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7|回复: 0

张修智 把新华社改为“民办”—刘少奇所受的一桩无妄之诬

[复制链接]

901

主题

1100

回帖

75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11
发表于 2020-7-18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刘少奇所受的一桩无妄之诬

张修智


最近去报国寺,淘到一期“文革”期间新华社红卫兵组织出版的报纸《新闻战线》,报纸为八开,对开四版,我买的是1967年5月13出版的第四期。所以解囊买下它,是因为二版上一篇题为“彻底清算刘少奇要新华社改为‘民办’的黑指示”的文章吸引了我——刘少奇果真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回到家里,仔细看全文,不觉哑然。原来所谓的这个“黑指示”,不过是那个年代常见的上纲上线做法下的一个无妄之诬罢了。


文中说,1956年,刘少奇在给新华社工作的“黑指示”中说,“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又说,“新华社是官办还是民办?这不是重要问题,主要是不要时时强调自己是官办的”。这些话,就是这篇署名为“红色造反团战士”的文章认为的刘少奇主张把新华社改为民办的证据。显然,即使从字面理解,也看不出刘少奇有把新华社改为民办的意思来。


为了完整地了解刘少奇的这番话,我查了些资料,找到了这番话的语境,进一步证实了说刘少奇主张把新华社改为民办是一种断章取义的上纲上线。


1956年5月与6月,刘少奇连续两次就新华社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等问题对新华社当时的领导干部发表讲话。看两次谈话的全文,刘少奇站在执政党与政府的角度,对新华社的工作极为重视,对许多问题大如国际报道,到如器材设备等细节问题,做了非常细致的部署,断乎不可能有让新华社改为民办的想法。两次谈话,除了一次以设问句突兀地提出“新华社是官办还是民办?”这一问题,并随之答以“这不是主要问题”外,再没有涉及官办还是民办这一话题,因此可以推断,这一问题并非刘少奇自己主动提出,而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而对此他看法很明确,“主要是不要时时强调自己是官办的”,意思明显,应该官办,只是不需要时时强调这一事实而已。这可从他的另一句话里得到印证。他说:“今后不要强调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比如说,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虽然已经写入宪法,但并不经常强调,只有在必要时才写一句。”


相反,关于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倒是刘少奇原创的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这段话的原文是:“你们要认真地讨论一下: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新华社记者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习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新华社如果当了老百姓,不搞国家通讯社,国务院可以成立新闻处,发公报、新闻、声明、辟谣由它来做”。在此,就新华社的角色与定位,刘少奇不但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且给了颇值得玩味的答案。


按照刘少奇的想法,“当老百姓”的新华社有三个特点: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用今天的话说应该就是“去行政化”;记者高薪;新华社的评论只代表新华社,不代表国家。如果新华社真的“当老百姓”了,新华社的性质会是什么呢?应该就是一家国有的普通新闻机构吧。这真是十足大胆而有趣的情形。


不过,刘少奇“记者不做国家干部”的提法,遭到了红卫兵小将们猛烈的笔伐。《新闻战线》的这篇檄文对此评论道:“如果真的实现了刘少奇的荒谬主张,记者不再作为国家干部,其结果不是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一样,处于受驱使的地位,就是成为特权集团,使资本主义所有制在新闻领域中复辟。这是历史的倒退”。


在查证刘少奇到底说没说过要把新华社改为民办的话的过程中,发现刘少奇对新闻的一些看法今天看来也仍有意义。


作为执政党主要领导人,刘少奇的新闻观自然强调立场、讲内外有别,但他也有一些见解非常大胆,比如关于国际报道,他说:“周恩来总理骂了美国,有的美国资产阶级报纸就刊登出来。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我们的新闻报道,为什么不反映真实情况呢?我们应该让人民知道世界真实情况,让人民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几派人,有骂我们的人。”比如:“现在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只有一面:骂美国的,说我们好的。这种片面性的报道,会造成假象,培养主观主义。”关于问题性的国内报道,他说:“对某些问题要及时报道,一定要问题解决了才报道,是不好的”。


手头上的《新闻战线》已经变黄发脆,但岁月的烟云扑面而来。那上面,一期总共七篇文章,但七个标题里四次出现了“黑”字:彻底清算刘少奇要新华社改为“民办”的黑指示,邓小平的一次黑会内幕,群丑黑话,刘少奇天津黑话补遗。观之令人有时光倒流之感。不禁想,这份报纸,如果叫《黑报》,岂不更准确,也更独特?

eeo.com.cn/2011/0708/20585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12:11 , Processed in 0.0565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