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不堪回首
作者: 花前说剑2 | 2007-2-27 8:26:00 | 分类:历史 | 浏览:3786
春节回家,无法上网,无心读书,闲来无事,便缠着奶奶闲聊,搞忆苦思甜教育。很幸运,奶奶新过80周岁生日,尚耳聪目明,虽亦时有小病缠身,但总体状况还算健康,这是我们小辈的福分。奶奶如今每天以睡觉为主业,偶或拄着拐杖到门口闲坐,从不运动锻炼,这样的生活状态已持续多年。看看现在城市的年轻人,瑜伽、足疗、健身操、有氧搏击、动感单车等等等等,变着法儿的折腾自己,我就觉着悲哀,做个现代人着实不容易,大家都玩命竞争,你死我活,尔虞我诈,如蝇竞血,如蚁附膻,拼命压榨别人和被别人压榨,五十岁前拿命换钱,五十岁后再拿钱换命,平时吃香的喝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然后躲到电脑前面练龟缩大法,最后再到健身器上抽风,多浪费啊。如果全世界每台跑步机健身器上都搁上发电装置,得节省多少能源!这么折腾自己,其实全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平时看起来挺注意的,挺疼自个儿的,吃都专挑好的,入口都是有讲究的,这儿补那儿补的,这丸那膏的,夏天能吃冬天的,冬天能吃四季的,岂不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没有不带毒的,都赶上五毒教的试验田了。
扯远了,这次我其实想聊聊过去。
奶奶1927年生人,目睹过几个时代的变迁,但奶奶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识,所以从不曾做过记录,所有的见闻都搁在心里,闲时回忆回味一番。这80年的时间,几乎是有史以来最波谲云诡的80年,奶奶生于斯,有关人的什么事情没见过?惟其见过,方才平和,惟其平和,方才长寿。奶奶最远的旅行也只是三十里外的小城,70岁后才坐过汽车,从没坐过火车,如果不是四叔家搬到城里,奶奶的活动半径恐怕不会超出我们乡甚至我们村。奶奶记忆中的历史才是真正的民间史和草根史。
我最想知道的当然是1958到1960年那所谓的“自然灾害”的三年,奶奶坐在马扎上,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的,陷入回忆:
1、58年已经吃食堂了,劳力都去大炼钢铁,挖河挖沟、出义务工、参加运动了。主要还是大炼钢铁,咱家的门鼻子、门把手、烂铁钉都给收起来炼铁去了。幸亏我还偷偷在水缸里藏了一口小铁锅,吃食堂吃不饱了就自己煮点地瓜,才没把孩子们饿死。不敢让人家看到冒烟,要不就会被充公,吃食堂是不让自己在家做饭的,煮完赶快就把锅藏到水缸里。地瓜都是偷得生产队里的,那年我还叫你爷爷一块去偷生产队的麦个子(方言:麦捆),那些麦个子割完了堆在地头上,早就被人偷走了一半了,队长一看不行,赶紧转到大队里,当天晚上我就叫着你爷爷去大队里偷。你爷爷不去,还不让我去,我说不去偷孩子吃什么?我拿什么养活他们?你不知道,那时候孩子饿得光哭,着实可怜。我就自己去,那晚上偷得麦子搮(li)了一小笎(yuan)子(从前的农村盛放粮食的工具,我不知道这个字对否),吃了很长时间。人急了就会偷了,不分地的话,还要挨饿,多亏邓小平把地分了。
2、那两年年景实际都还行,没有什么大灾。劳力都去大炼钢铁了,那时候种得就是地瓜多,58年的地瓜就没收起来,有的没刨出来,有的刨出来堆在地里没人管,到处都是一堆堆的地瓜(地瓜需要窖藏),后来立冬了都烂了,淌黑水,就跟粪堆一样,再后来到了春上,没得吃了,冻烂的地瓜,北山上(故乡北面是广阔的山区,至今仍非常贫穷)来人两毛钱一斤收购。收去把烂地瓜放在水里淘一淘,剩下那些黑地瓜渣再蒸窝头吃了。
3、到了第二年春天就没得吃了,你想想,上年的粮食都烂在地里了,还有什么吃的?前几年又没攒下粮食,那时候不施化肥,粮食产量又低。北山上很多结了婚的妇女饿得出来要饭,都上咱们这一片要,给这里的光棍当老婆,过了半年多,人家的日子好过了,她们就又都回去了,找以前的男人去了。咱们村里xxx和xxx第一个老婆都是这样的,xxx一筐地瓜干换了个老婆,她们北山上的男人还经常来看她们,临走都带上点吃的。
4、咱庄里还没有饿死的,别的庄有,我有两个亲戚饿死了,都是别的庄的,咱们庄那时候还是好样的,没饿死人。远处xx庄你爷爷的拜把子兄弟那年拿了个口袋来咱家要饭,你爷爷不在,家里没人,他什么东西没要着就走了,你爷爷回来后听别人说了,说要是早回来了说什么也得给他点吃的,这事你爷爷后来几乎年年提,愧疚了大半辈子。咱庄北边的路上,有个妇女走着走着就把孩子扔到路边了,那孩子好好的,一点毛病没有,就是饿得直哭,那个妇女没东西给吃,养不了了,后来也不知叫谁捡去了,你想想,如果不是没饭吃,哪个当娘的舍得把孩子扔了?
5、咱庄里xxx回来走娘家,她娘看见她嘴上一层发绿,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走在路上实在饿得受不了了,薅了把麦苗吃了。有一天,咱庄食堂里烧了一大锅稀饭,盛在小瓷缸里,不小心把瓷缸打坏了,稀饭淌了一地,那些小孩都趴在地上舔着喝。
6、我去xx庄走姨家,一到她们庄头上,就看着小树都没皮了,那是春天,树梢上,一点绿模样也没有,实在苦情啊。她们后来树皮吃没了,都吃草纸渣子,吃得解不出大便。
花前说剑写于:2007-2-27 星期二(Tuesday) |
天涯“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博客”评选
评论人:小小猪哼哼 评论时间:2007-2-27 9:33
这类的事我也是常常听说。我妈也常常讲给我听,说她村里一个孩子就在地里活活饿死了。真是可怜。
这些好在我没经历过。但是,出于于70年代中期的我,感觉小的时候也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的,偶尔将妈妈说“炒地蛋”(即土豆)错听为“炒鸡蛋”都会高兴大半天,当然,端上桌来就失望了。
评论人:jexica_wang 评论时间:2007-2-27 9:52
我也常听我奶奶讲六0年的事。我奶奶今年90了,年轻时受尽了苦,好在现在身体很健康,子孙都非常孝顺,总算可以安享晚年了。
我们家在晋南,那个年代的日子真是苦,奶奶嫁进门的时候才14岁,爷爷在给有钱人家当长工,我想再问问奶奶年轻时怎么过日子的,她总是笑笑,过去了,就算了。
奶奶一辈、父母一辈、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这一代,四代人见证了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奶奶这一辈人吃不饱,穿不习暖,更别提上学的事了,到了我父母,家里都是东家借2毛,西家借5毛,凑凑和和地上完了高中,幸好那时读大学不用钱,尤其老爸读军校,每年还可以寄几元钱回家,我在农村长大,吃穿是不愁了,只是好与坏的问题,记得我们上小学时还用的是石板和石笔,到我女儿,光画画的彩笔都不知用了几百只了。和她说我们小时多苦,她竟然说:我知道你们讲这些是为了我好,其实你们都是编的,对吧。
我和老公苦笑,因为现在老家生活也好多了,有的亲戚也买了小车,所以即使带她回去,也体会不到了。
评论人:jexica_wang 评论时间:2007-2-27 9:58
我记得你的博客以前是允许匿名发表评论的呀,现在又不行了?
另外,我把你的剧组日志中的一些片段在我们单位的内部网上群发给很多同事,并向他们推荐了你的原著,有几个年青人很感兴趣,希望能帮你多销几本。
评论人:花前说剑2 评论时间:2007-2-27 10:10
是啊,祖辈们受了很多现在难以想象的苦,却无法记录下经历和见闻,我们不妨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总归有些意义的。
jexica_wang 是山西的崔姐吗?还是一直潜水的老朋友?感谢你的支持和帮助,这于我是莫大的鼓舞。
评论人:剑胆琴心陈歌 评论时间:2007-2-27 15:40
我曾经在做公司的时候,业务最好的时候到了20几个人,公司里有几个大学生,在闲聊时,常听他们诉苦,说自己的命有的多苦啊!这样那样的,哼哼唧唧,有时候真是看不惯!我有时候也感觉命苦啊,但是想想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所经历的艰辛,和我们又怎能比拟呢!我们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过这样几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你说你苦得看跟谁比!什么事情都是有个参照的。
我听说中国最困难的那几年,人们着实饿疯了!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事情!
当代的年轻人,对这些近代的困苦历史记忆了解又有多少呢?
评论人:沈健平 评论时间:2007-2-27 17:16
花前说剑兄,你上图的动物是猫还是狗,好可爱哦!
评论人:阿卡似妻 评论时间:2007-2-28 19:37
冤有头,债有主。
我有一个堂兄在老家被饿死,我妈妈一家,7个孩子,一场灾难下来,只有我妈和我小舅活下来,其余都饿死。
自古以来,人相食的社会都是极度黑暗和罪恶的,造成这些苦难的魔鬼真是罄竹难书!~
评论人:阿卡似妻 评论时间:2007-2-28 20:00
谁在饥饿年月喝掉了2000吨茅台酒
作者:黑眼睛
大量的实证可以表明公共政策的混乱,是国家陷入动荡贫困的基本原因,因此国家的权力应由社会真正授予并且得到社会(至少是多数人)的真正制约,这样才能使国家及其在基层社会代理人的决策利益和基层社会的发展利益取向一致,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按照提供有效服务的方向合法地行使其权力。
2000吨茅台酒约等于20万人3个月的口粮
帅好
在饥饿最为强烈的1959-1961年,贵州茅台酒的下列数字说明了什么?
1959-1961年茅酒产量为2079吨。其中出口139.86吨,国内消耗1939.14吨。按茅台酒粮酒生产比例5:1计算,茅台酒厂用去原粮10395吨。
这是我在贵州仁怀对上访47年的老人叶绍明作社会学研究期间,在当地公开出版的史料中发现的这组数据。
当时仁怀有20多万人,年人均口粮为300斤左右。如果把茅台酒的用粮再换算一下,一万多吨的粮食,够仁怀县每人平均分得50公斤左右,再配些野菜之类,估计熬过最危险的春荒没有什么问题,这样能救下多少人的性命。然而,历史的真相里没有假设。
在今天,当我们能够主动或被迫,把河流、森林,山脉、城市空地民房、一些动物等,均当成一种经济前景而非大自然组成部分的时候,评论家马立诚说:“每个人都成了经济学家。嘴上言谈心里盘算,尽是投入产出。”“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贬低为‘发展’的‘刹那’,成了‘发展’这部机器上的螺丝钉,丰富的人文意义则被简约。人和人也严重疏离了,甚至人的尊严都被无情地取笑、扭曲和毁灭。为什么连环杀人案愈演愈烈?为什么大城市出现前所未有的‘跳楼热’?”
白云沧狗,世事轮回,我也在想,我原本是一个喜欢干净浪漫诗歌的人,后来干了记者。少年梦想里是一个当民主市长的人,谁把我这个拥有美好梦想的人,逼成了在陈旧历史里寻找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的人?那些被掩盖或被迫沉默的历史事件,究竟和我们的现实有那些必然、偶然的联系呢?
在1959-1961年,仁怀县还有下列公开的统计数字需要说明:
人口方面:
1959年全县死亡6263人,其中“疾病”死亡6130人,占死亡总数的97.8%。
1961年人口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为负的千分之22.55。死亡率为千分之31.39。
粮食方面:
粮食高征购,1959年仁怀粮食总产为14403万斤,实际征收折原粮7055万斤;1960年粮食总产为11663万斤,实际征收折原粮5506万斤。均占总产量的近一半。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显示,1959、1960年的仁怀农民人均口粮分别为350斤和334斤(内含种子、饲料30斤)。
如果这样的分配数字真实的话,似乎不至于把人饿死。但饿死人的事情真实的发生了。我按着现有官方的有关数据,估算这个时期仁怀的非正常死亡不会低于4万人。另外,1959年,仁怀也有局部发生了旱、雨的灾害,但粮食总产至少比1953年高。其中稻谷产量比1962年——1964年还高,其余的小麦、玉米、高粱、杂粮等都不是历史上最低的产量。可见这些灾害不是缺少粮食的主要原因。
茅台酒与生存:
1959-1961年茅酒产量为2079吨。其中,1960年茅台酒产量高达912吨。这个产量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1960年茅台酒原料告急,贵州省粮食厅从全省各地调来原粮支援,下面是调来数字:遵义11万斤、毕节29万斤、铜仁10万斤、黔东南12万斤、贵阳7万斤、湄潭1万斤、习水10万斤、铜梓10万斤、正安1万斤、赤水4万斤、务川1万斤、熄峰1万斤、仁怀20万斤,共计117万斤。这样还不够,中央粮食部又从四川江津调来70万斤,才保证了当年的生产。
从调入粮食的地区资料来看,上述地区中的铜仁1960年属于全国八大旱区之一。遵义地区的湄潭一个县到当年4月共死亡12.2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0%左右。死亡绝户2938户,离家逃荒的4737人,孤儿4735人。在抢粮运动中被活活打死的1324人,关押死的200余人,打伤致残的175人。分别强行调出10万斤粮食的铜梓县到1960年底人口负增长千分之121.32,全县人口在1959——1960年,一年间减少41734人;习水县三年减少人口42624人,死绝499户以上。毕节地区与仁怀相邻的金沙县,“非正常死亡”5.5万人。在灾荒结束后,金沙县另有遗孤3191人需要安排,一万余人患三病(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子宫脱垂、水肿等);到1965年全县五缺户(缺衣服、被子、房子、粮食、钱等)占总户数一半。
整个贵州的情况也非常糟糕,据人口学学者新近的研究,在三年饥饿时期,贵州全省“非正常死亡人口约174.6万,占灾前全省总人口的10.5%”。
而人祸天灾期间,1959年在仁怀县对浮肿病人每天补粮1两(16两制)、黄豆2两、菜油3钱的情况下。1960年12月27日,县委书记徐肇玉在关于安排生活意见中透露,茅酒原料1960年底到下年6月要安排360万斤。这些酒能救国人的命?这些酒都让谁坦然喝了下去?
据仁怀当时民主人士周梦生回忆:建国前,当地政府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为了民食,政府下令全县严禁煮酒熬糖,禁令森严,就是下了窖的沙也不准翻烤,已烤存的酒不许出售。禁期有时长达一年。
由此可见,当把粮食生产、消费等环节放在权利关系中分析,说明了即使粮食生产不发生变化,权利关系的变化也可以导致严重的社会饥饿。正是权利关系决定着不同阶层的个人是否有能力避免饥饿,粮食生产本身的变化只是饥饿的因素之一。也因此当个人需要直接消费粮食的权利时,只把粮食送给灾区是不够的。无奈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农民,既没有权利直接消费自己生产的粮食,也没有任何外来的粮食送来帮忙。
如果这些抽象的数字、理论,没有故事来得真切,那么我们深入仁怀历史的细部去看看,人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
茅台酒前身的“荣和酒房”前老总王少章的两个儿子。大哥王秉坤是饥饿死亡,死在麦收前后,时年54岁;弟弟王秉均,北京某大学学经济毕业后搞什么工作不清楚,上世纪50年代因“反攻倒算”被判刑5年,刑满释放后赶上“饥饿三年”,生活实在困难就自己撞死于光天化日之下。时年49。这是创造了天下闻名的茅台酒的后代之命运。其整个家族辉煌而悲惨的命运,我在《叶绍明档案》一书中有所披露。而另一本正在撰写的社会学著作中将有全面记载。
“饥饿三年”由于被当时“控制”和今天“禁止”的原因,仁怀死亡的总人数究竟有多少,我们只好期待时间,但死亡比例有多大,我想应该有个轮廓。这个比例的意义在于能知道死亡的大概真相。2005年,仁怀一干部曾经对一个生产队当时死人情况逐家逐户进行回忆,他得出的结论是:在39户190多口人的生产队,死亡26人。其中壮年12人,老年8人,幼童6人。死亡占总人口的13.68%。2006年,我曾对相距5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村民组访问,逐户核实后,当时该村共有10户人家,67人,死亡9人。其中,老年3人,青壮年2人,幼儿3人,儿童1人。死亡占总人口的14%。
两个不同年代不同调查者得出几乎相似的比例,这在当年该是一个怎样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呢。
每一个历史的关头,总是有一个县委、政府作出一个决定,号召一群民众,每一个决定必须执行,每一次代价却要民众来承担。为什么饿死逼死的是穷苦的农民,而哪些大跃进在基层的忠实的执行者、吹捧者哪个又是饿死的,这些决策者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何时才会反省自己的作为所带来的灾难?也许他们中有的已经安全作古,可活着的有责任向这片土地和人们忏悔一次。这是在人文立场上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权利秩序上的或者说是合法性上的。大量的实证可以表明公共政策的混乱,是国家陷入动荡贫困的基本原因,因此国家的权力应由社会真正授予并且得到社会(至少是多数人)的真正制约,这样才能使国家及其在基层社会代理人的决策利益和基层社会的发展利益取向一致,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按照提供有效服务的方向合法地行使其权力。不过话反过来说,那次权利的行使没有表决的合法形式?但为什么总出现谢泳说的“在历史的每个关口,我们总是选择最差的方案”这样的恶果尴尬?
谁在那一年喝了2000吨茅台酒?上述的一些历史和我们眼前中国的经济现象有没有潜在的联系?那些强制被拆迁的民房?那些矿难中死亡的兄弟?那些唯经济马首是瞻的经济学家和当年唯政治的经济学家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中国人吃饱喝足之后,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哪里保障和体现?
于是,我们找到了于丹的“读经”?可那些“经文”来到这个世界多么久远,于丹并不是发现者。
于是,迸发了刘军宁的“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肯定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和伟大”。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在个人尊严中低下过昂贵的头颅?一切都像坐在村口想念灿烂太空。用南周人物专栏“巧嘴”刘喻的话说“这是多么悲哀的发现啊,别人的时间也许是隧道,或者轮子,或者迷宫,而我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坑。十年来站在同一个坑里捶胸顿足,与此同时第二代国家领导人已经去世、第三代已经下台,第四代也走进新时代了。”
我觉得中国人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像一个入不敷出的小户口,样样品质、权利均捉襟见肘。如果问我中国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有法律保证的自由,没有这个自由安全,在更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村县、省市、国家各个级别的决策中,就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而听到的反而如和尚统一的朗诵一般,所以,讨伐制度的自由应该优先。所以,政治哲学家柏克当年说,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
注释:以上数据凡参见下列出处
《中国共产党仁怀县大事记》《仁怀县志》《仁怀文史资料》《金沙县民政志》《金沙县志》《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桐梓县志》《习水县志》
评论人:一叶清茶 评论时间:2007-3-1 22:16
评论人:沈健平 评论日期:2007-2-27 17:16
------------------------------------------------------------------
花前说剑兄,你上图的动物是猫还是狗,好可爱哦!
那是加菲猫,很可爱!
评论人:vivi_a 评论时间:2007-3-2 10:35
我回来了,这年过的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为什么要过年呢!?没意思不说还又长了一岁.
评论人:sceneryG 评论时间:2007-3-2 11:42
大家好!
我生天60年代,那个饥饿的年代我还是有些印象,不知什么时候能有人出来算这笔帐,让老百姓的苦也不白吃!
评论人:花前说剑2 评论时间:2007-3-2 16:49
多谢阿卡兄转来好帖,“十年来站在同一个坑里捶胸顿足,与此同时第二代国家领导人已经去世、第三代已经下台,第四代也走进新时代了。”“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尤好。
沈兄,图中的动物如清茶mm所说,是猫。
sceneryG姐好 vivi_amm好
评论人:powerxun 评论时间:2007-3-3 8:44
那个年代真是有说不完的辛酸事。58年的地瓜——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不是记忆深刻呢?也会常常听老人们忆苦思甜,关于地瓜的故事几乎每次都是首要的提起的。能体会出来,此时讲起这段历史的人的确是深陷到回忆中的,语气轻缓,时而伴随一阵沉默,目光直视着,是内心那曾有的恐惧、绝望和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们忘记了眨眼吧。
那年我的妈妈5岁,已经在帮外公外婆操持里外,妈妈说那年最幸福的时候是在豌豆苗鲜嫩的时候,身上藏着她的奶奶给的一小块咸菜,到地里搮(li)一把豌豆苗塞嘴里,咬一口咸菜,那美味至今难忘。妈妈是家中的老大,下边陆续7个弟妹,家中贫瘠的所得,固然都要照顾小的了,除此,外公为生计所迫的焦躁往往也无可奈何的责与她一人。
听爸爸说:你妈妈出嫁的时候体重只有80斤。
姐姐说:妈妈的第二性征到18岁才出现。
外婆常常叹气对我说:你妈妈喝西北风长大的,能活下来真是奇迹。
评论人:powerxun 评论时间:2007-3-3 9:07
妈妈还说:那年最难过的记忆是有一次生了病,外公带她去看大夫,看到了大夫家正在包饺子,而她却被逼着吞下饺子般大小的药丸子,那次她哭的直到一点力气也没有。
评论人:青山恋 评论时间:2007-3-3 13:59
看看,顶,不多说了。
评论人:sceneryG 评论时间:2007-3-4 12:09
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忆苦才能知道甜呀,我儿子这一代根本不知何为苦!
评论人:青山恋 评论时间:2007-3-4 23:09
花前兄, 最近关于少林寺主持的争论又起, 下面是网上的部分资料, 供君参考。
问少林寺方丈 永信商人[网友文章]
访全国人大代表永信法师:少林寺要念“和谐经”
2007年03月03日
中新社北京
- 3月3日消息 据中新社北京报道:“少林寺要想维持生存并发展壮大,只有通过我们的双手去创收所得,这完全符合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今天就中国少林文化的传承问题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网友质问]这句话从一个僧人的口中说出来,我只能用无比震惊来形容。僧人是我们的国家公民,平等享受我们国家公民的待遇,但僧人是特殊的群体。僧人,有着自己的戒律和约束。在爱国爱教的同时,僧人必须严持佛的戒律,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才能真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佛制规定僧人不得贸易,如果僧人去创收和掠夺有什么区别?你僧人再创收,是否能离开贩卖佛法和祖宗留给你们的遗产?请问您永信商人,您离开了少林寺,不穿这身僧衣,您还有什么德行,什么条件去谈这番话?再请问您,公民自由结婚,喝酒吃肉,雇佣保姆……也完全符合中国的社会制度,您是否也要效仿,而不顾佛陀制定的戒律?正如您说:这也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我不明白中国佛教的入会原则是什么吗?有您这样的人在中国佛教协会,简直就是对中国佛教的严重侮辱。中国佛教协会,您们想干吗?是遵佛遗教,带领全国的僧众更好的行持,还是要人为、故意的破坏戒律,毁灭戒律?中国佛协,你们丢尽了僧人的僧格,除了奉承、迎合领导,欺上瞒下,你们还有什么作为?如此下去,你们将毁掉中国的佛教,成为历史上不可饶恕,不可忏悔的罪人!
- 永信法师同时向本社记者披露,今年五月,河南省佛教协会将在登封少林寺暨商丘观音寺传授三坛大戒。这一重大的佛教盛事,已于昨(一)日获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批复同意。
[网友质问]永信商人,领导的已经严重变质的少林寺,有什么德行和资格来传授三坛大戒,中国佛协,你们看不到,听不到,永信商人的所作所为吗?他除了身上的僧衣,光光的头发,哪里还有符合僧人的要求?《梵网菩萨戒》中明确规定,僧人不得贸易,登台歌舞、表演、不得习武,他十足是一个严重败坏戒律的人,中国佛教协会啊,你们为什么批准此行为?你们不参考,不依照佛的戒律吗?你们难道不穿僧人,不靠佛来吃饭吗?你们为什么不去坚持、捍卫佛的戒律,而心甘情愿入方便的下流。我不不知道再怎么说了,给你的定义是:一路货色!
- 永信法师于今天早间抵达北京,准备出席即将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永信法师,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一九八一年在河南少林寺出家,一九八七年成为少林寺住持,时年二十二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一九九九年,永信法师正式升座成为方丈。
身为少林寺第三十代当家人,永信法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关于少林寺的非议安之若素。
永信法师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基于对佛教的一种责任,对寺庙的一种责任。我们要保障僧团的生存,要保持僧团的内部和谐,更要将少林文化弘扬光大——传承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少林文化,我们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代黯然失色。”
[网友质问]什么是对佛教的责任?你永信商人大言不惭,僧人对佛教的责任是“毗尼久住,正法永昌”,你能继承和持佛制戒律,才是对佛教的责任。寺院为十方丛林,不是你一个人的,寺院是僧人清静修行之地,非远离戒律,破坏戒律。非观光旅游,种种违背戒律的行为。僧人的生存,是精进修行,是严格持佛的戒律,接受社会人士衣食住行的供养,为生存方式。僧团内部的和谐,佛早有戒律规定,不是你什么别出心裁。佛的戒律,如果你是僧人,你要无条件的去持,去做。佛制僧团有六合敬:一、身和同住、二、口和無諍、三、意和同悅、四、戒和同修、五、見和同解、六、利和同均。僧人能严格持戒,就是僧团内部最大的和谐。你真无耻,放着佛戒律和佛法不去弘扬,去弘扬因一部《少林寺》民间传奇电影扬名,棍子、棒子、拳脚、铁头……的少林寺,你真丢人,简直就是佛教中的寄生虫,简直就是垃圾!污染了整个佛教。
- 论及佛教与和谐的关系,法师如是阐述:佛教是古代中西方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佛教能够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产物。
他认为,佛教有很多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有效地弘扬和发展佛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身的和谐。
法师说,少林是中国禅宗的祖庭,通过修行,能达到心灵的净化;而修炼少林工夫,则能够强身健体,少林文化的一禅一武,一动一静,对统一身心和谐是最有效的途径。“少林主张通过禅武修炼达到身心和谐,而人的身心和谐,健康是根本。
[网友质问]少林是中国禅宗的祖庭不假,亏你说出口,你放着达摩祖师禅法不学,搞什么拳脚?达摩祖师来中国,是为了几套拳脚而来?你翻开历史看看吧,达摩祖师行脚、乞食,弘扬佛的慧命,二祖断臂求法,可曾求拳脚和棍棒?从达摩祖师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慧命所在,那一个祖师大德不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唯独你这个败类,赖佛吃饭的败类,在糟蹋佛教。
少林文化被誉为中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据永信法师介绍,自一九八七年开始,少林寺就不断派出武僧团到国外演出,目前他们已经访问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外设立有六个分院及十余个相关传播机构。有报道称,中国少林目前在全世界拥有“洋弟子”达三百余万之众。
你在美国的机构又怎么样?少给你一分钱,你表扬吗?你分赃平均吗?你雇佣的僧人,在美国跳楼的事情,你还说什么你?打着佛教的旗号,做毁灭佛教的事情。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你应该脱去你身上的僧衣。别在伤害我们信众的感情,请尊重所有学佛人的信仰,不要在玷污原本清静的佛门!
- 对此,永信法师表示,少林寺通过在海外建立一批分院,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弘扬和继承少林文化,这对少林文化在国际间的普及、交流和提高,促进民族和谐,人类和谐,大有裨益。
永信法师表示,他打算在本次会议上提一些有关宗教界的法律地位及自身建设的建议。
=======================================================================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了电视片《新少林方丈》。这部片子追踪拍摄少林方丈一天的生活,看方丈如何坐奔驰车穿行于繁华都市,如何用手机遥控少林寺内的日常生活。这部片子在翻译成英文版时,“方丈”被译成了“CEO”。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对释永信的报道中称,他“常常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吉普车四处旅行,坐着喷气式客机周游世界,与好莱坞名人过往甚密”,是“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
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
=======================================================================
我还没看过这个节目, 有机会要找找, 看看外国人是怎么评价这个少林寺CEO的。 估计主持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羞耻观, 以为老外喜欢他不得了呢。
评论人:vivi_a 评论时间:2007-3-6 14:03
……花前最近好象很忙,都几天没见了……
评论人:幡动心不动 评论时间:2007-3-6 17:16
问候花前兄及奶奶。亩产三万六的卫星是我们老家首先放出来的。
评论人:花前说剑2 评论时间:2007-3-7 9:10
诸君好,最近是比较忙,琐事较多,来得较少,诸君见谅。
这少林寺CEO越来越登峰造极,肆无忌惮,这样的社会里,出现他倒也不奇怪,最近的见闻,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信心已经沉到最底层了。
评论人:乡丁乙 评论时间:2007-12-13 10:18
谢谢你转载饥饿茅台这个文章,我在新浪的博客是“帅好”,欢迎访问,谢谢交流!多提
http://qingmohu.blog.tianya.cn/b ... =12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