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8 15: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中大召开“编写《广州文革史》座谈会”
. }4 N, o; d1 k F' S阿 陀& R6 F- w5 R" k6 Z/ L# V
2014年11月4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会议厅,由香
/ y3 ], S: I5 t0 o- L' C+ G港知青协会、老三届文史研究(筹备)会和正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的民间历史学- R- ^8 y% z6 g% d, A( N7 A8 u& s Y
者阿陀联合举办了一场“编写《广州文革史》座谈会”。出席者除了原广州十所3 ]# J+ V* A6 p% g4 P* A& n- S, }3 V
中学的十多位文革亲历者,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正在该中心做
7 s B3 ?1 ~9 [1 u( b研究的内地学者、中心原任和现任两位主任以及其他关心人士等,共二十七人。
4 \7 q! z. k2 h会议主持人阿陀表示,后年,2016年将是文革五十周年,全国各地都有人开
! G2 J1 h" x# @始在做分省市的地方文革史。我们广州地区自七十年代以来,境外境内,形形色4 N# H! R: [. S! U# F; i
色的文革史已经出了不下十本,虽然大部分都以个人经历为主,也没有一本是比
: |9 ?1 q% {! Y8 y2 Z较完整翔实正规出版的,但都非常有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准备编写的这一部《广# B% i# V' u' P7 e$ d
州地区文革史》,史料应该更全面,视点应该更高瞻,叙述应该更客观。初步计, `6 V6 |. ]$ k; F
划分为三个部分:大事记、文集和述评,希望在座的朋友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好
% N9 r* b7 l8 a还能参与分担编写工作。
u- d, D4 X6 x, _9 E0 }与会者发言踊跃,文革经历者都表示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愿意尽其所能搜
@ Y3 c& r8 y* [集提供材料协助大事记和文集的编写。学者则就如何利用档案和口述历史材料各1 G4 ?! {) j; s5 t
抒己见。大家的共识认为,这是一个太庞大的计划,以一人之力在一两年内完成
1 c$ C6 C, p6 Z8 [- d( t3 Y几不可能,因此建议先易后难,首先把“大事记”这个架子搭起来,以后还可以
6 N3 u# a/ s! |* V9 Q' {/ ]! y4 E陆续往上面填补内容。会场上发言的不仅仅是40后50后,也有好几位70后和806 P) g4 Q. E1 p( _$ D# \7 |
后。年轻一代对这项抢救历史的工作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热情,让大家看到希望。
/ j; d; q# \5 p; i5 W* ^最后,“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前主任熊景明感慨地表示:
6 [& j! o5 o* z首先,我在中心三四十年来我从来没有看见这样的盛况。这个房间里举行过
4 M- u5 D5 y+ w无数的研讨会,也有无数关于文革的研讨会,但这是唯一一次,一群人走到这里$ ^/ K5 O/ a1 p& N" Y' l9 t |
来说,我们不只是为了研究,而是显示出我们对文革、对历史的承担!我最近看到野夫的一句话:我们对抗专制,手中唯一的武器是我们的记忆。4 b) q6 T- L) l# B; H: ?, ]
我这个夏天在昆明也是走访了我们很多在写回忆录的人。我们要找回历史的
7 E9 q: T; X7 ~; v; K o2 C" [真相,是因为只有找回历史的真相,才能找回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说,, h, S4 Y* E1 P# E- E
过去的历史是一道光,没有历史的光,我们的未来就是一团黑暗。这些简单的道
# d6 |4 C+ T7 x8 ]' l& |% \* B理都在我们心里面。我今天就简单地向大家表达我的敬意。我们云南人看到你们
" m" ^* j" [( ^广州人自愧不如,因为我们也联系了云南的人,看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来写一个云% p) w% U) R4 T- }
南的文革史?找来找去就找到三四个人,然后其中一个红卫兵的造反派就把他写
2 W7 Q, ~& b( \4 Q: S! X& q3 G' I的回忆录寄给我,我看完第一章就不要看了——第一章题目是“跟随毛主席干革
6 S* M H c( [( k: m5 B命!” 就是他根本还没有从那个梦中醒过来。这里我想做一个广告,来讲讲我- v) U! m; |$ i3 K0 N
们中心有一个“民间历史”栏目,主要作用就是收集民间的写作和回忆。因此我
3 g. Z7 x! Q# R7 M& e6 |们搭建了一个“民间历史”网站平台 http://mjlsh.usc.cuhk.edu.hk,希望很
- ?8 X; I7 r& O3 O/ w多你们写的东西能放到我们网站上。
3 F& u6 e/ L7 e: L% a+ l我也经常会说一句话,我们在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彼此不道谢,因为* G' L9 C0 ^+ k$ M
在拉同一艘船的纤夫,他们不会彼此谢谢。4 c' B* P+ y# L# a% Z
出席者:
, N" T- p5 _0 \! c* ]+ G! j5 u罗 钧(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 @2 d& e. ], Y; z招小波(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 m4 e. R3 P6 {5 A, ~9 R4 D黎服兵(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7 y) F( u5 ?% {, y7 c& s1 i! x余汝信(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4 z' u6 P5 j6 i( q, A l# f8 H
何仰捷(原广州一中)* K( D1 l+ y' D0 n/ Z. Q
刘天麟(原广州六中)
, Z2 s0 x5 e* [2 E梁信礼(原广州六中)
& P" j& |4 c2 Z# e骆少伟(原广州七中)$ {$ z6 t( m4 A8 t' L+ G
谭加洛(原广州八中)
9 G& [1 i4 u. L3 o6 [3 U黄东汉(原广州十四中 )
: O2 G6 W J' K& Z- Q周继能(原广州十七中)
9 c$ j( k2 \( ]* x0 |+ T伍世扬(原广州二十八中)
% N! U! Y' K, @/ l* N) _张震宇(原广州三十三中)
; G; x9 K5 n, y6 V金 虹(原南京师院附中); Q) h. V4 Y# V
列 孚(香港艺评家)4 Y- r: z# m* C2 G) ~0 M; r% r
袁梦倩(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生)+ t" N$ g; W; _9 O% F
白 磊(陕西、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E+ i0 e2 T8 x( q0 q* Y6 j( b
周建渝(香港中文大学学者)2 `2 Y1 i9 H8 U1 I( x1 I$ l5 P
黄永年(香港中文大学学者)
/ r- m0 m# H! ? w- V6 e1 q: D陈 磊(上海社科院学者)1 R! r% _1 L# |, D; e+ B
沈 洪(腾讯网)4 K' W2 _3 L5 d9 C
熊景明(香港中文大学学者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 }1 b, p" l5 {8 c9 M) U高 琦(香港中文大学学者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J. K" K6 R* a+ r" k x
“广州文革史”编写计划(征求意见)
9 |% S, W+ I$ A" @+ ?第一部分:大事记(2015年上半年完成)6 d2 `7 N$ b1 Y/ K8 E. N' g$ u
第二部分:文集(2015年上半年完成)
t) J8 Y+ [2 w( p& O( K第三部分:述评(2015年年底完成)
) \6 {/ O$ f) s! p9 p: \% @) f& @$ A; H- b' l. Z% V
《记忆》2014 年 11 月 30 日 第 122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