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89|回复: 0

丁东:金庸的先见之明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3-12-29 0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前,我妹妹丁宁约傅国涌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撰写《金庸传》,半年完稿后出版,属于急就章。后来傅国涌有机会到香港查阅史料,对此书作了大幅度修订其中有关《明报》生涯的内容补充尤多。他赠我新版全本一读,感到颇有意味。
时下人们了解金庸,多因他的武侠小说,或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其实写小说只是金庸的余兴,办报才是他的本行。他本名查良镛,1959年5月20日创办《明报》,在政治上标榜中立,品味上追求高雅,起步阶段很难。1963年“裤子”与“核子”的关系,也就是人民生活与发展军事何者优先的问题,与《大公报》展开笔战,引起公众关注,发行量大幅上升,走出草创期
1966年,中国进入多事之秋,他通过《明报》的社评政局变化作出预测,准确率很高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在报刊上撰写政论,历时三十余年,最大的特色是‘喜作预测’,常常公开对未来事情的发展提出明确而肯定的判断”,“我作的许多大胆推断,后来事实大都应验了,并没有重大失误。
1966年3月1日,他看到加纳总统思克鲁玛到北京,“在赴机场欢迎的首脑中,赫然有林彪在。林彪久不露面,这次出现,相信也有特殊意义。可以想象,中共内部正在酝酿着一种相当重大的变动。”
  是年5月6日,他在社评《郭沫若认错求饶》指出“从各种迹象看来,中共内部正在进行一项非常剧烈的权力之争。这一次对吴晗、田汉等著名文人的清算,只是这场大斗争中的一小部分。斗争的真相可能要事隔多年才能为世人所知,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中共军队在这场斗争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目前是颇占上风,但距离最后的决定,还遥远得很。”5月中旬,他又连续发表《彭真出了事么?》、《彭真之头疼矣!》、《大老板是谁?》等社评,指出批判的目的是要揪出彭真。5月26日社评又说,目的还不仅是要揪出彭真,而是要揪出给彭真发营业执照的更大的“老板”。6月4日说:“要是在他之上更有大老板,那似乎就要牵扯到刘少奇了。”“刘少奇作为毛泽东之继承人位置已不巩固”。1966年8月,大陆处在红卫兵破“四旧”的高潮中,他在社评中说,如果认为红卫兵的“目标只是在砍永安公司的招牌,拆大佛寺中的罗汉,那当真是‘等闲视之’了。他们的真正目标,是‘消灭各地各单位中的黑帮黑线’。”“打击与摧毁刘少奇派人的声望与势头”,“搞垮、搞臭、搞倒”刘少奇这个国家元首。
1967年,江青还在政坛上呼风唤雨,他在社评就说:“江青的突然崛起,当然百分之百是仗了毛泽东的势,她自己本人在党内有何资历?有何贡献?有何才干?有何实力?”“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江青只有两种命运:要么大权独揽,要么就给秘密清算,长期软禁。”
1967年11月29日,林彪为海军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军报发表海军全体指战员给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的决心书。12月3日他发表社评《林彪渐露跋扈相》说:“北京的军人所以为这小事大举庆祝,当然是林彪在显示他枪杆子的力量,不但是做给刘邓派看,做给周恩来和江青看,也是在做给毛泽东看。为什么指战员的决心书不写给毛泽东而写给林彪,其中便大有文章。如果毛泽东目前已精力就衰,那就罢了。否则林氏之举,定然大犯毛氏之忌,这是‘震主’和‘挟主’之行,什么时候毛泽东突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1969年中共九大将林彪是接班人写入党章他又连续发表《万寿既无疆何须接班人》、《自来帝不喜太子》社评,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
1976年4月7日,邓小平被撤销领导职务。金庸在4月15日的社评中说:“邓小平还活着,政治生命却大概是从此完结了,除非毛泽东不久就逝世,中共内部立刻展开大斗争,周邓派占到全面上风。”“从邓小平过去的历史与表现来看。如果他掌握了一切大权,中国未必能自由化。”
1979年,中越交战。中国进军到何地为止,何时撤兵,他都一一言中。以至东南亚一带的报纸每天转载他的社评。
他在1981年2月的《明报》社评中预言,中国决定收回香港,大概会在收回之前十五年左右正式宣布,同时并宣布香港现状今后不变。不久应验。
一家报纸,经常出现预测准确的社评,读者自然欢迎,有些人买《明报》就是为了读社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称赞金庸:“知识丰富,见解卓越,时常有先见之明,表现出锐利的新闻眼。”因此,从文革年代开始,《明报》发行量稳定在十万份以上,在香港日报中稳居第三位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严肃报纸。
金庸的社评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大陆政局的变化,而同在香港的左派报纸却做不到,反而时常公开批驳他的预见,事后成为笑柄。这不仅是报人见识高低的问题,背后有不同体制的差别。左派报纸的宣传口径不是报社自身可以决定的,而金庸发表言论可以独立决定,不受权力的约束。金庸直言不讳的社评,当时难免引起中国高层的不快,但历史却给他打了一个高分。
1981年7月18日,金庸成为邓小平会见的第一个香港同胞。邓小平当面称他为“老朋友”,说他的武侠小说“好得很,我也很受看,每天都看这么几页”,并说“对查先生,是知名已久了。《明报》时常有独特的见解,不过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香港左派报人没有得到这样的荣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a5a2a0101f2qi.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1 20:55 , Processed in 0.0384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