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62|回复: 0

华新民:华尔街上红卫兵(劳元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7
发表于 2017-6-4 0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七月廿一日的《华尔街日报》报道,正有源源不断的中国大陆资金到美国来投资。这些投资成功的不多,原因是缺乏经验和能力,也有的人是因为急于将中国国内的财产转移到外国而不计盈亏。(见《华夏文摘》cm9407c“一周要闻”。)


  《世界日报》在转译这一报道时,提到有个叫廖源益的“前红卫兵”,在华尔街把投资全部赔光,还被联邦管理人员控以欺诈罪。据该报说,廖是中国成长最快、最有权势的某国营企业的创办人之一,并与陈云女儿的公司有关云云。


  这个廖源益,在《华尔街日报》上写作Lao Yuanyi,其实是劳元一的误译。经历过文革的人,尤其是上海人,大概不会忘记这个名字。劳元一当年是复旦大学造反派红卫兵“红革会”的作战部长(还是情报部长?记不清了),他的出名是因为他是第一次“炮打张春桥”的罪魁祸首。那正是一九六七年初,“一月风暴”后不久,张春桥由北京到上海准备出任“全国第一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上海市革委会的主任,上海的学生红卫兵刚刚从“旧上海市委”手里夺了大印,大概不甘心张春桥来“摘桃子”,在一月廿八日把张春桥、姚文元二人围困在会场里,象走资派一样批斗了整整六个小时。当然,炮打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据叶永烈所著《张春桥沉浮录》记载,一九六七年二月五日,“上海人民公社”——这是上海市革委会最初的名称——成立,它的第一号通令即是:凡是反对“林副主席和中央文革”的,都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要“立即逮捕法办”。炮打张春桥,就是炮打中央文革,也就是“现行反革命”。


  《张春桥沉浮录》说,“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因参加‘一·二八’炮打张春桥而受到打击迫害的达两千五百多人(不包括一般的请罪、写检查),其中被隔离审查的二百多人,办“学习班”进行审查的四百四十多人。在审查中有五人被逼死,六人被逼疯,许多人被打成残废……”


  不过劳元一同那些贫下中农出身的先当造反派、后成反革命的人如蒯大富等辈不同,也同那些一夜之间从“好汉”沦为“混蛋”的走资派子女不一样,他的父亲劳辛是中直机关某部门的负责人。“中直机关”是那些直属中央而又不宜让外人知道其真实名称的机关的总称。据当时大字报上说,劳辛是中国特工系统的头头之一,虽然他的名字不为一般老百姓所知,却是周恩来手下的一个重要人物。有这样的父亲,权势熏天的张春桥也奈何他不得,劳元一当了反革命后不久就不知去向了。


  十几年以后,笔者参加出国前照例少不了的“集训”,赫然发现劳元一也在集训人员的名单上。原来在这些年里,当他的反革命同伙还在劳改队或学习班里领受“无产阶级专政”滋味的时候,他先是下连队当了一阵兵,然后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当了第二次大学生。等到四人帮倒台,邓小平掌权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家科委的干部了。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不愧目光远大,中国刚刚把它的大门开了一条缝,就给中国政府奉送上一个哈佛大学商业管理专业的奖学金名额。这个名额当然是不会分发到下边去的(只有在满清时代,王公大臣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到异域受苦,结果在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中才会有下层人家的子弟——时代毕竟进步了)。于是科委干部劳元一就进了出国集训班。


  一晃又是十几年了,以劳元一这样的身世,再加上美国名校的商业管理学位,这些年在中国的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得心应手,成就若干大事业,都是可以想见的。到美国来开创新局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当年这位“造反队里寻常见,黄浦江畔几度闻”的老红卫兵,就有了“赫德逊河好风景,华尔街上又逢君”的一段佳话。现在报载他投资赔钱,相信是因为缺乏经验所致,付点学费而已。至于惹上了小小的美国官司,多半也会象二十几年前得罪了张春桥一样,到时自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 寄自美国


刊登在 1994 华夏文摘 cm9408b.


http://hua-xinmin.hxwk.org/page/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20 16:10 , Processed in 0.0373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