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15|回复: 0

樵余:重庆文革墓群近30年简况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09-11-26 1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记忆》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一个荒僻角落的文革武斗死难者墓群,由当年的群众组织和死者家属自发修建于1967年夏至1969年初,共有大小墓茔130多座,埋葬着当时的八一五派成员及部分平民和个别反到底派成员的遗体约400具。是全国至今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文革墓群。
   
     1979年4月,青年诗人顾城随其父顾工到重庆嘉陵江畔采风,顾城写成《歌乐山组诗》,其中《红卫兵之墓》和《永别了,墓地》均抒写重庆文革墓群引发的感慨。11月在《诗刊》发表。
   
     1980年代中后期,一度有人要求平毁这处墓群以“清除文革遗迹”,但反对者则要求保留墓群以警示后人。时任市委书记的廖伯康亲临墓群视察后,为平息争论,决定既不拆也不让人参观,由市里拨款让公园修一道围墙把墓群隔离保护起来。
   
     1989年,四川电视台摄制的文革题材电视剧《无人知晓的世界纪录》中采用了重庆文革墓群的镜头。
   
     1990年代,《重庆晚报》、《天津青年报》等对重庆文革墓群及相关历史背景有过报道。
   
     1995年初,重庆《红岩春秋》杂志第一期发表重庆电视台编剧张鲁《红卫兵武斗忏悔录》,联系重庆文革墓群将在城市开发中遭到平毁的传闻,对安葬于该墓群中的八位同学在武斗中的不幸身亡作了追忆并对武斗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双月刊1995年8月号发表陈晓文《重庆红卫兵墓地素描》(1996年收入刘青峰编《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文第一次对重庆文革墓群进行了学术性的考察研究,公布了作者的一些实地调查数据,特别可贵的是作者在调查中抄录的一些墓碑文字资料几年后已经风化损毁不复再见。美中不足的是此文将这处墓群定名为“红卫兵墓地”, 实际上(作者文中公布的调查结果也说明)墓群中安葬的人员身份大多不是学生(红卫兵),而是工人或其他市民,其中几座埋葬15人以上的大墓中的死难者主要是国防工厂、钢厂或财贸系统职工。
   
     1996年,香港无线电台编辑许慕贞到大陆摄制文革30周年系列节目,其中一集拍摄了重庆文革墓群。
   
     1999年12月4日,《重庆晚报》发表《文革墓群:一个尴尬的话题》。
   
     2001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发表记者余刘文与重庆文革亲历者韩平藻合写的《青春墓地埋葬重庆文革武斗》,遭到中宣部查究。但此文迅速在网上流传(直到2008年8月还被北京《文学故事报》摘要转载)。
   
     2003年开始,北京独立制片人刘伟多次来到重庆,与韩平藻合作,以重庆文革墓群为题材摄制学术性专题纪录片(至2006年因故停机)。
   
     2003年5月6日海外出版的网络杂志《文革博物馆通讯》176期(华夏文摘增刊339期)发表周孜仁为重庆文革墓群所写的《我祈祷,为这段历史的亡灵》。
   
     2005年,陈晓文撰写的《文革词典》“重庆红卫兵墓”词条先后在凯迪社区、天涯社区等网站贴出,并在美国中文在线论坛、维基百科等多个网站转贴。《重庆红卫兵墓园一览表》5月4日在凯迪社区贴出,由华夏知青论坛等网站转贴。2006年2月6日被封。
   
     2005年9月10日至15日,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陈晓楠和制片人朱为民率摄制组来重庆,与韩平藻合作摄制以文革墓群为题材的专题片,该片完成后为三集共96分钟。可惜因触及人为划定的“宣传禁区”,尽管长期申报为重要选题,但始终未能获准播出。
   
     12月21日重庆《时代信报》朱彦报道《探访全国唯一红卫兵墓群:据称将因开发被拆除》。
   
     2005年底,重庆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教师曾钟开始花费大量时间对墓群中的墓主及有关武斗情况向前来墓地祭扫和凭吊的人们进行采访调查。
   
     2006年1月18日,《南风窗》发表尹鸿伟报道《探访重庆“文革”墓群》。
   
     2月8日出版的《文革博物馆通讯》315期(华夏文摘增刊481期)发表悲歌寄自美国的诗《历史的见证——有感于全国仅存的重庆红卫兵墓园将被拆除》。
   
     香港《凤凰周刊》2006年第2期(总第207期)发表刘志明《重庆红卫兵墓群拆迁风波》。通过对沙坪公园负责人的采访,对近来再度出现的墓群将被拆毁的传闻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并告知:现在重庆市与沙坪坝区很多部门都表示要保留这处墓群,保留这段历史。
   
     4月10日《纽约时报》发表对重庆文革墓群清明节扫墓情况的现场采访报道《清明扫墓 回顾文革血腥年代》。
   
     5月2日,《亚洲周刊》发表江迅、郭宗宪《重庆文革墓见证荒谬岁月》。
   
     5月,路透社记者储百金到重庆文革墓群采访。
   
     6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古凯蕊到重庆文革墓群采访。
   
     2006年9月,日本NHK到重庆等地采访文革武斗情况并拍摄了文革墓群镜头。制作为4小时的综合节目,于年底在日本播出。
   
     2007年2月,《华盛顿邮报》记者潘公凯到重庆文革墓群采访。
   
     北京《炎黄春秋》第3期发表庞国义《重庆武斗与文革墓群》。
   
     3月6日,陈晓文收集的《重庆沙坪公园红卫兵墓园碑文辑录》在凯迪社区网站贴出,2008年4月7日被封。
   
     4月清明节时,中央电视台摄制人员到重庆文革墓群拍摄资料。
   
     法国第五电视台摄制组清明节时报道了重庆文革墓群。
   
     四川美术学院李一凡清明节期间到重庆文革墓群摄制专题纪录片。
   
     8、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中国籍教授张跃宏到重庆文革墓群展开学术调查采访。
   
     2007年底,作家徐星独立摄制完成电视纪录片《我的文革编年史》,其中有反映重庆文革墓群的段落,由墓主亲属席庆生、席庆川兄弟讲述安葬于此的母亲怎样在武斗中当着他们的面被无辜射杀的惨痛经历。
   
     2008年清明节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就重庆文革墓群情况进行采访。
   
     4月2日公园张贴保护墓园《公告》。
   
     旅美中国学者张跃宏再次到重庆对文革墓群进行调查采访。其间,他鉴于墓群的风化损毁现状修书沙坪公园、沙坪坝区文物管理所、重庆市文物局,建言推动墓地保护及文物申报工作。
   
     2008年5月1日北京出版的《先锋国家历史》5月上旬刊(总第129期)发表黄艾禾采访有关重庆文革武斗及文革墓群情况的报道《重庆,火炉在燃烧》。
   
     6月2日(原重庆市革命委员会成立40周年),原四川省、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中的重庆文革两大派群众组织部分代表29人在沙坪公园见面,聚会后部分人员到文革墓群凭吊。
   
     多年来,这处墓群一直处于无人管理、守护的状态。只是每年春节、清明等节假日由祭扫者略作打扫、修整。一些墓碑风化、损毁严重,近年并有加剧之势。从2007年开始,重庆沙坪公园退休职工王友群、职工秦本志、重庆作家李中华等受园方委托介入墓地调查工作。同时,因考虑到有的墓基上长出的树木已经把墓基撑裂,为加强保护,公园对墓地里的杂树进行了清理砍伐,但因缺乏统一规划和专业指导,使一些本应保留的树木也被砍伐,墓地原有的苍凉感遭到破坏。2008年夏,又发现有人在墓地内一些墓碑上用油漆乱涂乱画,为保护文物不再遭到破坏,公园将隔离墓群的围墙大门关闭并派人值守(祭扫、凭吊者只要告知公园方面即可开门进入)。但墓群中一些地方的杂树杂草又开始疯长,对墓群的保护形成新的威胁。
   
     2008年6月,以沙坪公园为主开始申报文革墓群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预计2009年初(一季度)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报批手续,随后转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核准工作,再向北京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估计此项工作将延续数年之久,是否能申报成功尚难预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1:11 , Processed in 0.0334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