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5|回复: 0

《宁县志》中的文化大革命记载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2
发表于 2021-3-20 03: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县志
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县>地情资料>宁县志>详细内容
“文化大革命”
来源: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20-09-17 16:16:25 T T
1965年秋到1966年春,北京几家重要报刊发出“文化大革命”的讯号以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宁县城乡,由“社教”工作团组织领导,对《海瑞罢官》进行批判,继而又以文化教育系统为重点,声讨批判“三家村”,并“上挂下联”,抓出只言片语,上纲上线,批斗干部、教师中的“反党反社会主义黑帮”。《五.一六通知》发出后,“社教”工作团向文化教育系统增派工作组,在已搞过社教的西区集中中小学教师,停课搞运动,全县也随即掀起了批斗“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赫鲁晓夫式人物”的高潮。至9月,同时发动群众,大破“四旧”,(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旧习惯),大立“四新”。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以后,宁县各中学陆续建立“红卫兵”组织。“红卫兵”走出学校,参加社会阶级斗争,大破“四旧”、大立“四新”。至10月底,有2800多名学生和教师分期分批赴北京和其它大中城市,进行“革命大串连”。宁县二中(现宁县中学)部分师生在北京成立“红卫兵”造反组织。11月,部分回校师生在兰州铁道学院“红卫兵”的支持下,张贴“炮轰社教工作团”等标语,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社教”团、队的负责人被揪出批斗,“社教”运动中整理的材料被销毁。各单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县级机关和事企业单位共有群众组织46个。基层部分社队、学校的群众组织也先后成立。这些“造反”组织印发传单、书写标语、张贴大字报,召开会议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都瘫痪,全县处于混乱之中。

1967年元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宁县二中、邮电局、县医院等单位群众组织先后夺了本单位党、政、财、文领导权。由于“社教”运动造成的对立情绪和夺权中的意见分歧,这些单位的群众一般都形成两派(不表明倾向的“中间派”是受两方攻击的),开始互相攻击。3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精神,由县武装部牵头和各方协商成立了有武装部长、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群众代表等13人组成的“三结合”的宁县第一线指挥部,下设秘书室、政治处、农业办公室、文教办公室、工交财贸办公室。但是由于群众组织经常冲击,指挥部只能指挥农村,对县级机关、学校、工厂却无能为力。各单位群众组织又通过串连,于4月间分别成立了全县性的两大派组织:即“宁县革命造反派总司令部”和“宁县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简称“宁总司”和“红委会”),两派群众组织公开发表宣言,申明观点,矛头直指县委和县政府的“走资派”。对县级主要负责人立案审查,揭发批判。因为两派群众组织在宁县主要领导干部及一些问题上观点不一,机关、街道、家庭、院落……辩论争执,随处可见;大字报、大标语、油印传单成了互相攻击的武器。矛盾日益尖锐,经常发生磨擦。11月上旬,两派群众组织各据一方:“宁总司”400余人集中于县委党校和宁县二中,“红委会”数百人集中于县委、县政府。两派都争备各种武器,构筑简易工事,站岗放哨,准备武斗。各公社农机站工人开动数十台拖拉机进城示威。15日晚,县武装部枪枝被抢,两派相互开枪射击。16日晨,“红卫兵”1人被武斗枪弹打死,“宁总司”全部撤离县城。分驻平子、新庄、和盛等地,并选派代表,赴兰州告状。17日晚,二中14间学生宿舍和南关生产队3间抽水机房同时被烧毁。此后,两派还曾在春荣雷家畔、良平曹村沟圈、焦村王家嘴等地发生武斗,1名群众被枪弹打伤。县内主要公路也被封锁,货物停运,食盐、煤油等生活必需品短缺。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12月初,省革命委员会和兰州军区“支左”办公室召集宁县两派群众组织代表和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15人,在兰州举行谈判,经4个多月,达成成立宁县革命委员会的协议。在此期间,兰州军区“支左”部队驻宁县。收缴两派武器,军事管制了邮电局、广播站、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筹备并召开了“三代会”,(工人代表会、农民代表会、“红卫兵”代表会),促成两大派联合。

1968年4月29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宁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军方代表任主任,实行一元化领导。共有委员37人、常务委员9人。下设办公室、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即发布一号《通令》。要求全县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和“三忠于”、“四无限”活动。搞好“抓革命、促生产”。接着,发动群众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清理“打、砸、抢”分子。在清理过程中,“刮十二级红色台风”,用轰、拉、打、斗、捆绑、脖项挂牌、戴高帽游行示众、关押、看管等方法,对被斗的干部、群众实行“群众专政”。秋末冬初,结合清理阶级队伍,在全县农村进行了一次“深挖底财”、“金银大扫除”运动。对“清查对象”地、富、反、坏、右家庭进行抄家,迫其交出“底财”。共抄出黄金20余两,银元5.2317万枚,铜器1.1639万斤,锡406斤,大烟71两,收音机3台,还有其它许多贵重物品。

1970年3月25日,宁县开始“一打三反”运动,10天内,全县共揭发出有政治问题的146人。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问题的521人,共贪污金额8.6157万元(其中现金1.1991万元),粮食2.64万斤,粮票8069斤,布1.011万尺,布票3943尺,还有421人坦白交待贪污现金4.2559万元,粮票2063斤,布票1911尺。先后共查出重大案件18起。和盛长官村“李发家投机倒把腐化堕落流氓集团案”,1案处死6人。10月,县革命委员会发文通知,“解放”原县委书记张精等。1971年6月“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中,张精又被批斗。10月15日,张精在县人民银行含冤而死。

“文化大革命”中,整顿党的组织从1968年11月开始,至1972年2月结束,全县各个公社、大队、县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部重建了党的组织。1970年12月,中共宁县委员会也重新建立。参加整党的党员共9115人,通过整党恢复组织生活的8711人,“纳新”吸收新党员474人。整党后全县共有党员9416人。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全县开展了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运动。至1974年4月底,全县共清查出林彪书籍、材料58.928万本,林彪的画像、照片2.188万张,题词7.392万条,有林彪题词的毛泽东像章、徽章1.0036万枚。12月27日,军代表全部撤出党政机关。

1974年元月,全县开始“批林批孔”,推广学习小靳庄的经验。具有悠久历史的宁县民间剪纸画等,也被用来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1976年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县委派工作组到县机械厂、宁县二中搞试点,因群众发动不起来而不了了之。

1976年10月下旬,全县人民集会,庆祝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至此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宁县自然也不例外。

(选自《宁县志·政治志·社会主义革命纪事》)

https://webcache.googleuserconte ... cache:f5AQLFJVXYUJ:www.ningxian.gov.cn/yxnx/dfsz/nx ... p;ct=clnk&gl=s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1:28 , Processed in 0.0257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