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9|回复: 0

王凡刘东平:居住在来福堂的张际春一家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6-1-21 15: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居住在来福堂的张际春一家


       四福堂,也在怀仁堂附近。在四福堂之一来福堂居住过的,前后有好几家,胡乔木、林默涵两家曾同时住在这里,胡家的长女胡胜利和林家的长女孙小林,既是邻居,又是同学。后来林默涵家搬出中南海,孙小林因一直和胡胜利同学,继续在来福堂住了很久。曾任新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也在这个院子住过。在他们之后,居住这个院子时间最久的,是1954年进京的张际春。
  “我爸爸到北京时,是胡绳等到车站接的他。中央当时给我爸爸一个选择,如果愿意继续在部队,可以到总政;若不愿意继续当军人,就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我爸爸大概觉得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正经军人,因此提出离开部队,结果去了中宣部。”张际春之子张小刚说。
  因为张际春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副政委,进京前任中共西南局第二副书记、西南军区副政委,故有人推测是曾任二野政委、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进京后,提议要张际春调中央的。但据张小刚回忆,其父进京与毛泽东的意向相关。
  “我爸爸刚到北京,毛泽东就在菊香书屋设宴把他邀了去。那天在座的还有程潜等,毛泽东说我们今天是同乡聚会。席间,毛泽东和我爸爸说要他到中宣部去。”
  听张小刚追溯说,他父亲的背景经历和毛泽东非常相似。“第一,从来没出过国(中共有一个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张际春,很早就死了);第二没上过黄埔军校;第三当教师出身,又搞农民运动。我爸爸一到井冈山,毛泽东好像找到了一个克隆似的。”张际春是宜章人,和毛泽东是湖南老乡。宜章出了两个有名的共产党,一个是邓中夏,一个是张际春。邓是中共早期领袖,张际春则在湖南第三师范读书时,受毛泽东演讲的启示。后来张际春对毛泽东说:“我就是听了你的演讲,才信仰马列主义,投身农民运动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
  “四·一二”政变后,张际春被国民党悬红买首级,规避回老家。1928年春,八一起义南下部队折回湖南,发动湘南年关起义,任宜章县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的张际春,带领农民起义军并入陈毅的队伍,继而上了井冈山。上井冈山后,张际春被派到红四军10师28团当连党代表,从此到了部队,但始终是搞政工,没正经打过仗。长征期间,中央红军派到四方面军许多干部,张际春是其中之一,结果随着四方面军来来回回过了几次草地。他当时享受的待遇不错,一个人有一顶帐篷,有马骑,所以能收留李井泉到他的帐篷里睡觉。
  “我爸爸、妈妈就是在长征途中结合的。我妈妈在四方面军,不知什么原因,她突然听说要把女同志都遣散回家,除非是部队干部的配偶。我爸爸是个只顾工作,无暇旁顾其他那种人,30多岁了还是光棍一个。我妈妈不愿意离开红军,就鼓起勇气主动找了我爸爸,并在很短时间内毅然作出决断,嫁给了我爸爸。”
  从四川到中宣部后,张际春即被委以常务副部长,并主管人事。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文化意识领域进入多事之秋,挨整的人也渐多,张际春对运动和整人反应比较迟钝,也显得有些淡漠和消极。60年代以后,他在中宣部基本处于半赋闲状态,当了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后,就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了文教办的工作上。他提议将实验学校的外语课,由原来的教授俄语改为教授英语。他的儿子张小刚和笔者,都在进行实验的丰盛学校第三部,从小学三年级即开始学英语。“我爸爸之所以干预起小学外语教学这么细微的问题,是因为他对当年因教师缘故没学好英语一直抱憾。他幼年时的英语老师是位在英国经商三年的广东人,不知抽了哪根筋跑到乡村搞起了教育。他教英语用汉字注音,我爸爸虽然学得很投入,可出了私塾,谁也听不懂他说的英语。”
  张际春家共有三女两男。老大张云芬、老二张云淑在育英小学时,和胡胜利、金戈、钟小兰等住在中南海的女孩子在同一年级。老三张云嘉,老四张小英。张小刚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由于历史的原因,张际春到了军队,从事政治工作,但他的理想一直是当个授业解惑的教师。20年代初他师范毕业后,曾在一所女子师范教国文和美术。到红军后,他在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抗大又都重新获得过教师的体验,无奈都很短暂,但他反而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钟爱。终没能圆当教师梦的张际春,将希望寄托在孩辈身上,在这一点上,他也有点像毛泽东。当女儿张云淑初中毕业,选择志愿的时候,他鼓动女儿报考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以人民教师为职业。
  “我当教师的理想,被反动军警的追捕打破了,所以我希望自己未遂的志愿,能在我女儿身上实现。教师是最清白、最本分、最有智慧的职业,再说我们打下的红色江山,也总得有接班人来保卫和建设呀!”张际春和女儿做了一次长谈。
  张云淑被爸爸的殷切希望、热切话语打动了,报考了北京师专。1961年7月15日,张云淑师专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教师。看见女儿把当教师的分配通知书拿回家,张际春也心潮起伏,即兴挥笔写了一首小诗赠给女儿:“出生于战火,成长于和平。转瞬二十载,忽忽已成林。一心学师范,大功已告成。接到服务令,喜悦兼深沉。教育新一代,任重确非轻。虚心勤钻研,预祝建功勋。”在诸多儿女中,张际春惟独给当教师的女儿写过一首诗,足见在他感到青年时的理想即将被自己后代实现之际的欣喜。
  张小刚在回顾往事时说:“我们家的孩子,在读高中的时候,家里要给起一个中间带‘云’字的名字。但我和我的小姐姐张小英,还没到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文革’就开始了,至今还是用的小名。”
  秘书室的孩子,有时和张小刚一起到他家去玩。他家有一间乒乓球室,我们偶尔在那里打一会儿乒乓球。但在他家打球的时候不多,一来张小刚本人不擅长此运动,二来他的哥哥张云嘉和他的一群朋友,经常在那里一决高低。他的球友是吴陕立、董良翮、陈晓鲁和家住在中南海东墙外北长街的陈云之子陈元等。
  陈元家虽不在中南海里,但紧靠在中南海边上,他曾和张云嘉、陈晓鲁是同学,关系也很好,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中南海,吴陕立对他的印象是他像他爸爸,言语不多、内秀。他们几个人中,吴陕立、陈元各项运动都挺擅长,打乒乓球的水平比较高一些。

摘自“红墙”系列丛书 《红墙童话 我家住在中南海》
http://old.jfdaily.com/gb/node2/ ... bject1ai32543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1:42 , Processed in 0.0611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