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老农民》颠倒了的农村养殖业的历史真相
3 Y. p5 u( T6 d, M+ t& r
! y3 V& {2 B0 x1 k* \' Y0 k6 x) Q 彭振华2 ? P8 `- s) c; Q8 u) x
/ R& P* H; I- z8 k. v! y% M (1974----1976 甘肃平凉县大寨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 |8 i6 {0 N& J( A) W7 ~
0 l3 r4 b* o4 ^1 a& c/ c
5 ?( g3 ^0 m; a
$ _0 i* ~# I% ^8 V R m 历史,不是没有经过历史的人,任意编写的童话故事。* f! g }' C! z/ Y% R& e" K! V4 U
- A& c( [6 u5 U" b如果《老农民》电视剧接近事实,应改编成这样的情节:县委张书记在麦香村发现了母猪,就要收猪抓人,牛大胆打了扁担,社员们纷纷围上来,抓住县委书记游街,高帽子上写着醒目大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破坏生产的阶级异己分子。7 o4 o9 X! M3 S: I3 t4 ~9 T( q
) ]; E# L% h7 u( C' v6 g/ \
p7 O3 E$ I: e5 D D' J
5 T2 Y& V0 J8 z( ?2 P' V& H' h, J" D
在,民主化,自由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沉船,推墙,各显身手;高、大、上退出舞台,揭丑、露俗、调侃、戏说、抹黑,成为时尚。
( v# l$ J# J0 E/ J( y
7 b6 Q' v2 ~5 D1 |. n电视剧《老农民》,一部抹黑、歪曲事实,完全颠倒了农村养殖业的历史真相,贬低前三十年农村和农民的电视剧。
1 }2 U( d$ C' o/ R! Y3 f3 S2 H
4 u2 x0 `4 F# [9 [《老农民》,在网上,赞评很少,恶评如潮。编剧、导演、观众,人们都用着不同方式表达对社会的评价和散发个人的情绪。( E1 j, B# J$ ^4 l. V
) V2 I4 K- d, W5 ~8 ?2 Y1 o
一座高山,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只因:身处距离远近,位置高低不同。但如果,有人将这个山峰说成:一座寺庙或一个天坑,这人,不是疯子?就是骗子!但一定不是:脑残!$ H9 l: [# |; ~% `: \( r, c
/ I, Y X% z) x《老农民》,如果仅仅是政治观念的个人表达,抹黑,攻击,属于当前社会,允许的个人政治自由,但也应以事实为基础。/ I: n2 }8 h4 A9 U: R
1 }: k" M% ^- F
抹黑,不能站在造谣的基础上;攻击,不以编造事实为立足点。7 Z/ `, l8 Q5 s/ H. M' E& I7 K
4 p) ?5 R( ~3 A$ e & O4 A" x [$ B6 Y. b! y
) D: ^3 m2 S3 b( N& j+ o历史,不是任意编写的童话故事6 E i3 A9 j3 [* W
. s2 c3 e- y2 c3 H3 \& \历史,不是没有经过历史的人,任意编写的童话故事。
4 c& i8 s" N$ k& [$ [& u) f1 I; b) Q% T7 w( I5 E
《老农民》中有这样的情节:县委张书记带着人来麦香村,查社员们饲养母猪繁育仔猪。他带的人不仅在社员家的柜橱发现了藏匿的仔猪,还发现了母猪。张书记这就要收猪抓人。眼看人、猪都要被张书记抓走,好话说尽留不下,情急之下,牛大胆就打了扁担(来自网友)。0 |% u O8 r2 N8 S0 L
4 I1 T- Q/ ?( z( M) E3 ~
好一个离奇的情节、一个战斗的场面、一个斗智斗勇的官逼民反的事例、一个民打官的“文革”典范。( ~* U# J6 R& c' a% u
- E* l0 c5 F# \7 {( @6 [) Z4 ?8 F$ X
“藏匿仔猪”,“收猪抓人”,“好话说尽”,“打了扁担”。这里,只有一个情节比较真实:农民可以对县委书记打扁担,还好,没有编出一群带着盾牌的警察和城管来。
. c8 r% t2 `& b+ X, A8 I3 y6 M4 U
( T* j' p* V |8 K# ?县委书记带领“收猪抓人”?似乎已经穿越时空?我看不懂,这是编剧、导演,用“文革”的形式表现改革?还是用“改革”的手法演艺“文革”?把强拆?强征?的方式前移三十年? w4 W2 c# \* G; q1 g
4 X4 F t! ?+ Z( o& N$ k. y1 l8 D& h
当年,没有干部抢夺和没收群众物品的这一行为和说法。
- |; C7 K1 T+ {' ^, M L
6 W, r/ Z2 T0 @& ]0 O
. B# n4 \0 d1 x7 U# x) T: R2 L9 ]' X! f3 ]
对于当年农村禁止和限制养猪、养鸡(不超过三只等),可以称为所谓:禁养、限养,多年来,出过不少歪曲事实的东东!
& x! h( ^% o j( y2 F# w
7 H. c5 d$ i0 A从当年知青、现代名人的回忆,到文学作品,甚至于到《邓剧》,都有类似说法。唯有:《老农民》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 i% y- H+ e; O3 \
9 ^( Z' N4 B. O6 A' r; M2 w8 [
禁养母猪,是一个更戏剧性的创新。9 `, k/ J1 n, U8 v8 F2 X0 w
. g5 B6 k: o& C8 i- x. [* P
编剧、导演的素材从哪里来?那个县委张书记的原型是谁?事发地麦香村,属于山东省,哪个市?哪个县?: F2 h- N4 F* M
" }5 q& w- l f. B! u
. v% W. @: I( h( z1 l, s
& }+ P* N) d5 t- T+ c
当年,从未有过禁养、限养的政策和作法
; _1 p5 Z' W/ t- ]
q) ~$ G* Q7 l, B6 z
% n( P0 g* ~6 a7 C; t' h% e1 w" d* G" H2 T5 ` q4 q
《老农民》,限制养猪、禁养母猪,农民将母鸡吊在山上下蛋来改善自已家人的生活。颠倒、歪曲了党的农村发展养殖业的政策,抹煞几亿农民和数百万基层干部,为保证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食品---粮、油、肉、禽、蛋(即:所谓的凭票每人、每月:半斤油,二斤肉)供应,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的基本事实。. }8 l6 n; m7 A, k
$ ]; P$ H5 `) i! {# z) ^# n9 H9 Q# @4 n
- J$ Q# B* C( c( j2 |1 C9 S Y
; C$ o+ W/ ]9 {% v 当年农村,有禁止和限制养猪、养鸡的政策和做法吗?
$ v! T: h7 S- q! a$ \- ~ `6 \, L! W% ?+ A- P8 M$ v: r( U) x
没有!完全没有!绝对没有!造谣!虚构!纯属胡说八道!- {: f1 F! P+ g+ L3 f
7 r3 {9 m# c) K+ p- m相反,只有大力提倡、鼓励养猪、养鸡,没有禁养、限养。2 q% ~/ ~& l& g1 u
+ Z2 f8 k$ F$ \6 O d, Y禁养、限养,是一个完全颠倒黑白、掩盖事实真相的虚假宣传。0 {' Z: m: r+ K2 D1 w
$ S0 B, B- m+ A " ]1 Z: U9 m6 Q3 o$ `0 m1 d( L
, R) ]& _0 C% D P
当年,考核地、县、社干部的 GDP
" l6 ?& g% s" Z+ A
( }) N% x; D8 f, K3 n6 R" E. U% [: S70年代,提倡、鼓励家家户户养猪、养鸡,是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考核各级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 J7 g- m- `* P1 g
# E% `# Z$ ] J7 q2 h国家,每年把粮、油、肉、禽、蛋的上交任务,下达到省,由省、地、县、公社、大队,将任务逐级下达到生产队。
8 U+ S" O- ~: o9 _! Z; [3 n+ }& W! w' q! q- K7 }
生产队将任务分解到户,并登记造册,统计每户完成数量和进度。我所在公社任务,每年每户上交(收购站)一口生猪,每人上交鸡蛋(?斤,2---4斤,我记不准确了),上交活鸡数量,由于社员能够自愿上交,没有硬性指标分配到户。& d) x5 k1 s& `, w0 W) D: N
, }( F+ v. i1 g9 j" u' C
凡上交者,均按国家规定等级价格收购,完成任务的农户,肉、禽、蛋可自由上市买卖,价格比国家略高一些。
+ j f, s8 m( W5 v) K) @, |
, m3 E, X# \/ F完成粮、油、肉、禽、蛋上交任务并超额数,是一项考核地、县、公社干部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各县、社之间互相竞争、比赛。
! a, e) s. I! e5 S- w F3 q+ g& _6 n1 ?4 _
对县、社干部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当今的GDP。/ t) d; A3 t' V
k9 h; Q% T- x7 A9 A' S如果禁养、限养,基层干部的任务,靠什么完成?5 _2 M, p. e) g# x% Z
( Z7 ~$ Q9 V. Z, B( U5 A$ l; [
" f0 _& a2 ~+ x+ A
) d* a% h; }' _+ o4 P3 L
鼓励养猪、养鸡的系列措施和政策3 E, ?# H$ h1 n; _, }( u5 l b# J
- l2 T0 A' B7 R ~' u社员养猪、养鸡的积极性很高,当时,猪、鸡、蛋的出售,是群众经济的重要收入,养猪,也是农家肥的主要来源。
/ `1 h2 F3 E* P# A4 G
3 E" K5 ?; g! j7 g各生产队,根据实际制定多项政策,划拨饲草地,增加饲料粮等等,鼓励多养猪、多养鸡,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交够国家,留足自家。* }8 |% a/ l( w! m
, H& U' V, [& p8 {
我们,到生产队,宣传、提倡科学饲养方法,组织良种猪、鸡的引进和推广,促使更新换代,帮忙困难户,解决养猪、养鸡的实际问题。
" N+ U8 F, O; k% t+ b# c, O; ]6 w* E# O0 e
当时,我们主要推广良种鸡---来杭鸡(每月产18个蛋),淘汰本地土鸡(每月产10个蛋),引进多种外地良种猪(块大,长膘快),淘汰本地土猪。
$ }1 q+ }7 m( u' l# d8 h) k: n
. N" u9 B7 f/ V1 v0 E [
/ I( }9 v. W/ w& q' n0 ~5 b* _/ L) f% }# X1 i6 o
每户至少养一口猪,消灭养猪空白户,是最低要求。1 ^: }! k! U$ _( g' N% M, f
3 X! r' Z; ?3 O) ?多年来,我遇到过一个养猪空白户,76年,在四十铺公社洪岳大队路线教育时,队干部反映,他们队有一个多年不养猪的难缠户。晚上,我参加社员大会,了解情况,方知,此人是个单身汉,便宣布:单个人养猪确有困难,今后不再列入不养猪户,成为唯一保留的养猪空白户。
u$ z2 [3 O' [4 U7 y) D( X6 S& k: Q8 s3 d7 K% Y, p7 F7 z& ~. i: M
0 U0 {2 Z5 N3 R
$ `+ G* N' Y: ?& M+ _) A6 h亿万农民对城市人口的两大贡献
5 G1 o ?* M. ~% F% n
+ b q) S1 y2 y" E0 t& w1、上交公、购粮。完成公粮,多交(收)购粮。/ A: j& \% d1 ~: W4 u4 r! [
/ X X$ S- g1 C9 V) e
2、完成油、肉、禽(包括生猪、活鸡)、蛋下达的收购任务。0 ~% u3 b6 N: f/ `: z+ v" g
8 B5 M! o; ~3 r& J3 U. j养猪、养鸡的数量,是完成肉、禽、蛋任务的基础。没有家家户户的数量,用什么保证总量实现。6 i$ S4 _' ]" x# q9 i @% Q( z5 c) b
3 I* f9 K6 }; m3 ?" g5 w7 T+ {如果禁养、限养,城市人口,半斤油,二斤肉,靠什么来保证?
; X* V$ {) D6 H9 ]8 f! E. `0 o0 |7 D0 r7 y. s, X. R2 G) h7 L
! b, s h( l z1 g/ k
6 h B/ Y# i2 r5 P" s* R
所谓,限养三只鸡,更荒唐:鸡是小家禽,淘汰快(三年),死亡率高(杀、卖、瘟疫、意外损失),年初三只?年底能存留一只?如果有这项规定,不到一年,鸡从农村消失了。
F: c7 y7 [' N+ e5 z9 G8 I" T- n: T" ?7 U: s' Z. Y
限养三只鸡,纯属小资们为配合一时需要,低智商、非养殖专业性的胡编乱造。
, B+ K4 m3 j6 w" p0 i# S9 W" e9 U2 X& c4 E1 j4 h5 N" G
. X& ~- Q6 C- i1 |
) `" n2 G( S/ ]5 ? 半斤油,二斤肉,是当年生产能力的最大体现0 m5 r0 y4 j2 F" e- d: Y0 \* S! _3 ]
/ x; |# O+ x$ T. r$ g1 [3 @
长期以来,有人对当年,城市每人每月凭票证供应,半斤油,二斤肉,给予了无情的低贬和嘲笑,似乎成为那个时代的贫穷标志和耻辱。
( I8 f0 L" }1 ?& J! A; Q% X$ M* r8 K/ ^2 x6 i6 ?
《老农民》,客观上,配合了多年来的这样一个说教:不懂经济,只搞阶级斗争,不发展生产。由于,限制养猪、养鸡,割资本主义尾巴,城市只能凭票证供应,半斤油,二斤肉。% O" p. F) V4 r! e! o
) K& v: a0 V+ c! M希望达到一个社会效果:错误政策,导致全民食品短缺。" R: B; M2 G: @) F, d/ \
" A$ j) i h w) w4 c
4 x$ H8 ~. C3 j
5 E& f9 a8 m/ ]9 ?& S现代人啊!岂不知,这半斤油,二斤肉,来得何等的艰难!
$ ^! I* c8 G* n: m# r9 m8 d: o
+ L! y% n2 b7 B+ B! O当年,全国几亿农民,数百万基层干部,为保证城市人口(市民、学生、工人、军人)粮食及副食品(蔬菜、肉、禽、蛋)供应,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把当年有限的生产力(人力、工具、土地、技术水平)发挥到了极限。
4 H! f" s& I) A! b5 U
* r+ O# B( o$ h6 J. }广大农民,在经济上也作出牺牲和贡献。农民们,遵循着一条原则: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将自产的大部分,以低价上交国家,保持了全国供应和物价稳定,只有小部分,肉、禽、蛋可供自食和上市买卖。
3 N- S9 z! ~! w# n
3 F, A2 b7 H1 X5 r9 q+ {* x* l
1 ?- ^( @0 o& |" v* Q$ b Q2 a9 S: U: N
最完美的一项社会制度和管理方式: F& q4 x h8 u7 s' `" {7 s9 G% q: I
; _0 h8 v2 g6 H: d
生产决定供应。实行票证供应,统购统销政策,是在经济总量有限情况下,使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得到保证的最有效的方法。' \2 C" h, G: ]% C0 x+ D
1 H3 R. [4 o4 G7 o3 A- X5 l1 s1 i
可以说,当年实行票证供应,是人类历史上,食物总量还没有达到足以实现全社会温饱的那个时代,最完美的一项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方式。7 P, X. e; H& y. I0 E( p7 T
% f" |! m9 A! _2 A/ M" _
那个年代,如果,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大吃起来,这多年抹黑、攻击最多的,当年那个小混混----演员孙海英,一定会成为无数被饿死人群中的一名小鬼。
+ R& a6 k) N5 X$ y8 i% y7 R6 `6 `( J2 R. U9 C' Q; B
* L" k( z( W$ k% ^/ c. N1 p% k) g4 z
两个县委书记完全相反的极端事例; D/ F% }$ l/ f: v
9 J" r6 J4 y p
《老农民》中的县委张书记,下乡视察,发现母猪,就收猪抓人。
J) A+ k+ I+ F3 {! v! V
0 ~& p6 m! F9 P6 |我目睹过的一个县委◎书记,下乡视察,号召动员落实回民养猪。8 h- Y* E" G5 w: A' u: [
/ G5 j: F l" w) Q一个县委书记,破坏发展,禁止、限制养母猪。/ S) Q. L' Q2 p( H9 n
4 W6 \4 a& J7 {9 Z! ~' S: C
一个县委书记,促进发展,用极端方式促养猪。; H) V5 A7 h. P$ l% r
, r! F/ H% K8 e
在同一个时期内,这两个县委书记的相反行为,只有一真!谁假?8 w2 U. X+ ^2 {+ Q! u7 H; H1 M
( R- b$ R% v k! q2 p9 M* Z# ~+ }
两个县委书记的极端事例,可以说明一个真相:
" H/ B% o/ ]+ R) T: \4 \
) ~+ ~- f$ }: v4 ~: N当年,在一大二公,全国高度一元化的领导格局中,不会出现“收猪抓人”,这样属于极端的破坏发展生产的县委书记的人和事。" ]2 |" U! o- Q0 K
# z2 Y* c; L: |0 l/ _" X 4 R/ |7 i6 G" |5 N+ p; y
0 _; l+ E6 {& x: z; e 强迫回民养猪的闹剧
, ~) Q1 K1 Y0 s/ n7 @" G' h- \) T# ?7 j' h2 J, d* T
1975年,平凉县上演了一幕强迫回民养猪的闹剧。7 M. [9 |- z6 J6 [$ B2 I5 p
0 b9 I+ }+ ]# P5 c! B
平凉县,在全县农村形成鼓励养猪、养鸡,完成和超额完成肉、禽、蛋上交任务,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倡议:号召回民养猪。
; K0 v) o0 R! }8 J( p. z7 r# j+ L
这个动意一经提出:. X! `3 a1 p* `9 t0 Z4 ^
6 c# x2 d. S0 y3 b; V
回民干部非常反感,违背回民民族风俗。
' l; P# t6 t( H. R3 {
, v9 g' o! _: D4 `汉民干部也不赞成,此举严重违反政策。
1 j0 F& H6 X; c( d6 f6 r# H) K. K* D2 F. j! W9 h' K
汉民干部认为,多此一举,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全县养猪任务完成了,也超额了,不需要用回民养猪的数量加大超额数字。# F( o) b8 C. F* Y4 M& d
$ E$ m, o9 Q; z8 E( m
但是,这个县委书记,这次回民养猪的唯一倡导者和推动者,上、下无一人支持,却坚定不移。亲自宣传、动员,凭借着自身回民身份的优势,直接面对面,向本民族干部施压。亲自进猪圈,作易风易俗的示范(不对汉民干部布置任务,我们都是旁观者)。
% h" O& I R- ^; Z# R2 c; V
% S% |" S0 _% l$ y" y" A1 M8 M
1 `* n1 }1 k% x8 a# U( W
# S) \1 b8 f/ Z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教育、施压,逼迫之下,一些队养起来了。
& H( z" u) A* L x+ \/ W8 M% s
( F8 c( Y* Y3 Y% U/ x在我蹲点的大寨大队二队,是个纯回民生产队,队长有过从麻疯病院治愈的病史,一般不出面与外来人员接触,在养猪的形势高压下,他找我,诉苦。我对这个干部的内心痛苦、这个民族的不幸,深感同情,但我深知这个县委书记,无法表示任何态度。①1 [0 S, D/ Q: I' Z f
: t9 T" d& O& L
! J2 ]/ B* h6 p W" z
7 @# o# E) F$ u, R$ L: O, p6 M( @( K. D这个队,打起了猪圈---土墙圈子,请外队的汉民社员,到集市上买几个猪娃子回来,放进猪圈里。指派的本队女社员,隔几天,仿效汉民妇女的作法,在劳动的田间地头拔一些青草(她们也分不清,是不是猪吃的草),回来隔着墙甩进去,完成了任务。
M8 i" W$ {% U% b3 W/ D7 s9 R! v4 K, Y* o
养起来的同时,也就结束了。也成为很长时间人们的一个笑料。8 H. ~+ C5 ^" V$ J) l- Z
. r9 b& j4 }! P% P: n5 D( ~这个回民养猪的闹剧,在禁养、限养的背景下有发生的可能吗?: z% ~3 j7 G& Y( Q& O! O
( s: p$ y& r& \" S `+ k $ e5 ?/ n. [# K0 Q4 j" x) X
3 P# p1 J- w2 ^. M' N 什么叫:资本主义尾巴?; q* N$ T$ ^+ C J
9 X3 ^) T( q! Y, |% m. M
怎么样割资本主义尾巴?
( c0 U# l/ ~: [' z# |% J' V# ~; w1 u% o
资本主义尾巴,指,那些主体已经完全公有化,新产生的小量私人所有,叫尾巴。大量存在的主体,怎么能叫:尾巴?
; q1 l# b- D; x2 J* {' }2 T( U: M6 @
千家万户是养猪、养鸡主体。养猪、养鸡,叫:资本主义“尾巴”?如此“尾巴”?岂不是笑话?: u2 B5 `. ^5 d9 _9 _) f
! S1 i8 r) H: c$ U- q# T比如:大牲畜(牛、驴、骡、马),由生产队集体专人饲养,属于专业化分工。如果有个别家庭,又出现了私养,叫:资本主义尾巴。
) x' R! h) v( m* P# |$ P. ~5 b( }' Y0 q* j! a- x l" r
在,养羊的农业区,有不超过2---3只、只能圈养、不能上市买卖的规定。如果,养羊(主要是奶羊),超过限制数量,叫:资本主义尾巴。1 N3 q: p- a. l( I) m
! B3 @( [' Q T& w1 z曾对没有完成下达收购任务的农户,在市场上出售肉、禽、蛋行为,叫作:资本主义尾巴。. p+ H- l! L \5 n+ r
w0 u1 m/ y- T; H6 ]+ |割资本主义尾巴,也是按数量、质量论价,卖给收购站或生产队,绝无没收、无偿归公的政策或行为发生。) P4 B+ H' {5 [ S& U, x& t
5 ?; ~( p0 h& Q! L l `
) h5 H, {6 g% j, T Y+ }
% M. B$ T0 { W( T! {0 W哈尔套社会主义大集 y, i! W5 o9 F, J
. F% F q& O. @+ y' `/ c# V" {6 u最有名、影响最大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是推广全国先进经验:
! I1 K4 o2 H! w' P0 ~
! O( `9 O- k+ N5 @哈尔套社会主义大集。" R, u( t, \9 \" D1 J
% a. L3 Y, w: p1 w4 b/ e0 d- m& s76年夏季,一天中午,我从四十铺洪岳大队出门,准备到四十铺集市上去,走上公路(西安---兰州国道),总看见公路两旁行道树之间,有人三三两两在一起,并不大方、公开的交谈着什么?向前走,同样,道路上基本没有行人,树下、河边还是三三两两,有人提着鸡,有人赶着猪,似赶集的人,不向集市走去,却在路边等待、观望。! p# a9 \ c% T5 s8 O! K) y
) B0 q2 @: y3 f* r. F$ [ _对此,我产生了疑问:怎么了?不正常啊?$ j& A, E) U. ?
- Y5 t5 Z8 V) O4 i6 [: m& z
我前去,问个究竟。原来,是这样:1 a6 f4 ]: \3 H% k) ~. \& P7 I3 N7 B
+ v% C4 h7 ?( W- B
集市上,来了一批“棒棒队”,所有进入集市的人,不允许互相买卖交易,全部各项农副产品、肉、禽、蛋,上交收购站,按收购价执行。
8 R/ q, k# k9 R) [$ o3 X9 `
$ \ ?) Q5 n) O+ z$ V人们听到消息,不愿进入市场,在大路边自行讨价还价,就地成交。# _' B- P, o+ n' s2 M! X2 y, w
. I `5 o8 a& w
我当时非常感慨:真正的“社会主义大集”啊!半里长街,变成了几公里马路上的交易。
9 E6 T4 A; p/ F# y7 J, X. W- D8 h \$ h3 E
“棒棒队”,手持木棒,县上派来,由民兵组成,可以称之为:& ^1 l: h3 a5 F; L6 M1 b" B3 u
5 j0 p: Y8 _7 D4 w' G2 p城管第一代。, ~& Y# H# C: h3 u
) P8 ]4 T/ D7 p% k4 \+ i
这种,取消自由交易,全部为国家收购的所谓哈尔套式社会主义大集,只出现过这一次,以后又恢复了正常的市场行为。( G1 g# t! P" x# `
( w: [+ G y4 `9 `+ R; O ' s3 q1 D' J; e+ s5 H
9 _( o) Q" h+ r) ~ 大刀向,资本主义尾巴砍去
8 @3 k& f5 c3 V: m- l* ~/ @3 w3 @/ V: o# T
1975年,在大寨公社,群众反映:有个社员家养一头毛驴,当然属于:资本主义尾巴,又在我包片的范围内。砍尾巴,非我莫属。
7 P. a" `2 Z- m; k0 j. t; ]1 [
9 Y# y# `) v1 D2 T8 X我约上大队支部书记,晚上,在这个生产队召开社员大会,经本人陈述,因山大沟深,为了山下驮水(生活用水),买了一条毛驴,饲养在家。 J4 ^) P) L/ A* A
: r; `: t4 U! D) |; l这个社员,家住塬边(黄土高原沟壑区),50多岁,每天从5里之外的深沟底下挑水,已力不从心。
+ q# L* z5 z# h# M! t
% [9 X( @9 L% B$ n9 d6 D0 i
$ {* b/ H" E% o5 J
( G- O8 J. O' W' Y8 T j一个政策与现实对立的难题。忧虑很久,我问大家两个问题:' h+ G# h- v- N! p. B% G1 x: U
( j0 h* w, T9 Z3 I7 S. q
他养驴,大家有意见吗?齐声回答:没有。(此事有群众基础)。
7 m# t8 [# X+ Y( g) b- q W3 s2 i& U, d' c L# X
他养驴,还有人要养吗?大家回答:没有。(不会起连锁反应)。
" g# g+ d- m5 @ F
- |* ]: F% [- J会议上,我无法宣布处理结果。
( E' {+ x: B; C9 H: Q" X3 t, S! b( ~4 _+ b h
会后,留下干部,我表示:此事没有普遍性,不能支持,也不该禁止。今后,向上、对外不要再提这件事,大家表示同意。
4 t! Z& {. ^0 T9 P: M
- ^6 M9 j) F( H- t3 e就这样,保留了一条,举起了刀,没有被砍掉的资本主义尾巴。( X: I7 O1 R. C6 m2 }8 p
0 y9 T" H) F" K" ?- g- K
" ?! Q" G9 W9 K! o$ c
$ |( _* j5 H; x+ \0 Y e 大型养猪场,遇到无法突破的难题
4 e6 ?' V8 o9 _6 k# X( J/ I- X8 [! f3 A% ]/ ~3 z! ~) o2 k- r
《老农民》,编剧、导演及其社会公知们,可以辩解说,当年禁止和限制私人家庭养猪、养鸡等,是为了一大二公,搞大而纯的大型集体养殖场,消灭和替代家庭私人经济。9 F8 l; H' ]* U ~
/ c2 P( \- Q$ D f( p, q4 s这话貌似有理,也符合当年政策发展趋向。但是,这是一个脱离实际的,拍屁股想出来的理由。: @0 J. _2 ~5 T, W/ X
+ E/ L, d; K# w1 u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不一定能够存在。
* [ \5 E7 q0 G0 |$ }8 x- O% y# _& S5 @% c9 q5 F# R
这些问题,人们早已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1 o. A! Q$ T! Z% a$ I3 `# x ^( q q* c
$ O/ ]* }7 }, j
# g0 _' c% W J7 P5 |# P 队办集体养猪场,并不成功. T, X+ e w7 ~, ^' U+ [5 p
- Y" r$ [) l- _1 F/ w+ ~" t. D& h/ E
1970年,我走出大学校门,参加省农宣队。71年8月分配平凉县索罗公社工作。
% i6 R7 p, V+ b% w' u9 x) M
) Z c3 V0 n) Q2 [8 d派驻生产队,吃社员家轮流派饭,晚上,与饲养员同住。后来,我一般选择住牛(圈)棚,不住驴(圈)棚,因为:半夜熟睡中,被驴的吼叫声噪醒,不是一件容易适应的事,驴的叫声,经窑洞反射、放大,特大,特酷。& E* h: V. R5 L. _8 g v, s8 ^
2 I9 J e/ a; k牛、驴、骡、马大牲畜,全部为集体饲养,一般选非强壮劳力、有责任心的社员担任。农忙季节,人,白天干活,吃三顿饭;牲畜,白天出力,晚上吃饱,饲养员晚上需要多次添草加料,集体饲养,减轻了社员家庭负担。9 K$ w8 p0 ^- K, f; B
$ ^- U5 F; q9 C! ?养猪、养鸡,是农民家庭生活、劳动的内容之一,不占用很多时间,不影响正常劳动,那里,没有不养猪、养鸡的人家。
1 c2 d% ?& O( q' I5 T
6 n6 P) ]" c: L, M. M4 A3 v& v 5 V2 s- D$ Y2 F3 b* F u6 ^
# W0 z( ?0 }+ h# G+ v当时,公社推动集体养猪,许多生产队都建起了猪场,规模不大,经常组织参学习。但是,各猪场普遍出现一个问题,一种病:瘦弱,倒扶,前腿爬,后腿拉,长不大,育肥难,始终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生产队办集体养猪,并不成功。
+ U4 q7 ]. Y& G2 |6 [. W! W7 M! q+ s6 W) k( ^6 n- u9 L
80年代,我在庄浪县,看到单位养猪场,想起,当年猪场小,饲养员不是专职,青草、清水、一把料(玉米、土豆),可能是营养不良。0 k% T! u( f+ W R; T" n
6 M3 Z4 y8 v7 ^+ y当然,70年代,已经不会出现,三年困难时期,在庆阳、平凉人们所说的那种行为发生:“牛哭哩,猪笑哩,饲养员料哩”!
/ ?. D8 L2 a1 U L) N5 m! ^+ e0 l: J0 C; N3 G
# K- Z! S9 C9 k9 J! |/ @; S
- T; T* f9 H' x- y
大队百头养猪场计划,无奈放弃/ f6 F7 _. H) c+ \# v5 X
; u$ c. c4 V9 k3 J: z6 Z3 c
76年,我在洪岳大队路线教育。‚
1 d$ m9 |, ^% g* O6 N
. J" ?* |) ^2 j" C( E这里经济基础好,有5个生产队,大队支部书记,很能干。这里家家户户养猪,已经饱和,无潜力可挖。我和支部书记共同策划,由大队筹建一个,大队百头养猪场,各项工作筹备就绪,派人去县上学习猪场建设和管理。
( C; N" s" v* ]
8 W0 \6 }0 D4 g" O县畜牧兽医站,给我们几条技术性建议:猪场规模不要超过20头,猪场之间必须相隔一定距离,从防疫考虑,小型、分散的原则。# [7 R" f$ W1 d, c* y! R4 y: b
5 I3 r! S6 T2 g' D- u! K我们放弃了计划中的百头养猪场。0 ~- V. h6 z8 N3 ?* V+ k
6 M& @5 ?) q4 Q8 g( l3 ^3 ?当年,经常发生猪瘟、鸡瘟。猪瘟,可能全场覆没。鸡瘟,更是毁灭性的,有一年发生鸡瘟,几个公社,方园几十里,没有活下来多少。* r/ i: q! n/ `3 B
, g( I& Z, l& w: H! A% O! Q# n
当年,防疫,是建立大型养猪、养鸡场无法跨越的一大障碍。. j3 Z" T- M8 M; O+ r/ S) K, ~
/ F; d8 {/ T8 B: T6 m当年,提倡、鼓励农村家庭养猪、养鸡,是唯一的必然选择。
, I0 y; a6 [: r N
' G7 J; H6 j8 \9 h# N6 J" E
; Q3 R7 q+ Y8 v0 v+ O8 ]1 i; p [* X
禁止、限制养猪、养鸡的故事,从哪儿来的?
# [3 ?0 \; n" n) I. q# g: W2 r+ \
6 r( C" ~" X# h0 I; Z0 R一个大力提倡、积极鼓励的农村养猪、养鸡的养殖业,怎么变成了禁养、限养?
/ s4 q: `' w: q
2 j; H7 _" p b( G! i这样一个完全白戏黑说、颠倒农村养殖业历史真相的说法,历经30多年的演变,达到了《老农民》今天这样更生动、更形象、戏剧性的新高度。5 |& k# |, Q* x9 T+ r$ }; e/ N- t
- k( ?% v2 Z3 H W1 q
改革初期,出于当时的现实需要,为恢复中国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废除人民公社(小平语)造势,一些人,有意制造,当年如何脱离中国的现实,为消灭私有经济,限制农村家庭养鸡,将每户养鸡不超过3只等情节,拍进电视剧,增加趣味性。7 D [+ q% o; M+ \/ B' \
& q) K5 ]* t2 X5 |) E( U3 b/ p3 U
农民养猪、养鸡,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成果。
. E; V) U" W4 k: ~
9 T1 W! i: k+ l- ^5 n( y以后,各种谣言,戏说,被无限放大与传播。; A0 E2 ]% O+ u# u L; y+ f
# z9 J0 h1 k6 ]4 }8 N$ C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人,尤其当年的知青(一些当前的所谓,名人)也捕风捉影,写回忆,评时政,把他们青少年时代,并没有完全理解的、看到的一些并不完整的、碎片化的表面记忆,也归结为:禁养、限养,充当起见证人,当事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效果极其恶劣)。
# g. ]0 o' i2 v7 n
* x8 k- a+ E: J# a 5 x8 i& ?1 ^, [. P3 t
; [3 `! l! B8 e, u" t- Y. {
禁售、限售,为何演变成:禁养、限养
" B: i c( |; D/ J$ Q9 L( H/ @' T- ^0 V" }& w* U8 r
当年,有禁售和限售的政策措施,没有禁养、限养的政策和行为。
5 C' l2 H% ~5 u) n [
) X `1 R+ r$ L Q禁售和限售,指对农副产品出售的不同禁止、限制措施。
' V1 k! M5 s: T h$ b: R Q4 t5 B; F7 W8 w8 o
分三种情况:
9 l6 ^$ O+ f6 J- F1 x' x% ?/ y
; g/ D" ]- B0 @+ R1、禁止农户上市自由出售农副产品。2 K2 W: U/ O2 V1 p2 ]& u1 }
% s9 {, C: r, G5 b* X& T
由收购部门,统一定价、收购、销售(这种哈尔套式的禁止,执行时间,极其短
V# w; M4 a4 J, u w
( f5 F; z. a# ]; Q暂)。
/ v% L" _0 @( n
, I/ z3 Q2 b/ I. s% ~2、限制对没有完成肉、禽、蛋下达收购任务的农户,上市自由出售肉、禽、蛋。完
# V, {: S: H& }' ]* e% x" g7 O% [1 k
成上交任务后,不再限制自由出售。
( [/ r" z m; R4 H7 y
8 d$ y* k; t: W4 k" p 3、禁止个人进行长途贩运买卖,属:投机倒把。$ ?1 j' h. |5 Z* y" E3 C
/ L, c& |- M2 j N1 V
+ v- s5 ?, k! `) M! A( n, ^$ l+ `) X
长期以来,把有条件的限制农民自由出售,与禁止和限制农民养猪、养鸡,两个概念混为一谈。5 c/ T- {) i& [% ]' S
' F0 n. q; U9 S9 b3 I- }7 g
禁售、限售,由此演变为:禁养、限养。
1 u! ]# F) r) C. q1 `: R9 J; C: f5 j% a( `/ X$ _* C
谬误终于变成真理。禁养、限养,经历30多年的不断、反复放大、宣传,似乎已经成为表达当年的一个固有的政治符号。* }$ h' r# x) [
% X0 A: H% |% h- q. W. D" g
, d* N/ V, ~& _" t5 w6 i2 H5 D
+ F# o5 b% {- g" f) G《老农民》,这部反映前三十年的剧目,任意剪裁,编造事实,完全颠倒了,当年农村发展养殖业的历史真相,给人们对过去社会的了解产生一种误导,尤其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起到一种洗脑的强化作用。
$ j: \" x9 T7 L" @$ `* J/ Q. I
A5 Y2 ?9 D$ N4 ?4 j$ f. X* Y《老农民》抹黑前三十年,显然,不是太黑,还不属于颠覆性的文艺作品。& W: z3 o" P2 u$ {( r8 N
: ^9 e9 @- y) C: ~4 M1 P2 ?9 L+ ~2 X+ u1 B$ W
: C+ b& B" [( m( P人民创造历史,御用文人书写历史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 J( I1 f9 D0 L; g, u7 z
# X( k6 z+ H! X0 {9 L) D
0 s& e5 }3 S) @; S! E$ ^! ~$ M9 u4 U! e0 A) a2 }
①、《领导,把他(她)们宠进了监狱》1 f S4 p7 q( s0 b- G
1 t$ W- Q1 n; R! i( q+ l
②、《副省长,探监女下属的胸怀》
& |9 {4 m, l5 Y8 ^- e/ \# s& i8 w+ T0 c2 W
2015/2/5
% ^: `3 R1 y4 T% z9 y" d! T9 [. Q
( R, r9 \/ I+ X4 j ; V e" c/ @8 [) M- g; p% s- p
* s& p, }3 S$ M$ c4 w0 g/ t (作者 原中共兰州医学院纪委书记) & s7 S% u9 C. i: `( M
& D$ ?# d) X) ^! o
选自 彭振华《亲历官场斗争30年》8 P; F( ^) C6 u
- t- n$ H4 Q7 ]9 B5 Y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7835-86724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