的现代粤剧《金盾情》。
. r7 q0 g  X) s( N5月28日  广东粤剧院举办“广东粤剧院编导五老从艺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对杨子静、陈酉名、陈冠卿、陈晃宫、林榆五位年逾古稀,从事戏剧编导工作50年的老艺术家,进行表彰,总结经验,以激励后辈。陈中秋副厅长代表广东省文化厅到会宣读贺信。+ ^2 s% [% s& a9 M
5月28日-6月2日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举办“首届广东省戏剧节(现代戏展)”。参加展演的有广东省10个院团,其中粤剧院团有广东粤剧院、广州小红豆粤剧团、湛江粤剧团。演出的现代粤剧有《山乡风云》、《红色娘子军》、《风雪夜归人》。
# _! c' l$ f! s5 _' S; g4 f7月  由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及由广西南宁市、梧州市、柳州市、合浦县四个粤剧团组成的广西粤剧团赴香港参加《两广南派粤剧汇展》。广东粤剧院参加展演的剧目有《祭塔》、《六郎罪子》、《周瑜归天》、《大闹青竹寺》、《西河会》、《常山赵子龙》等折子戏。广州粤剧团参展的剧目有粤剧《三帅困崤山》,短剧《十奏严嵩》、《金莲戏叔》、《重台别》、《夜战马超》。广西参展的剧目有《七状纸》、《李槐卖箭》、《狮子楼》、《陈宫骂曹》、《泗水关》。演出地点是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除演出外,还举办南派粤剧纵横谈(座谈会)、南派粤剧艺术讲习会,会议分别由梁沛锦和罗品超主持。
7 K3 G( L6 n! V7月  广州小红豆粤剧团改称广州红豆粤剧团。5 \! F3 s+ x1 S% R
8月10日  “粤剧艺术大师白驹荣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州隆重举行。白驹荣在20世纪40年代因双目失明而过早地离开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惊人的毅力重新焕发艺术青春,以他潜心领悟的八字真言“心通四面,耳听八方”,重登舞台,塑造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纪念活动包括纪念大会和纪念演出两部分。纪念大会于10日上午在广东省粤剧学校举行,并举办白驹荣生平展览和发送纪念文集;晚上在南方剧院举行纪念演出。
. A# o# i/ ^" C/ x; |2 F' }( ~, B8月13日-15日  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州市文化局、广东粤剧院联合举办“庆祝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从艺68周年”活动。80岁高龄的罗品超,以充沛精力,展演他的部分代表作,先后在广州、珠海、中山、南海和香港等地演出10场,观众达一万多人次。( D5 z: }4 @3 M9 e
11月7日  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资金由社会工商企业、团体、海内外各界人士热心捐赠,共筹得港币2,400多万元,人民币399万元。基金通过运筹、增值,用于培养粤剧优秀人才,奖励优秀剧目的创作,支持粤剧艺术的改革和创新等。基金会推选香港林余宝珠女士为永远名誉会长,澳门何鸿燊博士为名誉会长,广州市市长黎子流为会长。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别发来贺信、贺电。$ c& M; v; ~5 ^2 h: ]8 Z9 I9 m
11月28日  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委员会、广州粤剧团联合主办的“中国民族小提琴演奏家骆津粤乐作品欣赏会”在南方剧院举行。
2 z: d2 w# j& u, Y" t12月12日  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揭晓,39件作品和25位文学艺术工作者获奖。其中粤剧获奖作品及作者有:红线女(粤剧《白燕迎春》作者、音乐唱腔设计者之一,剧中主角沈洁扮演者)、彭炽权(粤剧《铁血红伶》主角李文茂扮演者)。
8 U3 s2 B# |; s, k" \7 U12月22日  经广州市文化局批准,由广州粤剧团演员卢秋萍、王凡石组建的民营花城粤剧团成立。该团实行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U3 e+ K6 f8 ^3 W- i* G/ B
: N" [" K7 ~. k) _9 Z! p, c# h8 c* L
1993年
( s+ j  `9 k/ g) l' f2月16-19日   “著名粤剧编剧家陈冠卿作品欣赏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欣赏会汇集了省港各地著名粤剧演员五十多人,分别在平安大戏院、文化公园中心台演出陈冠卿创作的粤剧名曲及折子戏。
5 v: L) a) j) ~5 k3月1日-7日  红线女率红豆粤剧团赴香港参加由香港电台与广东电台联合主办的“万千希望在人间”为希望工程筹款义演活动。7日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红线女与香港粤剧名伶新马师曾演出折子戏《胡不归•慰妻》,与歌星张学友演出《搜书院•初遇诉情》,与歌星刘德华、叶倩文演出《十八相送》。红豆粤剧团演出《六国大封相》,香港艺人曾志伟在《六国大封相》笑骑胭脂马。11日晚,原班人马和节目移师广州天河体育馆演出,这是新马师曾阔别广州40多年后首次莅穗演出。时任广州市市长黎子流会见了新马师曾等人。
1 X6 u: x5 h& N. Z; v5月1日  广州粤剧团与广州市演出公司共同举办的“粤剧黄金演出周”拉开帷幕,由广州粤剧团一团倪惠英、梁耀安主演《血洗定情剑》等剧。粤剧黄金演出周时间为每月第一周,地点固定在南方剧院(后扩大到江南大戏院)。场租由市演出公司适当补助(后改由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演出公司共同出资)。初时以广州粤剧团3个演出团的演出为主,其后参加演出的剧团扩大到广东省内及广西等地。
2 ^: @4 ]# J5 n5月23日-6月2日  佛山青年粤剧团在福州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中,演出新编历史剧《顺治与董鄂妃》,荣获演出奖、剧本创作奖(编剧李悦强),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音乐设计卢国华、温淦松),彭炽权获优秀演员奖,李淑勤、林佩珍获演员奖。
; `" e' R& ~% ?$ f4 q8月5-21日  佛山粤剧团应邀赴台湾演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地粤剧团赴台演出的“破冰之旅”。该团先后在台北、台南演出六场,上演了《六国大封相》、《顺治与董鄂妃》等五个剧目,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7 i& G7 L6 _0 @8 D3 k% \. Y8 o
9月17—29日  第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在广州举行。本届艺术节演出包括粤剧在内的22台新创剧(节)目共43场,观众约3万人次。- S- l: X5 J/ M. {. B! @1 I" y
11月20日  在“中国第二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广州粤剧团献演了粤剧节目《南国红豆竞芳菲》。该节目以10多分钟时间,浓缩了广州粤剧团历年所演优秀剧目《吴起与公主》、《活捉张三郎》、《柳毅传书》、《罗成写书》、《七虎渡金滩》、《南唐李后主》的精彩片段及生、旦、武、丑等粤剧行当的表演艺术。该节目其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w2 I( ~. s$ w  T  x1 X
12月10日  由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州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羊城第三届群众粤剧大联展”在文化公园开幕。22支业余粤剧团队、15个粤剧剧目参加了展演。
7 y+ Z9 v1 f9 c8 Z* o$ Z: t# t5 Q% E, d" K
1994年
, U- O1 Z) |- C. J! X# O# |2 l5 V5月11日  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成立。该会是由红线女倡导成立的一个群众性团体。由欧阳山、黎子流任名誉会长,红线女任会长,艺术界一批名人任顾问、副会长。
7 r' T0 J" e& Q) l4 d  d5月27日  由广东粤剧院举办的“林锦屏粤剧艺术研讨会”在广东大厦举行。与会者对从事粤剧艺术工作36年的一级演员林锦屏,在艺术探索中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u2 G  q! }; U3 B( Y" c
6月28日  广州粤剧团编剧家谭青霜,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67岁。
8 z7 z; u3 B  @- B9 k/ f8月18日至21日  由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了“羊城少年儿童粤剧大赛”。全市有一百多名小演员参加了这次大赛。
) m, u$ ]( z4 O' J9 V9 [9月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穗府函[1994]134号)文精神,撤销广州粤剧团总团建制,成立直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的广州粤剧一团、广州粤剧二团、广州红豆粤剧团、广州粤艺发展中心四个事业单位。
. |1 m4 M: }) C' S* J2 r5 ?1 I8 i9月23-10月23日  广州粤剧二团一行40人,应邀赴美国洛杉矶、三藩市、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巡回演出,为时30天,钟康祺、梁淑卿等主演《六国封相》、《唐明皇与杨贵妃》等9个剧目,共演出18场。
, F+ p7 ]9 D* @. e9 }: o12月15日  红线女暨广州红豆粤剧团在京首次献演《白燕迎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王光英、吴阶平以及文化部门领导刘忠德、高占祥等观看了演出。此次晋京除由红线女领衔主演《白燕迎春》外,还上演《刁蛮公主戆驸马》、《罗成写书》、《武松大闹狮子楼》等两场折子戏。' G( x; r" q% W* {1 g
12月31日  罗品超获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和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
- o! V/ M2 ^2 A) l, ]! Z, i# \/ ]$ }( e* T" J0 Y
1995年
0 }: \) c. M/ M; B& ~3月  广东粤剧院的粤剧《伦文叙传奇》获文化部第五届戏剧文华奖。
2 v0 L( g* m$ {- b$ s' o0 ~3 _8月27日  第四届羊城群众粤剧大联展暨青年粤剧(曲)大赛,在广州文化中心台举行颁奖演出晚会。这次大赛为期三个多月,参赛人数达800人,剧(曲)目200多个,场次达100多场。
$ H* a5 z' @  G  Z; Q+ B; a10月27日   1994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广州红豆粤剧团演出的《白燕迎春》获提名奖。
: t: m4 J8 p. G$ _11月  广西第四届戏剧展览会分南北两片进行预选,参展的有桂剧、粤剧、壮剧等剧种26台60个大小剧目。1996年4-5月,评选出6个大戏、4个小戏、3个小品共7台节目在南宁进行桂花奖角逐。南宁市粤剧团的无场次现代粤剧《月到中秋》获演出一等奖、编剧、导演、音乐奖;梧州市粤剧团的古装粤剧《碧血沐玉盘》获演出奖、音乐奖;合浦县粤剧团的现代剧《孔繁森》获演出荣誉奖、编剧奖、音乐奖;钦州市粤剧团的《骑红马看妈妈》获音乐奖。
+ ~4 w, z) b1 F, E) z+ ]11月20日  全国中等艺术学校“梨园杯”戏曲基本功教学比赛南方赛区在广州举行。广东、湖北、海南等5省8校共125人次参加了比赛。作为承办本次比赛的东道主——广东粤剧学校成绩突出,共获得16个奖项,荣获唯一的“团体一等奖”(第一名)。这次参赛,广东省在唱做念打的基本功教学,以及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的剧目演出方面,都显示出较高的水平。
8 E  A/ [9 e1 B# m* H3 _3 Z' Q12月27-30日  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广东粤剧院、顺德市人民政府和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在广州、顺德两地举办三场“梨园缤纷五十年——罗家宝粤剧艺术欣赏会”。粤剧演员郑培英、小神鹰、曾慧、李淑勤、赖琼霞以及罗家宝的弟子作为演出嘉宾,港澳粤剧演员南凤、邓美玲、黄绮文等也助兴登台演唱。主办单位还邀请有关专家举行罗家宝表演艺术研讨会。$ Z6 J3 p* o. A0 Y; n: ~7 v# Q
本年  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员陈韵红、广州红豆粤剧团演员欧凯明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F; U! y' u: S& o6 K3 X

& p8 ?: b5 N- u$ ^3 Y1996年- x3 ^/ T8 Y/ g$ d) Y+ }1 D# r2 _2 ?
5月4日至5日  粤剧编剧家陈自强粤曲作品欣赏会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
! E, L( F) n& D* M! q5月,广州粤剧团应邀参加香港第三届神州艺术节,共演出6场。% b# s! n7 z9 m# H; q" ?
6月22日  红线女艺术中心在广州天河珠江新城内隆重奠基。该中心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拨款30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是一座以演艺厅、展览厅为主体的综合性园林式建筑,是全面收藏、展览、展演红线女艺术成就,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专门场所。
7 I$ V' E" [: @  u' R1 N9 Q9月25日  深圳市粤剧团的现代戏《情系中英街》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此剧还获得文化部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演出奖。
; g! Z( j& Y4 g% c3 C4 k/ c10月15日至12月14日  广东粤剧院应新加坡山川旅业有限公司邀请,院长袁润澄率一团58人赴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演出共24场。9 [( |4 u) [% e6 Z
10月29日至30日  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著名粤剧艺术家薛觉先逝世40周年演唱会”,在友谊剧院隆重举行。参加演出的省、港、澳演员共三十多人。+ s1 f6 m7 H; ]. Z" O
10月  佛山青年粤剧团推出黄伟坤、李淑勤领衔主演的“96红星黄金大戏台”演出周,受到佛山观众的热烈欢迎。: G* R2 q% g7 \# U: k
12月1日至8日  第二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在广州隆重举行,此届粤剧节由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文化局和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的参演社团共69个,共演出43台剧(节)目,近2000人应邀参演。此届粤剧节还举办了《海内外书画及粤剧名家丹青翰墨汇展》;召开了“第二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粤剧艺术交流研讨会”。
/ x1 G* U/ R8 A( V5 y本年,梁郁南创作(广州粤剧一团排演)的粤剧《睿王与庄妃》获曹禺戏剧文学提名奖。7 J1 f4 X' S% F+ P1 D

, a) z8 n: U& b1997年& W# f0 o* {! k+ W' y3 ~
6月11日  广州红豆粤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粤剧《春到梨园》赴香港参加“’97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演出二场,又应澳门佛山联谊会的邀请赴澳门演出一场。
, @  d3 v$ H0 t1 Q, {2 d. `7月17日至22日  佛山青年粤剧团应邀赴香港参加由菊友乐社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演出。演出粤剧《情侠闹璇宫》、《雷鸣金鼓战笳声》、《胭脂井》和《无情宝剑有情天》4个传统剧目。
8 b1 y! u6 X! m  T6 u) s. W7月  广东粤剧院一团麦玉清等8名女演员,赴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演出,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
% _8 E& R1 [4 j% T; j5 d1 m, i9月10日至10月6日  广州粤剧团应美国广州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促进会的邀请,到美国纽约、波士顿、克里夫兰、芝加哥、三藩市、洛杉矶等城市巡回演出8个长剧,共26场。
$ t. }2 i: w9 e, i11月  深圳市粤剧团创作的现代粤剧《情系中英街》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七届文华奖之“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作奖”和“文华表演奖”。- L  m+ b' f4 r+ ^/ d2 G6 ^
11月  第五届中国戏剧节暨第十四届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在广州举行。广东粤剧院二团演出的粤剧《锦伞夫人》荣获’97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及多个表演奖和音乐唱腔设计奖。广西南宁粤剧团演出的《月到中秋》获’97 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广州粤剧一团演员倪惠英获颁“中国戏剧梅花奖”。% W3 o) j5 y7 T' b" M( z' V! K
12月6日  为庆祝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五周年,广州粤剧一团、广州粤剧二团和红豆粤剧团在南方剧院联合演出。0 `; ~! }2 B' X. ?- p: P

$ b  K1 a' c3 M* i$ Q1998年
  M# |0 u  O2 m. L1 a9月23日  广东粤剧院的《锦伞夫人》参加“第七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服装设计奖、唱腔设计奖等多个奖项。. q7 W1 ^8 U; G6 x/ z& m. P
12月7日  《南粤剧作》1998年第四期出版(此刊最后一期)。《南粤剧作》自1981年创刊后,共出版65期,发表广东省大小剧本358个及为数可观的剧评和其他文章。
. C" M' |0 M2 w; t4 S: R12月8日  广东省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文艺展演开幕,深圳宝安区万丰粤剧团在开幕式上演出粤剧《大潮》。
% s5 ?" R# p% M, b  o9 \. e12月20日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举行红线女艺术中心落成典礼暨“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大会”。广东省、广州市领导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港澳地区以及海外嘉宾三百多人出席。12月21日,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晚会在广州军区礼堂举行,在晚会上红线女演出了现代戏《祥林嫂》和《苦凤莺怜》之“棲凤楼”,还演唱了粤曲《艺海抒怀》、《昭君出塞》。
! H/ A( }1 ?7 S3 s12月  广东粤剧院成立40周年,广东粤剧院编印了题为“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纪念特刊,并于26日27日晚在南方剧场举办了青年折子戏汇演,共有17人次、15个剧目参演,最后评出一等奖5人、二等7人、三等奖5人。
0 Z+ t  S9 N: _本年  广东粤剧院二团演员曹秀琴、广州粤剧一团演员梁耀安、深圳市粤剧团演员卓佩丽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I$ Q  o8 p( O2 h% i: h  a3 j0 s) {0 b
1999年3 x: @+ Q: }4 M. }; ^, T# A
5月19日至6月16日  广州红豆粤剧团赴美国三藩市、纽约、波士顿、屋伦、圣荷西、洛杉矶六个城市巡回演出20场,观众达17500人次。+ N5 f# r8 R9 f3 k
7月25日至8月9日  应美国华商总会的邀请,深圳粤剧团组成49人的演出团赴美作为期14天的访问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宝玉与晴雯》、《碧海狂僧》、《鸳鸯泪洒莫愁湖》、《孙悟空大闹盘丝洞》、《情僧偷到潇湘馆》等。6 Z3 E9 ?( P( _0 `9 h
8月24日至25日  广东粤剧院二团排演的新编历史故事粤剧《锦伞夫人》在北京人民剧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优秀剧目演出。) G, A5 j6 V0 M4 p, }8 u$ a3 e6 ^
8月30日至31日  广州粤剧一团排演的现代粤剧《土缘》在北京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邹家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7 o+ o+ i: A, F' ~8 H8 H8 y8月31日  《粤剧大典》VCD千禧纪念黄金版首发式在广州隆重举行。《粤剧大典》精选了一百多部优秀作品,汇集了全省各大剧团的优秀剧目,以及香港、广西粤剧团体的部分剧目,再现了超过二百位粤剧名家的艺术风采。《粤剧大典》VCD由广东音像出版社、东方红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广东粤剧院艺术发展中心联合出品,全套238张金碟,配以精美古典式包装。7 P  n2 N2 Z1 F
9月至10月  广州粤剧二团应美国向华丽演出公司邀请,赴美国纽约、亚特兰大、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三藩市、洛杉矶巡回演出,为时40天,共演出32场。$ n, @/ ]3 e+ n8 S/ M* m$ N- s
本年  珠海市粤剧团演员姚志强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4 W6 G8 N6 x5 x* }: n( o
4 {3 ]" X( _* c
2000年4 F1 x8 A7 K* X4 e/ M  K
3月24日至4月4日  广东粤剧院一团、广州粤剧一团和广州红豆粤剧团,分别在广州的南方剧院、光明大戏院、江南大戏院演出12场优秀粤剧剧目,迎来广州新千年首个粤剧演出高潮。演出剧目有广东粤剧院一团的《梦断香销四十年》、《汉文皇后》、《紫钗记》;广州粤剧一团的《睿王与庄妃》、《六月雪》和《胡不归》古装折子戏精选;广州红豆粤剧团的《花笺奇缘》、《三脱状元袍》、《钟无艳》、《唐龙光拦路抢亲》、《俏红娘》等。0 j- y4 d* C6 O, a" S
4月20日至21日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诞辰100周年演出晚会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红线女、罗家宝分别演唱《关汉卿》之“沉醉东风”和《屈原》之“天问”两首名曲;红线女在《搜书院》之“步月抒怀”中反串扮演男主角谢宝,博得满场掌声。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与广州红豆粤剧团分别演出了马师曾的名剧《刁蛮公主戆驸马》、《三娘教子》、《苦凤莺怜》、《关汉卿》、《天网》、《搜书院》、《洪承畴》等剧的选场。3 `1 x$ f- A# n0 c0 K
4月22日  为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诞辰100周年,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召开马师曾表演艺术研讨会并放映马师曾主演的粤剧《搜书院》、《关汉卿》、《审死官》、《拾玉镯》、《红白牡丹花》5部影片片段。3 n) {; ^& l. C$ C5 Z/ k
5月7日至14日  广东省粤剧研究中心、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主办,广州粤剧二团承办的“粤剧丑行艺术展演”分别在广州南方剧院、广州友谊剧院、顺德市人民政府礼堂、东莞市麻涌镇演出。我省粤剧界众多知名演员参加展演活动。“粤剧丑行艺术展演”旨在推动行当艺术,促进粤剧舞台百花齐放。
  K- I  D8 |7 \" Y0 s5月15日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戏剧家李门因病逝世,享年86岁。( t0 z8 @* e+ _
11月16日至23日  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在广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社团共54个,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粤剧团队14个;参演人数2000多名,演出剧(节)目24台。在此期间,还举办了第三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学术研讨会,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会长黎子流、广州市文化局局长曾石龙等发表了关于繁荣粤剧和加强粤剧研究的意见,有关专家学者共7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 ]* k8 U: ?' ^6 K本年  广东粤剧院演员吴国华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7 q, \2 b/ Q+ U6 }+ V
6 R  c7 v; H8 \2 |http://www.yuejuopera.org.cn/yjjs2/yjgs/djs/' ]/ B3 b8 Y" i+ z! o; s' s
0 Z3 `. S) n( ?8 B% j7 K

- k" b! D$ m# n&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8 23:24 , Processed in 0.2195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