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8|回复: 0

丁东:顾准不过时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3-3-15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准不过时
丁东
最近,一家出版社约我重版《顾准寻思录》。这本文集初版于1998年。当时陈敏之先生还在世,我与他合作编了此书,在作家出版社唐晓渡和民间出版人董怀明的支持下,得以出版。书中汇集的是一批最早的研究和回忆顾准的文字。作者有的是顾准同时代的人,有的是比顾准晚一辈的人。其中称得上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占相当大的比重。顾准的思想盛年,正值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全面专政的年代,公共领域极度萎缩,基本上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顾准不仅是那个年代稀有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先行者。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文革动乱期间,诞生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典范,一个是遇克,一个是顾准。遇克在《中学文革报》发表了《出身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因为这一点,他被最高当局下令枪毙。异端思想只要一进入公共领域,马上就夭折了。这使得更多的思想者转而求其次,满足于成为一个独自秉持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顾准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他在私密的情况下,将自己离经叛道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时代的一个高峰。
我想用最近听到的一个故事,印证对当时中国知识界状况的理解。故事是徐方给我讲的。她就是顾准在河南信阳学部五七干校时期的忘年交“咪咪”。她当时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随母亲张纯音进了干校,和许多成年人发生了交往。其中之一,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孙家琇。孙家琇三十年代末留学美国,以研究莎士比亚知名。她1957年被打成右派,在中央戏剧学院总是挨整,处境极糟,于是要求随丈夫巫宝三到学部干校。张纯音对她很同情,于是两家成了很好的朋友。徐方处在求知欲正强的年龄,问妈妈读什么书好。张纯音说,你去问孙阿姨吧。徐方于是向孙家琇求教,孙家琇说,那就读《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吧。这让徐方十分失望。徐方还告诉我,当时开批判会,孙阿姨总抢着坐在前排,以示积极。徐方正在写有关干校生活的回忆。能不能写孙阿姨这些故事,她十分犹豫。其实,孙家琇当时的言行,代表了知识界多数人的状况。不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盲从,多数人都是官方思想的接受者和顺从者。包括我自己,当时也曾热心地阅读《艳阳天》,并为之感动。《金光大道》出来后,才稍有不同的想法,也谈不上多深的反思。孙家琇虽是美国回来的海龟,要求她跳出那个时代氛围,的确很难。惟其难,特立独行的顾准才显然格外可贵。徐方由此而成为顾准的粉丝,只是极小范围的事。更大范围的独立空间,当时是不存在的。
顾准思想开始得到有识者的激赏,已经是中国告别现代迷信,修复公共空间的80年代。而真正成为公共的精神财富,90年代。陈敏之为纪念胞兄逝世二十周年,把《顾准文集》送到贵州人民出版社自费出版,才使顾准的思想精华在中国大陆浮出水面。此书在90年代中期迅速传播,激活了一度沉闷的思想界。具有公共关怀的知识分子,不论专业背景是文、史、哲、经、政,不论其主要角色是学者、作家、编辑还是退休官员,看到《顾准文集》,眼睛为之一亮,不禁要表达意见,参与争鸣。所以,这本文集不但成为顾准研究的一次巡礼,也成为90年代中国思想界火山喷发的一个截面。
我在《顾准寻思录》初版后记中曾说:研究顾准,将是一个长期的学术思想工程,本书不过是最初阶段的小结而已。十五年一晃过去了。合作编者陈敏之先生已经仙逝。作者中陈修良、李慎之、王元化、陈乐民等先生先后作古。就是和我一起讨论过顾准的贾秀文,也在今年35日,因肺癌英年早逝。
贾秀文和我是山西大学77级的同学,他读哲学系,我读历史系。我们相识于30多年前,当时他是校学生会学习部长,我是外联部长。在学校读书期间,他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当时,他以一人之力,为学生会主编了一张名为《视野》的油印小报,表现出思想的活跃和关注公共问题的深度,受到同学的欢迎。我也曾为之供稿。他还组织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促进同学知识结构的拓宽,也成为校园一时的美谈。如果是正常的社会,这些行为本应受到鼓励。五四时期,傅斯年、罗家伦等北大学生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从此崭露头角。今天知道外国一些名牌大学招收学生,提供奖学金,不但重视学业的成绩,也重视公益活动的参与和实绩。但贾秀文不幸赶上了一场倒春寒。他对公共事物的参与被当成异端,毕业分配时被打入另册。学校对学生不是保护,而是尽可能推卸责任,把《视野》说成是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刊物。拖延了两年,他才发配到吕梁山上某县工作。后来虽然调到太原,但一直处于坎坷之中。本来他在学术上有很好的天赋,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到商海里周旋,未能在学术方面继续发展。留下的成本著作仅有一本关于围棋文化的小册子。千古文章未尽才。在讨论顾准时的少许发声,成为他在公共领域的绝响。
顾准不但没有淡出公共视野,反而引起更多社会层面的关注。四卷本的《顾准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顾准的传记,也出版了数种;研究顾准的文字,每年都有新的篇章出现。在学院派的研究论文里,引述顾准的文字已经不知凡几。一些新闻传媒界人士,包括一些电视明星,也以谈论顾准为荣。学界内外,还产生了一批新的“顾迷”。顾准首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已经载入宪法。顾准倡导的民主政治,也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向往。何家栋先生把梁启超、胡适、顾准、李慎之定位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道统的坐标,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我想,今后的若干年,顾准仍然不会被遗忘。作为建设公民社会,走向民主宪政的精神先导,他还将在人们心中活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a5a2a01018r9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01:11 , Processed in 0.0387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