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6|回复: 0

新版《文革小报目录》:文革小报知多少,新出专著可查找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4
发表于 2020-12-23 14: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新版《文革小报目录》这个项目立得住

经过近一年努力,集报家周连成主编,何理、徐良辉为编委的新版《文革小报目录》,以“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研评部集报著作编目第2号”名义在全国集报界面世,受到广大集报爱好者和文革小报收藏者研究者的好评。该书2020年10月第1版印数为500册,是在多年收藏与交流基础上精心编辑而成,共收录文革小报目录12000余种,并且附录了十篇较有可读性的文革小报研究文章,如内部版的动态报、《上山下乡》与《下乡上山》、《军工炮声》少一响、乔老爷卖文革小报等。

《文革小报目录》之所以称之为新版,是因为早在2004年,周连成就与上海杜永平报友合编了国内首创的《文革小报目录》,那是32开200余页,收录文革小报目录4000余种,新版入录量是初版的三倍,可见增量之大。2008年,周连成又编著《文革小报创刊号目录 •文革小报集锦》合集,32开128页,收入研究文章21篇,再次填补文革小报研究的一大空白。2016年他主编的《文革小报集锦》,64开袖珍本,增补修订17篇研究文章。

    文革小报又俗称“红卫兵小报”,以区别于党政机关主办、具有政治权威的“大报”,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在群众运动中传播的报型宣传品,是中外报刊史上的极端特例。文革小报活跃期正是文革破旧立新的动荡期,即1967年、1968年是文革小报的鼎盛时期,这与当时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揪斗一批又一批老干部和文化名人、学术权威的政治氛围有决定性关联。随着各地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斗批改的进程,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人“大民主”方式有所收敛, 办文革小报的势头大为减弱,多数文革小报销声匿迹,也有个别小报继续出版至文革后期。火药味浓厚、言词激烈的大批判语言与夸张谩骂污辱性的漫画等,是文革小报的突出特色。作为文革进程真实记录的文革小报,种类繁多、总发行量大。文革后出生的80后90后00后对文革的概念是一片空白,只有经历过十年动乱岁月的人们才切身体会过个中滋味,并对文革小报有着深刻印象。

    按文革研究学者的说法,文革小报出现于1966年8月底9月初,是文革小组发动群众运动的需要;逐渐消失于1968年8月之后,同样是服从于群众大联合、老中青三结合和安定团结等战略部署的需要。文革小报作为开展群众运动的工具,1968年9月之后,原有的脱离基层和地方党政领导的群众组织逐渐解散,个别群众组织被保留下来,也失去原有特点,被纳入新成立的党政领导体系。这类得以保留的文革小报名称未变,继续出版,主编者性质却发生了变化,成为基层单位革委会或工会的机关刊。上海与各地稍不同,少数造反派群众组织小报延续到1969年以后,其背景是上海造反派长期在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当中保持较强影响力。

       据周连成介绍,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编辑仍按该书初版简目汇编形式,以文革期间我国大陆行政区划分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解放军共分为30个部分,目录均以汉语拼音字母前后顺序排列。同一编辑单位改换名称仍延续出版同一小报的,能够搞清楚的均统计为一种;改变报纸名称的统计为二种。同一报名,同一组织不同编辑单位的统计为二种;联合版是“文革”小报一大特色,影响力越大的小报联合版出的越多,为了不重复小报种类,这里仅将目录里面没有的种类增补进去。北京地区的小报种类最多,统计最细致,主要由收藏研究多年的何理先生完成,他从70年代就开始编辑北京地区文革小报目录,90年代初又与首都图书馆联合编辑北京文革小报目录,经验丰富。出版新版《文革小报目录》也是何理先生的心愿,多年来一直与我沟通联系此事,今终于合作促成本书出版。

二, 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编得好

本书作序者评价说:这是迄今为止收录小报种类最多,最全面的目录汇编,为集报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索引。其长处是:不仅收录了公开发行的小报信息,还收录了群众组织内部的“动态”类小报信息。这类称作“动态”、“简讯”的小报,是群众组织模仿新华社及党报编辑“内参”的方式,主要提供给本组织阅览的内部参考资料,也有少数对外发行。如果说公开出版发行的文革小报文章多为评论,重在对外宣传,那么动态报则重在对内通报消息、动态。此类小报信息量大,印刷数量小,有油印也有铅印,尽管其中一些信息在当时也未必准确,但对群众组织及时了解动向,做出适当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报当年为群众组织提供各地各方面运动的情报,现在成为研究运动状况的重要资料。

结构并不复杂的新版《文革小报目录》,之所以能够编得好,一方面是主编周连成持之以恒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另一方面是长久以来众人拾柴火焰高,许多热心报友的鼎力支持。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报协集报分会创会会长罗同松,1996年就撰文呼吁集报人应当编辑“华文报纸目录”,周连成几次编辑出版《文革小报目录》,罗会长都题词、写信,热情鼓励。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终身教授方汉奇题写书名、写信鼓励。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刘书忱将军题词鼓励。文革小报收藏大家、武警总部师职研究员王选源慷慨交流文革小报。被周连成视为他集报领路人的中国报协集报分会顾问马振予给原来几本书题词、写序。还有收藏文革小报较多或颇有研究的戴新华、陈国康、罗松、范光永、管延洲、汪继良、刘德保、刘满、张用贵、周焕斌等报友也给予多方面支持。积年累月,我和夫人曾数次为周连成收藏的文革小报创刊号精品扫描存档费心劳力。

      这次大幅修订增补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王海勇、许言汉、喻向东、邵保江、王晓民、卢伟忠、王伟伟、刘阳锟、魏润生、严祥立、汪志华、刘金龙等报友提供了大量补充,使目录更加完善。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中国收藏家协会监事长、全国纸品收藏联盟主席石肖岩和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名誊会长张骏等题词鼓励。收藏文革小报三千多种上万份的浙江收藏家徐良辉报友加盟编委会,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不仅收集报纸报头三万种,而且以书法见长,书法作品在300家全国知名网站刊出。

本书的另一位编委何理是老三届,他收藏的北京地区几千份文革小报,是他当年在文革进行之时、小报创刊之际,骑自行车到小报编辑部索要来的,或是在街头每份一二分钱买来的。50多年过多去了,那些平整如新的北京文革小报仍静静地躺在几个纸箱里。何理九十年代初加入北京工人集报协会时我与他相识,那时他是北京公汽一场技术科技术员。1990年《暸望》(海外版)报道过他的集藏文革小报的事迹。其专题论文《北京地区文化革命中群众组织报刊》刊载于《新闻研究资料》,并被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所引用。何理装在纸箱里的那些文革小报,小心翼翼地拿出来让我看过。目前他仍热衷于收集补充北京地区文革小报,并帮助藏友编校修订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报目录。这本书编辑出版期间,已经出国多年的何理从加拿大多伦多打来越洋电话,从侧面向我寻问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的编印情况。

对于夲书主编周连成,我也比较了解,他现任中国报协集报分会常务理事、会展部主任兼报纸鉴定委员会委员,并且是全国纸品收藏联盟报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4年他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来北京闯荡、在潘家园收藏品市场摸爬滾打,我就认识他,并且一同出席了1996年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集报研讨会。周连成的集藏研究成果是跨界的、多领域的,如书画类扑克、特大型报刊纪念系列扑克20余种;创办系列生肖报10余种,创意出品多种形式跨界集藏品,颇受市场欢迎。另外,2015年他主编的《舒同体报头报纸集萃》一书,受到集报界、书法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在致力于文革小报收藏与研究方面,周连成是中国集报界著述有关文革小报研报成果最多的中年集报家。可以预期,周连成报友将会在文革小报研报之路上继续大有可为。新版《文革小报目录》随然已经印行,但周连成表示,他将继续征集各地文革小报目录,仍请广大藏友大力支持,必有回谢。因为越到后来,未知的文革小报收集难度就越大。但周连成已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文革小报目录》总量超过美国的国会图书馆。

三,民间收藏的海量文革史料仍有大量整理、编印和研究工作要做

有读者反映说,可惜这夲书中没有图。其实,编者手中有关文革小报创刊号及重大新闻、好版面的珍图多得很,好图有的是。只因一本书的成书会受很多因素的局限。就拿夲书为例,最大局限是排版印书资金需自筹。如果资金宽余,版面就能舒展一些,不会像现在这么紧巴。版面字间距行间距若放开一点,就得增加几十个页码,印书成本就会相应增加,书内若批量增加插图,不仅增加页数,而且还得考虑彩印才能出好效果的事情,那样的话,印书成本会大幅提高,这是编者自身难以承受的。即便如此,《文革小报目录》已是大16开夲、330多页、41万多字的厚书,一部十分可观的大部头。

然而,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的编印出版,对于编者和我等志力于文革史料研究者、关注者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大量整理、编印以及专题或专项研究工作要做。毛主席当年讲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要认真总结经验。毛主席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与教训。而要做这些研究分析、论证判断与评说,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真实的原始材料整理的基础之上。做些基础性的工作,正是民间收藏家拥有大量各类文革史料的突出优势,也是既拥有藏品又具备整理研究能力者的强项。我认为我等民间文革史料研究者关注者,大致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开展整理和编印文革史料的工作。

首先,利用新版《文革小报目录》本身,就值得做一番研究。我注意到,书中对文革小报名称是大排行编号一排到底的,脉落清晰,报纸出版单位或组织,多为大学、中学红卫兵组织,各企事业机关厂矿的造反派组织等,如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主办《井冈山》报。也有以行政单位名义的办的,如《兵团战友》由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建设兵团主办;《兵团战士报》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出版。新生政权主办的《大批判简报》为广西梧州革命委员会斗批改办公室出版,文革群众运动广泛发展之后,形形色色的组织纷纷涌现,有些小报主办者并非单个组织,而是若干团体的联合组织,如红卫兵代表大会,也有几个怀着共同理念的学生或工人以群众组织的名义编印小报。中央开放小报,本意是发动群众参与运动,与中央呼应,营造革命的舆论,但是群众组织的派别斗争兴起之后,小报不可避免地成为群众组织的喉舌,派别斗争的工具。虽然小报的编印不必经过党的新闻宣传机构的审查,但是不能背离中央对运动的指导精神,一旦被中央首长点名就只能停刊。

从出版日期看,95%以上是1967年、1968年的。期号栏所列第一期、试创号或某期,每一条信息都有报纸原件作为支撑。文革小报的开版以4开4版居多,有的备注中注明油印等。

其次,可以编一套《全国文革小报创刊号全版图集》,大8开全彩印,原汁原味、直观全面反映文革小报的原貌和全貌。书名中的“全版”,是指一份小报的各个版面都收入,该份小报是几个版就收入几个版。不像目前已出版的报纸图录一类书籍,大都只选登第一版。

鉴于全国文革小报总量在万种以上,目前收藏者手中的文革小报创刊号总量至少在五千种以上,若要将其全版入书,必然得分册编印。根据《文革小报目录》所披露的全国文革小报分布情况,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中北京1261种、天津186种、上海753种,北京卷得分上中下三册,上海卷分上下两册,天津卷1册。解放军187种出一册.七大行政区域分为七卷,视文革小报创刊号拥有量多少来确定夲卷册数。东北东三省辽宁572种,出上下两册,吉林226种、黑龙江239种各出一册。华北山西965种,出上中下三册,内蒙197种、河北242种各出一册。华东江苏1023种,出上中下三册,山东299种,江西247种,安徽309种,浙江358种,福建243种,各省各出一册。华南广东(海南)590种,出上下三册,广西227种,出一册。华中河南812种出上下两册,湖北962种出上中下三册,湖南372种出一册。

西南四川(重庆)862种出上下两册,云南289种出一册,贵州87种、西藏14种出一册。西北陕西274种、新疆117种各出一册,宁夏28种、甘肃78种、青海35种合出一册。上述省区均在大陆内地,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

第三,可在《全国文革小报创刊号全版图集》基础上,选编《全国文革小报精选图集》,以重大事件、图文并茂、版面特色为重点,除从先出《全国文革小报创刊号全版图集》中精选外,还要发挥各地文革小报收藏爱好者优势从所有文革小报中海选,多多提供拟选版面图片等基础材料。编者选编时,则要优中选优,力避内容重复或画面、版面雷同,同时顾及一下地区平衡,如同类佳版,边远地区优先。另外,高质量、特色突出的油印版报也应当在选编之列。文字介绍以所登报纸为准,简介内容可参阅新版《文革小报目录》所列各项,增删取舍可再定夺。此套丛书多少卷套方可容纳,均需建立在材料基夲汇集齐全的基础之上,视各类多少而定。或按内容或以版面形式类编均可。

第四,影印若干种文革小报从创刊至终刊的全套夲。我本人就收藏有一全套某文革小报的自订合订夲,16开油印版,总共有一寸半厚。相信其他文革小报藏友中也会有类似的珍藏。如果能寻访找到北大、清华、人大、北京中学联等红卫兵或造反派组织出版的较典型文革小报全套,再找出文革期间持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文革小报全套选印十种,每种印数百套供研究人员之用和图书馆、档案馆存档,这将会对文革历史的系统性深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从历史经验看,书报刊收藏者中,不泛有某种大丛书、全套老杂志或老报纸的收藏典范,改革开放初期,出版界曾对延安新文学大系进行整理出版,社会各界反响较大。前些年,有心人士对民国时期最著名的《良友》画报全套影印,对民国上海永安百货公司企业刊物《永安》全套影印,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典再传播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第五,有关涉及文革小报的文章集锦,应当继续选编,一是通过网络和书报刊,广泛选取文革小报编印者、当事人和见证者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文革小报收藏者及大学、新闻史学研究机构人员、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文章。

第六,对于文革小报中有价值的内容可分类选编,一鸡多吃。分类越细,出的成果就会越多。整理文艺界、文化界、电影界、科技界、教育界等被打倒的各界名人等。我曾听一位老领导讲,文革过后,他在文化部参与拨乱反正工作,经他手平反昭雪的文化名人就有三千多人。这种专题专项长编史料,将是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

第七,寻访文革小报编印者、当事人和见证者进行口述史,也逐步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事情。随着岁月的推移,寻访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将成为过去时,寻访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亲历者口述史也成为当务之急,而当年参与文革的老三届也步入古稀之年,因此,这项事情也变得刻不容缓。

    第八,在上述基础之上,可形成较为深入的研究专题,如一边倒的群众政治热情对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冲击与影响等,立项设组专书专著和分步实施,吸引大批文革学者共哀胜举,分批出产成果。

回顾与文革相关的话题,文革结束以后的改革开放初期,以《伤痕》《于无声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伤痕文学作品与纪实文学作品,对文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高皋、严家其合著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对十年文革进行了梳理。敢讲真话的大文豪巴金,曾提出设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文革学者说,对于报刊历史和文革历史研究者来说,文革小报是重要的史料,从中可以发现研究“文革”群众运动的舆论与信息传播、报刊与报人状况、群众性政治运动、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的资料。与集报者相比较,研究者更看重到小报的内容。目前,在大陆或内地图书馆不对外开放小报收藏,赴境外图书馆查阅十分不便的情况下,新版《文革小报目录》给学者提供了查找资料的重要线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wx_header=0#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15:14 , Processed in 0.0481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