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97|回复: 0

方进玉 齐简(史保嘉):听黄宗英说往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6-26 13: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进玉齐简
9 X- f- C2 B+ B7 v. x9 z8 Z    2002年11月12日晚,我们去黄宗英阿姨家取稿件——一篇1957年毛主席评价鲁迅的重要稿件。 % N2 g: g0 \" ^  \4 _
    高挑的身材,优雅的风度。& u# Q, r( X) s. m0 N7 U
+ u8 a' |+ D) R; P  g1 d) d% P
说话字正腔圆,朗诵绘声绘色。红色毛衣,黑色裤子,白色长筒袜,蓝白色手工编织的红毛线帽子歪歪地扣在头上,脖子上挂着一支随时可以启用的圆珠笔——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黄宗英,就坐在我们对面。 ( ]% }. X9 L" r; b
    “也巧了,当年在上海新康花园写回忆阿丹的文章,入夜后也是风雨交加。这一次写文章回忆罗稷南,北京的7月4日晚上也是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坐在椅子上的黄宗英阿姨戴上老花镜,执意要给我们从头至尾读一遍文章。
5 d) A9 C) T, Y* w6 S2 S4 y    黄阿姨朗诵功底颇深,通篇稿件的基础部分,她都用普通话来读,碰到她和赵丹对话,她会用上海话读;碰到毛主席讲话,她会用湖南方言读;碰到罗稷南说话,她又尽力模仿云南口音,她说,“云南话我学不像,只是为写《闻一多》电影剧本去昆明,接触过一些从云南过来的朋友,跟他们学了几句。”她一边诵读文章,还一边给我们作解释。
- l/ J0 I7 r( m/ R* O6 ~    黄阿姨说,这篇文章能够拿出来,我给自己设了“五关”。第一是法律关,我这样站出来说,从法律上讲是不是合适,史大律师(史保嘉)给了我勇气和支持。第二是事实关,毛罗对话很简短,我的记忆能不能一步步踩清楚,这点很重要。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记得住的,就写;记不住或者记不清楚的,就不写。因为我不是负责现场记录的,我没有记录毛主席全部讲话的责任。第三是辩驳关,就是说,我要能回答其他人的质疑,假如有人说:“你那天站的位置,不可能听见毛主席和罗稷南对话!”那我要拿出证据,证明我所处的位置确实能够听到、听清楚毛罗之间的这段对话。第四是身体关,回忆这些往事,我的血液循环快要失常,甚至要停止流动,史律师知道,我患有脑梗塞,但我必须把我听到的这段对话写出来,算抢救自己的史料。第五是文字关,7月4日晚上写毕,过了些日子我就把稿子交给了李普大哥(李普,新华社原副社长)。李大哥曾是青岛“荒岛书店”的地下党员,我9岁时,李普大哥曾帮助家兄创办铅印小报《黄金时代》。我对李大哥说:“拙文若有语病、罗嗦、不妥之处,请放手删减、调整。”
: Z1 V$ A+ u; u7 Z$ q! x* Z: A    黄阿姨还强调说: - s4 I* v* v0 }
    ——我出身于文化人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孙文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到了能够参加学潮的年龄,闻一多的倒下又促成我们这代人站起来。闻一多的演讲,我至今几乎还能背诵,因为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朗诵。我清楚记得闻一多先生说,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把德先生请回来……第一是德先生,第二是德先生,第三还是德先生。
3 v) B4 L$ W( ], \( e1 _6 o, R    ——1950年代的演艺界,对领袖见面并不感觉十分突然,知道毛主席要来,也不会挤到门口去夹道欢迎。尊敬(毛主席)是肯定的,但还没有出现1966年那样的崇拜。得知毛主席要来看望大家,大家在高兴的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件平常事。
+ U, r' K, I0 D' r9 Z6 h! t    ——1957年,我只有7月7日这一天见到了毛主席。可是,在反右斗争如火如荼展开的时候,报纸上把我们笑逐颜开簇拥着毛主席、有说有笑的照片刊登在那里,旁边配发的却是反右社论和文章。我当时就有不同看法:文艺界多数人对反右斗争并不理解,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没有照片上的那种好心情。 $ z8 P9 ^0 g+ l6 e) g: B
    ——我从来没有和周海婴联系过。过去没有联系,这篇文章写的过程中也没联系。前不久,我才把这篇文章的草稿托人送给他,因为这和鲁迅有关系。
: B" T3 O# [8 j& l6 _% H7 S# `5 J8 N    但我们仍有困惑:赵丹与罗稷南的关系比较亲密么?赵丹和罗稷南听了毛主席惊人回答,为什么会“对了对默契的眼神”,“反倒坦然理解”了?1957年您私下问赵丹,怎么没听到对罗老这一大胆“提问”进行批判时,赵丹为什么说您“笨”呢? 7 y1 l1 a& h) G) G) P# I+ w. ^
    黄阿姨作了解释: 1 q- h% G6 A( ]% S6 A
    ——第一,阿丹和罗稷南关系不错,大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第二,罗稷南在1957年“反右”的节骨眼上,当着毛主席的面提出这个问题,就在今天看也算很大胆吧。罗稷南的身上,有文化人的正气和倔强,这才促成他当面向主席提出“挑衅问题”,非要把埋在大家心底的疑问当众挑明。阿丹和罗稷南有相似处,我早就对阿丹说过:“你不要逆反心理太重!”他不承认。等到“文革”爆发,阿丹悲愤地对我说:“侬看看,侬看看,我担心的坏事真的发生了呀!”1957年,我对毛主席的这一回答很震惊,很不理解,但罗稷南和阿丹他们或许认为:毛主席会这样回答的。第三,毛主席1957年对鲁迅的这一假设性推断后来没有公开,罗稷南“斗胆提问”也未遭批判,在这个问题上,阿丹再次猜对了。在政治上,罗稷南、阿丹他们比我成熟……
' ~2 h) Z7 a5 ~% Z# p. `5 b    将近晚11时,我们才告辞出来。黄宗英阿姨坚持要从椅子上起身送我们,因为患有脑梗塞,她走路有些困难,但她像那个时代的有骨气、有风度的艺术家一样,热情而又执著地把我们送到门口。
7 H# X% r" ~7 m  Z) ]* }4 H    (原载《南方周末》2002年12月5日)! g% r+ I8 e' z- |
" W. T( x- @6 C  ^) P# |8 j5 O2 B

. \; _! w, [% x& {http://book.sohu.com/20050705/n24014426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7 19:29 , Processed in 0.1522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