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0|回复: 0

阎长贵、王广宇  李讷在“文革”初期

[复制链接]

0

主题

93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发表于 2012-10-21 22: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641


57470 (1).jpg


1953年5月30日,毛泽东同李讷及身边工作人员在北京玉泉山散步,右三为罗瑞卿,右二为汪东兴。

        多年来,有许多书籍和文章谈到李讷,内容包括她的学历、工作经历、婚姻情况等等,其中不少在叙述史实方面不准确。我们作为她在文革初期的同事,对她有所了解,看到有关她的史实错讹,很是不忍和不快,如鲠在喉,觉得有责任做些澄清,以免以讹传讹,积非成是。
  不少人说,李讷1966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不对。李讷是1965年毕业。她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制5年,本来应该1964年毕业,中间因病休学一年,所以,她于1965年毕业。
  错讹最厉害并流布最广的是李讷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经历。造成这个错讹的始作俑者是谁?我们没有确考,觉得仿佛上海徐景贤说得较早。他的《十年一梦》中说:
1965年夏,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普通编辑。但时过一年,文化大革命的狂飙席卷大地,李讷也卷入了这个政治漩涡:她 在军报带头造反,化名肖力(小李的谐音),贴出大字报批判当时的军报总编辑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不久,军报全面改组,才27岁的肖力当上了军报总编辑。以后,毛泽东又把她调到自己身边当联络员,专门负责了解北京各大专院校的情况。(见该书106页)
  徐景贤关于李讷的这段介绍,除了第一句话即“1965年夏,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是对的,其余所说似是而非,从时序上说,完全是颠倒的。然而,它却被 广泛地引用和流行。最近,《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小女儿李讷的婚事》(2012614日,以下简称《婚事》)的文章,其中关于李讷这段经 历的说法,估计也是来自徐景贤的《十年一梦》,这里就不再具用。这也情有可原,不论徐景贤,还是《婚事》一文的作者,他们跟李讷都没有直接接触过,对她没 有什么了解,也没对她作过什么采访,仅凭一些道听途说,就演绎成文,犯了史家的大忌。
  李讷文革初期的经历究竟怎样?我们仅就我们所知道的情况说一说,以就教于方家和知情者。
1965年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没有分配工作,就去参加四清了。待她参加四清工作结束后,文革开始了,她没有回北大,留在妈妈即江青身 边,19667月,开始参加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和工作人员住在一个楼里(因为她是工作人员中惟一的女同志,有单独的房间),后来她经常住在江青 住的楼里。
  当时,我们也在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工作,因此就和李讷(当时我们都叫她肖力)成了同事。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主任穆欣分配肖力处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 达收到的群众来信,她很仔细,也很认真,处理得很好。有一天晚上在钓鱼台17楼看电影时,江青跟穆欣说:肖力是刚毕业的学生,她本来就胆小,需要见世面和 锻炼,你怎么叫她蹲在办公室里处理来信?穆欣回答:办公室现在没有合适的工作给肖力,暂时让她办信,她可以随时出去活动。
  江青这样说以后,穆欣也就不再给肖力分配具体工作了。此后,肖力虽然还是在办公室工作,至于干什么,她可以随意。实际上,她担任了更重要的职务,即当 了毛主席的观察员。负责了解各大专院校的文革运动情况。她去得比较多的院校,有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建工学院等,特别是北京地质学院(和地质部)。 北京地质学院一个造反派头头后来的回忆,详细生动地介绍了肖力到北京地质学院的情况:
  肖力来地院是地院文革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发生在1966年的7月底8月初,那时工作队刚撤离地院,正是在东方红战斗队成立的前后几天。她来到 地院后,我接待了她,她从文件袋中拿出一张32开的用粗黑铅笔书写的便笺,字是竖写的:兹派肖力同志为中央文革小组驻地质学院文化大革命观察员。落款是陈 伯达。我看了陈伯达亲笔签名的这个便笺,心中十分激动,欣喜若狂。肖力笑着对我说,想和核心组的所有成员见个面,我立马召集。那天核心组到场的有朱成昭、 伏庆是、刘长风等。肖力问了我们核心组成员的姓名、年龄、家庭出身和读几年级等基本情况,并作了详细记录,又问了工作队的情况,如队长姓名、什么时候进 校、什么时候离校、反干扰抓了多少鱿鱼、东方红战斗队有多少人参加等等。我们还专门介绍了刘长风,说他是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者柳青 的儿子。大约大家谈了一个多小时,她就告辞走了。
  以后她两三天就来地院一次,核心组成员都知道她是中央文革派下来的,但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不过她对地院重大活动都作了很及时和重要的指导,使得我们 炮炮打响,一着都没踏空。比如,毛主席196685日写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她在第一时间向我们传达了,并由东方红核心组研究一致通过策划了一进地质部的重大行动(按:即地院东方红造反派到地质部的请愿行动,这样的行动前后共有四次——笔者),这件事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首创,它有 力地配合了炮打司令部的重大部署,也同时使地质东方红名扬天下。
  关于北京地院的这些情况,我们当时就从肖力那里听到过。当时因为李讷属于办公室工作人员,她出去活动,常常回来很晚,有时毛主席找她,江青也牵挂她, 这样江青常派戚本禹去找,戚本禹往往叫办公室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去,或直接派办公室工作人员去,我们都不止一次地去做过这类事情。在这段时间里,肖力还以学 生名义到外地串联,大约半个月。
  我们说肖力在办公室工作,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办公室党支部(王广宇是组织委员)于7月或8月的某一天,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讨论并通过了肖力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这在当时全国党组织都处在停止活动的情况下,大概是一个特例。戚本禹说:这件事,别的单位不能做,我们能做。
  李讷又是什么时候调到《解放军报》去的?据时任军报代总编辑的胡痴回忆:
  那是196610月下旬的中午,杨成武打来电话,说江青通知,要我俩下午3时到钓鱼台15号楼陈伯达处,去接受一个任务。我们分别按时间到那里,江 青、陈伯达已在等候。江青讲了很多,大意是:请你们来,是想把我女儿李讷送到军队去,让她到军报锻炼锻炼,并说主席也同意。她还说:这孩子才出大学门不 久,她学的是历史,肯用脑子,也能写点东西,我看比林豆豆(林彪的女儿)要强些。你们放心,她在政治上是跟我们走的。她的缺点是看问题有些片面,有点固 执,要多帮助她。她又叮嘱,为了保密,给她改名肖力(按:其实,她在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工作时就叫肖力——笔者),你们俩知道就行啦,否则,她的活 动和安全都会有问题。(转引自《肖力与解放军报夺权风暴》,载《百年潮》1999年第2期)
  我们认为,胡痴老人的回忆是可靠的。196611月份李讷到《解放军报》工作,成为军报的编辑和记者。就在李讷离开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时,戚本禹跟 王广宇说:李讷虽然离开了,她还可以回来看文件,只要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可看的文件,她都可以看。所以,李讷还隔三差五地回来看看文件。李讷也是一个造 反精神很强的人。她在军报,和其他志趣相投而又调到军报不久的几个青年,19671月和8月两次写大字报造反,轻而易举地依次打倒了《解放军报》的总编 辑胡痴和党委书记赵易亚,成为军报的总负责人。她告诉我们,林彪为此还接见并鼓励她:你都27岁了,还没信心搞好一个军报吗?我25岁就当军团长 了,29岁担任军政大学校长。这话,是李讷亲自对阎长贵说的,这表明她对林彪这次接见很高兴和很满意。她主持《解放军报》一年多,搞得那里人仰马翻,教 训多多!
19681月和3月,我们二人都被江青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倒了。19683月,江青又调李讷担任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组长(办事组196612 月由办公室改名而来),李讷是6任中央文革办事组组长(或办公室主任)中最后一位,也是完全做到了善始善终的一位。李讷前面的五任:穆欣、王力、宋琼、王 广宇、阎长贵,通通都先后被江青、陈伯达等人投入了监狱,成为阶下囚。
  以上,就是李讷在文革初期的大致经历。如有不对处,敬请方家和知情者指正。

  来源: 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20 20:51 , Processed in 0.0693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