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志贵,二十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藏摄影的代表人物
+ h( H( k1 f1 r3 H2 `3 i% Q《西藏人文地理》杂志黄建鹏专栏 09年3月号第二期
" _5 k8 v; p$ _" @! |, m5 p专业期刊《中国美术馆》2009年03期发表
9 Y' D& B5 Y3 M, N+ T; X
+ P9 f/ e7 {) w3 k8 G& c6 S 蓝志贵:1932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巴县白寺驿。1945年至1948年在重庆皇宫照相馆当学徒。1949年在重庆高级美术专科培训班(夜校)学习,同年在重庆参加十八军。1958年加入中国摄影学会。1979年在西南民族学院任专职工会副主席。1982年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旅游天府》、《西南旅游》杂志社摄影记者、摄影编辑。1987年至1993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担任副编审。 P- D: p. C0 Y3 J" `& V' s$ Z
0 `2 c( t5 \7 V8 Q( f: C p H/ D& r
蓝志贵,这位77岁的长者,已经退出摄影圈十几年了。他如今正在成都淡然地安度他的晚年,他现在的爱好是种兰花、炒股票,他已经远离摄影。然而,就像河床中的美玉,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沉淀,越发显出其深厚的华泽,众多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蓝志贵上世纪50-70年代拍摄的西藏代表作品完全能与国外同时期的摄影大师的代表作进行比较。他拍摄了进军西藏、康藏公路建设、西藏平叛、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藏自治区成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风云变幻,波澜壮阔;他拍摄了西藏民俗、西藏宗教、西藏文化,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珞巴族人、门巴族僜人等大量早期图片,极其珍贵。他拍摄的代表作《拉萨节日的欢乐》是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第一个国际金奖。他是一位用20年时间采用独立的个人视角拍摄西藏的摄影大师,他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1 C8 Y" c6 |2 t0 F, U( q/ L# h
: S9 H$ ~( W, e! S3 n* A% Q 第一批西藏摄影人, o$ M; `/ E+ u- {0 L+ W& Q0 s
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和平进军西藏各地,随军进藏的有二十几位随军摄影和随军摄影记者,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拍摄西藏的摄影人。蓝志贵是这些摄影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2 o! D8 m- f% B5 d2 \
蓝志贵,1932年出生于重庆,十几岁就在照相馆当学徒,接触摄影,1948年在重庆三家著名的照相馆之一皇宫照相馆满师后,上了半年的高级美术专科培训班(夜校),接触了西方美术史中很多著名作品的出版物,这为他以后的艺术理念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9年11月,他参加了解放军。1951年,19岁的蓝志贵以随军摄影记者的身份随十八军进军西藏,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拍摄西藏的摄影人。从此,蓝志贵在西藏一呆就是20年,亲眼见证并记录、拍摄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西藏社会发展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5 R5 ]1 }4 N8 v6 ?& ~
( c/ P z. J* P9 @0 t y) e8 H 高水准而勤奋的摄影师
1 N4 Y( j4 q) V* T/ r0 _ 蓝志贵大量有关军队建设、战地摄影、民俗纪实及专题报道的摄影作品发表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民族画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西藏日报》等国内媒介及那个时期中国出版的最高水准的艺术摄影画册,引起业界轰动。蓝志贵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摄影作品发表层次最高和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光在《中国摄影》杂志上就发表了六期六幅作品。1957年创刊的《中国摄影》杂志那一时期为季刊,每年四期,每期选用作品也就三四十幅。蓝志贵作品还入选首届全国影展和第二届全国影展及全军展。这些当时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代表作有《拉萨节日的欢乐》(1958年摄)、《汽车第一次开到拉萨》(1954年摄)、《雨过天晴》(1956年摄)、《牧女》(1961年摄)、《野炊》(1961年摄)、《拉萨的黎明》(1958年摄)等,还创作了《翻越泥巴山》(1951年摄)、《拉萨传大召》系列(1955年、1957年、1958年摄),《僜人少女》(1956年摄)、《珞巴人群像》(1956年摄)、《小牛犊》(1956年摄)、《昌都八宿县然乌小学》(1956年摄)、《珞巴族射手》(1956年摄)、《青青小河边》(1957年摄)、《桑登分到了土地》(1959年摄)、《丰收在望》 (1959年摄)、《邮递员来到我们家》(1959年摄)、《丈量分得的土地》(1959年摄)、《晚境》(1961年摄)等作品。) o# ^" i! O! `! T2 v% C) W
蓝志贵除了拍摄以上作品以外,还拍摄了西藏历史的许多第一事件,如《汽车第一次开到拉萨》(1954年拍摄)、《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在拉萨展出》(1955年摄)、《汉人援建西藏的第一批砖瓦厂》(1956年摄)、《第一批商用汽车用人力从亚东口岸抬入西藏》(1957年摄)、《空军第一次在拉萨跳伞》(1959年摄)、《和平解放后西藏第一个电站—纳金电站建成典礼》(1960年摄)、《拉萨街头铺设的第一条柏油马路》(1965年7月摄)等。同时他又是中国现代摄影史上最早批量用彩色胶片记录西藏的摄影人,拍摄了《雨过天晴》(1956年摄)、《沐浴节在拉萨郊外》(1956年摄)、《牧笛》(1956年摄)、《拉萨嘎达瓦节·嘎厦政府官员游龙王潭》(1956年摄)、《两个西藏贵妇人》(1955年摄)、《国庆十周年藏族少年跳新疆舞》(1959年摄)、《五好标兵大扎西与藏族少年儿童在一起》(1960年摄)等。
5 A. ]' y! B" L+ ~% S% g- ~* U
) S- ~$ t- k# g: Z 独立视角,成就大师
( Q' [+ k* r' e, n& V; d3 f: P: L7 [ 蓝志贵是一个有想法的记录者,他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出现在镜头中的人、物、景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认为那个时代的摄影并不像许多学者认为的,只是作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工具而出现。他回忆说: “从我自己来说,我除了完成政治上的需要,上面要求的报道以外,其他时间都属于我个人所有,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摄影不仅是一门瞬间艺术,还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记录的艺术,除了它完成政治任务以外,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去拍什么,我有自己的主见,所以我把我的任务完成以后,其他的时间由我来进行独立的思考、表达和有想法的拍摄。”(见黄建鹏:《西藏“断层”文化的记录者——中国摄影史上重要人物蓝志贵访谈》,《中国摄影家》杂志,2008年04期)
* \0 F0 C8 o9 i6 w
2 z* E. }; Z3 |6 s9 Q9 d 早期僜人和珞巴族的珍贵影像\n 蓝志贵之所以被众多专业人士推崇,除了因为他记录了西藏当时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在于他拍摄的当地少数民族早期的民风民俗生活照片。蓝志贵1956年拍摄的察隅珞巴族、僜人影像已成为世人研究这些少数民族最为重要的早期影像,例如,《珞巴射手》(1956年摄)、《珞巴人群像》(1956年摄)、《僜巴族人爱吸烟》(1956年摄)、《僜人跳卡火舞系列》(1956年摄)、《门巴族人》(1962年摄),《僜人结绳记事》(1956年摄),等等。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邓启耀教授曾这样评论这些影像的珍贵,“仅仅从民族服饰的角度看,这些图片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人类学民族学价值。”(见邓启耀:《临“界”的影像》,《中国摄影家》杂志,2008年04期)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付爱民讲师更说, “这些影像不仅鉴定了历史,甚至弥补和纠正了文献。”(见付爱民:《从蓝志贵西藏珞巴族、僜人摄影谈早期少数民族影像的重要价值》,《中国摄影家》杂志,2008年04期)$ b3 b u% Y& P+ s% M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陈卫星教授对蓝志贵记录的那些民俗生活影像这样评论道,“作者对民俗生活的影像记录为我们提供那个年代的日常叙事的物质见证。透过画面的平视角度和轻松气氛,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和对象在交流瞬间中的和谐和自然。事隔多年以后,这类图片成为人们重新审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摄影作品的某种依据。”(见陈卫星:《从视觉政治到视觉文化》,《中国摄影家》杂志,2008年04期)这些影像让蓝志贵成为中国摄影史上一位伟大的摄影大师。
. [ ]& Z4 Z2 B5 n
: k8 x8 M; Q$ f 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第一个国际金奖$ S6 B9 J1 d- p7 C, S) K. v1 Z) R5 b
表现藏民族民俗生活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1958年蓝志贵拍摄的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第一个和第二个国际金奖获奖照片《拉萨节日的欢乐》。照片充分体现了藏历新年“传大召”期间布达拉宫下的节日狂欢和藏族同胞的豪迈性格,是蓝志贵的巅峰代表作,被后人公认为中国十大极为精彩珍贵照片。《拉萨节日的欢乐》这张照片,是西藏现代摄影史(1926-1976)时所见到的原作中,其场面最为宏大的作品。这是一幅拍摄了三年最后才拍成的大作。该作品由中国摄影大师张印泉亲自放大照片,中国摄影学会选送参展,于1959年10月3日荣获民主德国“社会主义胜利”国际摄影展金奖,同年11月12日再获匈牙利布达佩斯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金奖。一年之内,两次荣获国际金奖,这是在中国当代摄影史上绝无仅有的。摄影大师庄学本1960年在《中国摄影》杂志为蓝志贵获奖后所写的评论《拉萨节日的欢乐》中这样评价道:“这幅照片在构图上也是非常动人的,画面中充满了人山人海,作者让滚滚人群中冲出的一队骑士,像卷风般在画面中央掠过,构成了一个圆形的图案,骑士马蹄下扬起的一片轻尘,恰好把主题烘托得更加鲜明,次要的一些人马掩映在尘纱雾气中,使画中人物若隐若现更有涵蓄。照片远处用著名的十三层古建筑——布达拉宫做背景,近处站排着一群看热闹的僧俗人民,中间夹杂着有几个穿戴盔甲装扮古武士的做前景,使画面显得更雄壮,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也更显著。”& f9 {- N F& ?7 Y) ^
“总的看来,这幅照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较高的成就,在国际上获得崇高的荣誉绝不是偶然的,它标志着党和毛主席的文艺创作方针和民族政策的又一次胜利。”(见庄学本:《拉萨节日的欢乐》,《中国摄影》杂志,1960年01期)) F0 x3 `8 P" _
V) `( o0 G: X9 M+ B2 A 民主改革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 M: `7 Q* y/ Q: k! V: }. A 1959年,蓝志贵专题拍摄了数百张西藏民主改革的珍贵图片,《在新分得的土地上》(1959年摄)、《丈量分得的土地》(1959年摄)、《六十九年来的第一件新衣》(1959年摄)、《桑登分到了土地》(1959年摄)等都是反映那一时期的名作。《桑登分到了土地》这幅作品是民主改革时期的代表作品,蓝志贵对人物表情的瞬间把握,使这类题材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使我们在50年之后观看这幅作品时增加了对那个时代的真实感受。《丈量分得的土地》这幅作品用绳子和布带做成的尺子来丈量土地,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很多的历史信息,为学者及读者了解民主改革的细节提供了影像依据。
' W- `! L" T$ w: W: w
) r; G5 A! Q1 W: v 传统冲洗工艺,传世的杰作 n; ~& C8 O- x; v2 A+ I
值得赞叹的是,蓝志贵当时就大量选用柯达、富士、爱克发、依尔福黑白胶卷拍摄,并且,对底片的冲洗要求极为严格,他大量使用依尔福和柯达原液加上自己在重庆皇宫照相馆中所学的配方进行冲洗,用最传统的方式很好地控制冲洗温度,充分利用西藏清澈的水源漂洗,使其拍摄冲洗的底片颗粒极为细腻,品质非常完美,达到那个时期中国摄影的高峰。即使在5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暗房中对那些底片进行放大时,心中依然产生震撼。由于他对这些底片的专业冲洗和对底片的认真保护,我们有幸看到了“还原了五十年前西藏的影像”,这些影像必将成为中国摄影史中最为重要的影像,这些影像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西藏最为系统的早期西藏影像,这些用120禄莱福莱克斯专业相机拍摄的底片,保存下来的有一千多张,这些底片几乎记录了风云变幻二十年间西藏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在采访蓝志贵时,他一再强调他的作品拒绝数码输出的影像,这不能说他的观念落后,他说:“我知道今天是数码时代”。但他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底片,经过银盐纸基放大的照片才能更好地表达他记录西藏时的情感。他强调,他的黑白作品不会有一张以数码的形式提供给博物馆和收藏家。他只会用银盐相片的形式为博物馆和真正的藏家提供作品。
g: U5 B2 F7 Q 这位用20年拍摄西藏的摄影大师,其经典作品通过专家学者的整理、研究、传播,正在成为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传世之作。
! X! w* B, ?0 u$ ~! _! r
, K! f9 J7 u/ c1 Q$ }2 p' u7 Y ) n: V. g) ~7 C1 i+ q
6 y/ W$ z( @( J2 l! v8 [) [
黄建鹏
" v% D* \! F( N3 W西藏现代摄影史研究者
" {) B! `# g; u1 x% ^西藏原版银盐纸基照片收藏者$ v4 V6 ~' w, T N& F" I/ S, d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见证西藏民主改革——蓝志贵西藏1950-1970摄影作品展”策展人5 G! i2 C% W% [4 s
画廊网址 http://www.huangjianpenggallery.com/index.html" ~) F$ x5 q: x, r/ z% o
豆瓣 http://site.douban.com/135847/
, [) g8 b/ ^+ O. q/ Y) ^! Z1 e8 ], B7 {& n7 ]! t4 w) e% d
w( E, C$ z# |7 e- c/ D* f《传大召·古骑士》1957年拉萨 蓝志贵 摄9 u* |. V1 r& @2 q# U) E1 i
6 r% K o' Y0 {9 n* L% c; I
《僜人结绳记事》1956年察隅 蓝志贵 摄
1 z6 n0 G- X! H
5 n: \9 h) B; I* B9 p0 r v( n《僜人少女》 1956年察隅 蓝志贵 摄
# K7 T& \" ^! R
; @( ]- |2 G* S6 v5 |2 J" }) R
《拉萨节日的欢乐》1958年拉萨 蓝志贵 摄
! U9 f/ ~7 ?: k, @! l
% w _9 R; w2 o2 I$ u《珞巴人群像》 1956年察隅 蓝志贵 摄
" U8 w! f7 Z+ k% h0 M
7 J1 s7 t- |: H! q& r( P( a《珞巴射手》1956年察隅 蓝志贵 摄4 W8 ~6 E; P2 J3 K& Q$ g8 j- D% B
- h: D6 r3 {8 d! F$ @
《汽车第一次开到拉萨》1954年12月23日 蓝志贵摄3 T) D1 {4 [) g+ L+ w$ h
* O& f. N7 A- @《桑登分到了土地》1959年拉加里 蓝志贵摄
& |6 v/ [! ?8 G, ^2 p9 |1 Z
6 L. L! _+ a; ?& A; y* }9 z
《神兵天降》空军第一次在拉萨跳伞 1959年 蓝志贵摄
* F# o8 O" _9 E2 i
5 o$ i9 p8 Z `# h+ {- u《晚境》1961年山南 蓝志贵 摄% q4 p0 Y# R2 s: ]9 {* a/ V _
; I0 M7 ^6 i3 K5 O5 g+ d
《小牛犊》 1956年日东草原 蓝志贵 摄
2 T3 O$ O' ^+ h) P
( c$ G. ^6 x3 M% H2 s) r《丈量分得的土地》1959年拉加里 蓝志贵 摄" z# x, T( t& v$ _4 u: B
6 ` U' ~# ]0 r4 e5 \* E
1959年民主改革期间,蓝志贵与藏族妇女干部拉宗卓玛(何桂仙)恋爱时的合影自拍. [/ U$ N/ }, H& R+ s
( Z& B) T7 ^6 c3 F" l; n
图为作者黄建鹏2007年9月22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与蓝志贵的合影0 B! L- ~+ B+ w' j
6 i9 H; K+ N% T0 ]$ Y3 L' V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9b5c75c401012izb.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