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60|回复: 1

长沙晚报:天华,全国第一个解散大队食堂

[复制链接]

24

主题

417

帖子

30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3
发表于 2021-3-4 12: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1月21日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 S% H! }5 L8 O) }, Y3 e! n# g/ {$ D/ ?4 u4 i' e
  这就是刘少奇1961年在天华村蹲点时住了18天的房子。房子现已经过多次修缮,当年的房子比现在要破旧得多。
- r6 `( r. x6 `$ l6 Q8 S: G
: \5 t4 `4 G  r" i) d' @! [4 `/ z1 P. t, y$ W
天华,全国第一个解散大队食堂; D& n1 @) C7 O/ o3 j
5 m8 B) ^7 f' V, o, c
  天华村引进的首个大项目,已开始进行基础设施施工。村委会主任杨义说起村里的美好蓝图,兴奋之情溢于言表。2 q' D6 X$ ^- j9 W* j9 j. O

4 [( h0 `; o1 J& Z: O, v$ l. e  1961年4月12日至30日,刘少奇主席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今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调研农村工作。为期18天的调研中,刘少奇身体力行,求真务实,深入农户调查访问,了解真实情况。刘少奇用共产党人的良知和勇气,作出了“解散天华大队公共食堂”的决定,天华,成了全国第一个解散公共食堂的大队。) ]" j4 a+ a- Z* G# C

7 w& ?! i1 L# @& e8 a& H  时逢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笔者走访了刘少奇当年调查过的农户,倾听并记录着人民缅怀他的心声。( @0 |9 r* X# j

' J5 F4 h) y2 T1 z  1961年,对共和国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极“左”思潮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全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三五年内“超英赶美”的奋斗目标,让浮夸风一时甚嚣尘上: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随着公共食堂的成立,四亿多中国农民吃起了“大锅饭”,加上几年间接踵而来的洪水和干旱,使民众的生活陷入严重的困难中,饥荒正在全国蔓延。
5 @) Y$ x5 Q. ]  S* h2 h! n
% O$ K+ ~1 q: d; H' p  S  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是当时全省闻名的“红旗大队”。粮食连年增产、亩产上万斤、“公共食堂”越办越好、社员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报纸、电台连篇累牍地宣传这里,远在北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回家乡湖南调研。9 t8 M, A. J7 x% c2 l+ e
0 r4 d5 Q# ]% i. y
  1“我最内疚的,就是没对主席说真话!”: k$ N' \  d2 u, }5 z) j1 M2 \

6 N2 F; D9 q5 H3 ?5 y  在青山铺镇天华村,笔者见到了当年被刘少奇称为天华大队“笔杆子”的支部委员彭腾奎。彭腾奎老人今年已是75岁高龄,但身体健康,也十分健谈。“刘主席亲切得很啊!”谈起刘少奇来天华大队调研的事情,老人激动不已,详细地向笔者描述起刘少奇当年来天华大队调研时的情景。( R0 ?+ C1 ^7 J0 {

  X$ u& |" \7 [, W  n2 g  “1961年4月12日,夜幕悄悄降下,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人们仍能感受到仲春时节的寒冷。结束完宁乡的调研,刘少奇来到了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彭腾奎回忆道,没有威武的警车,也没有长长的车队,甚至不能辨认谁才是首长,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天华大队。下车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径直住进了王家塘一幢破旧的小屋,房屋泥墙已大块大块剥落了,房内十分阴暗。没有玻璃窗户,就用一块粗布挡着;没有床铺,用两张长条凳架起两块门板代替。地方干部曾建议刘少奇住条件好些的房子,但刘少奇却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 U1 q+ W" c) @7 R

9 N& k% _  [# ~+ m8 E  次日,刘少奇召集大队干部开座谈会。彭腾奎作为大队支部秘书也赶到王家塘参加座谈。“我当时心跳得很厉害!”彭腾奎说起第一次见到刘少奇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主席早已经和夫人在门口等候我们,并和我们一一握手。”刘主席您好!彭腾奎老人,激动地比划着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时的动作。“我一个平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汉,怎么会想到国家主席这么平易近人!”彭腾奎告诉记者,刘少奇把大家迎进屋内坐定后,又给大家各递了一根“大前门”香烟,王光美又给大队干部每人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让大家紧张的心情很快松弛下来了。
; x; Q6 k% k1 V. f  g& b
4 U% A& |$ X$ ^& l' E" [% I3 |% H  大队支书彭梅秀给刘少奇汇报时,大谈天华大队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成绩”。没等彭梅秀说完,刘少奇打断了她的汇报,用浓郁的宁乡口音说:“你们的成绩我已经看到了,那个20万字的‘红旗材料’都写着。我来的目的就是想听取大家的意见。现在国家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这个我有责任,中央也有责任。我对不起全国人民,对不起天华人民!”说完,刘少奇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他接着恳切地说:“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带头讲真话,把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中央。”
! O0 c' {) P  V8 {6 n: E  g9 @# e" S* I) A9 \: ^
  在座的大队干部都对主席的这一举动感到震惊,面面相觑。“我当时其实想说真话。”彭腾奎内疚地说,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在场的大队干部都担心被“扣帽子”而没能说出真相。“我至今感到非常惭愧,当时没有对刘主席讲真话!”彭腾奎说。. i/ e3 ]5 w# E. w. E  C
4 ~1 p! ^/ K1 T2 S
  2“主席给社员深深鞠躬,感动了我们”
! a/ X2 `* }. H1 Y8 X/ N$ y- t/ {* D, E) K  U9 ~
  座谈会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刘少奇感到了解实情的难度。4月15日,他决定避开大队干部,跟普通农民直接座谈。刘少奇径直来到王家塘对面的施家冲生产队,请来7位社员。4 A% o* D* D0 Y& m

( E, \% T$ G( {& M, i7 x3 C  现年68岁的李正球,是全村参加了当年座谈会惟一在世的人。笔者见到他时,这位当年座谈会中年龄最小的社员,如今已两鬓斑白。老人身体欠佳,记忆力也不好,“今天的事明天就忘”,但对于那场改变天华人民命运的座谈会,老人却记忆犹新。3 Y  W% z: @1 ~4 E
. T. X" R% U8 b& b. ]$ P
  “今天请你们来讲话,是想问问你们的意见,讲错了也不要紧,不批评,也不戴帽子,大家都放开讲。请你们随便讲话,请大家向我讲真话。”一席诚恳的话语说完,刘少奇摘下蓝布帽,露出了苍苍白发,弯下腰恭敬地向在座的社员鞠了一个躬。
3 H) Q; q$ k4 n9 m: O- y# e2 f
) v- H9 H- b5 J/ o# k  国家主席的这一鞠躬,深深感动了在座的社员。大家思绪犹如火山喷发,纷纷说了憋在心底的真心话!第一个说出“农村办公共食堂不好”这句话的,是壮实的彭五大汉。他一一数落公共食堂的缺点:我住食堂,自己的屋空在那里,自留地也不能种,以前搞副业,猪、鸡、鸭、蛋、红薯、芋头、豆子都很多,而现在这些东西没有了。如今做事难得来劲,肚子不饱,无法积极;大个子、小个子做一日工都记十分,不想积极;技术高低不分,懒得积极。接过彭五大汉的话,年近半百的彭玉鸿又说:亩产上万斤?都是假的,我们就是挑土也挑不出来啊!随后,李正球和其他社员都发言,纷纷向刘少奇讲真话。
; P2 J$ U) f9 \/ F' `. u9 N- P
- d$ t' x; ~( Z  3“刘主席真是我们的救星啊!”# ]: S) M+ l: o3 j8 d( \

; d9 c# T! a5 y% R( i7 `3 A0 V- q  天华的现实震撼着刘少奇主席的心。沉默良久,刘少奇作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决定:天华大队的公共食堂可以自行解散!他当即责令当地干部从外地调来铁锅,分发到每户社员家。: m4 p. L/ D. Z; ]
- e2 a' z5 N; P  n% O0 R
  “公共食堂解散了!”消息传出,许多群众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大家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附近的大队、公社。“这是什么人开的恩?” “是刘主席亲自下的命令!”喜悦、感激、疑惑……一时间,让天华大队成为了全国的焦点。
( _8 Z. A/ n) j) ?) h( N! \7 S/ m9 g6 u: I, q6 X3 _* S
  “刘主席真是我们的救星啊!”讲述完这个令天华人毕生难忘的历史,李正球老人已是老泪纵横,“就这样,我们天华大队的社员,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第一批家里有锅的人,天华大队,成了全国第一个解散公共食堂的大队!”# m- v& @- P5 b+ N  i

6 ?# @  L" S. e$ O/ e; W  公共食堂解散后,村民们终于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养鸡了。刘少奇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并给天华人民提出了“十个一”的美好愿景,即每个农户家要有“一栋好房子,一套好家具,一间好猪舍,一栏好生猪,一片好果林,一园好蔬菜,一群好鸡鸭,一塘好鱼,一人要有几套好衣服,房前屋后要有一片好风景林”。
' l# b% F7 @8 t
2 Q/ U2 K8 H0 j7 S  4月30日,刘少奇离开天华大队,临走时,他嘱咐大队干部和群众,“一定要把天华大队建设成为真正的红旗大队”。3 v& d* D5 S; c2 [8 C( a3 G

2 ~. z0 b/ f$ N8 D! f* Y2 _  回到北京后,刘少奇仍旧挂念着天华大队,多次和大队进行书信往来。片片信笺寄托着主席对天华群众的关心,1962年,在他给天华村的亲笔信中写道:“知道你大队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各方面都有进步,我很高兴……我原来准备今年夏天再到天华大队来看看,现在看来,恐怕做不到了,等以后有可能时,再来看看你们大家。握手!”! q- E0 U1 n. {& Q, W& u

) y+ ~: [5 _1 j" V3 f- m" z7 V  村主任自掏腰包20万建设“红旗村”' o6 H# _! u' K& s& W

$ V2 w5 \$ m2 b& Q! X4 S& ]  “天华山上石,主席早登临。俯览湖湘土,高瞻岳麓云。心忧家国事,腹虑庶民情……”一走进天华村,村委会主任杨义就给笔者吟读了这首村里人为纪念刘少奇到天华蹲点18天所作的诗。, F. k6 M( g* |! W+ ~9 p
$ O. a( }4 i- S) H3 j
  47个年头过去了,昔日第一个解散“大食堂”的天华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长沙县不少发达村庄相比,仍有差距。
" ]/ v9 n$ ]: C
8 g8 ~6 W% A/ @  u. E2 z/ }  “知耻者而近勇。”这是天华村村委会主任杨义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刚刚四十出头的杨义,曾是天华村的能人,凭着自己的实干与努力,在建筑行业打拼多年成功致富,实现了许多城里人才能拥有的生活:有房、有车、有积蓄……今年3月,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的杨义,放弃生意回到家乡竞选村委会主任,并成功当选。“我只想完成少奇同志的遗愿,把天华村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红旗村’。”在竞选村长时,他许下了这样的承诺:3年不拿工资,不报发票,并自掏腰包20万元作为村上的建设费用。7 ]+ g8 H! u9 z) {- V- q
% X* G0 y; n- b  h- ]) o
  当选当天,杨义便将自己的20万元存款转到了村委户头上。村民们深深被新任村主任大公无私的精神所感染,纷纷主动要求参加村上的义务劳动:村里被洪水冲毁多年的水渠,终于疏通了;村上老化的电网,全部改造到位……在杨义上任的这230天时间里,天华村共出动义务工5200多人次。天华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市里打工的彭美群,主动辞职回到天华村,为天华村的招商引资义务跑腿;不少村民组长掏出家里的积蓄,投到了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村里外出经商的能人,也开始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帮助下,杨义招回了村里的第一个大项目。该项目由国家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大、省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湖南兴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先期投入就达7400多万元。今后,天华山的响水坝将成为一个名贵鱼种喂养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微量元素研发中心。- S: s, D; u8 `! h( A- U

# A$ f" m3 N' X7 B  杨义向笔者描绘了天华村的美好蓝图:把天华村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基地,让天华村真正“响”起来,从而将天华村打造成真正的“红旗村”。4 J# n: K0 I& W# |: S+ \

9 N0 E9 D. |! z3 z% w) S+ ehttp://news.sina.com.cn/o/2008-11-21/080014764251s.shtml
; n* E7 E3 x- S8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17

帖子

309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93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梅秀事件:刘少奇与一个女大队书记的死
- }  g' g) Q- i8 }* w, R
' f  C# s0 k  N  刘少奇在天华大队的调查,也遇到了一些矛盾斗争。这就是发生在大队总支书记彭梅秀和刘少奇之间的冲突。文革后的官方文献中,趋向于将此事件轻描淡写,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刘少奇和当时长沙县委在此问题上的矛盾,比如刘少奇的秘书刘振德和长沙县委就对彭梅秀的褒贬程度不一。有关文献记载,刘少奇发现天华大队的一些问题并着手解决时,大队总支书记彭梅秀和刘少奇产生了对立情绪。刘少奇的调查显示彭梅秀有讲大话、搞浮夸、欺上瞒下、压制民主的错误。而彭梅秀则公开对国家主席发表不敬的言论,说:“刘胡子不是来抓生产的,是来找岔子的。”一次刘少奇正在同工作队谈话,彭梅秀在外面大声叫骂,刘少奇只是微微一笑,若无其事地继续谈话。在离开天华大队那天,刘少奇找彭梅秀作了最有一次谈话,说:“我作为国家主席,是领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都是同志。我这次到这里来,群众都说过去大队工作有成绩,有一些好的经验,同时也给上面,给你们大队总支,包括给你提了很多批评。我看这些批评很正确。”据记载:“彭梅秀同志坐在慈祥的刘主席身边,又激动、又愧悔。她诚恳地作了% u+ X% C7 P  y1 y# S

7 _* T5 E$ O& @6 Q3 q  自我批评,衷心感谢党组织,感谢刘主席对她的教育和帮助。”“后来,彭梅秀同志愉快地服从党组织决定,调到黄花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她仍然积极地为党工作,一年后被可恶的病魔(淋巴癌)夺去了生命。”5 k8 z5 L' R$ U/ S, U( |

7 l3 l& X: o  T! e  E+ q- m  这件事,刘少奇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反复提到(如:《在河北地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1964年7月2日)、《在华东局、上海市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7月1、23日)、《在湖南省直属机关及地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64年8月10日)、《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问题的报告》(1964年8月1日)),内容大同小异,我们从中可知:虽然刘少奇这次调查活动号称不要领导人陪同,但实际上湖南省公安厅派了几十个人的武装队执行保卫工作,带着枪,用刘少奇的话讲,“声势浩大”⑨。说刘少奇(及其夫人王光美)这次蹲点调查兴师动众不为过,除了刘少奇叫县长带一个工作组去扎根串连之外,中南局、湖南省的主要头面人物陶铸、王任重、张平化以及胡乔木都专程前往天华大队。⑩作为一个小小的大队总支书记的彭梅秀,也真是长了反骨,不仅当面和国家主席发生冲突,(刘少奇在讲话中愤愤地说:“我是国家主席,带着武装队去,都要赶我。”[11])而且在阵容强大的官僚的压力面前也没有屈服,刘少奇派省委一位处长找她商谈,她避而不见。事后,刘少奇派了省妇联主任易湘苏去做彭梅秀的思想工作。; W" w+ o6 ^( @0 l
2 m4 d) x9 c! w( N7 ?
  有关彭梅秀被调动工作,以及后来病逝的情况,官方文献没有详述,这里参考文革运动时期发表在群众组织报刊上的一篇调查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根据这篇彭梅秀的爱人万国华口述的报告,彭梅秀被调动工作是出于刘少奇对彭进行打击迫害,而彭梅秀的病逝,省、县的领导人负有一定责任。
' N# l4 d* {/ F7 ]- e6 ~1 T4 U* X$ v" h: d, {3 Y3 }
  这篇题为《血泪的控诉--刘少奇是怎样害死优秀的共产党员彭梅秀的》的调查报告说[13],自从刘少奇认定彭梅秀是坏干部之后,就下了一道命令,责成省、市、县委派来一百多人的工作队,刘少奇自己任分队长。省委张平化、王延春带着三个厅局长级干部、十多个处级干部、几十个一般干部也闻讯赶到,长沙市委农村办公室副主任汪季云,长沙市委副书记,县长李满城也带着大批干部报到,一场以“整风整社”之名来打击、陷害彭梅秀等人的运动开始了。彭梅秀听说刘少奇决定开大会斗争她,就气冲冲地跑到王家塘找刘少奇讲理。他责问刘少奇:“我犯了什么法,有什么错误,包庇了什么坏人,你就指出,你不指出,不搞清我就不走。” 这时胡绩伟(应该是和刘少奇一齐来的)跑出来叫人捆彭梅秀,说:“彭梅秀反对刘主席”,并骂彭梅秀是混入党内的坏家伙。而彭梅秀板着脸说:“你捆吧,我没犯法,我没有错误,你吓不了我,你不敢捆,你以为我会怕刘胡子呀,不怕哩!”当时很多社员在田里做活,听说要捆彭梅秀就都跑过来了,将她劝着拖走了,并对她说:“彭书记,好汉不吃眼前亏,你斗得过他呀?他是国家主席哩!”彭梅秀仍大声说:“怕什么,国家主席吃不了人,我不怕,捆就捆呗,我没犯法,他不敢捆。”
' D) ^2 y7 s5 s
& Z% p7 g1 H0 `$ [- C, M+ y  从此,刘少奇就将彭梅秀一脚踢开,大小会不让她参加,而彭梅秀有两次硬要冲进去参加,一进去就质问他们:“你们要开什么会?为什么不通知我?谁决定的?现在我还没有被撤职,就是撤了我大队书记的职务,我还是公社副书记,还有权力参加哩!”) O! H4 K- \8 }. ?4 c
( J0 Q2 p- L% v2 o0 h% j
  刘少奇想打击彭梅秀,又抓不到她的小辫子,就决定把她调到金山桥大队去,但彭梅秀决定抵制,她说:“我的问题是在天华大队出的,应该在天华大队搞清楚,刘胡子不搞清我的问题,我就不去。”最後,刘少奇将彭梅秀调离反省,还派两个干部长期监视她,连吃饭、大小便、睡觉都派人跟上。住在彭梅秀家监视她的人,或躲在窗户下,或溜进屋内放下蚊帐睡在床铺上,偷听彭梅秀和家里人的谈话,监视半年之久,不准和社员谈话见面,连住一个屋的亲兄弟也不能见面谈话,后来又借口保护她,调到县里反省几个月,她仍坚持不写半个字的检查。那时,彭的爱人患重病住院,彭梅秀在县反省,抽空去看她爱人,也有人偷偷跟上,躲在外面花台树下偷听。面对打击,彭梅秀说:“刘胡子来,我不怕哩!我没贪污弄弊,没做坏事,你把我们大队班子解散,把我搞走,我不同意。”2 b& a: a# r0 T: L) R! L" [3 h
# `* h) i6 u2 ~9 w/ @- Z8 |# u
  刘少奇在讲话中曾提到“一个地主的儿子当彭梅秀的秘书”,根据万国华的口述,这是指天华大队的秘书彭登奎,被刘少奇认定为漏划破落地主,并把一大批干部划入 “彭登奎集团”加以排斥,一概打倒,成立工作队把权接了过去,整理了彭梅秀等人的黑材料,并让“有问题”的干部调公社反省,把彭梅秀当“石头”搬开。) D+ P* n- \+ h( F; d
* [! P4 o9 |) s2 Q* J- h" _
  后来,彭梅秀被调到黄花公社不久,即含冤患瘤病而死去。万国华的口述说:“在她患病治疗中,省卫生厅和长沙县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搞了不少阴谋诡计。当时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说要立即转武汉,但是省、县委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同意,同时还将患者放在妇产科住了一个月之久,使患者病情越来越重了,才转入内科治疗。后来内科又要转北京协和医院,经县打电报请示刘少奇,刘少奇这个坏家伙回电不同意,彭梅秀就是这样活活地拖死了。刘少奇的魔爪就这样恶狠狠地夺走了彭梅秀年青的生命,她死时仅三十一岁。”. L. F  T3 |* {/ ]
" |+ \$ p! G& ^8 K6 B9 P
  天华大队贫下中农对彭梅秀调走非常惋惜,对她的死非常难过。彭梅秀死后,晚上十一点钟尸体才能送回去,贫下中农一千多人站在公路上等候。第二天追悼会又是一千多人,很多人痛哭流涕。
' M+ k: G; X, e, O1 p# l
( _( s2 i; s; n2 v; Q  以上叙述,和文革后的官方文献出入较大,但和刘少奇在四清运动中的讲话所透露的信息基本吻合。综合所有的材料,我们可以大致作出一些观察:5 l8 R* f/ G  Q

$ N5 ^, r1 Y* b2 \# i4 G  首先,天华大队的食堂并不是最差的,而刘少奇下令立即解散食堂,倒是给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在第一次座谈会上,彭梅秀说:“马上散食堂,社员炊具有困难,锅碗什么都没有,这样一来会搞糟的。”但刘少奇不听,说:“我说你不要谈了,你不老实,不讲真话,为什么群众要散,你不要散哪?”不出所料,很多地方解散食堂后,社员家里吃小锅饭的炊具都没有,问题严重。解散食堂,本来是纠正政策一刀切的错误的措施,但解散食堂本身,也采用了粗暴专制、不顾地方实际情况的一刀切。
0 x1 r4 F2 r5 v
* \3 |2 r. W: H. v( i  其次,彭梅秀基本上是一个好干部,没有贪污,这是连官方文献都承认的;对这样一位年轻干部,动用上百人的工作队、几十人的武装队,长期地监视、迫害,这就是国家主席、人民的大清官所干出来的。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刘少奇的另一面,那就是历次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善于搞斗争、善于整人,敢于动用“大兵团作战”来对付反对他的人。* Z; ~, e! r: S' V9 v! p) O! v

1 |# p$ D2 E* ~+ [6 J5 G- m  彭梅秀事件展示给我们:在政治运动的残酷打击迫害下不幸死亡的刘少奇,本人也是在政治运动中打击人、迫害人的内行里手。如果说,刘少奇死亡的原因,是文革运动对他的打击迫害,那么,根据同样的逻辑,刘少奇亦应该为彭梅秀的死负一定的责任。2 G0 J$ v. X" ~  t7 M2 V

2 a) M# i  A# S# d) r3 f+ I% y( m0 m  X  在毛泽东晚年有关群众运动的论述中,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是群众运动的主要形式。这就显示出和刘少奇心目中群众运动如何搞法的差别:毛泽东主张群众自己起来展开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这就是一九五七年大鸣大放所开创的先例,而刘少奇则惯于依靠党的官僚机器来展开运动,即向基层派遣工作组、工作队,它们在基层就代表党,可以以党的名义、以运动的名义打击一切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群众只是为他们壮大声势的侍从。本文下面将要论述的刘少奇领导四清运动的情况,将更进一步证实这一论点。
* \5 p0 t2 R* a- A! m3 M7 U4 i! `+ v
  当然,这里也不是把历次运动所造成的打击迫害的罪过都推到刘少奇身上,在基层用打击迫害的方式搞运动的,是许许多多的党的驯服工具,和一些机会主义者。比如:象胡绩伟这样的党员,仅仅因为别人顶撞了刘少奇,就要把人捆起来,他们是刘少奇式的政治运动的积极推行者。而讽刺的是,几十年后诅咒群众运动残忍暴虐的,正是同样他们这批人。
9 f8 C, |: ^+ t' N2 L
, B  \' u5 V! c  x3 c  在刘少奇蹲点的地方,也有类似这样一个人物,这就是王升平。50年代,他在刘少奇的故乡炭子冲任过村长、农业社长,人民公社化时任党总支书记。1952年起曾多次写信给刘少奇,反映家乡的情况,被称为是刘少奇的“农民通讯员”。刘少奇在国事繁忙的情况下,还给他写过三封回信。在大跃进中,王升平犯了“五风”错误,被上级宣布撤销职务,停职反省。但他不服气,认为当时一切要大办、大跃进都是上面号召的;鼓干劲“放卫星”、“一天等于二十年”动机是好的。刘少奇在家乡考察期间,请来王升平,向他询问对公共食堂的意见。在刘少奇的启发下,王升平说:“实话讲给刘主席听,大锅饭再吃下去,就会人路死绝,国破人亡。”[14]请看,正是王升平这种不顾群众利益和声音的干部,大搞“五风”,大搞“极左”,才造成了公共食堂的失败,而这些人很容易从“极左”变到极右,成为群众新生事物的最恶毒的诋毁者。文革后的许多官方文件,用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手法,把“人路死绝,国破人亡”这一惊世骇俗之语
' Z" ?- J6 E* ]& @, Z
+ n7 {; f' X/ Z/ b9 ?  ,本来出自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大队前“五风”干部,却普遍地塞进湖南群众口中,特别是强加给食堂搞得没那么糟的天华大队,这一伎俩实在不高明。讽刺的是,刘少奇在迫害彭梅秀的同时,却在为这位搞“五风”的干部平反,从而成为刘少奇落实党的政策的一项功劳。! D+ W5 M5 p* f) r' y& ?

3 n- k6 j5 d+ f  ?+ i8 ]1 W& dhttp://mychinanews.com/news/n/60/49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17:13 , Processed in 0.1606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