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64|回复: 0

融入天津火热生活的美国学者周杰荣(Jeremy Brown)校友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6-5-15 05: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位关心中国“三农问题”的美国小伙子。他将利用一年的工夫,对以天津为中心的当代城乡关系史进行研究。他蹬着自行车转遍了天津城,并结交了不少天津朋友。他的中国名字叫周杰荣(Jeremy Brown)。


周杰荣虽说年龄不大,但对自己的课题研究非常严谨,他除了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和查阅历史档案外,犹为重视到现实中采撷素材,丰富论证。


周杰荣为人豁达、热情、勤奋的性格,给自己带来了好人缘,社科院的师生都愿意同他聊天,他也经常用天津式的幽默回敬大家。


  结缘天津——治学矢志不渝  


  周杰荣1999年毕业于美国刘易斯克拉克学院,专业是东亚研究。后来,他考上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中国历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周喜瑞(Joseph Esherick)是他的老师。因为周喜瑞是研究中国历史颇有建树的美国专家,并与天津社科院原院长王辉等熟稔,所以对周杰荣影响很大,于是他在2002年来到天津进行初步探寻。2003年再次来天津并经过天津历史专家的指导,确定了研究选题。去年10月份,周杰荣作为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访问学者,正式来津研究课题搜集资料。张利民所长认为,周杰荣作为一个外国学者,对天津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十年来城乡差别、城乡交流的研究不仅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周杰荣说,以前他只是在书本上知道天津是中国北方第一大商埠,但一点也不了解现实中的天津,他的亲朋甚至从未听说过天津。但当他一踏上天津这方热土,便很快喜欢上这里。他说天津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有序。天津人还特别好客,都愿对他这位异邦人士提供帮助,尤其愿意讲述过去的故事,不仅绘声绘色、打动人,而且言谈之中对未来抱着很大希望。这些,都使他消除了距离感、添加了亲切感、增强了归属感,与此同时他对天津适度的生活节奏,也比较适应。  


  可以说周杰荣对天津的接触,是零距离的,也是理性的。自从他在旧物市场买了一辆老式飞鸽牌自行车后,便开始了在天津大街小巷的漫游与考察。他吃过狗不理包子;游览过五大道风貌区;逛过沈阳道旧书摊,还经常与街口晒太阳的老人们聊天,从中了解了许多天津城乡演变的鲜为人知的细节。  


  正因为周杰荣对天津的深刻认识,他才把天津推荐给新婚妻子。他的妻子文馨(Laura Benson)是他的历史系同学,前不久,为追随他辞职来到天津。果然,她也爱上了这里。她说,在南开大学补习中文是一方面,享受天津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他们租了一套单元房,共同承担家务,文馨也骑上旧自行车,与夫君共同体味天津的新奇风情,同时不断把在天津的感受和发现传递给在美亲朋,让他们来分享这份快乐。  


  广结津友——体味人情物情


  周杰荣是热情洋溢的,也是善解人意的。他不是刻板的学者,谦和而没有偏见,他不愿把自己封闭在书斋中,他研究天津历史,着眼于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口述史的挖掘,善于把历史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此他经常下乡去挖掘资料,曾去过杨柳青、宝坻、静海、蓟县山区等,不久还要去涉县的天津铁厂。采访当事人使他感到非常兴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对他拓宽思路很有帮助。他说,相互印证、核实,是他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天津档案馆,他与档案研究人员也逐渐熟悉起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他天天泡在档案馆里,埋头与历史对话。为了排遣枯燥,也为了与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他实行“三同时”办法,即同吃、同玩、同劳动。每天中午,他也去食堂排队打饭,与大家一起用餐、一起调侃。饭后,他还与大家一起打乒乓球,他说他的球技“很臭”。但是,在上海举办世界锦标赛期间,他更加入迷,更加用心,最近居然还赢了一局。大家夸他有点像瓦尔德内尔,这让他很得意。档案馆做卫生时,他从不做看客,而是主动上手扫地、擦玻璃。大家不好意思让他干,他却说:“我虽然是老外,但你们老把我当外人,就太见外了。”这话惹得大家都笑起来。档案馆副研究员周利成说,这个美国小伙子肯于钻研,难得的是他主动贴近中国社会的热情很高,而且为人处事乐观通达,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所以,与之交流没有太多人文背景的隔阂。周杰荣的沟通能力的确不俗。有一次,他乘出租车与司机聊天时,了解到其父即是在津退休的宝坻人,正在宝坻养老。他的执着和实在,感动了这对父子,非邀他和夫人到乡下做客。与此同时这对异域夫妻,也常把天津的朋友请到自己家来,海阔天空地聊天,他们觉得天津就和自己家一样。所以周杰荣合计着,返美前一定要把母亲接到天津来看看。  


  研究天津——此生此情难舍  


  今年29岁的周杰荣,汉语普通话说得很流利,甚至对中国北方的方言运用得也比较熟练。周杰荣18岁接触汉语,1997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汉语;2000年又到北京清华大学进修汉语。他说,搞历史研究,语言这一关不能成为阻碍。他很刻苦,也很聪明。当然,这都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特别是他独特的学术研究视角,很快就在美国申请了两个奖学金,一个是政府的,一个是民间的。  


  他的课题研究,当然离不开天津专家的支持。在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张利民研究员、刘海岩研究员等悉心指点下,在王辉研究员、南开大学江沛教授等热情帮助下,搜集史料的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他说,天津的专家学者对他这个西方年轻学者寄予厚望,对他在促进中美之间的友谊和学术交流方面总是千方百计提供方便。特别是当他遇到周折和不能理解的问题时,天津的专家学者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掰开揉碎地指导他,甚至把他邀请到家中深入探讨,这都使他受益匪浅。今年五一节前夕,为参加韩国的中国历史学会的年会,他撰写了一篇1万余字的学术论文。他说,这是与亚洲学者的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会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周杰荣说,中国的巨大魅力,深深吸引着他,天津的火热生活,让他留恋、更让他魂牵梦绕。今年10月份,他就要返美撰写博士论文了,可这段经历是难忘的,他一心想成为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


http://today.hit.edu.cn/articles/2006/09-03/0917035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8:36 , Processed in 0.0313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