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91|回复: 0

记母校《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的办学轨迹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7-26 15: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的共同记忆—记母校《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的办学轨迹0 N" S( _5 a( b4 k

/ l& N! R, e. r3 ^' o4 ^我们的母校——《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是一所在炮火与硝烟中诞生,伴随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学校。他在第四野战军嘹亮的军号声中前进,从东北的哈尔滨、天津、汉口、庐山、武昌,最后一直到达南国的广州。重述这段光荣的历史,也是对中国革命征程的一次回顾,是对我们前辈的一次缅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了一大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
    到1947年上半年,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6万人。开始转入战略性反攻, 进一步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为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之前,1947年5月底,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和夫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林月琴在苏联治病后回到哈尔滨,同行的还有王稼祥、朱仲丽夫妇和毛泽东的子女李敏(毛娇娇)、毛岸青等人。本来总部已拟定林月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直属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但罗荣桓看到许多从苏联归国的革命后代、烈士子女和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干部子女无人照管,便诙谐的对林月琴说:你先不要当部长,还是先管孩子,去当校长吧。就这样,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的指示,在哈尔滨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刚开始只有8个孩子,课堂就在现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号罗荣桓政委的办公室里。不久学校逐渐增加到几十个孩子,分设一、二、三年级和幼儿园,便扩展到隔壁的颐园街1号,这里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的住地。这时,学校的保育主任是余慎(肖向荣中将夫人)、教务主任林浩(王东保将军夫人)、总务主任项辉芳(黄永胜上将夫人)、幼儿班主任是冷克。
母校诞生地,哈尔滨市颐园街3号,原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罗荣桓住地# ~2 n& Z7 o$ K/ B# Y8 e7 ]: Y

3 v9 C4 O# K2 b
    那时,为了便于指挥作战,东北野战军的前线司令部设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哈尔滨则为后方司令部。
    哈尔滨市颐园街1号,最早是波兰籍俄国木材大亨葛瓦里斯基于1919年修建的一所豪宅,几十年间主人几经易手。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住在这里,也叫101楼。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访苏归来后曾在这里下榻。现在这里是《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的基地。
    颐园街3号,是俄籍犹太商人斯基德尔斯基于1914年所建,斯基德尔斯基靠取得东北中东铁路沿线五处林场的经营权、开办进出口公司和开采煤矿,疯狂掠夺了中国大量财富而成为哈尔滨的巨商。日本侵华时,这里一度成为日本特务机关。目前这栋历史建筑是《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解放后毛泽东、宋庆龄、刘少奇、朱德、张闻天、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领袖先后在这二栋别墅居住过。
    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入关,1949年1月又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2月学校随军迁至天津,小学部设在和平区湖北路85号(现59号),这里原来是1926年英国侨民修建的英文学校,是一座局部三层带地下室的砖混结构大楼,整个建筑平面呈飞机型。天津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接管,曾作为市民政局的办公楼。现在是天津市重点中学——第20中学的所在地。
[size=FONT-SIZE: 12pt,12pt]
' j  H, {' s5 T  O# ^& E# t母校在天津的旧址,和平区湖北路59号
[size=FONT-SIZE: 12pt,12pt]
3 i8 a8 n8 K3 C# \4 ?3 \$ M
    当时,学校的幼儿园选在和平区南京路88号,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市和平保育院所在地。此楼建于民国初期,是清末安徽都督倪嗣冲为自己修建的公馆,也叫倪家花园。据说,他是北洋军阀在天津投资最多的一个。
    “和平保育院” 1946年始建于华北解放区的张家口,我校幼儿园南下后,他们迁到天津,现在院墙上题写的“和平保育院”几个字,就是由曾任中共华北局副书记的老一辈革命家刘澜涛同志所书写的。院内还有一块巨石,上面篆刻着“马背摇篮”几个大字,该楼外表进行了装修。
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在平津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月学校更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这时任命余慎为校长,林月琴为名誉校长留在了北京,并筹建了北京十一学校,后来,她和余慎先后成为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解放武汉,9月学校随军迁往汉口,小学部住在上滑坡。学校的一侧是中南军区司令部,这里原来是国民党《华中剿总司令部》旧址,另一侧是解放军151医院(现161医院),前几年,上滑坡学校的老楼大部已拆除,建成了一片居民小区。
6 F9 G6 c; w# a' J, a
幼儿园住在汉口车站路8号,这是一栋1930年落成的两层砖木结构小楼,造型别致,现被武汉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并挂牌保护。5 B/ G; H" V8 X4 s* |# G  X) @

+ h: P5 p: {' C6 F1 R' R
    到武汉后,谭政大将的夫人,老红军王长德校长到任,中南军区将学校定为师级单位,学生穿上了统一的校服。
    1950年 1月, 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为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学校便更名为 “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学校部分干部、学生及教职员工随迁广州。校名先后为“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中南军区司令部迁往广州后,又改为“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学校”。
        1950年12月,在武汉的“中南军区第一干部子弟学校”,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台湾国民党军的飞机经常到武汉轰炸、骚扰,为了学生的安全,学校迁往江西庐山的牯岭。校址为庐山大厦、庐山图书馆、庐山大礼堂和原美国学校等地。

: ]- c9 {. a  X; z( N! r7 P母校在庐山的旧址,照片从左至右为庐山大厦、庐山图书馆及庐山大礼堂(摄于1951年
8 M$ s. x, t2 D0 f* E1 [7 K
庐山大厦,1936年蒋介石亲自题名为《庐山传习学舍》,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大楼(前面四层,后面六层),曾是庐山的最高建筑。早在三十年代,这栋楼曾作为国民党中央党校,后来是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驻地。我校上庐山后,成为学生的宿舍和教室。# \0 ]2 k+ `1 Z# M5 D

8 d4 e6 V6 _. n$ M  m
    与庐山大厦毗邻的是1935年建成的图书馆,当年这里是我们的校部办公室。现在是《庐山抗战纪念馆》,前几年还请吕正操老将军为其题写了馆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这里向全国发表了抗战演说,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并与我党代表周恩来等举行几次会谈,在二楼还有一间蒋经国的卧室。
再往前走不远,就是非常著名的庐山大礼堂,解放后,中共中央曾先后在这里召开了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现在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庐山会议会址》,二楼完全按照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的原样布置、摆设,坐席标签也是按当年参加会议人员的席次放置的。
当年这座大礼堂的二楼是我们学校开大会、放映电影的礼堂,一楼则是学生的食堂。
[size=; FONT-SIZE: 12pt,12pt]: g- O% q! \  p' c* h
校友重访《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及母校旧址
庐山大厦、图书馆和庐山大礼堂这几栋配套建筑环绕着一个大操场。当年蒋介石在此检阅其军官训练团,我们全校师生也曾在此合影,运动、嘻戏玩耍,但现在看起来并不大,已改变成了停车场。
与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水的小溪相隔,解放前是一所外国侨民的学校,也叫“美国学校”,母校迁到庐山后,外国人才撤离,这里成为五、六年级的宿舍和教室,现在是一家三星级的“颐元宾馆”。

( n% S9 U1 Q1 \0 O
    另外,有关部门还将河东路旁的几栋别墅划归我校,分别作幼儿园、卫生所和总务处使用。
    经查证,幼儿园为现中八路的359号别墅,这所别墅1902年由美国“北美长老会”一个传教士所建,1932年又被原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购得。1959年和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朱德同志曾二次在此下榻。

4 R3 H$ q" `4 w' J/ u# j5 o另外,还有一处别墅也曾划归我校使用,即现庐山中九路3号的别墅,这栋别墅是美国传教士司徒逊所建,1959年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曾在此居住,这也是庐山唯一的一栋外国元首居住过的老别墅。) v2 {- r+ n2 {! B8 T0 A; P
8 T* z# f$ Q$ T9 J( L* J5 L& T
1953年2月,学校迁回武汉东湖之滨的新建的校区。这个校区是在中南军区首长的关怀下,由王长德校长亲自选址,用了近三年时间建成的,共占地约1500亩。由四栋宿舍楼(后来又增加了五宿舍),二座教学楼,二个学生食堂,二个独立的音乐美术教室,还有校部、少年宫(图书馆)等主要建筑,整个建筑群俯看是一个双翅膀的飞机造型。除此之外,还有幼儿园、卫生所,大礼堂、湖边游泳池、几个操场、教职工宿舍、食堂等。: y: q9 X  G9 m3 Z; R5 J5 q
1 f" o1 A5 ]$ a) K7 w! @- i
    1955年全国重新划分大军区。在武汉的“中南军区第一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武汉军区东湖八一小学”,1960年后增设初中部,改名为“武汉军区东湖八一子女学校”,武汉军区撤销后,1970年停办。武汉东湖八一校址现成为广州军区舟桥旅、湖北省军区预备役师和全军绿化中心等几单位的营地。
    在广州的“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学校”后更名为“广州军区八一小学”,现在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及“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成为母校的延续。
$ k& N. ^5 _$ e* F% }  N$ i
    在办学过程中,武汉和广州的母校都先后合并了几所学校。
    学校历任校长主要有:林月琴、余慎、王长德、吴朝祥、林浩、项辉芳等。
    原中央、中南局和中南军区首长都十分关心母校,多次来学校视察。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第四野战军及其后续部队各级干部子女先后在该校学习,仅在“文革”前的毕业生就达数千人。
    其中,有不少校友在建设、保卫祖国的各个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还担任了党政军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职务。
    六十五年过去了,我们无时不在思念母校,回顾这一栋栋历史老建筑的变迁,以及在那里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动人故事,同时也让我们不时回忆起儿时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的日日夜夜和点点滴滴,它们都深深的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56届学生 梁宁宁     
                                                                                               2013.4.6修改于广州
http://www.gz81.cn/news/197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18:35 , Processed in 0.1365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