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71|回复: 0

黄梅一中大事记 (1966-06——1977-08)(征询意见稿)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6-12-26 2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6年6月18日  本校高三(一)班学生柯记贫等六人在南下串连学生的带动下,写出了《炮轰黄梅县委》的大字报。部分学生上街游行,提出打倒黄梅一中的“三家村”。第二天学生罢课。县委派出以郭光彬为首的工作组进驻学校,宣布学校领导停职检查,发动师生深挖“三家村”。学校党支部工作瘫痪。拉开了黄梅“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随后,学校名称被改为“红卫中学”。学校成立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余士珍任组长,宛宗祥、张良武为领导成员。下设办公室,吴则慧任办公室主任。本届高中毕业生没有按时离校,全体师生停课闹革命。学生、教职工先后成立“红革联”、“红教工”等组织。红卫兵组织掌握学校一切权力。大批师生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大串连。

1966年7月1日    本校部分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积极参与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活动。走向社会,到处改名称、剪辫子、剪烫发、毁庙宇、拆牌楼、焚古书、烧古戏装、道具、清除迷信用品。并勒令县人民委员会拆改“八字”大门。期间,黄梅县文化馆馆藏古旧图书5000余册和字画100余件被销毁。

1966年7月19日  中共黄梅县委将全县1300名公立中小学教师集中在本校和城关小学两地开展革命大批判,深挖“黑线”,大会持续到9月底结束,历时63天。本校有18名教职工被打成“黑帮”,作为专政对象,被送往农村管制劳动。

1966年9月24日  黄梅县文教局发出《关于分配红卫中学(本校)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中小学代课》的通知。经请示县委同意,决定将红卫中学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中学、小学代课,其户口、粮油关系一并转到所任工作单位,月工资暂定29.5元。其中分配到本校(红卫中学)的有童柱杰、王焱华、梅再春、朱宗良、曹新池、钱新兵等6人。

1967年1月23日  本校群众组织同县直机关的群众组织“鄂梅三司”一起,向县委、县人委“夺权”,此后,县委、县人委及其所属工作机构全部瘫痪。

1967年2月20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向本校发来紧急通知,要求在外串连的师生一律在本月二十五日前返回学校复课闹革命。随后,本校师生陆续回到学校,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进行教育革命。

1967年3月4日    遵照中央“复课闹革命”的指示精神,黄梅县人民武装部派员到本校搞军训、军管。学校成立“一抓三促(即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办公室,由刘永城、黄世顺、高道基等人负责学校“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的工作。

1967年4月6日    黄梅县人武部部长尚启明在全县中学生、小学教师、医务人员广播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进一步贯彻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最坚决地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复课闹革命”的伟大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抓革命,促战备、促工作,促生产”。搞好复课闹革命的光荣任务。

1967年4月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向本校批转财贸组《关于前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财务开支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各学校(包括卫校、林中、农中)所发出的串联经费,学生现已陆续返校,应立即按照实际串联时间进行结算,多余部分,坚决收回。在文化大革命中擅自增雇的临时工,停止雇用,擅自提高工资的,从现在起一律按原工资标准发给,前段增发的应予追回。前段各单位为黑三司效劳所消耗的燃料及产品损失,不得擅自转入生产成本,应由当事人负责。各单位财务人员必须遵循毛主席“要节约闹革命”指示,严格财政纪律,遵守财政制度,对于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应坚决拒绝支付。

1967年    本年,学校按上级要求,在上下课时,要举行向毛主席“请示”、“汇报”的仪式。即上课前“请示”,首先向毛主席像三鞠躬,然后高声歌唱《东方红》,同声朗诵“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随后再由教师领读三条《毛主席语录》。下课时“汇报”,仪式如前,同声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8年4月16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向向本校发来《关于中小学校一律复课闹革命紧急通知》。中小学一律复课闹革命,这是毛主席的方针。 我县中小学校已经开学,各级学生一律在本月二十五日前返回学校。生产队不应留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其他生产部门也不要随便接收学生的副业劳动。黄梅一中1966、1967年高、初中毕业生一律于本月二十五日前回校参加入伍检查。全体革命的师生员工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斗私批修”为纲,全面落实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学习和贯彻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掀起教育革命的新高潮,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根据周总理讲话精神,三月十五日无故不到校,作自动退学处理。

1968年3月2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向本校发来关于同意建立黄梅一中革委会和革委会职务安排的报告。同意刘永城(原职务为支书兼校长)、吴则慧(原职务为副教导主任)为革命领导干部三结合对象,同意王祖耕、安国亮、钱林木、钱日明、黄如君、吕德仁、宛志雄、何艳梅(女)、毛和国(学生)章记焱(工人)、黄学敏、袁继学(教员)等(12人)为校革委会委员。

1968年3月23日  本校革命委员会后勤组发出《关于落实毛主席“勤俭建国”和“要进一步节约闹革命”的指示的规定》。

1968年3月25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向本校革命委员会发来 《关于批复吴振中同志为一中革命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1968年5月1日    本县“造反派”夺取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文卫组的领导权,成立革命领导小组,由本校教师胡英任组长。全面领导全县各区、校文化、教育、卫生工作。

1968年6月10日  本校学生组织“独立师”随同本县群众组织“鄂梅三司”集众340余人,分乘6辆汽车,直驱安徽省宿松县人武部,造成“六一0”血案。此事惊动中央,周恩来总理批示鄂、皖两省军区出面处理。

1968年8月3日    本校革命委员会向各区(镇)、公社革委会、革命组织发出信函,要求督促和动员本校高中二、三年级学生一律于本月五日前回校。

1968年8月23日  本校革命委员会 向县革委会增产节约小组写出申请报告,本校已经复课闹革命,请求将冻结在县银行的本校学杂费、房租、灯油等等2092.23元解冻。

1968年10月  以刘国华为总负责人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贫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组织学校师生清理阶级队伍,斗、批、改。进校后即宣布向革命委员会夺权,仅留黄学敏一人主持学校工作。

1968年11月18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文卫组向本校发来通知,要求学校立即组织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学习讨论、贯彻《人民日报》11月14日发表的山东省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建议:“把所有的公立小学下放到大队办,中小学教师回原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依靠贫下中农掌文权,管理学校”。

1969年3月    全校110余名教职工中,大部分都回到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生纷纷离校。只留少数几个教职工同工宣队、贫宣队、军宣队一起守护校产。

1969年4月18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办公室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财贸小组向本校发来联合代电。公办中小学均已全部下放到农村社队由贫下中农管理,为了及时处理原公办中小学节余资金,使预算外资金真正用到教育中去,凡小学生产费、中学生产费、1968年元月份以前福利费、工会经费、学校伙食费等费用节余款,自代电收到之日,全部汇交县革委会教育革命办公室统一分配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以任何借口进行抵制。

1969年8月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办公室向本校发来通知:中小学一律改为春季始业。应届初中毕业生一律延到年底毕业。

1970年3月12日  原在本校工作的全体教职工到独山马鞍山中学参加全县教师集训,落实中央“九.二七”、“一.三一”、“二.五”指示。集训结束后,大会负责人宣布本校停办。在本校校园内,县办两所学校。即黄梅县师训班,由宋毓均负责;黄梅县社来社去学校,由刘克俭负责;原高中部几间教室及西边楼房办“城关镇中学”,招生范围由面向全县改为只招城关镇学生,由高道基任城关镇中学主要负责人。

1970年10月5日  在本校举办的黄梅师训班制定出 1970年第二期工作要点。一、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二、走“五.七”指示道路,坚持开门办学。以学为主,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坚持为三大革命服务。在校内办工厂、农场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厂校挂钩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学员、教师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本期计划与电机厂、二机厂、拖拉机站、县九二0厂、陈九房大队、友谊大队挂钩,根据教学内容与生产季节定期下厂下队,接受工人、贫下农再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三、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教学阵地,大搞群众运动。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思想;文化课的改革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三大革命服务的方向;以社会为课堂,拜贫中农为老师;引导教师把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的过程,变成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过程,把教师思想革命化放在教育革命的首位,启发教师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三、加强党的领导,努力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在学校一切工作中,坚持一元化领导,用毛泽东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在工作中坚持集体研究,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五统一”。

1970年冬        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到本校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原本校一百余名教职工编成一个连,由县委宣传部长江濯愆直接掌握,宋毓均、宛宗祥具体负责,学习结束后,教师陆续分配了工作。

1971年2月    本校改名为“黄梅县中学”,学校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成立,李旭任学校主要负责人。

1971年3月    本校(黄梅县中学)在填报1971年春季整党建党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报表中填报本校现在共产党员 6 人,其中学校干部 2 人,公办教师 3 人,驻校贫下中农代表 1 人。

1971年10月24日         中共黄梅县委向本校(黄梅县中学)党支部发来批复:经研究同意由宋毓均等同志组成中共黄梅县中学支部委员会。由宋毓均同志任书记,李旭同志任副书记,委员 朱记荣。免去宋毓均中共黄梅县师训班支部书记职务。

1971年11月26日         黄梅县文化教育局向黄梅县革命委员会呈送《关于将黄梅县中“硫酸亚铁”、“氯化钡”两项试剂纳入国家计划》的请示报告。要求将上述两项试剂纳入国家计划。

1971年12月20日         本校(黄梅县中学)与城关区中两校政治教研组 为全县提供《政治课教学计划》 (试用稿),供各中学教学参考。

1972年3月25日  中共黄梅县委发出《关于建立中共黄梅县师训班支部委员会》的批复,经研究同意:由刘克俭等五同志组成中共黄梅县师训班支部委员会。刘克俭同志兼任书记,王敏同志任副书记,张良武、张志鹏、宛宗祥任委员 。

1972年4月3日    黄梅县革委会政工组、组织组向本校发来关于建立共青团县中学教师支部的批复。经研究同意:由朱继荣等五同志组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黄梅县中学教师支部委员会,由朱继荣同志任书记,委员:何普全、徐海全、邓兰娥、文占梅。

1972年5月7日    本校党支部研究决定表扬一批“认真读毛主席的书,积极走五.七道路”的模范人物。其中,先进工作者有李旭、高道基;模范工作者有杜克绳、周胜先、陈超平、石宏、王义勇、何普全、石国祥、吴庆金、鲁静安、柳仁堤、胡金华。

1972年7月24日  中共黄梅县委发出关于增补党支部委员的批复:高道基、柳华等同志为中共黄梅县中支部委员。

1972年9月14日  本校发布 《黄梅县中学“五.七”化工厂劳动纪律》。要求下厂师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一切行动听指挥,把工厂当作课堂、战场,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1972年10月24日         本校发出通告:决定给拾金不昧的初二(四)班胡长汉同学记功一次。

1972年12月1日  本校党支部发出《关于加强高中毕业班工作的初步意见》。指出文化革命后将有205名首届高中毕业生,各项工作必须在各级党的领导下,以路线斗争为纲,以三个基本原则为指针,以革命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为准绳,以毛主席的《青年运动方向》《五四运动》等光辉著作为重要内容,继续抓紧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他们的三个觉悟,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时刻准备着,听从党的召唤,一切交给党安排,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1973年1月18日  本校举行表彰大会,对吴昌荣、桂志刚、丁梅生等 137名三好学生进行表彰。

1973年5月7日    本校(黄梅县中)发出通告:学校总结评比表彰一批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文化课,坚持走五七指示光辉道路,热忱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先进人物、三好学生、模范共青团员、模范宣传员、优秀红卫兵。

1973年8月    中共黄梅县委任命刘永城为校长,李旭、高道基为副校长。

1973年9月    中共黄梅县委调来军转干部吕朋喜任学校副校长职务。

1973年12月6日  本校党支部发出嘉奖令,嘉奖初二(四)班余增庭等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余增庭等同学于本月四日下午从农场劳动返校,在县医院门口的公路上发现从一辆拖拉机上掉下一个挂包,挂包内有现金一百五十五元,现金支票一百五十元,存折上有陆百二十九元,发票一万余元。后经查实,是濯港区农机站的胡正全同志失落的。)

1973年    本校在本年度组织师生学习“朝农经验”进一步大搞“开门办学”。学校先后在校内大办工厂、农场。学生农场办在二里半,有60余亩;教工农场办在张湖,有15亩左右。利用破皮山的重晶石矿,在校内办起了化工厂,生产硫酸钡试剂、氢氧化钡试剂、教学电瓶等产品。学校牛奶厂生产的“大别山炼乳”行销河南、广东等地;教学电瓶列入了湖北省教学仪器供应处计划;硫酸钡列入省计委计划。学校工厂购有运货汽车两部。张湖水稻生产基地年产水稻两万余斤。

1974年5月9日    为了庆祝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八周年,经县委宣传部、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局批准,本校召开了首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座谈会。

1974年5月27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文教科向全县各中学发出《关于选送展览品》的通知 地区文教局即将举办教育革命展览,要求本校(县中学)选送:发射机示教板、直线与平面模型各一套,化工产品每校五瓶,学生电瓶两个,牛奶五瓶。

1974年8月    为改善办学条件,县里投资本校兴建了平房一栋。占地面积为282平方米,总使用面积为288.7平方米的 学生教室落成。

1974年秋季    开学后,学校学校贯彻“五七指示”精神,高二(1)班师生到陈九房大队向贫下中农学习,结合物理教学为陈九房大队安装电灯,为时一个月。

1974年冬        黄冈地区计委负责人陈化民陪同省计委负责人来校检查指导工作。安徽宿松县中学一行12人在校长带领下来校参观考察。

1974年12月20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向黄冈地区计划委员会呈送《关于黄梅一中化工厂硫酸钡产品纳入国家计划》的请示报告。报告中陈述:黄梅一中于1973年创办该厂,现已生产了批量合格产品,为我省填补了一项医药空白,受到人民欢迎。离校 8 华里的破皮山上,有座重晶石矿,(据1952年南京地质学院勘探的记载)蕴藏量达五万吨左右,现在厂的设备可年产20—25 吨。(该厂)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设厂长一人(共产党员)、副厂长二人,总技术员一人,学校领导、工宣队各一人参加,各车间有专职生产人员。全厂共有专职人员 13 人,生产人员均能熟练地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符合规定,产量能按时完成国家计划。

1975年12月24日         经请示县委宣传部同意,本校(黄梅县中学)召开了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15名代表向历届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发出《倡议书》,决心扎根农村干革命,为普及大寨县作贡献。

1975年    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在师生中“落实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掀起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热潮”。教师中开展对《水浒》的评论。

1976年1月1日    本校全体师生向战斗在三大革命第一线的校友发出《慰问信》,鼓励战斗在三大革命第一线的校友们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把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步子迈得更加骄健,用朵朵鲜花、累累硕果去迎接共产主义光辉灿烂的明天。&a, mp;l, t;, /SPAN>

1976年1月2日    黄梅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局发出《关于启用(各公社文教组)新印章》的通知 本校新的印章名称为  湖北省黄梅县中学 。

1976年2月9日    本校制定《关于1976年春季工作要点》(修改稿)。本期学校的主要工作是:一、认真组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贯彻中共中央(1975)26号文件,回击右倾翻案风;针对学生的实际,要继续抓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革命理想教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共产主义品德教育,时事教育和农业学大寨的教育。二、坚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普及大寨县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继续办好为农业服务的专业班和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办好农场分校、农村分校;切实搞好两挂(校厂、校队挂钩)两办(校办工厂、农场)、发展和完善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新体制。学校与二机厂、内配厂、拖拉机站、汽车五连和学校附近的友谊大队、沙岭大队、红旗大队固定挂钩,协助厂队办好业余学校和政治夜校。工厂的化工车间,本期要力争完成从煅烧到生产硫酸钡及其他钡盐的完整工艺,努力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农场要搞好田园化,办好三田(种子田、高产田、试验田)搞好科学养鱼和奶牛的科学喂养;对现行教材实行增、删、补、换的同时,编写乡土教材;实行开门考试,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办好文艺宣传队和体训队。本期共二十二周,上课一十七周,下工厂农场两周,农忙假一周,社会调查一周。三、建立一支工农兵革命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三结合的革命化教师队伍。四、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充分发挥工宣队的政治作用,加强工人阶级对教育革命的领导,使学校教育革命的领导权牢固地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

1976年5月7日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本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本校再次向县文教局、县委呈送《关于收回借用校舍天后宫的请示报告》,要求将在1970年间被县电机厂占用的天后宫归还本校。

1976年6月    化学教师陈德银响应组织号召,到青海省格尔木中学支教,宋毓均、严春华(县文教局人事股长)到黄冈县总路咀陈德银爱人家看望。

1976年8月4日    中共黄梅县县直机关党委发布光荣榜:县直机关干部认真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社教运动的重要指示,积极到工厂,到农村,当工人、“战双抢”,自觉与工农群众划等号,做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促进派,出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本校(黄梅县中)被评定为 先进单位。

1976年9月11日  党支部副书记李旭根据党支部关于校办工厂人员的安排的决定,主持召开学校工厂工作会议,研究下半年产品定向问题。对硫酸钡、氯化钡试剂的生产进行成本核算,并组织生产。对校办工厂人员作出了安排。程仲为管工厂主任并组织供销,王义勇任工厂厂长,郭勇、朱国珍为副厂长,袁日新任电瓶车间组长,岳士杰兼任工厂会计,程荷花任工厂出纳兼保管,聂挽兰兼任学校出纳,蒋可华任一个班语文兼工厂化验。学校工厂成立党、团小组,成立办公室,并安装电话。工厂采购由程仲和朱国珍临时派办。随后,学校党支部对学校工厂领导进行了调整。程仲兼工厂厂长,陈云祥、郭勇、朱国珍为副厂长。

1976年10月  根据上级有关指示,近期本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始批判“四人帮”,清理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

1976年10月5日  本校向上呈报学校学生基本情况统计情况:全校总计有22个教学班,1218名学生。其中初一年级7个班 学生383人 (女生192人),初二年级7个班 学生403人 (女生188人),高一年级4个班 学生223人 (女生79人),高二年级4个班 学生209人 (女生81人)。

1976年11月15日         本校派出以陈云祥为领队、柳萍为教练的代表队,参加全县1976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1976年寒假    黄冈地区燃化局负责人陈化民等一行来校办工厂视察工作。

1977年2月    黄冈地区燃料化学工业局发出通报,表彰本校(黄梅县中学)制药厂 为1976年黄冈地区燃化系统工业学大庆 赶开滦 赶“两兰”先进单位。

1977年3月15日  本校(黄梅县中学)本期设有二年制初中和二年制高中。三月一日开学,三月三日上课,七月二十三日(暂定)放暑假。共二十周半。其中农忙假一周,各班轮流到校办工厂、农场劳动一周,期中考试二周,机动半周,实际上课十六周。根据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从高一起每周有计划地开设农机、农技、财会、红医等专业课程。

1977年6日3日    在中共黄梅县委召开的全县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本校被评定为先进单位受到表彰。


http://100.hmyz.com/Article/ShowInfo.asp?InfoID=1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7-27 12:07 , Processed in 0.0370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