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1|回复: 0

覃忠武:卢叔宁-浴火重生的思想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6-27 16: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晶报记者,覃忠武
卢叔宁,1947年生于江西。童年在江苏金坛县乡下度过。1957年随家迁往北京。1963至1966年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1969年插队到山西沁县漳河边的一个小山村。恢复高考后考取了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大学数学系,后转为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又回到沁县,在中学里教了一年语文后,重拾起偏爱的数学教鞭。1986年到深圳市蛇口育才中学当数学教师至今。
他的故事曾被收入《老三届朝歌·涅?》一书中,他的诗曾被收录在《中国知青诗选》中,他的信曾被收入“文革”《民间书信集》里。文学理论家钱理群先生曾在《读书》杂志上为他的《劫灰残篇》一书写过书评《二十九年前的一封书信》。他就是深圳市蛇口育才中学的数学老师卢叔宁。
十年动乱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几十万字思考和批判“文革”的日记、诗歌和书信。这些手稿有时埋在山洞里,有时藏在抽水马桶里。父亲在“文革”中自杀之后,手稿引起了家人的广泛恐慌。经不起亲人的泪水哭诉,他把大部分书稿投入无情的大火,同时偷偷地撕下一部分藏了起来。幸免于难的这些书稿在2000年结集出版,书名《劫灰残篇》。
思想者至今没有停止思考。记者看到他最近写的厚厚几大本的诗歌、寓言故事、物语。卢叔宁说,因为自己不事张扬,这些手稿都没有出版。
人始终占据着卢叔宁思想的核心,在他新近写的“物语”中有这样的句子———大雁说:“我比人懂得尊严,所以我把‘人’字大写在天空上。”
《劫灰残篇》的诞生
记:你的《劫灰残篇》是怎样出版的?出版过程中有什么遗憾没有?
卢:我的同学们知道我手头有一些东西。1996年,我的朋友丁东劝我买台电脑,把日记打出来。他们给我介绍了《天涯》杂志。这些书稿1998年我就整理好了,后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的靳大成要编一套“思想·学术·生活”丛书,找到了我,于是就有了《劫灰残篇》这本书,原稿将近30万字,出版了19万字。我的书稿里本来有诗歌篇,有“情书一束”。但出版社说诗歌和文章体例不符,出版的时候就只要了一首诗。我很看重我的诗歌,有些诗流传出去影响很大。《我们生得并不晚———给我的同时代的青年》被很多人传抄。
父亲和鲁迅对我影响最大
记:你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人?
卢:父亲和鲁迅。父亲是一位性格耿介的老知识分子,解放时,父亲躲起来等待解放,他相信共产党是廉洁为民的。“文革”中我父亲自杀了。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巨大而深远,他教育我们:一个人应该有大的志向。不管你多么成功,如果不是为国家为人民,都不能算伟大。鲁迅的书我很早就读。鲁迅的人格魅力和对社会锐利的洞察对我影响很大。
农民情结
卢叔宁1971年的一首诗写到了他的农民农村情结:“草长鸢飞童时梦,枫红雪白少年乡。卷破欲酬壮国志,腹空岂忘九州强。忽如一夜狂飚至,宫华倾玉碎泊清漳。牛瘦土瘠晓民苦,漏盏残灯索疗方。”
记者:你好像对农村有特别的感情?
卢:“我的童年在江苏农村度过。十岁离开老家去北京。在北京读高三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9年到山西沁县农村插队,我才知道什么叫中国,才知道了我们的百姓的苦与好。”
孤独的思想者
卢叔宁说他在深圳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思想疆域。他执意而快乐地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卢叔宁写过一首诗来送别他的一段不幸的婚姻,同时也是送别“文革”:
映入美丽眼睛的一定是美丽的景象/流经纯洁心田的一定是纯洁的清泉/植根晶莹峰顶的一定是晶莹的雪莲/飞出炼狱之火的一定是再生的凤凰。
卢叔宁说,这首诗是他对美丽的女儿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企求。
我是称职的教师
记者:你怎么对自己的学生和教师这份工作怎么看?
卢:我打心底里喜欢学生,再差的学生我也喜欢他。当老师最赚,你付出一份爱,就会有几十份上百份的回报。学生是最天真的,他们还没有受过社会的污染,跟孩子们在一起能保持纯洁的心灵。我不管有多大的烦恼,一上课全都没有了。我的教学很受学生尊重,很受学生欢迎。我除了教课外,还向学生灌输人本、平等、尊严等人文思想。“文革”为什么会发生,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平等、自由、尊严、人道的教育几乎没有。教书应该以人为本。我是很称职的老师。
记:你教的是数学,那怎么样向学生传达这些思想呢?
卢:遇到用曲线来表现国民经济的数学题,我就会给学生讲哪一段曲线代表什么时期,曲线为什么会上升,经济实际上是政治。有时我在课堂上插话,学生不懂的“文革”、“大跃进”,我就给他们讲,学生的兴趣上来了,我就打住,继续讲数学课。我想,许多线索已经埋下,许多火苗已经点燃。
但愿卑鄙不再通行
卢:我大学毕业后本来是留校的。当时一个教授对我的评价是:“你是诗人,思想者。你用不了几年就会超过我。”然后我备课,快开学的时候,有一位和我一起插过队的知青告诉我:“你被别人耍了。”有一个地方干部子弟顶了我的位置。我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
记:我想起了一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卢:我们每次朋友聚会,他们都问我最近又有什么新诗。有一次在北京聚会的时候,我朗诵了我的一首新诗,结尾就化用了这两句诗:但愿卑鄙的通行证已经过期,高尚不再是追认者的墓志铭。
本文来自[左岸文化网] http://www.eduww.com  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http://blog.tianya.cn/post-3024310-49765193-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3:28 , Processed in 0.0345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