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0

“文革”扑克牌中国特色浓 “双喜”做“王”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2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2
发表于 2020-7-2 19: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副“文革”扑克大小“王”的表面图案不是“小丑”而是“双喜”。记者方谦华摄


  南方网讯 近日,广州西关的梁先生无意中购买到了一副“文革”时期的“文娱片”(扑克牌在“文革”时期的称谓)。这副小小的扑克牌上留下了“文革”时期的时代痕迹,大小“王”不是传统的“小丑”,而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双喜”。


  昨天(6月27日),记者见到了这副扑克牌。扑克牌的包装盒上写着“双喜文娱片”,底部印有“762”字样。这副牌的大小“王”牌上没有小丑像,中央写着“双喜”图案,对角印有“WENYUPIAN”字样。红色的代表“大王”,紫色的代表“小王”。其它牌面与现在的牌没有什么区别。据梁先生介绍,“文革”时期扑克牌改称文娱片,“762”是指1976年生产的第二批扑克。


  据扑克收藏专家介绍,“文革”时期,凡涉及历史的、外国的文艺形式和文娱活动一律被斥为“封、资、修”。因为扑克本身的大、小“王”是外国古代宫廷里供帝王取乐的小丑,J、Q、K三张牌的图案又涉及到王、妃、侍卫之类的人物形象,故当时禁止使用。


  人们为了娱乐需要,便对扑克牌进行了改动:其一,将扑克牌改称“文娱片”、“娱乐片”等;其二,在牌点上取消了A、J、Q、K,而代之以1、1 1、12、13等数字;其三,这类扑克多数为半花色,将J、Q、K上的人物换为动物、风景或劳动场面,这些独特的设计方式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成为中国扑克生产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编辑:文芬)


http://news.southcn.com/dishi/guangzhou/shehui/20040628035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20:36 , Processed in 0.0265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