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95|回复: 3

有关上海收藏家刘德保的文章四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8-5-9 2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德保:收藏光阴


刘德保 沪上知名收藏爱好者,收藏有老电影胶片3600余部,宣传画、电影海报1万余份,电影放映机20台。
刘德保存放老电影胶片、电影画报、宣传画、报纸、领袖图像的仓库

  在电视机走入千家万户前的很长一段时期,看电影是值得人们喧嚣很久的一件事。等天色暗下来,一个露天的空旷场地,一块白色幕布、一台电影放映机,伴随着嚓、嚓、嚓的马达声,全村男女老少便携家带口前来观影。幕布上变幻着的画面、时而嘹亮时而低回的声音,无不令人充满想象。
  这便是刘德保所谓的看电影的趣味和仪式感。
  现在,人们早已更换了看电影的模式,而还有一些人,在试图找回这种仪式感,刘德保便是其中一位。作为1950年代生人,刘德保的表述中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他对“知青”、“红色”、“理想”、“激情”等语汇有着别样的情感。最初,他只是为了寻找那些带有红色记忆的影像资料,随着胶片放映机逐步被数字放映机淘汰,一大批一大批的老电影胶片被废弃,刘德保觉得一些经典的老电影是珍贵的回忆,便开始了老电影胶片的收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电影胶片至今,他已经收藏有3600余部50年代与70年代之间的老电影胶片、20余台机械电影放映机,以及一些与电影相关的海报、连环画、电影画报等。
  16岁那年,刘德保作为全班50余位同学的代表,去首都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接见革命师生的场景后来被许多种艺术形式重新描摹过,刘德保看到有类似影像资料在全国公映过,仿佛场景再现一般,唤起刘德保对当时“一片红色海洋、激情澎湃”场面的追忆。“能不能买一部录像带,见证自己的历史”,这样的念头在刘德保心中挥之不去,日后,他也曾利用一切可能和便利情况,找寻这种影像资料。
  还有一件事增强了刘德保的这种收藏情结,他的妈妈是铁道游击队的老战士,刘德保从小就听妈妈讲革命故事,在看到《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红日》等电影时,他也能从中寻找到他妈妈战斗的身影。后来,这些红色主题的影片也成了他老电影胶片收藏的主打产品。
  1966年,在受到毛主席接见后,刘德保排了一晚上的队,花了一毛钱在当时的王府井新华书店内买到直径仅一公分的毛主席像章,又在邮局买到了报道那天新闻的《人民日报》报纸,这两件物品成了刘德保记忆中最早的藏品。事实上,他对领袖头像的红色收藏和从中央到地方党报的收藏爱好也延续至今。
  随着电影公司改制,一批批电影胶片退出市场,被当作垃圾卖掉,甚至销毁。为了抢救这批珍贵的历史记忆,刘德保四处收藏,收藏过程中,他发现国家电影公司对电影胶片的管理制度还是很严格的,“它们有保管和处理电影胶片的权利,包括上缴、销毁、封闭等。理论上一部电影拷贝放映600次就要被销毁。”
  国家电影公司把电影拷贝给省电影公司,接着给地区电影公司,再往县一级的电影院,再下级是乡村的电影放映队。每一份电影胶片里都有一份档案,包括建档日期、所属电影公司、放映次数、保存情况、损毁情况、所属等级等。
  刘德保曾经到上海电影放映厂询问如何保管电影胶片,厂里的工作人员告诉刘德保,“国家对电影胶片的管理,不是钱的问题,就算拿介绍信过来,也不可能卖一部给你。”
  刘德保的老电影胶片多半来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淘汰下来的电影拷贝,“因为少数民族采取自治政策,相对比较容易得到,而且他们放映电影的次数不会太频繁,电影胶片保存相对较好。”
  2006年,刘德保收到消息,广西的地区电影放映公司要处理一批老的电影胶片,其中也有他寻觅已久的《毛主席接见革命师生》,以及一系列珍贵的纪录片,像《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毛主席会见尼克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保卫珍宝岛》等。刘德保一听到这些名字就非常兴奋,他火速赶到广西,雇了一辆车子,将25吨的老电影胶片全部打包拉回,后来整理出来1000多部,其中一半是故事片,另一半更为珍贵的是纪录片。
  还有一次,他从一位安徽的藏友手里收到460多部片子,都是故事片。那些片子均是内蒙古电影公司淘汰下来的,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电影,包括《小花》、《火烧圆明园》、《芙蓉镇》等,刘德保考虑到自己所藏多半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的老电影胶片,80年代的电影胶片对自己也不失为一种补充,就要了。这也是刘德保记忆中较大的一次购藏行动。
  为了不让老电影胶片只静静地放在专用的铁盒子里日复一日陈旧下去,刘德保还收藏了不少机械电影放映机,他时常背着小银幕,提着机械放映机,到小区、学校、全国老知青聚会地、老年活动中心放映……甚至把经典老电影办到国外去。
  他收藏的20余台机械放映机中,除了反复使用的16毫米国产长江牌电影放映机、井冈山牌电影放映机、甘光牌电影放映机等,还有美国货、日本货、奥地利货等,几十斤重的机器,很多是他在国外跳蚤市场发现,远渡重洋拎回来的。
  当科技进步带来了电影院十几米见方的荧屏,数字电视、电脑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影像需求时,人们又开始重温老胶片电影的独特韵味。“有些值得收藏的片子,国家正在花高成本的代价把它抢救回来。据我所知,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已经在做修补老电影这样的事情了。”刘德保说。
  刘德保的大女儿现在上海电影集团工作,前段时间她问起刘德保,说要找包括《乌鸦与麻雀》、《李慧娘》、《三个摩登女郎》、《狂流》、《山水情》等在内的六部经典老电影进行修补,刘德保翻遍了自己收藏的3000余部电影胶片,却只找着了其中一部。■
  Q&A 收藏十问
  Q: 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 从小就有收藏情结。
  Q: 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 毛泽东像章和一张1966年的《人民日报》。
  Q: 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 《毛泽东接见革命师生》。
  Q: 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 不带有任何投资目的。
  Q: 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 藏家手里收购、古玩市场、地摊。
  Q: 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 报纸50万份,电影胶片3600部,宣传画、电影海报加起来1万多份,毛主席像和像章有几千件,电影放映机20多台。
  Q: 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 是的。
  Q: 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 喜欢的东西被自己收藏,还能继续为社会服务。
  Q: 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 宣传画有赝品,没有遇到过挫折。
  Q: 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 不会。


http://www.chinashuhua.net/xinwen1.asp?id=3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收藏家刘德保热衷红色收藏 藏4000部老电影胶片

民间收藏家刘德保热衷红色收藏 藏4000部老电影胶片

也许当我告诉你,有个人收藏有4000部电影时,你会不以为然,因为在如今数码时代,收藏有数千部电影光碟的不在少数。但是,如果我告诉你那人收藏的是电影胶片时,你大概会感到惊讶吧,那个人就是刘德保。

    热衷红色收藏

    刘德保的头上有顶“红色收藏家”的桂冠,他对这个称谓也颇为得意,因为他收藏有数不清的与红色收藏有关的领袖画像,塑像,徽章、宣传画、报纸、照片甚至搪瓷茶杯等等。

    不仅是“藏”,他还在国庆节、党的生日、抗战胜利等纪念日到各处举办展览,把自己的收藏成果与他人分享。

    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他把展览办到毛主席家乡湖南韶山,接着又应邀去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时代红色收藏展”,2004年举办毛主席《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主题收藏展,2010年应邀赴奥地利参加《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展览,举办三次专题演讲。不久前,他还在居住的小区门口街道上举办过纪念毛主席的图片展。他被各种组织授予形形色色的荣誉称号,他新印的名片头衔又增加了“上海团市委《人文经典工程》特聘专家”这一项。

    收藏从集报开始

    刘德保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原先是位工人。1990年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这位上海著名重工业企业大隆机器厂的翻砂工,向领导递上了辞职报告,这在当时厂里6000名工人中是第一位,厂长犹豫再三,批上了“同意”。

    辞职后的刘德保看上了上海曹杨路上一家建于1949年10月2日的“白云照相馆”,老板去了澳大利亚,刘德保把它盘了下来。但是,正如他的同事和邻居所说,当了小老板的刘德保“脑子特别活络”,一天突然对堆在家中日积月累的旧报纸发呆,他在揣摩能不能生钱?

    此时,正有不少区县级的图书馆要腾出空间办“三产”、大企业的图书馆随着改制要“剥离”,海量的旧书旧报将进造纸厂的化浆池。藏书家和旧书商看中的是其中的珍本书籍,而刘德保的慧眼相中的是那些发黄变脆的旧报合订本。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某图书馆要处理一批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报纸合计本,他想都没想,花5万元全部买下,他深知这样的报纸已成了文物,销毁了就不会再有了,这种不可逆性使得他租下了附近的木材公司仓库,又大规模地收了几批。

    在与收藏界朋友的交流中,刘德保的思想迸发了火花,利用这批旧报纸开发一种颇有意义的礼品——生日报。也就是说,向社会出售旧报纸中的任何一张,因为每个人的意识深处都有或多或少的怀旧情结,都想知道自己出生那天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那么,这份报纸对这个人来说就有特殊的意义。

    不久,人们在曹杨路上,在吴江路上,以及在相关展览会上,发现新增了一块“上海老报馆”的店招,是著名老报人邵华泽所题,馆长正是刘德保。

    “老报馆”号称藏有从1936年到目前的旧报50多万份,提供“生日报”是它的主要业务。中国银行沈阳分行派人专程来买去30份不同日期的报纸,送给员工作礼物。而刘德保像大海捞针一样帮他们找到所需日期的报纸,并套上符合各种要求的精美礼品盒。当然,当初只要几分钱的报纸此时已是几十元直至数百元了,但是来买的人没有一个说不值。

    抢救3000部将毁的影片

    刘德保常说他是“以报养藏”,确实如此,“老报馆”为他打下了经济基础。

    一天,一个电话从广西打来,说“从媒体上看到对你的报道,我们这里有一批电影拷贝,你要不要?”刘德保嘴上虽说要看看再说,心中却暗暗作喜,立即带上两万元飞去广西。到了现场,刘德保却傻了眼,这个“一些”却是一座小山。原来是因种种原因,原先遍布各地县镇的文化馆萎缩,农村的电影放映队渐渐消失,放映机、电影拷贝自然没有用处,此人搜集了这些东西,准备把胶片作废塑料,拷贝盒当废铁回收。

     这可是宝贝啊!但带的钱显然不够,刘德保不动声色先付了仅带的两万元,但他也先拿走了《毛主席会见尼克松》等十部纪录片拷贝,火速返回上海,叫人把仓库腾出来,随即带上足够的资金,又赶往广西。

    刘德保雇了几名民工,租了一辆25吨的大卡车,把所有的放映机、拷贝全部搬上车。路上要跨8省市跋涉五千里,他亲自押车,司机说:“老板你乘飞机吧,我保证把货送到上海。”可刘德保不放心,一则电影胶片的原材料是易燃品,二则大量影片中有各个时代打下的特殊印记,“打倒某某”的标语,解说词随时可被人怀疑有何种政治目的。他怎能放得下心来。时值酷暑,刘德保赤着膊,淌着汗,坐在有四五十度高温的驾驶室里三天三夜,把这车宝贝运到家。刘德保请来8个工人,连同自己照相馆里的6个员工,10多个人一连搬了4个小时才将车上的电影拷贝搬运完毕。

    在此基础上,刘德保又陆陆续续搜寻到不少电影拷贝和电影放映机,直到去年11月,一位安徽的朋友把自己从内蒙买来,却因难以想象的困难而无法收藏下去的500部影片拷贝转让给他,刘德保目前拥有的影片已达4000部,各种国产电影放映机20台。

    收藏是为了传播

    拥有那么多影片,干什么?这可不是宣传画,在一面墙上就可以挂很多。这也不是报纸,可满足不少查资料的人的需要。是放给亲朋好友看,开电影招待会?刘德保显然不仅仅如此,他充分挖掘出影片的历史史料文献价值。

    他的影片中三分之一是国内外故事片、戏曲片、动画片,而大多是新闻纪录片、科教片,尤其有相当数量的《新闻简报》,这种一本拷贝一部的片子,相当如今央视的《新闻联播》,纪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

    刘德保背着小银幕,拎着手提式放映机,走街串巷,到各个小区、到学校、到老知青聚会地、到老年活动中心放映……他不仅召之即来,还主动送货上门。他“一个人的免费影院”的名气越来越大,各地纷纷邀请他,新疆、黑龙江、云南、陕西、江西、安徽等曾经是上海知青较多的地方他去过。大寨他去了两次,当年的铁姑娘队队长、如今的大寨集团董事长郭凤莲看到银幕上她当年的形象热泪盈眶,盛情地邀请刘德保每年都来。上海青年人才工程讲座请他去了七次,每次在网上发布消息后,观影厅里总是爆满。他的名片上“知青电影馆馆长”的头衔就是无数他认识或不认识的知青朋友们送给他的。

    刘德保在放映中渐渐地发现,与故事片相比,观众更喜爱看纪录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重返联合国》、《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向雷锋同志学习》、《南京长江大桥》、《赤脚医生》等等,他不知放了多少遍。不论片子上有多少划痕,不管放映时会常常断片,观众毫无怨言,放映结束,观众总报以热烈掌声致谢。

    每次放映后,刘德保总喜欢与观众互动交流。有次放映谢晋导演拍的纪录性故事片《黄宝妹》,当年在片中演自己“黄宝妹”的老劳模黄宝妹本人也来到现场,老太太讲述了当年拍摄时的趣闻花絮,并告诉大家,贾樟柯导演就是看了这部影片后再请她出演《海上传奇》的。

    让电影资料发挥更大作用

    刘德保收藏影片,还收藏与电影相关的任何物品,各种各样的电影海报他要,大大小小的电影说明书他都收。他的白云照相馆小小的店堂内外挂着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照,就是他趁大光明影院改建时搞来的,这22位明星是1963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评选出来,将他们的照片统一制作,悬挂在全国各大影院。现在其中大多数已故,刘德保利用各种机会请尚在的签上名,弥足珍贵。

去年,某大明星的家乡要建纪念馆,可他们搜寻到许多物品,独独没有这位大明星所演电影的拷贝,他们找上门来。刘德保二话没说,把6部电影的拷贝、相关海报和电影说明书等无保留地提供给纪念馆,只收了极低的费用。纪念馆过意不去,他却淡淡一笑:“我也是粉丝,只要在开幕时通知我一声就行。”记者在采访时就见一位正在筹建中的电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他的仓库里找资料。

    刘德保还把老电影的宣传做到国外。在2006年第二次去新加坡,就是应新加坡国家艺术节之邀去举办“老电影百年收藏展”的,展览办了26天,展示了多部老式放映机、老唱机,百幅电影海报,并每天放映中国优秀老电影,受到当地收藏界、新闻界和广大侨胞的广泛赞誉。2010年去奥地利交流,也是应奥地利国家电影博物馆的邀请,以中国老电影为主题的,他还向主办者赠送了一台国产的8.75毫米放映机,这恰恰是他们所缺的。刘德保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民间收藏、中外文化交流开拓了一个新渠道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 ... 53FCD46KCE6G_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3: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红色时光”的人 1950年代生人


穿过曹杨路,拐进谈家渡路17弄



收藏“红色时光”的人:刘德保
上溯三代都生活在曹杨路上的工人,通过经营白云照相馆的收入,持续收藏社会主义时期电影、报纸和物品,并为这个过去的时代在今天的“可见”与意义而奔波。51人工作组将他存放收藏品十多年的曹杨路仓库,进行整理、搬移和重新规划,并正式开放成为面向社区和电影爱好者、研究者的活动场所。作为激活空间的序曲,我们特别放映纪录片导演邱炯炯的作品《痴》。这个在国内很少露面的五个多小时导演版,反映主人公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个人经历和中国历史。这部影片是否会在这红色时光的收藏屋里激荡出火花?不同世代的人们如何共同面对和讨论中国近代历史的真实和遗产,面对仍然存活的精神力量和即将到来的新的力量?人数:50人,需预约*感谢邱炯炯和“星空间”对此次活动的支持。51人回顾 | 相遇
作者:金怡“曹杨路(300弄)也就是谈家渡路口,行进30米左手弄口(即17弄)到底黑色铁门”, 这是个堆积了回忆、激情、尘土和斗争的空间。今年上海的冬天特别漫长,即使在5月初的夜晚,褪去了白日的阳光和暖意,空气还是残留着冷意,风从衣领里钻进去,掠过皮肤又从我没扎紧的下摆溜了出去。2月19日,太阳出了云层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哄骗我仅仅穿了条直筒西装裤,放弃冬天赖以为继的棉毛裤,前去探寻刘德保先生的红色收藏以及邱炯炯的电影。 那是一个特别的空间,进门是挑高约5米的空间,两边摆满了柜子放着刘先生的收藏,从煤油灯、老式录音机、雷锋像等不一而足。空间的后方被分成两层,摆着一张折叠沙发和木桌,从一层到二层的木质楼梯,大致还能遇到五斗橱、磁石式电话机、瓷器人像、铝制小玩具等等,看上去刘德保先生就像是珍藏着记忆一般珍藏着自己的生活,留下生活里的各色物件。一楼进门右手边的小隔间里放着他最自豪的收藏——包括建国以来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在内的50余万份老报纸、上世纪50至90年代的新闻片、记录片、故事片等电影胶片4000多部,以及各个时期的宣传画及电影海报上万余张。小隔间里灯光昏暗,颇似冲印相片的暗房,也许是这样的光线能够更好的保存这些纸质藏品。除了四方桌上铺满了老电影海报,其他的报纸、宣传画等被卷起收在圆筒中放置在旁边的木架上,看着木架上的灰估计这些收藏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昏暗的灯光下,宣传画上大鸣大放(激情昂扬)的氛围倒是不减丝毫。

51人活动现场,2017年2月19日

当天刘德保先生外出开会(刘先生“红色收藏家”的称号蜚声海内外)上午未到,恰巧那天还是他的收藏好友们的聚会,客厅里“头碰头脚碰脚”的凳子上已经坐了好几位来聚会的爷叔。有位中等身材的爷叔拿出一个电热水壶,放在空出供人们行走的走廊里,短短的电线插在墙角边的插座。参加活动的观众吃过午饭陆陆续续地进门,爷叔站在旁边等着水开,招呼我们这些“客人”——这里有热水可以来接一些,另一边不忘提醒他们注意脚下。水壶开始被轻轻踢了几次,最后在一位匆匆进门的男士脚下打翻了大半,爷叔无奈拿起走到门外。眼看下午场来的观众更多,一位爷叔拿着自己坐着的椅子站起号召其他同好“转移阵地”。虽然没有商量好去哪里,但是为了放映会的大局,他们决定先行离开,为我们营造更好的氛围。陆陆续续地,原本坐在场中的老爷叔们拿起自己坐着的凳子走出木门。投影幕布上,下午场电影开始,木门的影子伴随着铜锁的声音出现又消失,最后室内只剩下黑色、白色和灰色。

电影《痴》的片头

下午场电影从1点到5点,其间转进门的冷风一直盘桓在我的小腿边,就像是电影里年轻的张先痴幽灵般地环绕着出场的人物。《痴》是艺术家邱炯炯的第六部电影,取材自影片同名主人公张先痴的自传,活动中放映了33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分为上下午两个部分。整部电影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展开,主人公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色彩的“右派人士”(即使组织对他的定义往往和自己的认知大相径庭)。早在14岁时,他与自己参加国民党的父亲决裂,追随理想加入了共产主义事业。1957年,他在“反右”斗争中被判五年劳改,1962年,因为试图逃走,他又被判处18年刑期,直到1980年被释放。电影讲述的便是主人公在入狱之前的这一段个人史。但《痴》不仅限于口述和再现,而是以精巧的舞台剧构思再现了历史场景。演员穿着拖把做成的胡须和假发套扮演马克思与恩格斯用德语争论哲学问题和变革的必要性;列宁用俄语进行演讲;斯大林梳理他的胡子;毛与蒋映着诡谲的绿光隔江对话,映衬着晦暗的光线,特写中符号化的人物“祛魅”,甚至像是地底下挖出的石像。影片的结尾,毛的画像伴随着遥远的呐喊声慢慢从高处飘落,像是严冬的枯树上最后一片叶子。

《痴》(邱炯炯导演)中的主角张先痴

五点左右,放映结束进入讨论环节,刘德保先生还未从浦东赶回来。第一位发言的是戴着鸭舌帽、穿着两用衫,身材苗条的先生。他首先肯定与表扬了邱炯炯导演的电影语言很优美,艺术性价值很高。接着他右手紧握麦克风,坐直身子紧了紧腿,左手在胸膛前向下压了压,停顿继续说——但是影片可谓“毒害”年轻人,只是说了毛主席的坏话!反右导致的伤害并不完全是毛泽东的错误,相反,毛泽东的“百花齐放”、“引蛇出洞”是正确的,这是为我们清除社会的“毒草”!“被队伍遗忘”的爷叔一边说自己的意见,在场的先生与女士纷纷把目光放在他身上转了转,继而又收回去,不时再溜去爷叔的身上。接着,又有两位参加活动的观众发表了自己的观感,是符合期待的,不需要过多目光的回答。随后,主持人陈韵老师提及了自己的初衷(请原谅,这篇回顾离活动已经足有两个月有余,我只能记得陈韵老师最后提到),她希望在我们固有接受的历史叙述之外,能够接受多重视角并存的叙事方法。

刘德保先生准备放映他收藏的中央新影新闻纪录片

在陈韵老师说话的同时,穿着红色毛衣,黑色西装裤的刘德保先生恰好赶到,进门槛之前先被同好们拦住,大约是告诉他今天的活动内容。他时不时转过头来看,继而走进门宣布他将要给在场的年轻人放映两部老电影,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拿出老式放映机,他一手拉着录像带一手拿着录像盘,高举过头对着灯光从头捋过去一帧一帧地寻找片头,有时会错过,便需要再从头开始一帧帧地检查。红色毛衣、深色胶片、黑色放映机,以及深棕色的家具,刘德保先生的“寻找”已经成为一副肖像画。两部“纪录片”中的一部是关于1967年毛泽东主席接见社会各阶级代表,即使是数十年的胶片依旧呈现出饱和度极高的画面色彩,正红色的绸带、金黄色的花朵、充满整个画面的人民的笑脸,以及高而大的俯拍视角和永动机式的鼓掌,这是一种朝阳般的氛围,涌动地、积蓄地,在领导人出现的那一刹那喷薄而出,不仅仅是潮水,是倾覆的海水,带来一场社会主义美学。播放的过程中,刘德宝先生强调,年轻人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对的,有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他似乎被自己放映的电影所影响,回忆起作为红卫兵的经历,尤其是凭借优秀的政治出身以及高昂的政治积极性,他得以代表上海青少年前去当时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当他讲述时声如洪钟,2月份的太阳早早地就落下,门外是暮色之后的黑夜,门内的冷风依旧不离。

刘德保现场加映的中央新影纪录片片头

在这场活动中,同样的符号指向不同的解码内容,来源于不同历史中形成的不同凝视。伟人形象的出现对于刘德保先生而言,是作为优秀青少年代表的成长经历,是红色的、热烈的社会主义激情。对于审视历史的邱炯炯和观众而言,此类形象是僵直的、陈腐的,值得玩味以及讽刺的。虽然两者没有直接的对话,但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叙事被并置于同一空间中,共时与共置,于是51人的活动本身成为了一位叙述者。活动的形式让我想起科文的《历史三调》,虽然书中通过三种不同的认识历史的途径描述作为历史事件的义和团运动,但是当三种不同的“历史”逐渐被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开始被打上问号以及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开始被提出。刘德保先生的红色收藏整合属于革命时代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追逐主流的话语,同时也是展示革命年代的荣光和构成自己生命中最激情经历的片段。画报与器物完成了历史阶段的功能性任务,帮助收藏家建构自己的世界与记忆。邱炯炯则敏锐地借助独特的电影语言再一次建构主流视觉话语中的伟人形象,运用张先痴老人的回忆和自己的研究所得,生动地演绎了革命年代阴翳而晦暗的魔幻主义下另一种叙事的方法。不同的主体视角所构成的多重性叙事被选择性地并置,于是大相径庭的视觉性叙事得到相遇,进而截然不同的符号内涵得到观看,实在难得。生活在上海这座超大型的城市中,城市对生活在其中的人做出了繁复的可能性的承诺,这种承诺以一种光怪陆离的形式呈现着。可是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方式、交往的人群、阅读的知识等等被束缚在固定的模式中,我们所看所见所感所知取决于每天搭乘的交通工具、每天使用的社交媒体、每天经手的工作与每天面对的人群,中国的社会逐渐呈现出稳定的、巨大的阶层分化和隔阂,处于一个套子中的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与另一个套子中的人群对话。人们倾向于处在一个自认为安全和平稳的区域中,拒绝接受可能带来智识和情感上挑战事物,即使存在挑战和超出认知的新知识,在未真正地接受前,就已经被原有的认识论所消化。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午故事”的《我是范雨素》刷屏了我的朋友圈,有阅读者将她归纳入“打工文学”的分类,甚至冠上“育儿嫂作家”的名号。可是范雨素大姐让读者,让城市中使用微信阅读公众号的人们意识到,在一个阅读成本相对低廉和广泛的社会中,从理想主义弥漫的80年代走来的一位打工者,如何精致地阅读与生动地写作,做一些“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于是在读者与她的文字相遇之时,鄙夷的人早举起手指责“油腻”,而准备着脱开罩子的人准备着接受外面的冷风和另一个罩子中的人。后记与鸣谢
刘德保先生是2012年由吴觉人介绍给我认识的一位民间红色文献和电影收藏家,他的收藏靠自营照相馆的收入维持。其中一家就在我们活动现场仓库的曹杨路斜对面的“白云照相馆”。自从2012年认识他以来,我曾介绍不少中外的艺术家、青年学生和研究者去参观他的藏品,包括报纸和尤其精彩的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电影胶片。他不仅不断地满足我们提出的需要,也一直热忱地希望和年轻一代建立更深的联系。但我们年轻一代,除了偶尔带人参观和借出他的收藏外,却苦于难以回应和回馈他的心意。通过这次51人的机缘,我们将他已破旧的库房进行了整理和装修,由建筑师、51人之一的曹飞乐做了简单实用的设计建议,并由51人项目经费支持了基本的改造。这个破费周折的努力,是因为我们想知道:这里能否重新开放成为一个衔接不同世代历史知识和历史感觉的场所?2月19日那天的活动,既是对这次反复沟通和敦促后完成的场所改造的一次检验,也是用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痴》来“刺激”这个场所的尝试。作为文革亲历者,刘老师和他当日刚好聚集在此开会的同龄人,代表了一种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看法。他们同那天从四面赶来看影片的年轻人恰好“不期而遇”在这个我们策划的右派故事中。是失之交臂,还是撞个满怀?如果错过,是何种隔膜?如果撞上,是否会有痛感?上述这位参与活动的研究生金怡所述的,是她作为一个迟到者的半日回忆(实际活动为一个整天)。写作时,距离她参加活动已经过去两个月。除了感谢刘老师的支持与信任,感谢参与组织这个复杂51人的觉人、飞乐、徐杰、卓伟、小胖和听雷,和免费提供给我们影片的导演邱炯炯外,我也要感谢金怡,在我的“逼迫”下,写下了一个“不知前因”的观众的自白。写完后,她问我要微信,说要再去找刘老师。
51人策划:陈韵
2017年8月21日夜


http://51personae.shanghaibiennale.org/cn/detail/df8ctAt.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3: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德保欠款一万不给

原有信息:    举报 短消息 搜索 个人资料 返回
序 号:4524751 (器材交易)
标 题:第7次接见红卫兵-要!你是贵州的? (空)
发信人:newman
时 间:2008-8-22 14:14:27
阅读次数:168
详细信息:
本文无内容。

----
-

〓〓 注意:论坛骗子随时出没,交易请走第三方担保平台,或自行核实卖家身份!! 〓〓

====
发帖者论坛资料:注册日期:2007-7-20 18:10:47 最近登录:2018-5-9 19:50:44 登录次数:14959 发帖数:3217 被删帖数:5 注册IP:61.151.17.* 发帖IP:124.74.243.*
相关信息:
出售文革记录片1: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第7次接见红卫兵。1全 彩色 无鉴定书 头尾有护片 2: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庆祝67年51节。1全 彩色  无鉴定书 头尾有护片  品像如图 每部3000元 包快递  (423字) (aswsh 2008年8月21日 22:06:13 阅读:818)
小王,快复短信?是否去年初说的哪批? (空) (声色影迷 2008年8月21日 22:29:34 阅读:93)
恭喜!那个贵哦^_^ (空) (小汤团 2008年8月21日 22:35:00 阅读:83)
钻石价啊!买回去想办法转成DVD!放映一次就折旧一次! (空) (be9085 2008年8月21日 22:48:53 阅读:105)
如可以2300元要这部:2: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庆祝67年51节。1全 彩色   (空) (huangjnx 2008年8月22日 1:16:44 阅读:123)
好片 (空) (bg4iej 2008年8月22日 8:39:04 阅读:91)
五千我要了 (空) (lsccn 2008年8月22日 8:44:16 阅读:87)
小王,片子收到,刚看完,色彩鲜艳,内容珍贵。 (空) (lsccn 2008年8月29日 22:43:47 阅读:86)
小王,片子收到,刚看完,色彩鲜艳,内容珍贵。 (空) (lsccn 2008年8月29日 22:45:10 阅读:77)
我要了 (空) (lsccn 2008年8月22日 8:55:43 阅读:97)
好资料片 (空) (bjsd 2008年8月22日 10:18:54 阅读:66)
很珍贵的东西 (5793字) (边城播音员 2008年8月22日 11:05:48 阅读:339)
马上联系电影洗印厂,开动机器洗N多部这样拷贝出来,价钱就不会这样离谱了!虚高的价格! (空) (我爱成都 2008年8月22日 22:42:04 阅读:140)
我爱成都兄,我是开旧书店的,旧书很难做拉,又欠亲戚朋友的钱,买些拷贝 (26字) (aswsh 2008年8月22日 23:00:30 阅读:204)
不好意思!开玩笑!别介意! (空) (be9085 2008年8月22日 23:29:54 阅读:105)
好珍贵的文章,认真拜读了。读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谢谢边城播音员。 (空) (白银老孟 2008年12月19日 8:26:51 阅读:133)
不客气孟大哥。 (空) (边城播音员 2008年12月19日 8:32:02 阅读:66)
第7次接见红卫兵-要!你是贵州的? (空) (newman 2008年8月22日 14:14:27 阅读:168)
我是贵州安顺的。您们上海老报馆的刘德宝的3000多部(实际是4000多部,货车过磅7点5吨)就是我卖给它的。至今还欠我1万元没还,请上海电影爱好者帮我问问它忍心骗我吗?我刚做了心脏手术,还欠亲戚朋友的医疗费呢! (空) (aswsh 2008年8月22日 22:42:32 阅读:329)
有这号人!真无聊!耍赖皮!把他揪出来! (空) (be9085 2008年8月22日 23:34:13 阅读:84)
ASWSH,你好,是这个人吗?blog.sina.com.cn/s/blog_4c0e1f7f010008tq.html (1081字) (我爱成都 2008年8月23日 0:13:16 阅读:166)
再上一次! (47字) (我爱成都 2008年8月23日 0:17:35 阅读:139)
我靠,他笑得好灿烂!一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找他要! (空) (我爱成都 2008年8月23日 0:20:00 阅读:125)
就是它!我是很爽快的人,当时交易时以为一个上海红色收藏家不会赖帐的,何况十多万都付了,不会赖我一万块的,所以欠条都没写,我真是愚蠢太相信上海人 (空) (aswsh 2008年8月23日 21:04:52 阅读:162)
刘德保说的南方某电影公司转型要处理电影拷贝,它花了二十多万买回是假话,就是我卖的,没花那麽多。 (空) (aswsh 2008年8月23日 21:32:34 阅读:174)
2007年春节前你不是跟我说要筹钱动心脏手术吗?现才刚做完?买人家筹钱做手术的影片还欠人钱真过分了! (空) (声色影迷 2008年8月22日 23:51:20 阅读:124)
楼主人不错,我到他家中选过片。 (空) (老电影88 2008年8月22日 14:51:34 阅读:89)
谢曹大哥捧场。这不是您看的那些了,那些已整体售出,没跟您谈成,实在抱歉! (空) (aswsh 2008年8月22日 21:09:57 阅读:69)
确认给第一跟贴的1sccn  没买到的别急,过几天就有。 (空) (aswsh 2008年8月22日 20:55:34 阅读:72)
羡慕啊!买家,三年不开张,一开张就吃三年!哈哈! (空) (be9085 2008年8月22日 22:47:05 阅读:84)
利害 (空) (赤脚医生 2008年8月22日 23:16:33 阅读:76)
这样的拷贝寻的如同浪里淘沙,存世稀少,用料考究,得此类宝贝电影收藏者梦寐之物也。非原主不得已一般不会出世的。个人观点,仅听教诲。 (空) (sjzzyh 2008年8月22日 23:29:18 阅读:127)
感激!!!! (空) (aswsh 2008年8月24日 22:20:57 阅读:75)
老王是我们村的 (空) (BG8NBI 2008年8月23日 0:13:13 阅读:114)
小王,片子收到,刚看完,色彩鲜艳,内容珍贵。今后有好片子第一时间搞我。 (空) (lsccn 2008年8月29日 22:48:51 阅读:118)
谢谢!有好片我会发贴的! (空) (aswsh 2008年8月30日 9:52:00 阅读:76)
发布响应:

http://bbs.leowood.net/forum_rea ... rty=0&ClassID=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1:44 , Processed in 0.0322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