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回复: 0

张彦 回望“毛主义”影响全世界的年代

[复制链接]

880

主题

1093

回帖

73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368
发表于 2023-1-2 19: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中国斥巨资试图以“软实力”影响世界,即依靠语言、美食和文化,而非航母、间谍和卫星这类传统硬手段。其中主要是通过数百家弘扬传统中国文明奇迹的孔子学院,在此过程中,中国在全世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也引发了争议。
常被人抛到脑后的是,这条路中国以前走过——而且影响大的多。不过当时它输出的,不是书法或孔子,而是这个国家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的暴力革命思想。
如今,西方往往是把毛主义作为某种刻奇的东西在纪念——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丝网印作品或雪莉·麦克雷恩(Shirley MacLaine)对毛的怪诞崇拜——但在巅峰时期,毛主义曾是冷战最重要的篇章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毛主义在一系列惊人事件中起到了作用,包括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越南战争)、最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行动之一(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所为)和一场史诗般的游击运动(由秘鲁的“光辉道路”发起)。

一直尚未有一本全面、通俗易懂的书讲述这段历史——直到现在,我们有了蓝诗玲(Julia Lovell)的《毛主义:一部全球史》(Maoism: A Global History)。蓝诗玲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University of London’s Birkbeck College)担任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学教授,此前曾翻译过鲁迅和阎连科等一些中国最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并就鸦片战争和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或物事撰写过多部著作。
她的新书涵盖了大量领域,涉及秘鲁、印度尼西亚、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尼泊尔的毛主义,最后以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为结尾——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次有了一个有意识地继承毛泽东遗产的领袖。
但她的故事始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以及他那本将毛泽东的流亡岁月神化的传记《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从毛泽东最终统治中国的结果来看,今天的读者可以看到斯诺如何被他所蒙蔽,将他的追随者描绘成“惊人的青年革命军”,并助长了美国人的一个致命误解,认为毛泽东的共产党人首先是爱国者,其次才是共产党人。
也许更重要的是,蓝诗玲描述了斯诺这本书对后世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影响。它在西方的影响是开创性的,但在中国国内也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它很快被翻译成中文,用于说服中国繁荣的沿海地区的爱国人士前往延安的共产党基地,投身于这项事业。其他的热情读者还有马来亚共产党领导人陈平和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90年代,印度和尼泊尔的毛派也一直在阅读这本书。
毛泽东吸引这些不同的人有好几个原因,但关键在于他拒绝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观点,即革命将起源于工业无产阶级。相反,他提倡在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的村庄里进行起义。加上他支持妇女平等,妙语不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以及惊人的理论文章产量,毛主义对20世纪革命者如此重要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同样振奋人心的是毛泽东在治理中国方面的成功。今天,我们常常把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的统治看作是饥荒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而有的人则认为是一个惊人的成功。
在共产党执政前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一直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侵略和羞辱。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边境几个世代以来第一次有了保障;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在朝鲜半岛上与美军形成僵持;(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展了核武器;并帮助越南击败了美国。正如蓝诗玲所言,“毛泽东为把一个四分五裂的衰败帝国转变为一个敢于反抗的全球强国,组合起了一套实践和理论工具。”
这种吸引力并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像黑豹党(Black Panthers)这样的边缘少数族裔组织也被毛泽东吸引,认为他是一个敢于反抗白人霸权的有色人种,而年轻的左翼人士则把他视为一位真正的第三世界领导人。
考虑到这样的影响,毛主义在今天——尤其在西方——被平凡化,当作某种逗乐的往日遗存,就有些令人不解了。将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捣毁犹太商店的实景模型放在客厅里展示,会让绝大多数人感到可怕,但在中国,游客和旅居这里的外国人却把地主上刑场或知识分子被红卫兵殴打的陶土模型带回家。同时你也会想知道,为什么像安迪·沃霍尔这样的艺术家会把毛泽东塑造成一个波普艺术偶像——20世纪的独裁者里,像这样被当作坎普风来处理的,仅此一例。
蓝诗玲向我们展示西方人往往认为毛主义基本上已经无关紧要,被过去几十年席卷中国的资本主义浪潮淹没,从而帮助我们思考这些矛盾之处。即使在中国,在全球实现毛主义也已被普遍遗忘。今天,中国郑重地告诫西方国家不要“干涉别国内政”,尽管几十年前,中国曾经派遣军事顾问到非洲煽动毛式的叛乱。“讽刺的是,中国曾经有过可以说是最大的全球软实力,但由于政治原因,那段时期的记忆不得不‘消失’,”蓝诗玲写道。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范围。蓝诗玲游历广泛,善于利用档案资料,在许多国家进行采访,综合了全球冷战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与日俱增的成果。她展示了毛主义不仅仅是一个无形的概念,而是中国推行的一项战略。它在中国国内培育革命领袖,向海外派遣顾问并提供物资支持,从武器到红色高棉的黑色睡衣式制服,甚至波尔布特的画像。这些篇幅宏大的章节,使这本书成为了解这场庞大运动的必备指南。
但是,在将近500页内容千差万别的故事之后,最后7页的结论显得无力。读者更想知道,书中不同的情节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或许是更想知道一种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叙事。

尽管如此,对于一个似乎离我们如此遥远的时代,这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可读性强、时常令人震惊的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是一个革命时期,几十个新的国家出现了,激进的解决办法似乎并非全无希望或不切实际,而是摆脱殖民主义枷锁或实现社会正义的唯一现实途径。
正是这种渴望催生了毛主义,将一个自学成才的独裁者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思想提升为一场国际运动。对正义和铁腕统治的渴望,也许会在未来激发毛主义的吸引力。

张彦(Ian Johnson)是《纽约时报》北京分社一位普利策奖获奖者。他的新书名为《中国的灵魂:后毛泽东时代的宗教复兴》(The Souls of China: The Return of Religion After Mao)。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 ... story-julia-lovel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9-12 03:49 , Processed in 0.0572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