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21|回复: 9

温州《龙湾区志》政治运动卷1949-1979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2-11-1 1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和国伊始,为巩固新生政权,创建革命新秩序,继剿匪肃特之军事斗争后,中共中央又发动了群众性的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运动。嗣后,在共和国社会主义
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围绕中共党的各个时期总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展开,连绵不断,环环相扣;以经济建设为目的生产关系变革,相随社会发展与时代前进不同时段的需求、情状、态势而布列,数列频带,伊于胡底,直至“文革”结束。政治运动,犹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言,“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盖然性合乎道,亦致于理;抑或,俨然《文心雕龙·铭箴》所云:“然矢言之道盖阙”;诚归,酷似《后汉书·仲长统传》所道:“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检。”
资料来源:温州市档案馆、永嘉县档案馆、瓯海区档案馆、瑞安市档案馆;社会调查,召开座谈会3次,参加对象有老干部、教师及当事人等。参阅书刊:《温州市志》(1998)、清光绪18年《永嘉县志》、《永嘉县志》(2003)、《瓯海区民政志》(1995)、《瓯海历史记事》(2001)、《温州市军事志》(1998)、《当代浙江简史》(2000)、《拨乱反正·浙江卷》(2003)、《大跃进运动·浙江卷》(2006)等。

第一章 惩治反革命


第五节 取缔反动道会门(续上)
教情
“圣母军”又名“圣母慈爱祈祷会”、“圣母益世团”、“圣母御侍团”、“圣母苦志团”、“先领军”、“儿童御侍团”等。1921年9月成立于爱尔兰都柏林,为天主教内部国际性秘密反动组织。1947年11月,罗马驻华公使黎培里在上海建“圣母军”总分会。1949年8月,温州市“圣母慈爱祈祷会”成立,设区会1个,支会17个,并扩展至各县,累计支会42个,成员780人,规模列全省之首。“圣母军”组织制有“军图”、“军券”及各种组织手册印刷传单,受帝国主义分子司仪芳与葛良贞“指导”,部分成员为土匪。宣传活动中心反对和破坏“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及天主教“三自革新”。1951年,区境沧河天主堂所辖各乡分公所有沙川、庙上、八甲、后郑、三甲、宁村、金岙、坦头、五车沙、灵昆公所,状元桥公所直属市堂。
基督教聚会处,又名“小群”,系基督教属灵派中的教派,一直与其他教派矛盾很深,而被视为“偷牛拉羊”之“邪教”,于1922年在福州成立。“小群”把全国划为13个教区,设“中心教会”。浙江区的中心教会在温州,管辖浙南及闽北的部分地区,其聚会形式繁多,已知名称的有“内地会”、“自立会”等20余种。1950年,区境聚会处有下垟街、七甲、甲里、梅头等处;自立会有永强、屿田、蒲州3个分会,隶属状元桥区会。
温州地区被定性为反动道会门组织计有40余种,明令取缔者有一贯道、同善社、大刀会、七星教、三祖教、黄阳教、五公会、大师教、五龙会等9种。1952年,区境有一贯道、黄阳教、白莲教、同善社、三祖教、玫瑰教等。
一贯道在温州通称“中华道德慈善会”。民国33年(1942),上海一贯道总堂点传师吴信学、刘俊德等至温州设“紫阳坛”、“同仁堂”,发展组织。36年(1947)后,也称“金线天道”,分“新”、“老”两支。“新金线天道”温州分会受宁波总会领导,属十八代祖师张光璧之妾孙素珍派,会址设市区曹仙巷13号(后迁南门蝉河高宅),由点传师徐传骥负责。辖市区7个支会及各县支会。37年(1948)年夏,因与“中统温区工作站”发生矛盾,徐被捕后投靠“中统”。“老金线天道”属张光璧妻刘素贞之“师兄派”,温州市总会设市区江西栈91号,隶属上海总堂,由点传师林剑秋负责,下设分会12处。一贯道无论“新”“老”派,各分会原则上无横的关系,会众数及会员姓名保密。会员受严格戒律约束;信奉多神,如孔子、孟子、济公、如来、弥勒等,以“无极老母”为最高神;无统一教义,“开道”主讲内容驳杂,多为封建伦理及各宗教教义腐朽、荒诞部分;散发的宣传品有“血书真言”、“化善灵丹”、“三教重新”、“劝世书”、“辟开混沌”、“圣训集成”等;道首常向会众敲剥钱物,如“入道费”、“洗礼费”、“助道费”、“香烛费”、善事款等。共和国成立之初,一贯道加速发展组织,以市区为中心,遍及永嘉、乐清、瑞安等县,建数十分会,有道徒6000余人。
同善社,温州同善社建于民国7年(1918),创办人为上海总堂的徐仰乔,首任社长吕文定,后改名“乐善堂”。该组织发展迅速,全盛时,仅平阳(含苍南)一县会众就达6000人。民国29年(1940)因缺乏经费停办;31年(1942),洞头叶松龄自筹经费继办,堂长楼道睿;35年(1946),楼于市区百里坊四面营巷建佛堂,后由陈立然接任堂长,隶属上海霞飞路五凤里10号大慈祥号总堂,下设乾(男)、坤(女)直属堂(分别由陈立然、方陈氏任堂长)及各县先觉祠、佛堂,计有永嘉堂3,瑞安l,乐清2,平阳(含苍南)9。共和国初,温州总堂设嘉会里巷。负责人陆乃仁及樊氏。同善社内按“道行”深浅分16层,最低为“众生”,最高为“无级”。
无为教,源于明代,始祖罗清,山东人,罗后由殷继南接位,传至第五代姚文宇后,道首之位由姚氏世袭,教中以罗、殷、姚为“三祖师”,故亦称“三祖教”。教内按“道行”深浅分12级,“相公”为最高道首。清初,姚普善至温州立教,至第十代姚普乐为盛时,有道徒百余,组织发展至永嘉、瑞安、乐清、平阳等地。共和国初,仅市区、永嘉、瑞安即有道徒千余,其中以瑞安称最,达700人。
黄阳教,创于清光绪年间,始祖为瑞安马屿区荆谷乡山头下村人黄姚判。黄初信无为教,后于瑞安塘下区大罗山隐居修道,自称“黄阳祖师”,收朱七娒、李彬文、金盛象三人为徒,并由金杜撰“黄阳祖师经”一部,创黄阳教。民国11年(1922),黄阳教分裂为朱、李二派,各自发展道徒:18年(1929),瑞安仙降教徒彭崇彩创彭阳教。至共和初,仅瑞安、乐清两地就有道众2700余人。教内等级分祖师、师父(师公、师太)、道友。因自称普渡众生,故上下皆为“普”字辈。凡领有“香令”者称“开道师”,主持佛事时称“法师”。
动态
共和国成立前夕,“国府代表”王惜寸布置“应变”,指使同善社上海总堂令温州等地的先觉祠,以慈善救济为名,筹集经费,准备“收圆了道”(武装暴动)。未遂,遂隐蔽活动,散布“蒋介石反攻大陆”、“不应要人家的土地,自己的财产也不给别人”等流言。民国38年(1949)5月24日,同善社、大刀会勾结“浙闽边区反共自卫军”师长王庭植,组织400余匪众举行反革命暴动,攻打灵溪区公所,杀害中共鼎泰区委干部2人,并劫走军粮。暴动为人民解放军镇压。其后,在大刀会头目朱超高等率领下,部分同善社会众下海为匪,组织“浙南行署瓯南游击支队”等反动武装。温州解放前夕,一贯道特务王惜寸将道徒编成小组,进行隐蔽活动,称之为“接金线”;永嘉点传师杨有康于1950年1月潜至舟山,勾结海匪,组织“浙南反共救国军”,自任大队长;还散布“大战马上爆发”、“共产党只有两年半天下”、“共产党不要宗教”等谣言。1950年,黄阳教道首黄翠娒自立为王,于瑞安马屿宝莲寺阴谋组织暴动,未遂;并以开“仙方”为名,用香火、烛芯治病,诈骗钱财,仅在永强一带就害死10余人。1952年5月,文成“七星会”暴动,道首李荣艮称“帝”,被镇压。1953年8月16日,三祖教六谱师季为首煽动群众1000多人暴动(详见“剿匪平暴节” )。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黄阳教”、“五龙会”、“三祖教”等都有明显复辟活动。至1984年,温州地区有反动会道门“先天道”、“三祖教”、“黄阳教”等。80年代,一贯道进行复辟活动,以瓯海等地最为猖獗。80年代前期,黄阳教在乐清县以金祥波、陈立兵为首纠集300余道徒修建“玉皇殿”与“乌龙圣母堂”,制造散布政治谣言,蛊惑人心,进行复辟活动,涉及7个公社。
取缔
取缔反动道会门组织之工作,与镇压反革命运动同时展开。高潮镇反时,取缔工作的政策是“道首从严,道徒从宽”、“抗拒从严,坦白从宽”。1952年1月7日,永嘉县人民政府下令取缔“圣母军”,同时公布“圣母军”人员登记和退团办法,并逮捕首恶分子张乃布、邹祖隆、周云乡等3人。2月21日,中共永嘉县委又发出《关于取缔反动道会门宣传工作计划》,要求各区党委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取缔”宣传工作,并决定组织力量,在县取缔反动道会门指挥部下设宣传组,由宣传、文教、公安三个部门抽调3人组成,各区由区委指定宣传干部1人负责,统一领导小教、农村剧团、文化馆、宣传员等开展“取缔”宣传。宣传工作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2月20日至2月25日,为全面宣传阶段,由区乡干部传达宣传计划,组织学习,明确取缔政策和工作方法,再分乡召开村干部大会和党团员大会,“逐级贯彻,统一认识”后,逐村召开群众大会,物色培养觉悟道徒,与群众干部一道投入运动。第二阶段于2月26日至3月5日,结合逮捕漏网分子,号召登记退道,在重点乡召开公审、斗争大会,贯彻落实取缔政策。1953年3月,中共温州地委根据全国五次公安会议和省委“严惩那些操纵反动道会门的及其他反革命分子罪大恶极的道首,争取改造一般道首和办道人员,团结教育广大被骗道徒,提高群众阶级党悟,号召道徒展开退道运动,与反动道会门划清界线”的精神,特重新部署,并决定于月底结束取缔工作。3月27日,中共永嘉县委制订《关于取缔反动会道门行动计划》,由县委统一吸收宣传、文卫、司法、财政、工、农、青、妇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组织成立取缔反动道会门委员会。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公安局长任副主任,其他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各区成立分会,区委书记任主任。要求把取缔工作作为“严重的政治斗争任务,必须党委负责,全党动手,全面布置,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发动群众,有重点的开展控诉斗争,有步骤的展开登记与退道运动,达到从组织上摧毁,从思想上划清界线。”取缔方法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校正材料,确定斗争对象,培养苦主及带头退道人员;第二步,逮捕首恶分子,揭发罪恶事实,查封道产,登记退道,摧毁反动组织;第三步,扫清残余,逮捕外逃道首,处理道产,复查校正。至1956年上半年,根据永嘉县公安机关的指示,永强区“以保卫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继续镇压反革命活动”,“继续系统的打击反动道会门黄阳教及一贯道复辟活动”,又重点打击了15名道会门头子和8名“隐藏在宗教内的反革命分子。”20世纪80年代前期,黄阳教复辟活动被公安机关查处,捕获教首金祥波、陈立兵。1987年7月20日,瓯海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解散反动会道门“三祖教”组织活动的通告》,对三祖教的复辟活动限期半月,予以重新登记,对首恶分子,将依法严惩不贷。

宗教会门组织瓦解情况1951年

[table=600px][tr][td=1,2,79]
名称
[/td][td=2,1,90]
天主教圣母军
[/td][td=2,1,88]
耶酥教聚会处
[/td][td=2,1,83]
一贯道
[/td][td=2,1,84]
黄阳教
[/td][td=2,1,88]
白莲教
[/td][td=2,1,83]
同善社
[/td][td=1,1,28]
其他
[/td][td=2,1,87]
合计
[/td][/tr][tr][td=1,1,44]
头子
[/td][td=1,1,47]
群众
[/td][td=1,1,45]
头子
[/td][td=1,1,43]
群众
[/td][td=1,1,43]
头子
[/td][td=1,1,40]
群众
[/td][td=1,1,41]
头子
[/td][td=1,1,43]
群众
[/td][td=1,1,44]
头子
[/td][td=1,1,44]
群众
[/td][td=1,1,41]
头子
[/td][td=1,1,42]
群众
[/td][td=1,1,28]
[/td][td=1,1,43]
头子
[/td][td=1,1,44]
群众
[/td][/tr][tr][td=1,1,79]
参加人数
[/td][td=1,1,44]
56
[/td][td=1,1,47]
2091
[/td][td=1,1,45]
24
[/td][td=1,1,43]
1545
[/td][td=1,1,43]
13
[/td][td=1,1,40]
425
[/td][td=1,1,41]
27
[/td][td=1,1,43]
1102
[/td][td=1,1,44]
1
[/td][td=1,1,44]
24
[/td][td=1,1,41]
9
[/td][td=1,1,42]
626
[/td][td=1,1,28]
40
[/td][td=1,1,43]
130
[/td][td=1,1,44]
5853
[/td][/tr][tr][td=1,1,79]
瓦解人数
[/td][td=1,1,44]
12
[/td][td=1,1,47]
40
[/td][td=1,1,45]
2
[/td][td=1,1,43]
338
[/td][td=1,1,43]
4
[/td][td=1,1,40]
[/td][td=1,1,41]
5
[/td][td=1,1,43]
67
[/td][td=1,1,44]
[/td][td=1,1,44]
[/td][td=1,1,41]
1
[/td][td=1,1,42]
15
[/td][td=1,1,28]
5
[/td][td=1,1,43]
24
[/td][td=1,1,44]
465
[/td][/tr][tr][td=1,1,79]
不起作用人数
[/td][td=1,1,44]
7
[/td][td=1,1,47]
1591
[/td][td=1,1,45]
5
[/td][td=1,1,43]
892
[/td][td=1,1,43]
5
[/td][td=1,1,40]
367
[/td][td=1,1,41]
3
[/td][td=1,1,43]
516
[/td][td=1,1,44]
1
[/td][td=1,1,44]
19
[/td][td=1,1,41]
[/td][td=1,1,42]
59
[/td][td=1,1,28]
35
[/td][td=1,1,43]
21
[/td][td=1,1,44]
3479
[/td][/tr][tr][td=1,1,79]
[/td][td=15,1,632]
①宗教会门头子指其主要负责人,群众指一般教会信徒;②缺梅头乡资料。[/td][/tr][/table]
第六节 肃清托派 托情
托洛茨基派(简称托派)是20世纪20至3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联共产党党内斗争造成组织分裂的一支独立、独特的小党派。托洛茨基原是苏联共产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不承认马克思的“革命阶段论”,不同意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主张“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1925年初,苏共中央作出决议,谴责托派的反党活动,撤销托氏的军委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职位;1926年10月,撤销托洛茨基苏共政治局委员职务;1927年底,苏共将托派骨干开除出党;1928年11月,斯大林将托洛茨基流放阿拉木图;1929年初,斯大林把托洛茨基驱逐出苏联,对留在国内的托派分子加以逮捕监禁;1940年,托洛茨基被暗杀于墨西哥;1988年,苏共为托洛茨基平反。
托洛茨基派的活动见于第四国际。其历程,1929至1938年,筹备、创业,先在各国建立托派组织,1930年组成国际共产主义同盟,1933年创办《新国际》期刊,1938年在巴黎召开第一次世界代表大会宣告成立第四国际,取名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并先后在欧、美、亚多国组成支部,与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与苏共对抗;1938年至1945年,托派备受腹背双重打击,托洛茨基父子先后被苏联派人暗杀,其众多骨干因坚持反法西斯斗争而惨死于法西斯集中营;1943年,第三国际解散,托派第四国际获得了新发展;1948年召开第四国际二大,在各国重建组织;1953年至1968年,第四国际战略重点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至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1968年至1991年,托派组织面向青年学生和现代企业,力求全面振兴;1991年至21世纪初,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后,托派第四国际总结历史经验,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成的深重危机,力求全面为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其组织遍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动情
1952年6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在向中共浙江省委的关于肃托工作问题报告中认为,“根据现在材料看,浙江托匪情况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数量多,分布广,且已深入我内部,活动很嚣张……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托匪的上层分子,虽处在应变状态中,但仍不断乘隙进行破坏,在机关内部乘机拉拢鼓动落后群众打击领导;在农村鼓动落后群众抗粮抗税;在温州市内张贴反动标语,散发传单,甚至纵火盗窃,扰乱社会治安,破坏我三反、五反运动;确已成为我当前不容忽视的心腹大患”。
1954年5月31日,在中共中央通报印发的香港托派文件《中国革命局势和我们的任务(草案)》之“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中提出“必须推使中国革命朝向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驱逐资产阶级于政权之外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政权是保卫中国革命、推进革命极不完善的工具”。“我们绝不能以自居共产党左派的姿态出之,应以独立政党保持独立政纲下的联合战线态度出之”。“肃清城乡资产阶级势力”,“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建立中国民族的联邦制”。
在温州,中共温州市委在1954年7月15日颁发的《关于加强对托匪控制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温区为中国托匪三大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托派在温州组建“浙东地区组织”,成员30余人。民国27年(1938)春,温州托派领导机关“书记局”建立,隶属上海托中央,下设若干小组。同年秋,欲图“暴动”未成,或被捕,或潜逃,托组织一度瘫痪。民国29年(1940),托中央派员返温复建托组织。民国35年(1946),托派在温州组建“马克思主义挺进队”。翌年,托派以瓯海中学、温州中学、永嘉中学三校为中心,成立“社会义青年团(S·Y)”及外围组织“读书会”,欲夺学生自治会领导权;在小学教师中扩大组织,改称“马克思主义青年团(M·Y)”。共和国成立之初,温州托派活动暂时隐匿。1950年初,托派重新抬头,于市立中学、温州中学、瓯海中学及小学教师中组织“托洛茨基主义青年团”,并逐步向工校、建国商校发展。托派在温活动力求“合法、隐蔽”,注重巩固扩大阵地,拉拢青年学生,介绍托派读物,翻印“新力”、“叛逆者”等托刊物,挑动学生闹事。1950年人民政府号召群众购买爱国公债,“而托匪则散发油印传单”,称这是“毛泽东集团的发财”、“剥削人民的血汗”、“绞杀人民的头颅”,进行破坏。在土地改革中,托派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农民的政党,农民分田地,工人为什么不分工厂、机器?土地改革保护富农经济,显然是富农路线、和平土改,只顾农民利益,不替工人阶级做事”。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当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托匪非常高兴,拍手叫好。当周恩来外长发表庄严声明,表示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托派则宣传:“这是空论,没有用,为什么不好呢”;当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时,“托匪即大声叫嚷‘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当志愿军入朝作战时,“托匪又大叫‘中国共产党出兵干涉朝鲜内政了’惑乱视听,欺骗人民”。在镇反运动中,托派张贴标语,公开表示“反对人民民主专政”,并要求释放政治犯。对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托派认为,“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运动是替资本家增加利润,对工人没有好处”,“不要为共产党生产剩余价值”;1950年调整工商业时,托派称“劳资两补”政策是“共产党向资产阶级投降的表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叛徒”。在进行三反、五反运动时,托派提出了“打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共产党”、“给无产阶级有选举、监督、撤换官吏的民主权利”等口号。1950年6月,市公安局逮捕了托派首要分子后,托派即打入公安机关内部,窃取公安局秘密掌握之托派名单和呈报批文,并里应外合,由公安机关内部的托派团员先后窃取通行证和迁移证6张,“供使托匪潜逃”。1951年1月8日,在托派分子策动下,温州市公安局一科侦察员郑国胜偷盖公章,仿造提审证,放走关押在看守所的托派分子2人,并伙同潜逃香港。1952年3月1日晚,托团“M·Y”骨干池永发为筹集活动经费,盗窃秦三泰铜器店黄金70两,银元600余枚(被侦破)。在中学校园里,托派还秘密组织“读书会”,一名托派骨干领导着一个“读书会”,其外围组织是公开的,如“青鸟歌咏队”等;在高中部,建立“SY”(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托派在学校中主要是扩大组织,进行宣传,灌输托洛茨基主义及其理论,称:“我们的立场与共产党稍有不同,我们是中国革命共产党”。1952年,在温托派党员18名,托派团员35名,外围成员372名;温州托组织散布全国各地的有党员34名,托团员116名,外围成员296名。
肃托
民国38年(1949)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8日,温州市军管会查封温州托洛茨基派宣传阵地报社“地方新闻社”,逮捕托骨干曾□□。托派“马克思主义青年团”书记项□□自首,李□□等逃离温州,部分成员潜伏应变。1950年,温州托派活动渐趋嚣张,托派团组织(T·Y)在中、小学中发展组织进行破坏活动,煽动工校学生罢课闹事。市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疏导处理,使该校复课,并于6月8日,在大华剧院召开各校教职员工大会,揭露托派反动本质,打击托派反动气焰。但打击未及根本,部分骨干分子释放后继续活动,有计划地将其成员撤离温州,并与托派上海领导机关密切联系,散发宣传品,继续发展组织成员及外围组织。
1952年,中共中央决定肃清托派分子(简称肃托或反托),并“规定7月底完成准备工作,8月份派员至各地检查”。2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对温州托派活动作出指示,认为温州托派活动是全省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且有长期历史,活动范围亦广(包括某些县、区、乡机关各部门及党内),成份很复杂,必须采取慎重处理方针。8月18日,中共浙江省委批转省政府《公安厅关于肃托工作问题的报告及肃托工作计划》,要求各地:“应根据省公安厅肃托工作计划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布置,不得延误”;公安厅亦认为“如不及时歼灭,在今后大规模建设中,必遭受该批匪徒的严重破坏”。3月,中共温州地委组成肃托委员会,抽调干部,组成五人小组,成立肃托工作办公室,专职负责肃托工作。8月18日,地、市联合成立“肃托委员会”,将肃托行动付诸实施。地、市委书记及公安处长分任正副指挥,温州公安处、市公安局负责办公室、行动处工作,执行侦察、逮捕、审讯、管训、集训、登记等任务。学校的肃托结合“反动党团特务分子登记”工作,建立“办理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反托工作(见表);同时,进行家庭访问,争取家庭与学校配合教育,促使托派学生“有认识错误的可能”,及时向组织坦白和交代问题。
遵照中共中央“长期侦察、一网打尽”的肃托方针,1952年12月23日晚,全国统一行动,温州地、市同时行动,逮捕50人,管训57人,集训138人,登记129人;收缴托书刊669本,手枪2支,子弹90余发。当晚,永强片区由永嘉县人民法院院长王文阁带队,于七甲、永兴等乡抓捕11人,后被定性为托派分子的3人,余均属外围组织成员。破获托派组织后,对托派成员分别以逮捕、管训、集训、登记处理,“但少数的仍坚持托匪立场,妄图死灰复燃,散发谬论,破坏总路线,有的公然对抗,诬骂控告政府”。认为“中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龙湾区境内的托派成员据社会调查统计有8人,主要分布于城区的学校和永嘉县属单位部门中,其中小学教师2人,1人为(M·Y)书记;区干部中有3人,2位女性,1人为团工委(S·Y)书记、组织委员,均未经抓捕,后调离。至1954年,经统计,永、乐、瑞、平4县托派人员分别为44人、25人、26人、15人;其中托派党员5人,团员7人,外围份子68人,受影响份子30人;在机关内部者20人,任教职员者54人,社会上34人,在押2人。
温州中学肃托登记日程与方式1952年11月

[table=600px][tr][td=1,1,137]
日期
[/td][td=1,1,166]
对象
[/td][td=1,1,317]
内容与要求
[/td][/tr][tr][td=1,1,137]
第一日(11月18日)
[/td][td=1,1,166]
建立组织
[/td][td=1,1,317]
正式开始办理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手续[/td][/tr][tr][td=1,1,137]
第二日(11月19日)
[/td][td=1,1,166]
全体教职员
[/td][td=1,1,317]
思想动员报告[/td][/tr][tr][td=1,1,137]
第三日(11月20日)
[/td][td=1,1,166]
全校同学、共青团支部成员、个别级任导师
[/td][td=1,1,317]
全校动员报告;共青团支部大会,要求团员在反托中必须站稳立场,坚决与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继续思想动员,交流工作意见[/td][/tr][tr][td=1,1,137]
第四日(11月21日)
[/td][td=1,1,166]
登记委员会成员
[/td][td=1,1,317]
进行第二次登记工作;讨论和布置下步工作[/td][/tr][tr][td=1,1,137]
第五日(11月22日)
[/td][td=1,1,166]
级任导师
[/td][td=1,1,317]
举行级会,再次动员;主要班级增加教师力量;发给讨论提纲,开展班级讨论:①本级如有托匪份子,怎么办?②托匪份子可能有什么思想顾虑,如何帮助打破?……等[/td][/tr][/table]

浙江省立温州中学肃托情况统计表1952年11月

[table=600px][tr][td=1,2,100]
类别

人数

基本情况[/td][td=2,1,62]
部别
[/td][td=2,1,70]
住宿情况
[/td][td=2,1,53]
性别
[/td][td=2,1,95]
上学期学习
成绩
[/td][td=2,1,61]
[/td][td=2,1,93]
[/td][td=2,1,70]
[/td][td=2,1,60]
受诱惑程度
[/td][td=1,2,28]
合计
[/td][/tr][tr][td=1,1,26]
高中
[/td][td=1,1,36]
初中
[/td][td=1,1,36]
住校
[/td][td=1,1,34]
通学
[/td][td=1,1,26]
[/td][td=1,1,26]
[/td][td=1,1,47]
75分以上
[/td][td=1,1,47]
75分以下
[/td][td=1,1,29]
守纪律
[/td][td=1,1,32]
散漫
[/td][td=1,1,58]
担任学校工作
[/td][td=1,1,36]
未担任
[/td][td=1,1,40]
积极劳动
[/td][td=1,1,30]
不劳动
[/td][td=1,1,30]
严重
[/td][td=1,1,30]
轻微
[/td][/tr][tr][td=1,1,100]
已坦白
[/td][td=1,1,26]
29
[/td][td=1,1,36]
35
[/td][td=1,1,36]
1
[/td][td=1,1,34]
63
[/td][td=1,1,26]
49
[/td][td=1,1,26]
15
[/td][td=1,1,47]
27
[/td][td=1,1,47]
37
[/td][td=1,1,29]
14
[/td][td=1,1,32]
50
[/td][td=1,1,58]
3
[/td][td=1,1,36]
61
[/td][td=1,1,40]
4
[/td][td=1,1,30]
60
[/td][td=1,1,30]
17
[/td][td=1,1,30]
47
[/td][td=1,1,28]
64
[/td][/tr][tr][td=1,1,100]
未坦白
[/td][td=1,1,26]
17
[/td][td=1,1,36]
16
[/td][td=1,1,36]
0
[/td][td=1,1,34]
33
[/td][td=1,1,26]
24
[/td][td=1,1,26]
9
[/td][td=1,1,47]
14
[/td][td=1,1,47]
19
[/td][td=1,1,29]
2
[/td][td=1,1,32]
31
[/td][td=1,1,58]
2
[/td][td=1,1,36]
31
[/td][td=1,1,40]
2
[/td][td=1,1,30]
31
[/td][td=1,1,30]
15
[/td][td=1,1,30]
18
[/td][td=1,1,28]
33
[/td][/tr][/table]
第七节 内部肃反
1955年7月,全国掀起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简称肃反)运动。经过9个月的斗争,中共中央又于1956年4月10日发出“关于必须把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又好、又快、又省地进行到底的指示”。规定,必须加强各级五人小组的组织和领导,“必须按照占参加运动总人数15%至少不低于10%的比例配备专职的肃反干部”。认为,暗藏反革命分子约有2%左右的数量。
进展
温州的肃反工作分五批次进行,并遵照中共中央1957年10月的指示,扩大肃反范围,在所有工薪人员中开展肃反运动,要求“一保五光”。保证做到查深、查透、查彻底,不枉不纵;外来人口中的反革命分子肃光,外逃的反革命分子追捕、处理光,土生外养和土生土养的漏网反革命分子挖光,残余反动组织查光,私藏枪支弹药缴光。区境的状元、蒲州片干部参加梧埏区的肃反运动,梅头乡干部的肃反运动在瑞安县进行。永强片区有10个行政和业务单位,于同年5月25日开始肃反学习,共有干部248人,参加学习的有211人。
永强片区干部基本情况1957年6月

[table=545px][tr][td=1,2,114]
政治

面 目
项 目[/td][td=3,1,144]
党派
[/td][td=5,1,287]
家庭出身
[/td][/tr][tr][td=1,1,45]
中共
[/td][td=1,1,52]
共青团
[/td][td=1,1,46]
小计
[/td][td=1,1,44]
贫农
[/td][td=1,1,46]
中农
[/td][td=1,1,53]
商人
[/td][td=1,1,95]
小土地、地主
[/td][td=1,1,49]
小计
[/td][/tr][tr][td=1,1,114]
人 数
[/td][td=1,1,45]
82
[/td][td=1,1,52]
67
[/td][td=1,1,46]
149
[/td][td=1,1,44]
152
[/td][td=1,1,46]
55
[/td][td=1,1,53]
16
[/td][td=1,1,95]
15
[/td][td=1,1,49]
238
[/td][/tr][tr][td=1,1,114]
%
[/td][td=1,1,45]
34.4
[/td][td=1,1,52]
28.15
[/td][td=1,1,46]
62.6
[/td][td=1,1,44]
63.87
[/td][td=1,1,46]
23.11
[/td][td=1,1,53]
6.72
[/td][td=1,1,95]
6.3
[/td][td=1,1,49]
[/td][/tr][tr][td=1,1,114]
备 注
[/td][td=8,1,431]
小土地、地主人数中含伪职员7人。
[/td][/tr][/table]

永强片区干部参加肃反运动情况1957年6月

[table=587px][tr][td=1,2,81]
类别

比数[/td][td=1,2,81]
基本发动积极投入
[/td][td=1,2,81]
无动于衷表现一般
[/td][td=2,1,162]
有政治历史问题
[/td][td=1,2,73]
合 计
[/td][td=1,2,108]
已听报告未正式组织学习
[/td][/tr][tr][td=1,1,81]
有顾虑
[/td][td=1,1,81]
[/td][/tr][tr][td=1,1,81]
人数
[/td][td=1,1,81]
152
[/td][td=1,1,81]
17
[/td][td=1,1,81]
9
[/td][td=1,1,81]
31
[/td][td=1,1,73]
211
[/td][td=1,1,108]
31
[/td][/tr][tr][td=1,1,81]
%
[/td][td=1,1,81]
72.04
[/td][td=1,1,81]
8.06
[/td][td=1,1,81]
4.27
[/td][td=1,1,81]
14.69
[/td][td=1,1,73]
[/td][td=1,1,108]
14.69
[/td][/tr][/table]
运动编程

[table=554px][tr][td=2,1,117]
项目
名称
阶段[/td][td=1,1,323]
内 容 要 求
[/td][td=1,1,115]
时 间(天)
[/td][/tr][tr][td=1,1,38]
[/td][td=1,1,80]
学习教育
宣传发动
[/td][td=1,1,323]
国内外形势及肃反斗争重大意义;明确政策界限,明确敌我界线。[/td][td=1,1,115]
8~10
[/td][/tr][tr][td=1,1,38]
[/td][td=1,1,80]
坦白交代
检举揭发
[/td][td=1,1,323]
忠诚老实,积极投入,集中交代政治问题和属反革命性质的问题。[/td][td=1,1,115]
7
[/td][/tr][tr][td=1,1,38]
[/td][td=1,1,80]
政治攻势
运动总结
[/td][td=1,1,323]
认定对象,发起斗争,号召坦白投降;认真总结,巩固成果;肃反对象清楚率达70%左右。[/td][td=1,1,115]
10
[/td][/tr][/table] 永嘉县小学教师队伍的肃反工作按界别独立安排。1956年10月10日,中共永嘉县委文教部制定的“小学教师肃反斗争工作意见”认为,“教师队伍庞大,地区分散,情况复杂。”全县有小学教师1885人,分布在143所完小和470所村小中。按调查摸底情况分析,教师中政治历史清楚的占42.1%,有一般政治历史问题,已基本交代的约占42.1%,共和国建立后参加土匪组织和其他反动组织的约占8.4%,有重大政治问题未作交代的约占3.3%。教师肃反准备工作,是按教师队伍抽调4%左右的人数培训肃反专职干部,区中心小学建立3人小组;10月中旬,收集和清理存放县机关(包括公安局、教育局、县工会、组织部)的档案资料;11月中旬,审查材料进行分类排队,确定重点对象,为全面开展社会调查作好准备。教师肃反专职干部培训班于11月中旬开始学习培训,12月上旬结束,时间20天。
肃反干部培训班培训安排1956年10月
[table=571px][tr][td=1,1,93]
项目

阶段[/td][td]
目的
[/td][td]
时间
(天)
[/td][td]
听取报告内容
[/td][td]
主持人
[/td][/tr][tr][td=1,2,93]
第一阶段
[/td][td=1,2]
思想
动员
[/td][td=1,2]
5
[/td][td]
目前形势报告
[/td][td]
县委宣传部长
[/td][/tr][tr][td]
肃反意义报告
[/td][td]
县委副书记
[/td][/tr][tr][td=1,2,93]
第二阶段
[/td][td=1,2]
坦白
交代
[/td][td=1,2]
7
[/td][td]
忠诚老实报告
[/td][td]
五人小组成员
[/td][/tr][tr][td]
肃反政策报告
[/td][td]
县公安局长
[/td][/tr][tr][td=1,2,93]
第三阶段
[/td][td=1,2]
业务
学习
[/td][td=1,2]
7
[/td][td]
社会调查报告
[/td][td]
文教肃反办主任
[/td][/tr][tr][td]
大会总结及下步工作意见
[/td][td]
县委副书记
[/td][/tr][/table]小学教师的肃反工作于1957年暑期进行。7月2日,永嘉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中、小学教职员参加肃反学习的通知》,集中全县中小学教师于永嘉中学(陀头寺)进行肃反运动。24日报到,25日开始学习,时间一个月。学习地点,设永嘉县文教干校校本部。培训班下设组织、教育、行政、秘书科;以区为单位设班部,班委主任由区级干部担任,下以乡为基础划分小组;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及学委会。永强片区包括区中心小学试办的2个初中班教师,合计204人,编为一个学习班。班委成员5人,永强区副区长周岩良为班委主任,教育辅导区负责人为班委成员。肃反斗争中,共有15名教师定性为反革命分子,被清除出教育队伍。
复查
1957年10月,中共永嘉县委研究决定对基层单位肃反工作开展全面复查。认为,永强区由于未将肃反运动与业务工作作妥善安排,全区干部248人,实际参加肃反运动的只有185人;小学教师204人,参加肃反学习的只有150人;干部中交代政治历史问题的只有10人,只查出1名反革命分子;小学教师中只查出6名反革命分子。两项相加,只有7名反革命分子,“与别的区比较,比数仍比较少。”由于群众没有充分发动,无一人写检举材料,肃反运动有“走过场”的现象。而永强区“地处沿海,解放初期土匪活动猖狂,社会敌情严重,而运动中查出反革命又很少,漏的可能性极大。”中共永嘉县委决定指派“五人小组”副组长袁祥带领一个工作组,于10月16日至30日深入永强区进行全面复查的试点工作。
复查的方式,通过听汇报,个别座谈,了解分析干部思想动态,统一思想认识;宣判3名反革命分子,分别召开全区教师和干部会议,学习政策规定,进一步开展政治功势,重新开展坦白检举活动;以永中镇为重点,结合社会镇反,对96个原籍在该镇的干部的政治、家庭、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精密排队”。复查中,收集218件检举材料;发现20名重点对象,“有6人可以定为2%,其余14人也可以列为肃反对象和调查对象;侦破二起现行破坏事故;除供销社外,还有159人交代或补充交代了问题。”复查报告认为,“永强区的复查情况表明,基层单位不是没有反革命,问题在于如何加强领导,妥善安排各项工作和充分发动群众进一步将肃反运动搞到底。”
1957年11月,整风反右运动进入高潮,继而审干、肃残、政治清理运动错落其间。11月23日,中共中央十人小组作出的《关于普通反革命分子及其他反动分子的解释》规定,普通反革命分子是指历次镇反、清理运动中在性质上作反革命分子看待,但罪恶情节比较轻微而不以反革命分子看待的分子,主要是指三青团正副分队长,挂名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国民党军队中一般罪恶的连长以下的军官,无严重罪恶活动的反动道会门坛主及日伪政权的乡长、连长以下的军官、区以下的维持会长、新民会长等;其他反动分子主要是指一贯坚持反动阶级立场,心怀不满,或有反动言论,但末构成反革命罪行的人。对于这些分子,应当同仅有一般政治历史问题的人相区别;除在整风反右中划为右派分子的新老账一起算,加重处理外,一般不再修改原结论。肃反运动中查出有一般历史问题的人,主要是指曾有轻微自首变节行为,或参加过反动党派、反动组织为一般成员,或参加敌伪军、政、警、宪组织的一般成员,与普通反革命分子应有区别,如在整风中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应按照对待右派分子的政策处理。 第八节 审查干部
195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简称审干)的决定。6月24日,华东局制定执行计划,提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在两三年内对华东地区全体干部进行一次细致的审查”。审干的目的与要求,是全面地了解干部,主要是从政治上去进行审查,弄清每个干部的政治面目,清除混入党政机关内部的一切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已分子和蜕化堕落分子;同时多方面地了解与熟悉干部的思想品质与工作才能,以便有计划地培养干部和正确地使用干部。
界限
1955年8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执行中央组织部关于审查干部的“七审五不审”规定。“七审”对象:历史不清、来历不明或历史上重要关节含糊不清的;曾被捕被俘、自首叛变的;曾为反动党、团、道会门骨干和在敌伪军、政、宪、警中担任过主要职务的;曾参加过特务组织和进行特务活动的;曾伪造历史、隐瞒政治问题及其他政治上可疑的;品质恶劣,丧失立场,经常对党不满和对党抱敌对态度的;曾脱离党的组织或革命队伍的干部。“五不审”对象:党组织已了解清楚,政治历史上没有问题的;政治历史上曾有问题,已审查清楚,作有结论,未发现新问题的;虽未经系统审查,但经过长期考验,无任何可疑问题的;历史上虽有一些问题,但属非政治性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中虽有政治上有问题的分子,已向组织交代清楚,且本人整个历史和一贯表现无可疑问题的干部,不再列为审查对象。对“七审”对象干部,要进行严格的细致的审查。
方法
1955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审干工作应同肃反斗争结合进行”。“肃反斗争同审干工作有他的联系性和一致性,但这两项工作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法还是有区别的”。肃反斗争是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进行,采用群众斗争、逮捕审讯等方法;审干工作同样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尤其要充分利用群众在肃反斗争中所提供的材料,但一般地不采用群众斗争的方式,而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专案小组、个人交代、组织审查等方式来进行;两者既不能截然分开,又不可混当一谈。“一般地应当先肃反,后审干”,也可有机结合,穿插进行。两项工作的力量安排,实行统一调配和适当分工。中共温州地委规定,各县委要有一个书记或常委负责审干工作,定期检查督促,县审干委员会可一个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名义,保持5至7人的组织力量,制定分期分批审干的具体计划。1957年3月28日,中共永嘉县委决定,“作好审干、肃反结合。两套机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要求已肃反的单位留一定力量,转为审干;未肃反的单位以肃反为主,结合审干;无肃反对象的单位应抓住审干,要加强责任制,包干到底。具体方法,是“先领导骨干,后一般干部”。审干工作持续至1958年底,永嘉县分党群农林、工交财贸、文教卫生3个系统,成立3个审干核心小组,抽调干部配备审干肃反专职小组。1958年1月,中共永嘉县委为年度肃反审干任务,决定“除57年老的任务的专职力量不动补,再按58年开展运动的干部总人数抽4%的专职力量”,集中训练,开展审干工作。至3月,正值“全面开展基层整调和全民整风”运动,县委提出有集镇的4个区委、镇委(永强、梧埏、三溪、岩头)成立3人小组,以主要精力管肃反、审干工作;并按系统建立核心领导小组,按系统分别提出任务指标要求,统一领导,统一布置,分工负责,分片包干,重点掌握,齐头并进,为定质定量定时按期完成任务,从组织上保证审干工作的跃进。
进程
1958年,境内的永强片区被列为年度审查范围的干部共451人。至5月8日,分类排队工作完成,被列为审查对象的有162人,占35.92%;已审查清楚的57人,占审查对象的35.185%;已写结论或审查报告的49人,占审查对象的30.22%。审干工作也因“有少数同志思想急躁,方法简单,作风粗枝大叶”,“曾一段时间出现材料质量不高”,永强片经检查后,退查的占25%;甚至于“永强片片长把全部材料掉在客栈中(以后查到)”。8月,永强片和状蒲片划归温州市管辖。经过8个多月的审干工作,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基本上查清了基层干部的政治面目和历史情况,作出了审查结论和写出审查报告。根据“交代从宽,隐瞒从严”的原则,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审干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对相关人员作出了相应的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节社会肃残
1958年8月,永强片区开展肃清社会残余反革命分子(简称社会肃残)运动,与第五批内部肃反任务和“插红旗、拔白旗”运动同时进行。8月17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政法乡长和支书会议;8月20日,对全区的社会肃残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在9月中旬做到“四光”。即外来人口中反革命分子要挖光,外逃反革命分子在大陆的要追捕光,对隐瞒的反动党团、土匪、特务、反动道会门组织彻底挖光,私藏的枪支弹药全部缴光。永强片区的肃残运动,经“市郊领导小组批准”,于9月13日将173名嫌疑分子进行集训。集训分三阶段进行。动员报告、国内外形势学习3天,肃反政策学习2天,检举坦白时间15天。集训中,召开处理大会和宣判大会3次,并摸清一建立于民国36年(1947)7月的专事搜集中共地下党活动资料的永强区地方情报组织。10月8日至9日,配合举办一期有巫婆、神汉、算命者、卜卦者、讲经者等87人参加的“迷信职业者”集训班,规定“回去参加劳动生产,自食其力”。11月12日,召开以永中镇对象为重点的全区审判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干部、工人、农民、职员等19750人。经判决,宣判处理:捕办22人,管制22人,教养1人,缓刑1人,斗争2人,大会批判2人。12月31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决定,“将财贸系统中剥削阶级分子”57人,移交各大队安排监督劳动。
永强公社肃残集训班检查材料统计表
1958年10月1日
大队长级
中队长
联络员
指导员
情报员
反动党团
反动道会门
枪支弹药
军官
政治重大怀疑
分队长
收音机
份数
2
10
14
2
1
3
38
28
3
164
68
10
128
368
19
1
233
1092

永强公社肃残集训班进展质量情况统计表
1958年10月1日
类别
层次
大队指导员
反动党团骨干
反动道会门
伪军官
伪职员
重大政治怀疑
分队长
原掌握
材料
1
3
1
4
1
21
2
1
20
1
1
16
1
3
2
2
1
14
3
3
3
5
9
84
18
13
集训中
发现
1
1
2
1
1
1
1
1
4
1
4
2
1
1
1
2
6
2
集训后
掌握
1
4
1
1
1
2
2
2
1
6
20
1
3
30
2
1
4
2
1
1
1
13
2
2
3
5
4
79
16
12
永强公社肃残情况统计
1958年10月20日下午
类别
项目
应列入
反革命
范围
已查对
象数
分类
备注
小计
已定反坏2%
可定2%
查清
下降
正在
调查
尚未查
老任务
内部
549
14
18
4
3
4
3
4
外部反坏数指集训对象
外部
180
84
84
32
28
5
19
枪支弹药数
第一批10月4日
第二批10月20日
合计
灵昆今日有子弹送来200多发,未统计在内。
土长枪
6
6
步枪
1
1
土洋土炮
1
1
大小刀器
4
87
91
手榴弹
24
14
28
子弹
123
238
361
反动证件
6
5
11
第十节政治清理
1960年11月5日,中共温州市委根据中央指示,批转市委肃反领导小组、政法党组的报告,决定从11月开始至1961年6月底,结合工农业生产、三反整风和整社工作,统一安排,有计划、有准备、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社会镇反和内部肃反(清理)运动,即政治清理工作。内部清理的范围,按1958年7月1日中共温州地委《关于开展第五批肃反运动的通知》规定,凡1958年后新合营、新建、扩建的公社以上的工矿、企业、文卫单位,原则上都要开展肃反运动,将非工薪人员也列入内部肃反范围,系统地进行一次清理。城乡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畜牧场等要害部位和公社办的工厂、工场、生产小组、运输队等,可采取人事审查的方式,结合社会镇反,发动群众,挖掘反坏分子,不专门搞肃反运动。内部肃反步骤大体上分准备(组织、材料、思想)、坦白检举和甄别定案处理三个阶段。社会镇反的重点为城郊结合部、海岛、边防海岸线、复杂山区、军事要地周围、市郊集镇、落后社队等方面。区境的状元桥海军基地、宁村海岸线的永江管理区及永新水心的沿江4个生产队被列为温州市重点社会镇反区域。落后社队要求结合改造落后工作的步骤一起完成镇反任务,一般地区的镇反,主要是通过对四类分子的清查和评审工作来进行。社会镇反大体分调查摸底、处理案件、开展评审、业务建设四个步骤。为加强对肃反工作的领导,中共温州市委于1961年1月6日决定,各公社建立肃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永强公社肃反领导小组由边书帙、周福恒、周培松、方培林、姜桂松、章方奎、朱崇武等7人组成,边书帙为组长,周福恒为副组长;办公室由周福恒兼主任,方培林为副主任。永强公社的社会镇反分两批次进行。第一批重点地区以滨江、永安、隆湾、金岙及永江整个管理区,共17个生产队。第二批重点地区以灵昆、天河管理区的蒲门、下金,永兴的五溪沙、小塘,共11个生产队以及永中镇。重点地区实行调查摸底,户口普查,材料会师,逐人过筛找对象,从打击现行破坏着手,查一批,打一批,要迅速形成高潮;一般地区从清查反革命分子着手,对四类分子进行年终评审,查清底细和下落,作出处理。
永强公社社会镇反、内部肃反清理任务
1960年11月
类别
四类分子情况
政治嫌疑分子
有严重海外 关 系
新建厂矿12处
总数
外逃
有破坏行迹
人数
1415
17
110
69
89
1611
至1963年初,对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的年度评审工作仍按好的、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有破坏活动的五个层次处置。本年度(1962)分析永中镇的沧河、普门、桥北3个大队82名五类分子,表现好的28人,占34.18%;一般的25人,占30.4%;比较差的21人,占25.6%;有破坏活动的8人,占9.75%。
永强片区五类分子改造情况动态分析
1963年2月
类别项目
合计
地主
富农
反革命
坏分子
右派
合计
1365
599
481
261
13
11
年前摘帽成正式社员
400
194
163
40
2
1
本年摘帽成正式社员
8
2
2
4
非正式社员
545
254
204
84
3
监督劳动
371
142
108
115
6
管制
31
7
4
18
2
未分类
10
10
1963年7月,永强片区对“反偷渡治安”工作作出部署。全片区在海外共有230人,绝大多数在台湾。这些人员于共和国建立之前出去的153人,其中属工人、商人、学生、教员及国民党军政人员家属的138人,国民党军官、士兵12人,国民党政府人员2人,国民党警察1人;共和国建立后出去的77人,其中逃亡下海为匪的国民党军官3人,逃亡地主5人,自愿逃亡为匪和渔民下海被捕为匪的合计51人;共和国初期出去做工、经商、与家属团聚的18人。这些海外人员经过调查摸底、逐人排队后,认为需要布置控制的78人,其中重点对象31人,有可能、有条件以武装特务被派遣的31人,对这些人的亲属和其他社会关系均进行调查,并作不同程度的教育与控制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抗美援朝
中朝两地,枕连沧海,重岗联亘;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声应气求。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假借联合国名义,打着联合国旗号,纠集西方阵营的16个国家军队入侵朝鲜;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严厉警告而仍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推进,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侦察、扫射、杀害平民;同时,派遣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的统一大业,直接威慑新生共和国的独立和安全。在此严峻时刻和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共中央被迫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朝鲜半岛之战争,牵动着中华民族每一个儿女的心,引发了全国人民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岁月折射烽火连绵,时光映照激情不灭。龙湾人书写了壮烈的篇章,作出了热血的贡献。
第一节宣传发动建立组织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并成立全国抗美援朝总会。继而,温州人民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温州抗美援朝分会”。11月21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普及深入抗美援朝运动的计划》,提出,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军烈属”的“六一”三大号召,贯彻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教育,热烈展开爱国增产支援朝鲜前线,建设强大国防,保卫伟大祖国。嗣后,县、区、乡逐级建立“抗美援朝会”,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召开各级干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开展群众性的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在3个月内,结合中心工作,坚决消灭宣传工作空白乡村,做到全县每处每人都受到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大多数群众能响应“三大号召”,展开踊跃交纳公粮,积极剿匪、反霸,参加国防建设等爱国实际行动。1950年11月下旬,永强区的抗美援朝运动开始,进入宣传发动阶段。状元、元庄、蒲州、瞿江和梅头、埭头乡的抗美援朝运动分别在梧埏区和瑞安县的塘下区进行。思想发动,是进行系统时事教育,总结土改和镇反运动,巩固胜利成果,进行回忆对比,控诉三大敌人,逐步启发诱导,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激励群众对美蒋的仇恨和爱国热情。至1951年7月,梧埏区的抗美援朝运动进入高潮。1952年1月26日至27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全区以一乡或数乡为单位,分6个点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1月30日,于永中沧河天主堂召开全区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转业军人、民兵、村干、妇女干部宣传员积极分子和党团员骨干等1197人。会议传达赴朝慰问团报告精神,参加大会80%以上代表表明“祖国要啥给啥”,会议强调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会议在小组讨论中开展回忆对比和诉苦教育,展开村间挑战、应战活动,“提出百分之百完成交售爱国粮任务,祖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的口号。代表大会上,永昌小学教师组织宣传队宣传演出《鸭绿江上》,剧情为鸭绿江上渔民遭美机轰炸景象,使与会代表受到了教育。会议总结报告指出:“大会空气紧张严肃,代表情绪高涨”。埭头乡的宣传发动工作,先是召开党员、干部骨干、共青团、军属、民兵队长、群众代表等主要会议,继而以村为单位,召开干部、小组、群众3个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节签订公约 捐献物资
为支援抗美援朝,遵照上级指示,在农村中开展签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区境的工作在广泛宣传与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培养各种爱国主义典型人物,表扬鼓励传播各种典型实例,以积极分子带动落后群众的方法展开多样性的爱国活动。普遍订立爱国公约,以防止运动的局限性,狭隘性。同时,做好管制地主阶级、巩固各类群众组织的工作,使农村统一战线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进一步扩大。签订爱国公约,中共永嘉县委规定,要“经过民主讨论,反复磋商,订出切实简明、符合实际情况的爱国公约”,并要按照“表扬范例,批判缺点,提高认识,改进工作”的精神进行检查评比。1952年1月29日至30日,永强全区在全面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后,继续以农、青、妇、党、团组织及其宣传网,利用民校、黑板报、读书组、剧团等所有宣传工具,发挥党团员、农民代表、宣传员的积极作用,紧密结合土改检查、镇反、剿匪、生产运动,群众保家卫国的政治觉悟空前高涨。乡民们决心做好军属代耕工作,努力增产捐献,支援前线。全区共签订爱国公约11037户,“捐献飞机大炮”共计稻谷27.8万斤,红糖18510斤,人民币20609.6万元(旧币),铜、锡若干斤,捐献户共10595户。埭头乡经宣传发动后,埭头、东岙村提出:“你们青年带头参军,我们坚决参加互助组,保证做好包耕代耕。”并为互助组修订生产计划和爱国公约,使互助组参加率陈岙村达到85%,东岙村和西岙村为60%。埭头村要求参加民兵的有116人,加强昼夜巡逻放哨,维护社会治安;自动组织人员出钱、出年糕慰问军属。
第三节报名参军 保家卫国
1952年9月21日,中共永嘉县委根据地委指示与本县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抗美援朝动参运动的几个意见》,要求各区、乡贯彻落实。动员参军(简称动参)运动,强调深入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抗美援朝动参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各种大小会议上,通过诉苦、回忆对比,揭发地主、国民党统治、美帝的罪恶,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义愤,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卫与巩固翻身胜利果实,不吃二遍苦”的口号。通过运动,积极培养参军典型,树立旗帜,推动一般,启发带领落后,以群众教育群众,掀起群众报名参军运动的高潮。动参运动中,还宣布新兵条例“五好四愿加一条”(五好:出身成份好、立场好、身体好、作风好、劳动好;四愿:自愿、家庭愿、群众愿、政府批准;一条:年龄18—28岁)。经过宣传发动,形势教育,使永强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骨干分子成为动员参军的核心。在1951年1月30日的代表大会上,就有204名青年表明态度,“祖国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走”,其中特别积极的青年有37人,到处串联,签名盖章,要求报名参加志愿军。1951年10月6日,滨江乡召开群众大会,报名者74人,经体检,送子送郎参军22人,送弟参军3人,形成欢送参军高潮。永康乡40多人表明态度,14人在爱国热情感召下签名盖章,要求报名。8日,永强片区送新兵92名,其中滨江乡34名,沙前乡14名,天乐乡15名,天河乡13名,环山乡6名,其余“巩固胜利”的6个乡共10名。永乐乡被点名批评为“最坏”,全乡参加体检26人,合格仅3人,均思想不通,未成行。至1952年1月底,永强片区报名到站体检的青年1110人,体检合格参军入伍230人。埭头乡报名参军74人,体检合格23人,实际参加志愿军20人;其中东岙村一村民送两子参军,全乡出现送子参军14人,送郎参军2人,送弟参军3人。
第四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书育人,誉称“人类灵魂工程师”。 小学学其事,大学穷其理。教育事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外古今诸朝政,莫此为甚。共和国之初,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开展资产阶级思想改造,修身为其本。
第一节运动编程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分子要力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在政治上要有明确的态度,分清敌、我、友。10月25日,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界通报两市的学习情况和初步经验。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进行初步的思想改造(简称思改)工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在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和高等院校学生中进行组织清理工作,清查其中的反革命分子。此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第一阶段,即从京津地区扩大至全国,以“镇反”学习的名义进行。12月,中共中央决定,“三反”运动在全国开展。1952年1月,全国政协常委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乃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以“三反”学习名义进行的第二阶段。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第二阶段尚未完成就转入以“五反”学习的名义与“五反”运动结合进行,进入第三阶段。共和国初期,区境乃至温州地区,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教育界。因此,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也主要在中小学教师中展开。1952年6月,中共温州地委按照省委计划安排,开展全地区中小学教师思想改造运动(简称思改)。运动成立“温州地区文教干校”(设市区信河街应道观巷),直属地委宣传部,由部长董锐任校长,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张扩夫任副校长。干校在温州设指挥部,在瑞安、平阳、丽水各设分部,下设组织、宣传、生活、秘书科。各县成立大队部,隶属校部。大队部设主任一人,由县委宣传部长或文教局长兼任。永嘉大队部主任为文教局长张仲;各区成立中队部,永强中队中队长是吴佐昌;因永强区教师人数较多,七甲、天河、灵昆三个乡50来人与永嘉县渠口区合并为一个中队,中队长邵精顺;各乡建立学习班,班长一般由乡校校长兼任。状元、蒲州、元庄乡教师参加梧埏中队,梅头乡教师思改运动在瑞安分部进行。学习阶段,各学习班还以4至5人组织互助组,互相交谈学习心得,启发开导政策理解,消除思想顾虑,向组织交代问题。教师思想改造运动根据中共中央“维持现状,逐步改造”的政策,实行团结、爱护、教育、改造八字方针。“工作步骤上采取逐步搞好基点然后全面展开的办法进行。”思改运动于6月底开始进行干部培训、学员入学动员和材料准备、一般行政工作等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干部培训于7月8日开始,历时7天。其任务是学习省委计划,针对干部在“三反”运动中的左倾情绪“和对小学教师的卑视、藐视以至仇视的看法”,强调自觉,重在思想改造的意义、性质、目的;强调思想改造的复杂性,必须深入细致,稳步前进。学员入学动员工作由县、区政府在“欢送”过程中进行。7月31日,温州地委为推进思改工作,及时了解教师的政治和思想情况,发出通知,“希各县委立即进行布置,责成县区专事或兼理搜索教员材料的干部,进一步地不动声色地进行调查,做到随时整理,随时送地委干校,以利工作为要。”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分学习教育、思想批判、政治自觉、队伍建设四个阶段。
第二节学习教育
在整个思改教育过程中,学习国内外形势和当前任务7天,进行思想改造动员和学习方针政策5天,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前途教育11天。理想、前途教育是整个学习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主要是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员的标准,分什么叫共产主义、中国怎样从新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员8项标准等3课。本单元的教育,以新旧社会制度对比、苏联和中国革命胜利史,具体分析共产主义与中国国情问题,然后动员学习8项标准,着重提出构建革命人生观和新的道德观念,具体解决思改运动的信心问题。本阶段的学习,还结合批判各种错误的认识,结合图片展览、电影教育,达到真正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理想最幸福的社会,共产主义必然到来,并愿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三个要求。而且要解决学员的思想认识问题,明确是非界线,为下一阶段掌握思想批判武器,打好基础。
第三节思想批判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要求每个学员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批判揭发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买办法西斯思想,控诉旧社会的罪恶,及资产阶级思想对青年的毒害。在揭批过程中,对积极分子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宣传思想改造的积极意义和方针政策,使学员相信党的政策,消除思想顾虑。通过控诉旧社会的罪恶,提高学员的觉悟。使学员在情感上痛恨敌人、同情贫苦老百姓,感到党的温暖,抛弃成见,投入运动,进而阐谈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旧思想在教师队伍中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性。学员们在揭批过程中,联系自己实际,大胆暴露思想。在互助组内运用典型,采取交谈形式,积极分子现身说教,帮助解决思想顾虑,解除思想障碍。确有错误、但真正觉悟,且分析批判较深刻的典型,示范带头、大胆暴露思想问题,教育启发大家。还让政策与学员见面,强调旧社会毒害,强调思想错误,消除学员思想顾虑。本阶段用时12天半。
第四节政治自觉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强调政治自觉,其形式是填表通过,时间18天。本阶段是批判错误和交代历史问题同时进行,采取“边坦白,边总结,边处理”的办法,使政策与群众及时见面。一般是,在分析错误根源的基础上展开,针对学员各种具体思想顾虑进行动员,说明团结、爱护、教育、改造方针与“批判从严、处理从宽”,“过去从宽、今后从严”的政策,按照学员的思想情况及问题大小的不同类型,以三种不同典型组织三次运动高潮,逐步把运动引向深入。第次高潮,其对象是问题不大,分析批判较好,原想隐瞒,经学习提高觉悟和小组互助漫谈后,而引发大多数人自觉交代;第二次高潮是五种反革命分子中罪恶不大,确愿悔改前非分子,实行“边交代,边总结,边处理”的办法,使党的政策及时兑现,引发交代;第三次高潮是留下的少数顽固分子及五类分子,运用在两次高潮中坚持错误,企图隐瞒到底的分子,而最后争取过来的典型,给予鼓励,并进一步宣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使之大胆揭发,而争取了部分死角分子。本阶段,学员填表自我鉴定,由小组民主评议,再由大队部审阅、定论。
第五节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先是学习模范人物,继而评选优秀教师,建立教师队伍组织等,历时7天。评选过程,先由小组民主评出乡、区、县三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张榜公布先进事迹,由各评委会确定乡、区、县三级优秀教师名单,并在全体学员大会上由校部主任给戴大红花表彰。区境评出各级优秀教师共××人。所评选的各级模范教师,后都被任命为学校领导。之后,在教师的学习会上,又建立教育工会等组织。教师在思想改造运动后,被定岗转为国家工作人员,称之为“人民教师”。教师思想改造运动,各阶段运作开始时都集中校部,由地区专员或宣传部长向全体学员作专题报告,要求学员认真笔记,回到小组进行逐句逐段核对,达到基本准确无误,再围绕班部印发的提纲开展逐题讨论。每晚由小组长向班部汇报,每周由班主任向全班学员小结,肯定成绩,提出问题;每阶段由大队部组织中心发言、总结、布置下阶段学习任务;每阶段反复学习、讨论、写心得、谈体会,到搞懂并解决思想问题为止。思改运动自1952年7月初开始,至9月底结束,历时3个月。区境的永强片区时有高初小学校47所,参加思想改造运动的教师有150人,全部获得结业通过返校,编为公办教师。1952年3月,国家干部改供给制为包干制,改大米计算为工资计算报酬(薪水),折发货币。下半年,永嘉县开始实行教师与国家干部统一工资等级和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第五章机关三反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决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揭露出惊人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又称“三害” )问题。为此,中共中央于12月1日作出《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2月8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强调“三反”斗争同“镇反”斗争一样,必须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进行。12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反贪污斗争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把反贪污作为即将进行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自此,全国、全省范围的“三反”运动正式开始。“三反”运动是在共和国建立之初,社会的法制建设还十分脆弱,人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的情势中,中国共产党只能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执政后自觉抵制和克服社会腐蚀,保持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一次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政党前途的根本大事。《荀子·解蔽》:“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之也”。然则,大规模群众性运动之震撼力,锐不可当;其惯性作用于临界线之骤停,却又力不从心。诚如是,依靠群众运动惩治犯罪,洗心革面,代价高昂;依靠群众运动惩治腐败,纯洁队伍,清新风气,代应相传。
第一节组织发动
1951年12月,中共温州地委接到上级关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三反)运动的指示。地委认为土改运动尚未结束,“三反”拟推迟到1952年1月下旬开始。1952年1月4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中,要求各地立即抓紧“三反”,限期开展斗争。地委在省委电促下,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贯彻中央、省委指示。1月16日,中共温州地委向中共中央、华东局、省委呈送《关于“三反”报告》,作出具体部署。4月25日,召开永、乐、瑞、平4县书记、县长会议,部署各县“三反”运动。4月中旬,永强片区在16位乡镇长中安排13人到地委干校进行“三反”学习。5月26日,中共永嘉县委决定,“在搞好城市生产,争取农业丰收,保证物资交流”的同时,要“在全县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革命斗争”。永嘉全县的“三反”运动分三批次进行。第一批为县机关全体干部;第二批主要是县直属机关、区委、区公所的干部和“区的财经细胞”;第三批是区级普通干部和乡干部,采取训练班方式进行。县委规定,由县委委员李宏、齐景民、孙吉瑞、郭明远、郑中卿、汪瑞烈负责“三反”,李桂茂负责农村工作;县委下设“三反”办公室,由县委秘书李云河任办公室主任;并要求各单位要配备掌握“三反”、生产业务两套骨干人员,并设负责“三反”、生产两个办公室,统一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永嘉县的“三反”运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文件,思想发动,时间5至7天。本阶段要求做好“算帐排队、政策准备、思想准备、典型培养”。要有意识收集材料,培养典型;做到大会、支部、小组都有典型,大、中、小贪污分子都有个案典型;每个骨干培养一个典型,每个县委委员亲自动手,掌握、培养典型;组织材料,对影响发动群众,阻碍运动发展的干部,要及时离职反省,限期交代,搬掉石头,扫除障碍,以利发动群众。第二阶段“是反贪污、除恶务尽阶段。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阶段召开了三个大会,即号召坦白、交代、检举动员大会,党代会,坦白、检举示范斗争大会。总体要求是发动群众检举,组织重点检查,领导带头检讨,层层“下水”,扫除一切障碍,抓住重点,击中要害,时间15至20天。第三阶段是精简机构,组织整编,加强思想建设阶段,时间15天。本阶段还须系统地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根源,划清阶级思想界线,肃清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进行思想建设与运动总结,给每个干部作出结论。
第二节  组织打虎
开展打虎(称贪污者为“虎”)斗争,进行追脏、审核和处理是“三反”运动的关键阶段。打虎的方法,是制定打虎计划,确定打虎目标、时间、步骤和要求;组织打虎(工作)队,进驻有关部门,编组作战单位;举办“三反”训练班,集中学习,明确政策界限,编成互助组,启发动员,促使坦白交代;进行追脏、审核和定案处理。中央规定,贪污1亿元(旧币,下同)以上的大贪污犯叫“大老虎”;1亿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叫“小老虎”。在打虎运动中,组成打虎指挥部,下设打虎组,集体领导,分工掌握,按级负责,克服右倾思想,深入火线督促、战斗。打老虎运动实行普遍排队查账,找人证、物证。人员排队主要是出身成份站队、社会关系排队、经济收支站队、可疑岗位站队及账簿站队、查帐确定虎级等。永嘉县的三反运动,第一批机关干部274人,于1952年5月6日进入第一阶段(此前曾召开机关党代会)。274人中,交代问题的273人;有贪污行为的214人,公私不分的有50人。自觉交代贪污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28人,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2人,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有4人;100万元以下至50万元的有14人,50万元以下的165人。
贪污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1952年6月22日
政治情况
年龄情况
级别
干部来源
性别
所属系统
党员
团员
群众
合计
18至25
25至36
36以上
县级
区级
一般
勤什
南下
坚持
新参加
留用
政法
文教卫生
财经
人数
98
77
99
274
180
78
16
6
20
212
36
17
25
220
12
240
34
30
96
52
5
91
永嘉县打虎情况综合分析
1952年6月22日
数量
类别
参加学习人数
无贪污人数
公私不分人数
贪污人数
数量差别(万元)
贪污
金额
(万元)
公私不分金额
(万元)
浪费
金额
(万元)
合计
金额
(万元)
50
以下
50
至100
100至500
500至1000
1000至5000
政治情况
党员
98
4
20
94
59
2
9
2
2
101891315
14185637
364482900
480559846
团员
77
3
16
58
46
2
10
群众
99
3
14
82
61
10
9
2
合计
274
10
50
214
166
14
28
2
4
第三节组织建设
永嘉县的三反运动于1952年6月13日结束。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善终结束“三反”和温州地委“三反、生产两不误”的指示,中共永嘉县委于6月21日对全县“三反”运动作全面总结,提出善后处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材料证据、定案处理和脏款退赔及思想放松等问题,作出了部署安排。同时,为使机关转入正常工作,中共永嘉县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组织机构作出适当的调整、整编方案,经群众讨论,上级批准公布执行;具体人事调整由领导研究决定。通过组织建设,把机关党组织和支部生活健全起来,发挥党团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组织生活、坚持每天2小时学习和党校夜校教育制度。针对“三反”中暴露出来的干部问题和不良思想倾向,要求每个干部都要写出参加“三反”运动的书面总结,交代清楚自己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直接关系,特别是经济上的关系;交代清楚历史问题,及时反映党团员、群众对党团和政府的态度。机关建设,则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严格的财政开支制度,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经常的学习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社会五反
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在揭发和清查贪污分子过程中,发现许多贪污分子的违法行为和社会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法资本家违法活动的主要手段是: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简称“五毒。”1952年1月2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发出,“五反”运动即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三反”运动于机关内部,洗刷干部队伍之腐败肌肤;“五反”斗争则系在社会上涤荡不法资本家之“五毒”。两项运动,不同方法,同一目的,同时展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一节组织准备
195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根据中央指示,部署杭州、宁波、温州等7个市开展“五反”运动。中共温州市委认为中央决定开展“五反”运动是对资产阶级猖狂进攻的一次坚决反击,意义十分重大。要广泛发运群众,坚决检举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在斗争中要团结守法工商业者,争取改造中、小违法分子,孤立与打击严重不法分子。为此,市委决定在1952年2月1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这一运动。统战、财经、工商、劳动公营企业等部门的干部和工人及民主党派人士均需参与运动。市节约检查委员会下设“五反”办公室。市委及市总工会、财经、工商、税务、劳动等局主要干部具体分工负责实施。2月16日,市军管会和市政府联合发布有关“五反”的6项措施。27日,工商界举行“五反”运动广播动员大会,号召“一切正当的工商业者,应当与不法奸商划清界线,争取早日坦白,并投身反对不法商人的运动”。同时,组织5个检查大队分别到碾米、棉织、营造、木商、锯板等5个行业领导开展“五反”运动。1952年3月23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在批转《中共中央中南局关于加强私营厂、店工人、店员工作的指示》中,对“五反”斗争的任务及必须达到的目的,具体化地提出了八条。其主要精神是:彻底清查私人工商业的情况,以利团结与控制资产阶级,进行国家的计划经济;明确划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界限,肃清工会中的贪污和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清除资产阶级在工会中的代理人;改组同业公会和工商联合会,整顿民主建国会,清除“五毒”人员,吸收在“五反”中表现较好的人员入会;清除“五毒”,消灭投机商业,使整个资产阶级服从国家法令,经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鉴于资本家政治上的不坚定性、经济上的脆弱性特征,强调“五反”斗争必须与维持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与严格控制相结合,达到反而不乱的目的。
第二节宣传发动
“五反”运动的重点在城区,永嘉县的重点在永中镇和瞿溪镇,全县“最大”的资本家也在永中镇。“五反”运动的关键是对工人群众进行阶级与政策教育,着重解决“谁养活谁”的问题,巩固党在工人群众中的思想阵地,发动工人群众与不法资本家作坚决斗争。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反”运动的性质、目的、方针、政策。通过教育,揭露资产阶级剥削群众、不劳而食、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假公济私、投机取巧、铺张浪费、享受至上等腐化堕落思想与行为,检举不法工商业者行贿、偷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巩固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与思想上的领导地位。共和国成立之初,区境的工商联合会及同业公会仍为资本家把持。因而发动各界群众的重点对象是店员工人,其方法是举办店员工人训练班和店员代表会。训练班与代表会主要是进行阶级教育与政策教育,组织有血有肉的控诉,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控诉之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职工怕打击报复,怕被资本家开除等顾虑,明确宣布资本家解雇工人与关店停止营业都是非法的,达到稳定军心。经过控诉与教育,店员、工人们提高了思想觉悟,明确了立场,提高了斗志,决心与资产阶级划清界线。即使某些受过资本家小恩小惠的人员也交代了自己的问题,揭发了资本家的不法行为。在此同时还兴办了工商联学习班。对资本家着重说明政策,划清正当商人与不法商人的界线,解除思想顾虑,积极坦白交代,揭露不法行为,扩大影响检举他人的问题,以有利“五反”运动的开展。社会调查中,当事人回忆 “五反”前,资本家违法偷税漏税办法有17种,这在“五毒”行为中最为普遍。主要是以逃资、帐外经营、化坐商为行商、记入暗帐、瞒报营业额来偷漏国税;盗窃国家资财,主要是隐匿敌伪财产,黄金套汇,与国家交易时勾结干部以少报多或低价收买及瞒报运输重量,进行投机活动等;偷工减料花样在10种以上,如以虚充实、以小报大、以少报多、以短报长、以坏报好、以薄报厚、以疏立密、以旧立新、以假充真等,可以说是无工不偷、无料不减;违反经营管理法令,私营拆放买卖黄金,逃资套汇,包庇外业逃资;利用职位之便,盗窃经济情报,进行黑市交易,以获非法所得。区境的工人对“五反”运动是拥护的,但也有顾虑,怕伤“情面”,怕打击报复,怕被开除。
第三节整肃五毒
“五反”运动也冲击着经济生活。一部分经济部门工作受“三反”运动影响,一部分私营工商户停业、半停业,生产下降,市场冷清,货币流通停滞,税收减少,失业工人增多,基本建设项目推迟。中共中央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部署达到既要查清问题,给不法资本家以沉重打击,又要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1952年3月8日,中共浙江省委决定“五反”运动仅在杭州试点,其他地方暂不开展。温州的“五反”工作队干部也大部分抽回投入“三反”运动。4月,温州重新部署“五反”运动,组织工作队,选择有代表性的厂、店进行试点,依靠工人威势,洗清“五毒”;团结守法资本家及民众,坚决打击不法资本家,分化资产阶级阵营,开展“五反”统一战线,扩大影响。5月,“以完成税收为压倒一切的最突出的中心任务,从而摸清资本家的底细,摸清生产情况的底细,并有计划、有次序、稳妥地整理基层工会组织”,为6月份全面开展“五反”斗争创造有利形势。“五反”运动开展后,一些资本家思想紧张,表现出消极对抗或积极破坏现象。有的订立攻守同盟,在资本家之间,老板与高级职员之间,老板与职工之间订立保守秘密的同盟;有的造谣诬蔑,曲解政策,说“无商不奸”,就是所有商人都会被反,都会把你搞得走投无路,都用变相肉刑被逼打成招;有的利诱收买,软化工人斗志,利用双俸、送钱送礼等加以利诱;有的消极经营;有的资本家没有正确对待“五反”,出现逃跑、自杀甚至放火破坏“五反”等严重情况。1952年5月,永嘉县“五反”检查组到永强区永中镇调查,约谈怡和酱园老板潘叔珊,说明经营道理,宣讲“五反”政策,“指出出路,好好地交代问题,以立功减罪。”但是他执迷不悟,第二天早晨7时左右以投井自杀了。6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向全县各区发出关于潘叔珊自杀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潘叔珊的自杀是“顽固对抗,坚决与人民为敌。”潘叔珊出身工商业兼地主,民国时期曾任永中镇长、镇民代表、同业商会会长和一贯道组织成员,共和国成立初期任永中工商联主任。“五反”期间,潘叔珊“以糖衣炮弹来腐蚀我们工作人员,进行引诱收买贿赂,请客送酒等”,“以明目张胆来偷税漏税、逃资”,以水掺酒出卖,少报酒税,贩卖私盐等,鼓动七甲乡群众偷私盐与其调换酱油。1950年,潘叔珊“把坏酱冒充好酱卖给解放军(21军),从中取得暴利,暗损伤人。”9月,潘叔珊偷出店中稻谷2000斤,送给恶霸作“斗争谷”(斗争时,对被斗对象的经济处罚措施),潘自己被斗争时,也在店中偷出2000多斤大豆作“斗争谷”,对清产核资后的商店进行逃资活动,影响营业。对此,中共永嘉县委《通报》要求,“要抓紧进一步深入调查,掌握老板罪恶,召开工商业户会议和全镇群众大会进行揭发”,“培养店员苦主进行诉苦,各团体单位来表明态度,以提高阶级觉悟,划清敌我界线,使全镇群众一致认识到潘叔珊是大家的死敌”。《通报》并要求,运动刚开始,切勿急于求成和麻痹大意,“盲目地不依政策,不注意策略去乱干”,要抓紧学习政策,既要克服右倾思想又要防止强迫命令、刑审逼供现象,“希各区在这伟大的‘三反’、‘五反’运动中,提高警惕,严防此类现象发生。”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贪污腐化和不法商人的“五毒”行为受到打击,节约简朴作风受到崇敬,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正常开展。但“三反”、“五反”的副作用也很明显。7月5日,中共温州市委在《关于目前经济情况的报告》指出:“半年来社会经济情况是紧张的、严重的。”主要表现在劳资关系紧张,“宁左勿右”工作作风影响资本家生产经营积极性,失业工人和城镇贫民随之增加。为此,各级人民政府召开工人代表会,总结“三反”,肯定“五反”,明确停止“五反”;认为全力搞好生产是为工人阶级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相结合而采取的措施。并根据省委指示下调所得税税率;依靠工人,团结资方,开展增产节约活动;调整在“三反”、“五反”运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营和合作社与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划分比例;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推销农副土特产品,促进生产发展。1953年1月,永嘉县商业局在永中镇组织为期3天的物资交流大会,既活跃了市场,又解决红糖收购困难,支援了农业生产。10月中旬,中共永中镇委员会连续3个晚上在沧头下村天主堂召开工商联合会的会员大会,贯彻过渡时期党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号召会员积极合法经营,肃清“五毒”,走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道路,使“五反”运动之政治斗争与经济工作相结合,让社会生产迈向正常发展轨道。
第七章农业合作化
政治运动与生产关系变革,既存在有机联系,亦有内在之别。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对私改造等运动归类为政治运动,其叙说内容即是侧重于“运动”模式,以有别于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经济制度或体制。历经土改,农民计口而受田,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商君书·农战》:“治国作一,抟之于农而已矣。”同时,为缓解生产资金缺乏,农具劳力不足,遏止贫富分化趋势,也吸引许多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结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与实施,实现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的情状态势下,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强化计划机制,呈现出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然而运动过程中“小脚女人”之批判,致运动步伐猛烈加快;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问题;也给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节互助组
农村传统就有劳动互助的习惯,一般称之为“拌工”、“换工”、“调工”等,与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变工”性质相似,是农民在农忙季节为解决人力、畜力、农具等不足所采取的一种“穷帮穷”的办法。号召共和国成立前夕,浙江省已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9月22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谭震林在全省第一届农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提出,要“实行农村互助,以加强劳动力,解决生产困难”。认为农村应朝着个体逐步向集体发展这个方向努力。1950年春,为帮助农民渡荒备荒,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方针。1951年3月,区境土改完成,爱国丰产运动展开,互助组试点工作实施。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发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根据决议草案精神,中共浙江省委在《省委关于第九次扩大会议情况的报告》中确定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有领导有步骤地将个体农业经济逐步组织起来以提高农业生产。”1952年2月,省委决定在全省农村开展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应以互助组与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同时吸收个体农民参加,使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同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月,又发出《关于加强春耕生产领导的指示》,要求普遍地发展临时性、季节性互助组,开展生产自救,渡过困难。3月31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小心谨慎,稳步前进,广泛宣传,重点办好常年互助组。”发展互助组的“三大原则”是: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等价交换。培训1952年春,区境即开始发展互助组,但由于领导干部对互助合作认识不足,出现放任自流现象,使互助合作运动在一段时间里陷于停顿。为扭转这一局面,加强对互助合作运动的领导,中共永嘉县委制定举办互助合作骨干培训计划。中共永强区委根据县委计划,分别于7月10日至13日和9月28日至10月2日,在永强片区举办2期有党、团支部书记和互助组组长参加的“训练学习”班。学习班由各乡抽一名干部带队,主要是解决互助合作中普遍存在的等价交换和民主管理问题。1953年9月21日至24日,永强片区又召开了互助合作代表会议。到会代表299人,其中男代表256人,女代表43人;按组织成份分类,其中互助组长80人,组员164人,单干农民55人;党团员100人。会议肯定了3点,批判了3点。肯定的是:组织起来比单干好;组织起来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肯定了互助组办得好坏的标准。批判的是:对组织起来的方针不明确,希望一步登天的急躁情绪;不顾客观条件,过早过多增加公有财产和公积金;畏难情绪,放任自流,账目不清。会议还进行形势教育和农业税的政策学习。通过学习班的培训,掌握了全片区常年固定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和季节性互助组的分类及其基本情况,也解决了各类互助组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为后阶段的互助合作运动起到促进作用。
永强片区第一期互助组培训班情况
1952年7月14日
参加
人数
乡干部
党支书
团支书
互助组长
积极分子
单干户
备注
16
14
19
67
21
20
合计144人;人数构成有重叠
第一步
总结春耕、中耕工作;培养典型;肯定成绩,增强信心,检查缺点和存在问题;克服自满、麻痹、保守等不正确思想。
第二步
进行前途方向、“组织起来”意义教育;典型经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
进行爱国增产,开展生产竞赛意义学习。
第四步
布置下步工作计划;开展生产竞赛意义学习。
永强片区第二期互助组培训班情况
1952年10月
参加
人数
固定互助组
一般互助组
在建互助组
单干农民
合计(人)
24
21
2
3
50
第一天
国家三年来建设成就;土改后生产发展情况;“二条道路”教育,明确资本主义道路的危害性;解决埋头生产,不问政治的思想,明确只有“组织起来”的正确道路。
第二天
对全片区互助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典型经验介绍;明确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克服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多打粮食。
第三天
介绍“组织起来”三大原则和巩固提高互助合作经验;现身说法,联系实际,认识各类互助组成败原因与“三大原则”的关系。
第四天
组织参加学习的互助组进行由下而上的评比活动,排出典型,树立旗帜,介绍经验。
第五天
进行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教育。
办组1951年12月,永嘉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互助合作决议》,数月间,永嘉全县建立互助组200个,其中永强片区的七甲乡顺善组、永康乡光荣组、共和乡青山组为常年互助组。1952年3月,永康乡水潭村组织3个渔业互助组。是月,永嘉县召开农代会。继而,全县贯彻农代会精神,开展“一个方向,二条道路”教育,动员群众组织起来发展互助组。互助合作运动,永强片区以永昌乡为基点乡。至11月4日,全片区组织互助组726个,其中常年组220个(包括永昌乡妇女织网互助小组),临时组506个,共计3630户,13760人,占总农户20%,占总人口16%。常年固定互助组是以农业结合副业和技术的组织,一般有简单的生产计划,民主管理制度较健全,领导成份为贫雇农,组员中贫雇农占多数,“政治基础较纯洁”,且有党团员或劳模干部作骨干,都基本合乎“三大原则”,生产成绩也较显著。1954年后,至1955年底,随着初级社和高级社的普遍建立,互助组这种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初级形式基本上完成历史使命。

瑞安县塘下区梅头乡、埭头乡党员参加互助组与工作表现情况统计表
1953年3月18日
项目
乡名
党员总数
参加互助组情况
工作表现
区活动分子会议前
恢复互助组
会议后参加数
合计
区活动分子会议前
区活动分子会议后
%
占党员
%
占党员
%
占党员
%
积极
一推一动
消极开会不到
积极
转变不大
工作不干,开会不到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梅头乡
23
1
1
4.3
2
2
8.6
3
3
12.9
6
26
16
59.1
1
4.3
11
47.8
11
47.8
1
4.3
埭头乡
18
12
15
83.3
1
1
5.5
2
2
11.1
15
18
100
3
16.6
13
72.2
2
11.1
14
77.2
4
22.2
合计
41
13
16
39
1
1
2.4
4
4
9.8
18
21
9.8
9
22
29
70.7
3
7.3
25
60.8
15
36.59
1
2.44

第二节初级社
农民们在劳动互助过程中,均盼望着能进一步提高互助合作水平,解决土地私有与集体劳动的矛盾,这就逐渐出现了互助全作的更高形式,成为历史的必然。典型试验1952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批转省农委《关于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报告》,要求各地试办农业社。4月1日,永强区农场建立,场地坐落永中镇北桥头对岸,有水田52.5亩(一年后根据上级指示停办)。10月30日和11月2日,中共温州地委先后批准试办两个初级社。为取得直接办社经验,温州地委指派干部去地委基点乡永嘉县新桥乡陈嘉兴互助组帮助办社。1953年春,初级社的典型试验工作,从地区重点试办,扩展到各县多点试办。同时期,中共中央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给农业合作化运动注入政治推动力。8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下达后,各地把初级社从省、地、县重点试办,扩展到区、乡两级普遍试办。试办工作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宣传鼓动,自愿结合;第二步,处理各项经济政策;第三步,组建机构,订立制度。至1954年春,永强片区首批6个初级社(七甲、普门、前进、下兴、乐二、青山)经中共永嘉县委批准建立。3月,永康乡水潭村的3个渔业互助组也发展为永嘉县第一渔业初级生产合作社,130户,580人,145个劳动力;生产工具有双背船9只,舢板36只,大网27张,预备网9张;产量由原来互助组180担,增加到240担;到1957年,新增机船2只,年产量达6000担。8月,宁村乡成立永嘉县第三个渔业生产合作社,社员150人,后逐步发展到400人,有7支大帆船。自发办社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有自发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组织的合作社。1953年6月29日,中共永嘉县委向地委报告,全县自发办社5个,其中永强片区永康乡下兴村就占3个。下兴村3个“农民自发土地入股合作社”中除一个社专事农业外,其余2个社属农业兼营渔业。其中章顺善社是在全县最早一批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章顺善为县劳动模范,在1951年农历正月参加县劳模大会期间,访问了地委试点社陈嘉兴农业社后,即回村与积极分子们酝酿,办起了初级社。全社共20户,90余人,农渔兼营;有水田57.75亩,园地23.45亩;壮劳力21人,妇女劳力17人,半劳力2人;中农15户,贫农5户;社内有共青团员2人,积极分子6人;有耕牛2头,船8只。章顺善社因自互助合作后,1953年收入较上年递增12%,并为缓解渔汛与农忙的生产分工矛盾,追求更高形式的互助合作,而被中共永嘉县委批准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面发展1954年春,区境初级社的典型试验基本结束,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春耕时,在扩大6个老社的基础上,新办6个新社,初级社农户数约占总农户数的40%。9月份统计,瑞安县塘下区埭头乡有合作社1个,21户;互助组58个,402户。梅头乡有互助组66个,355户。至秋收前后,为加快初级社发展步伐,分批调训区、乡干部54人和农村骨干、积极分子190多人,占干部总数的60%;并将一批互助组和单干农民“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使组织起来户数占总农户数67.9%。按政治性质分类,一类社为贫农起领导作用,互助基础好;二类社中,贫农占优势,互助基础较差,属跟班入社;三类社,中农占优势,互助基础差;四类社掌权者为阶级异己分子,入社者有许多不纯分子,办社目的另有企图,属假社。

永强片区互助合作情况统计表
1954年11月13日
乡名
老社
新社
合计
互助组
组织起来总数
合作社类型
社数
原有户数
扩大户数
现有总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占总户%
组数
户数
户数
占总农户%
环山
12
194
12
154
15.5
85
605
799
64
4
5
3
滨江
10
150
10
150
15.1
85
595
745
74
3
5
2
共和
1
13
41
54
31
390
32
475
38.2
46
275
750
60.03
11
14
6
1
永中
1
9
45
54
50
73
541
595
16
22
13
永昌
13
311
13
317
31.3
58
495
812
80.3
5
5
2
1
联山
15
330
15
330
31.5
53
390
720
69
5
8
2
天河
9
171
9
171
19.5
56
631
802
89
5
4
天乐
6
127
6
127
17
38
403
530
70.5
3
2
1
联甲
1
17
41
58
6
165
7
223
19.9
67
590
813
73.6
4
2
1
七甲
1
28
66
94
7
140
8
234
19.7
82
610
844
75.6
3
5
永康
2
27
66
93
16
287
18
380
32.5
70
545
925
80.2
6
8
4
永乐
25
384
25
384
33.1
66
532
926
79.5
5
11
7
2
沙前
16
276
16
276
24.6
73
511
787
70
4
9
3
宁村
10
196
10
196
19.4
89
673
869
80.4
5
3
2
灵昆
19
286
19
286
15
166
1121
1407
71.7
5
9
5
合计
6
94
259
353
245
3077
251
3743
1107
8517
12324
84
112
51
4

整顿巩固1955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认为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农业社,“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无准备或准备很差的条件下建立的”,整顿和巩固这些新社“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2月,为大力巩固原有合作社,正确处理自发社,中共永嘉县委专题为自发办社的社长、财务管理人员举办第三期为期15天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蒲州乡有社长9人,会计3人;元庄乡社长3人,会计3人;状元乡社长3人,会计2人。县委还指派党政干部下基层担任办社专职干部和举办村级骨干培训班,加强对初级社的领导。4月15日,中共温州地委农工部在贯彻中共浙江省委“全力巩固,坚决收缩”的整社方针中,推广了区境七甲乡的整顿经验。认为七甲乡转变领导方法,制订增产计划,推动了互助合作和农业生产。5月4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全区脱产干部大会,贯彻中共永嘉县委扩大会议精神,贯彻农业初级生产合作社“自愿互利”政策(即收缩方针),消除干部中“一怕影响春耕生产;二怕初级社内问题多,贯彻下去会散社;三对停止发展普遍接受,对坚决收缩畏难,存在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思想”。永强片区的夏季整社工作于6月开始,7月23日,中共永强区委对永强区整社工作中党支部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永强片区的整社工作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主要是宣传合作化的优越性,进行前进方向和自愿互利政策教育;第二步是具体处理社内经济政策,为整社工作的主要阶段;第三步是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安排夏收夏种、开展生产运动。整社过程中,永强区分5个片,各片设1个重点乡,区委委员分片负责,具体帮助重点乡,带动面上工作;乡支部以社为单位,确定重点,由党员分片包干。整社每一步工作均先于党员中统一思想认识,支部作出决议,再由党内到党外,由骨干到群众,逐级贯彻,始终坚持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是月,永中镇58个初级社,通过整顿,解散9个,转互助组1个,巩固48个。夏季整社工作使永强全区从总社数301个,收缩为267个;退社216户;转互助组26个社,554户;巩固社中,一类社101个,二类社121个,三类社29个。11月1日,中共永嘉县委还就“永强等区委请示关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全面规划中伪保长、国民党员、三青团员、伪军政人员、土匪嫌疑分子或参加土匪已坦白交代及宗教为首等不纯分子(系贫农、中农、富裕中农等成份)入社问题”提出意见,要求各地对“上述分子”已入社的,要加强教育;在合作化基础较差的乡村暂不予吸收;“对地主、反革命分子、富农组织的假社和混入农业社,应立即饬其解散和清洗出去”,全力加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政治工作。至11月底,整顿社、新建社和组织起来农户数继续扩大、发展和增加。
永强片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
1955年6月
现有合作社情况(县批准社)
自发社情况
互助组情况
现有社数
已转组数
已垮台数
退社数
现有自发社
转组社
垮台社
退社数
常年
临时
社数
户数
土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土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滨江
12
360
1069
9
327
3
55
29
238
1
6
环山
10
413
1752
4
11
7
269
1564
2
35
1
1
46
450
15
66
共和
13
368
1
2
12
339
2
48
8
11
46
280
永中
26
828
32
423
3
9
45
541
永昌
14
345
3
3
34
2
47
1
1
44
448
联山
12
405
18371
1
17
3
8
2
118
7630
47
447
天河
13
403
2363
2
185
1644
3
10
40
345
天乐
8
253
4
13
3
112
1
17
3
7
36
273
2
18
联甲
7
495
6
80
1
26
4
115
1
3
29
296
5
25
七甲
11
451
4835
10
63
6
236
2
32
25
252
永康
16
395
1
25
5
27
6
97
67
586
永乐
410
1882
5
6
6
292
2342
1
16
2
6
62
553
沙前
913
345
5
14
7
117
845
4
9
59
460
3
15
宁村
10
335
3
223
1
13
2
7
79
663
灵昆
14
312
1323
5
10
21
413
3572
5
93
1
10
11
54
103
823
3
29
合计
119
4357
2
42
51
237
144
4114
28
552
2
26
39
118
745
6635
29
159

永强片区农业合作社整社前后变化情况统计表
1955年7月15日
贯彻“全力巩固、坚决收缩”方针收缩转组情况
贯彻“全力巩固、适当收缩、准备发展、方针收缩转组情况
两者合计
现有社情况
收缩
组或垮台
收缩
组或垮台
收缩
社数
户数
占总农户的百分比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51
237
5
102
63
179
7
140
114
416
12
242
184
5803
自发社情况
整顿前自发社数
整顿后情况
经整顿能巩固社数
经整顿转祖社数
自动转组社数
未整顿自发社数
116
83
22
11

永强片区农业合作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1955年11月
发展
进度
全区总农户
原有社
扩大社
新建社
合计
备注
社数
户数
%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
共和乡有15个老社末扩大
19377
229
6907
35.6
214
5377
69
1905
298
14149
73.2
发展规模(户)
小计
10户以下
11~30
31~50
51~100
101~150
151~200
298
6
89
84
100
18
1
合作化
程度
总乡数
参加合作社农户占总农户数比例的乡数
合作社类型
51~60%
61~70%
71~80%
81~90%
总社数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15
2
2
7
4
298
167
102
29
合作社干部情况
项目
数字

类别
干部人数
家庭成份
政治情况
合计
其中
贫农
新中农
老中农
其他
革命的
其他
小计
小计
小计
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
积极分子
小计
反革命分子
阶级异已分子
正副社长
700
683
17
258
247
23
224
193
41
152
2
460
167
161
132
1
1
会计
329
327
2
82
84
19
65
161
53
108
2
180
2
59
119
理监事
1774
1623
151
649
584
98
486
541
153
388
991
80
260
651
合计
2803
2633
170
989
915
140
775
895
247
648
4
1631
249
480
902
1
1

社员政治情况
项目
数字
类别
总社数
参加户数
家庭成份
有反革命合作社
贫农
新中农
老中农
其它
社数
反革命分子人数
阶级异已分子人数
小计
小计
小计
劳动者
剥削者
总计
298
14189
4593
4326
871
3455
5104
1854
3250
166
166
5
9
7
老社
229
12284
3993
3770
775
2995
4397
1587
2810
124
124
4
9
6
新社
69
1905
600
556
96
460
707
267
440
42
42
1
1

瑞安县塘下区埭头乡、梅头乡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变动情况统计表
1955年6月14日
项目
数字

乡名
合作社基本情况
退社情况
社数
户数
田亩数
类型
社数
户数
田亩数
埭头乡
10
239
1169.66
2
4
3
1
1
2
10
梅头乡
8
157
793
2
4
2
1
1
5
合计
18
496
1962.66
4
8
5
1
2
3
15
项目
数字

乡名
贯彻总路线前情况
现在情况
原有互助组数
仍有互助组
停顿数
垮台数
整顿巩固数
恢复数
新发展数
合计
合计
常年
临时
常年
临时
常年
临时
常年
临时
常年
临时
常年
临时
组数
户数
常年
临时
组数
户数
组数
户数
组数
户数
埭头
62
418
15
97
47
321
15
17
24
6
3
19
4
2
10
15
35
梅头
35
198
10
68
25
130
3
4
4
6
3
15
1
3
1
6
5
合计
97
616
25
165
72
451
18
21
4
30
3
21
4
19
3
5
2
10
21
40

第三节高级社
初级社中诸多矛盾,依其主次,莫过于“土、劳分红比例”上的意见分歧和收益分配上繁琐等问题。因而,农业合作化运动亟需将初级社跃升为更高层级的纯按劳分配模式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高级社)。政治动力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严厉批评“小脚女人”的“右倾”错误,指出“浙江由于采取坚决收缩方针,一下子就从5.3万个合作社中解散了1.5万个包括40万户的合作社,引起群众和干部很大不满,这是很不妥的。这种坚决收缩的方针,是在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支配下定出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犯‘左’的错误,这当然不好;胜利吓昏头脑,来一个‘坚决收缩’,犯‘右’的错误,这也不好”。8月15日,中共浙江省委向党中央作《省委讨论“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问题”的指示的情况报告》,并经中央批准,将报告发至全省乡支部讨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坚决收缩”为主要内容的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9月份以后,各地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进一步促进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2月,中共浙江省委第五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提出明确的初级社发展指标,促使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并大大加快高级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在兴办初级社热潮的同时,随即出现办高级社的高潮。一边发展初级社,一边并社升级,同步行进。一些地方将初级社甚至互助组成批转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整村整乡的农户集体入社的局面。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到来后,“农村虽然已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代替了个体的小农经济”,“但根据党在农村政治任务的要求,合作社政治工作远远落后于形势需要”。为此,1956年6月15日,中共永嘉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合作部联合发出《关于迅速加强合作社政治工作的联合通知》,提出政治工作必须健全组织,确定专人负责,使之制度化。乡总支要由分管党的工作的书记或副书记负责政治思想工作;普遍建立党课制度,配备兼职教员;通过整社,选拔配齐专管合作社政治工作的社长或副社长;整顿宣传网,发展宣传员,要求每个生产队有1至2名宣传员,生产大队有宣传小组,乡建立宣传员传授站,并要求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培训骨干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中共永嘉县委结合不同时期党政中心工作任务,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班,其主体或具体工作均不离农业生产之合作化。同时,为培养农业初级技术人员,适应高级社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57年2月26日,根据温州专署的安排,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选送专区农业合作干校学员的通知》,抽调学员开展技术培训。培训班分2个专业,其中农业作物栽培专业培训时间130天,会计专业70天。永强片区学员有乡农业干部1名,专业社长3名,会计专业为乡级辅导员2名;直属镇永中镇农业乡干部1名,专业社长1名。

高级社初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统计表
1956年
项目
名称
地点
时间
参加对象
目的要求
学习内容
备注
天数
日期
人数
范围
党员训练班
专区干部学校
12
1月26日至2月7日
80
乡支部委员、村支部书记、建党对象(团支书、小组长、乡妇联主任)。适应合作化运动发展需要,加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毛主席关于合作化17条指示;阶段斗争和党的基本知识;党支部如何加强对合作化的领导。
干部培训班
地委干校
45
3月2日
开学
5
区委委员、乡支部书记或副书记适应农业合作化的需要。系统地学习毛主席指示;农业发展纲要40条;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基本知识;高级社的政策与经营管理。为永强区人数,其中乡支书3人
党员训练班
江北乡张保村天主堂
9
7月1日至10日
130
党员或建党对象加强党支部对合作社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乡村领导骨干的政治党悟与工作能力。贯彻县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形势和任务教育;如何整顿巩固提高农业社、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学员包括状元乡、蒲州乡各15名,永强区100名
干部培训班
地委干校
3个月
10月16日报到
2
乡支部书记、区委委员等培养提高基层干部思想党悟与领导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较系统的政治常识;新党章;世界观和工作作风、支部工作与合作社工作等学习均为永强区乡支书
党员骨干训练班
罗浮张堡天主堂
10
10月19日报到
40
党员或建党对象提高党员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学习“八大”文件精神、办社知识及党的基本知识均属永强区名额,其中妇女10名,乡副支书2名
冬种技术培训班
西郊大桥头
3
10月28日报到
130
负责生产社长、生产队长、农业推广部干部开展秋收冬种运动贯彻以油菜为主的各项冬种技术。为永强区名额

升级办社1954年秋至1955年春,温州试办高级社,区境的永强制定《一九五五年办社计划指标》。1955年,高级社试办由县到区,“计划指标”确定本年度永强片区试办1个高级社,80户。9月,贯彻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批判“坚决收缩”的方针。同月,经永嘉县委批准,永强的七甲、普门、前进、下兴、乐二、青山等6个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社。9月份以后,区境再次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各地原来框定的发展指标,一再被突破,永中桥北张作木、天河、司前等几个初级社也升转为高级社。10月18日,中共永强区委贯彻毛泽东17条大办合作社批示,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层层发动,对全区合作化运动,进行全面规划。至12月12日,七甲高级社拥有耕地2262.12亩,劳动力821个,由21个初级社组成,995户,专业渔民150人,占全乡总农户81%。
永强片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办社计划指标
乡名
村数
农户总数
现有互助合作基础
秋收后
第一批发展数
组社数
已组织户数
占%
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社
一般社
合计
社组总数
互助组总数
户数
占%
社数
组数
社数
户数
占%
社数
户数
占%
社数
户数
占%
社数
户数
占%
滨江
5
1008
57
369
36.6
5
75
5
75
87
82
579
57.44
1
20
环山
12
1282
87
634
49.4
6
90
6
90
122
116
879
68.16
2
25
共和
10
1273
82
479
37.5
1
13
10
148
10
148
127
117
794
62.37
4
35
永中
11
2753
113
683
24.8
1
9
15
244
15
244
178
163
1138
41.33
5
45
永昌
8
1029
53
481
37.3
10
150
10
150
93
83
761
73.95
5
30
联山
10
1041
67
532
51.1
7
105
7
105
97
90
742
71.27
3
20
天河
9
912
55
427
46.1
7
105
7
105
85
78
637
69.84
3
20
天乐
9
751
38
334
44.4
6
90
6
90
68
62
544
72.43
1
20
联甲
8
1148
94
838
73.0
1
17
14
212
14
212
122
108
1034
90.06
5
18
七甲
6
1128
71
493
43.7
1
28
1
80
10
163
10
163
106
96
738
56.43
4
25
永康
7
1185
32
196
16.5
2
27
6
90
7
170
77
70
511
43.12
2
35
永乐
7
1177
55
381
32.3
8
120
8
120
95
87
661
56.16
3
30
沙前
7
1144
84
563
49.2
8
120
8
120
119
111
808
70.62
2
25
宁村
7
1110
64
373
33.6
6
90
6
90
99
93
618
55.67
2
25
灵昆
9
1991
117
655
32.8
10
150
10
150
187
177
1145
57.52
2
40
总计
125
18932
1069
7438
39.2
6
1
80
0.4
128
1952
129
2052
1662
1533
11589
61.2
44
431
备注
一般社按每社15户计,新发展组按每组7户计。

永强片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基本情况统计
1955年9月
项目
类别
社数
户数
转组社
垮台社
退社
备注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批准社
187
5851
9
162
107
519
本月合化化率37.5%
未批社
77
1002
47
908
13
159
52
217
互助组情况
常年组
临时组
农业社规模(个)
10户以下
1至20户
20~30
30~40
40~50
50~100
100户以上
组数
户数
组数
户数
24
78
87
40
18
76
1
777
6866
13
87
农业合作化进度及合作社基本情况统计表
1955年12月7日
原有社
老社扩大
新建社
现有社
农业社规模(户)
社数
户数
%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社数
户数
%
10以下
11~30
31~50
51~100
101~150
151~200
最大
最小
18247
229
6907
35.6
214
5433
69
1849
298
14189
73.2
6
69
84
100
18
1
169
8
参加合作农户占总农户比例的乡数(个)
合作社类型(社数)
乡数
51~60%
61~70%
71~80%
81~90%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16
2
2
8
4
167
102
29

急速办社1956年1月中旬后,初级社规模普遍扩大,总社数和农户合作化率时有波动。1月18日统计,区境的总社数为298个,其中高级社9个,合作化率为73.2%。至2月4日,区境的高级社数为37个,除去原有9个,10多天发展高级社26个。2月底,永强、梧埏(含蒲州、状元)的入社率占总农户数的99%。3月1日,永强片区农业社总数从1月份的298个减为64个,高级社“已经搭架子”的有62个,比1月份的9个猛增近7倍。11日,除原有较稳定的6个高级社外,又新建高级社336个,共计12358户,占全区农业总户数67.9%,合作化率较1月份又减。1957年春,单干农民连升三级进入高级社,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在高级社内分别为社员、后补社员或管制劳动。全区基本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永强片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日期
初级社
高级社
合计
高级社规模
社数
已搭架
酝酿社
总社数
占总农户%
统计社数
100户以下
101至200户
201至300户
301至400户
401至500户
501至600户
601至700户
701至800户
801至900户
901至1000户
社数
社数
2
4
37
16142
19
5151
56
16793
92
49
4
16
18
6
1
1
3
3
1
2
110
62
19302
64
19412
99
58
7
19
22
8
1
1
3
28
2
110
68
19303
70
19413
94
65
5
9
25
14
10
1
1
1
1
整风整社初级社高级化的急速进展,造成诸多问题,致一些高级社只是一个空架子。社内经济处理、经营管理、生产秩序末能及时跟上。且加高级社经营规模扩大,权力集中,生产指挥不当,一些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舞弊等恶劣工作作风,引起群众不满,闹粮食、闹退社等问题时有发生。1956年2月2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批准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升转试办高级社,均须审查批准;规定凡500户以下的高级社,由乡支部填报,区委审查,县委批准;500户以上规模的高级社,须经地委、省委批准。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在春耕期间,一律停止发展高级社。3月底,中共永嘉县委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根据省委春季整顿农业合作社的指示精神,检查总结了以春耕生产为中心内容的整社运动”。6月26日,县委发出《开展第二次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意见》。同时期,永强片区开展整党运动,将整党工作与学习毛泽东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和阶级教育、整社工作精神相结合。中共永强区委根据县委指示,召开农村支委和区乡党员干部会议,并分批设点,专人负责。全区共分7个片,设永昌、七甲两乡为整社工作试点单位。期间,“着重批判了党员对合作化的右倾保守麻痹轻敌的思想,扭转了党员想散社、退社和‘关前门、开后门’愿退,不愿扩的错误思想”;“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界线”;整顿党的队伍,纯洁党的组织,使全片区的共产党员全部参加了高级社。整社运动解决了一些转升、合并的高级社。“旧账末结清,新账已建立”和“旧账末结清,新账亦末建立”的管理问题。建立劳动组织,凡500户以下的社设两级管理制,500户以上社设三级管理制;生产队仍是生产单位,包产包到队。大队的任务是督促检查,协助生产队安排生产计划,指导生产活动。生产队的规模控制在15到20户左右。整社运动改进了高级社的经营管理。1957年春,贯彻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开展以整顿三类社为重点的整社工作。3月,对“包产到户”的做法展开全面批判,并从对事发展到对人,采取组织措施,处理同“包产到户”的有关人员。6月,整风反右派运动开始,在批判“包产到户”的同进,也对“三包”中实行“全奖全赔,实奖实赔”和“包工到户”的做法,进行批判与纠正。8月,根据中共《关于向全国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和《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开展对高级社的全面整顿。这次整社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好并社升级中的各项经济政策;贯彻勤俭办社、民主办社方针;建立“三包”生产责任制,改善财务管理,发展副业生产,增加社员收入;调整高级社的规模,一般是一村一社,大村一村数社;建立乡一级合作辅导网,指导面上办社工作;整顿三类社,帮助其巩固提高;向农业社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方向教育。整社工作旨在巩固农业合作制。

永强片区高级社整顿巩固情况统计表
1956年
项目
时间
政策处理情况
生产管理
统计社数
已处理好主要政策社
在处理政策社
尚未
处理
统计
社数
包工包产
划分耕作区
建立劳动组织
按件计酬
已搞
好社
在进
行社
未进行社
已划分的社
在划分的社
未划分社数
已建立社
正建立社
未建立社
已实行社
在实行社
未实行社
3
1
62
4
58
62
7
24
31
24
36
2
40
12
10
8
37
17
3
28
68
32
32
4
68
24
44
57
11
57
11
12
36
20
项目
日期
制订生产计划
财务管理
机构建立
整顿进度
统计社数
已修订社
未修订社
未制订社
统计社数
清理旧账建立新账
建立新账未清旧账
新账未建旧账未清
统计社数
已建社
在建社
未建社
统计社数
基本整顿社
在整顿社
未整顿社
3
1
3
28
68
5
54
9
68
24
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对私改造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一化三改”总路线,在区境范围得到贯彻,并迅速地以运动形式进入高潮。至1956年上半年,区境的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简称对私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嗣后,区境经改造后的手工业、工商业之“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主体维持数十年,直至“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理论的确立。《管子·版法》云:“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不是百工营生掘,只缘改弦更张忙。
第一节 改造准备
1954年2月17日,中共温州地委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和省委指示,制定年度《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指出:“必须根据可能和需要的原则,坚决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建设、整社、转社工作。”具体措施:必须深入而广泛地向手工业者、手工业工人进行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教育,务使明确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与手工业的关系及手工业发展的前途方向;必须作好基点工作,培养典型,各县都要抓好一个重点镇工作,县委城工部长应亲自掌握一个重点社,有条件的重点镇都要办好一个社,吸取经验,树立榜样;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必须结合进行,供销合作社、银行等部门必须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经济扶持;必须抓紧城镇干部和业务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加强领导,培养骨干;必须在手工业生产社中建立党的组织和必要的政治工作制度;做好农村手工业调查研究工作,模清情况,分析汇总,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准备材料。4月12日,中共浙江省委批准省财委关于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工业计划,要求各地制定公私合营工业的正式计划和分期执行计划。8月,永嘉县“商改委员会”制定本县私营棉布另售商改造意见并规定,各区要按月、按季制定改造工作计划,为继续改造猪肉、百货、南北货等行业创造有利条件。1954年9月4日,华东局批转华东财委《关于目前私商改造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认为“有可能顺利地按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对所有私营商业的改造任务”。规定,“对批发商处理工作的基本精神是采取‘送终’政策。”并对零售商改造的公私比重、利用问题及农村集镇私商的改造问题都作了部署。1955年5月18日,中共浙江省委为年度手工业工作的指示中也提出:“国家将经过合作化的道路,把手工业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8月,根据永嘉县商改委员会的要求,《永嘉永强区一九五五年下半年私营零售商安排改造方案》制定出台。其工作方针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改造”。年内改造进度的安排是,对粮、油、布等已初步改造的行业,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对烟、酒、食盐、木材等货源已为国家全部掌握的行业,要求经过一定整顿后予以改造挂牌经营;百货、文具纸张、新药等3个行业要求正式纳入经销及部分代销营业;棉花、红白糖、煤油类进行经销或代销。县商改委同时规定,除指定行业进行改造外,其他行业未经批准一律不准进行;一区一社在改造时应按行业全业进行改造;改造进度按地区安排,进度较快,改造面较大的有永强、三溪、岩头、枫林4个社,要求在第三季度完成任务;进度较慢、改造面较小的为梧田、桥头、碧莲、藤桥4个社,第三季度着重做好全面安排,为改造工作创立必要的前提和条件。1956年5月9日,中共温州地委统战部批准永嘉县建立“工商联”,要求调整领导成份,健全组织,使之成为协助政府安排市场,推动私营工商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和组织工商业者进行思想改造的机构。8月31日,永嘉县人民委员会在《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和私营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指示的通知》中决定,将各区、镇原“商改领导小组”改称为“对私改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镇)的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副区长或副镇长担任组长,吸收供销社、税务所、粮管所、手工业社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
第二节 调查摸底
中共温州地委要求各地的对私改造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要“认真摸清情况,加以分析汇总”,并须按全省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永强片区于1951年建立工商联合会组织,在中共永强区委、区公所领导下开展工作。至1953年10月10日,全片区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调查摸底工作基本完成(见表)。至1955年6月,永强片区有商业资本家2户,私营零售商(纯商)582人(其中座商250人、摊贩332人,不包括苎麻业及拉回户),与1953年底比较,座商减少159户,摊贩减少981户。自1953年10月始,一些已歇业而生活困难或转业不稳,需要重新安排从业的有582户。永中镇是永强片区手工业、私营工商业最为集中的地方,被永嘉县列为“对私改造”的重点镇。
永中镇南货业座商情况
1955年8月18日
家庭情况
家庭人口
拥有土地
拥有资产(元)
其中
享有土地人数
总土地面积(亩)
人均土地(亩)
流动资金
固定资产
在家人数
总数
生活依靠
务农
经商
6
77
19
58
19
39
58
2.1
0.36
2498
700
3198
政治情况
家庭成份
民国时任职人数
共和国任职
从业人数
总户数
其中
保长
商会主任
国民党员
工商会员人数
合计
其中职工
小商
地主
资本家
6
1
4
1
2
1
1
6
23
12
永强片区手工业、私营工商业情况
1953年9月17日
项目
类别
行业数
行业名称
从业户
会员数
备注
工业
1
碾米
715
1047
除摊贩外,余称座商;诸行业有5户以上者组织同业公会;灵昆岛设工商小组1个;各组织在工商联、摊贩会、行管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手工业
25
大木、方木、造船、造纸、粗碗等
商业
26
渔网、南货、棉布、百货、国药
服务业
5
理发、客栈、镶牙等
饮食业
1
饭菜
摊贩
26
棉布、百货、 麻、水果、鱼咸、食盐等
1305
其中行商94户,经营山货、土产、木材、水产等
永中镇企业情况
1955年11月
分类
项目
行业数
从业户数
从业
人数
资本家户数
独立劳动者户
改造数
备注
户数
人数
%
手工业
39
356
3747
3
3
私营商业户除11户为资本主义性质外,均属小商贩。全镇有内河水运船民110人。
商业
27
286
336
11
46
53
16
生产社
4
159
179
生产小组
3

永中镇私营商业改造情况
1955年11月
项目
类别
户数
人数
备注
经销
15
15
合作小组中属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户占总户数的3.5%
代销
1
2
经营小组
2
19
合作小组2个
10
17
第三节 制定规划
1954年6月,温州地区第一个区级供销社永强区供销合作社成立,下辖7个乡镇供销合作社。1955年下半年永嘉县的对私改造工作规定,农村的私营零售商改造安排,基本上由当地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党政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但集镇设有国营商业机构,按行业归口管理。粮食公司负责粮商、饮食、饭菜、粮食加工业;食品公司负责猪肉商的安排;木材公司负责木材零售商的安排;供销社负责当地经营同类商品的私商安排与改造工作。不得扰乱市场,不得弃农重商。1953年夏,温州地委专署为贯彻“税收合理负担政策和方针”,以永中镇为试点单位,以碾米和渔网为试点行业,开展“春夏联评”的评税工作。提出“报实不加,补报不罚,评后查出偷漏依法从严处理”;“力求负担平衡,相对合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的政策。经过一个多月的行业自查互查,完成排队分等工作,并于9月14日,召开永强片区工商界干部扩大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03人,列席代表4人(永嘉县税务局、永中镇政府、永强区合作社、永中镇税务所代表)。10月2日至4日,永中镇政府召开手工业代表会议,到会代表28人。会议内容是,政治动员,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形势教育;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及其前途方向;手工业为谁服务的方针政策;提高产品质量,统一产品规格,保证群众适用。会议对各项内容均展开讨论,采取“民主提案方式”解决了各行业中提出的32个具体问题。10月中旬,中共永中镇委员会连续三个晚上在沧头下村天主堂召开工商联合会的会员大会,贯彻过渡时期党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政策。号召会员积极合法经营,肃清“五毒”,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轨道。1954年1月22日,永嘉县人民法院在永强召开群众审判大会,各界参加人数6000余人。大会开庭审判“投机奸商及反革命罪犯”8人、“渔场骚动犯”8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10年的1人;判处有期徒刑1至5年的5人;劳改法办的3人;宣布管制的1人;缓刑5人;罚金20万元释放1人。至1955年11月,永中镇“对私改造规划”编制完成(见表)。制定规划的依据,是农渔业合作化的发展,至1957年要达到总农户的95%;全镇农、渔、牧、副业增产的可能指数;阶级成份分析,全镇手工业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商业户占极小数,绝大部分属劳动人民,在宣传教育和农业合作化的影响下,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
永中镇工业(碾米业)对私造规划
1955年11月
项目
年份
性质
马力
改造方法
发展规划
备注
金额(元)
%
1955
私营2户
60
46045
(3户)
对6名资方人员动员转为农业或其他行业参加劳动生产;1957年新增人员数占全厂总人数的20%
合作社
12
1956
公私合营
48
公私合营后一户安装48匹马力,一户迁址灵昆
47600
(1户)
5.1
合作社
12
转其他行业
1957
公私合营
48
增加组织力量
56448
18.5
永中镇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规划
1955年11月
项目
年份
组建生产合作社
组建供销生产社
手工业总产值
备注
社数
参加户数
参加人数
组织
成员
(户)
参加
人数
金额
(元)
增长%
全镇手工业户336户,从业人员374人;1955年组建2个生产小组;手工业生产供销社成员为农村妇女渔网业者。
户数
%
人数
%
1955
5
129
38.4
160
9.9
450
500
141621
1956
7
203
60.4
223
59.63
1350
1500
194414
26
1957
7
291
336
2350
2500
228338
15
永中镇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规划
1955年11月
另售商:总行业27个,总户数286户,从业人数336人
市场商业网
改造行业数
改造总户数
%
其中
代销户
经营
小组
合作
小组
合作经营
供销门市部
属半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
总数
从业人数
其中
另售
机构
饮食业
批发
机构
收购站
个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个数
人数
个数
户数
合计
户数
个数
户数
个数
户数
个数
户数
%
1955
10
127
44. 4
80
2
2
22
3
23
88
183
80
146
3
11
2
8
3
18
1956
26
267
89. 5
12
93
2
11
1
5
136
47
110
342
102
302
3
11
2
8
3
21
1957
26
260
93. 3
7
35
4
55
154
64. 3
75
361
70
329
2
10
3
22
1958
将“迷信”业改造转业,并将余下的柴贩等19户半农半商户转入农业生产。
8
34
8
76
249
87
61
367
56
331
2
12
3
24
续表1
项目
市场业务发展和公私比重安排
供销合作社员发展
社会零售总额
与上年上升%
其中所占比例(%)
本年度人数
占可入社人数%
占总人口比例%
发展新社员
1958年规划对私营商业户批发指数下降,因是私营商业部分改造为供销门市部,实际数应比1957年上升5%
国营粮食
合作社
私商
对私批发
计划
人数
累计人数占可入社人比例%
占总人口比例%
金额
与上年比较%
1955
924485
8
9. 93
42. 06
48. 01
288568
2144
28. 8
16. 4
350
33. 59
19.09
1956
1026178
11
8. 94
49.38
41. 68
320753
上升
11. 11
2260
64. 04
36.4
1957
1108272
8. 27
54. 27
37. 46
335257
上升
4. 5
2299
95
54
1958
1196934
7. 69
65
27. 31
261713
下降
21. 85
2337
100
56.84
第四节 实施改造
1956年1月,全国各大城市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全行全业的公私合营和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在此形势中,1月下旬,永嘉县召开全县工商界代表大会,永强片区闻风而动。“全区私营商业也象全国各大城市的私营商业一样,热火朝天地迫切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1月29日至2月2日,永强片区“将全区的私营商业全部批准宣布为全行全业的公私合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摊贩发证永强片区摊贩发证工作以永中镇为试点单位,继而,向全片区推开。永中镇是全片区摊贩的汇集之处,行业较多,其经营作风、思想动态、行为状况可代表全片区基本情形。发证工作依靠村干部及积极分子下村庄了解摸底,分村编成同业或联合小组;召开摊贩干部会议,将欠税户进行排队;召开积极分子(主要摊贩干部)座谈会,传达基层小组长候选人条件及划编小组意见;召开欠税户会议,贯彻税收政策,进行欠税行为分析批判,制订清缴计划;发动群众,召开发证大会,宣布组织名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放经营证件。永中镇摊贩在发证整理前,共有22个行业,计摊贩437户,其中有地主分子5人,反革命分子1人;有固定摊贩128户,资金2545万元(旧币,下同);流动摊贩309户,资金5072万元;赖以行商者3人;经营统购统销物资的90人。经整理工作后,除自愿歇业、不准营业和转业者外,共发证21个行业,计摊贩329户,共有资金4036万元。其中固定摊贩111户,有资金1915万元。摊贩中,获准在县境经营的有164户,准于县外经营的有65户。公私合营1955年2月,永嘉县召开县财贸干部大会和县社商改会议,全面铺开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永强片区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作出具体部署。召开工商界核心分子会议、职工座谈会,开展代销代购宣传教育,编制改造具体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商店,充实干部队伍力量和加强行业归口领导,全面推进对私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代购代销改造工作。3月中旬,在永中镇进行10多天的试点工作后,至月底,全片区全部完成私营商业改造任务。自4月1日始,正式建立业务关系、建立制度、制订计划和服务公约。10月,为紧密结合对分散行业进行改造,同时做好已改合作商店的巩固提高与改后企业工资改革试点工作,决定有计划地进行对私高级形式改造。
永中镇私营商业改造形式
1955年10月
行业
户数名称
酱油业
杂货业
水果业
水产业
百货业
糕饼业
卷烟业
座商
摊贩
行商
座商
摊贩
座商
摊贩
座商
摊贩
座商
摊贩
合作商店
5
5
1
5
合作小组
11
12
4
5
2
15
12
1
2
12
7
永强片区部分乡私营商业改造形式
1955年10月
类别
户数乡名
总户数
合作小组
棉布合营
归口水产公司
合作商店
备注
参加
改造
永乐乡
24
5
6
永红乡
28
13
永联乡
48
3
4
10
1户调县社安排
永新乡
61
13
1
11
灵昆乡
29
13
8
2户调县社安排
七甲乡
24
10
永兴乡
26
8
手工业社永中镇手工业,行业39个,356户,从业人员3747人,其中手工业资本家3户,独立劳动者3户。1952年8月,永嘉县第一个木器生产合作社永中镇木器生产合作社建立。至年底,又组织铁、篾及木船生产社和园木、鞋、成衣3个生产小组,计参加者159户,从业179人。1953年,永强片区各乡(镇)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先后建立。1956年1月,设在永中镇郑宅村的永嘉县地方国营永中电厂建成,送电16千瓦。195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加强对残存的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对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并指出:“在1956年下半年和1957年上半年市场商品供应比较紧张的时期,许多地区又自发地出现了一些小型的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说明了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还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要求各地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分别地有步骤地进行整顿、登记、改造、排挤、淘汰或取缔”。文件在区境得到贯彻。继而,又历经公社化等政治运动,区境的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在随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绝迹。1980年9月5日,温州市革命委员会发文《浙温市革(80)269号》,批复同意永强供销社87人(其中小商54人,小贩23人,小业主1人)原工商业者区别为劳动者,将区别出来的人员向本单位群众宣布,给本人发区别为劳动者证书,并根据需要,通知其子女所在单位,以消除因阶级成份所受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整风反右
《当代浙江简史》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里指出,农村急促地完成高级合作化,经济建设要求过急,财政支出动用库存,城市中日用品短缺,升学就业遇到不少困难,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渐显现和突出。面对现实,一些干部和群众不理解,不协调,不适应。对此,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说:“单有1956年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匈牙利事件就是证明。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于是,决定党内整风;继而,反击右派进攻;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急风骤雨式的政治斗争运动迅猛地开展起来,犹如《老子》所云:“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一节 社会闹事
1957年1月至5月上旬,温州15个县统计,共发生哄闹事件529起,参加哄闹人数28500多人。闹事中被打干部309人,多数为乡、社干部,占95.79%;被打死4人,其中永嘉县2人。5月27日,中共温州地委在向省委、上海局的《关于人民闹事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多数是闹粮食问题,其次是合作化问题(如闹退社,反贪污等),少数为其他问题(如禁止赌博和迷信活动等)”。并认为,“分析这些事件的性质,绝大部分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其中大量的集中的表现在人民群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的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部分干部作风恶劣所促成的。”“报告”指出,官僚主义对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与解决,以致问题成堆发展到闹事。如合作化方面,一些社经营管理不善,分配不合理,账目不公布,公共财物受糟蹋,粮食统销没搞好;一些干部强迫命令,贪污腐化,发展到严重违法乱纪,引起群众公愤;部分干部非法关押、打骂群众,使群众忍无可忍,造成“官逼民反”。“永嘉县9起闹得最凶的事件,其中7起是干部先打了群众的”。一个社长为“禁止一户社员退社,组织社干将他打得死去活来,引起群众的报复行为,”并在群众大会上说:“谁要闹散社,抽你的筋,打平你的脚臼骨”;因社干从不脱鞋下田参加劳动,而又多分粮食,群众反映,“办起高级社,养起祖公爷”。闹散社的原因,还有“部分富裕农民自发资本主义思想抬头,反抗社会主义改造”和“个别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仍抱阶级对抗情绪,抓住我们工作中的缺点,乘机利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煽动群众,进行破坏活动”。至6月,永嘉全县共发生哄闹事件91起,参加哄闹人数19210人,涉及41个乡,100个社;被打干部乡以上5人,社干26人,被打群众94人,被打死2人(一是乡党支部书记,一是社长)。中共永嘉县委分析,第一季度发生10多起闹事都系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季度发生闹事性质即起了变化,“包含着少量的阶级斗争”;6月份闹事22起,“系人民内部闹事仅一件,敌对阶级和右派分子参加煽动的有20件,敌人操纵、有组织有计划向我们进攻有1件”。“在敌对阶级和右派分子进攻下包产到户、按劳分田由春季20%发展到40—50%”。半年中,区境的梅头乡闹事46起,“主要是闹社内财务账目和粮食预支等问题”。闹事事件比上年大幅增加,“在客观上,正如中央指示所指出的,去年三大改造基本胜利后,形势已起了大转变,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因而人民内部矛盾就显露出来”,由于“得不到及时地正确地处理,一直发展到人民闹事。”

第二节 决策变化
1957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5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作出《省委关于执行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的计划》,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必须以高度的自觉精神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思想改造运动”,确定全省整风分为两批进行,县以上党组织和大专院校党组织为第一批,省级机关的附属单位、农村区、乡党组织和工厂、学校、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作为第二批。
5月中旬开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续发出内部指示和文章,要求做好准备,在适当时机反击在整风中暴露出来的“右派”。5月15日,“毛泽东写出《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标志着中央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变化,运动的主题开始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击右派的指示,《人民日报》发表反右派社论。浙江的党内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从6月中下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陆续展开。自此,整风和反右,交织一起,同时推进。8月31日,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当前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几个问题的指示》中指出:“经过具体分析前一时期农村紧张情况的原因……认识到在农村中有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之必要”。要求在基层干部和群众中,普遍进行一次爱国、爱社、爱家的教育,批判干部中的右倾思想,批判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批判和斗争破坏粮食和合作化的典型,打击邪气,树立正气(简称一个教育、三个批判、一个打击),并要与基层整风、整党、整社密切结合起来。9月12日,中共浙江省委根据毛泽东报告的6条标准和中央指示精神,制定7项划分右派分子的具体标准。规定,民主党派、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卫生界、工商界的成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论在什么场合(如座谈会、报刊、广播、私下集会和议论等),采取什么方法(如发表反动言论、写反动文章,张贴煽动性大字报、标语、背后谈话等),凡具其中之一者,均划为右派分子。整风反右运动分四阶段进行。1958年4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整风问题的指示》指出:“应当及时地转入整风的第四阶段,即阅读文件,个人反省,提高自己的阶段”。“在农村,应当紧密结合生产,进行整党、整团、整社”。“农村党员、团员、乡、社干部可以不必写个人的思想总结,但是,要在整风中进行一次鉴定”。同时,要有力地分化右派分子,交代政策,指明出路,“有拉有打,争取分化他们,并且督促他们彻底悔改”。

第三节 制定计划
1957年6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执行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将全县的整风运动分期分批进行。规定县机关整风6月开始,年内基本结束;区乡基层党的组织整风运动在1958年初全面开展,10月16日,中共永嘉县委整风领导小组《关于县级机关开展整风运动的初步意见》形成。1958年1月8日,发出《中共永嘉县委关于整风运动的大体计划》。第一步,围绕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对阻碍当前生产运动的反抗的势力和落后势力,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坚决加以扫除”;第二步,彻底解决政治思想上、组织上的突出问题。县机关“并紧密结合整编,精简机构,下放干部,下乡上山下海,加强农业生产战线”。“计划”对农村基点整风问题,“采取以点带面和重点进行全面开展的办法,即在永强、梧埏二区和各区基点乡先进行”。要求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整党、整团、整社,调整领导成份,整顿思想,清除各种坏分子以纯洁巩固党团组织;明确政治方向,划清大是大非,巩固合作化与粮食统购统销的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一个教育、三个批判、一个打击。“计划”对文教卫生系统的整风和反右斗争,决定分三批进行,“并做好肃反补课工作,把暗藏在文教卫生队伍的反革命分子清洗出去”;对财贸工交城镇系统,分城镇、平原地区和山区两批进行。“计划”决定“在整风中应坚定不移的采用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字报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开展运动,“并使之经常化成为传统”。

第四节 工商界反右斗争
1957年7月,永嘉县工商界分别在各区区委领导下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是以有当地农民群众及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说理斗争大会方式进行。所斗的3名右派分子,为永强的姜毓成、三溪倪宝洁、沙头刘如烈。斗争大会出现“偏向”,“右派分子姜毓成不当场认罪被吊起来”;刘如烈斗争后第三天跳河自杀。
7月28日,永嘉县工商联执监委召开会议,决定8月中旬召开工商联代表扩大会开展反右派斗争。扩大会会期7天,主要是通过学习、听报告,明确反右派斗争的性质、意义,提高认识,划清是非界限,联系实际,暴露思想,揭发右派言论,开展辩论和说理斗争。大会建立主席团,掌握议程,审核材料,确定斗争对象。鸣放形式以发动群众写大字报、漫画、口号为主;动员、说理方式以大会、小组座谈会、个人谈话、揭发、交代等形式相结合。大会与会代表380人、工商联及区合作社商改干部42人;380名代表中,积极的70人,中间的268人,落后的42人,“通过这次反右派斗争后,90%以上代表是拥护共产党,愿意走社会主义的”。按照6项标准,大会主席团确定永强的王茂旺(国药业资本家)、茶山的诸葛镛等4名斗争对象,斗争大会有30人次参加揭发批判,永强区渔网业代表以“组织起来”前后生产经营情况对比批驳右派言论,斗争对象“除王茂旺坚持反动立场拒不交代,代表要求回区继续斗争外,其他3人均将主要问题作了交代,代表表示回区后继续说理”。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后,使原“工商业户有10%要求退出合作商店、20%动摇的混乱局面,现在基本上稳定下来”。
第五节 文教卫系统斗争
1957年11月28日,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在中等学校和小学教职员中完成肃反及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通知》中指出:“运动证明,中、小学教职员中的政治情况确实是十分复杂的。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有相当一个数量。”并认为,大多数知识分子,其政治态度,虽是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但其政治观点及思想意识,对社会主义并不完全同意,对党的领导也不完全心服,实质上还是资产知识分子,必须采取适当办法,开展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以提高政治觉悟,确立社会主义立场,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教师。
12月30日,中共永嘉县委发出《关于文教卫生系统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意见》,决定中小学教职员、扫盲干部及卫生所、保健站人员集中进行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电影放映队和县人民医院、防疫站、文化馆站人员参加县四级干部大会进行整风;联合诊所医生和民间艺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剧团艺人另外安排整风学习。
组织
1958年1月8日,中共永嘉县委决定寒假期间集中全县小学教师和卫生人员在头陀寺(永嘉中学)开办文教干校,开展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县委安排副书记孙乐亭、刘志良等7人和公安局1人、校长1人组成整风领导小组,下设秘书、组织、行政股。全体学员分11个班(卫生1个班),永强区为第一班,以班为单位建立班领导小组。干校成立中共党总支,各班建立党分支及共青团组织;抽调永强汪德夫、梧埏朱增云等人,直接负责各学习班整风工作;并抽调公安局、共青团、总工会干部充实组织管理力量。
摸底
调查摸底工作,是“初步摸清右派和中右分子对象”,并按期整理现有材料”。收集材料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是:思想动态,对历次运动态度与表现,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表现,历史政治情况,出身阶级成份等。参加“运动”人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排队分类。小学教师,划分为4类。第一类型,家庭出身好,本人政治历史清楚,社会主义觉悟高,阶级立场坚定,是肃反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积极分子,在重大问题上能分清大是大非;工作能从事业利益出发,积极主动,能够坚持完成任务;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能够联系思想实际,能自觉进行思想改造。第二类型,家庭出身较好,本人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阶级立场基本坚定,已是肃反和反右的积极分子,对政策还积极拥护和坚决贯彻;工作也积极主动,能坚持完成任务;政治和业务学习尚认真,有一定程度的思想改造要求。第三类型,有剥削阶级烙印,有未清之政治历史问题,立场不坚定,对党的政策有怀疑,贯彻不自觉;敢向敌人作斗争,又有些模糊;工作能完成任务,但不够主动;个人主义较严重,自满不团结;个别假公济私,腐化堕落;对政治不关心,对现实有不满,怕惹是非。第四类型,包括已宣布和未宣布的反革命分子与右派分子;部分人员品质恶劣,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坚持资产阶级立场;认错认罪态度很差,表现不老实,消极怠工;右派言论严重,甚至仍在暗地进攻。

永强区教师划分类型统计表1957年12月
[table=586px][tr][td=1,2,55]
类别
[/td][td=1,2,28]
总人数
[/td][td=10,1,275]
家庭成份
[/td][td=4,1,111]
政治情况
[/td][td=4,1,117]
政治历史情况
[/td][/tr][tr][td=1,1,27]
贫农
[/td][td=1,1,27]
中农
[/td][td=1,1,27]
[/td][td=1,1,27]
职工
[/td][td=1,1,27]
小商
[/td][td=1,1,27]
富农
[/td][td=1,1,27]
地主
[/td][td=1,1,27]
官僚
[/td][td=1,1,27]
资本家
[/td][td=1,1,28]
小合
[/td][td=1,1,27]
党员
[/td][td=1,1,27]
团员
[/td][td=1,1,28]
非党团
[/td][td=1,1,28]
小合
[/td][td=1,1,31]
历史清楚
[/td][td=1,1,27]
一般问题
[/td][td=1,1,27]
历史复杂
[/td][td=1,1,31]
小计
[/td][/tr][tr][td=1,1,55]
第一类
[/td][td=1,1,28]
34
[/td][td=1,1,27]
4
[/td][td=1,1,27]
14
[/td][td=1,1,27]
5
[/td][td=1,1,27]
1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7]
8
[/td][td=1,1,27]
1
[/td][td=1,1,27]
1
[/td][td=1,1,28]
34
[/td][td=1,1,27]
2
[/td][td=1,1,27]
22
[/td][td=1,1,28]
10
[/td][td=1,1,28]
34
[/td][td=1,1,31]
28
[/td][td=1,1,27]
6
[/td][td=1,1,27]
[/td][td=1,1,31]
34
[/td][/tr][tr][td=1,1,55]
第二类
[/td][td=1,1,28]
96
[/td][td=1,1,27]
25
[/td][td=1,1,27]
27
[/td][td=1,1,27]
9
[/td][td=1,1,27]
[/td][td=1,1,27]
4
[/td][td=1,1,27]
5
[/td][td=1,1,27]
24
[/td][td=1,1,27]
1
[/td][td=1,1,27]
1
[/td][td=1,1,28]
96
[/td][td=1,1,27]
1
[/td][td=1,1,27]
37
[/td][td=1,1,28]
58
[/td][td=1,1,28]
96
[/td][td=1,1,31]
57
[/td][td=1,1,27]
37
[/td][td=1,1,27]
2
[/td][td=1,1,31]
96
[/td][/tr][tr][td=1,1,55]
第三类
[/td][td=1,1,28]
62
[/td][td=1,1,27]
18
[/td][td=1,1,27]
15
[/td][td=1,1,27]
7
[/td][td=1,1,27]
[/td][td=1,1,27]
1
[/td][td=1,1,27]
2
[/td][td=1,1,27]
18
[/td][td=1,1,27]
1
[/td][td=1,1,27]
[/td][td=1,1,28]
62
[/td][td=1,1,27]
[/td][td=1,1,27]
8
[/td][td=1,1,28]
54
[/td][td=1,1,28]
62
[/td][td=1,1,31]
21
[/td][td=1,1,27]
33
[/td][td=1,1,27]
8
[/td][td=1,1,31]
62
[/td][/tr][tr][td=1,1,55]
第四类
[/td][td=1,1,28]
12
[/td][td=1,1,27]
4
[/td][td=1,1,27]
5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7]
3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8]
12
[/td][td=1,1,27]
[/td][td=1,1,27]
[/td][td=1,1,28]
12
[/td][td=1,1,28]
12
[/td][td=1,1,31]
3
[/td][td=1,1,27]
5
[/td][td=1,1,27]
4
[/td][td=1,1,31]
12
[/td][/tr][tr][td=1,1,55]
合计
[/td][td=1,1,28]
204
[/td][td=1,1,27]
51
[/td][td=1,1,27]
61
[/td][td=1,1,27]
21
[/td][td=1,1,27]
1
[/td][td=1,1,27]
5
[/td][td=1,1,27]
7
[/td][td=1,1,27]
53
[/td][td=1,1,27]
3
[/td][td=1,1,27]
2
[/td][td=1,1,28]
204
[/td][td=1,1,27]
3
[/td][td=1,1,27]
67
[/td][td=1,1,28]
144
[/td][td=1,1,28]
204
[/td][td=1,1,31]
109
[/td][td=1,1,27]
81
[/td][td=1,1,27]
14
[/td][td=1,1,31]
204
[/td][/tr][tr][td=1,1,55]
备注
[/td][td=19,1,530]
“历史复杂”包括反革命,重大嫌疑分子、右派等;教师总数中有行政人员35人(校长15人,教导20人);教师中有工会人员182人。
[/td][/tr][/table]实施
1958年1月18日,永嘉全县小学教师和医务员在头陀寺集中整风学习、参加反右派斗争运动。运动历经4个阶段于3月26日结束,历时68天。参加运动的干部108人,学员2035人,其中小学教师1527人,区卫生所站人员31人,联合诊所人员477人(联合诊所人员先后分3批参加运动,不反右派)。参加运动人员中有共产党员68人,共青团员501人。运动的第一阶段自18日开始大鸣大放,19日“就形成高潮”,同时还开展多种鸣放形式,召开座座会提意见等,“基本上达到畅所欲言,全校鲜花盛开,毒草露头,右派对象暴露了84%”。第二阶段,对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集中制、文卫战线两条道路斗争等问题进行7天大辩论,汇集材料揭批斗争右派分子,并进行肃反学习补课、结合审干教育谈话,完善干部队伍政治运动历程。第三阶段,通过“比学赶超”活动,制订个人红专计划,转入精简机构与队伍的专题整改计划。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对历时2个月余的运动进行全面总结,制订单位事业发展规划方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教育、卫生系统的整风学习和反右派斗争,永强片区的中学教师被定性为右派分子的有3人,小学教师有16人定性为右派分子,占小教队伍的7.8%。
永嘉县教育、卫生系统整风反右运动结果情况统计表1958年4月17日

[table=600px][tr][td=10,1,247]
措施实现情况
[/td][td=7,1,157]
打击对象(人)
[/td][td=10,1,294]
纯洁共产党、共青团组织
[/td][/tr][tr][td=2,3,58]
鸣放大字报(张)
[/td][td=3,3,59]
召开座谈会(次)
[/td][td=5,2,130]
提出整改意见
[/td][td=2,3,42]
右派
[/td][td=2,3,58]
坏分子
[/td][td=3,3,56]
反革命
[/td][td=5,1,142]
开除
[/td][td=5,1,152]
发展
[/td][/tr][tr][td=3,2,58]
党员
[/td][td=2,2,84]
团员
[/td][td=3,2,68]
党员
[/td][td=2,2,85]
团员
[/td][/tr][tr][td=2,1,57]
条数
[/td][td=3,1,73]
针对领导(%)
[/td][/tr][tr][td=2,1,58]
约80000
[/td][td=3,1,59]
400
[/td][td=2,1,57]
64000
[/td][td=3,1,73]
61.3
[/td][td=2,1,42]
88
[/td][td=2,1,58]
29
[/td][td=3,1,56]
一个支队
[/td][td=3,1,58]
3
[/td][td=2,1,84]
26
[/td][td=3,1,68]
12
[/td][td=2,1,85]
[/td][/tr][tr][td=1,5,37]
教育整改
[/td][td=14,1,317]
队伍精减(人)
[/td][td=12,1,344]
教学改革情况
[/td][/tr][tr][td=3,2,71]
退职退休
[/td][td=2,3,35]
解雇
代课
[/td][td=2,3,35]
停止
试用
[/td][td=1,3,35]
下放
[/td][td=1,3,35]
打击
处理
[/td][td=1,3,35]
合计
[/td][td=4,1,71]
师生比例
[/td][td=4,1,105]
改革班数
[/td][td=8,1,240]
勤工俭学
[/td][/tr][tr][td=2,2,35]
原比
[/td][td=2,2,35]
新比
[/td][td=1,2,35]
二部制
[/td][td=2,2,35]
半日制
[/td][td=1,2,35]
巡回
教学
[/td][td=2,2,48]
种试验田(亩)
[/td][td=2,2,49]
养猪(头)
[/td][td=1,2,47]
养兔(头)
[/td][td=2,2,47]
养羊(头)
[/td][td=1,2,48]
鸡鸭鹅(只)
[/td][/tr][tr][td=2,1,34]
教师
[/td][td=1,1,37]
工友
[/td][/tr][tr][td=2,1,34]
66
[/td][td=1,1,37]
23
[/td][td=2,1,35]
80
[/td][td=2,1,35]
12
[/td][td=1,1,35]
135
[/td][td=1,1,35]
62
[/td][td=1,1,35]
511
[/td][td=2,1,35]
1:33
[/td][td=2,1,35]
1:54
[/td][td=1,1,35]
98
[/td][td=2,1,35]
87
[/td][td=1,1,35]
145
[/td][td=2,1,48]
313.8
[/td][td=2,1,49]
1024
[/td][td=1,1,47]
5657
[/td][td=2,1,47]
864
[/td][td=1,1,48]
1479
[/td][/tr][tr][td=1,1,37]
备注
[/td][td=26,1,661]
勤工俭学未统计养鱼、砍柴、结草鞋、结网、结席等;未统计兼职民校教员、会计员、宣传员等10员10勤任务;春节期间宣传农业发展纲要40条,受教育395000人次;整改阶段捐献人民币2500多元;决定购买“教师号”拖拉机赠送农业社;还参加兴修水利、积肥、绿化、筑路等义务劳动。[/td][/tr][/table]第六节 农村基层整风
1958年1月10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全区干部会议,确定永联、永兴、联甲、永兴、水心5个乡开展首批基层整风;永中镇和永红、天河、灵昆3个乡在宣传农业发展纲要40条(简称40条)基础上制订生产规划,掀起生产高潮,为基层整风做好准备。
基层整风运动分四步进行,概括为“一纲二放三改四建”。时间与运动进展,须统一步调,可有差距。第一步,6—7天,深入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总纲“40条”,从思想上发动群众到生产上发动群众,检查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安排好生产,将生产推向高潮。第二步,7—8天,以提早实现40条,组织生产大跃进;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集中群众意见,制定整改规划。第三步要求领导以身作则,发动与领导群众大整大改,改进生产规划,改进合作社经营管理,正确处理分配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认真贯彻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方针。第四步,以乡社党支部为中心,整顿思想作风,加强组织建设;整改干部作风,贯彻总路线和群众路线。各阶段工作均以围绕生产大跃进为中心,正确处理“三包”和分配政策,重点整顿三类社和一、二类社中落后小队问题。1月27、28日两天,中共永强区委第二次召开全区干部大会,将整风运动转入第三步,并在4月结束第四步。整风运动“在全区范围内以兴修水利、建造水库为中心的生产运动,已逐步形成高潮。水利出工已达37万工之多,培育春花和积肥运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从5个基层整风乡鸣放材料分析,群众反映意见最多的是干部工作作风、粮食生产与分配、合作社经营管理问题,最集中的是生产领导问题。整风运动,使“全区各乡发现了一批高额丰产田”。水稻亩产800斤以上的3446亩,900斤以上的1700亩,千斤田1241亩,有40个800斤的生产小队,合计超“40条”规定(800斤)的有6387亩。“其他粮食作物大面积高额产量亦均发现了不少”。
梅头乡,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高级化。1957年上半年,群众因农业社财务管理和粮食问题,发生社会闹事事件46起。主要是由于农业合作高级化后,管理制度跟不上,“记分问题上也还是采取死分活计的办法”;副业统一经营后,从事副业生产者“赚钱归自己,对社内生产影响很大”;财务账目混乱,干部不参加生产劳动,“群众意见很大”。整风运动针对所存在的实际情况,整风工作队“首先抓住整顿干部队伍,召开了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和党团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全民整风运动的意义和40条内容的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小会议、黑板报、宣传队、墙头诗等形式向社会群众作“大张旗鼓、全面深入的”关于整风运动目的意义和40条目标方向的宣传教育,消除顾虑,冲破保守,“掀起了大放大鸣的高潮”;并按照鸣放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根据边整边改精神,又掀起生产大跃进热潮。

第七节 平反改正
区境的整风反右运动结束于1958年下半年。8月,温州行政区划调整,区境的永强片和状蒲片由永嘉县划归温州市管辖,海城街道(梅头乡)隶属瑞安县。区境的整风反右运动与对右派分子的“改造摘帽”、平反改正工作分别按不同时期辖区隶属关系而接受领导展开、进行和落实。
综合情况
经综合统计,龙湾区域在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22人,在外地划为右派回乡劳动9人。右派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干部和知识分子。从1958年4月起,对这些人员从政治上、组织上陆续作出处理结论。区境时为农村,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在整风反右运动中,永强片区小学教师204人,最后被开除清洗39人,其中作为反革命分子开除16人,作为坏分子开除7人,作为右派分子处理16人,经批斗后按撤职、降职处理16人。
改造摘帽
1959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摘掉确实悔改的右派分子的帽子的指示》:“决定在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摘掉一批确实改好了的右派分子的帽子”。“今后,根据右派分子的表现,对那些确实改好了的人,还准备分期分批摘掉他们的帽子”。1961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造右派分子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关于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管理、教育改造和处理问题,过去因为没有专门部门负责,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得到适当解决。中央决定今后由统战部门主管”。中共浙江省委1961年12月15日发出434号文件规定:“审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权限,省委原则同意,过去哪一级党委批准戴右派分子帽子的,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时仍由哪一级党委审批”。“改造右派分子”除劳动改造外,每年还须进行一期集中学习。1960年2月7日,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和市公安局联合举办“右派分子”学习班,分系统为机关、工交、文卫、财贸、统战及其他编成32组,其中第32组(其他组)为永强组,组长张中强、副组长姜启兴,组员6人。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简报”统计,1957年反右,全市“揭发出右派分子”433名。1959年第一批摘帽43名,1960年第二批摘帽64名,1961年摘帽100名,1962年摘帽14名,除10名死亡和49名劳教外,尚有153名,散在农村劳动。至1966年,陆续给区境的一部分“右派分子”摘了帽。
全面平反
“由于反右扩大化,混淆了敌我,使许多忠贞的同志,许多同党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朋友,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许多政治上热情而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右派分子’受了长期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1959年至1966年间分批摘去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但并未有从根本上澄清是非,解决问题”。(《当代浙江简史》)197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下达(1978)55号文件,指出:“对于过去错划的人,都要做好改正工作。有反必肃,有错必纠,尽管事隔多年,也应予以改正”。1980年5月,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历史反革命又戴上右派帽子的复查问题的通知》,对历史反革命又戴上右派帽子和划右派又有新罪被判刑的人进行复查,均属错案。至此,在反右斗争中所有被划为右派的人全部得到改正。1983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在《(1983)19号》文件中指出:“有必要对一些已复查改正的案件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于那些应当改正而尚未改正的,要抓紧进行复议,坚决改正过来。对于那些已经改正,但结论留有‘尾巴’的,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复查,除有重大原则问题外,一般不写上‘有错误言论’之类词句”。对被改正的人员全部恢复政治名誉和作好安置工作。
第十章大跃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经过毛泽东审定的《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社论,提出,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全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时称“三面红旗”。
跃进运动激情澎湃,三面红旗联缀神圣。总路线,“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浙江卷》)。宣传时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就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为先导,以大办钢铁、大办粮食为主要内容,与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原来就存在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以及后来出现的‘共产’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当代浙江简史》)。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下降、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遭遇严重困难。《淮南子·修务训》:“名可务立,功可强成”。然“狂者无忧,不知祸福也”。
第一节大摆余粮 促跃进
1958年5月,在早稻下插后青黄不接之际,粮食问题又突出起来,“出现社员叫苦,干部畏难现象”。中共永嘉县委认为,“粮食问题既是两条道路斗争的焦点,同时又是相互关系中的中心问题,”决定在全县开展“大摆余粮运动”。要求广大群众公开储备粮,解放思想,大摆余粮,心情舒畅,生产更跃进。
永强区根据中共永嘉县委指示,决定在永联乡联合高级社进行摆余粮试点。该社由丰台、孙垟、沙岙、坦头等4个小社于2月份合并组成。全社共216户,1087人,水田817亩,山园427亩,“二年来就获得空前未有的全面丰收”。“可是到了今年春花收割的时间,与往年一样,社员叫缺粮的一天多似一天,全社有50多户社员,差不多每天都跟着社、队长叫没有饭吃”。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回忆对比,“解放前全社只有9件绒衫,现在有207件,人民靴17双,手表9支,新屋54间,新床48张,人人有新衣,个个有凉鞋”。通过发动群众,摆成绩,比多快好省,比丰产、比高低、比节约,全社摆出余粮12700斤。中共永强区委在联社召开现场会议,永嘉县委批转永强区联合社解放思想,大摆储备粮,促进生产跃进的报告,向全县推广。通过大摆余粮后,“干群一条心,生产大跃进,争取上北京”。每户正门张贴奖状,以资鼓励。联合社社员用这样一首诗歌,来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想起解放前,无地又无钱;无粮吃不饱,长期喝饮汤;无布无衣穿,寒冷最痛苦;屋破无钱修,瓦屋稻草补。来了共产党,人民得解放;生产大增加,生活大改善;造起新房子,买来新衣服;牛羊满山岗,户户谷满仓。 第二节 大办农业 放“卫星”
宣传
1958年5月28日,中共温州地委召开各县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农工部长等120人参加的会议,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决定自6月15日至7月15日在全地区组织30万人宣传队伍,开展总路线宣传月活动。6月6日至8月,中共永嘉县委把宣传贯彻总路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分析批判了安于中游、自卑、迷信、保守等思想”,由“各区、乡、社书记挂帅,全党动手,立即向广大群众开展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宣传活动”,“一次又一次,一浪高一浪地形成了宣传运动的几大高潮”。“二个月中,高潮时有10万人以上宣传队伍投入宣传”,并印发文艺宣传资料和宣传提纲、8万张宣传单、召开2次专题广布大会等50多种宣传形式,“占领了一切宣传阵地,使全县3岁以上的儿童、成人有98%以上受到15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总路线教育,干部、党团员受教育次数更多。在全县每个角落插上红旗,使人们说的、干的、想的、看的、写的、唱的,无一不是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一年实现40条,压倒帝国主义,震动全球,争取上北京等豪迈雄壮的战斗行动口号”。“坐卫星,乘火箭,一天等于二十年”,“在5年或10年赶上或超过英国和美国”。
指标
1958年6月27日,中共浙江省委第二次农业生产检查团来到温州,提出要放“高产卫星”等口号。7月,区境农业生产“放卫星”运动进入高潮。7月8日,中共永强区委代表全区10万人民向党宣誓,发出《万斤区宣誓书》。口号是:奋战百天,规划翻十番,实现亩产万斤区,名闻世界,威震宇宙,秋后见毛主席,争取全国“开现场会”。并向全县、全省各地区委发出《倡议书》,认为,只怕想不到,不怕办不到,在具有冲天气概的人民面前,叫高山畜水,海水成肥,岩石开花,实现万斤区是年内之事。人类已进入原子时代,时间一天等于二十年。“不实现万斤区誓不罢休”。梅头乡,争取早稻亩产3000斤,晚稻亩产7000斤。
措施
“实现万斤区的七大措施”:①大株密植,2×4寸,种子保证每亩40斤,每亩8万“蓬”,每“蓬”15株;干部试验田每亩10至15万“蓬”。②“大搞肥料”,大闹海水,围剿涂泥,削尽草皮,捞光河泥,满垟火泥,亩施3000担,加高一尺肥。③“大搞水利”实现300毫米雨不下山,12级台风不决口,奋战一年,出工500万,蓄水4000万,实现水利化,达到山谷都蓄水,堤塘似铁壁。④大抢季节,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男女老少,不怕台风暴雨,奋战半个月,插秧不过大暑关。⑤治尽虫害,备药20万斤,组织专业队,坚决、彻底、干净,使所有虫害断子绝孙。⑥“大搞深耕”,全部使用双铧犁,将所有土地翻耕一次,深达6寸;干部试验田深达1.5至3尺。⑦“大闹”技术革命,人人创造,个个发明,达到收割、下种、运输基本机械化、车船化、沼气化。
3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在梧埏区茶山乡罗一社举办五天为期的双铧犁技术训练班,永强区被指定派出区(镇)负责人1名、乡干部8名、农技站干部1名、供销社干部2名、社长8名,合计20人参加培训。26日,永嘉县委批转灵昆乡党支部关于推广使用双铧犁的经验通报,指出,灵昆乡使用双轮双铧犁“是一种促进派的革命气概”,“我们希望其他地区也能像灵昆乡领导一样,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为恢复双铧犁名誉、积极推广使用双铧犁而斗争”。10月12日,永强区在衙前“红专农场”召开绳索牵引机翻耕土地现场会议,参加会议代表354人。10月25日,中共温州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深耕与改良土壤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深耕是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中心”。“儿要亲生,田要深耕”。措施是,政治挂帅,加强领导;全面规划,贯彻到底;改革工具,提高效率;培训技术,发动献计;并制定分区任务数额,要求深耕37万亩,其中深耕一尺的24万多亩,1.5尺以上的12万多亩,此外低产田需要改良的有35750亩。
11月上旬,温州市农林水利局在永强公社联甲大队开展土地深耕试点工作,购置绳索牵引机2台,并将51台双铧犁全部改装成深耕双铧犁,提出“确保深耕一市尺,坚决消灭土木犁”,“如果使用土木犁必须大队批准”的口号与决定。
11月,为促使工作跃进,开展连队之间互相评比竞赛运动,先进者得红旗,最慢的得白旗。永强公社联甲大队“连队和连队之间争夺红旗情绪非常激烈,谁也不愿落后,大家都自觉的在晚上12点钟就起床,凌晨一点不到就下田生产;青年队甚至晚上11点钟就出发耕田,青年队有8个妇女也参加了耕田队,积极性很高,生产劲头很大”。梅头乡,大抓积肥每亩达1000余担,其中石星连队“在摆积肥擂台时,连夜发动男女社员2300余人,点气灯和各种小灯734盏达4小时多,当夜积肥5800余担,并开辟肥源34种;其次是大抓鸡、猪、鸭,普遍做到‘三关’,共积肥546.75万担,平均每亩达523担,每户达到2560担”。
粮产
1958年11月10日,“温州市永强人民公社高额卫星田初步综合”统计,全社各大队发现水稻亩产3000斤以上的高额卫星田76.746亩(附表)。其中亩产3000斤以上的2丘,2.67亩;亩产4000斤的20丘,26.76亩;亩产5000斤的9丘,8.366亩;亩产6000斤的8丘,6.66亩;亩产7000斤的5丘,4.94亩;亩产8000斤的4丘,4.03亩;亩产9000斤的7丘,4.80亩;亩产10000斤的8丘,7.33亩;亩产11000斤的6丘,3.73亩;亩产12000斤的4丘,2.80亩;亩产1300斤的1丘,1.77亩;亩产14000斤的2丘,1.17亩;亩产15000斤的1丘,0.92亩;亩产16000斤的4丘,1.00亩;亩产18000斤的1丘,0.3亩;亩产20000斤以上的一丘,1.66亩。11月17日,中共温州市委工作组在永联大队城北连队(村)放晚稻产量“卫星”,将20多亩田、总产量为12000斤的稻谷集中到一处,作为0.5亩田产量,使亩产“达到”24000斤,全市大队以上干部和各界知名人士前往参观。12月23日统计,梅头乡“全乡干部27人,过去参加生产30%,整风后全部投入参加生产,建立试验田、小农场面积80余亩,得到高额丰收有40余亩。最高亩产5430斤,一般的单产也在2000斤以上”。
温州市永强人民公社高额卫星田汇总登记表
1958年11月10日
[table=584px][tr][td]
建(队)制
[/td][td]
专管人
[/td][td]
面积
(亩)
[/td][td]
土地坐落
[/td][td]
产量
(斤)
[/td][td]
亩产
(斤)
[/td][td]
耘籽
[/td][td=3,1]
产量分等情况
[/td][/tr][tr][td]
城北
[/td][td]
党支部
[/td][td]
0.51
[/td][td]
东门外
[/td][td]
11353
[/td][td]
22260
[/td][td]
西瓜
[/td][td]
亩产
(斤)
[/td][td]
面积
(亩)
[/td][td]
实收量
(斤)
[/td][/tr][tr][td]
城南
[/td][td]
党支部
[/td][td]
0.71
[/td][td]
庙上河
[/td][td]
8531
[/td][td]
12014
[/td][td]
西瓜
[/td][td]
1000
[/td][td]
30
[/td][td]
3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张先廷
[/td][td]
0.29
[/td][td]
庙上河
[/td][td]
3051
[/td][td]
10521
[/td][td]
耘谷
[/td][td]
1500
[/td][td]
200
[/td][td]
3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孙秀夏
[/td][td]
0.5
[/td][td]
虹桥前
[/td][td]
5227
[/td][td]
10453
[/td][td]
白谷
[/td][td]
2000
[/td][td]
700
[/td][td]
14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麻建祥
[/td][td]
0.24
[/td][td]
街 底
[/td][td]
2504
[/td][td]
10432
[/td][td]
白谷
[/td][td]
2500
[/td][td]
1500
[/td][td]
375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团支部
[/td][td]
0.89
[/td][td]
庙上河
[/td][td]
8673
[/td][td]
9745
[/td][td]
西瓜
[/td][td]
3000
[/td][td]
3000
[/td][td]
9000000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景斌
[/td][td]
0.28
[/td][td]
榜眼桥上
[/td][td]
2527
[/td][td]
9025
[/td][td]
西瓜
[/td][td]
3500
[/td][td]
1353
[/td][td]
4735500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加增
[/td][td]
1.8
[/td][td]
上车头
[/td][td]
16700
[/td][td]
9120
[/td][td]
耘谷
[/td][td]
4578
[/td][td]
5.44
[/td][td]
24195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占浩
[/td][td]
0.36
[/td][td]
大堆夹
[/td][td]
2591
[/td][td]
7214
[/td][td]
西瓜
[/td][td]
5408
[/td][td]
3.44
[/td][td]
18605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兆旺
[/td][td]
0.24
[/td][td]
下浃潭
[/td][td]
1947
[/td][td]
8117
[/td][td]
西瓜
[/td][td]
7573
[/td][td]
0.6
[/td][td]
4544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会青
[/td][td]
0.6
[/td][td]
东门外
[/td][td]
3513
[/td][td]
5855
[/td][td]
乌衣京
[/td][td]
11206
[/td][td]
1.5
[/td][td]
16809
[/td][/tr][tr][td]
联合
[/td][td]
黄加义
[/td][td]
0.9
[/td][td]
朱垟届前
[/td][td]
4770
[/td][td]
5300
[/td][td]
黄谷鲜
[/td][td]
22260
[/td][td]
0.51
[/td][td]
11353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兆奎
[/td][td]
0.8
[/td][td]
双路坑
[/td][td]
4457
[/td][td]
5571
[/td][td]
早皮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运斌
[/td][td]
1.14
[/td][td]
坑儿头
[/td][td]
5865
[/td][td]
5145
[/td][td]
西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白水
[/td][td]
刘景水
[/td][td]
1.20
[/td][td]
刘宅庙下
[/td][td]
5763
[/td][td]
4862
[/td][td]
西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忠 良
[/td][td]
1.42
[/td][td]
东门外
[/td][td]
6788
[/td][td]
4980
[/td][td]
西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月 钦
[/td][td]
0.8
[/td][td]
衙前祠堂前
[/td][td]
3706
[/td][td]
4632
[/td][td]
西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孝 玉
[/td][td]
1.30
[/td][td]
林 涂
[/td][td]
5922
[/td][td]
4230
[/td][td]
河尼丹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陈运祥
[/td][td]
0.62
[/td][td]
街底
[/td][td]
2736
[/td][td]
4412
[/td][td]
向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白水
[/td][td]
郑仁金
[/td][td]
1.31
[/td][td]
田垟头
[/td][td]
5231
[/td][td]
3998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党支部
[/td][td]
0.85
[/td][td]
龙前
[/td][td]
2975
[/td][td]
3500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王阿枢
[/td][td]
0.83
[/td][td]
西坟阁
[/td][td]
3262
[/td][td]
393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团支部
[/td][td]
0.84
[/td][td]
祠堂东
[/td][td]
2940
[/td][td]
35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南
[/td][td]
王成夫
[/td][td]
0.44
[/td][td]
[/td][td]
1505
[/td][td]
342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王加青
[/td][td]
0.86
[/td][td]
井潭
[/td][td]
2940
[/td][td]
3400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朱善有
[/td][td]
1.20
[/td][td]
上南
[/td][td]
3960
[/td][td]
33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陈彦生
[/td][td]
2.30
[/td][td]
坦头下
[/td][td]
7360
[/td][td]
320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度山
[/td][td]
朱良文
[/td][td]
1.04
[/td][td]
沙田井
[/td][td]
3290
[/td][td]
316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城北
[/td][td]
王成廷
[/td][td]
0.8
[/td][td]
东门处
[/td][td]
2544
[/td][td]
3180
[/td][td]
耘谷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岩明
[/td][td]
0.83
[/td][td]
小南门
[/td][td]
2541
[/td][td]
3062
[/td][td]
土河乡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新城
[/td][td]
王益昌
[/td][td]
0.82
[/td][td]
西门处
[/td][td]
2418
[/td][td]
3015
[/td][td]
江南京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黄加隆
[/td][td]
10.8
[/td][td]
朱垟殿前
[/td][td]
33206
[/td][td]
3075
[/td][td]
黄谷鲜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坦头班
[/td][td]
3.7
[/td][td]
龙前
[/td][td]
11174
[/td][td]
302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团支部
[/td][td]
1.8
[/td][td]
孙垟殿前
[/td][td]
5724
[/td][td]
3180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r][td]
联合
[/td][td]
陈岩元
[/td][td]
3.0
[/td][td]
孙垟山下
[/td][td]
9018
[/td][td]
3053
[/td][td]
西瓜红
[/td][td]
[/td][td]
[/td][td]
[/td][/tr][/table]
第三节 大办工业 炼钢铁 195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浙江工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县县办工业、乡镇办工业、大家都办工业”的口号。6月,省委召开工业会议,讨论加快全省工业建设速度问题,提出以钢铁为统帅,带动工业全面大跃进,加速实现工农业机械化和城乡电气化进程的任务。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估计1958年人均占有粮食将达到1000斤左右,农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工业战线要迅速赶上去。工业的中心问题是钢铁生产,会议正式提出工业以“以钢为纲”。
任务
1958年6月30日,中共温州地委将炼铁小高炉基建和年度生铁、钢、铜的生产分配计划公布。1958年,永嘉县的钢铁生产任务2700吨,铜的生产任务20吨。7月5日,地委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在短期内摸清我区铁矿资源的地区分布与储藏量情况,为此,地委决定7月份为开展全民报矿运动月。”要求各级党委指定分管工业的书记专管,发动全民投入报矿运动;各县委钢铁办公室要具体负责指导报矿运动,并将群众报上的矿名、产区、储量、品位及其他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地委钢铁办公室。永嘉全县下半年烧制耐火砖任务10250吨,其中地方国营耐火器材厂6360吨,新记窑业厂1550吨,永强青山窑业社和天河窑业社各1170吨,分二批次完成任务。
资金
1958年,在新建、扩建工厂中,除乡镇办工厂外,永嘉县办工业项目共需基本建设资金650万元,其中由国家预算拨款及吸收华侨投资共计200万元,其余450万元均须动员各阶层群众支援解决。5月21日,中共永嘉县委在《关于自筹地方工业资金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筹集办法,“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各阶层的储蓄额”或动员参加特种储蓄,支援工业建设,并设计任务分配安排。至6月25日,永嘉全县“除办起了约3000个工厂外,在筹集资金工作方面(6月5日止)已认储101074元,已存入银行特种储蓄6157元,其中以永中等地进度比较快。永中镇委机关12个人自报投资共计1070元,平均每人达到89元。由于领导干部带头,也带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认购,工商界也提出要献宝支援工业建设口号,初步统计已献出黄金10多两,旧铜旧锡500余斤。”至此,中共永嘉县委提出“在宣传总路线,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抓紧时机,继续进行认储登记及动员交储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结束各阶层认储登记工作,同时应抓紧组织交储工作。为保证及时供应基建资金的需要,兹根据工程进度重新分配在6月份必须完成的特种储蓄交储任务。”7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批复县财政局党组报告“关于永中镇委抽调公私合营企业部分资金办工业、办剧院设备等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合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系国家资金的一部分,如有多余应按系统上交县财政局管理使用,任何单位不得提取”,“镇人委不能直接收受或运用这项资金。”“合营南货商店已交永中镇人委收去的资金500元,由永中镇银行营业所负责在镇人委存款户中直接转作特种储蓄存款”。“剧院建设资金已由县拨给6000元,因此更不应该采取摊派方式进行筹集”。
劳力
1958年7月1日,中共永嘉县委成立钢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耐火器材、机械设备和采矿、基建、培训4个组,抽调专职干部13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县委认为,必须一手抓钢铁,一手抓农业,确保钢粮双丰收。“安排劳力成为当前在钢铁生产的重大问题。”“根据各区劳动力情况,确保从总人口的58%的劳动力中抽33%的人专搞钢铁生产,其他工业抽10%。”7月25日,永嘉县妇联会“为了实现县委提出粮食亩产4500斤,争取5000斤指标,工业产值翻四番,办好2万个工厂的宏伟计划”,在永临区桥下乡召开妇女大办工业现场会议(预定人数300人,实到195人),“现场参观‘三八’肥料厂、妇女小高炉和砖瓦厂、水泥管厂、农忙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等,号召“必须发动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投入大办地方工业,使我县工农业生产并驾齐驱”。9月25日(区境已隶属温州市),中共温州市委召开7000人三级干部会议,由于“钢铁紧急指示” 会期由5天,改为1天。会议统计,永强区炼钢大军15125人,运输开矿大军500至1000人,每天支援市区矿石250吨;梧埏区炼铁大军11500人,运输开矿大军4000至6000人,每天支援市区矿石210吨。11月10日,中共温州市委钢铁指挥部在《关于永强人民公社钢铁生产情况的通报》批评中指出,“由于工农并举思想不够明确,在最近农业突击抢收抢种中,钢铁队伍中人员已被大批抽走,开矿、洗砂、烧炭、冶炼陷于停顿状态。”“投入钢铁生产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不足千人”。“钢铁厂原决定调集1500人,实际只来600余人,其中半劳动力占相当比重,党团员人数很少”。“此外,钢铁队伍中还存在组织不纯现象,工商部门抽来参加炼铁的44人中,有地主3人、反革命4人、坏分子1人;红专高炉20人中有右派2人,其中1人是去年师专闹事首领四大金刚之一,另有特务儿子1人。又没有安排必要数量的劳动力去烧木炭,以致大批炉子不能点火”。
进度
1958年7月13日,永嘉县组织全县工厂、生产社党支部书记、厂长100余人到温州五金厂、农械厂参观小高炉建设。回来后,“使全县钢铁工业有了迅速发展”。永强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高炉在13日晚炼出二炉红红的铁水,“这是历史的新创造”,“打破炼钢神秘观点”,全县共炼钢铁490斤。22日,召开全县150余人报矿积极分子会议,开展报矿竞赛,推动报矿工作,结合总路线宣传,积极报矿成为全民义务。全县组织230余人的“开矿大军”,“发现主要铁矿38处,计331640吨,其中铁矿257500吨;年锰矿11处,计120300吨;已开采铁矿有70余吨”。至月底,投入生产的土炉达到58座,“新建的小高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钢铁之花遍地开放”。
10月30日,中共温州地委提出,要在10月15日至21日在全地区开展钢铁生产突击周活动。活动实行“五定”:定任务,定炉群、炉型,定干部,定工人,定制度;“抓三料”:燃料、原料、耐火材料;“三保”:人保健,炉保温,料保干燥,“每个炉子都要搭棚加盖,并积极设法改冷风为热风,以保证冬季正常生产”。
至11月,永强人民公社大办钢铁工业在“二次突击战中发动群众较充分,全民性的钢铁生产热潮已经初步形成”。到6日止,共产铁51吨,开采矿石(包括矿砂)2000余吨。“炉子已经基本定型,大部分炉子都已正常出铁”。10日,中共温州市委钢铁指挥部在通报批评中指出,“由于该公社(永强人民公社)领导上对工农并举,确保钢粮丰收的思想不牢固,存在单打一作风。从公社到大队、作为区的党组织,第一书记都没有挂帅、亲自过问钢铁,也没有固定必要数量的干部和劳动力从事开矿、洗矿、烧炭、冶炼等工作,以致‘三料’没有,大批炉子不能点火,,陷钢铁生产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之中”。市郊区工委分配给永强公社的任务是日产生铁19吨、钢7吨,每日上调矿石50吨。实际完成情况,1至9日共产生铁1.877吨,钢没有生产,开矿石58.5吨,洗铁砂1.25吨,烧木炭4.8吨。7日,投入生产的炉子仅有1只,出铁9公斤;开矿石1吨,洗砂1吨,没有烧出1斤炭;8至9日,生产情况未见好转。至11月底,温州市累计产铁1919吨,钢332吨,建成3m3以上小高炉24座,各种土炼铁炉1015座,小转炉3座,炼钢炉105座,培养了5000多名冶炼工人。
12月,根据省委、地委分配的任务及本地“三料”来源实际情况,中共温州市委对全年及12月份的炼钢任务作了调整,“比原定计划要求减少很多”。措施是,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整顿干部职工队伍,继续大鼓干劲;发动群众基础,千方百计,自力更生,“大搞三料”;大搞技术创新,开展大面积丰产运动,“使高产卫星一个比一个大”;继续做好“五定三保”工作,抓紧小高炉的基建、生产和炼钢轧钢工作。至1959年初,大炼钢铁运动消声未匿迹。
第四节 大办食堂 促生产
1958年10月下旬,区境“随着公社化生产飞跃发展的要求,社员觉悟大大提高,全社同时形成生活集体化运动,日夜苦战,进行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的筹建工作。”到11月1日,永强公社230个食堂、托儿所、幼儿班全部投入为秋收冬种生产和10万社员生活服务,“使全社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更加走上轨道,推动了生产高潮。”
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指示中指出,公共食堂的普遍举办,对于解放妇女劳动力、提高劳动出勤率、促进生产的发展,以及培养社员的集体生活习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受到多数群众特别是那些单身汉、青壮年妇女和家庭中缺乏辅助劳动力的社员的热烈欢迎。是年冬,永强公社共办食堂200余个,其中最大的一个拥有2000余人用膳。食堂化后,“把妇女劳力2万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消除了因男劳力支援工业建设而造成农业劳力紧张的现象”。永兴第12队,93户,有85个妇女下田参加抢收抢种,16个妇女负责晒场,只有8个妇女负责食堂,15个妇女负责幼儿和托儿工作。食堂实行供给制,吃饭不用钱,“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解决了过去部分劳力少,吃口多的社员生活困难。”食堂大,用柴省,解决了燃料紧张。“永联白水队122户计算,过去一户日用柴20斤,现在集体日用200多斤,每日省柴2100斤,值39元”;用粮省,按每只镬浪费2两米,100只镬要15斤;坚持勤俭办公社精神,永兴3队的3处食堂只用了现金27元。1960年11月上旬,中共温州市委派天然气勘察队到永中、宁城、永联等地试办天然气,解决烧柴困难。城南生产队第一食堂1100余人用膳,利用天然气每日可节约柴草1500余斤。“灵昆海安社社员编快板歌颂说:“海安好食堂,主人大家当;分工来负责,分头专门抓;事事有人管,饭菜还有汤;养猪种菜园,鲜鱼养满塘。妇女大解放,生产田头忙;幼托有人管,饭食吃得饱。男女喜欣欣,干活更有劲。”
整顿
随着“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粮食短缺情况的加剧,“食堂问题”也日渐显露出来。1959年1月,梧埏公社蒲州管理区23个食堂中有19个食堂“叫喊无粮,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工作后,仍有4个食堂存在问题,个别食堂已经停伙”。4月22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向市委《关于当前粮食摸底情况报告》,全社食堂207个,比1958年底减少66个,比1959年3月减少14个;207个食堂中吃“二干一稀”的1个,吃“一干二稀”的150个,吃“三稀”的56个,共计用膳人数92804人。至4月18日,全社存粮2550506斤(其中国家统销未食用的543955斤),永兴、永江、联甲3个管理区可吃40天左右时间,永新、灵昆、天河、永中只可吃10天左右,永中桥北、寺西等食堂只能维持三、四天;离早稻登场需75天,按“一干二稀”的要求,整劳力日定量1.5斤,半劳力1.25斤,一般人日定量0.7125斤,“尚缺少粮食2035639斤”,“现特请上级市委迅速研究,要求帮助解决。”
6月20日,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整顿农村公共食堂的指示,“粮食供给制是一种分配制度,而公共食堂是一种集体消费的方式”;要有利生产,便利群众,坚持自愿,才能办好食堂;食堂必须根据群众的要求,因地因时制宜,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如常年食堂、部分社员参加的食堂、一天供应一餐或两餐饭的食堂等;公共食堂一律实行企业化,自计盈亏,决不能放任自流。自此,农村公共食堂供给制取消,实行“以人定粮,指标到户,实物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原则。到1960年初,区境的下兴食堂仍为全市典范,并以“下兴食堂越办越好”为题,作为经验介绍,书面向全市推崇。其主要做法是:党支部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政治进食堂,书记进伙房;”建立食堂家底,办起蔬菜基地、蔬菜加工场、畜牧场和鱼塘(“三场一塘”),实行蔬菜供给制;坚持民主管理、勤俭办食堂原则;建立保卫制度,民兵睡食堂,防敌破坏等。
农村公共食堂情况

[table=551px][tr][td=1,2,79]
年份
区别
[/td][td=2,1]
1958
[/td][td=2,1]
1959
[/td][td=2,1]
1960
[/td][/tr][tr][td]
个数
[/td][td]
用膳人数
[/td][td]
个数
[/td][td]
用膳人数
[/td][td]
个数
[/td][td]
用膳人数
[/td][/tr][tr][td=1,1,79]
合计
[/td][td]
1359
[/td][td]
368235
[/td][td]
1818
[/td][td]
343792
[/td][td]
1228
[/td][td]
354371
[/td][/tr][tr][td=1,1,79]
梧田
[/td][td]
309
[/td][td]
94285
[/td][td]
300
[/td][td]
66629
[/td][td]
247
[/td][td]
66850
[/td][/tr][tr][td=1,1,79]
永强
[/td][td]
273
[/td][td]
94775
[/td][td]
373
[/td][td]
95145
[/td][td]
170
[/td][td]
96444
[/td][/tr][tr][td=1,1,79]
三溪
[/td][td]
151
[/td][td]
55302
[/td][td]
322
[/td][td]
56147
[/td][td]
179
[/td][td]
61918
[/td][/tr][tr][td=1,1,79]
藤桥
[/td][td]
312
[/td][td]
71910
[/td][td]
484
[/td][td]
71286
[/td][td]
328
[/td][td]
77939
[/td][/tr][tr][td=1,1,79]
洞头
[/td][td]
198
[/td][td]
37523
[/td][td]
205
[/td][td]
38481
[/td][td]
189
[/td][td]
36278
[/td][/tr][tr][td=1,1,79]
大门
[/td][td]
116
[/td][td]
14440
[/td][td]
134
[/td][td]
15745
[/td][td]
115
[/td][td]
14942
[/td][/tr][tr][td=1,1,79]
备注
[/td][td=6,1]
⒈根据农业统计年报整理;
⒉未包括在农村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福利事业数。[/td][/tr][/table] 散伙 1961年5月2日,中共温州市委召开公社第一书记座谈会,“对食堂问题展开热烈的争论。”有3种态度:第一种,食堂存在缺点,不能散,非万不得已,粮食不能到户;“六十条”只叫积极办好,没叫积极散伙;党委抓生活,散了食堂,怎能抓,过去都说食堂好,不能出尔反尔。第二种,食堂势在必散,但顾虑重重,担心散了食堂,局面不好收拾。第三种态度是“入伙自愿,散伙自由。”经过二天反复讨论,明确食堂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制度和方向问题;初步克服“捏不住,放不得,难下台”的不正确思想。食堂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买饭排队浪费劳力,永强公社七甲生产大队4000余人,每餐打饭‘两条龙’约二小时,一天要浪费1600个劳动日”。群众调查,主张不办食堂的占43%,主张农忙办、农闲不办的占57%,散食堂是多数人的要求。只能承认这个实际,主动地领导群众“散伙”,并要做到逐步停伙,安排好群众生活,“有利于安心生产”,“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人民公社制度”。 第五节 大办福利 出劳力
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落实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区境普遍建立以食堂、托儿所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由于公社发展集体福利事业,使“22220个妇女从锅灶边解放出来”支援农业生产。“秋收冬种时,妇女出勤从50%提高到120%”。永兴青年妇女556人,组织44个火箭、卫星、刘胡兰、穆桂英、赵一曼等突击队,日夜抢收抢种。永兴经验推广全片区,使全社秋收冬种提前10天完成任务。
大办福利工作在永兴试点,口号是,“奋战3天,办好母子康乐院”。采取干部分工,生产、福利分头抓,提出不花公社一分钱,一切经费、用具等,发动群众“来献室”,由自己解决;召开会议,连队之间开展竞赛,“看谁献多、献快、献早”。永兴在2天内共献出人民币233元、草席25床,棉被1条、脚盆10个、茶几16个、床23张、布票16丈2尺,并让出七连俱乐部作院址。康乐院设学习休息室、候产室、劳动室。随后,永强公社召开各大队妇女干部会议,现场参观永兴母子康乐院。不到半个月,全社共献出棉被189条,木床、竹床共266张,枕头60个,热水瓶22个,脚盆91个,椅94张,白银8斤2两,人民币600万元;吊桶、茶几等零星用具1633件,折人民币7000多元;共让出房屋68间,办起10个妇产院、10个康乐院,2个月中,入院354人,入院产妇占总产妇90%以上。上半年,永中生产大队为解决鳏、寡、孤、独五保老人生活,在大乘寮创办敬老院,该院有生活用房三进两轩计24间。敬老院确定专人管理、服务,达到1人1室1床1桌1椅。口粮、生活费由生产大队负担,民政部门协助。学校少年儿童常为其送温暖,使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至1959年3月,永强公社有食堂221个,托儿所215个,幼儿班177个,受托儿童19551人;有缝纫组64个,参加缝衣、做鞋的有336人;妇产院和母子康乐院各10个,产床256张;敬老院2个。公社规定,妇女产假40天,对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实行生产劳动照顾;规定妇女每月休假5天;实行月经卡登记、月经带管理制度。永兴福利工作试点时,永兴小学教师将母子康乐院编成顺口溜:过去一生产,马上就体弱;一下不仔细,就会“儿窝”散;接下“月里病”,一世健康难。现进康乐院,安乐来生产;妇婴健康好,上辈无麻烦;丈夫勤生产,巩固公社快。对幼儿班的辅导,将永强公社美景编成“三字经”:永嘉强、顶呱呱。寺前街,花啦啦;瑶溪镇,开矿山;白水滩,发电站;大河边,水稻插;横河下,糖甜煞;到蓝田,鱼如山;办公社,真爽快。第六节讲究卫生 除四害
1958年1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除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电话会议,提出7年成为“四无省”的目标。2月,省委在二届九次扩大会要求在5年内实现“四无省”。这两次会后,浙江“全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除害灭病运动”。2月3日,中共永嘉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全县除四害、消灭疾病动员大会。出席会议代表每乡3人,每镇6人,指定由各区、镇分管文卫的区、镇长或区、镇团委书记、妇联主任带队;参加会议代表应是共青团员、妇联主任、放假在家的优秀学生或留校教师,镇代表可增加工会干部和工商联干部。会议旨在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28条及省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动员广大群众投入以除四害、讲卫生、增加肥料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争取在3年内使全县成为“四无县”。会议后,中共永嘉县委又号召,要在3个月内实现“七无”(无四害,加无蟑螂、跳蚤、臭虫)。中共永强区委提出,要在“五一”前实现“七无”。6月,中共永嘉县委发出指示,要求“七一”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除七害突击运动。6月18日,永嘉县人委卫生科、永嘉县商业局联合通知认为,“全县相继地出现了基本七无镇、乡、社,粮食系统、卫生系统已成为基本七无系统”,“在这个胜利的基础上扩大战果,七一前使我县成为基本上七无县是完全可能的”。8月24日,中共温州市委郊区工委在《关于开展夏秋季消灭七害突击运动的意见》中认为,“现在蚊蝇密度又有增高”。“我们的口号是:全区男女老少齐动手,不让蚊蝇过‘九九’关”,“以总路线为动力……将郊区变成为一个七无整洁区”。突击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一周,为准备发动阶段,搞好试点后召开由区、乡主要干部参加的现场会议。第二阶段, 9月1日至5日,“大搞消灭蚊蝇与毒鼠”。第三阶段, 9月5日至10日,为总结评比阶段。运动成立郊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恢复各区除七害指挥部,以加强领导,并规定建立日报制度。永强片区除七害“工作劲头很大,情绪高涨,都连夜苦战,点起煤气灯来打扫街道,冒雨疏通阴沟,全身衣服打湿还不肯歇气”,“在377个清水坑中用煤油杀孑孓2至3次,粪坑用六六六粉喷洒灭蛆3至4次”。梅头乡“党团员带头,苦战7昼夜,终于实现了七无乡,被评为县级卫生模范单位”。区境的除害灭病运动正如《大跃进运动·浙江卷》所指出的“人们不仅在家里,还纷纷走向田间、爬上房舍除四害,场面颇为壮观”。
除七害战果统计表
1959年3月1日

[table=600px][tr][td=1,3,36]
项目

区域[/td][td=7,1,303]
场地处理
[/td][td=13,1,509]
捕杀害虫情况
[/td][td=2,1,86]
大扫除
[/td][/tr][tr][td=1,2,68]
阴沟
(条)
[/td][td=2,1,76]
粪坑(个)
[/td][td=2,1,70]
清水(个)
[/td][td=1,2,44]
洼地
处理
(处)
[/td][td=1,2,44]
烟熏
(户)
[/td][td=2,1,90]
[/td][td=4,1,94]
麻雀
[/td][td=1,2,44]
杀蟑螂(只)
[/td][td=3,1,110]
杀蚊虫(只)
[/td][td=1,2,59]
苍蝇(斤)
[/td][td=1,2,56]
蝇蛹(斤)
[/td][td=1,2,55]
臭虫(只)
[/td][td=1,2,41]
参加
户数
[/td][td=1,2,44]
清扫
垃圾
(担)
[/td][/tr][tr][td=1,1,41]
加盖
[/td][td=1,1,35]
填塞
[/td][td=1,1,34]
加盖
[/td][td=1,1,35]
填塞
[/td][td=1,1,44]
捉鼠
(只)
[/td][td=1,1,46]
堵洞
(个)
[/td][td=2,1,49]
捉雀
(只)
[/td][td=2,1,46]
毁窝
(个)
[/td][td=2,1,55]
杀蚊
(只)
[/td][td=1,1,55]
灭孑孓
(斤)
[/td][/tr][tr][td=1,1,36]
永强片
[/td][td=1,1,68]
202
(10609米)
[/td][td=1,1,41]
3037
[/td][td=1,1,35]
446
[/td][td=1,1,34]
1065
[/td][td=1,1,35]
207
[/td][td=1,1,44]
33
[/td][td=1,1,44]
24415
[/td][td=1,1,44]
23338
[/td][td=1,1,46]
2853
[/td][td=2,1,49]
10658
[/td][td=2,1,46]
1219
[/td][td=1,1,44]
348944
[/td][td=2,1,55]
172348
[/td][td=1,1,55]
9
[/td][td=1,1,59]
153
[/td][td=1,1,56]
10050
[/td][td=1,1,55]
[/td][td=1,1,41]
1898
[/td][td=1,1,44]
310092
[/td][/tr][tr][td=1,1,36]
梅头乡
[/td][td=1,1,68]
全部
[/td][td=1,1,41]
645
[/td][td=1,1,35]
[/td][td=1,1,34]
[/td][td=1,1,35]
864
[/td][td=1,1,44]
[/td][td=1,1,44]
[/td][td=1,1,44]
59353
[/td][td=2,1,46]
[/td][td=2,1,49]
8775
[/td][td=1,1,45]
[/td][td=1,1,44]
170
多万
[/td][td=1,1,55]
12斤5两
[/td][td=2,1,55]
[/td][td=1,1,59]
18斤14两
[/td][td=1,1,56]
19380
[/td][td=1,1,55]
17000
[/td][td=1,1,41]
[/td][td=1,1,44]
[/td][/tr][tr][td=1,1,36]
合计
[/td][td=1,1,68]
[/td][td=1,1,41]
3682
[/td][td=1,1,35]
446
[/td][td=1,1,34]
1065
[/td][td=1,1,35]
1071
[/td][td=1,1,44]
33
[/td][td=1,1,44]
24415
[/td][td=1,1,44]
62311
[/td][td=2,1,46]
2853
[/td][td=2,1,49]
19433
[/td][td=1,1,45]
1219
[/td][td=1,1,44]
[/td][td=1,1,55]
[/td][td=2,1,55]
9
[/td][td=1,1,59]
171斤14两
[/td][td=1,1,56]
29430
[/td][td=1,1,55]
17000
[/td][td=1,1,41]
1898
[/td][td=1,1,44]
310092
[/td][/tr][tr][td=1,1,36]
备注
[/td][td=22,1,898]
永强片数据为1958年全年不完全统计数;梅头乡上报时间在1958年5月20日。[/td][/tr][/table] 第七节 全民扫盲 学文化
决心
1958年6月15日晚至17日上午,中共永强区委召开“文化革命誓师大会”。会期一天二夜。参加会议人数452人,其中乡级干部6人,共产党员31人,共青团员128人;与会人员中,男354人,女98人。大会由区委书记作“学习与宣传总路线,大搞技术文化革命与‘七一’实现无盲区”报告;传达浙江省在诸暨县召开的无盲县现场会议精神;开展讨论、安排实地参观扫盲同音字教学法等。17日上午,“组织无盲单位送喜报和声势浩大的大摆擂台,开展友谊竞赛”等活动。会议“破除了学文化神秘的迷信思想,树立了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文化学习可以来一个无限度的跃进”。会议中,灵昆乡提出比“七一”提前5天实现无盲乡;胜安团支部不愿落后,决心力争上游,对“七一”前实现无盲区信心百倍;永联乡利用饭后休息时间,部署召开妇女会,解决妇女全部入学扫盲问题;永兴乡向大会保证,全乡10天扫盲,半月超过灵昆;金岙社保证7天扫掉男人的盲,10天扫掉妇女的盲。
举措
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永强公社在“民校学习经验”介绍中指出,运用宣传队伍,街头巷尾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以冲天干劲,轰轰烈烈搞生产,热热闹闹学文化”。1958年6月21日至27日,“经过7昼夜苦战,使全区22013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实现无盲区”。8月23日,在永联乡召开500人的文化革命现场会议,把文化革命推向新的高潮。10月1日,中共永强区委在《关于当前工农教育工作意见》中提出,各工厂、矿山职工在30人以上的要办职工业余学校,建立校委会;要把民校搬到采矿的地方、小高炉旁,“做到为政治服务,与生产结合”。同时还要“大量培养学习骨干和民校教师”。在“文化革命誓师大会”结束的当晚(6月17日),即召开全区的完小校长、教导主任、社教主任、五年级班主任会议,研究扫盲运动。10月1日,永强区委又提出:“各乡社党政必须大力培养民师,发动一切爱国识字者投入工农教育工作,担任民校教学”。并规定,各中小学师生,除做好校内工作外,要分村负责到底,每星期抽二个晚上的时间参加工农教育;组织发动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投入运动,帮助家庭成员和邻居学好文化,初中学生必须担任民校教学工作。教学形式多样,采取包教包学、送字上门、田头学、有空就学,办好扫盲识字班、高小班、初中班和老人读报组,学好文化。
成果
9月27日,永强片区有各类扫盲班及其提高班学校188所,参加学习人员10591人,其中永联白水、天河西前、联甲联二、永兴乐二、永江乐一、水心东林、灵昆胜安、永新永安等社民校,坚持常年办学。1959年6月4日,永强公社召开“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总结经过一年的学习,全公社原有的文盲、半文盲30530人中,有22013人摘掉文盲半文盲帽子,占72.1%。至9月30日,经温州市工农教育检查组认定,永强公社复课民校共140所,参加各种形式学习的学员8000人左右,占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人数的60%左右。其中永兴大队八村民校坚持经常学习的经验得到推广。八村民校坚持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尽量固定,力争不停原则;书记陈岩南带头参加学习,把民校作为宣传阵地,结合先学习,后开会,保证学员一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形式有利生产,便利群众,灵活多样,结合时事,编写快板,顺口溜,选编课文,结合中心,生产任务就是学习内容,使“妇女都会记工分、记账、学习识字”。
同时期,温州市“扫盲和业务教育出现了空前的人跃进”。1958年6月间全市参加识字学习的人数在13万人以上,至1959年上半年,全市实际扫盲人数在48000人以上,为1949年至1957扫盲总和的两倍,全市青壮年人群中的文盲已由解放初期的80%以上,降之40%左右。至1963年秋,区境的永强片区共有民校28所(包括青少年班),有青少年学员1073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节 反击右倾 再跃进
1958年12月,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1959年3、4月间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不能混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界限,物资劳力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凡是县、社调用生产队劳力、资财都要进行清理归还。1959年2月25日,中共温州地委决定全面展开整顿人民公社工作,改进公社经营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4月7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清理账款问题,发还社员自留地,房前屋后零星竹林、果树仍归社员所有,谁种谁收。某些“左”的做法初步得到纠正。
形势变化
1959年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由纠“左”转向反右,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8月2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中认为:“现在右倾思想,已经成为工作中的主要危险”,并提出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的号召;11月27日,批准《关于划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标准和处理办法》。9月3日,中共温州地委发出《关于立即传达贯彻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和决议的通知》要求立即掀起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节约运动的高潮。中旬,中共温州市委在农村开展以社会主义教育与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的整风整社运动,贯彻“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两个决议。在批判右倾机会主义过程中,梧埏、近郊、永强等几个公社召集了部分党员座谈,区境的永强公社渔业大队支部委员会朱成群、永兴管理区13生产队支部委员丁余池、天河生产队支委王挺培、联甲大队四甲生产队支委王祥法、灵昆盟建生产队支委陈德宝、永中镇副镇长、永新大队13生产队支委丁余池等,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情况在市委内刊《情况简报》作过报导。
1960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在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1960年继续跃进的指示。1月9日,中共温州地委传达省第三届党代会精神,提出创造条件,准备过渡和大办农业、大办水利、大办钢铁、大办畜牧场、大办教育、大办公共食堂等,“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风再次掀起,且情况更为严重”。
继续跃进
到10月29日止,温州市郊各地上报千斤以上的晚稻有21丘,合计面积23.829亩,总产量25901.6斤,平均亩产1082.6斤,其中最高一丘(梧埏公社白一生产队,面积是一亩以上)亩产为1239斤。
11月,永强公社联甲管理区开展大讲总路线、大讲人民公社优越性、大讲丰收、大讲经验、大讲先进的社会主义教育。批判部分富裕农民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以加快冬种速度。到8日止完成15200亩冬种任务。联甲大队冬种深耕程度:6寸左右4589亩,7寸以上1049亩,试验田达到8寸至一尺。一般都比上年深耕1-2寸,垅阔6-8尺,消灭历年的4尺垅,油菜全部育苗移栽,麦类基本实现条播化,土地利用率80%以上。大破右倾保守思想,大立冬种雄心大志。冬种一开始管理区支部就提出,批判右倾保守思想,是冬种保季节、保面积、保质量、保壮苗的关键。因此,管理区总支抓住这一论调展开群众性的大辩论。由党内到党外,从大会到小会,会议与田间辩论相结合的大小辩论会十次左右,批判富裕中农不要国家计划,反对农业八字宪法的资本主义思想。提出“苦干加巧干,全党全民总动员,反右倾,鼓干劲,一人抵二人”,开展高工效竞赛运动。
“四化”规划
1959年12月7日,中共温州市委批转“永强公社1960年四化规划”。认为,永强公社出现了大跃进的新局面,要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红旗,发动全党全民,反右倾、鼓干劲,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苦战一年,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简称四化)。四化计划指标,1960年粮食亩产确保1950斤,争取3000斤;糖蔗亩产10000斤,力争13000斤;棉花(皮棉)亩产110斤,力争140斤。公社工业以发展农业机械、化学工业、渔具生产为重点,进行全面发展。水利方面,达到100天无雨不受旱,日降300毫米大雨不受涝,12级台风堤塘不出险。治山方面,按“高山远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的要求,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堤塘内外建立5道防护林带;开发山区,改变自然面貌,把永强公社建设成为一个春季桃红柳绿,夏天绿叶成荫,深秋枫叶红艳,严冬腊梅盛开,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大乐园。电气方面,公社工业和农业生产的耕、种、收、灌溉、脱粒、加工等主要方面要求有90%以上的操作机械化、电气化,以代替手工劳动。化学方面,发展化学工业,以满足农业生产化学肥料的需求。
1960年3月18日,永强公社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由汪德夫任主任,郑集铭、朱启尧为副主任,及11人委员组成。4月2日,中共温州市委成立永强公社全盘机械化、电气化领导小组;由9人组成,刘朝中为组长,桑晓庭、徐子明、刘毅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机械电气、生产规划、政策研究、物资供应4个小组,抽调各有关部门干部组成。机械电气组由张景臣任组长,周祥安为副组长;生产规划组由宋廉民为组长,周剑为副组长;政策研究小组由潘耀庭任组长,卜策为副组长;物资供应小组由韩超任组长,倪绍烈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四化”规划的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电气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田园化的轮廓是:
大河两岸稻谷香,横河下面红糖甜;大罗山上满牛羊,大罗山下机器响;皆山俱绿花果艳,沙前地方植良棉;沿海地带是盐场,灵昆特产名声扬;兰田码道渔轮到,鲜鱼如山销售畅。仓河皇岙读书声,到处电站放光明;汽车轮船交通便,广播电话户户响。白水钢铁用电炼,电气机械驰满垟;耕作划区搞协作,兴修新村居民点;科学研究广试验,文体活跃街道洁;扩大衣食供给制,老幼入院度欢年;各尽所能按需取,共产主义乐无疆。
技术革新
1959年10月,永强公社在红专农场安装10千瓦电耕犁2台,自动脱粒机3台,电动打稻机2台,榨糖机1台,电动刨丝机1台,进行农业机械化试点。1960年夏季抢收抢种(双抢)中的技术革新主要是“大搞工具革新。”永强公社在永一生产队试点,大力推行新工具,开展高工效竞赛。措施是“五化”:收割大镰刀化,全队164把,人手一把,提高工效3倍;运输轮儿化,用牛拖艑儿运输,比肩挑提高工效9倍;脱粒打稻机化,全部24台打稻机,已安装一台电动机,带8台打稻机,提高工效4倍;翻晒晒场化,统一集中整晒过秤;插秧机械化,全队7台插秧机,培训机手35人,组织大镰刀、插秧机比武各一次。12月,永强公社在沧河冯氏宗祠,建立抽水机总站,下设6个分站,装配抽水机35台,计379匹马力,管理人员94人,开始实现农田灌溉机械化。“新工具受到社员的热烈欢迎。”
第九节 治山治水 修水利
绿化荒山
1958年1月,中共永嘉县委贯彻执行“治山治水相结合”方针,在冬春期间,开展“大抓治山治水运动”,并作指令性任务分配。1959年12月25日,中共温州市委在《关于当前农村工作意见》中提出,春节前要完成造林任务20万亩,治水占全年任务的70%以上。要求必须迅速将任务落实到水系、山头、生产队和人。在工地要采取组织军事化、行为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三化”组织;要建立定地段、定劳力、定苗木、定时间、定工分,包栽、包活、包培育的“五定、三包”责任制,达到治一山青一山;治水工作执行灌溉和发电相结合的方针,除在永强公社基本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外,每个公社都要确定一、两个管理区进行试点。1961年9月,在温州市三级干部会上,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副书记周福恒向市委提意见,为迎接现场会议,永强公社抽调10000人突击绿化大罗山,还把茅竹岭已种下的10万株油茶苗挖掉,重新种上杨梅树,结果杨梅树又全部死掉。
修筑水库
1957年4月,为建造丰台水库,原居大罗山上丰台村的村民63户,300多人搬迁到10多里路外的山下建立新的丰台村。是年秋,中共永强区委成立丰台水库建设指挥部,冬天动工。经一年努力,建成蓄水2601万立方米,可灌溉6000余亩水田的水库。此水库为白水发电站前身。1958年4月1日,白水电站工程动工,永嘉县副县长张金诺兼任工程党支部书记。工程历时1年半,于1959年9月建成,10月1日试发电成功,16日正式发电。白水电站装机容量480千瓦,年发电300万度,可解决永中、永联、天河、联甲、永兴、永江等6个管理区12000户社员的照明用电,“实现了点灯不用油”;永强公社农械、农具等7个较大工厂也用电来生产;还安装25台电动抽水机,实现电动灌溉。中共温州地委召开现场会议,推广白水电站办电经验。12月2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派电影摄制组到白水水电站拍摄《英雄征服大罗山》新闻记录片,计233个镜头。1960年春夏,《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浙南大众》等报刊均以显著版面载文,介绍永强人民开发大罗山的情景;《浙南大众》还专发社论《伟大的气魄,革命的决心》向全地区推广“大罗山经验”。同时期,永强公社在大罗山还建有天河、东觉庵、瑶溪、倒垅坑等水库,投放劳力7000人。
倒垅坑、瑶溪两水库,位于永新管理区瑶璋生产队,瑶溪水库建于1957年,坝高22公尺,顶宽60公分,迎水坡在12公尺以上,是1:17,背水坡1:15,溢洪道口宽7公尺,测圳50公尺长,滚水坝1.5至2公尺高,坝顶比滚水坝高4.6公尺,涵管1.5公尺高,1公尺宽,安装着50公分与20公分口径启闭机各一个,据计算集雨面积7.8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20万方。倒垅坑水库建于1960年春。坝高25公尺,顶宽3公尺,迎水坡在10公尺以上,是1:20,背水坡1:15,溢洪道10.4公尺长,口宽7公尺,底宽5公尺,测圳15公尺长,滚水坝80公分高,土坝顶比滚水坝高2.3公尺,涵管128公尺长,洞径一公尺高,60公分宽,装有50公分口径的启闭机一个,据计算集雨面积2.1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0万方。
1960年8月1日,台风来临,永强降雨365毫米。12时,倒垅坑水库水位离坝顶10米。至2日4时,库水穿过溢洪道;10时,水位平坝顶;10时10分,水漫坝顶,冲刷大坝,半小时内,大坝开始裂塌;又半小时左右,瑶溪水库无法抵挡,也全部裂塌。两个水库同时坍塌,淹死9人,冲毁房屋52间;计财产损失116350元,其中属集体财产58335元,个人损失58025元;冲刷耕地600余亩。永强公社党委认识,倒垅坑水库坍塌,“水利部门有很大责任”。主要是蓄水测量不准确,说水库可蓄水250万立方,下400毫米雨量不会出险。实际上,倒垅坑水库只有80万立方蓄水量,下300多毫米雨量即将其冲跨;同时,水库建造过程中,强调技术革新,不适合倒垅坑水库,造成工程质量下降。
围涂造地
1958年,永强公社抓平整土地,扩大耕地面积。永兴、永联、永江等5个大队,先后挑平历代遗留的坟墩6670个,造地(田)925亩多。1959年10月,中共温州市委指派安纪田到永强建立海涂围垦指挥部。11月6日,指挥部设计围垦计划可行性报告上报市委,准备在秋收冬种期间开始施工。时值市委正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参加会议的永强公社副书记周福恒看了围垦计划后,提出3个问题:秋收冬种期间劳动力紧张,难以安排;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有待解决;资金落实有问题。20天以后,中共温州市委给永强公社寄信批评,并由副市长陈辉到永强责令公社党委作深刻检讨。批评信给永强公社戴上二顶帽子:“海涂围垦不开工,对全民所有制动摇;不执行市委指示,搞独立王国,闹分散主义,无组织无纪律。”
11月下旬,永强海涂围垦工程进场施工。工程由三部分组成:建筑堤塘,南至瑞安分界线,北到瓯江口,全长14.895公里,要求高4.5米,底宽18.25米,顶宽2.5米;开凿横河工程,由天河到永江,全长14公里,要求达到深2米,底宽5米,河面宽18米,形成永强片区南北交通干道,纵横排水主流;新建陡门4座、排水闸10座,要求排水量达到每小时670立方米。工程由国家投资41万元,公社投资322304元,合计投放资金732304元。围垦工程发动民工,每日投放劳力9000~10000人,实际共投工538596工。工程于1960年4月竣工,围垦土地9270亩;后因大潮冲刷,海堤难以加固。
开挖河渠
自1958年至1959年10月,永强片区共建造21座大小陡门和控制闸,修理35座老陡门。灵昆岛开凿河道5000余米。梅头乡建造3座水闸;拓宽上塘河3.17米,全长1.43公里;开挖15条小河,共投工188540工,超过初级社期间兴修水利工程的10倍以上,“改变七日河为百日河”,受益水田3500亩。
第十节 三年困难 系民生
在反右倾、再跃进、高指标、高征购的压力下,扰乱了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力大幅下降,加上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等因素,在1959年以后的三四年间,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各地普遍出现饿病逃荒状况,称之为“三年困难”时期。
劳力
数量 公社化初期,永强公社有劳动力41485人,其中农业劳力32149人,占总劳力数77.5%(1959年情况)。1960年6月,永强片区劳动力数为38569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2994人,占总劳力数59.58%。至1961年底,永强片区的劳动力总数为37148人,实际参加社内劳动者28729人,其中从事农林牧副渔者26059人,从事手工业者1243人。新城生产队在公社化初期,有劳动力831人(男406人,女425人),标准劳动力469人,占56.4%;其中从事农业标准劳力390人,占83.17%。至1960年6月,新城人口增加19.6%,土地减少14%;劳力721人(男296人,减少27.1%;女425人)标准劳力388人,占53.81%;其中从事农业劳力224人,占57.4%,减少25.47%。同时期,度山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下降7.3%;城南生产队下降5.9%。
出处劳动力哪里去了?公社化后,永强公社外调人员2916人,占劳动力的7.03%,其中支援宁夏527人,支援重工业263人,支援矿山铁路29人,服兵役297人,外调工人1800人;公社化初期,社办工业人数1543人,至1960年6月有2893人,增加87.4%;水利战线,围垦海涂每天投放劳力1万人,修造水库投放7000人,灵昆堤塘、黄山、黄石及其他水利工程投放劳力3000人左右;中共温州市委认为,永强10万人口,拿出2万人搞水利没有关系。新城生产队,支宁17人,兵役18人,公社林场3人,畜牧场3人,渔业大队6人,供销社营业员33人,调市区、外县54人,社办工业33人,外流5人,共172人,计标准劳动力128人,占劳动力总数17.75%;新城1960年1至6月,用于水利基本建设的工分占38.3%。不安心农业,劳动力流向企事业单位,公社服装厂有5人将爱人安排到厂做工;公社副书记将爱人和妹妹介绍粮食部门工作;永联管理区6个生产队的“八大员”基本脱离生产;供销社1959年招工108人,其中各级干部家属46人,占42.59%;新城生产队到供销社当营业员的33人中,仅3人属通过考试录取,余均凭关系安排;麻纺厂187名工人,新招工142人,新工人中,属私人介绍进厂的55人,占38.73%,其中副厂长一人以私人名义介绍32人,包括朋友14人,族亲14人和丈夫的姐妹3人;由于私人介绍,缺乏严格政治审查程序,阶级敌人相继混进工厂,其中地主2人,家庭地主5人,管制分子1人。
浪费劳动力浪费即人浮于事。中共永强区委调查资料认为,永强公社“在劳动力使用问题上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各方面所占的劳动力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社办工业、企业盲目扩大,是造成劳动力浪费的重要方面。公社农具厂从原有职工120人增加到527人,递增4.3倍,该厂篾器车间152人,1960年5至8月份120天中,实做11天;待工75人共86天;旷工34天,计3841工。
负担公社化初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永强片区标准劳动力人均负担土地5.95亩,至1960年,人均负担8亩。选点调查中,新城生产队标准劳动力的人均土地负担,从公社化初期的4.79亩增加到7.19亩;度山生产队从5.83亩增加到9.5亩;城南生产队从4.66亩增加到8.28亩。新城生产队1610亩晚稻耘田任务,基本上由391名妇女劳动力包下来,人均负担29亩;晚稻耘田要3次,折算人均负担87亩;每人每天耘1亩,需87天,而晚稻生长期只有130天;至9月份,新城生产队有50亩晚稻未耘第一次;“经济作物棉花、糖蔗普遍野草丛生”。1959年永强片区冬种,田间无人管理,致1960年春的槐豆有种没收成。
粮食
产量1958年,区境的永强人民公社粮食总产8970余万斤,平均亩产798.5斤,比1957年增长25.5%。1958年后,区境的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剔除浮夸风,永强公社自1958年至1960年的3年中,粮食产量增长33%,年均增幅11%;1960年,虽历“严重自然灾害”,粮食平均亩产640斤,比1957年增加36斤。
1962年8月,中共温州市委选点调查天河公社联二大队。大队293户,1452人,集体耕地1564.4亩,自留地99.4亩;262个劳动力,2316个底分,每个劳动力负担土地5.5亩。联二大队属滨海农业经济模式,历史上以粮、渔、盐生产及为渔业服务的家庭副业相结合;经济作物以糖蔗为主,也有自给性的套种棉花习惯。1960年,联二大队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是这年春天,绝大部分劳力被调去搞海涂围垦,致使420亩槐豆无人管理,后期又发生严重的黑斑病,总共只收了1875斤,平均亩产4.5斤。这年粮食也安排不好,蕃茄吃青100亩左右,损失很大”。联二大队历史上海涂渔业收入占群众生活来源的重要部分。共和国前,该大队约250户中,有140左右户依靠海涂作业收入才能维持生活。公社化前后,大批劳动力被调去从事兴修水利和围垦海涂,为使辅助劳动力参加田间生产,采取扣饭票、没收渔货和毁坏渔具的办法禁止群众涂滩作业,先后被扣过饭票的有20人左右,毁坏渔具100件,没收渔货几百斤,使渔业生产的近海和涂头作业自1953年至1958年,生产单位从24个减至2个,渔业人数从94人减为12人,渔业产量从13万斤降至1.6万斤。盐业生产,联二大队1949年~1950年有25个盐坦,年产量11万斤左右。1951年来一个“废坦运动”,全部废掉;1957年又新开5个盐坦,1958年被盐场统去,再未产盐。经济作物,联二大队的糖蔗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套种棉花,最多时有300亩左右,每户可收30来斤子棉。公社化后,推广岱字棉,因不适应而绝收,至1962年才恢复套种18亩。
征购永强片区1957年的粮食“三定”包干征购任务2447万斤,1959年“三定”为2960万斤。实际完成国家征购任务,1958年是2809.54万斤,1959年为3034万斤。1959年,中共温州市委强调提出,粮食征购要“队队满堂红,对那些队生产搞得不好的也要完成,生产队只好拿口粮去抵任务”。1959年至1960年冬春间,永强区认为征购任务重,“思想不大通”,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英宜之到永强“算一笔帐,亩产1100斤算,完成任务,留足口粮后,还有贮备粮”。而1958年永强片区实际亩产不足700斤。
供应人均粮食供应的质和量随粮食生产安排、单产和总产、国家征购任务及人口变化情况而呈动态反映。
至1959年3月,温州市的粮食征购超额21%完成包干任务。由于过度征购,“造成农村国家粮食管理上的几个问题”,使曾经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采取借用民房、委托公社代管的部分粮食调度不灵。据3月8日各粮管所汇总统计,全市共有224万斤粮食调度不灵,其中永强的天河、灵昆有45万斤;还有部分空头粮,永强公社有110万斤;违反粮食管理制度,“打白条子供应粮食的现象也发生不少,仅永强就有10万多斤,其中永强公社党委批准的3张白条子计64600斤,财政委员王远文批准2张白条子计19800斤,有1张白条子稻谷10000斤连主运经手人也没有,只凭永强人民公社财政贸易委员会的便笺便付了粮食”;擅自开仓动用国家粮食,至3月,未归还的尚有12.5万斤,即梧田公社状元大队8万斤,永强公社的天河、灵昆大队4.5万斤。
1959年5月12日,中共温州市委在《关于贯彻执行省委关于整顿粮食统销的指示的指示》中认为:“1958年农业是大丰收的,个别地方确因灾情等因素增产不多,存在口粮不足的实际困难,由于对粮食工作上麻痹思想,领导抓得不紧,粮食统销放得过宽,因而造成粮食紧张的情况”。要求“坚决地将城镇粮食销量压缩下来”。规定,全市的发放粮票水平,每人每月以不超过26.35斤成品粮为限,供应粮食要搭配20—30%的杂粮(茹干、茹粉、大元麦粉等)。由于粮食紧张,出现购买物品需粮食兑换,“打一把锄头要10斤大米,公社造船厂造只船要120斤大米”;温州市捕捞队对灵昆籍渔民每人每月克扣粮食2斤,理由是“你们农村有自留地”。至下半年,黄山生产队缺粮。队长陈桂标打报告,说“全国大跃进,黄山有问题,客观是台风,主观不努力”。向公社、镇委报告二次不答复,第三次报市委也不理。后7个老人到永中镇,陈桂标又来公社要粮食,才组织六、七个人去检查,看了8户,锅里都是菜,3个小队60户已断粮,只有1个小队还有10多天粮食;40多户卖了家具,死了4个老太婆。“永河情况比黄山更严重”。温州市委认为,“什么实际问题,陈桂标是富裕农民,这是两条道路斗争”。后陈桂标受了处分。
替代由于粮食供应困难,粮食替代用品应运而生。1960年8月18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大抓小球藻生产的通知。温州地委畜牧办认为,一亩小球藻年产干粉1万斤,相当于6万斤大米,或4万斤大麦,或3.9万斤小麦,或3.7万斤麸皮,或1.4万斤豆饼。小球藻可以治疗营养性浮肿等多种疾病,温州工人医院和第二医院用5~10%小球藻干粉治疗浮肿病“效果非常显著”。8月30日,中共温州市委农工部发出《关于开展大捕海蜇突击旬运动的通知》,要求政治挂帅,树立“保粮保钢”思想,第一节记要亲自抓,组织一切可以出动的男女劳动力和所有可以出海的大小渔船、网具,采用张、撩、拖、围等各种方法,不误一潮,“投入声势浩大的大捕海蜇群众运动”。永强片的任务是出海2200人,捕海蜇50万对;状元任务,出海200人,捕海蜇5万对,力争超产,以支援农业,支援工矿区,支援外调任务的完成。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用品运动的紧急通知》,中共温州地委也因“人口外流的情况已经出现,浮肿病已经开始发生”而作出“关于当前农村群众生活的安排”,号召大量采集蕃薯叶、蕉藕、米糠、南瓜花、水荷花、清明草、马兰叶、苎麻叶等,掺杂20~50%米粉、麦粉、蕃薯、芋艿做成代食馒头、饺子、菜饼、汤圆、炊糕、菜饭等食用,称之为“瓜菜代”。12月10日,中共温州地委发出“水荷花作代食品值得提倡”的机密《情况简报》,认为水荷花是一种繁殖快、耐寒性强、用途广、产量高的水生植物,含有叶蛋白、淀粉、脂肪和大量叶绿素,其花、杆、叶、块根都可食用,可制作荷花肉圆周、荷花三鲜、荷花什锦、鲜炒藕片等20多种菜,与主粮搭配可做成无青气、无苦味、能吃饱的荷花饭30多种,要求抓思想教育、破除迷信,认真加工,破烹制技术关,制成代食品。群众反映说:“河中出好宝,历年不知道;有党来领导,废草变珍宝;荷花代食品,营养含量高;生活有出路,生产干劲高”。
扩种1959年6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印发《关于保留社员自留地的布告的通知》,鼓励社员利用零星的空闲时间,把屋旁、村旁、水旁、路旁的零星闲散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以扩大粮食或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收入。
1959年,永强公社普门生产队第2小队扩种多收粮食22300斤,每户多收杂粮100多斤;第3小队“由于扩种不积极”,每户少收粮食75斤。1960年,普门生产队计划扩种300亩,采取“五定”责任制:定领导,生产队确定支部委员负责,小队由副小队长负责;定措施,六间作(毛芋间南瓜,球菜间小白菜,方块压蕃薯间榨菜,春花田间芥菜,糖蔗间白银豆,槐豆间白银豆)、六利用(房前屋后、公路两旁、河边田园、新开果园);定任务,将300亩任务分到小队;定检查,突击10天,每2天检查1次;定奖励,按进度和质量,列入春耕生产评比。以3月1日至10日,间作套种305亩,其中球菜14万株,小白球95万株,白银豆2万株,南瓜7.8万株,春播绿肥43亩,蓖子100斤。4月,中共温州市委将普门生产队扩种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普门生产队通过社员鸣放辩论,找出早稻扩种的办法,开荒20亩,将蕃薯苗种到山上;83亩糖蔗园移到涂边,156亩蕃薯园改为水稻田;小田并大田114条,田岸减少可增多水田面积11亩;整理渠道可增多2亩,迁移2个塘墩增多1.1亩;晚秧播在蕃薯田里可增加80亩,使早稻面积从8311亩扩大到1200亩,增加369亩,比原计划增加43.3%。8月12日,经有关部门验收,五溪沙海带连试养海带成功,放苗503棵,总产370担,产值36460元。至9月20日,梅头乡扩种248亩,其中小白菜45亩,油冬菜57亩,菜头19亩,球菜57亩,山东菜47亩,雪里红5亩,其他18亩。在大抓扩种的同时,温州市开展“每户百株瓜,千斤菜,每人10株向日葵”运动。永强公社提出“四个不见天”(即屋脊不见瓦,墙不见石头,水面不见水,土地不见天)口号。“社员反映:粮食到处向你笑,就看你们要不要”。
疾病 由于粮食困难,自1959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普遍出现营养性疾病,尤以浮肿病和妇女病最为突出。至1960年9月,梅头乡公共食堂在办17个,停办3个,缺乏燃料11万斤,患浮肿病16人,已有8人好转。
1961年2月统计,天河公社妇女停经611人。直至1962年,经治疗,除5人末愈外,“其中大多数已经继续生育或正在怀孕中”。天河农场5名妇女,1959年“全部得断经病”,至1962年下半年,除一人丈夫在服兵役外,其余 “都继续生育”。1962年8月,西前大队产妇王郎妹说:“那个时候(指1959年)真苦啊,在田里耘草,月经来,腰也挣不起来,又不敢请假,以后就断经了”。产妇朱顺妹说:“公社化无劳力搞副业,捉涂也不准,想点渔货吃就办不到。大食堂卖配(指菜),有几盆香葱炒豆腐干也不卖给我们妇女,说给正劳力买的。饭堂里有时粥煮干了,就用水掺起来给我们吃,我们妇女还怕男人吃不饱,干不动,给他多吃点,就直自(自己)着饿。我前年不只是断经病,还有浮肿病,因此不能生养了”。第十一节 缩短战线 促调整
决策
1960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发出“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把压缩基本建设战线,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作为保证农业生产的措施。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同年1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整顿县以上工矿企业劳动力的通知》规定5年内县以上工矿企业不许从农村抽调劳动力,扩建、新建企业所需职工,从现有企业中调剂和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中解决。2月7日,省委又作出《关于继续压缩工业劳动力支援农业的决定》,要求从农村抽调的民工一律回农村。3月8日,省委《关于整编精简劳动力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务必使整编精简的劳动力迅速下放,投入春耕生产,加强农业第一线。1961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精简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为贯彻通知精神,中共温州市委成立整编精简委员会,后更名为精简领导小组。1962年2月24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1962年上半年继续减少城镇人口七百万人的决定》。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6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对农村现有吃商品粮的人口迅速进行彻底的清查和整顿。对公社和大队的每一个单位、每一户、每一个吃商品粮的人,都要进行排队审查,分清哪些人需要由国家供应口粮,哪些人不应该由国家供应口粮。对需要由国家供应口粮的人,要重新造册报县粮食局审查,经过县人委批准,换发新的粮食供应证。对不应该由国家供应口粮的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到生产队去,使其生活有可靠的着落,然后停止供应。”3月1日,中共温州市委为贯彻决定精神,除已成立市委和各系统的精简领导小组外,决定增加领导小组成员,增设市郊各区委精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力量,开展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压缩吃商品粮人口等工作。
界限
中央《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精简的主要对象,是1958年1月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在完成精减计划的前提下,新职工中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中的骨干和技术能手的,也可以不减;1957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职工,确是自愿要求回乡的,也可以准许离职回乡;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都不精减,但属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确实自愿回家,回家之后生活又有保障的,也可以准许离职回家;195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年老体弱,自愿退休或退职的,也可准许退休或退职。对于老弱残疾人员,不能采取甩包袱的态度,必须有妥善安置办法之后,才可以处理。1962年6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要求凡来自农村,能够回乡的,都应说服回到生产队中参加农业生产,原是城里的职工,自愿下乡落户的,可安置到有亲朋照顾的生产队去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原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企业和文教卫生单位,凡适合于转回去的,都应转回为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宜于转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去的人员,也应转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去。
待遇
被精减人员的待遇按离职处理,一律不采用带工资下放的办法。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职工被精简时,除发给当月的工资外,根据用工性质和工作年限,发给相应的生产补助费。1957年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精简时按退休、退职办法处理。精减下来的老、弱、残职工,凡是符合退休条件的,按1958年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作退休安置。全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退休条件的老、弱、残职工,可以作退职处理。精减下来无家可归和城镇中无法安置但具有下乡条件的职工,可安置到农场(包括牧场、林场、渔场)。精减下来的原是城里的职工,可以从事家庭副业、家务劳动和一些适宜个人开业的社会劳动,如手工业、服务业、修理业、行医、教书、演艺等。
做法
1960年9月8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建立精简工作机构,在中共温州市委工作组的帮助下,采取边排队、边动员、边行动、边整顿的办法,先易后难,越快越好的工作措施,从各条战线压缩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9月12日确定方案,当天即下放劳动力7053人。1962年上半年开始,精简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干部带头,典型启发;先安置,后精简;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贯彻勤俭办厂,民主办厂,自力更生的方针;并按中央关于“农村社办工业企业一般地应当停办”的指示,将企业放给生产队,实行亦工亦农的季节性生产;在文教事业方面,按中共温州市委指示,采取转民办和调整的办法加以紧缩。
安置
1960年9月中旬,永强公社从各条战线上紧缩压出劳动力8215人,充实农业生产,使农业战线劳动力由原占总劳动力的59.62%上升到80.92%;9月13日,同时接收由市区回乡人员110名。到1962年6月,永强片区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1153人,其中城镇居民压缩418人。精简人员中回农村的1050人;转集体所有制63人,其中供销社15人,中小学48人;减人不减粮的40人。7月底,永中全镇精简和压缩吃商品粮人口58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72人,社办工业和手工业职工137人,集镇居民235人,其他单位职工39人,精简人数占全镇吃商品粮人口总数的13%,完成年底精简任务的71.5%。精简人员中,回本镇农村的326人,镇外农村223人,外县农村26人,减粮不减人8人,使自8月至12月可减少粮食供应7870斤。8月15日,中共温州市委批转市委精简工作组、永中镇党委《关于永中镇前阶段精简职工和压缩集镇人口情况的报告》给全市各区委、公社党委,认为永中经验和做法可供各地集镇精简工作参考,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一点,更好地完成年度精简任务。至1963年9月,永强片区基本完成精简任务,共安置回乡下乡人员3116户,5667人,其中1962年安置1758户,2505人;1963年1至9月份1358户,3161人;安置回乡下乡人员中,区外回乡安置326人。
问题
精简过程中,有260人不安心务农,其中“有65人甚至外流,去向不明”;有30户,109人的口粮未有解决;有的在农村确实无住房。应回乡未回乡、应减未减的有30户,66人,思想工作难度大;精简不当的有2户,4人;属四类分子及其家属未下放的有11户,53人,其中地主8户(53人),反革命2户(12人),坏分子1户(6人),“群众有意见”。回乡人员过于集中也给生产队造成负担。梧埏区委书记潘王罗反映,状元公社状四大队原有1200人,又下放给600人;永强区委书记边书帙说,永强也是这样,康二、康三、普门等大队,“如果不作调整,粮食任务都光了。”永中镇沧河大队,二年中接收756人,将原人口2331人又增加32.4%,虽然国家减少征购任务26万斤,却使工业品征购奖售减少红糖910斤,化肥1690斤,布票4550尺,香烟1560包,胶鞋650双。使一些干部认为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是给农业加上一个“大包袱”,是“大贩农业,大吃粮食”。
后续
1963年6月上旬,中共温州市委统一组织力量全面开展对精简职工工作进行复查验收。验收的步骤是,先布置各单位发动群众进行自查、补课;各部委、局层层负责,组织力量重点抽查;由各基层单位在自查、补课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再由上级负责验收审批。复查验收小组还深入农村,对精简下放职工、居民安置落实情况及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作用进行检查访问,并按政策规定,帮助下放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如自留地分配、生活用品和农具的优先供应,生活补助费、安置费、插队费、退职费发放,以及住房、吃粮、柴草、夏帐、冬衣安排等,继续落实政策,使下放人员安居农村,安心农业生产。1975年1月,温州市组织对1961年至1965年间被精简下放职工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对精减职工的安置、生活等方面政策进一步予以落实,尽可能地帮助减轻困难,对少数确因精简不当而又没有安置好的,如工伤、烈属、夫妻或父子双精简、私方人员等,经批准收回;对工伤者由退职改退休;招工补员安置;建立定期生活困难补助制度;社会救济;落实户粮政策等。1979年9月,中共永强区委建立,由朱自强任组长的12人“解决部分城镇下放人员口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粮食定销政策。1981年5月,温州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局、人事科联合发文,将省拨“精简干部和老职工生活困难一次性救济专款”15000元分配各地。享受一次性救济的对象,属1957年底以前参加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在1961年1月1日至1965年6月9日期间从本市和外地精简退职安置在本市郊区和市区的干部和职工。救济的重点对象,主要是年老体弱、长期患病,或旧伤复发、不能参加劳动,家庭生活无依靠的精简干部和精简职工;对吃口多,劳力少,或因病因灾生活确有较大困难的,也可酌情救济;对尚未安排工作而生活有困难的双精简老职工,适当照顾。1982年11月,瓯海县人民政府下文,对精简下放人员的户粮遗留问题和已转为农村粮食定销供应人口进行清理。1987年,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省劳动人事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关于改进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精减退职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办法的通知》指出:“应当重申,建国以来历次精减退职的人员,不属于冤假错案的范围,不要不加区别地按照处理冤假错案的办法去改办离休、退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第十一章 人民公社


1958年7月,毛泽东发出“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公社称谓绵延数十年,涵套的小运动迭出;三面红旗联袂几多时,结幕性紧俏度跌宕。历史在这里画了一个圆圈。终归是,道德经所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物螺旋式之发展,又向相反方向转化而回归始源,成就新的时代起点。
第一节 兴办公社

建社过程
1958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布置建立人民公社试点工作。7月27日,发出《关于发展人民公社的意见》,要求在9月的下半月农业生产最紧张的阶段过去之后,各地可采取先联后并、上动下不动的办法普遍展开,争取9月底完成。9月,温州掀起全面办公社高潮。9月10日,中共永强区委作出《关于兴办人民公社的初步意见》(简称兴办意见),提出兴办公社的目的要求、政策问题、实施方案、做法步骤。“兴办意见”决定,必须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组织千军万马的宣传队伍,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人民公社十大优势和四个有利条件(浙江日报8月19日文章);组织全片区党团员学习办人民公社的有关党报社论、文章和人民公社章程;利用黑板报、土广播等所有宣传工具在街头巷尾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社社、队队、层层和各界人士鸣放辩论,放深鸣透,消除顾虑,形成政治局面;坚决贯彻阶级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分化、瓦解、打击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建社教育。对生产队队长以上干部进行全面排队,慎重审查,彻底揭发批判个人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开展拔白旗、插红旗运动。将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斗争坚决,经过长期考验和锻炼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组成一支坚强的基层队伍,办好人民公社。10月1日,永强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在永中剧院举行,1200多人参加。建立中共永强公社委员会,书记周福恒;公社设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志兴;区委、区公所撤销,下属的永中、永江、永兴、联甲、天河、永联、灵昆、水心、永新等9个乡(镇)改为生产大队,增设渔业生产大队,各生产大队建立党总支。12月20日,永强公社“拔白旗,插红旗”运动总结,全社处理大队主要领导干部3人,还处理一批党员、干部。永联大队有7个生产队干部因合股生产彩蛋,2名党员被开除党籍,大队党总支书记受牵连被撤职。12月,永强人民公社获国务院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1959年6月26日,永强人民公社在永中剧院召开社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余人,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王志兴当选为管委会主任;会议通过《永强人民公社章程》。9月20日,永强公社在永中剧院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150余人,会议总结整社工作,通过1959年规划,选举产生首届党委会,周福恒为书记。状元、蒲州片为梧埏公社组成部分,梅头乡(海城街道)属瑞安县(市)塘下公社。
  
政社合一
永强人民公社成立之时,撤销区公所和乡、村的行政建制,实行“政社合一”体制,集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为一体。公社既是政权机构,又是经济组织。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公社党委书记和社长;乡党总支书记和乡长改任生产大队党总支书记和大队长;生产大队以下称生产队,原高级社社长为生产队长;“全民皆兵”后,则称连、排、班,既管理生产,又管理行政。同时,把学校、供销社、信用社、银行营业所、粮管所、财税所、手工业社(组)等划归公社统一管理。公社下设农业、林业、牧畜、渔业、水利、副业、工交、妇女、商业、武装、计划、财务、文卫、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所、红专学院、幸福院等组织机构,行使公社职能。
  
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大就是规模大、劳力众、土地多,农、林、牧、副、渔全面综合建设与发展;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将土地、牲畜、农具、林木、房基地及社员宽余用房等基本生产资料和家庭副业收归社有,由公社统一调度使用。将具有100多平方公里范围的10万人口办成一个社,实行公社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按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相结合的分配原则;采取粮食供给制,基本工资加奖励分配办法。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以军队编制,从事工农业生产。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用钱;大办福利事业,主要服务不付费,尽快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运动,生产上各尽所能;生活上各取所需。“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一步成就了“天下大同”。
第二节 体制调整

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从1959年到1962年的4年中,按照中共中央指示,进行3次调整。
三级核算
1959年3月,温州市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八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上海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即“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14句话。3月24日,永强人民公社9个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大队党总支队改称管理区党总支。4月4日,中共温州市委作出《关于讨论与执行省委整顿人民公社十项规定的情况报告》,并于同日制定《关于郊区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规定”对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基本核算单位、分配制度、物资劳动等价交换、劳动力安排等问题提出整顿性调整;解决生产资料队为基础的所有制问题,确立以生产队(相当于原高级社)为基本核算单位。永强公社基本核算单位88个,下设生产小队为组织生产和包产单位;开始算账退赔,纠正“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错误;修正不切实际的包产指标,落实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合同制,承认大集体中小私有的存在,恢复社员自留地制度,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并鼓励扩种粮食、蔬菜和林木,谁种谁收;改变固定工资制,缩小供给比重,把固定工资制改为评工记分与评定工资相结合的“死级活评”制,保留粮食供给制或部分供给制。永强片区有以永兴乐二食堂为代表的半定量制,即大米定量,搭配蕃薯不定量;以灵昆胜安食堂为代表的“定量供给、定锅管理、定量下锅、定票送饭、以户定时用饭”;以灵昆和平、双昆食堂为代表的定量下锅,不收饭票,不限制饭量,“放开肚子吃,鼓足干劲干”。对借用地、富、反、坏、右分子的房屋、家具、 工具,原则上不归还,也不付租金,但要开列借据。通过这次整顿,使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初步遏制,但受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影响,中途停顿。
在体制改变、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的同时,对社办工业企业也作初步调整和整顿。1960年上半年,针对3月份全社工业产值日降幅15.3%的局面,永强公社党委对全社35个企业实行全面整顿。基本做法是,发动职工群众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运动,暴露问题,分析原因;边鸣放,边整改,完善管理制度;整顿组织,纯洁队伍,开展以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推动生产发展。整顿企业工作中,全社90%以上职工投入鸣放运动,贴出大字报7386张,揭发出的问题主要是,组织不纯,小数坏分子混入企业篡夺领导权;企业管理松懈,贪污、浪费、移用公款现象盛行,在车间主任以上干部中,16人有贪污行为;领导官僚主义,少数干部特殊化,存在强迫命令作风。通过整顿运动,重点打击坏人坏事,处理逮捕“混入工人阶级队伍”的反革命分子、逃亡地主和管制分子等12人,批判富农出身的贪污分子2人;调整生产关系,将29个工厂合并为19个社办工业单位,上收人事权、计划权、财务管理权;发展党团员,调整领导班子,健全组织建设,改变领导作风;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生产计划,从工厂、工场到车间、小组普遍建立“三包”(包产值、利润、费用)、“五定”(定质、量、料、员、时)、“五员”(产品检验员、材料保管员、生产安全员、计划统计员、文卫宣传员)、“六抓、六查、六比”(抓产值、查产品、比干劲,抓革新、查工具、比效果,抓关键、查潜力、比发动,抓管理、查制度、比正常,抓政治、查两头、比思想,抓政策、查执行、比纪律)制度,健全物资、劳动、技术、计划、财务管理,任务到车间,定额到个人,掀起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高潮。半年中,实现革新项目278项,提前60天完成国家半年工业产值计划,与上年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从市郊7个公社排位第五位升至第一位。
体制下放
1960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精神,温州市又全面开展基层整风整社运动,恢复体制调整工作。1961年3月,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下达后,区境取消供给制,恢复按劳分配,把办公共食堂的决定权下放给社员,进一步明确公社、生产大队(基本核算单位)及生产队(包产单位)三级所有制。5月,中共温州市委作出《关于调整郊区社队规模》的决定。5月8日,永强公社制定各管理区生产队队型调整规划(见表)。7月21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调整社办企业体制。1个全民企业,实行单独核算,自负盈亏;30个集体企业,实行分别核算。各计盈亏;175户手工业企业,自行经营,实行经济民主,自负盈亏;个体手工业发证经营,自产自销,收入归己。10月,下放公社体制,调整公社规模,中共永强公社委员会改称永强区委员会,行政复称区公所。永强公社下属11个管理区中渔业管理区和大罗山管理区撤销,其余9个管理区合并为永中镇和白水、天河、海滨、灵昆、龙湾5个人民公社,建立人民公社党委,行政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62年1月13日,永中镇改建为永中镇人民公社。至此,永强区辖6个人民公社,状元公社和梅头公社仍分别隶属梧埏区和塘下区。
温州市划分公社方案(节录)
1961年5月16日

[table=584px][tr][td=1,1,70]
公社名称
[/td][td=1,1,92]
原管理区名称
[/td][td=1,1,84]
生产大队数
[/td][td=1,1,62]
总户数
[/td][td=1,1,72]
总人口
[/td][td=1,1,69]
土地面积
[/td][td=1,1,135]
备注
[/td][/tr][tr][td=1,1,70]
合计
[/td][td=1,1,92]
[/td][td=1,1,84]
96
[/td][td=1,1,62]
22292
[/td][td=1,1,72]
109024
[/td][td=1,1,69]
123963
[/td][td=1,4,135]
现有干部132名。
生产大队数中包括10个渔业生产队[/td][/tr][tr][td=1,1,70]
龙湾
[/td][td=1,1,92]
永新、水心
[/td][td=1,1,84]
19
[/td][td=1,1,62]
3843
[/td][td=1,1,72]
16686
[/td][td=1,1,69]
22130
[/td][/tr][tr][td=1,1,70]
天河
[/td][td=1,1,92]
天河、联甲
[/td][td=1,1,84]
17
[/td][td=1,1,62]
4668
[/td][td=1,1,72]
23614
[/td][td=1,1,69]
27557
[/td][/tr][tr][td=1,1,70]
海滨
[/td][td=1,1,92]
永兴、永江
[/td][td=1,1,84]
27
[/td][td=1,1,62]
5203
[/td][td=1,1,72]
26455
[/td][td=1,1,69]
29558
[/td][/tr][tr][td=1,1,70]
永中镇
[/td][td=1,1,92]
永中镇
[/td][td=1,1,84]
8
[/td][td=1,1,62]
2676
[/td][td=1,1,72]
15919
[/td][td=1,1,69]
11002
[/td][td=1,1,135]
[/td][/tr][tr][td=1,1,70]
白水
[/td][td=1,1,92]
永联、新城
[/td][td=1,1,84]
8
[/td][td=1,1,62]
2592
[/td][td=1,1,72]
11435
[/td][td=1,1,69]
10835
[/td][td=1,1,135]
划入永中镇普门生产队[/td][/tr][tr][td=1,1,70]
灵昆
[/td][td=1,1,92]
灵昆
[/td][td=1,1,84]
7
[/td][td=1,1,62]
2215
[/td][td=1,1,72]
9578
[/td][td=1,1,69]
15711
[/td][td=1,1,135]
[/td][/tr][tr][td=1,1,70]
状元
[/td][td=1,1,92]
状元、蒲州
[/td][td=1,1,84]
10
[/td][td=1,1,62]
1095
[/td][td=1,1,72]
5337
[/td][td=1,1,69]
7170
[/td][td=1,1,135]
[/td][/tr][/table]
永强片区生产队队型调正规划统计表
1961年5月8日
[table=600px][tr][td=1,2,65]
类别
管理区
[/td][td=8,1,548]
原来生产队队型
[/td][/tr][tr][td=1,1,73]
生产队数
[/td][td=1,1,68]
10户以下
[/td][td=1,1,70]
11~15户
[/td][td=1,1,69]
16~20户
[/td][td=1,1,60]
2~30户
[/td][td=1,1,68]
31~40户
[/td][td=1,1,72]
41~50户
[/td][td=1,1,69]
50户以上
[/td][/tr][tr][td=1,1,65]
永新
[/td][td=1,1,73]
58
[/td][td=1,1,68]
4
[/td][td=1,1,70]
2
[/td][td=1,1,69]
2
[/td][td=1,1,60]
17
[/td][td=1,1,68]
25
[/td][td=1,1,72]
7
[/td][td=1,1,69]
1
[/td][/tr][tr][td=1,1,65]
水心
[/td][td=1,1,73]
68
[/td][td=1,1,68]
3
[/td][td=1,1,70]
4
[/td][td=1,1,69]
5
[/td][td=1,1,60]
25
[/td][td=1,1,68]
17
[/td][td=1,1,72]
11
[/td][td=1,1,69]
3
[/td][/tr][tr][td=1,1,65]
永中
[/td][td=1,1,73]
79
[/td][td=1,1,68]
1
[/td][td=1,1,70]
1
[/td][td=1,1,69]
7
[/td][td=1,1,60]
27
[/td][td=1,1,68]
20
[/td][td=1,1,72]
14
[/td][td=1,1,69]
9
[/td][/tr][tr][td=1,1,65]
永联
[/td][td=1,1,73]
60
[/td][td=1,1,68]
2
[/td][td=1,1,70]
3
[/td][td=1,1,69]
[/td][td=1,1,60]
28
[/td][td=1,1,68]
24
[/td][td=1,1,72]
8
[/td][td=1,1,69]
15
[/td][/tr][tr][td=1,1,65]
天河
[/td][td=1,1,73]
71
[/td][td=1,1,68]
5
[/td][td=1,1,70]
1
[/td][td=1,1,69]
8
[/td][td=1,1,60]
24
[/td][td=1,1,68]
23
[/td][td=1,1,72]
10
[/td][td=1,1,69]
[/td][/tr][tr][td=1,1,65]
联甲
[/td][td=1,1,73]
95
[/td][td=1,1,68]
3
[/td][td=1,1,70]
1
[/td][td=1,1,69]
1
[/td][td=1,1,60]
62
[/td][td=1,1,68]
24
[/td][td=1,1,72]
3
[/td][td=1,1,69]
1
[/td][/tr][tr][td=1,1,65]
永兴
[/td][td=1,1,73]
79
[/td][td=1,1,68]
2
[/td][td=1,1,70]
[/td][td=1,1,69]
11
[/td][td=1,1,60]
17
[/td][td=1,1,68]
36
[/td][td=1,1,72]
10
[/td][td=1,1,69]
3
[/td][/tr][tr][td=1,1,65]
永中
[/td][td=1,1,73]
82
[/td][td=1,1,68]
[/td][td=1,1,70]
2
[/td][td=1,1,69]
1
[/td][td=1,1,60]
40
[/td][td=1,1,68]
25
[/td][td=1,1,72]
11
[/td][td=1,1,69]
3
[/td][/tr][tr][td=1,1,65]
灵昆
[/td][td=1,1,73]
75
[/td][td=1,1,68]
1
[/td][td=1,1,70]
[/td][td=1,1,69]
6
[/td][td=1,1,60]
32
[/td][td=1,1,68]
34
[/td][td=1,1,72]
2
[/td][td=1,1,69]
[/td][/tr][tr][td=1,1,65]
农场
[/td][td=1,1,73]
3
[/td][td=1,1,68]
1
[/td][td=1,1,70]
[/td][td=1,1,69]
[/td][td=1,1,60]
2
[/td][td=1,1,68]
[/td][td=1,1,72]
[/td][td=1,1,69]
[/td][/tr][tr][td=1,1,65]
[/td][td=1,1,73]
21
[/td][td=1,1,68]
[/td][td=1,1,70]
[/td][td=1,1,69]
[/td][td=1,1,60]
[/td][td=1,1,68]
[/td][td=1,1,72]
[/td][td=1,1,69]
21
[/td][/tr][tr][td=1,1,65]
合计
[/td][td=1,1,73]
670
[/td][td=1,1,68]
22
[/td][td=1,1,70]
14
[/td][td=1,1,69]
41
[/td][td=1,1,60]
262
[/td][td=1,1,68]
230
[/td][td=1,1,72]
76
[/td][td=1,1,69]
25
[/td][/tr][/table]


  续表
[table=600px][tr][td=1,2,68]
类别
管理区
[/td][td=8,1,546]
调整后生产队队型
[/td][/tr][tr][td=1,1,64]
生产队数
[/td][td=1,1,66]
10户以下
[/td][td=1,1,68]
11~15户
[/td][td=1,1,69]
16~20户
[/td][td=1,1,67]
21~30户
[/td][td=1,1,70]
31~40户
[/td][td=1,1,72]
41~50户
[/td][td=1,1,70]
50户以上
[/td][/tr][tr][td=1,1,68]
永新
[/td][td=1,1,64]
67
[/td][td=1,1,66]
4
[/td][td=1,1,68]
2
[/td][td=1,1,69]
5
[/td][td=1,1,67]
32
[/td][td=1,1,70]
24
[/td][td=1,1,72]
[/td][td=1,1,70]
[/td][/tr][tr][td=1,1,68]
水心
[/td][td=1,1,64]
85
[/td][td=1,1,66]
3
[/td][td=1,1,68]
4
[/td][td=1,1,69]
14
[/td][td=1,1,67]
49
[/td][td=1,1,70]
15
[/td][td=1,1,72]
[/td][td=1,1,70]
[/td][/tr][tr][td=1,1,68]
永中
[/td][td=1,1,64]
83
[/td][td=1,1,66]
1
[/td][td=1,1,68]
1
[/td][td=1,1,69]
7
[/td][td=1,1,67]
33
[/td][td=1,1,70]
22
[/td][td=1,1,72]
14
[/td][td=1,1,70]
5
[/td][/tr][tr][td=1,1,68]
永联
[/td][td=1,1,64]
68
[/td][td=1,1,66]
2
[/td][td=1,1,68]
3
[/td][td=1,1,69]
[/td][td=1,1,67]
30
[/td][td=1,1,70]
28
[/td][td=1,1,72]
4
[/td][td=1,1,70]
1
[/td][/tr][tr][td=1,1,68]
天河
[/td][td=1,1,64]
81
[/td][td=1,1,66]
5
[/td][td=1,1,68]
1
[/td][td=1,1,69]
9
[/td][td=1,1,67]
43
[/td][td=1,1,70]
23
[/td][td=1,1,72]
[/td][td=1,1,70]
[/td][/tr][tr][td=1,1,68]
联甲
[/td][td=1,1,64]
97
[/td][td=1,1,66]
3
[/td][td=1,1,68]
1
[/td][td=1,1,69]
1
[/td][td=1,1,67]
66
[/td][td=1,1,70]
24
[/td][td=1,1,72]
1
[/td][td=1,1,70]
1
[/td][/tr][tr][td=1,1,68]
永兴
[/td][td=1,1,64]
84
[/td][td=1,1,66]
2
[/td][td=1,1,68]
12
[/td][td=1,1,69]
26
[/td][td=1,1,67]
36
[/td][td=1,1,70]
5
[/td][td=1,1,72]
3
[/td][td=1,1,70]
[/td][/tr][tr][td=1,1,68]
永中
[/td][td=1,1,64]
96
[/td][td=1,1,66]
[/td][td=1,1,68]
2
[/td][td=1,1,69]
6
[/td][td=1,1,67]
63
[/td][td=1,1,70]
23
[/td][td=1,1,72]
2
[/td][td=1,1,70]
[/td][/tr][tr][td=1,1,68]
灵昆
[/td][td=1,1,64]
77
[/td][td=1,1,66]
1
[/td][td=1,1,68]
[/td][td=1,1,69]
9
[/td][td=1,1,67]
33
[/td][td=1,1,70]
32
[/td][td=1,1,72]
2
[/td][td=1,1,70]
[/td][/tr][tr][td=1,1,68]
农场
[/td][td=1,1,64]
3
[/td][td=1,1,66]
1
[/td][td=1,1,68]
[/td][td=1,1,69]
[/td][td=1,1,67]
[/td][td=1,1,70]
2
[/td][td=1,1,72]
[/td][td=1,1,70]
[/td][/tr][tr][td=1,1,68]
[/td][td=1,1,64]
21
[/td][td=1,1,66]
[/td][td=1,1,68]
[/td][td=1,1,69]
[/td][td=1,1,67]
[/td][td=1,1,70]
[/td][td=1,1,72]
[/td][td=1,1,70]
21
[/td][/tr][tr][td=1,1,68]
合计
[/td][td=1,1,64]
741
[/td][td=1,1,66]
22
[/td][td=1,1,68]
26
[/td][td=1,1,69]
77
[/td][td=1,1,67]
385
[/td][td=1,1,70]
198
[/td][td=1,1,72]
26
[/td][td=1,1,70]
7
[/td][/tr][/table]
队为基础
1962年春开始,体制下放、撤并管理区成公社后的公社,实行以生产队(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调整,使生产队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生产单位是生产队与核算单位是生产大队在分配中仍然存在着的平均主义。1962年夏,温州市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指示》,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所有制基础,公社和生产大队各为部分所有制的三级经济新体制。生产队收益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取公益金照顾困难户。社员的劳动报酬,实行定额计酬或评工计分,多劳多得;粮食分配采用“按劳分粮加照顾”或基本口粮与按劳分粮相结合的办法。调整后的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规模由大变小,实际上已恢复到高级社时的建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生产队相当于初级社规模,公社依旧实行政社合一,仍是完整的三级经济联合体。
第三节 整风整社

1958年11月至12月间,进行人民公社整顿巩固工作,主要是解决公社的定型问题,初步建立各级组织。1959年4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关于整社运动的情况报告》中指出,主要是权力下放,包产指标和清理账目问题。
清账
清理公社和生产队账目,旨在纠正“共产”风中的平调问题和纯洁干部队伍。做到边算账,边兑现。具体做法,由书记动手,召开社员大会,学习政策,表明决心;组织基层各级负责干部和社员代表参加的清账小组,实行专人算账和发动群众清账相结合。5月,永强公社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展开公社和核算单位的账目清理工作。参加会议633人,最多时719人。会议在暴露干部“手足不清”情况中,原掌握指数375人,新暴露173人,合计548人,占总数633人的76.21%。其中有贪污行为144人,占22.75%;多吃多占155人,占24.49%。多吃多占中,有119人多分粮食92291斤,有41人多分粮食505斤,及现金、水产、副食品等。清账工作中,摸清干部的基本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5月中旬,永强公社党委在工交、财贸系统开展,清查人力、物力、财力的“三清查”运动。运动建立领导小组,由缪国光、董汉光、方培林、王运文、朱启尧、张友通、许良迪等7人组成,抽调人员组成“三清查”办公室,下设秘书监察、人力、物力、清账4个工作小组。运动由各组提出行动计划,实行分片分点包干,“采取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办法”开展工作。运动分组织学习、发动群众,开展大鸣大放、揭露问题,健全制度、边整边改、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等阶段。“三清查”运动自5月18日召开动员大会,讨论、鸣放各安排3天,整改5天,月底基本结束。“三清查”运动共鸣放大字报8015张,提出意见2439条,其中关于领导作风的2439条,占30.55%;关于管理不善的2261条,占28.32%;还有关于铺张浪费、账目不清、方针政策、揭发贪污、占小便宜、公款超支、不爱公物、经营作风、违反制度及其他等方面意见。至6月初,掀起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内容的红旗竞赛运动,供销部还对编余的92人提出处理意见。
三反”
1960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中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5月中旬,中共永强公社党委乘温州市委在永强召开改选落后队会议之际,召集生产队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一起参加会议,帮助公社党委开展“三反”。与会干部99人,先到永和、金岙等落后队参观。继而,召开两次专题动员会,由公社第一书记“带头检查下水”,发提意见,摆问题,找原因,开展反官僚主义斗争。经过6天鸣放,共贴出大字报653张,其中关于官僚主义的301张,占46.1%;关于强迫命令的59张,占9.03%;关于贪污浪费的51张,占7.4%;其他150张,占33.23%。
贪污多占 经查,在水心、永新、灵昆、永联、永兴、天河6个管理区96名干部中,有多占行为的45人,占干部总数45%;以集体私分、农忙补贴名义和借粮不还行为多占大米1848斤(最多的149斤,最少的也分10斤)。北新、石浦、滨江、和平等33个生产队264名干部有多占行为的130人,占干部数50%;通过口粮明分暗补手段,多占粮食7612斤。永新、水心、联甲、永联、永兴5个管理区的55名干部中,以公款购买物品贪污实物,计金额357元,计干部19人(其中正副书记4人,正副主任6人),占34.5%;金岙、白水、黄石等18个生产队的144名干部,有贪污行为30人,占12.5%(其中正副书记6人,正队长7人),共计金额1859元。
铺张浪费 水心管理区修理干部寝室开支159元;永新管理区在半月中购置自行车、电话机各3台等,计金额833元;陪检查团成员用膳,客少主人多等,总计铺张浪费金额3647元。
强迫命令 1960年4月,中共温州市委监察委员会对永强公社灵昆、永江、天河、永兴、永新、水心6个管理区中的11个生产队进行专题调查,计有61名党员、干部在处理少数社员、小孩到田间拿、偷番薯种等问题中,共体罚、罚款和强拿物品抵押过群众72人。其中被吊打罚跪11人;被游街和街头“展览”7人(妇女5人);被罚款和罚大米45人,计金额1500多元,大米1000多斤;仅灵昆管理区胜利生产队因罚款而被迫变卖家具的有10多户;被翻箱倒笼、强拿物品抵押的9人。灵昆民建生产队两个6岁和7岁的孩子,在4月4日拿了一只不足4两重的番薯种,被第三小队长发现,随即到其中一家将煤油灯、茶盘端走,还拿走被胎、被垫、被单各1条;又到另一家拿走大米20斤,把8尺白布和送殡用孝衣都拿走。参加吊打社员的干部中,有共产党员31人,共青团员14人,非党团干部16人;有党支部正副书记10人,生产队正副队长14人,正副小队长18人,会计5人,民兵10人,其他干部4人。被吊打的72人中,贫农33人,下中农11人,中农21人,上中农4人,地主儿子2人,反革命分子1人。4月18日,中共温州市委批转市监委情况报告,责令相关人员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退还处罚、抵押款物。8月8日,瑞安县塘下公社总结“三反”工作,全社生产队以上干部1603人,集中表现在官僚主义、贪污、浪费三个方面暴露出有大小问题的有316人,占干部总数的19.75%,其中例举梅头管理区主任“强迫命令很严重,对不完成征购的就打,在堤塘偷赖的就打,一连打了7人,群众叫他活老虎”。8月14日,永强公社永江管理区沙中生产队第7小队社员金银凤,与另5位妇女在翻晒早谷时,拿回“谷头”30斤左右准备分吃被发现,金与另一妇女被关押民兵室2天,强令坦白交代其他偷窃行为。金银凤因担心家中被搜查而逃回家时,又发现被搜查没收23斤饭票、11.5斤大米、2斤早谷和3斤“蟹儿”,仅剩丈夫身边4两饭票从田间回来买稀饭给4个小孩分吃。当晚,金银凤自缢身亡,年40岁。9月11日,中共温州市委批转市监委调查报告,强调“以整风的办法来彻底克服‘三风’”,并对有关干部作相应处理,留党察看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与撤消队长职位1人,行政记过处分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
整风
1961年8月,中共温州市委制定《温州市郊整风整社工作计划》,决定从10月份开始,分4批开展整风整社工作,每批约2个半月,总的时间为1年,预定1962年10月份止全面结束。市委成立整风、整社领导小组,各区有一位副书记专管,采取市委、区委和公社党委三结合的办法,抽调干部,统一组织工作队,具体负责整风整社;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抓好基点,推动全面工作的进行。第一批整风整社以梧田区为重点,永强等区各自先试点一个公社。
鸣放 1961年2月1日至7日,永强人民公社召开党员大会,与会党员1182人。会议总结三年经验教训,开展反“五风”运动。在认清形势,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就“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等开展大鸣大放,共摆出各种问题和表现6402条。8月、9月,在中共温州市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和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永强片区的与会干部,提出鸣放意见。拔白旗:1958年,城北队放水稻亩产2万2千斤“卫星”,王光荣说稻草也没有那么多,就被当白旗拔了;1957年冬,永强区委书记徐君宝在省里开会说永强“三定”扭秧歌,被拔了白旗;组织部长开口就要拔白旗。放“卫星”:烧火坭也要放卫星,把稻草堆起来烧;粮食征购放卫星,说青田、永嘉、乐清已完成任务,永强处在四面包围之中,于是连夜不过秤封仓上报;毛猪入社也放卫星,定期入场。瞎指挥:1958年,糖蔗收成好,要全部留种,致损失惨重,永强糖蔗要几年才能恢复;1958年,番茄改山边种植,增了产,后来要全部改,损失很大;围垦海涂要50万人工,代价大,公社打报告要求将埧址上移200米,被批评不执行市委指示,现在南边已被海水冲光;永江渔业大队原来生产好,水产局强制推广一筐二改,使100多个网被水冲掉,1000多搭子网被改掉,亏损12万元;推广岱字号棉花,消灭本地种,结果长不好,五溪沙队拔掉死棉苗补种红菜,成为干部张成福被处理的材料,后来种红菜的丰收,不拔的绝收;1960年4月,点播早稻400多亩,农业局干部在永河改造落后队,要拔掉重播,结果末拔的亩产340斤,重播的220斤,有20亩颗粒无收;绿化大罗山,绿化茅竹岭,拔掉油茶栽杨梅,最后全荒秃;1959年上半年,永兴动员全民办农业,命令剃头匠18天不准开门,学校不准开课,结果剃头匠没有收入哭起来,永兴小学由标兵转为落后;永兴为迎接检查团,看见气车来,社员吃饭也得放下,全部到田里劳动,参观团过了就回来;粮食生产,梧田每亩负担国家任务850斤,永强负担936斤,不合理;办食堂、托儿所、幼儿班、畜牧场,全社调动房屋4000间,社员反映,“什么目的,别人的,共产主义了”,天河庄前一户社员五间屋料、80株树全部拿走,老头子要求留一株给他打棺材,干部不同意;永强有2件事出名,白水电站出名,强迫命令出名,1959年二条道路辩论变斗争会,1960年处理小偷小摸,四甲队逼死人命;永强工作有五多,搞试点多、开现场会多、批评多、平调多、粮食任务增加多;1958年,永兴糖蔗全部留种,出现三多,即园里糖蔗堆得多,路上蔗渣丢得多,群众家里藏满多,社员反映,糖蔗都留种,棉花断了种,生产开玩笑,领导不懂窍。
退赔
平调 1958年10月下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一平二调共产风开始出现。永江大队北新生产队已种上粮食作物的400亩荡园和两头耕牛,被无偿调给宁村生产队。至1961年,永新管理区永河生产大队平调社员大小农具5393件、房屋52间(其中办畜牧场占用5间、大队试验场5间、管理区保健站5间、食堂32间)、房前屋后棕树480株、茶树852株、松树7527株,1959年自留园下放,1960年春又全部统上来,并调来5间房子作仓库。贯彻“十二条”指示后,只退回房屋10间,付房租300元,继续平调社员口粮资金718元。1960年5月,永河大队社员邵康云(中农)的5间房屋被大会宣布十五日搬出做仓库,邵说“十五头”搬家不吉利,要求干部延期一天,干部非但不同意,还批了一顿。永河大队在几年中,队里要用农具就到户里调,即不登记又不折价,食堂烧饭没有柴,炊事员将番薯簾当引火柴;一次烧饭引火,就烧了3只箩,1只簟,一张车桶。全大队13个生产队258户,1961年夏收时仅有主要农具篾簟21条,箩45担,水车9张(7张要修理),粪桶64担。第二队40多户,只有箩3担,桶一只也没有。
算账 1961年8月,各人民公社党委建立算账退赔领导小组,中共温州市委校组织工作组驻永河大队抓算账退赔工作试点。8月31日,温州市委将“永河大队退赔工作的情况报告”批转全市各公社参照执行。永河大队算账退赔工作分三步。第一步,抓干部学习,解决干部的怕退不清、怕无资金、怕实物被拿光、怕麻烦的思想。第二步,发动群众检举、评议、核实。第三步,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兑现。
兑现
瑞安县塘下公社在1960年11月中旬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共中央政策,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会议收到梅头管理区鸣放意见1252条。13日统计,梅头管理区参加宣传教育活动的干部有65人,受教育人数20775人,其中男14300人,女6475人;开始落实纠正平调错误的有9个生产大队;应兑现金额3111元,已兑2133元,其中包括农具4件;兑现自留园7亩。会议还根据干部在贯彻政策运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管理区干部表现坚决的5人;生产队书记、队长中,坚决的23人,一般的4人;公社、管理区、生产队以上的共产党员中,坚决的75人,一般的43人,消极的14人。1961年1月6日,塘下公社农村党支部类型排队,梅头管理区9个生产队支部,属一类有社门、东岙2个支部,其余埭头、邱宅、上涂、西一、五坦、东门、中村等7个支部属第二类。7月22日,永强人民公社决定对原平调生产队、社员的农具、粮食、家具、房屋及劳力等,一律进行退赔。经核查,全公社共退赔粮食350941斤,房屋3347间,农具、家具138078件,牲畜1164头,土地1035亩及补偿工资328135元。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工作组驻点的永新管理区永河大队,属落后队,要兑付口粮资金718元,房屋修理资金1231元,农具折价2984元,茶树7852丛折价628元,松树7527株折价691元,棕树480株全部实物退还,总计需要兑现6452元,确定早稻兑现3000元(其中公社扶植1500元,早稻提取公积金1500元),在晚稻公积金中解决193元,剩余1319元在1962年早稻登场时兑清。时有现金3000元,先兑付口粮资金718元,房屋修理费1231元,农具先兑35%计1051元,留下农具折价1933元,待晚稻登场兑清,先打欠条,限期付款;茶树和松树折价款,定在1962年早稻登场时兑清。
甄别
从1961年6月开始,中共温州市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对1958年1月至1961年6月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6月,由温州市委副书记刘朝中负责,以办党校形式,抽调各区94名党员骨干举办训练班,一面总结几年工作的经验教训,一面甄别平反。状元公社状四大队原党支部书记夏成崇,坐了10个月的冤枉监狱,平反后表示革命到底。据工交、财贸、文卫、机关4个系统和永强区调查,在已平反的868人中,心情舒畅、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的477人,占55%,永强区115个党支部中,有11个由不团结转为团结了;被平反人员仍有怨气的,永强区有10人,占5%。通过甄别平反工作,在永强区324名生产大队长以上的干部中,有191人接受教训;作风转变不快和没有转变133人,占41%。有许多案件不是经过集体研究决定,而是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状元大队(管理区)总支书记在1958年10月间,擅自在干部、社员中拔白旗10多人;随后,各大队也先后拔掉118个白旗。1958年,永强片区拔白旗9人,其中撤销党内职位1人,开除党籍4人,开除公职回家生产4人。1959年改造落后队时,温州市委负责人在永中、灵昆、龙湾等管理区,个人决定斗争,处分了14名党员和干部,经复查,基本上属错误处理。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

1964年,中共中央树立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为农村建设标兵。温州地区把“学大寨,赶城西”(平阳县城西公社)作为地区运动内容,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强调“思想革命,山河更新”,号召各级党组织在学大寨运动中加强农村基层标兵支部建设工作。
政治挂帅
1969年7月,温州地区革委会举办学习大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赴大寨大队参观学习,永强区城北、普门、峡底3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参加。8月,温州市革委会提出,“进一步在全市掀起一个学大寨人,立大寨志,兴大寨风,走大寨路,创大寨业的群众运动新高潮,”并组织一个赴大寨参观学习巡回汇报组,到各地传达大寨精神。在郊区、传达的对象为各区、公社、大队革委会(革领小组)成员,生产队长和贫下中农代表(每个生产队2至3名),以及在当地的单位、企业的革委会成员和职工。市郊农村以区为单位安排一天时间组织传达,永强在8月10日,梧田在8月13日。市革委会要求,在集体传达后,还要认真组织讨论,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大寨为榜样,找差距、找原因、议措施,制定学大寨规划,树立自己的大寨式样板。
制定规划
1964年6月,温州市计划委员会永强规划小组和永强区公所共同制定《永强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规划”提出治山治水9项措施,要求在1970年前完成179.9万土方、12万石方开挖任务;需要民工139.7万工,投资328.6万元,其中要求国家帮助122万元(占37.13%),解决天河电站(45万元)、高压线路和变压器(18.95万元)、龙湾徒门(15万元)、浚浦机(2万元)、灵昆翻水站(7万元)等工程;需要主要原材料,计钢材11吨、水泥312吨、木材203立方;并提出多种经营发展计划,作为几年中农业学大寨的主体内容。1971年1月13日至18日,温州市革委会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召开“迅速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新高潮誓师大会”。参加会议人数约2000人,有区、公社三分之二干部,各生产大队3人,农业系统所属单位和区、社所属单位负责人等。会议实行军事编制,组成连、排、班,指定专人负责。会议要求,继续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彻底肃清“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挂帅”、“物质到激”的余毒。1月20日,状元公社革委会制定农业学大寨规划草案。“规划”的农业发展新指标:粮食生产力争亩产1700斤;做到春花夺高产,早稻超“纲要”,晚稻超早稻,蕃茹超水稻。经济作物,茶叶从1970年的2万斤增加到3万斤,开辟新茶园150为亩;柑橘产量要比1970年增长25%,达到总产量350万斤。畜牧生产,生猪饲养18000头,到达亩均一头。水产,淡水养殖10万斤;海洋捕捞,要求每对机帆船年产3000担,并向远洋捕捞发展。2月8日,永强区革委会在灵昆公社召开“永强兴修水利现场会议”。灵昆公社响应毛泽东“农业学大寨” 号召,全岛发动3500个劳动力,投工38万,疏浚河道8条,先后建造17个平原水库,蓄水170万方,使旱情缓解。1974年,温州地区学习永嘉县里湾潭大队的把农业学大寨与开展批林批孔政治运动挂起钩来的经验。是年冬,永强党的核心小组号召向海涂要地,各公社“积极响应”,天河公社每天发动1万多人上工地,投工6万多劳动日,围垦海涂1125亩。全区共完成围涂造田1800多亩,这些土地用于养殖对虾170多亩,蝤蠓230亩,晒盐652亩,种粮700余亩。
1975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高潮。中共温州市委提出“苦战三年,建成大寨式郊区”奋斗目标。11月,市郊6个区,“进度最快的是近郊区;梧田区声势很大;永强区海滨公社工作搞得较细致”,每个大队党支部都向公社送了保证书,下了苦战一年,大批大干,实现大寨式公社的决心。梧田区制定农业学大寨规划,并写出实现大寨区的决心书,争取在二年内,分批实现大寨式公社,在全区6个公社中,1976年要使三垟、梧田、状元公社首先实现大寨式公社。状元公社还将全社14个大队按领导班子战斗力、政治方向和道路、集体经济巩固情况等分成四个类型来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落实措施
在1975年到1976年的学大寨中,中共温州市委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队,进驻郊区11个公社,贯彻执行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提出“人心归田,劳力还田”,收回农民的开荒地、扩种田,收回分到户的土地,批判山林单干,进行并队。在学大寨过程中,“坚决击退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全市4101个生产队,二年中有602个生产队分了小小队,土地部分分到户约有600个生产队,1万多亩园地;分田到户的90个生产队,“单干风较严重”的有龙湾、天河等7个公社。至1975年11月,分小小队的生产队恢复原队型,土地到户问题也在纠正。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11月15日开始,各区都组织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市场整顿工作,取缔“四个地下”和各种非法市场。据永强、梧田、三溪3个区统计,共出动8045人次,取缔地下工厂47个、地下商店372间、地下旅馆18间、地下运输队55个,查获现金、物资一批。1976年1月,白水公社干部蹲点,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对生产队班子普遍进行整顿。使五、六十个外流劳动力回来参加农业生产;全大队还集中七、八百人,造了3条总长240米的机耕路和渠道。海滨公社干部和市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一起,带领男女社员、企业职工、革命师生10000余人,挖阴沟坭、铲草皮坭、扫垃圾、捉猪粪、拔河泥,仅2天时间,共积各种土杂肥160万斤。梅头公社从1973年12月开始,发动群众,采取专业队和大兵团会战相结合的方法,扎营海涂,移山围海造良田。至1976年6月,计投工25万余工,投石方18万立方、土方6500立方,建造堤坝2280米,建成运输道路8200米,建造简易桥梁9座,仓库、食堂、修理房等33间,完成筑坝工程总长度的23.4%。几年中,梅头公社还疏浚人民河深3米、长4200米,加深加固35.5公里的14条支河,共投放劳动力50多万工;建立社办企业一所;并将围海造田专业队扩充到600人,其中妇女146人,决心大干苦干三、五年,造田1万亩,将土地面积翻番,建成一个新梅头。
农业学大寨运动历时15年,至1978年春,由于中共中央明令停止组织大批干部、群众参观大寨才停下来,但农村的“分小小队”、“分田到户”之势,却未能遏止。《温州市志》:“这场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由一个健康的运动逐渐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影响久远的保障作用;二是开展人为阶级斗争,推行极左政策,影响了生产发展”。

第五节 政制回归

经过几次体制调整定型后的农村人民公社,于1963年~1978年,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历时16年。这个时期人民公社又历经“四清”、“文革”运动(另叙篇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冲击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推动乡村基层组织体制的改革。1983年1月上旬,中共浙江省委在工作会议上,对改革“政社合一”体制进行具体部署。会议提出从这一年春天开始,各县市都要进行试点,然后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4月4日,中共温州市委、瓯海县委政社分设工作组,在瓯海县的潘桥人民公社进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到月底,试点工作任务完成,潘桥人民公社改建为潘桥乡。5月,瓯海县公社改乡(镇)工作在潘桥乡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批展开。6月至7月,藤桥、白水等5个公社改为乡;9月至10月,梧埏等16个公社改为乡(镇)。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下达。1984年3月,天河、灵昆、海滨等公社改为乡。同时期,状元和梅头人民公社分别在近郊区和瑞安县塘下区改为乡建制。至此,区境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第十二章 四清运动



1961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农村整风要一年整一次”。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八届十中全会后,针对农村干部存在的多吃多占、账目不清等现象,在部分农村和城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继而,自1963年5月1日始,随着运动的步步深入,将在农村开展从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简称“小四清”)和在城市开展以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简称“五反”)为内容的运动发展到1965年后的城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大四清”运动,强调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第一节 农村社教

1962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决定从1962年冬起在全省开展一次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运动,重点是改造“落后队”。 1963年3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部署的通知》,明确社教的重点是区、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干部,运动必须与春耕生产密切结合。

提倡自觉

3月中旬,中共温州市委根据省委和地委指示,决定将市郊8个区分两批召开三级干部会。第一批梧田、近郊、永强、三溪4个平原区分3个片从3月20日开始,先后于26日、27日和28结束。永强片由张思孔掌握。整个会议采取“层层剥笋”的办法,分二段进行。第一段召开区、公社脱产干部会;第二段吸收大队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参加,时间各4天。会议宣传学习《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3个文件)和省委、地委指示,坚持层层带头,坚持正面教育,坚持小组交代,坚持不追不逼,坚持同志式互助“洗温水澡”。会议在肯定工作成绩,表扬好人好事的同时,摆出问题,联系实际,联系思想,自觉“洗澡”。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生活作风特殊化,走后门,多吃多占,铺张浪费,不劳动等问题,也初步暴露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问题。状元公社召开社员代表会议,摆了30桌酒,群众反映说:“与国民党时候竞选乡民代表一样”。状元公社有3个“酒摊”,书记房间一个,领导干部吃;会计房间一个,一般干部吃;人武部长房间一个,民兵干部吃。永强片到会大队干部246人,1962年“白”吃480多餐,平时吃掉集体粮食1560多斤;多占布票233尺、红糖1817斤、水产品4589斤、禽蛋2617斤、老酒1488斤、竹木484株、饲料1064斤、粮食1760斤;148名干部拖欠公款16300多元,人均108元。大队干部劳动少、补贴多,实际分配收入一般都超过同等劳力的20%左右。通过“洗澡”活动,龙湾公社干部反映,这次运动是省委开药方,市委配药方,群众煎药汤,干部喝了身体健康。

点面结合

中共温州市委三级干部会议后,永强片区以永中镇为基点,由点到面,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4月21日,全片区对150个农、渔业大队党支部的1209名党员和5101名非党干部、共青团员及贫下中农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地社会主义教育。其中有1033个生产队,读完3个文件,有11个生产大队干部在社员群众中“洗了澡”,有203个生产队建立起贫农、下中农小组。运动以阶级斗争教育纠正单干风,4个公社生产队长以上党员干部中有216人检查在1962年“盲目扩种”249亩;将山园分到户的有127人,计123亩,将这些扩种地和山园收回,以巩固集体经济。运动中,自觉检查多吃多占的有310人,不劳动多占工分的有433人;移用公款的有182人,计9856元;清退多占和移用的共有187人,计5399元。

结合生产

社教运动结合生产活动。4月17日,中共温州市委四清工作队到永强后,采取点与面、听与看的办法,重点了解海滨、白水公社和永中的普门、黄石大队及全片区抗旱斗争与社教运动情况。全片区旱稻播种面积64718亩,水源较足、能够及时插播的33187亩,占51.2%;努力争取、能勉强插秧的有158280,占23.6% ;“无计可施”没法插秧的有16251亩,占25.2%。为此,工作队和各级党委以社会主义教育为纲,以春耕抗旱为中心开展工作。到18日止,全片区出动36台机动抽水机,51台电动抽水机,1000多部水车灌水通田;3天时间通田3440亩,割草子9112亩,犁耕8049亩。灵昆公社有30个生产队坚持半个月担水育秧,白水公社联丰等4个大队从沙岙、龙潭搬出山水,解决450亩山边田缺水困难;将年度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计划,落实到队,安排到丘;粮食、红糖、毛猪、禽蛋、茶叶等收购任务,得到落实;社员粮食分配政策经民主讨论决定;干部补贴工分,生产队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评工记分等,都在社教运动中对照“六十条”,作了改进。永中公社普门大队经教育后,社员自投资金5133元,买回耕牛4头及其他生产资料;投售稻谷6095斤,换回化肥3200斤。水潭渔业大队社员自动投资18700元,解决出洋资金困难。据3月份不完全统计,全片区自投资金45000元,农具127件,解决春耕生产困难。

贯彻“双十条”

1963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决定”对国内政治形势的估计是“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要求“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打退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进攻。6月19日,中共浙江省委为贯彻“前十条”,决定重新部署农村社教运动。9月,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提出运动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据此,区境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入新的阶级。

10月初,中共温州市委在梧田镇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各区、公社根据这次会议精神,以公社为单位,区委重点掌握一个公社,组织全体脱产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到大队,住到贫困的贫农家里,访贫问苦,蹲点调查。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抓住农村应该依靠谁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辩论,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以促秋季分配和秋收冬种工作。永强片区组织区干部12人,各部门负责人、公社干部77人,大队书记103人、队长17人,共219人,住到17大队105户贫困户中,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揭露“农村两大势力进攻”的事实。永中镇召开三级干部会,206名干部在学习双十条中,揭露干部在阶级斗争中经不起考验,出现12个方面的问题;天河、海滨公社通过对比算账,批判不执行国家粮食生产计划,采取并丘、淘汰办法,缩小盲目扩大的经济作物面积近3000亩;联谊大队专门召开外流搞肥田粉贩卖的16人会议,进行“方向”教育;白水公社刘宅大队15名单干开石社员,经教育后,改由大队管理、生产队合办副业小组;蹲点工作队坚持“抓住阶级斗争,以双十条为武器,以六十条为准绳”处理生产分配和干部四清问题。1964年7月,天河公社组织由534人参加的3天3夜账目大检查,发现132个生产队账物不符,共缺现金752元,其中移用472元,白条子2261张14803元,伪造单据7张9.7元,以及其他不符合财会标准的账务等。



第二节 城镇五反

1963年3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历行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的指示,并指出,这“是又一次大规模地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3月27日,中共温州市委制定《关于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的部署计划》,采取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先党政机关、后企事业单位的办法,逐步展开。运动决心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整顿制度,改进作风,做到有破有立,兴无灭资;整顿城镇集市贸易,开展反对和打击社会上投机倒把的斗争。

“五反”运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主要是结合“四清”运动进行,着重是转变工作作风。永强片区的干部在阶级斗争教育中,开展蹲点调查。根据11个大队3210户中阶级分化情况统计分析,出现卖房屋34户,47间;卖布票98户,942尺;借高利贷200户,14145元;借高利粮220户,66719斤;富裕农民放高利贷64户,6542元;放高利谷93户,40805斤;搞投机活动68人,投机实物7920斤;搞单干养禽鹅等23户,10022只。蹲点调查后,帮助贫困户发展毛猪738头;帮助治病271户,贷款3219元;帮助解决家庭妇女织网938张;用公益金解决口粮困难86户,计4646元;帮助解决牧牛10头。通过阶级教育,使1053个生产队粮食分配政策改为按人为主,结合按劳分配原则。

至10月底,干部参加劳动情况比上年好转。在97名脱产干部中,参加农业生产3227天,人均33.2天;最高的灵昆公社干部,人均55天;龙湾公社人均41天;最少的永中公社,人均28天。206名大队书记、队长,共参加生产劳动30282天,人均147天。同时,开展三级干部种试验田带动大田生产,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大队书记、队长208人,有167人参加种植试验田103亩,平均亩产717斤;公社干部78人有74人试种118.15亩,亩产749斤;区干部8人试种2.2亩,早稻亩产1012斤,晚稻906斤,合计2350斤。



第三节 城乡四清

1964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二十三条把城市和农村社教运动一律改称“四清”,内容由原来的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1965年1月27日,永强片区召开公社书记会议,决定先在脱产干部中组织学习二十三条。继而,经10天时间,各公社以大队为单位,向党员、生产队干部、贫协代表和群众宣传讲解二十三条,并与双十条贯彻情况相连接。

建立贫协

双十条规定,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必须同农村贫下中农的组织工作结合起来。贫下中农组织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首先在基本核算单位建立起来。

1963年4月,永强片区在永中镇公社普门大队开展建立贫下中农小组试点工作。参加贫下中农小组成员,要通过政治审查,以土改划定成份为准,参照两条道路斗争中的表现,吸收30岁以上贫雇农和下中农参加。普门大队参加贫雇农和下中农小组有135户、141人,一般为一户一人,占全大队贫下中农总数39%;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的219人,占61%。贫下中农小组建立只在参加成员内部宣传,不在社员大会宣布;参加小组成员,由党支部确定,不提出条件在贫雇农和下中农中评比或推选。贫下中农小组活动内容,要组织学习政治,学习党的政策,提高自身阶级政治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先通过贫下中农小组,带头宣传执行;生产队收益分配等问题,先在小组讨论,征求意见;提合理化建议,帮助干部改进工作,改进作风,使干部密切联系群众。

1964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农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并指示,组织贫农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是我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组织方面的基本建设”。《条例》对贫协组织的性质、基本任务、会员问题、组织机构、领导成员问题,及其与中共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系、与社队组织的关系、经常工作问题均作了规定。8月,区境各公社以大队为单位,全部建立贫农下中农协会组织。至1965年2月,区境在贯彻二十三条工作中,为处理好党支部与贫协关系,党支部制订依靠贫协七条制度,即重大问题决定前先听取贫协意见,决定后先向贫协贯彻;每个运动的政策落实计划,先告诉贫、下中农,便于执行,便于监督;经常访贫问苦,关心贫下中农生活;教育与培养贫下中农,支持贫下中农革命;每月公布账目,由贫协审查,经济由贫下中农作主;尊重贫下中农意见,虚心听取四种话,不打击报复;经常了解贫下中农思想要求。贫协也订出五条制度,即重大问题向支部回报,及时向支部反映贫下中农思想要求;执行支部决定;贫协会议请支部参加帮助研究;服从支部、协助支部做好思想工作;带头参加集体劳动,爱公物,做集体经济的好当家,党的好助手。

反修教育

1964年3月,区境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简称反修)教育运动。反修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评苏共公开信”文章为主体内容,批判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向美帝国主义投降的修正主义路线。反修教育,永强片区确定永中镇为重点,其他公社先以一个大队试点。全片区挑选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讲解能力的党员干部81人担任报告员,由点到面,先党内领导骨干,后一般党员干部,先干部后群众,将文件分段学习,边贯彻、边讨论,联系实际,批判修正主义。铁器社党支部书记反映,赫鲁晓夫怕革命,投降美国佬;铁器社也有党员怕变天,去讨好地主,将女儿嫁给地主儿子。永中皮鞋社干部移用公款1000多元,违反财政纪律,是修正主义温床。至3月8日,反修教育在全区各公社77个农业支委会中,受教育党员有1018人;在6个重点大队中,除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规定凡有现行反革命活动和叛国嫌疑分子不能听报告外,干部、社员都普遍接受一次教育,计1941人;区、镇直属单位部门均做到一次教育,受教育党员干部205人,职工群众184人。8月8日至12日,中共永强区委召开公社、社长及脱产干部会议,贯彻市委区委书记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华东评论《要彻底革命,就要放手发动群众》、“九评苏共公开信”和贫协组织条例(草案);并作出决定,大抓干部学习,须继续组织学好“九评”文章,按月上好党课,按期过好组织生活,以转变工作作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阶级教育

动态分析 1965年6月,永强片区对阶级分化、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现在生产上,对执行以粮为纲方针动摇,“盲目”扩大经济作物面积450亩;有5个公社86个生产队分掉集体土地142亩,占为自留地;有4个公社28个生产队耘田包到户;专算经济账,高唱种田成本论;渔业生产不愿出远洋捕捞。表现在分配上,强调按劳、排斥困难户,仅海滨公社有10个生产队,分配比率不按政策办事;不留公共积累,主张分光。表现在市场活动上,统计4个公社,弃农经商268人,进行肥料和粮食投机、耕牛贩卖、草子种贩卖、水产品和禽蛋贩卖等。副业和五匠单干表现,4个公社统计,从事单干涂头副业280人,个人养鸭鹅407群;五匠单干138人;灵昆民胜大队11种单干副业,参加118人,占总劳力25%,全年可收入29000元,占总收入24%;天河、龙湾、灵昆公社高利雇工剥削34人。至9月,发动群众,开展两条道路斗争教育,初步煞住“歪风”。

监管教育 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推广“枫桥经验”,发出《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新人的指示》。1965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又一次推广“枫桥经验。”区境在向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双十条的基础上,永强片区各公社以大队为单位,组织四类分子集体宣读双十条。时间安排两天左右,均放在白天进行,不记工分。宣读步骤,先宣读讨论前十条,后宣读讨论后十条,最后训话,责令四类分子全面修订改造计划,争取改造成为新人。宣读文件前,先训练好治保干部和民兵干部,掌握四类分子动态,对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言行及背靠背揭发的材料,结合训话进行批判,进行政策教育,一般不点名交代。永中镇有四类分子147人,其中地主66人、富农25人、反革命52人、坏分子4人,分布在农村的127人,各部门单位8人,城镇居民12人。双十条教育前,表现好的28人,一般的55人,差的43人,有破坏行为的21人。通过宣读中央文件和训话后,检查问题比较好的有35人,占24.5%;一般的65人,占44.2%;沉默寡言、检查不深刻的25人,占17.3%。同月,状元公社状一大队(今石坦村)组织民兵在大队民兵室宣读中央文件、传达对四类分子“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精神时,被住在民兵室隔壁的一名叫王长青的“哑巴”听到。王长青是石坦砖瓦厂打工者,在听到这些话后,即去找砖瓦厂烧窑老司朱文田喝酒,并开口说话,向老司坦白交代历史。原来,王长青原名林颜华,平阳县钱库人,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保长,配有木壳枪,犯有人命案,喝过“香灰酒”,誓与共产党血战到底。平阳解放时,林颜华本想逃往台湾,至金华,被站岗放哨儿童团、妇女拦住查问,因无通行证,又说闽南话,查问者以为遇哑巴,将其赶回,后即装哑,改名王长青,于1951年间到大岙溪一家砖瓦厂打工,落户石坦。状一大队书记在得知情况后,带领民兵排长王崇标到林颜华住处搜查,仅见一个开门箱,几件衣,一本柏纸簿,录诗二首,其一:一片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其二:祖国山河一片荒,本人感觉泪汪汪;长城万里依旧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状一大队先将林颜华在队里进行批斗,后上报。中共温州市委根据省委指示,将林颜华作为“党的政策伟大,感召15年哑巴开口说话”的典型案例处理和宣传。后林颜华与老家联系,至“文革”后,回原籍。

组织建设

四清运动中,区境农村基层中共党组织围绕“三大革命运动”贯彻组织、宣传、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按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思想,加强党管党工作。1963年1月,贯彻中共温州市委基层党支部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支部与支部,党员与党员开展比、学、赶、帮运动;2月,根据组、宣、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对党员更高、更严要求,建立与健全党内各项制度;3~4月,结合“五反”和社教运动,初步整顿党的组织,分期分批对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进行集中教育训练,建立贫下中农阶级队伍组织;5~7月,贯彻前十条,以增强党员“三大斗争”观点;8~9月,结合“五好”支部总结评比,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10~11月,组织干部访贫问苦,蹲点调查,加强对党员的阶级教育。全年的学习安排,下半年以学习双十条为主,6个公社和4个部门共上党课68课,受教育7734人次。建立健全党管党的制度。调查龙湾公社22个支部,制度健全与执行较好的14个,占64%;一般化不够正常的5个,占22.3%;未有建立,流于形式的3个,占13.6%。四清运动中,加强对到期预备党员考察工作,共办理29名预备党员转正,延长预备期8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6名。1964年,全片区以支部为单位,建立149个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其中区、公社脱产干部建立7个小组,农、渔支部110个小组,单位部门30个小组,社员群众中在普门、胜安大队各建立1个小组,组织学习中央文件和毛泽东著作。

1965年9月,中共温州地委温州市郊区社教工作队对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党的建设工作提出新的意见,要求必须自始至终抓整党,把整党工作贯穿到整个运动的全过程。整党的重点是解决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问题,培养出一个坚强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工作,重视教育党员;考察了解和培养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重新登记党员和组织处理;建立与健全支部工作制度。对党员调查研究的内容,除对每个党员的出身成份、政治历史,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外,主要根据“中央关于重新登记党员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党员准予登记的十项标准,考察了解所有党员的立场观点、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群众关系、劳动态度、执行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等情况和在四清运动中的表现情况。对基层干部(主要是生产队长以上干部)的调查内容,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特别是对三面红旗的认识和态度,在克服三年暂时困难中的表现;在两条道路斗争中,阶级立场是否坚定、方向是否明确,有无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放高利贷、雇工剥削等情况;遵守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贯彻群众路线等情况;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学习方面情况;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方面情况;政治历史和健康状况。教育方法是,下面教育和检查思想相结合;集中教育和个别谈话相结合,党员单独教育和群众一起受教育相结合,大家动手,专人负责,依靠贫下中农帮助整党。



第四节 四清总结

至1965年秋,浙江省的四清运动试点工作基本结束。中共浙江省委决定,争取在三年之内,完成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县的“四清”运动。城市四清运动逐步向杭州、宁波、温州再到嘉兴、衢州等地,分期分批展开,争取在1967年底前基本完成。1965年10月,温州市城市四清运动开始。

1966年5月,中共温州市委要求派驻生产大队“四清”运动工作组对运动作阶段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分析本大队主要矛盾、特点;对照标准检查矛盾的解决及四清运动效果,发动群众、大队党支部及其他各级组织四不清干部问题解决、对敌斗争、生产建设情况等;经验教训;存在问题与今后工作意见。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9月,温州市除文化教育、党政机关不再派驻工作组外,全市有46个工业企业,21000余名职工;东方红公社地区街道,8万多居民,按原部署,继续按照二十三条和十六条,结合文化大革命,要把四清运动进行到底。城市四清运动在一年中的“巨大成绩”是,揪出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挖出一批现行反革命分子和混进人民内部的地富反坏右分子;查清一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案件;结合四清,开展了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横扫牛鬼蛇神。

10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已是风起云涌,席卷全社会。四清工作组撤离,四清运动未能总结。学校、社教运动与理论领域和文化界的大批判一起,汇合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政治移民   温之龙,海之弓,移民之域。自东瓯古国,闽越之战;举国内徙,闽人入浙。至唐宋战乱,北人南迁;灾异肆虐,请民补籍。又明清抗倭,沿海屯兵;海疆绥靖,坚壁清野,均属区域性官府行为,地方性之政治、军事、经济徙民活动。国家性、群众性、政治性移民运动,惟共和国史所独有。   第一节 下乡上山 1955年,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开荒3868亩。要完成这个任务,除农民和国营农场外,必须另外组织力量去完成。中共中央把任务交给共青团中央,由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负责。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一篇文章的按语里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提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把城镇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参加农业生产概括为“下乡上山”。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7年,浙江等7个省市先后组织50多批约37000多人参加远征垦荒。同时期,因1955年2月国民党军队撤逃时,掳掠走浙江省大陈岛上下两岛全部居民,造成“大陈浩劫”。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号召“建设伟大祖国大陈岛”,200多名温州、台州青年上岛重建大陈。   第二节 支援宁夏 任务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同月,中共中央决定从1959年到1963年,在浙江省动员30万青年支援宁夏。12月26日,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将支援宁夏建设(简称支宁)按不同时期在各地区间作任务分解。全省的动员任务,根据各地人口分布情况,沿海国防的需要,以及本省“二五”建设规划,采取分期分批,先少后多的办法,提前在4年(1962年)内完成。计划是,1959年争取动员5万人,1960年10万人,1961年10万人,1962年5万人。温州地区总任务数5.5万人,1959年要分两批,完成9200人支宁任务。  对象 支宁动员对象,要求是本人自愿、政治可靠、身体强健、家务拖累不大的青年,包括部分有较多生产经验的壮年;男女人数大体相等;职业结构,除大部分是农民外,须有一定数量的工人(包括手工业工人)及商业、教育、卫生和各种服务行业人员;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干部和党团员,以加强政治思想领导。强调,在经过全民整风运动后,还要通过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充分发动群众,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到去一个人巩固一个人,去者愉快,留者安心。  组织 中共浙江省委为加强对支宁工作的领导,决定由省团委、妇联、民政、劳动局、教育厅、卫生厅、交通厅、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干部组成“浙江省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厅,李丰平为主任委员,程鹏兼办公室主任。要求各地、市、县委建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1959年3月,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决定各管理区具体负责支宁工作人员,天河为王挺林、联甲林宝銮、永兴项宝元、永江张成银、永联郑福标、永中姜振有、灵昆何美洪、水心林丙祷、永新谢益旺。1960年,永强公社党委支宁委员会由项永泉、方培林、金培芳、叶玉肖、姜桂松、刘炳兴、朱崇武、李康洪、项岩珍等组成,项永泉为主任,方培林、金培芳为副主任;并由陈步尧、王永乐、江兰桂等3人组成支宁办公室,陈步尧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支宁工作。各管理区“由书记挂帅”,指定专人负责,建立“支宁领导小组”,处理具体工作与政策。  动员 1958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决定组织100至150人的参观团,先头赴宁夏参观、访问、考察,并协商有关遣送和接收事宜。组织参观团工作由省支宁办公室负责布置。浙江省赴宁考察团由全省各市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代表组成的温州分团由支援宁夏工作组主任、温州市城东街道书记吴祖熙带队,成员有工业、农业、商业、公检法代表,其中农业代表为龙湾孙垟人孙成福。参观团先后参观考察了宁夏的银川、石嘴山、惠农等地的厂矿企业和农村,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接待。 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宣传动员工作要做到“书记挂帅,全动动手”,强调通过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充分发动群众,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既要宣传建设宁夏地区的有利条件和美好远景,又要说明实际困难,使支宁人员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考察归来,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即组成“支宁工作队”,投入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建设工作,口号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宁工作组组织支宁动员大会报告团,在城乡巡回动员报告宣传,龙湾孙成福为报告团成员。孙成福时任永昌乡治保主任、民兵连长、先进模范,为起带头榜样作用,与17岁未婚妻张秀招提前结婚,在永中寺前街“十八坦”饮食店举行简朴婚宴。永强文工团编导“孙成福俩夫妻走宁夏”戏曲剧目在各地演出宣传。  支宁 报名 经宣传发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后,区境支宁工作,“激情在广大青年中燃起,热血于踊跃报名中沸腾”。报名人员中,有希望在边疆开创新事业者,有身怀专长手工业人员,有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青年,有携妻带子全家报名的青年人等。联甲小学(沙城二小)四年级学生邵时清(15岁)和沈茂昌(14岁)坚决报名参加支宁,成为支宁队伍中年龄最轻者;学校女教师黄如瑾,向六村(今永福)争取名额,一校3人同赴宁夏。永兴乐二张成元,本是抽水机站职工,以共青团员、志愿军复员军人的政治觉悟报名支宁;天河沈茂松,时任地方干部,凭着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自愿支宁;四甲孔永祥是乱弹戏班名角,带着将瓯剧艺术带向西北的理想报名支宁;天河姑娘项小玉,有文化,会记账做会计,带领妹妹王小宁,告别父母,一同支宁;有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为能与恋人在一起,也报名参加支宁。 赴宁 支援宁夏青年分1959年和1960年两批。195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温州地区支宁青年领到新制服、新行包、补助金,胸佩“支宁青年”徽章,参加温州市支援宁夏地区建设大游行。5月3日,支宁青年告别家乡,乘坐至金华汽车,从金华转乘铁路军用货车,西上宁夏边塞。温州市支宁人员由吴祖熙带队,永强公社由李寿贵带队。温州市第一批1560人安置在石嘴山惠农县,龙湾支宁人员大都落户尾闸公社永光大队,编为两个连,一连116人,书记李忠铁,连长陈国清,成员来自永昌、永新、滨江、永中和洞头;二连106人,书记沈茂松,连长张成元,成员来自天河、联甲、永兴、永江、灵昆。 1960年3月24日,中共温州市委根据全省支宁工作会议精神和动员一批青年参加建设大陈岛的指示,确定全市郊区支宁任务。3月28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发出通知,组织第二次支宁工作,认为支宁工作比过去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与困难。4月14日,永强公社召开支援宁夏社会主义建设欢送大会。第二批支宁人员共267人,其中支宁195人,随迁干部5人,随迁家属65人,护送干部2人。4月27日,中共永强公社党委决定,1960年支宁人员及其家属由各管理区支宁工作负责人带队,于30日下午到永中剧院报名(1959年支宁返回人员暂时不集中,另行通知),要求各管理区在29日前作好准备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支宁人员的财产要按政策做好处理;支宁人员要自带碗、筷及布票9尺(否则无法解决);欢送亲友要尽量说服少来,一律不接待膳、宿(否则由其本人自行负责);支宁人员的户粮转移证、党团员组织介绍信在28日前送交公社支宁办公室办理。4月20日,中共瑞安县塘下公社党委下达各管理区支宁任务。梅头管理区任务总数为25人,至5月,实际完成21人,其中男9人,女12人,家属8人;随迁家属中5周以下小孩2人,6~10周岁2人,11岁以上4人;全家支宁5户,18人;支宁人员中,文盲12人,小学程度9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15人,31岁以上6人;未婚青年5人,其中男3人,女2人;政治情况,模范人物2人,中农成份2人,贫农出身19人,共青团员1人。永强片区1960年支宁青年由方培林带队。温州市1960年支宁800多人安置在芦花台农场。 协助 刚到宁夏,龙湾支宁青年难以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住土房,睡土炕,吃的水要沉淀好几天,许多女青年哭了。后经工作人员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才逐渐安定下来。龙湾青年到达后,永光大队召开联欢会,社员腾出土坯房炕床,配备起居用物,每人每月补助15斤大米,15元津贴费。永光大队指派农技员,教支宁青年播种、栽培、收割、储藏、驾辕车马等农事;永光妇女指教女青年和面、包饺子、下面条、炸油条;社员教架炉生火取暖、小儿保育护理等。支宁青年向当地社员传授嫁接技术、人工授粉技术;通过浸种下种、育秧移栽、插秧耕田,实现北方种植水稻;支宁青年在搞好生产的同时,还传授文化知识、医疗卫生知识,推广科学种田,融合生活习俗。 尾声 温州地区支援宁夏青年13644人,龙湾支宁青年约600多人。诸多原因,导致支宁青年陆续离开宁夏,回到温州。1965年5月21日,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支援宁夏党员擅自返回原籍的情况和党籍问题的处理意见》,各区委、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都对各自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讨论,并征求贫下中农意见后上报。1966年8月23日,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对支援宁夏党员擅自返回原籍的党籍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同意恢复党籍23人,其中有永强区海滨范德良,天河杨贤弟、沈茂松、王炳林,白水王则仁、孙成福,黄石大队林汝苗等,计7人;作自行脱党论处3人,全属永强片区人,其中龙湾公社环一大队1人,海滨公社五溪大队2人;对党组织和贫下中农意见不一致的,待四清运动处理;脱党期间,不计党龄。留在宁夏工作的温州支宁青年有三四百人,其中龙湾籍约50多人,分布在各行业中,有矿务职工、教师、医生、公务员等,一些支宁青年还成长为专家、企业家、自治区省部级领导。永光大队连长张成元,种植庄稼“年年丰收,经常受到上级嘉奖表彰”,当选为自治区共青团第一次大会代表,并与支宁女青年朱爱玉结识,终成眷属;书记沈茂松,“积极搞好连队政治工作”,成为支宁青年出席自治区党代会两位代表之一;孙成福,因“工作出色”,后调到惠农公安部门工作;项笛生,被评为特级教师;王小玉和王小宁姐妹俩,直到工作退休;石嘴山矿务小学教师黄如瑾,遇上体制下放,无奈回乡,同行、学生、家长“依依不舍送行”。浙江曾派遣记者采访支宁青年,并于1960年出版《浙江青年在宁夏》一书。“艰苦创业的岁月,人生选择走宁夏;激情燃烧的年代,青春汗水唱凯歌。”   第三节 回乡下乡 1963年 夏,中共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英宜之和市委组织部长张思孔等一行到灵昆公社胜利大队考察,认为灵昆土地开发潜力大,决定把灵昆岛作为城市知识青年安家落户农村的试点单位。9月2日,中共浙江省委批转省整编精简委员会《关于回乡、下乡人员的安置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安置好回乡、下乡人员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使所有回乡、下乡人员真正在农村落脚生根,积极参加农村生产建设,以免他们重新流入城镇,造成工作上的困难。中共温州市委根据省委指示,把动员城市知青的任务交给市区城东公社。同年秋,城东公社分两批安排19户、87人到灵昆岛插队落户。结果,由于这些户吃口多,负担重,生活困难,“农民不欢迎,国家成包袱”,1966年9月1日发文,先后返城。 1964年 是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1965年,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不再修改。从此,“决定”成为上山下乡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上山下乡被列入党和国家重要的日常工作范围,全国每年都有计划安排、都有物资经费保障开展上山下乡工作。同年,中共温州市委成立整编精简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继续在城东公社试点,指派邹恩德具体负责,要求城东公社严把质量关;1965年6月,任邹恩德为灵昆公社副书记。 1964年,温州市减人计划6057人,其中安排下乡插队3070人,上山下海200人,动员回乡2787人。6月2日,中共温州市委批转市委整编精简委员会《关于1964年动员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和上山下海工作的意见》,动员社会闲散劳动力(以知识青年为主,包括退伍军人、精简职工等)及其家属下乡插队;动员有条件下乡插队的有证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连同家属下乡插队;继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海;继续动员来自农村的城镇人口和干部、职工家属回乡生产。7月,温州市将第一批知识青年插队任务交给市教育局。经过筛选,市教育局在温一中、温四中的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中挑选67人,其中班干部、共青团员占一半,作为市教育局的“红色种子”,于7月17日,由市教育局干部叶昌干、温四中教师吴天成带队到灵昆公社胜利大队(今九村)插队,安置灵北小学。市委要求知青从零开始,“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发动知青到5公里外的单昆山运石头、挑黄坭、修道路、盖房子。历经3个月,由知青筑起一条“黄金(泥)路”,盖起一幢6间平房,二间半2层楼房,称“知青屋”,作为知青的家。知青屋建成,证明知识青年“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此后,由温州市政府拨款,先后在胜利、民胜、盟建、新胜、胜安、中心、和平等7个大队再盖起14幢插队屋。城东公社于9月8日、9月25日、10月4日和12月12日组织四批知识青年和社会青年963人,安插在这7个大队。半年时间,温州知青到灵昆插队落户1740人。后因知青屋容纳不下,大队压力大,分流840人到龙湾、海滨、永中公社,帮助创办企业,安置生活及劳动。 知青插队落户须要部门支持。1964年10月12日,温州市卫生局发文规定,对知青巡回医疗不收诊费,出诊费减20%;以食堂为单位,在10~20名知青中,培养1~2名义务卫生员,抓卫生保健工作。12月,温州市精简办公室发文,要求各地知青医疗费在安置费中支出办法执行到12月底止,1965年后确因困难的,转报民政部门帮助解决。11月12日,温州市精简办发文,为解决部分人员缺少冬衣的实际困难,全市调拨6600尺“针织品票”,需补助人员每人可发6尺5寸,由本人选购球衫或球裤,款项自负。永强区3000尺,其中灵昆公社2500尺,龙湾公社500尺;梧田区1330尺,其中状元公社400尺。11月25日,市精简办发文规定,对下乡插队人员,应享受社员同等待遇,按“六十条”中第40条,必须分配当地同等标准自留地,自主经营。1965年1月22日,市精简办通知,对下乡插队人员应征入伍者,公家发放的棉被、木床、农具等物资,除发给调换的下乡青年外,应予全部收回。
965年

4月1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动员安置工作”电话会议,下达给温州市回乡下乡任务3798人。5月27日,中共温州市委、市人委批转市安置领导小组《关于1965年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既要抓好下乡回乡安置工作,又要抓好往年下乡人员的巩固工作;干部、职工家属回乡工作也不能放松,争取年底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数在上年统计截止期后已作部分完成,实际任务3156人。任务安排,回乡1200人,对象为干部、职工家属和来自农村的城镇人口;下乡2000人,对象为城市知识青年,以历届高中、初中毕业而未升学、就业者为主,兼顾其他闲散劳动力。要求5月做好准备,6月突击完成任务。农村各区、公社在6月上旬将安置任务落实到队,中旬做好住房、灶房、厕所、农具、猪栏等物质准备,下旬接待安置下乡青年。

知青落户永强,插秧种水稻、除虫种草子、挖蕃薯、修水利等各类农活要拜贫下中农为师,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无资格带徒。知青在灵昆办了4件事:传知识、搞宣传、办工厂、为扎根。知青落户的7个大队办起9所夜校,有妇女扫盲班、文化学习班和科技知识班,知青任教师;15幢知青屋建起15块黑板报,宣传科学种田、破除迷信知识等;胜利大队知青组织“毛泽东思想文宣队”,民胜知青成立15人文宣队,自编自演,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知青创办砖瓦厂、五金制品厂、树脂厂、五金修配厂、电镀厂、农械厂等,工艺制品厂生产的农业昆虫标本成为全国25个省市400多所大中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材;女知青在劳动中与灵昆青年相爱,由插队变成落户的有22人,后有“夫占妻光”进城创业,有“妻随夫便”扎根灵昆,进企事业单位工作;知青办合作医疗,当医生、当会计、担任出纳和副队长等职位的有40多人。
温州市1965年回乡、下乡动员与安置方案
    [/li]第四节四个面向















    1966年5月上旬,中共温州市委召开全市回乡下乡人员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1400人,其中下乡青年800人,回乡人员250人,农村社、队干部180人,下乡青年家属140人,安置工作干部30人。会议要求突出政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力表扬好人好事,促进回乡下乡人员的思想、劳动革命化,进一步树立“下乡为贵,务农光荣”和种田为革命、下乡干革命的思想;并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介绍安心务农、积极劳动、勤俭持家的经验。7月30日,中共温州市委、市人民委员会批转市安置领导小组《关于动员城市青年支援边疆的工作意见》。省定温州市1966年动员城市社会知识青年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的任务数为2500人。动员范围和对象为城市人口,年满16周岁至25周岁未婚男女社会知识青年,非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女应占优势。要求在8月中旬,开始分批欢送支边青年出发,9月底结束。同时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处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中,知青的上山下乡情况发生突变。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按语转引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这是毛泽东的第二次号召,并由中共中央发通知,提出“四个面向”,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全国再次掀起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高潮。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改造青年的政治运动。

    1969年1月22日和3月1日,温州市革命委员会两次发出《关于进一步落实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最新指示的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凡经新军管会批准和劳动部门办理手续招工的三届生,除在“文革”中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其亲属牺牲而安排工作的,因公或病亡的职工的子女,系年老退休家庭生活确实困难,同时出身成份、政治表现较好的职工子女等3种对象予以照顾留单位以外,其他不论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工厂、合作社、企业、事业或厂外加工、代工的单位,不论已办理过任何手续的三届高、初中毕业生,都要立即辞退,并动员他们返校服从统一分配。各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对已经招用安排工作的农村户籍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支边倒流城市人员,应速纠正,立即予以辞退,并动员他们返回原安置的农村社、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0年3月,浙江省革委会下达给温州地区的知识青年去黑龙江支边任务5000人,其中黑龙江兵团2000人,黑龙江农场600人,黑龙江插队2400人,要求建设兵团在4月底、农场和插队在5月底前输送完毕。温州地区革委会要求各级领导必须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斗争,从全局出发,以战斗的姿态,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切实把支边工作抓紧、抓狠、抓实、抓好、抓到底,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决完成支边任务。8月下旬,永强区革命委员会召开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参加对象为下乡插队知青代表(包括新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贫下中农代表(带教知青的老师)、公社和大队列席代表、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决心沿着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争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更大的胜利。”[/li]

1973年7月,中共温州地委指派调查组到区境天河公社对知青插队情况进行调查。7月9日,写出调查报告,认为知青插队工作“问题不少”。天河公社有31个大队,在1964年和1970年,温州市动员两批社会知青共187人(其中男81人,女106人)分别安置在21个大队插队劳动。至1973年7月,在187人中,除上调、病退的外,已有62.4%倒流城市;真正坚持的有35人,农忙在队的7人,合计占37.6%,这些坚持的青年,也是等待选送上调,轮流换班。主要原因是,“一小撮坏人违法乱纪”,有侮辱、盗窃行为,对青年,特别是女青年造成思想上不安、精神上恐惧;终年劳动,生活不能自给,在坚持生产劳动的35人中,能自给7人(年收入在250元以上),占20%,不能自给28人(年收入在100元以下),占80%;学习和吃、住、用、医等方面存在实际问题;婚姻问题,25岁以上女青年和26岁以上男青年共47人,有39人无对象。

1978年12月10日,历时41天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结束,《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被批转,成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转折。1980年12月27日,温州市革委会发出《关于继续认真抓紧安置回城知青就业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劳动就业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发展生产,广开就业门路。要求各部门对回城支边知青,以“统筹安排”和“归口落实”相结合原则作安置;要求各部门务必继续按照既定放宽权宜措施,切实完成首批500人黑龙江回城知青安置任务。1981年底,国务院知青办并入国家劳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仿照办理。至此,历经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至1982年底,区境灵昆公社知青回城工作进入扫尾阶段。1985年6月17日,温州市劳动局对瓯海县永强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处理灵昆乡“知青点”房产报告的批复》。灵昆乡知青房产,计面积3240m2,共12幢75间,其中2层楼房33间,平房42间。鉴于全市“在瓯海县各区和龙湾、鹿城区的知青基本招工上调回城”情况,处理意见是:对未上调知青仍应无代价地由其使用;对已招工上调的知青,其家属仍居住知青房屋的,可七折作价卖给知青私人所有,予以照顾;知青点空闲房屋(包括被占作他用),原则同意灵昆乡政府意见,产权划归乡政府,由乡政府作价处理;房产作价处理回收款项,归乡政府所有,可用于待业青年安置经费。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



四清末了,文革又至。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在共和国政治运动史上,无论是深度、广度,抑或持续时间,皆以为最,并被定性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5月16日,会议通过毛泽东在外地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五一六通知》的下达和《十六条》发布,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继而,红卫兵运动、全面内乱、清理阶级队伍、批林批孔、全面整顿、批邓整风,持续10年,直至拨乱反正。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

1966年6月初,北京由中学生首先自由组合的红卫兵作为一种集团力量,步入文化大革命的斗争舞台。清华附中红卫兵先后贴出的《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和“再论”两张大字报,得到毛泽东支持,作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件印发。全国红卫兵组织迅速发展。

破四旧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提出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简称“破四旧”)。8月19日,红卫兵在北京兴起大破四旧运动。8月20日后,全国各地红卫兵走出校门,上街张贴标语、传单、大字报、发通令、倡议书,更改地名、店名、校名,强制改变群众的衣着、发型;同时掀起揪斗“牛鬼蛇神”、抄家浪潮。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对红卫兵的“革命行动”予以肯定,要求工农兵给予“坚决支持。”

8月23日,温州市红卫兵走向社会,“大破四旧,大立四新”。在破四旧中,“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变天账、反动证件等反革命复辟的罪证”,“将一批隐藏在街道中和各机关、企业单位和干部宿舍中的老地主、老吸血鬼揪出来示众。”红卫兵宣布把市区五马街、信河街、百里坊分别改名为红卫路、兴无路、反修路。8月25日,永中、瞿溪等几个集镇的红卫兵带头破四旧,随之各个公社也迅速展开。全市郊区捣毁了所有庙宇的菩萨、香炉,烧毁了佛盔和佛袍,拆除了所有贞节牌坊;社员家里的祖炉、灵牌、佛像、佛经、佛珠、灶神、门神、旧对联、屋龙头、旧扁额等统统被砸毁。至9月4日,全市郊区被斗争戴高帽游街、游乡的共809人,其中大部分是地富反坏分子,一部分是投机倒把分子、宗教职业者及对抗运动、抗拒搜查者。“牛鬼蛇神”被游街时,头戴高帽,手端佛像,身着袈裟,背插扫帚等,意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状元蒲二大队地主陈立夫上吊自杀,在其家中搜出“打倒共产党”、“蒋介石万岁”、“国民党万岁”的标语及国民党证章多枚;状元蒲一大队地主胡美玉家搜出子弹10发,黄金2斤3两,银元1376个及“反动证件”、布疋等;龙湾公社新连大队邹道三(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家查出“变天账”2本,其中1本是向阴间告“革命干群”的名单;白水公社在9月1日,就游街68人,其中有10人因年老、体弱、残疾,不能行走,就跪在路上示众;白水公社朱连炎,曾因“投机倒把”被处理,从山上回来碰到红卫兵,被当场拉去戴上高帽子游街;一贫农女社员崇花,因虐待婆婆,红卫兵要她吃肥田粉,后因没吃,被拉去游街示众。至9月底,永强片区红卫兵破四旧,掏了明朝首辅张璁古墓,抄家468户,抄出金、银、铜、铁、锡、书画和古董等1387件。永强片区的红卫兵运动将永中镇公社的普门大队改为东风大队,棋盘大队改为东升大队;将白水公社衙前大队改为红专大队,城北大队改为红卫大队,新城大队改为红旗大队,城南大队改为红星大队,刘宅大队改为跃进大队,郑宅大队改为战胜大队,朱垟大队改为建国大队;将海滨公社城东大队改为东方红大队,兰田大队改为海一大队。

串连

自北京大学成为全国文化大革命的“中心”后,出现外地红卫兵为了解首都形势,学习北大经验而到北京。在1966年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各地学生要去北京,应该赞成,应该免费”。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学生都可以到北京参观,教职工可按每50名学生选出革命教职工代表1人参加;中等学校由于人数多,教职工按每100名学生选出革命教职工代表1人参加。每批来京逗留的时间定为4天。并规定来京参观一律免费坐火车,生活补助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通知发出后,大串连在全国出现高潮。同月,永强中学15个班级,各班以无记名投票形式推选革命学生代表3人,计45人;推选革命教师代表5人,合计48人,于9月下旬北上赴京参观。在京期间,10月1日前的几天,主要是接受部队军官的辅导,作列队、正步走训练。10月1日,永强中学革命师生代表接受毛泽东第四次接见。同时期,大批北京学生也到全国各地串连、“点火”,建立联络站,冲击机关、揪斗干部。各地工人也参加串连,全国停学、停产。至10月,《人民日报》发表《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社论,提倡步行串连,“长征锻炼”。这段时间的串连活动,由师生自由组织战斗队,主要到上海、北京等地参观。

9月2日,北京革命造反队(简称北造)到达温州串连。4日,北造发表《致温州市全体革命师生和工农兵战友的公开信》、《建议召开“将温州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誓师大会》的倡议书。随后,永强中学红卫兵组织“猛虎连”、“红卫兵造反联合总司令部”等组织,开展“造反”活动;继而,加入两派群众武斗行列。



第二节 全面动乱

1966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县以下农村文化大革命的规定》和《关于抓革命保生产的通知》,要求县以下各级文化大革命,仍按四清运动的部署结合进行,依靠本单位的革命群众和广大干部把革命搞好;已经开展文化大革命的,要组成两个班子,一个班子抓革命,一个班子抓生产、抓业务。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中指出,农村文化大革命要按中央文革十六条、社教前十条和二十三条的原则进行;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派和没有改造好地富反坏右分子;要解决四清和四清复查问题。

夺权

10月3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13期社论《在毛泽东思想的大路上前进》。社论根据林彪在国庆讲话精神,提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任务。此后,各地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浪潮。10月,永强片区各地组织“造反战斗队”,冲击区、社党组织,揪斗当权派。全片区被揪斗三级干部200余人,各级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12月23日晚7时,永强造船厂党支部副书记郑集定张贴不满文革的大字报,被定为现行反革命。次年10月23日被判处徒刑15年,到1979年12月5日落实政策,宣布无罪释放,恢复党籍和公职。

1967年1月初,上海造反派掀起夺市委大权的“一月风暴”。《文汇报》、《解放日报》被夺了权,上海“工总司”等32个造反派组织联合夺了上海市党政大权。毛泽东肯定“方针、行动是正确的”。从此,全国各地仿效。2月,永强片区和梧田片区各公社党政领导相继被夺权。3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为浙江省临时最高权力机关。3月31日,温州地区实行军管,成立温州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1968年7月,区境各公社经军管会批准,建立以造反派为基础的“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掌控党政权力。7月2日,龙湾公社革委会建立;7月13日,海滨公社革委会建立;7月14日,状元公社革委会建立;9月10日,永强公社革委会建立;11月8日,永中镇革委会建立;11月10日,白水公社革委会成立;11月18日,灵昆公社革委会成立;11月21日,天河公社革委会成立;12月2日,永强区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武斗

1967年6月10日,温州市第一场武斗在市区发生。接着,各地组织武装自卫队,两派群众严阵以待文攻武卫,继续武斗。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299部队、6541部队、6517部队奉命进驻温州,支持“左派”,其中部分部队进驻梧田。8月中旬,温州两派武斗越演越烈,连续发生“火烧五马街”等事件,水陆交通中断。8月13日,温州群众组织的一派“温州革命造反派联合总司令部”(简称温联总),在市区不能立足,撤至梧田等郊区一带。8月15日,浙江省军管会发布“八·一五”公告,宣布“温联总”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敌人”;下午,6541部队一部和温州群众组织“总司派”武装人员数百人“解放”永强,枪杀金岙民兵连长林兆椿,抓捕粮管所职工徐新弟和“拿枪的刘邓路线的地头蛇”叶祥恩、金佰忠二人,关押市公安局,并对粮管所、电站、区镇机关、永强中学、农技站进行砸抢,损失数万元。9月底,温州市领导英宜之、崔振华到永强白水、海滨避难,郑福标因“窝藏走资派”要抓捕,郑逃避,郑的老婆被捆绑关押。10月9日,6541部队4中队将陈娒弟作“枪杀解放军”上报,内判4年。10月14日,造反派活活打死潘哲生,并对其家属定性“土匪家属”进行抄家,另抓捕王金生、项友进2人。10月,调动西线、东线部队和造反派武装人员500多人,分4路围剿大罗山道人洞“温联匪残部”,打伤郑福弟,抓捕张阿雄、郑其标、郑其雄、郑福高、陈阿成等5人。11月中旬,在大罗山香山“剿匪”,抓捕张银田、张宪寿、陈继雄3人,枪杀茶山妇女李碎奶。12月1日,对孙庆法以“枪杀海滨贫联总造反派”幕后指挥策划者罪名,内判15年。1968年1月9日,为镇压“温联匪永强残部”在白水新城打死夏庆娒、姚仁弟、董学国3人,永民大队农民潘国际运砖被枪杀,打伤姜明文、张银龙、项其华、许敏4人。1月14日,到天河三甲抓捕“温联匪残部黑手”胡学松,搜查抄家张开荣、王达光、项光龙、张立善、姜启明、郑笃权、项宝元、金友兴、胡光松等数十家,其中有撬开地板、顶层查温联匪窝藏黑枪黑弹,并对李德保父、姜启明、郑宝辉兄弟进行假枪毙;在灵昆,白天公开追捕枪击金德汉。6月中旬,对项公元、朱成业2人以“抢武器现行反革命分子”罪抓捕,项被关押3个多月。9月3日,以“袭击工农兵19号客轮,破坏国际法现行反革命”罪将陈天铮、孙庆法、吴龙弟、项友斌、包兴娒、朱文杰、何干榜、姜仁芳、林道友、陈孝林等16人定为“主要策划者”、“参与策划者”、“现场指挥”、“现场主攻”罪名,对吴龙弟以“主要凶手”关押5年半。9月27日,将陈龙浩等20人加以“抢夺解放军武器”罪名,将叶松权打死,陈加寿、陈瑞洪、陈龙浩3人被抓捕关押。9月,将粮管所吴时棣从南京押送到杭州、到温州,在地区机关幼儿园关押1个月。同月,永强片区开展反击“二月逆流”运动,在永强中学操场、车站、海滨、天河永庄、灵昆、河头龙水产学院等地召开万人大会,批斗区、社领导干部106人。10月13日起,“永强区群众专政指挥部”在区粮管所举办“站错队顽固分子”学习班,共125人,延续时间2个月,对其中80多人设立专案材料。11月20日,将胡学松、项公元、项宝元进行吊打“喷气式”批斗,致3人伤残。10月4日统计,两派群众在武斗中死亡16人。1972年10月18日统计,状元公社社队干部被戴上政治帽子的有218人,其中公社干部7人;属死不改悔走资派7人,黑手40人,黑干将47人,叛徒1人,牛鬼蛇神代表7人,反革命5人;实行假枪毙2人,同地富反坏一起批斗28人,被关押311人,被殴打致伤残7人,抄家350户;群众接管档案并丢失1件,“清队”中假案、错案1件,涉及人数10人;武斗中被打死3人。至1973年1月10日,永强片区由武斗所造成的需要生活补助的死难家属有20户;经市慰问医疗队检查,确定伤残人员104人;比较严重伤残人员73人,其中枪伤11人,骨折7人,脑震荡后遗症及神经系统损伤17人;需转温州市级医院及上海等地治疗28人,其中2人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1974年11月,永强区“民兵指挥部”(简称民指)对项友斌以参加“匪”抢枪会议名义抓捕,关押市民指27天,同时被抓捕的还有4人。1975年3月26日,永强片区区、社干部等400多人集中永前学校学习中央文件,反对已被解散的民指继续活动,被定为“3·26”抢夺民指武器事件。上述人员,到1979年4月落实政策时,撤销材料、恢复名誉。



第三节 一打三反

1969年10月5日至9日,永强区革领小组举办有70余人参加的区、社革委会成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提出落实中共九大各项任务,抓紧斗、批、改,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斗、批、改以“大批判开路”,并“清理阶级队伍”。10月,市、区组织“毛泽东思想革命宣传队”(简称革宣队)进驻各公社,建立清财领导小组,着手清理收缴文革中流散的物资,要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推向新阶段。1970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1970]3、5、6号3个文件精神,发动群众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简称一打三反)的人民战争。

红色风暴

2月26日,永强区革领小组召开会议,学习中央三个文件,部署一打三反运动。运动成立专门办公室,除永中、天河公社已有市革宣队帮助工作外,区革领小组抽调各部门干部分别到海滨、白水、龙湾、灵昆等公社帮助指导工作。27日,白水公社召开有各大队领导成员和全体共产党员参加的扩大会议;28日,天河、永中分别召开几百人大会;3月1日,海滨召开有大队革领成员、共产党员和部分贫下中农参加的800余人扩大会议;龙湾、灵昆公社也分头召开动员大会。3月4日晚,温州全市统一行动刮“红色革命风暴”,永强片区出动4283人,其中共产党员1032人。全片区共查封地下工厂136家,地下商店26间,地下运输队、包工队各11个,地下诊所6个,地下旅馆6间,非法建房143户、384间,单干手工业40户,抄家69户,收容审查168人,灵昆公社查出手枪1支、望远镜1架、子弹101发。

状元公社的一打三反运动在梧田区进行。在3月4日的“红色风暴”中,状元公社出动750人;抓捕41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3人;属反革命5人,其中现行污蔑毛泽东像4人,历史反革命1人;经济性抓捕对象29人,其中贪污4人,盗窃3人,投机倒把22人;其他7人;查封房屋98户、178间,查封地下工厂31家,查封个体手工业5户,查获现金250元、金戒子6个、木头4m3。至4月12日,全公社召开大小会议30次,参加11500人次;举办各种类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21期,参加900人次,其中“讲用”10人;有大批判专栏4个,出刊30期;鸣放大字报200张;收到检举材料400份,其中信件和口头检举各200份;检举材料中政治性件数100件,投机倒把性200件;拘留20人,隔离16人,批斗对象8人;定性反革命的62人,其中阴谋叛乱1人,盗窃机密1人,反攻倒算20人,攻击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4人,抢劫国家资财和破坏社会治安25人,历史反革命11人。

梅头公社(今海城街道)的一打三反运动在瑞安县塘下区进行。4月25日,“贯彻中央三个文件战果”统计,有贪污盗窃14人,金额8900元,其中千元以上2人,集团性1件、1700元;投机倒把33人,暴利金额218890.68元,其中千元以下17人,千元以上14人,5千元以上2人,退赔22人、10390.68元;定性反革命411人,其中杀人行凶1人,反攻倒算2人,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事件4起、9人,破坏社会治安5人,挖出历史反革命394人,其中原已戴帽140人。处理情况,参加行动单位12个,上交公物270件;召开宽严大会2次,处理10人,其中从宽8人,从严2人;举办各种毛泽东思想学习班34期,受教育10000人;大队领导班子混进坏人3人,调职5人,批判3人,充实17人。

温州市革委会和市革宣队规定,对收容人员实行批字当头、政策攻心、内查外调、举办学习班,进行思想教育和改造,并实行边追查、边核实、边定案、边退赃政策;对“五个地下”采取压缩、转业、调整、合并、停办、撤销处理,开展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划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界线,重新制订各项经济制度,加强领导。
文艺批评

3月25日,温州市革委会转发《关于永强龙东大队严重歪曲、丑化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情况调查》,针对龙湾公社龙东大队在春节期间违反浙江省革委关于“各地文艺宣传队一律不准排演革命样板戏”的指示,用温州乱弹曲调排演6场《智取威虎山》的“严重政治事故”,提出处理意见。2月28日,龙湾公社革委会连夜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写出检讨报告。2月27日至3月2日,龙东大队先后召集革领小组成员、武装民兵骨干和全体文宣队成员会议,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最高指示和江清对文艺工作的讲话,要求吸取教训。

“十八党”事件

1969年9月,区境继续宣传贯彻中共中央《七·二三》布告和《八·二八》命令,贯彻落实毛泽东关于“清理阶级队伍,一是抓紧,二是注意政策”的指示,市、区均组织革宣队进驻各公社。至1970年,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工作结合一打三反运动进行。

1969年4月1日,4203部队某部军宣组和区、社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龙湾公社滨江大队,帮助大队开展清队工作。清队中,军宣组、贫宣队将滨江大队一有政治疑点的社员及其牵涉人与邻村金岙大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破获的匪“擎天大队”、群众传说中的“十八党”联系起来进行侦审,采用坐老虎凳、跪石捣臼、吊在梁上打、电灯关掉打,然后拉手指在已写好的材料上按手印及诱供、“劝降”等手段“深挖阶级敌人”,逐渐形成1950年滨江匪“十八党”组织系统案。案件涉及49人,其中贫下中农38人;被隔离审查24人,其中中共党员4人,干部5人;致打重伤8人,枪伤1人,自杀1人。涉案人员自1969年4月至7月不承认“十八党”组织及其反革命活动;1969年7月至1970年2月,普遍承认自己是“十八党”组织成员、职务明确,个别人暗地翻案,向上级革委会多次申诉;1970年2月后,全部否认,到处申诉翻案。9月,中共永强区党的核心小组根据4203部队政治部、中共温州市革委会核心小组指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十八党”案进行复查,发动群众查疑点、提线索、谈看法,历时6个月,组织38次外出调查,证实“十八党”案是一起错案。1971年8月19日,中共永强区党的核心小组向中共海军4203部队委员会、中共温州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写出《关于龙湾公社滨江大队所谓“十八党”案件的销案报告》。9月14日,中共温州市革委会核心小组发文批准销案。

清队中,龙湾公社共隔离审查294人,除90人为“新、老反革命”外,其余204人属干部、中共党员、贫下中农,被打成重伤16人,轻伤61人,自杀5人;其中被作为反革命打的67人,打伤12人,逼死2人。

干部排队

在一打三反和清队的群众运动中,温州市郊区通过群众性的大揭发、大检举、大批判、大清理的检验,对郊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排队。市郊区、公社、大队革委会成员共有4541人(有的一身兼多职,统计有重复),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有1678人,占37%;有一般问题的有2108人,占46%;犯有严重错误的有624人,占14%;混进来的坏人有131人,占3%。犯错误的新干部比老干部多。六个区革领小组成员中,结合的群众代表有35人,其中犯有一般或严重错误的有27人,占77%;结合的领导干部和人武干部45人,其中犯有一般或严重错误的有18人,占40%。经过材料核实、批准,全郊区、公社、大队革委会成员撤职87人,停职反省和隔离审查74人,免职2人。


第四节 批林批孔

1971年9月13日,林彪武装政变失败。11月,浙江省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区境召开各种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批判《571工程纪要》,揭批林彪集团成员陈励耘在温州1971年9月13日,林彪武装政变失败。11月,浙江省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区境召开各种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批判《571工程纪要》,揭批林彪集团成员陈励耘在温州反党乱军、分裂群众组织和破坏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和迫害干部的罪行,同时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让一批遭受打击和迫害的干部出来工作。至1973年2月,中共温州市委指派工作组进驻龙湾公社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工作组进点后,先骨干后群众,传达中共中央文件,宣传批林整风方针;运用回忆对比方法,批判林彪路线实质,全公社召开诉苦大会54次,有129人在大会忆苦思甜,激发生产热情;开展批判斗争,召开批斗会12次,批斗40人,宣布刑事拘留7人,行政拘留4人,逮捕1人,判处管制3人,戴上坏分子帽子2人,受教育1500人次;整顿充实大队领导班子,重新审查贫协会员8115人;成立191个贫协小组(包括渔业大队5个),选出419名正副组长,再建立25个大队贫协和公社贫协;恢复22个大队管委会组织,新建3个中共党支部,选拔52名妇女干部到领导岗位;相应建立大队治保、调解组织;推进农业学大寨运动,投工1000多工,加固防洪沙坝,建造1座库容6万m3小水库;举办40多期批林整风学习班,参加学习3800多人次;召开大小会议600多次,受教育50000多人次,其中成年人占90%以上。

1974年2月14日,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批林批孔的决定》,并于3月8日,成立批林批孔小组。此后,各地均建立以造反派为主体的批林批孔小组,替代党委领导批林批孔运动;建立民兵指挥部组织,并出现各种跨行业、跨地区的次武斗形成。2月28日,中共温州地委决定成立温州市民兵指挥部领导小组及其组织机构,3月30日,改名为温州市民兵指挥部。3月16、17、19、20日,四人帮成员之一王洪文以中共中央副主席身份关于浙江、温州问题的指示连续下达,宣布温州的一派群众组织温联总为反革命组织,是土匪。3月23日,中共温吵H市委召开区、社干部大会,传达王洪文指示,区境转入捉拿一派群众组织头头的人民战争,全境停工、停业、停课。3月,市民兵指挥部派武装人员到龙湾公社金岙大队抢夺民兵武器未遂,后砸毁大队会计室。4月5日,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永强片区召开万人大会进行发动,会后各公社召开5天批斗会议,使站出来工作的老干部再次受到冲击。4月16日,永强区批林批孔办公室成立, 由邵精顺等15人组成,邵精顺为主任。随后,各公社相继建立批林批孔办公室,各大队建立双批办或大批判小组,由头上长角,身上生刺的反潮流英雄组成。运动中,永强片区财贸系统组织2支武装队伍;全区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定下的7起案例全部被推翻,相关人员成为反潮流英雄;龙湾公社瑶璋大队全部中共党员都被打成走资派、复辟派、孔老二徒子徒孙;龙湾公社一天内煽动三、四百人上山,把一片约20万余株林木的山林砍个精光。批林批孔运动延续至1975年1月,温州市革委会发文后结束。1月18日和1月27日,中共永强区革委会核心小组和梧田区核心小组分别发文撤销批林批孔办公室及各公社、部门、单位批林批孔办公室,原抽调人员回本单位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3月22日,温州市民兵指挥部撤销,所属各区民兵分指挥部同时停止办公,武器弹药收缴归军分区集中封存保管。



第五节 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以此为标志,宣告文革结束,进入拨乱反正时期。同月,区境各地,采用传统的龙灯、高跷、彩龙船、腰鼓、花棍等形式庆祝粉碎“四人帮”,欢呼胜利。

揭批查

11月2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地委书记会议,对全省开展揭批“四人帮”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省人民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并组织力量,集中清查与“四人帮”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查清和摧毁“四人帮”的帮派体系。1977年5月,中共温州市委向市郊各区派驻工作队,永强片区工作队进驻龙湾公社,以点带面,联系实际,对“四人帮”帮派体系骨干分子,从现行到历史,从政治到经济进行系统清查批判。从5月开始,市委工作队在龙湾公社揭发批判“四人帮”政治上“三搞一篡”(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篡党夺权)和帮派骨干人员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为及其经济犯罪的事实。至年底,龙湾公社共清查“犯有严重错误”的有12人,举办24期学习班,召开112次讲清会;查出千元以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人员42人;组织摆赃物展览会1次,参观者2万余人;培养清查骨干和积极分子1081名,其中“受迫害苦大仇深”的中共党员、于部、贫下中农67人;召开宣讲会66次(宣讲中共中央下发的“四人帮”罪行3批材料),参加23800人次;召开“三大讲”会议176次,参加6800人次,发言451人;召开揭发批判大会59次,参加25400人次,逮捕法办1人,拘留审查3人。

揭批查运动中,永强片区抽调60多名贫下中农组成工作队,进驻财贸系统,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76期,召开批斗大会12次,有60多人上台揭发批判,受教育人数9196人次;对9人采取组织措施,结案上报7人,并将这些案例在全片区生产队以上的三级干部会上进行批斗;清理发票313户,清理非法所得;召开动员大会8次,召开万人宽严大会4次,揭露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分子32人,暴利38000多元,粮食(粮票)200多斤;人员处理,判处有期徒刑7~9年4人,戴坏分子帽子监督劳动4人,免于刑事处理1人,拘留2人,从宽处理21人;追回赃款32000多元;收回集体资金30多万元;调整、充实、加强区、社两级企业领导班子成员28人。

一批双打

1978年春,区境开展“一批双打”(批判“四人帮”反动路线、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运动。

2月,永强片区采取城乡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的方法。首先在区、社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整顿,对在1977年揭批查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重点对象和问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内查外调。同时,各级组织抓整改,抓经济退赔、归还欠款和公物还家。在调查摸底、确定重点的过程中,对全片区7个党政机关(6个公社和区机关)、120个农渔业大队和近200个区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排除摸底,确定2个党政机关(区机关和白水公社)、39个农业大队和23个区属企事业单位作为运动重点单位。在机关初步整顿的基础上,从区、社、队和部门、单位抽调干部、工人、贫下中农积极分子530多人,组成一批双打工作队,重点进驻1个公社,39个大队和23个区、社所属企事业单位,展开复查、验收、定案、处理工作。经全面发动和半年多时间彻查,永强片区有6个公社、79个大队和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一批双打运动,揭露出集团性经济案件28起,其中万元以上案件13起;大小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严重违法乱纪等802人,其中千元以下603人,千元以上177人,5千元以上15人,万元以上7人;总暴利143万元;退赃金额(包括实物折价)76万元,退赔粮食9969斤;取缔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地下包工队、地下运输队共132个。全年,永强片区先后召开各种规模批斗会11次,批斗对象68人,受教育10万人次;判刑10人,逮捕未判21人,戴坏分子帽子29人,刑事拘留5人,行政拘留3人,从宽处理8人。

一批双打运动中的整顿,主要是整顿单位领导班子,要求选配领导成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实行老中青三结合。1977年9月5日,经中共温州地委标准,中共永强区委成立。1978年3月16日,中共状元公社第四届委员会经民主协商,选举产生。通过“一批双打”,永强片区对区、社、队和区、社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和充实。中共永强区委13名成员中,充实9人,其中4人分别担任正副书记;6个公社主要负责人调整了5个,其中龙湾、海滨、天河公社在市、区工作队帮助下,通过整党整风,重新建立新党委;全区120个大队中共党支部,整顿、调整79个大队;全区190多个区、社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都作了调整和充实。

平反冤假错案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全会实事求是精神的贯彻和揭批“四人帮”运动的深入,平反冤、假、错案问题提到议事日程。1979年4月13日,中共永强区委作出《关于给林彪、“四人帮”迫害的干部、群众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的决定》,为文革中制造的冤、假、错案中被打成“土匪”、“反革命”、“二月逆流黑干将”、“复辟势力代表人物”、“小爬虫”、“走资派”等而受到迫害的干部、群众735人次给予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对有关人员受迫害期间所受经济损失,按政策规定处理;对各类事件中形成的文字材料予以销毁;对遭受逮捕、拘留证、含冤坐牢的人和事,由公安机关负责平反,逮捕证、拘留、专案材料由公安机关负责清理、销毁;对各公社、各系统的冤、假、错案,那一级定的就由那一级负责平反,在什么范围内处理的就在什么范围内平反。此后,区境对文革前的冤假错案也进行清理、纠正。5月,永强片区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摘掉帽子。

1982年10月16日,中共瓯海县委成立“两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理领导小组,各区公所建立相应组织。至1983年底,瓯海县在落实政策、“两案”复议和人员处分中,共恢复名誉和公职7人,落实政策4人,“两案”复议18人,恢复城镇户粮关系4人,处理17人。至1984年3月10日,“两案”复议工作结束,审理机构撤销。1985年7月25日,中共瓯海县委发文《关于处理文革中查抄财物遗留问题的意见》,提出处理范围和13条政策。永强片区抽调银行、财税、工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文革查抄财物清理小组”,由中共永强区委办主任王达生、信访专职干部王振文负责,通过宣传、翻账、查访等形式,翻阅20年前已入档案室的银行“传票”,并将文革查抄财物分类折价补偿,款项由县、区、乡三级筹集。至年底,清退工作结束。瓯海全县查抄物资涉及827户,作价61996.43元,清退金额47033.31元;永强片区补偿金额12395.62元。

结语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要求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口号,决定把各项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决议》成为中共党和国家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中共党的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魏 桥  

阅毕《龙湾区志》“政治运动”卷,思绪万千,写下下面这些话,供你们参考。
社会主义时期首轮修志迄今20余年,在此期间我读过大量志稿和志书。可是关于“政治运动”立卷设章节评记尚十分罕见,只在极少数的乡镇去中有所涉及,但不完整、不系统,也欠具体,只能留下遗憾。这次看到温州《龙湾区志》稿中专设“政治运动”卷,下列14章若干节,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无名之忧又油然而生,此卷需要认真研究,冷静探讨。
“政治运动”是否可以设一卷评记,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政治运动”概念明确,客观存在,影响巨大。据《辞海》解释,“政治运动”是“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大规模的革命群众运动。如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等”。既然概念清楚,内涵明确,群众参与,影响深远,又波及各地,为何方志人偏偏视而不见,不作完整的记述呢?其原因可能有诸多方面,其中重要一条是怕记负面的内容,会给党和政府抹黑,因此避而不谈。由此可见《龙湾区志》的编纂者具有过人的胆识,坚持求实存真的赤诚,为方志补记了不该忽视的新篇。
可是“政治运动”如何记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要明确哪些是“政治运动”,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相互关系。其次,要尊重史实,有一记一,有二记二;又要用当代人今天的目光来看待历史、看待折腾,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问题。对事物的记述力求“述而不作”不加评论,可以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再次,对每项政治运动的记述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背景(简述);2、过程(开始到结束以及当地特点);3、后果(最好有数据)。
以上是我对“政治运动”卷的一些基本看法,后附具体建议,供参考。

1、卷后无题小序中有“资源来源”,可移到最后。
2、志书中有“温区为中国托匪三大基地之一”,现在是否仍这样认识?
3、章后小序较为空泛,似可删去,主要应说明运动的背景。
4、“机关三反”第二节组织打虎。“打虎”二字应加引号。确定贪污人员,最后有无变化。
5、“大办农业”节记“梅头乡争取早稻亩产3000斤,晚稻亩产7000斤”,结果如何?
6、“大办钢铁”节称“培养5000多名冶炼工人”真实情况如何?“大办食堂”节,称“永兴食堂越办越好”,结果怎样,未记。
7、“全民扫盲”节,应全称扫除文盲,并非扫除瞎子。
8、在若干“政治运动”中做蠢事的干部均未点名,甚好。但93页点了温州书记英宜之到永强算一笔账的事,名字也宜删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转自 http://www.daluom.com/read.php?tid-43944-page-9.html

这是我看过的写得最好的区志,没有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1:20 , Processed in 0.1876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