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x! T! K k% f1 t6 f2 Q! O* J啊!可爱的东湖!难忘的东湖八一小学!梦中常常缠绕我的第二母亲!! K1 x \2 ~0 e( L1 R
6 n X, S" a; o" U: j& v6 }; f
(作者为武汉东湖八一小学六0届同学温磊(现名雒新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n2 `+ H: M. B# ~7 w* h
5 t! W$ X/ Q O6 [. o6 b. o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e9a420100rf0c.html#cmt_2140887
孙行玲2 h Q" ~0 _8 k
小学时,我们根本不关心同学的出身----虽然那时填表必有“家庭出身”一项,但我们没这概念,没有那么复杂的思想,那会是那么简单和单纯。因为苏联的“变修”,国家间的争论引伸到国内,就是怎么反修防修,办法就是要大讲特讲阶级斗争。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我们的脑子里阶级的烙印越来越深刻,同学间的交往也有了新的内容,意识到出身的重要性,人因而也就分了等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中时学校分班都贯彻了阶级路线,一至三班基本是工人子女,四班基本是中小学老师子女,五班基本是文体届人士的子女,六班基本是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七至八班基本是商业系统的子女,九班基本是军队子女,十班是其它小学时,我们根本不关心同学的出身----虽然那时填表必有“家庭出身”一项,但我们没这概念,没有那么复杂的思想,那会是那么简单和单纯。因为苏联的“变修”,国家间的争论引伸到国内,就是怎么反修防修,办法就是要大讲特讲阶级斗争。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我们的脑子里阶级的烙印越来越深刻,同学间的交往也有了新的内容,意识到出身的重要性,人因而也就分了等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中时学校分班都贯彻了阶级路线,一至三班基本是工人子女,四班基本是中小学老师子女,五班基本是文体届人士的子女,六班基本是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七至八班基本是商业系统的子女,九班基本是军队子女,十班是其它子女,出身不好的多在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