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析变量的一些经典案例,就是追寻现代性的宏观解构,比如革命的爆发、国家的兴起、资本主义的诞生,充满了功能主义和历史目的论的分析思路,流于静态、恒定和持续。比如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就率先采用国家-社会的分析思路,将法国的社会结构划分为国家、贵族、个人三个社会层级,并明确指出贵族有权管理地方事务,其特权在传统法国社会中是被认可和接受的。但是,由于国王路易十四的集权改革,贵族的特权被大范围地收回,逐渐导致社会出现空心化状态,并催生了大量反特权的革命情绪。在经典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当中,经济结构作为社会群体分化的一个决定性的变量,认为有了阶级意识,就一定必然产生共同的阶级行动,以塞亚·柏林对此进行批驳,强调关注历史情境当中的具体行动者。E. P. 汤普森认为“阶级是一种历史关系,而非固定的结构”。斯考切波的革命分析中明确提出结构性的分析框架。革命爆发源自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及国际环境的危机,危机的叠加导致结构的分崩离析。斯考切波提出经典论断: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自然发生的。查尔斯·蒂利根据其博士论文改编的第一部专著《旺代之乱》,是一项对发生在1793年的旺代叛乱的个案研究,该事件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场举足轻重的农民反叛运动,是一种结构还原论,阶级仍然是其重要解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