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8|回复: 2

于是之文革前演过毛泽东吗?(三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0-21 1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前于是之演过毛主席吗
2000-03-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真实是新闻的灵魂,新闻主体及其相关事实或史实准确无讹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时常见一些新闻报道虽然其主体事实清楚,但其细枝末节处往往不尽如人意,不时露出注水痕迹,有的为追求情节精彩动人,喜欢笔下生花,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甚至无中生有,读得人如坠五里雾中。《北京青年报》于2000年2月24日、25日连续报道了于是之遭遇阴阳头的文章,文章立意新颖,情节感人,不但再现了当年红卫兵幼稚荒唐的一幕,更重要的是颂扬了真诚宽厚的新型人际关系。但文中在描述当年红卫兵剪发情景时,有一个情节令人生疑:“当时(1966年)剧院有的好心人说,他(于是之)也演过正面的人物,如毛主席,但红卫兵不听,结果给于是之剪了个阴阳头。”于是之的确扮演过毛主席,而且相当成功,但那是“文革”结束以后的事。1966年及之前,毛主席健在,不曾有人在银幕上或舞台上扮演过毛主席的形象。笔者电话询问了当事人叶继红女士,叶女士亦断然否认当时有人说过上述的话,可见该情节多半是记者抑或编辑大家们的妙笔生花所然。这类妙笔有时或许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不少,然而遇上较真的读者,其文章的可读性、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久之还会影响报刊的整体形象。故随意发挥的妙笔还是多一笔不如少一笔。

(《人民军医》编辑部 周晓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8: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前于是之确实演过毛主席
2000-03-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之一:我观看了演出
贵报3月15日第六版刊登了《北京青年报》2000年2月24日、25日连续报道的于是之同志文章中的遭遇情况,其中提到一个情节,就是于是之同志“文革”前是否扮演过毛主席。我想就这一问题讲些情况。记得是在1951年,我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看过由北京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演出的歌剧《长征》(李伯钊编剧),于是之就在该剧中扮演毛主席,是十八勇士渡江的那场戏:毛主席在老艄公的陪同下来到江边,观察江边的形势,向老艄公询问情况,开始毛主席背对观众,面对汹涌激流的江水,当十八勇士列队上来时,毛主席转过身来,听完十八勇士表决心后,毛主席挥手向十八勇士说:“同志们,祝你们成功!”当时全场掌声雷动。这场戏就是在台上台下,剧中人和剧场观众情绪异常激奋的情况下结束的。该剧的说明书我曾保存很长时间,其中就有十八勇士在江边向毛主席表决心的剧照。

于是之同志在“文革”前后曾两次扮演毛主席。一次就是在“文革”前,在歌剧《长征》中扮演毛主席;另一次是在文革后,在电影《大河奔流》中扮演毛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王俊生)


之二:有日记证实
从1949年我和于是之认识开始,对他在“文革”前扮演毛主席的事,我记忆犹新,而且有日记在记载着。

事实经过是这样的:1951年8月7日我刚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回到祖国,组织上要我带上警卫员到北京办一件公事,我是于1950年11月从原工作单位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被党组织批准志愿参加抗美援朝而入朝参战的。这次回京主要是公事,但我理解组织上也是关心照顾我回“家”看看,因为当时我的一切关系还都在戏剧学院。这样,我方有机会在办公事的间隙,在8月13日晚去东单美琪剧场,看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队公演的歌剧《长征》(李伯钊编剧)。我记得当大幕拉开时,毛主席(由于是之扮演)的伟大光辉形象背着观众站立在大渡河岸的石岩上,全场当即爆发一阵狂热的掌声,舞台上场景是汹涌澎湃吼叫着的大渡河水,还有要从铁索桥上待命强渡的十八勇士。这时毛主席侧身向勇士们用湖南口音鼓动着说:“祝同志们胜利!”台词只有一句,却引起整个剧场雷鸣般的轰动效果,我当时也被感染激动得不知所以,只拼命在鼓掌……

快半个世纪了,我的日记虽经“文革”浩劫曾被红卫兵当成毒草并成为我的“罪行”给搜去,最后总还是被珍贵的保留下来了。里边记载的清清楚楚。后来我知道1978年“文革”后,于是之在影片《大河奔流》中第二次扮演毛主席。于是我觉得周晓洲文章里写到曾在电话中询问当事人叶继红女士的话,更值得商榷,因为他们究竟没有在当年看过歌剧《长征》,对于是之在“文革”前扮演毛主席的事,更无从知晓了。

(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二干休所丁帆)


之三:《公演特刊》
据个人所知,于是之不仅“文革”之后扮演过毛主席,而且,“文革”之前就曾扮演过。空口无凭,还是让“证据”说话更权威些。

我手头存有一册《长征》歌剧的《公演特刊》。它是1951年7月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址在东城西堂子胡同1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四周年而公演三幕九场歌剧《长征》而刊出的。《特刊》收有编剧之一李伯钊同志的《我怎样写〈长征〉》一文,其后是“剧情介绍”、“歌词”、编导及演职人员表等。在“演员表”中,异常清晰地印着:“毛主席:于是之”;在“剧情介绍”的第六场的剧照中,有一帧便是“坚决完成抢渡任务,十八勇士向毛主席宣誓”的场面。剧照中央、站在高冈的毛主席,便是于是之塑造的形象。这一场面之所以这样安排,李伯钊(她也是该剧导演之一)的想法是:这样安排,最能表现毛主席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最能展现“毛主席与老百姓、毛主席与红色战斗员的血肉联系”。

《长征》歌剧在北京人艺艺术家们认真、辛苦地排练下,公演获得了巨大成功。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于是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扮演毛主席的戏剧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据有关记载,也已经有人在戏剧中扮演过毛泽东。

1932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中,大获全胜,活捉了国民党主力师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了欢庆这一胜利,赣东南苏区的一个名为“赣南双福兴”的采茶戏班,集体创作、集体编导出《活捉张辉瓒》的戏剧。扮演毛泽东的是该戏班著名艺人张桃园。剧中,从部署战斗、战地指挥,以及“幽默、诙谐、风趣地审问张辉瓒等各个情节”,他都演得栩栩如生。此戏在瑞金各地共演出了50余场,受到苏区广大军民的热烈称赞(见1992.2.1《光明日报》“最早出现毛泽东艺术形象的戏剧”)。

据此,可以说,张桃园是扮演毛泽东的第一人。(山东省枣庄师专学报编辑部鲍延毅)


之四:我也看过演出
我今年七十岁,自出生没离开过北京。从北平解放前于是之参加焦菊隐先生办的“艺术馆”,于1948年2月在灯市东口“建国东堂”演出《大团圆》一剧起,我虽够不上于的“追星族”,半个世纪来对他的演剧活动、扮演的中外剧目里的角色,还是比较关注的。据我记忆他扮演毛主席,是在话剧《龙须沟》演出后不久。当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李伯钊(亲身经历长征的女干部)写出《长征》一剧(在话剧《万水千山》问世之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将《长征》搬上舞台)在东长安街青年宫(解放前的“美琪影院”)上演。于是之在戏里扮演毛主席,出现在大渡河岸边,为即将参加强渡突击的十八勇士送行。全剧仅在这一场中出现了毛主席,于是之在这场戏里也只有“祝同志们成功”一句台词。

笔者当时与新闻广播和新闻摄影界的接触较多,也曾听到过于为了扮演好毛主席,曾观看了新华社珍藏的许多张毛主席的照片和新影的记录片,听了不少电台资料库收存的毛主席的讲话录音。以后似乎我也曾从报刊上见过类似的文字介绍。事情现已过去半世纪,但知道于是之在“文革”前曾在《长征》一剧里扮演过毛主席、如今尚健在的影剧界内外的人士,我想还很多,事实是不难核实的。

(农业部离休干部刘向勃)


之五:于是之夫人李曼颐证实
读三月十五日贵报第6版一篇文章:“‘文革’于是之演过毛主席吗”,作者指摘“北京青年报”文章提到于是之“文革”前演过毛主席,是该文作者与编者的编造。断言“文革”前舞台上银幕上不曾有人扮演过毛主席形象。贵报似乎很重视这篇文摘在导读中还以大标题列出。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篇文摘的作者是不懂装懂、以错批对。“文革”前于是之确实演过毛主席:在李伯钊编剧的《长征》中于是之扮演了只有一句台词的毛主席,这是剧坛上很多人都记得或知道的事。我怕我记忆有误,刚刚又给是之夫人李曼颐(当时她是该剧“场记”)挂了一个电话(是之患老年痴呆症,已没有记忆了)证实了一下。

(中国作家协会顾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18: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指正
2000-04-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中华读书报》3月29日第6版在“‘文革’前于是之确实演过毛主席”的大标题下刊载了王俊生等5位老师的文章,我一口气读了数遍。5位老师从不同侧面证实:1951年,在李伯钊编剧的歌剧《长征》中,于是之确实演过毛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王俊生老师当年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看过该歌剧;沈阳军区丁帆老师不但当年看过该歌剧,还有清楚的日记记载;农业部刘向勃老师曾见过“于是之当年扮演过毛主席”的介绍;中国作家协会顾骧老师不但自己记得此事且从于是之夫人李曼颐处得到证实;山东枣庄师专鲍延毅老师收有当年的歌剧《长征》的《公演特刊》,演员表中清晰地印着:“毛主席:于是之”,鲍老师还考证出“于是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扮演毛主席的戏剧艺术家”,“张桃园是扮演毛泽东的第一人。”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我是当编辑的,说来惭愧,好像天生患有“多疑病”,常常对别人的文章“于不疑处生疑”。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我脑海里存有一条“健在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指由别人扮演)不可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的影子,于是对《北京青年报》2月25日所载“文革”前于是之演过毛主席的说法顿生疑窦,在草草询问了身边的几位同事和给于是之剪发的叶继红女士后,就匆忙提出了质疑,甚至怀疑原文作者或编者故意添枝加叶。现在看来,我的查证是十分肤浅而苍白的,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向的。5位老师的文章不仅仅澄清了我心中的疑窦,更重要的是给我上了鲜活的一课,必将促使我在今后的编辑实践中,对别人的文章应该多一分认真,多一分尊重。动辄棒喝、杀戮是万万要不得的。这里,我十分感谢5位老师的批评指正,同时以十分内疚不安的心情向无端被我指责为“妙笔生花”的原文作者和编者致歉。

顺便想说的是,5位老师的文风是值得称道的,文中虽有批评的含意,但字里行间不是棒喝和训诫,而是充满理解和宽容。我读到的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与人为善的教诲。这种文风对推动批评性言论的开展是有益的,是值得提倡的。今后,我希望继续读到一些质疑文章,更希望读到像5位老师这样的解疑文章。或许这也是《中华读书报》编者精心安排这组文章的用意之一,目的还是要推崇实事求是的文风。借此机会,也向5位老师文章的编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北京总后卫生部 周晓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12:26 , Processed in 0.0268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