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史航说书第十三期 东城公安大事记

发布者: Gowest | 发布时间: 2022-6-30 21:33| 查看数: 830|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https://www.muyema.com/1779075.html7 Q$ j2 c  x5 s# m

/ g0 E+ X- S/ V; Z) W" @https://www.muyema.com/1779075.html- ~& P0 |3 Q# S

最新评论

Gowest 发表于 2023-4-22 15:03:01
    何家干:扬州访书记
9 E. M. s$ l6 {
) S) X$ K+ M/ l  K  出差前,意外结识了一个扬州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竟然和扬州古籍书店经理是发小,能给我以去书库访书的特殊照顾,如此,访书扬州就顺理成章了。: H+ u" T1 h. {0 p3 G/ j
) n$ P' k- y6 B7 q* A. y
  到古籍书店,先去三楼门市部看书,接待的是位满口扬州话的老先生,人称扬州旧书界的"欧阳锋"。线装书放在三十平米的一个房间里,很局促,也没什么好书,基本上都是民国出版的排印和石印本,和两年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买了两册李莼客的诗集,便废然而出。下午两时,去见书店的经理,一个胖胖的中年人,经理很热情,但对我专程的来访书库显然是不欢迎的。他有他的苦衷,线装古籍时下成了收藏的新宠,而扬州古籍书店因为收藏丰富,成为目前古籍收藏者触目的焦点,这几年不断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来书店书库选书。收书越来越难,库藏日渐萎缩,而书店的几十人赖以生存的也就是这些线装书。书店已经决定从今年起不再接待人去书库看书,对库藏的书,也一概不再出售。听了经理一番话,我坐立不安,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于乞丐口里讨饭吃。朋友觉察到了我的情绪,连忙和经理解释,说我是学者,因为研究需要,来找点资料,并不是来找珍贵版本的。经理也觉得说话过于直白,就说,既然这么远来一次,书库一定是可以去看看的,但选的书卖不卖,店里看情况而定。情形如此,我访书的兴致也有点阑珊了,不过,即便不买,能去那个名闻遐迩的书库看看,也是一种眼福。
5 a# l1 F1 `# ]) z# z2 Z- W7 I9 O. I4 f
  经理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欧阳"先生和另外一位店员,一起陪我去书库。书库所在地--著名的达士巷。巷子很偏僻,少有行人,在夏日的午后,尤为安静。书库是一所老房子,和以前看过的盐商住宅"汪氏小院"风格类似,只格局小了很多,门上钉了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没有说明,无从知道房子的来历。青砖平房,一明两暗,三进,前后两个天井,天井的砖缝里长出了齐膝深的野草。后面两进囤书,因长久没人进来,房内空气浑浊。 "欧阳"先生建议直接到最后一进看书。书架直达天花板,里面全是线装书,最上一层,摆放的为大部头。面对这样书的海洋,又没有分类,简直让人无从下手。而且即便是找了好的本子,也未必能买走,还是找几册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吧。于是决定找清末民初人的诗词,以前在别的古籍书店,这类东西稀如星凤,在这里随处可见。
/ O) G7 x2 _* l' m" L2 L' d  a1 K/ x4 w2 n$ q- J4 D
  找完了这类书,就在书堆里转圈子,翻看清前期的著名刻本,《瓣香集》《才调集》《国朝诗选》,多为白棉纸精印,知道买不起,也不可能买到,但能看看,亲手摸摸也如过屠门大嚼,快意无比。纯粹版画类的书不多,只在一些戏曲书中零星见到一些附叶。书库没有编目,但每种书内都插有标签,写明刊刻年代、作者、册数和入库时的价钱,比较那时的入库价格和现在的市价,动辄上百倍的差异,真有不知今世何世之感!"欧阳"先生告诉我,达士巷书库最多时的存量有近三十万卷,八十年代流出海外不少,九十年代陆续有重要人物来书库看书买书,也卖出不少,但即便这样,在全国古籍书店中,存量也能排前四位。现在的存量因为没有系统的书目,无法确切知道精确的数字。* r6 `" }, b, ]- |) N
0 r' S( {& b& Q& @5 }4 {
  "欧阳"先生一直陪着我看书,此老解放前就在扬州古籍书店做学徒,现已年过古稀。老人真是敬业,我看书的过程中,他一直不停地在旁边整理书架,擦拭灰尘。看到好的本子,无法确认刊刻年代,向他请教,总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只是老人的扬州话实在可怕,有时费力猜了很久才能明白意思。在书库里逗留了三个小时,把拣好的书包好带到经理的办公室,经理看了看我选的书,并无珍稀版本,就说买这些书没问题,但书价要晚上等书店"定价委员会"的几个人碰头后才能决定,明天早上给出价格。经理计划近期把书库做个编目,只作内部使用,编成后,还是欢迎像我这样的"学者",在缺乏资料时到扬州古籍书店"按目索书",影印使用。出书店后,朋友笑笑说,看来够戗,估计价格不会便宜。我心想,买不买书,本来就是无可无不可的,且待明日。3 \! A, t# P8 ~, G- d# y2 R1 C5 o
# T, G, D! d* k( j0 F/ ?- c4 n- u
  次日九时半和朋友一起去古籍书店,经理已经在办公室等了。他拿出昨天"定价委员会"拟好了的价格单,一看之下,果然高得让人咋舌。单册的价格都不下四百元,两册《观古堂诗录》价格一千五百元,四册《睫[音]室诗钞》价格三千元,这样的价格分明是不让人买啊,看了只好摇头苦笑。经理一脸真诚,说这是大家定的,实在不好意思。最后还是忍痛买了一册郑文绰的《冷红词》,难得经理慷慨给打了九折,终于没让我这次兴师动众的扬州访书无功而返。6 ]/ y6 H2 M' F4 {# f: A

; u( T: n3 y" b' s/ _1 d2 C  中午告别扬州的朋友,驱车去南京,在南京古籍书店见到线装部的主管金先生,他说,到人家书库里拣书,自然是要伸着脖子挨宰的。此次扬州访书虽然铩羽而归,但在达士巷那个缥缃满屋的书架前翻书的经历却是非常别致和难得的。又想到,书,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不过是附庸风雅的玩物,对别人,或可就是赖以生存的食粮,如此风雅的访书,也确实无聊得很。9 v) ^% L0 ]3 Y2 c( ]% j7 b; m1 l
( P: v; W" v5 G7 ^$ ^8 a$ j& G
    史航:以前不买的书
- K" ?3 u0 m5 ~/ h8 ^7 k  @9 S) O: k5 O2 y1 ?8 Z3 B$ M
  很多书就是这样的,当初顺手买的,或随便错过,如今才知道其意义,于是,或庆幸,或饮恨。也有点像朋友结交,当初一场聚会,后事如何?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谁与你白首相知犹按剑,谁与你相见时难别亦难?当时哪里看得穿,又哪里说得清。$ C* \9 P" A* A: o, n% v

* i' J6 N( k: M- o4 _7 o' j  所以,想说说我以前不买的书。1 [& Q& S9 M8 J" e' l/ b0 y( b

) L7 D; Q9 k! z/ Z0 y  确切地说,是以前不买,近年后悔,如今一直在补救搜购的书。
9 J$ i  i5 H$ m; q6 g& Z" l, e& l8 j% k5 n' L
  年谱我以前是不买的,甚至不懂有什么意义,要知道一个人的生平,不是可以去买评传、大传、别传吗?后来明白,年谱是逐年逐月逐日罗列此人的事迹言论,没法长篇大论地粉饰。似此,倒容易看清一个人的心路变迁,也更便于你自己去衡量界定这个人。; b2 R: t7 F4 j  H: `  C
9 b& _& ?6 J! ^8 X) v" [
  不光年谱,大事记也很好玩。《东城公安大事记:1948-1988》,四十年光阴里,北京东城区到底发生多少人间悲喜剧。从强奸罪的量刑差异,到少年流氓帮派的诨号变迁,处处皆沧桑。还有《北京大学保卫部志》,通过这个要害部门的视角,对北大学生的各路出轨犯科行为一番俯瞰,可比《北大旧事》《北大往事》更有噱头。
/ e; M1 d- \4 L: j/ `& q" F  c, Z
! m1 D' K5 d2 L0 e  B  日记是值得谈的。4 f# `2 k) H. h5 {, z8 e3 }

- X$ B7 i/ ]+ J' g8 k" I5 T  小时候能读到的日记是《雷锋日记》《王杰日记》,格言较多,生硬枯燥,很是抵触。长大以后才读到《安娜弗兰克日记》这样的书,知道生命真的是可以记录,并藉由记录而再生的。又读《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恨不得穿越过去,帮他藏遗嘱,护送他暮年出走。当然也有海上文人赵丽宏等人的为出版而写的日记,每天定时定量地当众思考人生,关怀宇宙,那是另一种高屋建瓴,太空漫步了。
* i5 P5 g& B2 e1 B0 [0 P# m$ f5 m- {3 v1 b& l0 o8 @; g- T6 P/ A! P
  还有些日记,很晚才知道妙处,不是胡适郁达夫那种大文人的日记--你去搜集二三流老文人的日记看看。寿则多辱,也多见识,多牢骚吐槽。比如张光年。张光年何许人,他是写《黄河大合唱的》的,但也是写《三门峡大合唱》的。呵呵。他的日记写道:"文艺界现在情绪不高,前后中排座位空出许多,使电视摄影记者拍片感到困难。"这笔很写实。关于电影《苦恋》的风波,他写:"艾青发言,指斥白桦是持不同政见者,是骗子。陈企霞不同意这样讲,反驳时情绪激动。曹禺发言慷慨激昂,是表态性的。陈播劝我们不要怕损害繁荣局面,来稿少了也好。阮章竞慷慨激昂,不知所云。"张光年最后写道:"听了这次会,增强了我要辞职的念头。"3 p! _" m% d. D6 v

" W+ o1 ], A$ ~7 _, I  F8 y; t, C  还有些张家八卦:"中宣部扩大会,曲波同志过于激动,心脏病发了。""严文井来谈,他听了传达华主席防右谈话后,问是不是要'收'了。我劝他学三中全会公报。""会议开始,刘白羽为陈荒煤悼念赵丹文章,盛气凌人提出质问,把气氛弄得很紧张。""臧克家人大代表落选,来信要求谈心。""于立群不同意徐迟代写的郭(沫若)老发言稿,要我另写一个。""傅钟儿子来电话,今天报上登出的郭老治丧委员会名单没有傅钟,傅忧愤成疾,认为这是对他的政治迫害,希望补救。"--瞧这份乱哟!
& F! J/ b, m) E* Z$ u# {2 {( A6 n  L+ c! V% t9 l) h
  日记之外,书信也自有其意义。不谈《两地书》《爱眉小札》这些眉来眼去的文字,单是《暮年上娱:叶圣陶俞平伯通信集》或《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这种,就足以存亡续绝,让我一窥比我老的老头们当时的心志情怀。
# O) {8 w( {. q# t7 _: I
$ H$ L' _* o2 Z" g! P2 i  还有《马关议和之伊李问答》那样的会谈记录,伊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是李鸿章李中堂。开卷有益,因为开卷有耻有辱,能感受到人家的咄咄逼人,我们的步步踏空,问答十分具体,使得一切屈辱都变得具体,具体的质问,具体的冷场,具体的叹息。5 D$ E" D5 o+ Q/ A  o& D/ `. r

/ B& T5 f% N0 I  买这些以前不会买,现在却急着要去买的书。
7 u0 w9 b3 }8 j% d7 w' z
; g$ g* @/ f8 u6 V+ X; e    叶寻:淘书寄乐,聚书随缘
* a4 ^4 [/ h) Q0 t, c1 L" x7 ^5 i2 w6 o: Q
  想想自己流连于旧书摊仅有十五个年头,前辈书人屡屡提及的隆福寺、东安市场、西单商场等旧书市无缘亲临,即便是九十年代初的地坛、中关村跳蚤市场也只能在梦中闲逛,自己开始淘旧书时已是潘家园、报国寺时代了。但无论是从收藏的总体环境,还是个人历程来说,起步还不算太晚。) ]3 q: Y% f  C7 A. l( r4 M( v

1 P3 `3 V) B, C5 y6 i5 `5 r4 |  M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淘书人,尤其是身处全国的文化中心,既然有条件,便始终迷恋于凌晨即起,奔冷摊,逛鬼市,穿梭于各个旧书市场之间。太多的感受坚定着自己持续淘下去的信念。我希望在自己淘不动的时候,面对每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刊都可以娓娓道来它背后有趣的故事,而并非告诉他人:这是我在某网花多少钱PK掉多少竞争者(含若干马甲)而得,那样岂不是太单调了吗?
# l* H* @! q# h+ a  q+ y
7 y8 P! X! I" i* t+ b; u, J; f6 d  我对如今持续推出的所谓限量版图书颇不以为然,精装、毛边、限量、签名、钤印、编号、贴藏书票,好家伙!太刻意了吧!还有什么卖点可以往上凑吗?这好比一个人--事业辉煌,金钱无忧,婚姻幸福,身体健康,父母双全,儿女有成,家庭和谐,这是每一个人的期盼,但有一点很关键,它可梦想而不可预设,更何况很多方面是主观能力无法控制改变的,否则,每一个人的人生便都没有缺憾了,这怎么可能呢?另外,我最不喜一本书在普通版本之外又故弄玄虚地做出一些所谓的特殊版本,虽然它们的绝对数量不多,但总的来说,这类特殊版本的收藏意义不大,尤其是在目前为做而做的情况下,有逐渐成为高档垃圾的趋势。因此,我总觉得这类书多年后是一种扰乱藏书后来人思维视听的物件。
( {. Y/ _0 r9 s6 c: v7 W8 ]
2 A2 O/ J( h$ J  藏书好比追求女人,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品好价高、唾手可得的所谓好书,就像美丽的高级风尘女一样,只要钱到位,就会跟你走;而众里寻它千百度,一朝轻松擒到手的书,有如冰清玉洁、绝世独立的女孩,百追不果,而一旦她以身相许,必定是你用真心并以独特的引力去感化而成,它所带给你的愉悦远非前者可比!而你也会倍加珍惜!这样想来,每一份藏品似都应有一个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过程。至少在我心中,披沙拣金得来的藏品和一出生就是富贵身的藏品,分量显然是不同的。/ p: C" ~4 t9 }5 [) e
7 J% @5 g  D4 k' f
  (摘自《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的集体回忆》,中华书局2014年10月版,定价:55.00元)7 A0 Y* l0 ^  ]/ Z' W

2 \, l6 u# Z* I3 Qhttps://epaper.gmw.cn/sz/html/20 ... 201_3-17.htm?div=-1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17:49 , Processed in 0.1048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