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39|回复: 3

叶曙明(一听):当年红卫兵今何在?(口述历史之1-4)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9-2-11 2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红卫兵今何在?(口述历史之一)



林丽(女,某海关副关长)
  那是30年前的事情了。严格地说,我不属于老三届,因为我是70届高中毕业的,不过我们经历了同一个时代。我是在7中读书的,文革初期,7中是广州市红卫兵闹得最凶的学校之一。学校里面高干子弟多,军干子弟多,红卫兵起来得早。我参加过大串连、冲军区、夺权。你知道67年中山纪念堂的大武斗吗?你可能不知道,哦,你也知道?那次武斗,我在外面打,我弟弟在里面打。我弟弟是主义兵,我是7中红旗的。一见面就互相读语录,读完就打架。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
  复课闹革命以后,学校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当过队长。经常要上街表演,什么最新指示发表啦,中央文件下来啦,都要通宵游行庆祝。我记得第一次街头表演是在中山五路的北京服装店门口,现在那间商店拆了没有?前几年还在,现在扩宽中山路,可能拆了。我们把大锣大鼓一敲,“咚咚咚咚”的一阵乱响,然后就围过来一些人,三五七个,围成一圈,我们就在中间跳舞唱歌。现在回想起来,就跟那些江西老表耍猴的一模一样(笑了起来了)。
  我们先是跳忠字舞,后来跳样板戏,跳出了名了,就开始到市一宫、市三宫演出。有一次在市三宫演《白毛女》,杨白劳被地主逼债,演得正凄惨哩,台下却是笑个不停,开始我奇怪,不知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原来演杨白劳那个男同学裤子没扣好,南风窗大开。当时我一下子急出一头大汗,真的是一头大汗,不是形容的。(大笑)还有,杨白劳被地主打死以后,本来应该哭的嘛,可观众偏偏哄堂大笑,原来又是那个男同学,躺在舞台上“死”了,还呼哧呼哧地直喘气,也难怪他,跳得正欢,忽地要躺下装死,不心脏病发作就算好了。
  这个演杨白劳的男同学,80年代就已经全家移民了。
  能够进宣传队,在那个时候,是人人羡慕的;能够做校宣队队长的,更是学校的大红人。不过,那个时候的红人,可不像现在的歌星,上台演出有追星族献花,甚至还有人献吻,那时越红越革命,别说谈恋爱,就是对男同学也要目不邪视,一本正经。心里想也不行,那怕是一闪念,想和哪个男同学亲近一点,也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表现。
  我从来没有觉得我的青春浪费了,其实,每个时代的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比方说,战争年代那些去当兵的年轻人,也没有读大学呀,也没有炒股票呀,也没有买奔驰车呀,他们的青春是不是浪费了呢?当然不是。我也不觉得我的青春都干了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因为历史本身是延续的,没有我们那个时候,也不会有现在。



作者:瑞秋Lv 1 时间:2001-04-28 19:41:50
  打算为文革写几本书吗?这是你书中的一部分?
  文革的时候您在哪里?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1-04-28 19:45:29
  不是打算写,而是已经写了一本《见证一九六七年》,但还没有出版。文革时我在广州,小学生一名。
举报 | 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笔直的一个弯儿Lv 8 时间:2001-04-28 20:05:44
  我对文革很感兴趣,只是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事是怎么引起的,只知道好像与海瑞罢官有关
举报 | 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王怡Lv 9 时间:2001-04-28 20:42:24
  一听多讲讲吧。这些资料挺难得的。现在不知文革何为的年轻人真多。一天在书店听见几个中学生谈起这个话题,一个说:我问李老师知青下乡是怎么回事,李老师说,文革的事不准问。
举报 | 4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麻木乐Lv 6 时间:2001-04-28 21:16:50
  小学生写出大文章来,哈哈!
举报 | 5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槐花香Lv 3 时间:2001-04-29 09:55:17
  文革我爷爷被批斗我还没生出来不过
举报 | 6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朴素4Lv 27 时间:2001-04-29 09:58:50
  一听先生的文章很好。读之令人受益也。
举报 | 7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广陵春晓Lv 2 时间:2001-04-29 18:47:25
  好文章。
举报 | 8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玫瑰红Lv 6 时间:2001-05-01 11:01:57
  可以把这写成一本书
  书名就叫《当年红卫兵》,好不好?
举报 | 9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相关推荐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383-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2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红卫兵今何在?(口述历史之二)

沈碧容(女,某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
  我常常想起六七十年代。真的,年纪越大,越是容易想起以前的事情。我曾经在中学红代会宣传队当过一个小头目,你知道什么叫“红代会”吗?就是红卫兵代表大会,就像人代会、工代会什么的。我不是宣传队的队长,但是个小头目,具体什么职务忘了,可能是什么委员之类的吧。
  宣传队的人都是从各学校调上来的文艺骨干,个个能歌善舞,当然是语录歌和忠字舞了。记得刚开始时,还没有样板戏,每次演出都是跳忠字舞,唱语录歌。那时候消息很闭塞,报纸有时会集中地发表几首新的语录歌,我们都非常留意收集。但许多语录歌,报纸都没正式发表,或者只是在一些小报上发表,我们都不知道,偶尔从别的学校或同学那儿发现一首新的语录歌,就会像发了达似的,兴高采烈地拿回宣传队,大家争着传抄,马上学唱,有时还编舞排练,忙到半夜也不回家。
  那时候真有这个热情,(显出悠然神往的表情)说实话,那个时代让人怀念的,其实也就是这种热情,完全没有功利的一种投入。不像现在我做生意,每件事、每个动作都要计过算过,没钱赚的不做。
  印象最深的一次,记得好象是在68年,“七.三”、“七.二四”布告是在68年的吧?对,是在68年。是关于制止武斗的。我们宣传队在儿童公园门口演出,当然都是什么“热烈欢呼”之类的;忽然另一派的宣传队也来了,他们人多,开始想冲击我们,我们就手挽着手,唱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词歌,满悲壮的嘛。(微笑着)那时真的是准备对方一动手,我们就流血牺牲,“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死”的了。换了现在,好汉不吃眼前亏,早一溜烟跑到河南那么远了。就在这时,来了一队解放军,隔在我们两个宣传队中间。另一派的宣传队只好挪到对面,在致美斋门口敲锣打鼓,也是唱歌跳舞表演。你一首我一首比谁的嗓门大。我们唱得越大声,那些解放军越紧张,生怕我们唱着唱着打起来。后来?后来当然他们赢了,他们人多势众嘛。哈哈,所谓赢了,就是说他们的观众比我们多。
  当时作为一个宣传队员,在其他人面前确实是有很大的优越感的,因为宣传队员意味着“根正苗红”,三代贫农四代乞儿,响当当的革命派。而且做得宣传队员,自然交游广阔,和军代表之类的人物混得挺熟,可以听到许多小道消息,经常有“政治任务”,包括为各级首长演出,至于我嘛,最大的幸福就是为省、市革委会的头头演出过一回了,说来真是惭愧。(笑)但这些都足以让别人刮目相看的了。
  我69年就因为要到海南岛当知青,离开宣传队了。走的时候真舍不得,哭了一个晚上。离开以后和宣传队的人一直没联系,这几年才陆续联系上,有些出国了,有些发达了,最令我感慨的是一个女同学,在宣传队时是唱歌能手,什么新歌她都不用学,一看谱子就能唱。她说自己是一只眼看谱子,一只眼看歌词。前年见到她,在惠福西路开了一家很小的粥粉铺,卖猪肠粉。一辈子就是这样过的了。
  你想采访她?算了吧,我和她也不太熟,只是在聚会时见过面,她来宣传队时,我已经快走了。她未必愿意接受采访。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1-04-29 10:36:59
  在我采访的老红卫兵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表示后悔。他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青春无悔”。但言辞之间,却又多少流露出“万事翻复如浮云,前人空在今人口”的感慨。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朴素4Lv 27 时间:2001-04-29 10:39:49
  活着的人可以说“青春无悔”,但死去的人呢??
举报 | 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1-04-29 11:58:01
  我想他们之所以说无悔,并不是对他们曾杀过人无悔,那是一场内战,这些活着的红卫兵,当年既是杀人者,也是被杀者。那些死去的人当中,有一些活着时杀人也是杀得极残忍和极疯狂的。
  以我的理解,他们说无悔,并不是说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而是对自己参与和见证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感到自豪。在我接触的人当中,参与过文革的人,在和未参与过文革的人谈起文革时,多多少少总有点“见多识广”的优越感。
举报 | 3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王怡Lv 9 时间:2001-04-30 15:52:52
  我对这种心态很感兴趣。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384-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22: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红卫兵今何在?(口述历史之三)

黄琼琼(女,香港某美资贸易公司香港支公司经理)
  你怎么找到我的?是××介绍的吗?怪不得,他这个人真八卦。
  文革期间我确实在宣传队痞过,宣传队在学校里是一群特殊的人,很有点贵族的味道。每次学校开大会,所有学生都是排队坐在操场上,只有宣传队员可以在舞台前后出出进进,摆摆桌子,拉拉横幅,调一下广播器,有时要领大家唱几首歌,喊几句口号。别人都在课室里读报纸学习,我们则在礼堂里排练,这些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身份。因此,当时我们走在学生当中,都是特别挺胸昂首,趾高气扬的。
  我是怎么进宣传队的?(想了半天)实在想不起来了。可能是宣传队来选人时看中的吧?我记得我什么班干部都不是,但自从进了宣传队以后,班干部(那时候叫班排长)开会,都会把我叫去一起开,无形中,宣传队员也成了干部了。虚荣心是一种很强大的推动力。
  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70年到从化良口慰问知青演出。半夜忽然听见“当当当”的敲铁轨(是一截挂在树上的铁轨,开工收工时敲的),说山上着火了,大家都要去救火。我们跑出来一看,山上果然烧起来了。知青们都往山上跑,附近的农民都去了。我们宣传队也夹在人群中上山。但良口那些山都特别的陡,到了半山腰,累得实在跑不动了,不知谁说,我们在这里摆开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吧。大家都非常赞成。于是就在山路边停下来,又是打快板,又是念语录,给救火的人打气。
  一直闹到天亮,火扑灭了,下山以后,我们给带队的军代表狠狠批评了一顿,还要追查是谁提议停下来不上山的,说我们是怕苦怕死。幸亏那晚很乱,大家实在弄不清是谁提议不上山的,查了半天也查不出来。
  我对这段生活有没有后悔?没有。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这一辈子,也许就是只有那几年的生活值得回忆。从大串连开始,到武斗,到大联合,到复课闹革命,一直到上山下乡。经历过这些,一辈子就没有白活了。真的,这些年做生意,奔奔波波,忙忙碌碌,事情多得好象做不完,但静下心一想,其实是一片空白。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385-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22: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红卫兵今何在?(口述历史之四)

陈惠华(女,广州某医院副院长)
  最近去看了那个老三届的晚会,竟碰上4个同学,都是以前在校宣队的。台上表演的节目,有许多以前我们也表演过,那些歌我们也唱过。一切好象只是昨天的事情,怎么也不敢相信过去快30年了。
  我13岁的时候坐在火车厢外的梯子上北京,那时候是11月,天寒地冻,一个男同学借了一件军大衣给我裹着,就这么从广州一直坐到长沙,才挤车厢里,到北京也没见着毛主席,在北京瞎转了一个半月,实在冷得熬不下去了,只好返回广州。一回来就碰上夺权,3月军管,6、7月到处武斗。我因为串连回来广州晚了,别人都组织了这个战斗队,那个总部,我和几个一起串连的同学也拉起一个组织,叫“战天斗地兵团”,只有十来个人。(她淡淡一笑,把目光转向窗外,沉默了好一会儿。)算了,那些事情不说了。
  我第一次上台表演的时候是15岁,穿着军装,腰上扎着武装带,挥着一面红旗在台上跑来跑去,是什么节目已经忘了,只记得是这么跑来跑去,其他人在周围唱唱跳跳。后来我转得头晕眼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红旗不知怎么回事,打到了一个站在舞台边唱歌的同学身上,他一个大马趴摔到台下去了,这可把我吓傻了。不过,他倒没事儿似的,爬起来上台继续唱。
  我16岁上山下乡。在海南岛终于结束了那个狂热的红色梦,后来我上了大学,是工农兵大学生。文革后恢复高考,我再次考上大学,我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了医科。你应该明白我的用心吧?
  对那段生活,我一点也不后悔。在海南岛的时候,曾经后悔过,但现在回想起来,不后悔。前一阵子有句流行口号叫“青春无悔”,后来又有人批评这句口号是替红卫兵辩护。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不后悔。至少在我老了的时候,我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回忆。我不知道现在年轻的一代老了的时候,会回忆什么,是回忆他们怎么唱卡拉OK吗?还是怎么把头发染黄?当然,他们一定有他们认为值得回忆的东西,而我,值得回忆的东西,就在那个年代。

作者:瑞秋Lv 1 时间:2001-04-28 19:46:47
  还可以再展开写,写得更细腻些啊。
举报 | 1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楼主:一听Lv 9 时间:2001-04-28 19:50:10
  这不是我那本书中的内容,这是为一本杂志写的,规定就这么多篇幅。没法子。
举报 | 2楼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
作者:小心求证Lv 2 时间:2001-04-29 19:09:02
  99年毕业,到火车站给哥们送行。平生坐火车无数,一直不知道卧铺是什么样子,因此趁机上他们的车厢参观参观。我坐在窗边的折叠凳上往外看,发现月台粗大的柱子下面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穿着白色的文化衫,胸前一行字赫然入目:北大荒30年。我细细地凝视了他片刻,文化衫是很普通的那种,5—10元一件,市面上彼彼皆是,洗得也不干净,已经失却了先前的白色。这个男子显得很苍老,黝黑的面部满是皱纹,站在那里无神地发呆,看上去很忧郁的样子。久了,我也呆呆地沉思,臆断他在生活中一定遭受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们成长的时候,正是意识形态革命一波接一波地席卷中国大地,哺乳他们的,是革命的原则和教条。在泛政治化的时代,知识和才能是居于次要地位的,对于革命理想的信仰和道德的纯洁性才是首要的。这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上山下乡的年代,刚刚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他们,自愿或被迫地奔赴僻远的地方,充当了革命平等主义实践的排头兵。
  后来,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虽然重新回到了城市,但是早年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必定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相对于那些没有离开城市的人来说,他们又似乎是后来者的角色,两者难以站在同样的高度,没有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希望一听也能够采访一些在竞争中失败的下放知青或红卫兵,我想,如以上四位成功者,是他们当中的极少数。

http://bbs.tianya.cn/post-no01-3386-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20:54 , Processed in 0.0474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