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
1 |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王逢振、陈永国译:《政治无意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页139。
|
2 | 关于影片的这些「错误」,许多研究《武训传》的文章都实事求是的进行了分析。如王善中〈武训、电影《武训传》及建国初期开展的批判〉;戴鹿鸣、陈世英:〈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的再评价〉;李希凡〈关于建国初期两场文化问题大讨论的是与非〉等文章。 |
3 | 夏衍、于伶和陆万美等人审查剧本时的,均微妙地表达了认为武训「不足为训」、影片「不合时宜」的态度。参见夏衍:〈《武训传〉事件始末》,《战略与管理》,1995年第2期;陆万美:〈我对电影《武训传》的初步检讨〉,《文汇报》,1951年8月31日。 |
4 | 参见孙瑜:〈影片武训传前前后后〉,《文汇报》,1986年12月23日,第2版。 |
5 | 参见袁晞:《《武训传》批判纪事》(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页88-89。 |
6 | 张颖:《风雨往事──维特克采访江青实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页107。另参见Roxane Witke, Comrade Chang Ch'ing (Boston: Little, Brown, 1977)。 |
7 | 1950年江青任中宣部文艺处分管电影的副处长,兼任负责电影大政方针的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 |
8 | 舒乙:〈老舍未发表的电影剧本〉,《电影创作》,1994年第1期。 |
9 | 江青说,对《武训传》至少要有个评论。周扬回答说,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有点改良主义有甚么不好?江青把门一关就走了说:你搞你的改良主义好了。「文革」中出品的大事记里,姚文元在1967年发表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以及江青1974年与美国作家维特克的谈话中,都是这个说法。 |
10 | 张颖:《风雨往事──维特克采访江青实录》,页107。 |
11 | 孙瑜:〈编导《武训传》记〉,《光明日报》,1951年2月26日。 |
12 | 董渭川:〈由教育观点评《武训传》〉,《光明日报》,1951年2月28日。 |
13 | 参见陈晋:〈毛泽东与文化的社会主义转变〉,《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
14 | 林默涵:〈十七年文艺战线的一些大事 (代序)〉,《林默涵文论集(1952-1966)》(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
15 | 参见袁晞:《《武训传》批判纪事》,页104。 |
16 | 毛泽东对杨耳的〈评武训和关于武训的宣传〉一稿的修改,引自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页374。 |
17 | 参见锺惦棐:《起搏书》(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页14。 |
18 |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
19 | 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4页。作者」文革」前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工作,亲身参加了一些文艺重大事件的讨论和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 |
20 | 黎之:《文坛风云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4页。 |
21 | 章开源、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页14。 |
22 | 周扬在《人民日报》1951年8月8日发表的〈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中,提及「我在三月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对这电影作了批评」。 |
23 | 程庆华:〈关于《武训传》〉,《进步日报》,1951年4月4日 |
24 | 鲁男子:〈关于武训不是我们好传统的商榷〉,《进步日报》,1951年4月8日。 |
25 | 正如胡乔木所评价的那样,毛泽东相信群众运动,「这个以农村为基础的长期革命战争中行之有效的原则和经验,被认为是推动新社会发展的神圣而万能的准则了。」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页265。 |
26 | 方汉奇,陈业劭:《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2),页78。 |
27 | 社论所点名的文章的发表时间主要是1951年前四个月,唯一例外的一篇是在5月5日发表在《人物杂志》上署名书亭的〈将《武训传》的争论明确起来〉,说明毛泽东的这个社论应该写于5月5日之后,而从5月16日的《人民日报》所配方的关于《武训传》的编者按,对《武训传》「错误的」的定性为「歌颂清朝末年的统治阶级而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华的民族」的措词,与5月20日社论的一致,可以推断社论应该早于是年5月16日写好,故社论的完稿时期应该是5月6日至5月15日之间。 |
28 |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北京:三联书店,1998),页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