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74|回复: 0

王年一《王年一文集》自序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09-11-1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年一文集》自序7 h7 U% z9 {8 }' U

4 r" P' }$ Q% K7 |) l& H王年一3 ], l0 H9 V  P% t4 {3 s& u/ ~

+ m( }/ d9 h6 _  r/ U  [  I(一)发表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并非是已公开发表的全部;也有小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这些文字,大部分与“文革”有关,小部分看起来与“文革”无关,但实际上是“文革”的远因和近因。
1 L6 ?% o. M. H; D( U; d# K我与张天荣同志合作,编过《中国文革大辞典》,张天荣是主编,我是副主编。此书由徐向前元帅题写书名,由王首道老前辈写序,书已印好不能发行(出版者按规定送中宣部读审。中宣部转交中央党史研究室要求代审,党史研究室负责人认为,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已经讲过,“文革”大辞典不许出版发行,因而不用审了,此书压在党史研究室已有几年了。)张天荣还与我合作编过《中国改革大辞典》,张是主编,我和萧冬连是副主编,此书1992年1月由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以上三本书,都未收入《文集》。( |, p' ?2 P: s1 T9 Y: f; [
(二)我在写作中,常与朋友合作。我爱好合作,因为我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我与朋友合作,常常感到朋友的高明和我自己水平的低下,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切磋、琢磨,才能写出佳作。我的文章庶几可达到可读的程度,与合作者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w- b7 x& }4 g9 p' l
(三)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旧作,字数不少,发现有不少缺点,我也鼎力作了修正。任何作品,都是彼时彼地的产物,总要受到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错误,“联动”的错误,当时我就没有认识到;“林彪事件”,当时我已有一点认识,但不敢秉笔直书,只能曲折地模糊地表达。到了今天,有一些事我也不敢发表出来,因为主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 L6 Z: q" c# X  f. r(四)《文集》的出版,意在请求各方的指正。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文革”。本来我的文化水平和中共党史水平就不高,思想上禁锢又很多,放不开,不敢乱想和乱写,所以文章的质量都不高。这二十几年来研究者蜂起,史料不断披露,佳作迭出,我拼命追赶而赶不上。虽说“敝帚自珍”,但我看看旧作,也自惭形秽。这次敢于发表,就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改正错误。
& H$ y+ J" j7 X$ q  A  S(五)这个《文集》能与读者见面,全靠朋友们帮忙。郑仲兵、李宇锋、何蜀、吴迪、阎长贵、舒云等出钱出力,终于使我的文集能如期问世。受到朋友们春风雨露般的帮助,我常常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9 q1 U+ {2 X9 [
(六)郎咸平先生2005年12月21日在清华大学演讲,学生问他信仰什么,郎先生说他一生敬佩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郎先生介绍了林觉民的《与妻书》,林觉民在信中说他为千百万人的幸福而自觉自动地赴死。林与谭嗣同一样具有最高尚的情操,为了人民而甘当第一个。我誓以林觉民烈士为榜样和楷模。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7 C# i! u0 D! T6 N
% o' d  Q8 m/ ?2006年5月7日于北京西郊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 Q+ ~5 N& c* E) K. a, ~# L
0 C( f; Z% }. N' o* `
(这是作者生前为准备出版的文集所写的序。文集尚未编辑完成,作者即已辞世。): X$ s$ h" E/ z2 H
9 S" x9 V. h1 \, X
. e& h- X0 J+ C3 \2 [0 {
《记忆》第1期 2008年9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7 01:59 , Processed in 0.1092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