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革群英傳——文鳳來列傳(八) 第一節鬧事 如前文所述,鬧事也是門學問,搞不好就既被打倒、又落得個遺臭萬年。 文鳳來選擇鬧的第一個事情是「九九事件」。 「紅色造反隊」和「八.二七」成立不久,在南大的造反派中就流傳起了兩個神秘的傳言。其一,南京人民大會堂里竟然明目張胆的懸掛著蔣介石的畫像!其二,南京雨花台陵園在管理中出現了嚴重的瀆職,烈士們的屍骨被隨意丟棄。 這兩個事情其實都很不靠譜。「雨花台事件」後來乾脆就被文鳳來的戰友自己給闢謠了,其實就是南大一個叫做萬金華的極端造反派製造的一出鬧劇。他不知道從哪裡挖了一堆人骨回學校,宣稱是雨花台被隨意遺棄的烈士遺骨。至於「人民大會堂」事件,雖然沒有明確調查報告,但基本也不太靠譜。那地方和雨花台的清凈不同,那是經常做政治會議、活動的地方,人來人往都是幹部。怎麼會允許這麼低級的錯誤出現呢? (這破地方現在已經成了傳銷大會聖地和成功學訓練場,但當年還是很莊重的。) 但!切記!搞政治焦點活動,真假並不重要!因為群氓是沒有做深入研究、仔細推理能力的,他們是容易被情懷所激發的單細胞動物。這兩個事情很好的抓住了當時人們的社會心理——敬仰英雄、痛恨反動派、更痛恨幹部的不作為! 而且以此為旗幟鬧事,更能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咦鳌U??绻麖娭魄鍒觯?蔷土⒖淘诘赖律陷數袅耍欢?绻???娓?显旆凑叩墓澴嗳フ{查處理,那按照群氓的智商,也就相當於承認了造反者的投訴,在道理上也輸掉了。 文鳳來確實高明! 果然,很快憤怒就在造反的同學當中蔓延開來。1966年9月9日,文鳳來經過策劃,率領「紅色戰鬥隊」、「八.二七」、還有從無錫趕來的輕工學院(江南大學前身)戰友數千人殺到了江蘇省委。並明確提出要求——見省委領導,並要求省委領導當面澄清「人民大會堂事件」和「雨花台事件」。 面對文鳳來使出的這一招,許家屯顯示出了優秀的處理突發性群體事件的能力。首先是省委領導堅決不能出面。這一方面是因為不能讓鬧事者掌握主動權;更重要的是如果領導出面,那就沒有了後路,面對突發事件無法收場。打個比方,人家提出的問題你正面回答不了怎麼辦?亦或者說你和學生們當真辯論起來,當場不小心說了過頭話、答應了過頭請求怎麼辦?當眾說的話,那可沒法收回啊。更可怕的是,現場的暴民把你拉下來揍一頓怎麼辦?法不責眾,那真挨揍或者被批鬥也是沒轍的事。所以,許家屯來了個乾脆不理。 更重要的措施是控制場面。在暴力力量對比上不落下風,是處理所有突發危機事件的基礎!之前培養的中學生紅衛兵們這時發揮作用了。 文鳳來的大軍剛到省委門口擺下陣勢,上千支持省委的紅衛兵就殺到了現場。這些小杆子比南大的知識分子們更加混不吝,很快就武力佔領了文鳳來準備在省委門口準備持續發表演講的講台。並且變客為主,你要求我省委領導出來話事,那我就要求你文鳳來出來辯論! 這下文鳳來又不好辦了,自己踢給省委領導的兩難抉擇轉瞬間又招呼到了自己身上。作為民間反抗者,不敢出頭接受群眾的辯論請求,這個糗就太大了。但優秀的政治領袖總能瞬間從兩害中選擇輕的那個,並堅決執行。文鳳來就是不出面和你們這些小杆子辯論! 丟臉的防禦總不是辦法,文鳳來決定進攻! 小龍人曾經因為工作關係和一位黑道大哥帶著他的小兄弟們執行一項任務,任務結束後我就深刻拜服這位黑道大哥的組織和領導能力,這位要是在革命年代,不做個游擊隊長也能幹個還鄉團長。做這類事情的難處在於:必須完全掌控這幾十個小兄弟的心態和行為,既要激發他們同仇敵愾的憤怒,又要控制他們動手的尺度。鬆了,事情辦不好;緊了,就出刑事案件了。 而比黑道大哥厲害多的是,文鳳來的進攻是要掌控上千人團隊的行動尺度。從這個角度說,他真是大才。 在文鳳來的組織下,趁「黑字兵」防禦的空檔,數百南大的造反派跳牆進入了省委大院。然後立刻收手,很理性、團結的坐在地上靜坐不走了,並表示要絕食以示抗爭。 這下皮球又踢還給許家屯了。學生沖入省委的行為遊離在法律的邊緣地帶,畢竟人家沒有打砸搶,還是不能強制清場。但一幫學生在省委大院靜坐絕食也不是事。最後,許家屯決定出面談判。 這個談判又是技術活了。首先不能談導火線——人民大會堂事件和雨花台事件。因為對這倆事,我們省委還是那個態度,不用談。談判的焦點只是就事論事——學生沖入省委的行為是否是革命行動。其次,場面必須鎮得住。許家屯又調集了自己能控制的大量「黑字兵」來現場維穩,氣勢上壓到造反派。最後,只和幾個代表在封閉環境下談,不落入群眾鬥爭的混亂局面。 延續到9月10日的談判是蘑菇的、無聊的,雙方都知道自己難以突破,只是磨對方的耐性。看著越來越多的「黑字兵」來到現場摩拳擦掌,準備武力保護省委;看著談判被許家屯磨得支離破碎,單這個「革命行動」的認定都達不成;看著身邊柔弱的書生隊友們靜坐絕食一天多就紛紛昏倒。文鳳來決定撤退了。反正日子長著呢,自己這幫造反的年輕人第一仗就能和強悍的省委打個平手,聲勢打出來了、經驗造出來了、敵人的深溡裁?鰜砹耍?嵙耍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